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系管实验室模式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邵祖峰,尹晨,李朋[1](2021)在《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办学时间不长,其实验室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普通院校的同类专业。在梳理公安类交通管理工程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本专业课程实验需求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内容。研究认为公安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课程实验内容与要求不同于普通院校同类专业,应当有所取舍;在实验室建设路径上,应当兼顾现实与长远、自有与联合、个性与共享、规范与安全等基本原则,确保实验教学与实训教学一样,在公安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倪燕翎,张同语,黄歌[2](2019)在《基于实验室使用调查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考》文中提出调查显示省属高校经管类实验室普遍存在开放率不高、资源公开少、学生自主使用率低、信息不透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实验室管理观念陈旧,"以学生为中心"重口号轻落实,管理模式僵化、激励制度不合理以及经费不足等。要改善并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就必须摆正服务者位置,主动信息公开与交流沟通,整合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创新激励制度,实施开放与动态管理模式。
武冰[3](2019)在《西部地区双一流大学创客教育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六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创造和实践为特征的创客教育,能够促进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有利于推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事实上,高等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创客教育的深入实施,尤其是双一流大学创客教育的实践,已经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领头羊,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同样开展了一系列创客教育的改革和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难题。立足于国内外创客教育的改革趋向,本文试图对西部地区双一流大学创客教育的实施现状予以关注和探讨,以期提升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创客教育的质量与效能。创客教育的实施现状可以从组织、操作和保障三个层面进行探讨,这不仅是基于创客教育实施的行动逻辑框架,也是基于对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现状的总结。本文以西部地区已经开展创客教育的六所双一流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具体从组织层面上的机构建设、管理和运行,操作层面上的课程设置、竞赛、活动和师资建设以及保障层面上的政府、社会和高校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六所大学创客教育在组织层面上都建立了组织体系,但是组织内部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操作层面上西部地区六所大学都逐步将创客教育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中,专业教育也逐步和竞赛活动相结合,但是大学对创客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创客课程体系不完善,竞赛和活动机制不健全。保障层面上在政府、社会和高校的保障下创客教育正逐步实现政产学研一体化,但是政府、社会和高校没有形成创客教育实施的宏观环境,缺少政策、制度的引导。基于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提出大学要在组织层面建立系统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操作层面上学校要加强对创客教育的重视,完善课程体系,制定竞赛和活动机制,保障层面政府制定创客教育的宏观政策,学校和社会形成育人机制,高校制定创客教育发展规划等促进创客教育发展的策略。只有创客教育各个要素之间互相协调形成协同效应,才能保证创客教育的有效运行。
王雅君[4](2019)在《基于质量保障的学术型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机制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扩招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数量增加,各个高校逐步设立二级学院,校-院二级管理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管理的主要模式,如何在校-院二级管理的背景下提升研究生的质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天津市T高校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保障研究生质量对研究生进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由于二级管理的机制尚不成熟,存在着各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管理效果不明显,管理理念陈旧等问题,并且缺少关于学术型研究生质量目标以及校-院二级管理机制的创新研究,本研究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本文通过文献法、政策分析法对国家学术型研究生的政策制度以及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运用访谈法,对研究生的管理主体进行访谈,了解其职责以及研究生的管理现状,寻找校-院二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同时,结合研究生培养过程确定研究生的质量目标,探索现有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路径,并根据现有情况对校-院二级管理主体进行激励,以此提升研究生质量。通过分析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得出校-院二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学术型研究生质量的保障提出管理机制的创新,并对各管理主体进行激励,促进校-院二级管理健康持续发展,对各大高校的学术型研究生质量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张晓菲[5](2018)在《英美广播实验室模式研究——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公司与英国广播公司为例》文中认为内容创新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内容生产人员大多被日常的内容生产压力所束缚,很多好的创意缺少孵化和培养的空间。英美等国家的媒体行业一直有通过成立实验室来进行内容创意开发的媒介文化,以此在媒体内部保留一个相对独立的试验和孵化空间。本文通过对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公司(NPR)和英国广播公司(BBC)两家国外广播公司的内容研发实验室的研究,分析其实验室的运作理念和模式,以供我国广播业乃至媒体业参考。
