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轴瓦半自动脱化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韩宇[1](2012)在《乙烯装置压缩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与改进》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乙烯下游行业的发展,乙烯需求进一步提升。为扭转我国乙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国家大力发展乙烯产业。同时,乙烯设备的国产化也在全面进行。乙烯压缩机属于乙烯工艺流程中压缩分离部分的关键设备,而压缩机控制系统做为压缩机组的灵魂,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以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为背景,结合控制系统从设计实现到调试过程,对整个系统加以介绍。首先,介绍乙烯行业的现状及展望。再引入国产乙烯压缩机的的发展历程。对乙烯压缩机的组成结构、运行特性以及控制要求做了详细的研究。在掌握了乙烯压缩机自身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乙烯装置的工艺需要,提出控制系统的预期要求。其次,根据乙烯压缩机的控制要求设计相关的控制系统框架结构。然后,详细讲述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针对乙烯工艺预期要求,设计乙烯压缩机的联锁保护和防喘振功能,对乙烯压缩机特有的性能控制要求做出串级调速控制的分析,并且研究汽轮机抽汽原理以及抽汽解耦功能及参数的确定。按照项目的开发过程,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法。并且具体提出抽汽功能的解耦参数计算方法。又对自动顺序启动功能、转速调节功能、性能控制以及抽汽功能进行整合。最后,通过调试过程以及以往的相关经验,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进一步改进。
吕大成[2](2012)在《重油催化裂化四机组长周期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催化裂化四机组是催化裂化装置的核心设备,由于其结构复杂、维护点多,运行故障时有发生,制约了催化裂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研究影响四机组长周期运行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和措施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以蒸汽轮机、烟气轮机、机组润滑系统为重点考察对象,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调研了国内外类似的四机组故障案例,基于断面SEM图像和能谱分析探究了四机组典型故障部件的失效原因,分析了部件损坏的机理,对影响催化裂化四机组长周期运行的多种因素进行了仔细研究。通过对汽轮机快速结盐典型事例的分析,发现影响蒸汽轮机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检维修质量及进入汽轮机中压蒸汽的品质,分析了造成汽轮机结盐的机理、原因以及对汽轮机结盐的在线处理方法。研究还发现影响烟气轮机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因素有烟气轮机结垢、烟气轮机叶片断裂以及烟机出入口管线膨胀节的腐蚀断裂,并针对其失效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润滑油品质是影响四机组润滑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加强对四机组油站的保养和维护,保证润滑油质量。结合研究结果,修正了四机组运行维护规范,目前四机组运行更加稳定,为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打下基础。
殷勇[3](2009)在《石油炼化关键装置风险预警分级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石油化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石油炼化生产所具有的工艺复杂、规模庞大以及生产介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一个高危险的行业。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对石化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炼油工业发展迅速。重油催化裂化(裂解)装置是炼油企业的关键核心装置,伴随着重油催化裂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尤为重要。对其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是预防事故发生、保证生产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措施。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加强安全评价技术及其方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加强对危险的防范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支持石油炼化关键装置生产风险预警系统为目的,对其展开风险动态评价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炼化关键装置风险辨识。遵循“全面、系统、准确、科学”的风险辨识的基本原则,对炼化重油催化裂化(裂解)生产的装置进行科学、合理地单元(节点)划分;并按照“点—线—面”的分析模式全面、系统地辨识装置中的各类风险(包括:事故、隐患、异常、不符合、危险及危害因素、危险源以及风险态等等)。(2)风险预警评价方法体系研究。遵照针对性、适用性强、实用、科学的原则设计一系列评价方法、模型、参数。本文中评价模式分为常规风险评价、典型风险评价、工艺动态风险评价三类。其中,常规风险主要采用标准分级,典型风险和工艺动态风险采用数学模型评价。(3)风险预警分级标准。针对设计的数学模型的变量分级,依据相关标准和习惯,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层次合理的分级标准,并最终确定风险分级标准。(4)实验性分析研究。本文中的评价模式及方法最终以大庆炼化重油催化裂化(裂解)装置为实验性分析研究对象。
