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期信用证项下的进出口商品检验(论文文献综述)
何歆[1](2018)在《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逐渐成为主流,我国国际贸易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我国进出口结算量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但是进出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国际贸易的结算和融资方式品种繁多,进出口双方不得不考虑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风险点。对于远隔重洋的进出口企业,特别是对于合作初期的双方来说,彼此不了解,难以掌握对方企业经营现况和资金链状况是阻碍双方交易的壁垒之一。19世纪80年代信用证由此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银行的介入使得进出口双方都有了保障,并且信用证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特别是信用证融资业务,更是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信用证融资业务的特殊性,势必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近年来,提高贸易融资额,扩大中间收入是G银行拓宽自己的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达到目标,G银行业务操作人员不断降低客户准入标准,导致风险事件频发,因此对G银行的信用证融资业务进行风险管理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商业银行风险理论和巴塞尔银行风险理论,运用案例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信用证融资方面的相关文献,以G银行为切入点,分析了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的处理模式、发展现状,研究了业务流程、业务共性风险和特有风险,考察了 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在研究角度上,通过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处理的前后台两个机构,结合了 G银行买方融资和卖方融资两类反方向的融资方式的具体操作流程,找出风险点,并提出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提高信用证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在研究观点上,本文针对性较强,实际操作性较高,有助于G银行的业务处理人员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其他商业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最终得出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处理前后台的风险监管缺乏紧密的沟通与协作,面对风险事件缺乏专业指导,并指出G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前后台风险监管机制,加强前后台相互制约性,增设“中台”填补风险漏洞,强化人员培训,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共有风险和特有风险的防范工作,从而提升G银行应对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水平。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原因、理论与实际价值、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首先引述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并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简要介绍了 G银行目前对信用证融资业务的处理模式和处理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通过对G银行提货担保、进口押汇、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和福费廷五大融资业务处理流程的分析,总结出信用证融资业务中易发生的风险点和每个融资业务品种各自特有的风险点及成因,同时简要分析近年来发生的相关风险事件;第五章对前两章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点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和防范措施;第六章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总结归纳本文的研究成果。
林秀娟[2](2017)在《国际工程中设备物资采购人才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伴随中国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政策及"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发展重大战略,更多的中资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中,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电子通讯、石油化工、电力等五大领域表现突出。高速发展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在有力带动工程相关设备物资、服务出口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当下采购人才培养现状与不断发展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之间的冲突,结合国际工程的具体案例,提出要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采购人才。
裴晓雯[3](2017)在《日照X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贸易融资业务作为银行开办的信贷业务的一种,具有期限短,操作灵活的优点,贸易融资本身具有真实性和自偿性特征,在贸易结算过程中被进出口商广泛应用,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为银行带来了不少的收益。随着我国进出口量的日益增长,大力开展贸易融资是一种银企"双赢"的模式,为贸易融资创造良好的资源与市场环境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但贸易融资跨越式的发展也让很多银行在着眼收益的同时忽略风险防控,近几年的贸易融资风险事件中信用风险的暴露尤为严重。我国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商业银行在短期内设计融资产品来满足贸易企业各种需求,其管理经验也较为缺乏。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手段的落后,贷后监管的脱节,促使贸易融资逐渐脱离本身的自偿性和真实性,贸易融资演变成了融资的贸易,近几年信用风险案件频繁暴露,给银行来带了巨大资金损失和连锁反应。