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论文文献综述)
刁秀华[1](2021)在《俄罗斯贫富分化问题》文中研究说明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较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俄罗斯的贫富差距问题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而且与其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有着内在的联系,是伴随着经济转轨和制度变迁而出现的社会问题。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当前,俄罗斯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已是公认的事实。普京执政以来,为了缓解俄罗斯居民的贫困状况,尤其是国内贫富分化问题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各种举措对此加以治理。尽管经过多年的改革和调整,俄罗斯减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居民收入也不断增加,但因社会分配制度不公,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仍然较为悬殊。未来继续改革和调整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仍将是俄罗斯保障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建民[2](2021)在《苏联解体30年以来的俄罗斯经济:转型与增长论析》文中提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型已走过30年历程。从时代内容和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看,这30年可分为叶利钦和普京两大时期。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治下的俄罗斯通过激进改革迅速破除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市场化改革却难言成功。与同期进行转型的国家相比,无论在经济转型的模式和转型后市场经济的成熟度,还是经济发展的绩效方面,俄罗斯都表现出明显的分化和落差。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沉疴痼疾、经济转型政治化、简单照搬西方模式、政府治理缺位等是转型不成功的重要原因。2000年普京上任后提出强国富民、建设强大的俄罗斯的明确目标。普京执政的前8年对叶利钦时期的转型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与此同时,在国际石油价格反复拉升的支持下,俄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黄金8年"。2012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进入其经济史上最长的停滞期。究其原因,经济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制造业发展滞后、国家对经济高度垄断带来的低效率以及地缘政治竞争导致外部环境恶化等成为制约俄经济增长的内外因素,其中内部因素的影响相对更大。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转型和增长的实践表明,制度、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一方面,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高收益掩盖了俄罗斯经济内在的问题,减轻了经济转型和改革的压力,另一方面,弱化的制度又阻碍了创新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未来的"长普京时代",如何通过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实现较快增长,走出一条符合俄罗斯国情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道路,提高国际竞争力,改善民生福祉,仍然是俄罗斯面临的巨大挑战。
李礼,刘佳宁[3](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金融风险的本质特征及防控启示——兼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防控金融风险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立足于"新兴+转轨"的基本经济特征,中国的金融风险既表现出转轨经济条件下特有的风险特征,又表现出新兴市场经济的典型风险特征。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始终与自身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之间进行统筹兼顾,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探索、快速成长、加速开放以及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历史地看,各个阶段的防控实践留下重要启示:(1)坚守底线、理性务实的风险思维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法宝;(2)维护中央金融集权主导与地方适当分权的辩证统一;(3)尊重实体经济以及金融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严防脱实向虚;(4)金融监管体系须在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与时俱进;(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上述四点的根本政治保障。
孔田平[4](2021)在《中东欧福利国家模式:波兰案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东欧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东欧福利国家模式进入了欧洲福利国家模式的讨论范围。对于中东欧福利国家模式是属于现有欧洲福利国家模式的变种还是属于独特的福利国家模式,学者尚未有一致的看法。在过去30多年,中东欧国家从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走向欧洲福利国家,实现了福利制度的变革。波兰作为中东欧经济转轨的典范,其社会领域的改革比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更加复杂和困难,并受到不同政党偏好的影响。法律与公正党政府建立波兰式福利国家的试验值得关注。