杨建军,吴沁,芮执元,王星联[4](2008)在《基于再制造技术的新型装备——现场修复设备》文中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我国也明确提出了面向环境、面向能源、面向材料的绿色再制造若干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大型超大型设备,进行再制造关键技术与专用现场修复设备的研究,并从现场修复机床的类型特点、国内外现状、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周松涛[5](2008)在《中能热电化学水处理自动监控系统》文中指出众所周知,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和先进产业。目前,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以火力发电为主,约占全国电厂的70%左右。由于水在火力发电的生产过程中,既担负着传递能量的作用,同时又担负着冷却介质的作用,因此在发电过程中,水处理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如何实现电厂水处理的监督与自动控制,提高火电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当前火电厂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枣庄中能热电厂水处理项目的建设,论述了电厂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基于工控组态软件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厂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及根据工艺流程设计的控制方案。水处理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可编程控制器(PLC),本文在详细介绍S7-300系列模块的基础上,对各个工艺环节的要求作了分析,并给出了完成这些控制任务所需要测量或输出的信号。同时介绍了S7-300 PLC的编程环境及编程特点,给出了软件结构与控制流程。上位监控画面的开发软件采用德国SIMENS公司的Win CC软件。上位监控画面主要包括各子系统监视画面和辅助画面等,并对其中的画面和功能作了描述。该设计大大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减少了运行人员的数量,而且对锅炉系统的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了有利保障。根据反渗透膜的设计要求,分析了水泵出口的压力模型,通过变频器的PID功能实现反渗透系统的恒压供水,并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进行仿真,加深了对PID参数的理解。
郭响[6](2007)在《汽车发动机装配线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汽车工业亦迅猛发展,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部件,其制造及装配过程对于汽车制造工艺极为重要。汽车发动机装配线是发动机装配的流水线。针对目前发动机装配生产线对信息化的需求,论文研究基于MES层的汽车发动机装配线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PIS的开发。通过对MESA功能模型分析,设计制造执行层MES的功能构成和必备的功能模块。运用网络冗余技术及可靠性理论,设计了最佳的PIS网络结构及布线方案。发动机装配线的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PIS由数据采集、调度显示、PCS、监控信息、管理信息等子系统构成。它通过各信息子系统完成实时数据采集、监控、计划生产、生产调度、生产数据及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故障报警、绩效指标计算、报表生成等功能。PIS处于生产制造执行层,起到连接上层信息系统及指导现场生产作业的作用。论文详细阐述了PIS系统的开发过程,其中涉及到数据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监控技术、工业以太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结合江铃汽车集团发动机装配线实际需求,开发了一个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稳定可靠的发动机装配线数据采集与管理的生产信息系统。通过该PIS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生产线的管控一体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重构性等特点,对所有装配工艺生产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陶良虎[7](2005)在《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湖北是中部省份,是国家主要的老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振兴湖北装备制造业是加快湖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实现湖北率先在中部崛起的关键。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湖北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对湖北工业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装备制造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关理论研究出发,分别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理论研究现状和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作了综合述评,重点讨论了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形成机理及计量分析理论,为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作好了理论铺垫。