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成本是竞争力的开始

节约成本是竞争力的开始

一、成本节省是竞争力开始(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华[1](2021)在《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文中认为2020年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的力度,对中国高质量能源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自此,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然而,在走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新形态的路上,存在诸多管理决策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极为突出的就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相关问题。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电力系统将面临更大的波动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为避免出现大量弃风、弃光的情况发生,提升系统灵活性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对此,研究建立并完善提高系统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中长期电力规划模型,探索电力行业优化发展路径,有助于为能源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决策依据,减少无效投资,对“十四五”规划乃至2035年远景规划有重大参考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出发,以“安全、经济、低碳”三元目标为优化方向,从基于组合预测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基于系统成本的电力资源技术经济分析与增长潜力研究,以及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电力规划模型研究三个方面构建了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体系。其次,通过构建基于MLR-ANN(多元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耦合)的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和基于Gompertz曲线的电力经济增长规律分析模型,系统LCOE(系统平准化发电成本)技术经济分析模型和基于双因素学习曲线的电力资源成本下降趋势模型,以及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模型等模型,建立了新型的中长期电力规划思维范式。然后,本文也应用所构建模型分析了不同政策情景下2021-2035年中国电力行业潜在的发展路径,并运用电力系统运行模拟方法对形成的规划方案进行了可靠性验证。最后,针对优化路径,提出了公正合理的政策建议,为国家能源高质量发展献策。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灵活性和中长期电力规划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从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出发,以“安全、经济、低碳”三元目标为优化方向,阐述了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优化思路,形成了从基于组合预测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基于系统成本的电力资源技术经济分析与增长潜力研究,以及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电力规划模型研究三个方面构建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体系的整体思路。(2)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重点梳理和分析了近20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在电源结构、跨省跨区输电线路和全社会用电量等主体构架方面的变化趋势,以及发电技术经济性、线损、厂用电率、煤耗、需求响应规模等成本效率方面的演变趋势。为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模型的构建和电力行业优化路径的探索提供了参数设定依据。(3)基于组合预测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首先,重点分析了引起全社会用电量变化的相关因素,基于MLR模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取了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变化的显着影响变量。并通过时间序列ANN模型和最小二乘法,分别预测了显着影响变量的未来值。其次,通过构建的基于MLR-ANN的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分别用两组数据预测了我国2021-2035年的全社会用电量。然后,基于Gompertz曲线模型对主要发达国家电力经济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了用电量“拐点”的问题。最后,整合了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对中国电力需求预测的结果,结合对中长期电力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的结论,对本文构建的基于MLR-ANN的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结果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MLR+最小二乘+ANN”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可靠。(4)基于系统成本的电力资源技术经济分析与增长潜力研究。首先,分别构建了以系统成本为核算基础的系统LCOE技术经济分析模型和基于双因素学习曲线的电力资源成本下降趋势模型,补充了已有的技术成本分析研究中存在的灵活性和需求侧资源考虑缺失的问题。然后,充分模拟电力市场环境,利用所构建模型分析了 2021-2035年不同电力资源竞争力情况。最后,基于电力市场化背景,综合不同电力资源竞争力分析结论,分析了各类发电资源和需求侧灵活性资源的年均新增规模及发展潜力,为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模型约束条件设立了较为客观的定义域。(5)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电力规划模型研究。首先,基于电力规划基本原理,通过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新形态特性的分析,论述了中长期规划视角中需充分考虑满足系统灵活性要求,进而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新形态的必要性。其次,以中长期电力规划模型作为切入点,嵌入电力行业碳达峰约束与灵活性平衡约束进行优化,构建基于系统灵活性的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新型电力规划模型,并叠加前文子模型的互动,共同形成了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模型。然后,基于所构建的MLR-ANN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系统LCOE模型以及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构建的基准情景、加强政策情景、“碳中和”情景以及1.5℃情景等四种不同政策情景,应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政策情景下2021-2035年全国层面和局部区域电力规划方案,探索了 2021-2035年我国电力行业优化发展路径。最后,采用运行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本文所建立的规划模型呈现的规划方案能满足各项约束条件,是一个优化的结果。(6)政策建议。基于不同政策情景下全国层面和局部区域电力规划方案对比分析结论,分别从电源侧、电网侧以及需求侧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保障优化路径得以实施的相关政策建议。