徐曼[5](2021)在《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极问题在21世纪伊始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使该地区凸显出的经济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对北极地区巨大经济潜力和地缘政治地位的再认识使环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开始围绕北极发展勾织蓝图。在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发展是环北极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表现,国家能否采用合理开发政策来适应经济变化趋势、充分发挥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北极开发的关键问题。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面积最大、拥有最长海岸线的国家,在北极开发问题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出台了积极的开发政策,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实际上,俄罗斯北极开发在21世纪初的酝酿阶段到至今的强化运行阶段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北极开发进行宏观性研究以窥探其开发路线与逻辑,并将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的开发政策,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代表性的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发以及“支撑区”建设领域。本文以要素禀赋、“增长极”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十多年的开发演变进行归纳与剖析。本文发现,俄罗斯北极开发是在北极战略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实质上是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其中,北极地区核战略威慑的军事安全、北极大陆架划分的领土安全、北方航道通行控制的航道安全、自然资源开采的能源安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社会安全以及对气候环境进行保护的生态安全,都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战略逻辑下,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开发动因和现实目标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安全的政策实施。在这一路径下,俄罗斯北极开发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由笼统向重点领域展开、开发范围由宽泛向某些具体项目展开,开发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续发展展开,开发措施由单边管控向寻求国际合作展开。目前,北极开发的某些领域向良好的态势发展。21世纪以来,俄罗斯联邦在采取投资和税收等优惠经济政策,数字化医疗、住房安置和教育等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生态监控、消除积累污染物和保护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等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强化军事力量部署和应对开发中的紧急事故等地区安全政策的背景下,对北方航道通行、油气资源开采以及“支撑区”建设三个方面采取了既具共性也具特性的领域开发。共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三个领域的开发与本国经济水平、世界格局和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相关,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着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其次,由于北方航道运输的主要货物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能源资源开采程度以及“支撑区”项目建设的进展直接影响了航道通行的效率,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特性则主要表现在,航道通行、油气开采和支撑区建设的模式、方向和评估的方法完全不同。首先,在开发模式和方向上,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俄罗斯对航道进行了管理框架的构建、通航法律制度的规范以及发展一切与运行相关的运输工具、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支持。利用资源禀赋的特点对北极地区陆上和大陆架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总结了油气综合体战略管理模式和国际勘探开发模式,并探究油气未来发展的方向。运用增长极理论方法继续对推进北方海航道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两个战略目标而规划出的重点建设区域,虽然区域轮廓模糊,但也是旨在实现俄罗斯北极战略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瞻区域;其次,在评价方法上,北方航道采用了总货物运输量、过境货物运输量及货物、重要港口货运量以及破冰船运行时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收入分析了航道的利用率。油气资源开发从北极地区资源开采所占份额、开采量、对主要合作伙伴国的运输量以及促进本国技术和设备进口替代化的角度分析开采效率。因“支撑区”概念落实较晚,仅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它是以总体规划的实施阶段和项目开发进程以及是否建立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为评判标准。通过对航道、油气和支撑区建设三个层面的开发过程和成效分析,俄罗斯北极的主要开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与取得的成果相比,实际上面临的阻碍因素更多,这些因素主要由整体上存在的短时间难以解决或调和的矛盾以及各领域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所组成。从整体来看,国际经济制裁的延长、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劣、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爆发地区冲突的预期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这些都加大了俄罗斯北极开发难度,影响了北极开发进程。从重要领域来看,在航道通行方面,国际航运业危机、油气价格下跌、与传统航线的竞争以及气候条件的恶劣等降低了北极航道通行的红利;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油气项目开采风险高以及俄联邦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限制国内外企业参与油气使原本规划好的项目举步维艰;在“支撑区”建设方面,俄联邦对各支撑区投入的融资结构差距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难度大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太大使“支撑区”难以均衡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开发对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国家发展进行北极活动提供了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营造有利于北极开发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俄罗斯以和平、开放的姿态加强同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可以说,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效果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合作的发展。