商业银行须重视对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从风险识别、计量以及监测控制出发,学习国际先进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并结合自身目标与特点,全面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收集国内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文献和方法,结合日照辖内银行的管理模式和主要客户特征,分析其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现状,主要风险点和成因,利用RAROC模型初步测算该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粗略评估该银行近几年的风险管理水平发展情况,从中发现银行在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辖内X银行对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流程主要涉及到实施贷审分离制度,关注贷后资金的收回,对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于企业财务指标的判断,从该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制度、评估手段、部门粘合度和人员配置方面上分析需要改进的管理点,提出银行优化现有管理制度,学习应用类似RAROC模型的科学风险评估手段,加强对融资客户选择策略,做好产品创新管理和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同时,建议银行加强贸易融资全流程的风险防范,细化到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后管理和风险缓释措施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商业银行业"走出去"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国际竞争更为激烈,银行要不断适应国际上的风险监管新标准,不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本文研究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是希望对今后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乃至全面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对和X银行同等类型与规模相似的银行提供参考,也对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贸易融资风险防控政策和措施有借鉴意义。
张红启[4](2016)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需重点关注的条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与国内货物买卖合同相比较,具有适用法律、惯例多样,合同内容更复杂,履约风险更高等特点。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条款包括品质条款、数量条款、包装条款、装运条款、保险条款、价格条款、支付条款、检验条款、索赔条款、不可抗力条款、仲裁条款等。品质条款签订品质条款时要约定明确,避免使用"大约"或类似词语,采用品质机动幅度或品质公差的商品,应规定幅度的上下限或公差的允许值。当事人应根据
胡涛[5](2016)在《进出口商存在的市场风险及其管理策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进出口业务在管理上正逐渐的自由化。近几年国家提倡经济和国际接轨,所以在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变为登记制的转变下,外贸经营的门槛和以前相比越来越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的中小型企业都有合适的渠道获得外贸的经营权。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国民经济和加工贸易业在最近十几年中一直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发展,进出口的需求和规模也进一步的增长,然而这种增长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较为严峻的问题就是由于进出口主体的多元化和相关经验的不足,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由于经验不足,我国的进出口商在外贸经营中普遍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应对策略。一旦爆发贸易风险,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严重时甚至让进出口商自此一蹶不振。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经济形式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进出口商必须树立贸易风险意识,在复杂的贸易环境中学会利用各方条件来保护自己,积极的探索减轻或消除风险的手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研究进出口商在进出口业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而探讨如何规避和防范风险显得非常有必要。本论文以中石化国际事业公司为案例分析对象,具体研究该企业在设备及化工原辅料进口方面涉及的合同执行、运输方式、付款方式、数质量纠纷和化工产品出口方面涉及的收款、数质量纠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目的在于在后续的国际贸易进程中就如何对进出口环节进行管理,规避风险,在国际贸易分工中获得规模及利益最大化而贡献绵薄之力。
张愫[6](2015)在《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原因及对策分析 ——以日照地区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商业银行抓住时机大力发展贸易融资业务,业务量也伴随着外贸的增长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银行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收益与风险并存,商业银行在利用贸易融资获得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在经济上行时期,外贸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贸易融资业务为银行带来的巨大收益,掩盖了其风险防控意识较为淡薄、措施有限的问题,为经济下行时期贸易融资风险爆发埋下了伏笔。近两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和欧债危机持续扩散影响,外贸行业风险加剧,与外贸相依相存的银行贸易融资风险越来越大,再加上企业的恶意欺诈和银行自身风险控制的缺陷,多个商业银行出现贸易融资逾期垫款问题,而且这类问题所造成的后果还在持续恶化。本文从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查阅大量研究文献,期了贸易融资的主要特征与分类、以及发展贸易融资对于银行和企业的意义。