同时,还针对优化路径引发的相关公正转型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邓明松[2](2020)在《V公司新产品研发成本分担决策研究》文中指出整车厂商在新车研发过程中受限于自身资源,专业方向不同,和项目时间短等因素,会不同程度选择分包零部件开发任务给具备开发资质和经验的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因为产品的专属性和复杂性,一级供应商新产品开发产生的研发成本需要整车厂商来分担。V公司在新产品研发投资占总项目投资约80%以上,是比重最大的部分,对企业经营和项目盈利影响重大。研发成本的客户支付方式主要分为根据生命周期销量摊销,按照项目开发进度支付现金,支付部分现金加上部分摊销到生命周期销量中三种方式。在过去的几年中,V公司有很多选择了生命周期内摊销研发成本的项目因客户销量下降导致研发成本不能回收而产生亏损,而被现金支付研发成本的项目却保持盈利,因此必须要建立决策机制判断项目需要被现金支付和可以被分摊的情形。本文深入分析了V公司研发成本的结构,研发成本对项目盈利指标及其公司营运的影响及其影响研发成本决策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影响研发成本决策因素构建了定性分析决策流程图得到需要被支付现金和可以接受摊销的项目情形,针对在定性分析后不能直接得到决策的复杂项目情形,更进一步建立了以净现值NPV为目标函数,内部收益率IRR和研发成本占比为主要约束的整数规划模型,然后通过模型进行定量计算预测经济批量。当预测经济批量大于折扣后客户预测销量需要客户支付现金才能进行项目开发,最低现金支付额度根据折扣后客户预测销量求解净现值NPV得到。当预测经济批量等于折扣后客户预测销量可以接受现金支付或者生命周期摊销的方式进行项目开发,支付方式根据竞争情形决定。当预测经济批量小于折扣后预测销量可以接受生命周期摊销的方式进行项目开发。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发成本分担决策方式帮助公司筛选优质项目达到节省报价成本并带来了现金流的目的,为公司运营管理和新项目决策提供了参考和现实指导意义。

苏冬冬[3](2020)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医药技术、医药经济和公共健康备受关注的当下,如何有效对医药发明进行专利保护,既可以激励医药技术创新和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又可以满足药品可及性和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的实现,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和产业界讨论的重点话题。目前,我国药品注册审批环节不审查拟上市药品的专利状况,导致上市后的药品面临着专利侵权和退市的双重风险。药品注册审批环节缺乏有效的专利争议解决机制,难以有效保护药品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制度上需要引入一种机制将药品的注册审批与专利权的保护相联系。美国1984年的《Hatch-Maxman法案》首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并在2003年的《医疗保险处方药改进和现代化法案》(MMA)中得到优化和完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包括程序链接和职能机构链接,涵盖简化新药申请程序、专利信息公示、专利声明、暂缓审批期、专利挑战机制、首仿药市场独占期等内容。我国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仅是对药品的审评审批与专利的权属状态之间的联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尚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我国既有规定过于简单宽泛,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实际运行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国家从宏观政策和立法层面提出要探索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这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讨论。为了保障医药创新政策的有效部署落实和立法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建构方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进行全方位和体系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和分析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产生的缘由、创立的背景、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发挥的功效,挖掘该制度所蕴含的宗旨和价值理念,剖析制度的内在运行机理及其缺陷,探寻该制度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和重要影响因素,发现和解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协调与衔接问题,剖析制度运行中产生的竞争法问题,在对比分析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实践、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实施效果、所进行的革新举措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不同立法模式的优缺点,吸收、合理借鉴这些国家在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有益尝试、探索和经验,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创新政策和制度环境,确立我国的药品专利链接立法模式和构建出科学、合理、健全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完善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与药品监管制度体系。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共由六章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本章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涵出发,厘清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明晰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判断标准,梳理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产生缘由与演变过程,剖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缺陷,确定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分析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本章的内容为全文探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奠定了基础。就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本身而言,其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促进新药研发和及时确定专利法律状态的正效应时,也具有阻碍仿制药竞争和危及药品可及性的负效应。第二章,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章通过深入剖析药品专利链接的制度逻辑及其合理内核,挖掘出该制度建立的正当性基础和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医药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探寻该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为药品专利权人提供了在药品上市前解决专利纠纷的途径,是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得以实现的手段之一。该制度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和我国的知识产权政策立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目标。