但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开发合作的项目或推迟或停滞。在此情况下,中俄北极合作存在着利益诉求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实现全方位战略对接的可行性以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必要性,虽然两国合作存在一定的制约,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北极合作不仅有利于成为两国关系中合作的新亮点,更有助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时,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大国典范。
张远婷[6](2021)在《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基于我国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社会背景》文中研究说明某一法律主体利用其公共性职能和市场性职能相互混同的便利状态而实施的垄断行为可以称为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它包括企业类、社会组织类和行政机关类三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行政领域的体制改革有助于消除企业类和行政机关类的职能重合垄断,而从2019年6月全面推开的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则有利于消除社会组织类的职能重合垄断。但是,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定性困难、社会团体登记管理体制的落后等问题依然影响我国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的有效规制。未来应当对《反垄断法》第五章的行政垄断规制条款进行系统改进,明文规定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并应调整第16条有关行业协会的相关规定,使对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定性更符合中国本土行业协会的现实情况。还应修正《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取消针对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和区域垄断性规定。
闫亚娟[7](2021)在《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自由贸易区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为主体的三大区域板块,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主要继承国,自独立以来就不断加强独联体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建设,努力与独联体国家一道成为世界多极格局中的一极。经过多年的反复探索,2015年1月1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三国共同成立了欧亚经济联盟,随后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地区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果,最终目标是发展成为类似于欧盟的欧亚联盟。但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之初正值俄罗斯遭遇美欧等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加之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受俄罗斯影响,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经济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欧亚经济联盟陷入发展困境。在此背景下,欧亚经济联盟提出对外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是欧亚经济联盟各国自独立以来首次宣布同独联体以外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不仅为欧亚经济联盟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会,也为域外国家深度参与独联体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契机。欧亚经济联盟是中国周边最具影响力的区域经济组织之一,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深入分析欧亚经济联盟对外战略动向对中国深化对外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在明确独联体地区、欧亚经济联盟、自由贸易区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自由贸易区理论、非传统收益理论、轮轴-辐条理论以及地缘政治经济理论为基础,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背景与诉求、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思路、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际进展入手,重点分析了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特征、主要影响以及面临的困境,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未来走势进行了研判,在此基础上针对欧亚经济联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在内部和外部环境都不甚乐观的情况下提出的,目标宏大。为使建设顺利进行,欧亚经济联盟规划了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具体推进思路。第一,以新欧亚主义地缘思想为指导。新欧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以来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它主张东西并重,强调重视欧洲同时,增加亚洲在对外合作中的比重。第二,以广大的亚洲地区为主要发展方向。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欧盟关系恶化,欧亚经济联盟向西发展受阻,在此背景下,欧亚经济联盟选择以广大的亚洲地区作为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第三,以中国、越南、印度、伊朗等为实施中的支点国家。