薛梅,张媛媛[6](2017)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机制的优化》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在二级管理体制下实验管理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科学的激励和人性化管理,提升队伍素质;充分调研,统一规划,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实验室设备利用率;加强沟通并完善制度。
郭随平,李良[7](2014)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实践和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实验室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提高西部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结合南京大学对口支援工作的实践,就对口支援实验室建设的经验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针对专业教学实验室、实验中心、科研实验室3种不同类型实验室总结了不同的援助模式,提出了加强工作规划、构建"支受双赢"机制、建设协同机制和寻求重点突破等方面的举措和建议。
刘贻新,王成勇,吴福根,陈浪诚[8](2014)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赴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考察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当前国内高校实施"协同创新计划"的背景,分析了在这种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方面的不适应性,在借鉴了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从做好实验室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加强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等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改进实验室工作,以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支撑和推进"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孙照刚,徐玉辉[9](2014)在《爱因斯坦医学院生物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特点与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对比较完善。该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精细而又全面的科研能力培养训练;②过程控制的高度重视;③宽进严出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这种培养模式下逐步形成了包容、竞争、灵活、自由的医学博士培养特点。借鉴国外的先进医学博士培养经验,我国的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当在加强导师指导小组作用、切实保障学生利益、深化学术交流以及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
张晓冬[10](2013)在《高等学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五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明确提出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求确保权力正确规范运行,这表明党对权力运行机制认识的深化。我国公办高校内部权力高度集中,顶层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权力制约机制非制度化运行明显。基于以上背景和现象,本研究主要对如何构建和完善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围绕核心概念“权力制约机制”,本研究遵循“(权力)主体—(权力)关系—(权力制约)机制”的研究思路,运用多案例与历史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并形成本论文的内容框架。通过历史的研究分析发现,中世纪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主要是基于宗教信仰、神圣的宣誓与大学章程而形成的文化制约权力机制形式。近代大学因为规模、功能的扩展以及国家权力的介入,形成了典型的“学术-行政”权力结构二重性的权力制约权力机制主导类型。现代大学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除基本的制度制约权力机制、权力制约权力机制外,以董事会为形式的社会权利制约权力机制是其突出特征。从大学治理结构变革的角度划分,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经历了行政控权的京师大学堂时期,教授治校的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时期,党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校务委员会负责的新中国大学时期。权力制约机制除民国时期典型的“三会”分权制约机制比较突出外,主要表现为“螳螂捕蝉”式垂直权力制约权力机制和基于个人道德自觉的道德(文化)制约权力机制。前者具有自上而下的监督意味,后者具有一定的“人格”依赖性。通过对美、英、德、日四国高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的横向比较研究发现,美国高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仍表现为以董事会制为特征的权利制约权力机制形式,这一机制是以分权治理和大学自治为基础的;英国高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表现为以权利和文化制约权力机制为特征的“牛桥”大学模式,以“董事会、理事会和评议会”三会分权制约机制为特征的“92前”大学模式和以董事会为形式的权利制约权力机制为特征的“92后”大学模式;德国大学权力制约机制以“教授治校”为基础,以分权制约机制为主要特征,逐步转向寻求以董事会为形式的社会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类型;日本大学在《国立大学法人法》颁布实施后,形成以校长为首的新型集权控制模式,但是寻求外行参与大学治理的社会制约权力机制是其机制构建的趋势之一。