针刺麻醉前后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变化的初步观察

针刺麻醉前后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变化的初步观察

一、针刺麻醉前后病人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变化的初步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吕子初[1](2010)在《探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在针灸治病机理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介绍蛋白组学研究原理,描述针灸蛋白组化的研究现状,为针灸治病机理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为重庆维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外文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设定为1989-2010;以‘’Western blot" OR"蛋白质组学”OR“双向凝胶电泳”AND“针刺”OR“灸”为关键词。结果:纳入针灸蛋白组化研究文献共14篇,其中动物实验研究13篇,临床试验1篇,病种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包括:脑梗塞、胃黏膜损伤、偏头痛、快速性心律失常、损伤脊髓、单纯性肥胖、胃溃疡。结论:1.目前开展的针灸蛋白组化研究以针刺为主,灸法研究较少;2.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3.研究病种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4.研究由总体观察针灸引起的蛋白组化效应向细致观察单穴或者单条经络的蛋白组化效应发展,即研究向细致化、系统化方向发展;5.目前研究显示,针灸的双向调节、整体调节在蛋白组化效应上有所体现,即:针灸可使有益于健康的蛋白上调,同时也可使有损于健康的蛋白下调;针灸可引起体内多种蛋白的表达。针灸学是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针灸效应是一种生命活动现象,生命活动是建立在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信息传导过程这一过程是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表现、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信息反应序列。因此从蛋白质组化入手,研究针灸效应的应答蛋白组,将是研究针灸疗效机制的最佳途径。

金安德,窦世隆,程桂凤,刘廷保,张尔贤,刘仕珍,朱晓霞,景锋[2](1981)在《针灸治疗对血清蛋白比例调整作用的两种电泳行为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就针灸治疗各类神经痛、风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进行血清各类蛋白比侧的膜电泳和凝胶盘状电泳行为的分析,证实钟灸治疗对血清蛋白比例有调整作用。

张涛清,金安德,李松寿,朱寿彭,张兰生,张尔贤,刘仕珍,毛兴俭,张浩良,王风莲,时力仕,蒋丽君[3](1979)在《针灸治疗猴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在1959年到1961年所获得的成果基础上,总结了此次(1978-1979)针灸治疗猴人工感染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效果,并初步探讨了某些机理问题。

童青松,苑省三,张素雅,刘学高[4](1978)在《促黄体释放激素(LRH)类似物在鲮鱼的免疫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家鱼人工繁殖,多年来使用鲤鱼或鲢鳙垂体及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催产。目前这些催产剂除供不应求外,尚发现有某些免疫反应。我国新合成了一种LRH类似物激素,自1975年开始应用,已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优点为,可以大量合成,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生产需要;因为其分子量仅1167,是含有一个酪氨酸的九肽小分子化合物,为半抗元性质,抗元性较低。但在推广这一新激素的同时,尚有必要进一步对LRH类似物的抗元性问题进行研究。另方面,有关鱼类的免疫机制的研究报导,主要集中在一些海水鱼类,所以我们同时对鲮鱼免疫反应的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

武汉医学院附属二院[5](1976)在《针刺麻醉前后病人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变化的初步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在针刺治病过程中或在针刺正常人情况下,血液中有形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已报导不少。但关于在针刺麻醉情况下病人血清蛋白质有无改变,以及这种变化与针麻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至今未见有人报告。本文试图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抗元——抗体交叉电泳方法观察针麻前后病人血清中蛋白质成分的变化。

二、针刺麻醉前后病人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变化的初步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麻醉前后病人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变化的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探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在针灸治病机理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蛋白质组学于针灸研究上的应用
    第一节 蛋白质组学
    第二节 蛋白质组学研究流程
        一、蛋白质检体采取与制备(Sample preparation)
        二、双向电泳分析(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
        三、电泳胶片染色及影像扫瞄分析(Computer scanning)
        四、蛋白质点切出(Spots exci sion)
        五、墨渍法
        六、质谱仪鉴定分析
        七、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
        八、数据比对
    第三节 蛋白质组学在针灸治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一、针灸治病机制
        二、经络、穴位特异性的疗效机制
第二章 蛋白质组学的深入应用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针刺麻醉前后病人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变化的初步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探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在针灸治病机理上的应用[D]. 吕子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2]针灸治疗对血清蛋白比例调整作用的两种电泳行为分析[J]. 金安德,窦世隆,程桂凤,刘廷保,张尔贤,刘仕珍,朱晓霞,景锋. 兰州大学学报, 1981(04)
  • [3]针灸治疗猴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J]. 张涛清,金安德,李松寿,朱寿彭,张兰生,张尔贤,刘仕珍,毛兴俭,张浩良,王风莲,时力仕,蒋丽君. 兰州大学学报, 1979(03)
  • [4]促黄体释放激素(LRH)类似物在鲮鱼的免疫反应的研究[J]. 童青松,苑省三,张素雅,刘学高.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8(04)
  • [5]针刺麻醉前后病人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变化的初步观察[J]. 武汉医学院附属二院.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76(S2)

标签:;  ;  ;  ;  ;  

针刺麻醉前后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变化的初步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