中国和越南为俄罗斯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国,印度为俄罗斯的优先战略伙伴关系国,伊朗为俄罗斯的“特殊关系”国,欧亚经济联盟选取四国依次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的支点国家,以点带面,进行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第四,以“5+1”为基本合作模式。“5”这里是指欧亚经济联盟五个成员国,分别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1”这里是指第三国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5+1”即为欧亚经济联盟+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越南等。第五,以市场、能源和技术合作为推进手段。欧亚经济联盟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丰富的能源储备以及先进的军工技术,借助巨大的潜在市场、开展能源外交和进行军事技术合作成为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手段。按照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路线图,2015年5月29日,欧亚经济联盟与越南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6年10月5日,《欧亚经济联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是欧亚经济联盟对外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是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样板。2018年5月17日,欧亚经济联盟与伊朗签署临时自由贸易协定,2019年10月27日,《欧亚经济联盟-伊朗临时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之后,2019年10月1日及2019年10月25日,欧亚经济联盟又分别与新加坡和塞尔维亚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截止到2020年底,欧亚经济联盟对外已签署4个自由贸易协定。除此之外,欧亚经济联盟与印度、以色列、埃及等国也分别进行了多轮自由贸易谈判。从其现有实践看,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表现出了如下四个特征:第一,在地域范围上以亚洲国家为主;第二,在谈判对象上优先选择盟友及战略伙伴国;第三,在协议内容上采取灵活的自由化标准;第四,在建设目标上兼顾传统与非传统收益。经过多年努力,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对独联体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系列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联盟各成员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目标不一致延缓了谈判进程;第二,联盟各国产业结构畸形与贸易结构单一影响贸易伙伴国的选择范围;第三,联盟对外贸易伙伴国整体贸易规模偏小制约了经济收益;第四,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经济压力挤压了发展空间。未来欧亚经济联盟依然会把小型贸易伙伴作为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点对象,同时逐步推进与东盟和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并最终实现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联盟现已与中国签署经贸合作协定,但距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双方自由贸易区建设还存在很大障碍。为此,中国可以借鉴欧亚经济联盟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功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郭鑫[8](2021)在《转型还是固化:宪法改革视角下的俄罗斯经济模式改革研究(1993-2020)》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结果标志着俄“双头”政治模式的结束,也意味着“长期普京时代”的开始,这一阶段从2000年开始,将持续到2024年。回顾整个普京时代,不难发现俄经济发展模式始终没有摆脱权力-财产权关系模糊的制度特点。俄继承了苏联模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先后尝试过新自由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但收效甚微。“普京主义”的特征是威权主义和国家权力。目前看来,“普京主义”仍将继续主宰着俄罗斯的整个政治生态。“普京主义”是俄罗斯转型的产物,与传统的“威权主义”和“极权主义”相比,普京克服了叶利钦时代俄罗斯遇到的“制度陷阱”。若想进行彻底经济转型,俄必须重视制度的转变,摒弃路径依赖。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依赖能源行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衡。20世纪末,俄已身患荷兰病,在马太效应的加持下,俄国内大多资源涌向能源行业。处于全球能源价格上升周期的俄罗斯不愿放弃巨大的经济红利,因此错失了最佳转型时期。纵观过去几十年,俄经济发展态势尽显疲软,其经济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并不匹配,经济增长潜力难以真正转化为发展动力,经济模式改革也并非完全基于国内现实,经济转型尝试不断被应急式的反危机措施所取代。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球能源价格闪崩、持续多年的资本和劳动力外流以及近期民众支持与信任度下降等危机将对此轮转型尝试产生深远影响。俄修正相关制度,将改革法制化,使法律能够规范和保障各项改革措施。但这些举措或难以为俄罗斯经济再转型注入真正动力,此番实为通过宪法改革,以经济再转型为手段,重建民众对政治体制的信任,普京的政策关键依然是主权,修宪是对俄经济模式的再固化。考虑到目前现实情况,俄很难实现彻底转型。
陈栋[9](2021)在《权力寻租视角下俄罗斯政府部门廉政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权力寻租行为是俄罗斯社会长久以来存在的一种腐败行为,它会破坏市场秩序,为俄罗斯的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问题,因此,对权力寻租的治理就更加刻不容缓。本文从权力寻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当前俄罗斯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现象的论述,探究俄罗斯权力寻租行为治理的成果,进而为我国的廉政建设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论文主体五章、结论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权力寻租的相关概念做了阐述,并从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对俄罗斯的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做了分析。第三章描述了俄罗斯政府官员权钱交易的具体表现,并探讨了相应的遏制手段。第四章介绍了俄罗斯权物交易的现状,并剖析了相应的打击办法。第五章分析了俄罗斯的权权交易的现象,并论述了相应的制约措施。第六章探讨了俄罗斯政府官员权力寻租具体的治理成果以及给我国廉政建设所带来的借鉴。在最后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俄罗斯腐败治理中出现的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