简要论述了贸易融资风险的来源及日照地区贸易融资业务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相关内容。以日照地区的银行业贸易融资业务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银行业发生的部分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案例发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导致目前贸易融资问题的原因主要分为银行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贸易融资与实体经济关联密切、企业信用风险、政府干预及国家政策原因等,内部原因主要是银行的操作风险,贷前审查缺失、产品错配、银行内部部门协调不到位以及制度建设精细化不足缺乏前瞻性等。并着重强调了企业贷前审查的重要性,务必核实企业的贸易背景,合理匹配贸易融资产品,同时做好贷后管理,做好货款回笼监控,保证贸易融资自偿性的实现。本文针对贸易融资风险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更细化的针对性意见,提出了“业务发展,制度先行"的观点,各级机构规范政策制度建设,为贸易融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法律支持。并着重从贷前、贷中、贷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防控风险的建设性意见。提出了提高银行和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建议,并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沟通联系,多渠道了解信息来尽量规避国家政策风险带来的不利因素。
郭璐[7](2015)在《商业银行在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能够带来较高综合收益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相互竞争的重点业务,贸易融资中最为常见的是与信用证相关的各类融资方式。信用证的历史要追溯到18世纪后半叶,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且至今还在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作为担保,正因为如此的特点可以减少进出口企业因为相互的不了解或距离较远而产生的风险,有利于促进贸易的达成,但这种结算方式并非是无风险,银行在为双方提供保证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本文正是以银行作为主体来研究商业银行在信用证项下融资业务面临的风险与防范措施。本篇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1章为前言,主要论述信用证及其项下业务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章文献综述;第3章信用证的理论概念,探讨了信用证的定义、特点和运作流程,主要论述了信用证项下的一些主要的贸易融资模式和特点;第4章风险成因的分析,从信用证自身特性、进出口商的资信情况以及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原因;第5章先总体论述信用证业务中主要存在的风险点,其次在分别就主要融资种类的风险逐一阐述说明;风险防范措施的论述过程中也从银行内部授信机制、审查机制、人员培训机制等方面寻找有效防范风险的方式,商业银行在严格调查进出口商的资信和贸易背景真实性之后,要严格管控业务审批流程,合理评估业务风险,要随着贸易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防止造成损失;第6章详尽地阐述了面对各种风险,银行应做的防范措施;第7章结论。
叶子宇[8](2015)在《我国转口贸易支付风险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国际贸易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进口、出口的商业往来,转口贸易在国际贸易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以往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加坡、“东方明珠”的香港及伦敦在转口贸易中独占鳌头,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入WTO后的进一步开放,以及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转口贸易也有明显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相关的风险及问题。本论文通过转口贸易的定义和其一般的业务流程,介绍转口贸易的特点,并以此区分其他贸易模式。进而根据特点,了解转口贸易的支付手段。重点通过分析举例实务中的案例,描述了在转口贸易下,中间商乃至银行所面临的支付风险,同时针对这些风险寻找应对的规避风险措施。本论文意义在于,根据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去研究转口贸易支付下的风险,包括结算汇率风险、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研究风险不单单从银行方面出发,还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研究。同时提出对应措施,为今后转口业务实务中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周晓芬[9](2015)在《我国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贸易的高速增长,国内信用证作为一种兼具支付结算功能和贸易融资功能的结算工具,已经成为继银行承兑汇票之后国内贸易领域的又一大融资载体。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国内信用证法律制度支持体系的缺失、物权凭证的缺失、专业人才的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国内信用证业务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对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正视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才有可能寻求到有效的对策来解决问题,并且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国内信用证业务健康长远的发展。首先,本文在对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国内信用证与国际信用证、国内信用证与银行承兑汇票、国内贸易融资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信用证代替银行承兑汇票的具体案例,对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的优势经验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其次,本文进一步以A银行为例,介绍了A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开展情况和现有的贸易融资产品,并通过S W O T分析对A银行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遇到的威胁进行了剖析。