然后,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基础构筑了“五因素法”,即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同业竞争、经济区位五因素分析法,以此为工具完成了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结果指出,湖北是装备制造业大省而非强省,湖北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接下来,论文分别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RCA 法)和主成份分析法(PCA法)两种分析方法完成了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湖北装备制造业中最具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行业。综合考虑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确定了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四个重点行业,即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整体思路,包括指导原则、产业定位、发展战略及其重点。认为要振兴湖北装备制造业必须选择符合湖北实际的理性发展战略,即“面上提升、点上跨越,自创为主、引创结合,发展中场、加强成套。”产业发展重点是湖北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思路的关键性内容。论文进一步分析指出,湖北要重点支持汽车业和船舶业两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数控机床和动力设备两类产品形成特色,加快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努力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论文最后部分,提出了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重点讨论了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内容。
大同车辆段技术室[8](1967)在《轴瓦半自动脱化装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们遵循毛主席“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于1966年对挂瓦室进行了改建、整顿工作。经过十个多月的努力,试制成功了轴瓦半自动脱化装置,基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挂瓦室锅锅、灶灶、盆盆、勺
二、轴瓦半自动脱化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轴瓦半自动脱化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乙烯装置压缩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乙烯行业发展概述 |
1.1.1 乙烯简介 |
1.1.2 全球乙烯生产概况 |
1.1.3 国内近年乙烯生产企业及产能情况 |
1.2 乙烯项目工艺及装置简介 |
1.2.1 工业乙烯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
1.2.2 乙烯常用裂解原料、过程及产物 |
1.2.3 乙烯急冷及压缩工序 |
1.2.4 乙烯制冷及分离工序 |
1.3 乙烯压缩机 |
1.3.1 国产乙烯压缩机的发展 |
1.3.2 乙烯压缩机装置结构及用途 |
1.3.3 乙烯压缩机组设备型号及流程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系统的硬件设计 |
2.1.1 控制系统的硬件要求 |
2.1.2 状态监测点的选择 |
2.1.3 可编程控制器及卡件选择 |
2.1.4 轴承独立监测系统 |
2.1.5 超速保护器 |
2.1.6 操作站及工程师站的配置 |
2.1.7 控制柜的配置及接线设计 |
2.1.8 控制柜的电源及接地 |
2.2 系统的软件配置 |
2.2.1 HMI编程软件 |
2.2.2 PLC编程软件 |
2.3 位号命名规则设计 |
2.4 系统的网络构成 |
2.5 系统的总体配置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乙烯压缩机的控制方法 |
3.1 压缩机组的控制目标 |
3.1.1 安全保护控制 |
3.1.2 速度控制 |
3.1.3 防喘振控制 |
3.1.4 抽汽与性能控制 |
3.1.5 数据分析功能 |
3.2 压缩机组的控制方法 |
3.2.1 简单回路的PID调节 |
3.2.2 防喘振控制 |
3.2.3 调速控制及启动顺序的设计 |
3.2.4 性能控制中的压力串级设计 |
3.2.5 抽汽控制的理论及控制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乙烯压缩机控制系统的实现 |
4.1 引言 |
4.2 PLC程序的具体实现方法 |
4.2.1 PLC编程的结构及框架 |
4.2.2 信号的采集转换及处理 |
4.2.3 报警功能 |
4.2.4 联锁及相关功能 |
4.2.5 PID调节功能 |
4.2.6 转速及性能控制 |
4.2.7 汽轮机抽汽调节的实现 |
4.2.8 防喘振具体实现 |
4.2.9 其他逻辑实现方法 |
4.3 HMI程序的具体实现 |
4.3.1 操作界面功能简介 |
4.3.2 HMI数据库的建立 |
4.3.3 HMI界面开发 |
4.4 SOE功能的设立 |
第5章 控制系统调试及改进 |
5.1 控制系统的调试 |
5.1.1 控制系统的硬件测试 |
5.1.2 控制系统的软件测试 |
5.2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
5.2.1 监测点故障对控制系统干扰的排除 |
5.2.2 模拟量显示值显示方式的改进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重油催化裂化四机组长周期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催化车间四机组概述 |
2.1 四机组简介 |
2.2 烟气能量回收系统流程简述 |
2.3 辽河石化机组设备性能数据 |
2.4 机组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蒸汽轮机长周期运行研究 |
3.1 汽轮机大修质量的控制标准 |
3.1.1 转子部分检测要求 |
3.1.2 联轴器以及对中情况要求 |
3.1.3 清理检查调校调速系统标准 |
3.2 运行过程中蒸汽品质的影响 |
3.2.1 中压蒸汽带水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研究 |
3.2.2 汽轮机结盐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研究 |