赵佳宁[10](2021)在《俄罗斯粮食生产研究(2000-2018)》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产业,粮食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产品,既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粮食问题都是国家之本。十月革命前,俄国虽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但其粮食生产水平相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较为落后。十月革命到50年代前后,由于受战争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苏联粮食生产水平发展缓慢。50年代后苏联粮食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发展,但粮食仍需大量进口,粮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在俄罗斯推行农业改革。但改革措施过于激进,使俄罗斯农业再次遭到重创,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严重,粮食产量也急剧下降。2000年普京上台后,调整了俄罗斯的农业发展政策,俄罗斯粮食生产开始恢复发展。普京第三任期后俄罗斯粮食产量稳步提升,2000年到2012年,俄罗斯粮食生产基本恢复到了改革前的水平;2014年到2020年俄罗斯粮食生产实现了大发展,连续七年粮食产量超过一亿吨。与此同时,俄罗斯粮食出口量也不断增加,2017年出口量达到了4300万吨以上,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大国。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之下,十几年间俄罗斯粮食生产实现大的跨越,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俄罗斯政府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颁布了农业发展的纲领和法律文件,为农业具体政策的颁布和实行提供了指导性和法律性依据。其次,俄罗斯政府推行“农工综合体”发展战略,提倡发展农业企业和农民(农产)生产方式,有助于粮食生产集约化发展,使粮食生产方式多元化。同时,加强了对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不断提升俄罗斯粮食生产效率和产量。第三,俄罗斯政府通过粮食收购和市场投放机制,实现对粮食市场价格的有效调控和干预。在对外贸易方面,实行“出口替代”政策,提升本国粮食生产能力与品质,加强国际竞争力。最后,俄罗斯政府加大对农业及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包括针对农业及农村发展的资金预算投入和对农业生产者的价格及生产补贴、金融信贷措施,为农业及粮食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会生活条件,这一切极大的促进了俄罗斯农业及粮食生产活动高效有序进行。2000年以来俄罗斯粮食生产发展对其本国经济发展、中俄关系发展和世界粮食安全都产生了重要作用。粮食生产的发展对俄罗斯而言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内经济平衡发展和增加国际贸易收支。对中国而言,俄罗斯粮食生产发展促进了中俄农业贸易和农业合作的发展,更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世界而言,粮食一直是全球各国必须面对的重大安全问题,俄罗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对世界粮食格局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论文提纲范文)
(1)俄罗斯贫富分化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俄罗斯社会分层与贫富分化状况 |
二、俄罗斯居民收入差距评估 |
(一)按基尼系数衡量的俄罗斯收入差距 |
(二)按等分法衡量的俄罗斯收入差距 |
三、俄罗斯缩小贫富分化差距采取的措施 |
(一)调整个人所得税,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
(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
(三)逐渐完善退休制度,不断提高退休金 |
(四)不断完善居民就业保障制度 |
(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社会转移支付力度 |
四、结论 |
(2)苏联解体30年以来的俄罗斯经济:转型与增长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 论 |
一 叶利钦时期——20世纪90年代 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失败及其教训 |
(一)选择激进转型的主要动因 |
(二)转型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二 普京时期——基本秩序重塑与经济蹉跎 |
(一)2000~2020年:发展道路再选择与经济增长的轨迹 |
(二)经济陷入停滞的主要原因 |
1.资源依赖 |
2.制造业发展滞后 |
3.高度国有化下的低效率 |
4.西方制裁 |
三 俄罗斯经济转型与增长前景 |
(3)改革开放以来金融风险的本质特征及防控启示——兼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防控金融风险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风险的本质特征 |
(一)基于新兴经济体视角的金融风险 |
(二)基于转轨经济体视角的金融风险 |
(三)基于中国国情下的特有金融风险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风险的防控实践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探索时期的防控实践(1978-1992年) |
1.主要金融风险以及防控措施 |
2.主要成效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成长时期的防控实践(1992-2002年) |
1.主要金融风险以及防控措施 |
2.主要成效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开放时期的防控实践(2002-2013年) |
1.主要金融风险以及防控措施 |
2.主要成效 |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的防控实践(2013年至今) |
1.主要金融风险以及防控措施 |
2.主要成效 |
四、主要启示 |
(一)坚守底线、理性务实的风险思维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法宝 |
1.坚守底线思维,弘扬进取精神。 |
2.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预见性。 |
3.理性务实应对,勇于担当作为。 |
(二)维护中央金融集权主导与地方适当分权的辩证统一 |
1.中央金融集权主导的有效性。 |
2.地方适当分权的必要性。 |
(三)尊重实体经济以及金融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严防脱实向虚 |