最后,结合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的整体情况和A银行的具体实例,本文就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发展方向和产品创新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国内信用证业务及其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对策。认为各相关方面必须尽快完善国内信用证的法律制度支持体系,加快立法步伐,出台有关司法解释,明确国内信用证项下的物权凭证及其可抵押性,完善《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制定统一的审单标准。而商业银行在积极推动国内信用证的法律制度支持体系完善的同时,必须强化自身风险的控制,并且进行产品创新,推进国内信用证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本文为今后国内信用证业务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李俊[10](2014)在《上海XD进出口公司国际贸易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加入WTO后,随着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外贸额水平不断创出新高,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进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中小外贸企业是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主要贡献者。由于企业的国际贸易业务交易环节多,从签订合同、定制生产、物流配送到国际结算等都存在国际贸易风险。且自去年下半年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后,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金融和投资自由化的趋势也要求外贸企业建立和健全国际贸易业务风险防范体系。作为中小外贸企业的一个缩影,上海XD进出口贸易实业有限公司如何进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是实现外贸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本文主要运用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公司在外贸业务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存在的风险,通过多案例分析进行了风险的识别,揭示了风险的成因,并利用多层次结构定量分析模型(AHP)方法,对公司目前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风险进行详细地评估,指出目前公司主要存在的国家风险、外汇风险、合同风险和结算风险。对这四类风险重要性进行排序,同时对影响各类风险的因素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灰色预测模型GM(1,1)法构建了公司风险预警模型。在借鉴国外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对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公司对于国家风险、外汇风险、合同风险和结算风险的管理对策,所进行的研究对同类型的企业具有参考价值。
二、远期信用证项下的进出口商品检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远期信用证项下的进出口商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一、文献综述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发展现状及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G银行简介 |
二、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发展现状 |
三、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分析 |
一、业务风险种类 |
二、风险成因分析 |
三、信用证融资业务流程分析 |
第五章 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 |
一、建立完善的前后台风险监管机制 |
二、增设“中台”填补风险漏洞 |
三、加强共性风险和特有风险防范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国际工程中设备物资采购人才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断发展的国际工程市场带动物资出口不断增长的现状与采购人才紧缺的矛盾 |
(一) 中资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现状 |
(二) 中资企业参与国际工程竞争对相关的物资出口带动作用明显 |
(三) 国内采购人才培养的现状 |
(四) 国际工程物资采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
二、国际工程物资采购人才应具备并培养的职业素质 |
(一) 专业知识 |
(二) 把握市场动态 |
(三)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知识及外语能力 |
(四) 法律法规知识 |
(五) 道德能力 |
三、结束语 |
(3)日照X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概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贸易融资及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概念及主要表现形式 |
2.1.1 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概念 |
2.1.2 贸易融资的特点 |
2.1.3 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主要模式 |
2.2 贸易融资业务信用风险概念相关理论 |
2.3 贸易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1 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等相关理论 |
2.3.2 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
2.4.1 国外主要文献综述 |
2.4.2 国内主要文献综述 |
第3章 X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及信用风险管理情况 |
3.1 X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现状 |
3.1.1 X银行发展情况简介 |
3.1.2 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情况 |
3.2 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情况 |
3.2.1 贸易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的识别 |
3.2.2 贸易融资业务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剖析 |