通过调研访谈和统计分析,本研究认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校仍是我国高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解决的议题。从权力制约机制运行效果看,我国高校权力制约机制存在非制度化运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党委领导(决策)与党委书记领导(决策)的矛盾、大学权力与权利的矛盾、两个“一把手”的博弈和基于非正式人际关系的权力“潜规则”文化问题,以及“法治与人治”的矛盾问题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从四个维度提出了政策建议与对策,认为:(1)完善权力制约权力机制,校党委会应主要发挥大学治理权,保留大学的重要决策批准权;校长实施遴选制,实现校长选举与任命相分离,推进大学校长职业化;赋予学术委员会对各类决策的违“章”否决权。同时,根据董/理事会与教代会制度建设要求,提高社会力量和民主力量对大学权力制约的效果,并最终形成“党、政、学、社”四权差异决策、优势互补的内部权力运行关系。(2)完善制度制约权力机制应在修订完善高教法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章程和各项内部规则的法律效力,保证大学权力依法行使和程序正当。同时,将大学纪检监察与审计部门从学校系统独立出来,由上级纪委监察审计主管部门领导,实施对学校内部各权力主体的监督检查。(3)对于完善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基本建议是,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明确董事会的合法地位及参与大学决策的机制,赋予董事会对学校决策权力和法人代表的问责权、评估权与推荐权等。赋予教代会对大学主要权力主体的选举权与提请解聘权,确定教代会议事规则及相关规程的法律效力,完善教代会的运行机制。确保教代会在党委领导下独立自主的行使民主管理与监督权利。(4)对于文化制约权力机制的完善建议是,重构学术生态文化,构建党委治理、校长管理的大学政治与行政权力运行文化,营造廉洁的政治权力治理文化、高效负责的行政权力服务文化、自由创新的学术权力自治文化和和谐共赢的民主权利监督文化。促进制度、规则向权力主体价值信念的转变,以此形成权力运行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制约权力的效果。
二、关于系管实验室模式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系管实验室模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
二、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实验需求分析 |
三、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实验室建设原则与内容 |
(一)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实验室建设原则 |
1.现实与长远相结合原则 |
2.自有与联合相结合原则 |
3.个性与共享相结合原则 |
4.规范与安全相结合原则 |
(二)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实验室建设内容 |
1.交通组织与运行仿真实验平台 |
2.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鉴定取证与重建仿真实验平台 |
3.车辆查验、检验鉴定与异常监测监管实验平台 |
4.道路交通监控与指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
5.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执法实训平台(随时扩充) |
四、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实验室建设路径 |
(一)加强宏观统筹规划 |
(二)分阶段筹集建设资金,多模式推进建设 |
(三)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
(四)提升实验室工作效能 |
(2)基于实验室使用调查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高校经管类实验室使用情况调查 |
1.1 调查问卷 |
1.2 调查结果分析 |
2 地方高校经管类实验室管理主要问题的原因 |
2.1 实验室管理观念陈旧 |
2.2 以学生为中心重口号轻落实 |
2.3 管理模式僵化 |
2.4 激励制度不合理 |
2.5 管理经费不足 |
3 地方高校经管类实验室提升管理效率的对策 |
3.1 摆正管理者位置 |
3.2 信息公开与交流沟通 |
3.3 整合管理机构并明确分工职责 |
3.4 创新激励制度 |
3.5 实施开放与动态管理 |
(3)西部地区双一流大学创客教育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六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双一流大学 |
2.1.2 创客教育 |
2.1.3 相关概念辨析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创客教育的发展历程 |
2.2.1.1 创客教育的源起 |
2.2.1.2 创客教育的发展现状 |
2.2.2 创客教育的相关研究 |
2.2.2.1 创客空间建设的相关研究 |
2.2.2.2 创客课程的相关研究 |
2.2.2.3 创客竞赛的相关研究 |
2.2.2.4 创客教育师资的相关研究 |
2.2.2.5 创客教育环境的相关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3.1 协同理论 |
第三章 西部地区双一流大学创客教育实施维度及现状分析 |
3.1 大学创客教育实施的维度分析 |
3.1.1 基于组织层面的创客教育 |
3.1.2 基于操作层面的创客教育 |
3.1.3 基于保障层面的创客教育 |
3.2 西部地区六所双一流大学创客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
3.2.1 组织层面的现状分析 |
3.2.2 操作层面的现状分析 |
3.2.3 保障层面的现状分析 |
第四章 西部地区双一流大学创客教育的策略探析 |
4.1 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和运行体系 |
4.1.1 完善组织机构的管理体系 |
4.1.2 优化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 |
4.2 深化创客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
4.2.1 完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
4.2.2 制定激励机制,规范竞赛机制 |
4.2.3 设立社团组织,举办各类创客活动 |
4.2.4 进行教师培训,打造高层次师资队伍 |