第四章 烟气轮机长周期运行研究 |
4.1 烟机结垢、磨损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 |
4.1.1 烟机结垢情况分析 |
4.1.2 烟气轮机叶片磨损情况分析 |
4.1.3 烟机结垢和磨损原因分析 |
4.1.4 烟机结垢和磨损应对措施 |
4.2 烟气轮机入口波纹管膨胀节失效的分析 |
4.2.1 波纹管膨胀节发生破坏的实例 |
4.2.2 波纹管膨胀节发生破坏原因分析 |
4.2.3 防止烟机入口波纹管膨胀节发生破坏的措施 |
4.3 烟气轮机转子叶片断裂的研究 |
4.3.1 辽河石化烟气轮机叶片断裂情况 |
4.3.2 引起叶片断裂的原因分析 |
4.3.3 防止叶片断裂的措施 |
第五章 机组润滑对长周期运行的影响 |
5.1 润滑油劣质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
5.2 过滤器的选择—消除滑油劣质化影响的办法 |
5.3 润滑油站的配置对长周期运行的影响 |
5.3.1 润滑油站不完善造成的危害 |
5.3.2 油站配备简介及针对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石油炼化关键装置风险预警分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炼化重油催化裂化(裂解)装置 |
1.4.1 炼化重油催化裂化(裂解)工艺及装置介绍 |
1.4.2 重油催化裂化(裂解)事故概况 |
2 炼化关键装置风险辨识 |
2.1 风险辨识理论基础 |
2.1.1 基本概念 |
2.1.2 风险分类 |
2.1.3 风险辨识原则 |
2.2 风险辨识模式及方法 |
2.2.1 风险辨识模式 |
2.2.2 辨识单元划分 |
2.2.3 风险辨识方法及工具 |
2.2.4 风险辨识基本程序 |
2.3 风险辨识实例分析 |
2.3.1 风险辨识数据统计分析 |
2.3.2 风险辨识数据统计规律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风险预警分级理论基础 |
3.1 基本概念 |
3.2 风险分级原理 |
3.3 常用评价方法 |
3.3.1 定性风险评价方法 |
3.3.2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
3.3.3 石油化工系统常见方法比较分析 |
3.4 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
3.5 本章小结 |
4 炼化装置固有静态风险分级方法设计与应用 |
4.1 炼化装置常规风险分级评价 |
4.1.1 常规作业风险分级 |
4.1.2 异常天气风险分级 |
4.2 炼化装置典型风险评价 |
4.2.1 泄漏风险评价 |
4.2.2 火灾、爆炸风险评价 |
4.2.3 故障风险评价 |
4.3 应用实例 |
4.4 本章小结 |
5 炼化装置适时动态风险分级方法设计及应用 |
5.1 单一工艺参数风险分级 |
5.2 复合工艺参数风险综合评价 |
5.2.1 基础类 |
5.2.2 塔罐类 |
5.2.3 管类 |
5.2.4 动力类 |
5.3 炼化装置工艺动态风险评价应用 |
5.3.1 装置工艺动态风险范畴 |
5.3.2 实例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6 研究成果及展望 |
6.1 研究成果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附件:复合工艺参数权重专家调查问卷 |
(4)基于再制造技术的新型装备——现场修复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2 现场修复设备 |
2.1 设备类型及技术特点 |
(1) 现场铣床 |
(2) 现场孔加工机床 |
(3) 现场外圆车床 |
(4) 现场法兰加工机床 |
(5) 现场磨床 |
(6) 现场自动半自动补焊机 |
2.2 国内外现状 |
2.3 技术发展趋势 |
3 结 语 |
(5)中能热电化学水处理自动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法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1.1.2 火电厂水处理系统采用计算机监控的必要性 |
1.2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工艺简介 |
1.2.1 电厂水处理的必要性 |
1.2.2 锅炉用水的名称 |
1.2.3 枣庄电厂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
1.3 锅炉补给水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
1.4 本人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 |
2.1 化学水处理监控系统设计思想和目标 |
2.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2.2.1 系统控制方案的选择 |
2.2.2 仪控设备的选型 |
2.2.3 PLC的选型 |
2.2.4 系统控制方案的实现 |
2.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2.3.1 编程工具SIMATIC STEP7简介 |
2.3.2 水处理项目PLC软件编制 |
2.3.3 PLC控制软件总体设计 |
2.3.4 PLC控制程序的离线仿真调试 |
2.4 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 |
2.4.1 Win CC软件介绍 |
2.4.2 枣庄水处理项目Win CC组态设计 |
第三章 系统改进 |
3.1 影响反渗透性能的因素 |
3.2 PID算法的理论基础 |
3.3 水泵出口压力的系统分析 |
3.4 PID控制的模拟仿真 |
3.5 水处理系统PID的实限方式 |
3.5.1 利用西门子MICROMASTER440变频器实现系统的PID调节 |
3.5.2 利用S7-300PLC的硬件或软件实现PID调节 |
第四章 加药系统控制策略的设计 |
4.1 加药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的必要性 |
4.2 加药系统预估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4.2.1 预估控制概述 |
4.2.2 Smith预估控制的基本原理 |
4.2.3 Smith预估控制的局限性 |
4.2.4 预估模糊逻辑控制系统 |
4.2.5 综合误差的计算 |
4.2.6 预估模型的建立 |
4.2.7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4.2.8 语言变量的选取及其论域的确定 |
4.2.9 模糊化设计 |