3.2.3 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第4章 贸易融资业务信用风险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4.1 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的宏观问题 |
4.1.1 缺少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 |
4.1.2 信用风险管理部门间配合度欠佳 |
4.1.3 风险管理人才仍较为稀缺 |
4.1.4 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管理相对缺失 |
4.2 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问题 |
4.2.1 贸易融资信用风险识别过于表面 |
4.2.2 贸易融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落后 |
4.2.3 贸易融资业务信用风险控制不健全 |
第5章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措施构想 |
5.1 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的整体思路 |
5.1.1 完善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
5.1.2 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 |
5.1.3 合理监管贸易融资产品创新 |
5.1.4 提高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
5.2 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
5.2.1 完善信用风险识别措施 |
5.2.2 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
5.2.3 优化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批 |
5.2.4 健全信用风险控制的方法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进出口商存在的市场风险及其管理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主要结构 |
1.6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进出口贸易风险阐述 |
2.1 2015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
2.2 外贸相关业务简介 |
2.3 风险管理 |
2.3.1 风险管理的功能 |
2.3.2 风险管理的特征 |
第3章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
3.1 中石化国际事业公司简介 |
3.2 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
3.2.1 国家风险 |
3.2.2 外汇风险 |
3.2.3 合同风险 |
3.2.4 信用证风险 |
3.2.5 其他风险 |
第4章 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对策 |
4.1 国外进出口业务中贸易风险处理经验借鉴 |
4.1.1 超前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 |
4.1.2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 |
4.1.3 快速的风险反应能力 |
4.1.4 积极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 |
4.1.5 科学的业务奖励模式 |
4.1.6 合理的借助于外力 |
4.2 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
4.2.1 建立企业组织架构和风险管理文化 |
4.2.2 建立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语言 |
4.2.3 建立起全程预警防范体系 |
4.2.4 建立起事中应急处理机制 |
4.2.5 建立起风险容忍警戒线 |
4.2.6 建立起风险内控决策机制 |
4.3 应对国家风险的对策 |
4.3.1 积极了解国家宏观政策 |
4.3.2 认真了解贸易政策 |
4.4 应对外汇风险的对策 |
4.4.1 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
4.4.2 签订汇兑损失补偿条款 |
4.4.3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
4.5 应对合同风险的对策 |
4.5.1 深入了解《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
4.5.2 签订合同之前认真审查签约对象的主体资格和资信能力 |
4.5.3 严格审查合同内容 |
4.5.4 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加大审查力度 |
4.5.5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
4.5.6 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团队 |
4.6 应对信用证风险的对策 |
4.6.1 重视资信调查 |
4.6.2 认真缮制合同 |
4.6.3 严格审查信用证 |
4.6.4 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 |
4.6.5 和银行保持联系 |
4.6.6 采取保理业务 |
4.7 应对其他风险的对策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原因及对策分析 ——以日照地区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贸易融资的相关基础理论 |
2.1 贸易融资定义 |
2.2 贸易融资的特征 |
2.2.1 贸易融资的自偿性 |
2.2.2 贸易融资的组合性 |
2.2.3 贸易融资与其交易过程紧密结合 |
2.3 贸易融资业务的分类 |
2.3.1 传统型贸易融资 |
2.3.2 综合型贸易融资 |
2.3.3 组合型贸易融资 |
2.4 贸易融资主要风险来源 |
2.4.1 基础交易风险 |
2.4.2 支付方的付款风险 |
2.4.3 贸易融资的其他风险 |
2.5 发展贸易融资对企业和银行的意义 |
第3章 日照地区贸易融资风险现状 |
3.1 日照地区贸易融资不良情况介绍 |
3.2 日照地区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
3.2.1 贸易融资业务的政策风险 |
3.2.2 贸易融资业务的市场风险 |
3.2.3 贸易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 |
3.2.4 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风险 |
第4章 日照地区银行贸易融资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
4.1 银行外部原因 |
4.1.1 贸易融资业务具有典型的亲周期特征 |
4.1.2 企业信用风险是贸易融资的主要风险 |
4.1.3 担保链带来的“双刃剑”效应 |
4.1.4 政府干预 |
4.1.5 国家政策原因 |
4.2 银行内部原因 |
4.2.1 缺乏有效的贷前调查 |