4.3 建立和完善创客教育的保障体系 |
4.3.1 政府制定专门的创客教育政策 |
4.3.2 将社会力量引入学校创客教育 |
4.3.3 学校制定创客教育发展规划 |
第五章 结语 |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基于质量保障的学术型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核心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学术型研究生 |
1.3.2 校-院二级管理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综述 |
1.4.1 国内关于校-院二级管理及研究生质量的研究 |
1.4.2 国外关于校-院二级管理及研究生质量的研究 |
1.4.3 综述评析 |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整体设计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
2.2 教育分权理论 |
2.3 组织激励理论 |
2.4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三章 学术型研究生质量目标与培养过程 |
3.1 学术型研究生质量保障的相关政策梳理 |
3.1.1 注重维护教育公平 |
3.1.2 注重提升教育质量 |
3.1.3 注重教育综合改革 |
3.2 学术型研究生的质量目标 |
3.2.1 扎实的理论知识 |
3.2.2 科研创新能力 |
3.2.3 社会适应性 |
3.2.4 学术道德 |
3.3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及管理过程 |
3.3.1 培养过程 |
3.3.2 管理过程 |
第四章 学术型研究生的校-院二级管理现状 |
4.1 校-院二级管理模式 |
4.1.1 学校一级管理模式 |
4.1.2 学院一级管理模式 |
4.1.3 校-院二级协同管理 |
4.2 校-院二级管理的目标偏差 |
4.2.1 资源配置不合理 |
4.2.2 学院一级运行效率低下 |
4.2.3 校-院二级协同管理效果差 |
4.3 原因分析 |
4.3.1 缺乏合理的制度 |
4.3.2 管理责权划分不清 |
4.3.3 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 |
第五章 学术型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机制构建 |
5.1 校-院二级管理主体 |
5.1.1 行政管理体系 |
5.1.2 学术管理体系 |
5.2 管理主体的职能及分工 |
5.2.1 行政部门 |
5.2.2 学术委员会 |
5.2.3 学位委员会 |
5.2.4 督导组 |
5.2.5 研究生导师 |
5.3 管理架构重建与动力机制 |
5.3.1 校-院二级研究生管理架构重建 |
5.3.2 研究生管理的动力机制 |
第六章 学术型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的激励与保障 |
6.1. 单一主体的激励 |
6.1.1 学校一级管理主体激励 |
6.1.2 学院一级管理主体激励 |
6.2 主体间协作的激励 |
6.3 保障措施 |
6.3.1 完善政策制定 |
6.3.2 加大资金投入 |
6.3.3 增加专业管理人员 |
6.3.4 重视研究生组织参与决策的作用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5)英美广播实验室模式研究——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公司与英国广播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公司的内容创新实验室运作模式研究 |
(一) 故事讲述实验室的成立 |
(二) 故事讲述实验室的拓展 |
(三) 以创意落地为目标完善实验室工作流程 |
1. 接受申请 |
2. 筛选出有潜力的创意并进行优化 |
3. 达成合作协议, 推动创意落地 |
(四) 组建跨部门、有分量的实验室主管团队 |
(五) 通过培训部门推广实验室的内容创新成果 |
二、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实验室与在线实验室建设 |
(一)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实验室的成立 |
(二) 开发“在线实验室” (BBC Taster) , 降低创新风险 |
三、结语 |
(6)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机制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现有模式 |
二、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实验室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 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
(二) 实验室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实验室设备闲置和缺乏的现象同时并存。 |
(三) 实验室管理制度欠完善, 导致管理协调沟通不畅。 |
三、优化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机制的对策 |
(一) 以人为本,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提升实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 |
(二) 充分调研, 统一规划, 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实验室设备利用率。 |
(三) 优化实验室管理制度, 构建高效的实验管理体系。 |
四、结语 |
(7)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实践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1.1 实验室硬件建设不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
1.2 实验师资队伍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 |
1.3 实验室管理不符合现代实验室管理要求 |
1.4 实验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2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
2.1以规范化、标准化为重点援建专业教学实验室模式———南京大学对口援建西藏大学高频电子实验室 |
2.2 发挥高水平成果的辐射性和示范性, 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内涵模式———南京大学与西北大学共建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2.3 结合学科援建推进科研实验室跨越发展模式———南京大学对口支援伊犁师范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所 |
3 加强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
3.1 坚持“四个结合”原则, 加强对口支援实验室建设的工作规划 |