4.2.10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表 |
4.3 加药预估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
4.3.1 采样时间的确定 |
4.3.2 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汽车发动机装配线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生产制造执行系统 MES |
1.2.1 MES 的定义 |
1.2.2 MES 的发展概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MES 功能需求 |
1.3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1.4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设计 |
2.1 功能模型分析 |
2.1.1 MESA 功能模型 |
2.1.2 MESA 模型缺点分析 |
2.1.3 离散工业生产特点 |
2.1.4 MES 层信息系统功能模型 |
2.2 PIS 系统需求分析 |
2.2.1 汽车发动机装配线 |
2.2.2 PIS 功能需求 |
2.2.3 设计目标及原则 |
2.2.4 PIS 总体设计方案 |
2.3 PIS 网络设计 |
2.3.1 工业以太网技术概况 |
2.3.2 PROFINET |
2.3.3 SIMATIC NET |
2.3.4 工业以太网光/电交换模块 |
2.4 PIS 网络结构 |
2.5 PIS 网络可靠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采集及调度显示功能实现 |
3.1 PIS 信息流 |
3.2 数据组织与集成 |
3.3 数据分类及连接建立 |
3.4 生产状态数据采集设计 |
3.5 质量数据采集设计 |
3.6 数据采集技术问题研究 |
3.7 调度显示功能开发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CS 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
4.1 PCS 工艺实施 |
4.2 MOBY 信息识别系统 |
4.3 生产监控软硬件平台 |
4.4 生产监控功能实现 |
4.5 数据库设计 |
4.6 信息管理功能开发 |
4.7 信息管理软件应用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7)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2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理论概述 |
2.1 装备制造业理论研究述评 |
2.2 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3 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剖析 |
3.1 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
3.2 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
3.3 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及重点产业选择 |
4.1 湖北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比较优势分析 |
4.2 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定量分析 |
4.3 湖北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5 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思路及其重点 |
5.1 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
5.2 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 |
5.3 本章小结 |
6 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措施 |
6.1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促进产业集群 |
6.2 深化企业改革以增强企业竞争活力 |
6.3 强化技术创新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
6.4 加快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
6.5 实施名牌战略以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
6.6 实施绿色制造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6.7 规范政府服务以营造产业发展环境 |
6.8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四、轴瓦半自动脱化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乙烯装置压缩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与改进[D]. 韩宇. 东北大学, 2012(03)
- [2]重油催化裂化四机组长周期运行研究[D]. 吕大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2(06)
- [3]石油炼化关键装置风险预警分级方法研究[D]. 殷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2)
- [4]基于再制造技术的新型装备——现场修复设备[J]. 杨建军,吴沁,芮执元,王星联.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8(06)
- [5]中能热电化学水处理自动监控系统[D]. 周松涛. 山东大学, 2008(05)
- [6]汽车发动机装配线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 郭响. 中南大学, 2007(05)
- [7]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 陶良虎.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8]轴瓦半自动脱化装置[J]. 大同车辆段技术室. 铁道车辆, 19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