该制度有助于强化药品专利权的保护,激励药品创新;有利于促进仿制药与创新药的充分竞争,实现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有助于解决公民健康需求与药品供给不足的矛盾。该制度是解决我国药品专利保护不力、医药产业创新不足和高质量药品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国家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政策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制度设计。第三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本章主要考察了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结合近年来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定,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其后得到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响应和仿效实施。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国家基于本国实际和政策目标采取了不同的链接模式,且产生了不同的实施效果。美国将国内立法中的药品专利链接机制通过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推行。现阶段,由于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不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尚无法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标准。未来将会成为国际药品专利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准则。第四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本章详细介绍了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配套的药品试验例外、药品专利期限延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内容,分析了这三个制度的功能及作用、制度本身的利与弊,以及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之间的关系。这几个制度实质上是围绕着药品专利保护与创新药研发之间的矛盾和药品专利权人的私人利益与和社会福利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而展开。药品试验例外制度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并行实施,起到了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作用。药品试验数据保护是药品专利链接的基础,药品专利链接是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延伸。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关的各个制度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能够起到共同激励创新药物的开发和加快仿制药及时上市的作用。第五章,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本章主要探讨了美国和加拿大在应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问题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同时也考察了欧盟在应对相关问题上的经验做法。从微观的角度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施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挖掘法院对同类案件作不同处理的法理依据,总结归纳相关行为的违法性判定要件。针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实际、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提出了我国应对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滥用主要表现为药品专利常青(药品专利不当登记)和反向支付协议两类典型行为。药品领域的专利常青、反向支付协议问题本质上反映了药品创新激励保护和市场自由竞争之间的冲突与平衡问题。运用反垄断法规制药品专利常青行为和反向支付协议行为具有正当性基础,对这些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应遵循合理分析原则,综合衡量其垄断行为对竞争的正负效应,以判定是否落入反垄断法的规制范畴。第六章,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本章在梳理及评析现有药品专利链接模式,分析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实施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参考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与实践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和法制环境,提出该制度在我国建构的基本设想和具体实施方案。我国与药品专利链接相关的现行立法规定主要存在规定缺乏上位法依据、规定不具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突出问题。在药品注册审批实践中因药品注册申报引发的专利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在我国构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需要补充制度创设的依据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专利链接方案。同时,在具体制度设计时,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重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衔接,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法律机制。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合理内核在于利益平衡,其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平衡设计,激励原研药企业继续研发新药并推向市场,鼓励仿制药企业挑战原研药企业的专利,使原研药行业与仿制药行业保持良性协调发展。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有效实施及其所追求的利益平衡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制约、配合和支撑,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促进原研药与仿制药协调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在中国语境下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应当警惕该制度滥用可能带来的反竞争风险。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应科学评估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利弊,克服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消解该制度对药品可及性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胡猛[5](2020)在《雅特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认为2019年是中国的5G通信元年,中国大陆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和广电获得了5G商用牌照。这意味着全国范围的大规模5G商用将快速展开。通信市场将迎来又一次规模庞大的升级换代。对于通信电源厂家来讲,新一轮的市场机遇又开始来临。