4.2.2 对贸易融资的风险认识不足 |
4.2.3 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 |
4.2.4 制度设计缺乏前瞻性 |
4.2.5 网络建设还不完善导致风险监管难度大 |
第5章 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对策 |
5.1 优化制度建设,提高银行风险管控能力 |
5.1.1 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
5.1.2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 |
5.1.3 加强技术开发,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 |
5.2 认真做好贷前、贷中、贷后工作 |
5.2.1 做好贷前调查,加强对客户多维度的考察 |
5.2.2 贷中加强单据审核,关注市场环境恶化、担保圈等不利因素 |
5.2.3 加强贸易融资贷后精细化管理 |
5.3 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银行工作人员业务素养 |
5.4 国家政策风险防范 |
5.5 贸易融资发展展望与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7)商业银行在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3章 信用证的概念及理论 |
3.1 信用证的定义 |
3.2 信用证的主要当事人 |
3.3 信用证的特点 |
3.3.1 开证行负有第一性付款责任 |
3.3.2 信用证是独立自足的文件,不依附于贸易合同 |
3.3.3 信用证是纯粹的单据化的业务 |
3.4 运作流程 |
3.5 信用证项下融资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
3.5.1 授信开证 |
3.5.2 进口押汇 |
3.5.3 进口海外代付 |
3.5.4 打包贷款 |
3.5.5 出口押汇 |
3.5.6 出口贴现 |
3.5.7 福费廷 |
第4章 信用证融资业务中银行风险成因的分析 |
4.1 信用证自身运行程序的复杂性 |
4.2 银行缺乏健全高效的管理机制和人员培训机制 |
4.3 进出口企业的资信状况不良 |
第5章 信用证项下业务中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
5.1 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中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
5.1.1 信用证申请人资信状况不佳或经营不善 |
5.1.2 出口商伪造单据 |
5.1.3 信用证自身的特性的不完善 |
5.1.4 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审查不严格引发的风险 |
5.2 信用证项下主要贸易融资种类中银行的风险 |
5.2.1 授信开证的风险 |
5.2.2 进口押汇的风险 |
5.2.3 进口海外代付的风险 |
5.2.4 打包贷款业务的风险 |
5.2.5 出口押汇业务和出口贴现业务的风险 |
5.2.6 福费廷业务风险 |
5.3 信用证贸易融资的预警 |
第6章 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
6.1 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风险的共同的防范措施 |
6.1.1 充分调查企业资信情况,对企业作出合理的风险预测 |
6.1.2 银行内部实行统一授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风险审查机制,将风险管理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
6.1.3 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增加业务风险培训,提高银行相关人员业务素质 |
6.2 信用证项下主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防范 |
6.2.1 授信项下信用证的风险防范 |
6.2.2 进口押汇的风险防范 |
6.2.3 打包贷款的风险防范 |
6.2.4 出口押汇的风险防范 |
6.2.5 福费廷的风险控制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我国转口贸易支付风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文献回顾 |
1.6 论文结构 |
第2章 转口贸易定义及流程 |
2.1 转口贸易定义 |
2.2 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
2.3 转口贸易的一般流程 |
第3章 转口贸易的支付方式 |
3.1 国际贸易中几种常用的支付方式 |
3.1.1 电汇T/T(Telegraphic Transfer) |
3.1.2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
3.1.3 托收(Collection) |
3.2 转口贸易中的信用证 |
3.2.1 信用证基本概念及特点 |
3.2.2 可转让信用证和背对背信用证 |
3.2.3 远期信用证 |
第4章 转口贸易中的支付风险及应对措施 |
4.1 汇率风险及应对措施 |
4.1.1 汇率风险种类及影响汇率的因素 |
4.1.2 案件举例——汇率波动导致损失 |
4.1.3 外汇风险的应对措施 |
4.2 信用证支付方式特征下风险及对应措施 |
4.2.1 中间商作为进口商时,面对供应商的风险 |
4.2.2 中间商作为出口商时,面对下游客户的风险。 |
4.2.3 来自开证行的风险 |
4.2.4 规避信用证下支付风险的措施 |
4.3 转口贸易中的金融风险及应对措施 |
4.3.1 转口贸易中的两类金融风险举例 |
4.3.2 转口贸易金融风险分类。 |
4.3.3 银行采取的应对措施 |
第5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转口贸易流程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我国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框架 |
1.4 文献综述及简要评析 |
1.4.1 文献综述 |
1.4.2 文献评析 |
第二章 我国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情况及问题的探讨 |
2.1 我国国内贸易相关情况分析 |
2.1.1 国内贸易发展现状 |
2.1.2 国内贸易相对国际贸易的特点 |
2.1.3 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现状 |
2.1.4 国内贸易融资相对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特点 |
2.2 国内信用证相关概念及业务流程 |
2.2.1 国内信用证概念及特点 |
2.2.2 国内信用证业务流程 |
2.3 国内信用证与国际信用证的异同 |
2.3.1 国内信用证与国际信用证的相同点 |
2.3.2 国内信用证与国际信用证的区别 |
2.4 国内信用证与银行承兑汇票的异同 |
2.4.1 国内信用证与银行承兑汇票的相同点 |
2.4.2 国内信用证与银行承兑汇票的区别 |
2.4.3 国内信用证与银行承兑汇票案例分析 |
2.5 国内信用证发展的优势与经验 |
2.6 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
2.6.1 法律制度支持体系的缺失导致的问题 |
2.6.2 货运单据物权缺失导致的问题 |