(四)金融监管体系须在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与时俱进 |
1.组织架构层面的系统化转型。 |
2.组织制度层面的系统化试点。 |
3.在国际合作层面的系统化分工。 |
(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以上四点的根本政治保障 |
(4)中东欧福利国家模式:波兰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欧洲福利国家模式的讨论 |
二 从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到欧洲福利国家 |
(一)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
(二)经济转轨对福利制度的影响 |
(三)福利制度的改革 |
(四)走向欧洲福利国家模式 |
三 中东欧福利国家模式:波兰案例 |
(一)福利制度转轨的初始条件 |
(二)从紧急应对到养老体制改革突破 |
(三)养老体制改革的“逆转” |
(四)家庭政策的变化 |
(五)“波兰式福利国家”的探索 |
(5)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北极地区开发的研究 |
1.2.2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总体研究 |
1.2.3 关于俄罗斯北极开发具体领域的研究 |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概念 |
2.1.1 北极地区范围及开发概念 |
2.1.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围 |
2.1.3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范畴 |
2.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增长极理论 |
2.2.2 要素禀赋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动因 |
3.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历史沿革 |
3.1.1 探索发现-奠定基础阶段(1917-1990) |
3.1.2 机制重组-机制转型阶段(1991-1999) |
3.1.3 政策酝酿-实际启动阶段(2000-2011) |
3.1.4 政策强化-全面开展阶段(2012-至今) |
3.2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现实动因 |
3.2.1 北极开发的经济利益动因 |
3.2.2 北极开发的社会环境动因 |
3.2.3 北极开发的政治安全动因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与政策 |
4.1 俄罗斯北极开发目标 |
4.1.1 促进俄罗斯北极地区经济增长 |
4.1.2 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发展 |
4.1.3 保护俄罗斯北极地区生态环境 |
4.1.4 保障俄罗斯北极地区国家安全 |
4.2 俄罗斯北极开发政策 |
4.2.1 北极开发的招商引资政策 |
4.2.2 北极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 |
4.2.3 北极开发的社会保障政策 |
4.2.4 北极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 |
4.2.5 北极开发的地区安全政策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重点领域及推进措施 |
5.1 挖掘地理禀赋:完善北方海航道运营管理体系 |
5.1.1 构建联邦、区域、公司三级管理架构 |
5.1.2 遵循无害通行和过境通行的法律制度 |
5.1.3 建设“北方海航道”通行的运营模式 |
5.2 利用资源禀赋:加强油气资源开发 |
5.2.1 北极陆上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现状 |
5.2.2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模式 |
5.2.3 俄罗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方向 |
5.3 培育新增长极:建设“北方发展支撑区” |
5.3.1 “支撑区”构想的政策出台 |
5.3.2 基于经济地理方法探究的“支撑区”内项目选择标准 |
5.3.3 “支撑区”的规划:打造北极开发增长极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成效及制约因素 |
6.1 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通行的效果评估 |
6.1.1 “北方海航道”的物流运输成效显着 |
6.1.2 “北方海航道”开发面临的困境 |
6.2 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开采的效果评估 |
6.2.1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占比逐年提升 |
6.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6.3 俄罗斯北极“支撑区”建设的效果评估 |
6.3.1 北极“支撑区”建设实施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
6.3.2 北极“支撑区”建设面临的局限性 |
6.4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制约因素 |
6.4.1 投资环境较差影响北极项目运行潜力 |
6.4.2 劳动力潜力弱难以支撑北极开发力度 |
6.4.3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加大“资源诅咒”风险 |
6.4.4 生态环境脆弱增加可持续发展难度 |
6.4.5 西方国家制裁严重延缓北极开发进程 |
6.4.6 对北极地区爆发冲突的担忧降低合作意愿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 |
7.1 俄罗斯北极开发的国际化趋势 |
7.1.1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
7.1.2 俄罗斯北极开发国际合作的可行性 |
7.2 中俄北极开发的重点合作领域 |
7.2.1 依法并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的合作 |
7.2.2 建设并开发北极航道通航的合作 |
7.2.3 开拓并实现北极旅游休闲的合作 |
7.2.4 保护北极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合作 |
7.2.5 积极探索并认识北极科考的合作 |
7.3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制约因素 |
7.3.1 中俄关于“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分歧 |
7.3.2 航道通行问题制约合作项目的收益 |
7.3.3 积极寻求北极合作的国家间竞争带来的压力 |
7.4 中俄北极开发合作的模式探索 |
7.4.1 本国资金投入与多方资本参与相结合 |
7.4.2 北极项目开发与生态理念相结合 |
7.4.3 选择可行建设项目与模块化架构相结合 |
7.4.4 支撑区建设与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相结合 |