5G通信电源对技术、成本和交期要求的提升,也意味着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对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雅特公司作为老牌的电源企业,在电源界享有盛誉,但是,自中国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本土电源企业的快速崛起,雅特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家专业的电源公司,如何适应新的市场要求,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也是雅特公司首要任务。设计部门作为公司的核心部门,必须与时俱进,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雅特公司现有的开发流程进行分析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来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现有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中急需优化改善的地方,针对所发现的这些薄弱项,运用集成开发理论、价值链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参考学习同行业的先进经验,结合雅特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优化建议和保障措施。期望此研究能够对雅特公司通信电源的开发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雅特公司现有开发流程中的问题在集团公司其他设计中心都类似存在,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对集团其他设计中心提供借鉴参考,同时也对国内电源企业新产品开发流程的优化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曹艳[6](2019)在《L公司的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致使产品利润空间不断的被压缩,企业盈利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的盈利水平除了与产品的销量有关,还与产品的成本密切关联,在价格一样时,对成本控制好的企业,在竞争中会占有明显优势。但是很多企业当下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没有从根源上发现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在此过程中,不仅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降低了产品的质量,严重影响客户的满意度。所以企业要稳步健康地发展,要结合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对成本控制进行改革,引入新的成本管理理念。本文所研究的L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L集团在海外注册的第一家电子制造工厂。面对激烈的外部环境,当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供应商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社会平均工资越来越高导致直接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制造费用在成本的构成中远远超过人工成本,同时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也逐渐上升。同时客户要求L公司产品售价每年有一定幅度的降低,这无疑又给L公司在成本管控方面雪上加霜,迫使L公司不得不通过降低公司产品成本来获得更多的客户订单。所以本文针对L公司成本管理展开研究,结合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和价值链成本管理,从中找出更好更适合L公司成本管理的方法,进而提高L公司的竞争优势。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三者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制造业成本管理的现状,通过在L公司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L公司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通过对ABC三种产品成本的分析和改善,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方法以及管理运行保障,对L公司其它产品和其它相关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魏然[7](2019)在《多案例探究科技创新型企业并购动因及绩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阶段,在各项新政策之下,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一轮机遇,并购活动也愈发活跃,与此同时,也在不断积累着各种矛盾和问题,因此其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本文以并购动机理论为理论基础,包括并购浪潮理论、协同效应理论和市场势力理论,根据科技型企业间并购现状,采用多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安科生物并购苏豪逸明、阿里巴巴并购高德地图、南风股份并购中兴装备三个案例出发,探究得出其并购动因的相同之处包括:(1)扩大业务规模、发挥经营协同优势;(2)为实现战略布局节省研发时间;(3)提升盈利能力;(4)获得关键技术和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追求更高的行业地位。基于以上并购动因,本文结合绩效评价方法选取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式构建了新的评价体系,从运营效率、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市场占有率等角度得出结论:在体现协同效应的指标上,三个案例公司销售费用率均出现下降的情况,下降幅度不等,总资产周转率或者流动资产周转率中的至少一个指标得到了提升;在节省研发时间方面,研发时间缩短或者直接获得了产品或技术从而不需要额外的研发时间,新产品数量也有所增多;在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三个案例公司相关指标有上升也有下降,其中安科生物因为产品类型比较相似,没有涉及转型问题,盈利能力成长良好,盈利水平逐年提高,但是阿里巴巴和南风股份均在并购后的第一年各项指标出现下跌,盈利水平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出于提升盈利能力的并购动因的完成效果并不理想;在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三个案例公司主营业务的规模均有增长,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综上所述,并购活动在寻求经营协同优势、节省研发时间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均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出于提升盈利能力的动因实现程度较低,基本上没能达到预期对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提升。最后讨论了并购后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不显着的原因,在三个案例的综合分析下,期望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一定的参照。