3.2 构建“支受双赢”机制, 激发对口支援实验室建设的内在动力 |
3.3 构建工作平台, 建设对口支援实验室建设的协同机制 |
3.4 明确工作抓手, 寻求对口支援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点突破 |
4 结束语 |
(8)“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赴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考察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
1.1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适应性 |
1.2 实验室建设规划的不适应性 |
1.3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不适应性 |
3 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启示 |
3.1 实验室管理模式 |
3.2 实验楼布局与实验用房布置 |
3.3 实验室环境与文化 |
4 建议与对策 |
4.1 建立共同愿景 |
4.2 强化顶层设计 |
4.3 建立健全运作机制 |
4.4 精细化和柔性化管理并兼 |
(10)高等学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与述评 |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
1.5 研究的创新 |
2 大学权力制约机制的形成与历史演变 |
2.1 “信仰、宣誓与特许状”:文化制约权力机制主导的时期 |
2.2 国家主义、分权分工与大学章程:权力制约权力机制主导的时期 |
2.3 外行董事会制:社会权利制约权力机制主导的时期 |
2.4 本章小结 |
3 我国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类型与演变 |
3.1 授权委托、临堂监议与体国公忠:行政控权下的京师大学堂 |
3.2 “委员会”、“教授会”与“合议制”: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
3.3 优先决定、协同决策与教授治校:战火中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3.4 新中国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类型与变革 |
3.5 本章小结 |
4 美、英、德、日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现状与特点 |
4.1 美国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现状与特点 |
4.2 英国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现状与特点 |
4.3 德国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现状与特点 |
4.4 日本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现状与特点 |
4.5 本章小结 |
5 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运行现状与问题 |
5.1 我国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的基本情况 |
5.2 大学内部权力制约机制运行效果 |
5.3 高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 |
5.4 本章小结 |
6 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完善的路径 |
6.1 差异决策与优势互补:权力制约权力机制完善的路径 |
6.2 依法治校与程序正当:制度制约权力机制完善的路径 |
6.3 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权利制约权力机制完善的路径 |
6.4 重构学术生态文化:文化制约权力机制完善的路径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课题研究情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与参与学术会议情况 |
附录3 调研统计表 |
附录4 调研访谈提纲 |
附件5 吉林大学章程 |
附件6 兰州大学章程(草案) |
附件7 中国政法大学章程 |
四、关于系管实验室模式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J]. 邵祖峰,尹晨,李朋.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1(06)
- [2]基于实验室使用调查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考[J]. 倪燕翎,张同语,黄歌.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10)
- [3]西部地区双一流大学创客教育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六所大学为例[D]. 武冰.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9(12)
- [4]基于质量保障的学术型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 王雅君.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8)
- [5]英美广播实验室模式研究——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公司与英国广播公司为例[J]. 张晓菲. 中国广播, 2018(05)
- [6]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机制的优化[J]. 薛梅,张媛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1)
- [7]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 郭随平,李良.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11)
- [8]“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赴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考察的启示[J]. 刘贻新,王成勇,吴福根,陈浪诚.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08)
- [9]爱因斯坦医学院生物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特点与启示[J]. 孙照刚,徐玉辉.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08)
- [10]高等学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研究[D]. 张晓冬.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