2.6.3 《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过多限制导致国内信用证功能品种单一 |
2.6.4 统一的信用证流通清算网络的缺乏导致国内信用证通用性差 |
2.6.5 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人员风险较大 |
第三章A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分析探讨 |
3.1 A银行背景介绍 |
3.2 A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概况 |
3.3 A银行国内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产品介绍 |
3.3.1 针对买方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 |
3.3.2 针对卖方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 |
3.4 对A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的S WOT分析 |
3.4.1 A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的优势 |
3.4.2 A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的劣势 |
3.4.3 A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的机会 |
3.4.4 A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的威胁 |
第四章 推动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的若干对策 |
4.1 推进国内信用证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
4.2 完善法律制度支持体系,制定统一的审单标准 |
4.2.1 加快立法步伐,出台有关司法解释 |
4.2.2 完善《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制定统一的审单标准 |
4.2.3 制定国内信用证业务操作手册 |
4.3 建立统一的信用证流通清算网络,加快电子信用证业务推广 |
4.4 强化风险控制,确保健康发展 |
4.4.1 强化国内信用证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 |
4.4.2 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加强客户授信管理 |
4.4.3 严格流程管理,注重内控合规文化建设 |
4.5 推进单据标准化,建立货运单据的物权凭证制度 |
4.6 做好产品宣传和客户营销工作 |
4.6.1 加强产品宣传和创新 |
4.6.2 准确定位营销目标客户 |
4.7 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注重培训和交流 |
4.7.1 成立单证中心,组建国内信用证专家队伍 |
4.7.2 推进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培训 |
4.7.3 加强同业业务的交流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研究结论 |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5.3 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附: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上海XD进出口公司国际贸易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 风险理论 |
2.2 国际贸易风险相关理论 |
2.3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3 上海XD进出口公司国际贸易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
3.1 上海XD公司国际贸易现状 |
3.2 上海XD公司遇到的国际贸易风险及成因分析 |
3.2.1 国家风险 |
3.2.2 外汇风险 |
3.2.3 合同风险 |
3.2.4 信用证风险 |
3.2.5 其他风险 |
4 上海XD进出口公司国际贸易风险评估及分析 |
4.1 国际贸易风险评估 |
4.2 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的建立 |
4.3 各层次因素判断标度的确定 |
4.4 各指标的评价结果及分析 |
5 应对上海XD进出口公司国际贸易风险的对策 |
5.1 国外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对策经验及启示 |
5.1.1 国外外贸企业国际贸易风险控制成功经验借鉴 |
5.1.2 国内国际贸易风险控制成功经验对上海XD公司的启示 |
5.2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企业对策 |
5.2.1 国家风险的对策 |
5.2.2 外汇风险的对策 |
5.2.3 合同风险的对策 |
5.2.4 信用证风险的对策 |
5.2.5 其他风险的对策 |
5.3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
5.3.1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流程的构建 |
5.3.2 国际贸易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件 风险指标对比评分问卷 |
致谢 |
四、远期信用证项下的进出口商品检验(论文参考文献)
- [1]G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何歆. 安徽大学, 2018(09)
- [2]国际工程中设备物资采购人才的培养[J]. 林秀娟. 就业与保障, 2017(20)
- [3]日照X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裴晓雯. 山东大学, 2017(01)
- [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需重点关注的条款[J]. 张红启. 中国招标, 2016(17)
- [5]进出口商存在的市场风险及其管理策略分析[D]. 胡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06)
- [6]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原因及对策分析 ——以日照地区银行为例[D]. 张愫. 山东大学, 2015(04)
- [7]商业银行在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D]. 郭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06)
- [8]我国转口贸易支付风险问题研究[D]. 叶子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02)
- [9]我国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研究[D]. 周晓芬. 苏州大学, 2015(02)
- [10]上海XD进出口公司国际贸易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俊. 中南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