7.4.5 中俄北极“公域”合作与参与俄罗斯国内建设相结合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6)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基于我国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社会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的基本界定与国外规制实践 |
(一)我国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的概念界定与基本类型 |
(二)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的国外法律规制实践 |
二、我国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规制的前景: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 |
(一)中国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规制的痛点:行业协会 |
(二)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基本内容与发展前景 |
三、脱钩改革背景下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规制的现实缺陷 |
(一)行业协会职能重合垄断行为的定性困难 |
(二)脱钩改革难以完全剥离行业协会的准行政属性 |
四、脱钩改革背景下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规制的改进对策 |
(一)反垄断立法中的制度改进 |
(二)社会组织立法的因应变革 |
五、结语 |
(7)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研究 |
1.2.2 关于欧亚经济联盟自身一体化问题的研究 |
1.2.3 关于欧亚经济联盟对外经济合作的研究 |
1.2.4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独联体地区 |
2.1.2 欧亚经济联盟 |
2.1.3 自由贸易区 |
2.2 理论基础 |
2.2.1 自由贸易区理论 |
2.2.2 非传统收益理论 |
2.2.3 轮轴-辐条理论 |
2.2.4 地缘政治经济理论 |
第3章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背景与诉求 |
3.1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背景 |
3.1.1 乌克兰爆发危机 |
3.1.2 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 |
3.1.3 独联体地区向心力下降 |
3.1.4 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区迅速发展 |
3.2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诉求 |
3.2.1 推动联盟各国经济增长 |
3.2.2 改善联盟外部政治环境 |
3.2.3 维护联盟各国地区安全 |
3.2.4 提升联盟地区及国际影响力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思路 |
4.1 以新欧亚主义地缘思想为指导 |
4.1.1 新欧亚主义地缘思想的形成 |
4.1.2 新欧亚主义地缘思想的核心内容 |
4.1.3 新欧亚主义影响下联盟成员国的对外合作战略 |
4.2 以广大的亚洲地区为主要发展方向 |
4.2.1 联盟成员国的欧洲观 |
4.2.2 联盟成员国的亚洲观 |
4.2.3 乌克兰危机后亚洲在联盟对外合作中的地位 |
4.3 以中国、越南、印度、伊朗为实施中的支点国家 |
4.3.1 东亚的支点国家:中国 |
4.3.2 东南亚的支点国家:越南 |
4.3.3 南亚的支点国家:印度 |
4.3.4 西亚的支点国家:伊朗 |
4.4 以“5+1”为基本合作模式 |
4.4.1 “5+1”合作模式的内涵 |
4.4.2 “5+1”合作模式的优点 |
4.4.3 “5+1”合作模式的难点 |
4.5 以市场、能源、技术合作为推进手段 |
4.5.1 借助巨大的潜在市场 |
4.5.2 开展能源外交 |
4.5.3 进行军事技术合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际进展 |
5.1 与越南、伊朗的《自由贸易协定》已分别生效 |
5.1.1 《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背景 |
5.1.2 《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
5.1.3 《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效果 |
5.2 与新加坡、塞尔维亚的《自由贸易协定》已分别签署待生效 |
5.2.1 《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背景 |
5.2.2 《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
5.2.3 《自由贸易协定》的潜在效果 |
5.3 与印度、以色列、埃及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分别谈判中 |
5.3.1 《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背景 |
5.3.2 《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展 |
5.3.3 《自由贸易协定》的预期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特征及影响 |
6.1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特征 |
6.1.1 在地域范围上以亚洲国家为主 |
6.1.2 在谈判对象上优先选择盟友及战略伙伴国 |
6.1.3 在协议内容上采取灵活的自由化标准 |
6.1.4 在建设目标上兼顾传统与非传统收益 |
6.2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影响 |
6.2.1 推动了独联体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
6.2.2 加剧了俄罗斯与美欧的地缘政治竞争 |
6.2.3 提升了亚洲国家在联盟空间的经济地位 |
6.2.4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困境及走势 |
7.1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的困境 |
7.1.1 联盟成员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目标不一致延缓了谈判进程 |
7.1.2 产业结构畸形与贸易结构单一影响伙伴国选择范围 |
7.1.3 对外自由贸易伙伴国整体贸易规模偏小制约了经济收益 |
7.1.4 美国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压力挤压了发展空间 |
7.2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走势 |
7.2.1 继续推进与小型贸易伙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 |
7.2.2 努力推进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建设 |
7.2.3 逐步推进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 |
7.2.4 长期致力于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区建设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欧亚经济联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障碍与对策建议 |
8.1 欧亚经济联盟-中国经贸合作现状 |
8.1.1 双方已签署《经贸合作协定》 |
8.1.2 《经贸合作协定》的主要内容 |
8.1.3 《经贸合作协定》与《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系 |
8.2 欧亚经济联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障碍 |
8.2.1 俄罗斯担心中国会削弱其在联盟的影响力 |
8.2.2 联盟其他成员国警惕对中国经济形成过度依赖 |
8.2.3 联盟成员国地区安全隐患困扰中国与其深化合作 |
8.3 中国深化对欧亚经济联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8.3.1 坚持以经济为导向,积极引导去政治化 |
8.3.2 深化实体项目合作,逐步扩大产业投资 |
8.3.3 借助上合组织平台,加强安全领域合作 |
8.3.4 秉持先易后难原则,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 |
8.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转型还是固化:宪法改革视角下的俄罗斯经济模式改革研究(1993-2020)(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结构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长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内部主权化 |
第一节 外部主权与普京政权的正当性巩固 |
第二节 转型期的错觉效应与普京长期执政的挑战 |
第三节 俄政治哲学传统与内部主权化 |
第二章 俄罗斯经济转型的路径依赖 |
第一节 村社传统与俄罗斯经济的遗传特点 |
第二节 资源诅咒与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弊端 |
第三节 经济改革的分歧及障碍 |
第三章 宪法改革与权力方程式 |
第一节 1993 年宪法与2020 年宪法修正案 |
第二节 权力-财产权与俄罗斯经济的政商关系 |
第三节 平衡权力方程式 |
第四章 俄罗斯经济转型前景 |
第一节 转型尝试与应急式反危机措施 |
第二节 西方制裁对俄内部治理的影响 |
第三节 经济发展模式的再固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9)权力寻租视角下俄罗斯政府部门廉政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РЕФЕРАТ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目的与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论文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 |
注释 |
第二章 权力寻租概述 |
一、权力寻租的相关概念 |
二、权力寻租的范畴 |
(一)权钱交易 |
(二)权物交易 |
(三)权权交易 |
三、俄罗斯权力寻租原因 |
(一)历史因素 |
(二)社会因素 |
注释 |
第三章 俄罗斯政府官员权钱交易现象及遏制手段 |
一、俄罗斯政府官员权钱交易现象 |
(一)官员索贿行为 |
(二)官员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 |
二、俄罗斯政府对权钱交易的遏制手段 |
(一)利用法规规范官员的勒索行为 |
(二)成立专门反有组织犯罪机构 |
注释 |
第四章 俄罗斯政府官员权物交易现象及打击办法 |
一、俄罗斯政府官员权物交易现象 |
(一)政府官员低价购入不动产 |
(二)政府官员收受珍贵礼品 |
二、俄罗斯政府对权物交易的打击办法 |
(一)通过法律手段处罚政府官员非法获取不动产行为 |
(二)运用经济手段惩治政府官员收受珍贵礼品 |
注释 |
第五章 俄罗斯政府官员权权交易现象及制约措施 |
一、俄罗斯政府官员权权交易的现象 |
(一)“家族化”特征明显 |
(二)裙带关系盛行 |
二、俄罗斯政府对权权交易的制约措施 |
(一)限制官员亲属经商 |
(二)制约官员亲属入职官员 |
注释 |
第六章 俄罗斯政府部门廉政建设成果及对我国启示 |
一、俄罗斯政府部门廉政建设成果 |
(一)俄罗斯反腐法制的建设 |
(二)俄罗斯反腐败机构的成立 |
(三)俄罗斯官员制度的制定 |
二、俄罗斯廉政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
(一)健全反腐败配套法律 |
(二)构建反腐败机构体系 |
(三)完善官员制度规范 |
注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俄罗斯粮食生产研究(2000-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现状 |
(三)创新点与不足 |
(四)基本概念解析 |
一、俄罗斯粮食生产历史回顾 |
(一)十月革命前俄罗斯的粮食生产 |
(二)苏联时期的粮食生产 |
(三)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的粮食生产 |
二、2000 年以来俄罗斯的粮食生产 |
(一)2000 年以来俄罗斯粮食播种面积 |
(二)2000 年以来俄罗斯粮食产量 |
(三)2000 年以来俄罗斯粮食存储和贸易情况 |
(四)2000 年以来俄罗斯粮食生产的其他相关要素 |
三、2000 年以来俄罗斯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
(一)2000 年以来俄罗斯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 |
(二)2000 年以来俄罗斯粮食生产发展带来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四、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贫富分化问题[J]. 刁秀华. 俄罗斯学刊, 2021
- [2]苏联解体30年以来的俄罗斯经济:转型与增长论析[J]. 李建民. 欧亚经济, 2021(04)
- [3]改革开放以来金融风险的本质特征及防控启示——兼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防控金融风险探索与实践[J]. 李礼,刘佳宁. 南方经济, 2021(07)
- [4]中东欧福利国家模式:波兰案例[J]. 孔田平. 欧亚经济, 2021(03)
- [5]俄罗斯北极开发及其效应研究[D]. 徐曼. 吉林大学, 2021(01)
- [6]职能重合型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基于我国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社会背景[J]. 张远婷. 贵州社会科学, 2021(05)
- [7]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D]. 闫亚娟. 吉林大学, 2021(01)
- [8]转型还是固化:宪法改革视角下的俄罗斯经济模式改革研究(1993-2020)[D]. 郭鑫.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9]权力寻租视角下俄罗斯政府部门廉政建设研究[D]. 陈栋.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10]俄罗斯粮食生产研究(2000-2018)[D]. 赵佳宁.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