姚臣[8](2019)在《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向成本优化的战略采购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格局近年来的变迁,汽车工业的继续发展。国家购置税优惠力度的减小,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等因素,汽车整车厂来自国内以及下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均面临着企业成本增加的局面。汽车整车厂的每年度的降价需求,终端消费者市场车辆价格的降低,国外销售市场的开拓困难,据此尽管汽车市场保持了发展势头,但也遭遇了巨大的挑战。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逐渐从产品质量、技术优势、服务品质等方面,转化并且深入到企业内部运营与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上。在此情况下,战略采购对于成本优化与控制便成了企业间竞争的核心武器。本文以A汽车零部件公司基于成本优化下的战略采购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概括研究内容和总结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相关理论基础,战略采购与战略采购成本管理的定义,战略采购的原则与意义,基于成本优化的战略采购方式。第三部分,A公司的现状,主要发展历程以及产品结构,年度成本情况。通过A公司现有的成本优化战略管理的现状,挖掘出现有运营及采购管理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直接原材料、间接物料、物流运输、供应商管理等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利用卡拉杰克矩阵法(Kraljic Matrix)进行分类及分析对直接原材料的采购策略,精准出战略定位。通过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法(VA/VE),为关键原材料进行成本研究,为了通过改进工艺降低原材料成本,采取ASME解析法,对A公司间接物料采购工艺/流程进行剖析,找出了流程中非增值等待环节与浪费环节。通过通流效率的概念计算出工作流程效率,对间接物料流程进行改善。对于物流运输费用线路不合理性的问题,通过动态规划法(Dynamic Programming),判断出物流成本高节点,制定物流成本节省的最佳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完善A公司的供应商评价元素,通过对供应商逐层级别的计算和两两元素矩阵的分析,获得最佳供应商选择的方案。第五部分,通过A公司组织保障、经济保障、信息及电子化系统保障、法务合规性保障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保证及使第四部分的解决方案生效。第六部分,结论和展望,总结研究中的贡献与不足,对今后工作的创新及发展提出展望。

马文良[9](2019)在《并购对中国民航市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对行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横向并购是一种重要的企业并购类型。经济学理论认为,横向并购显着增加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造成垄断,导致市场价格上升,损害市场竞争。但同时横向并购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特别是当市场中的竞争充足时,横向并购并不会损害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福利。鉴于横向并购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福利的显着影响,研究横向并购的经济学效应有重要的意义。民航领域的并购是横向并购的重要表现形式。2010年,中国民航市场上发生了两个大规模的并购。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随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深圳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大并购进一步强化了东航集团和国航集团的垄断地位,显着增加了中国民航市场的集中程度,地方、民营航空公司被进一步边缘化,给中国民航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民航市场作为世界第二大民航市场,这两大并购也对国际民航市场造成影响。但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两大并购的影响研究还相对匮乏,尤其是中国国际航空与深圳航空间的并购,还没有文献研究过。本文的目的是使用统计和计量的方法,实证对比分析两大并购给中国民航市场和国际民航市场带来的影响,探究中国民航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产生的经济学效应。本文基于跨度十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中国东方航空与上海航空的并购及中国国际航空与深圳航空的并购这两个“准自然实验”(quasi-natural experiment),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离散选择嵌套Logit模型、消费者福利模型等经典模型,以及固定效应回归、工具变量回归、差分GMM回归等经典分析方法,对中国民航并购的经济学效应做了细致全面的定量分析。本文的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第3章)对中国民航市场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并使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勒纳指数对航空公司的市场势力做了描述分析。随后,从总资产、总负债、净利润、机队规模、收入客公里、运输总周转量、飞行班次七个维度,列出了并购前后,东航与国航的运营与规模数据的变化。第二部分(本文第4章)研究并购对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基于2007年第二季度—2016年第四季度间中国主要民航企业及国际竞争民航企业的经济舱国际航线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使用随机效应回归、固定效应回归、工具变量回归,实证分析了中国民航并购的国际竞争力效应。第三部分(本文第5章)研究并购对航空公司票价的影响。基于2007年第二季度—2016年第四季度间中国主要民航企业的经济舱国内航线季度面板数据,在对航线类型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使用随机效应回归、固定效应回归,实证对比分析了并购对不同类型航线票价的影响。并进一步加入对时滞效应的考量,对比分析了并购对相关航线在长短期内不同的价格效应。第四部分(本文第6章)研究民航并购的多市场接触效应。基于第5章的数据,计算了两种经典多市场接触指标,采用随机效应回归、固定效应回归和差分GMM回归,实证分析了多市场接触对航空公司间串谋行为的影响。并将航线根据不同利润额分类,进一步实证分析了多市场接触对航空公司在不同利润额航线上串谋行为的影响。第五部分(本文第7章)研究民航并购的消费者福利效应。在第6章数据的基础上,加入了基于2007年第二季度—2016年第四季度间中国主要民航企业的商务舱国内航线季度面板数据,采用离散选择嵌套Logit模型和消费者福利模型,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实证对比分析了东上并购和国深并购对中国民航消费者福利的不同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勒纳指数均显示,两大并购显着引起了东航集团和国航集团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市场势力的上升。在国内市场上市场势力的上升大于在国际市场上市场势力的上升。第二,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均显示,两大并购并未显着提高国航、东航、上航、深航在国际民航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对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有显着正向影响的因素有:更低廉的票价、更高的准点率、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是否加入国际三大航空公司联盟。第三,两大并购均显着引起了国内市场上相关航线价格的上升。并且,短期内中国东方航空与上海航空的并购(重叠航线上的并购)引起相关航线上较大幅度的价格上升;但长期看中国国际航空与深圳航空的并购(互补航线上的并购)引起相关航线上价格更大幅度的上升。第四,两大并购均显着引起了航空公司间多市场接触的上升。尽管使用简单计数型多市场接触指标的回归中,多市场接触的增加并未引起航空公司间的串谋行为。但使用利润加权型多市场接触指标的回归中,发现多市场接触的增加导致了航空公司间串谋行为的显着增加。基于航线利润额对航线分类后也发现,利润较高的航线上(前25%),航空公司间的多市场接触引起了价格串谋。第五,对效用函数和需求函数的估计结果发现,对民航经济舱消费者效用影响最大的产品属性是民航产品的价格;而对商务舱消费者效用影响最大的产品属性是民航产品的频率。对消费者福利函数的估计结果发现,两大并购均造成了相关市场上消费者福利的损失,这主要是由更高的市场票价或更低的航班频率引起的。在对相关市场进行进一步划分后,发现国深并购造成的重叠航线、连接三大航空集团枢纽机场所在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航线、以及低集中度航线上民航消费者的损失要显着大于东上并购在这些市场上对民航消费者造成的损失。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创新:首先,从研究的主题上,民航并购作为横向并购的重要表现形式,一直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要经济学问题。但国内研究中对民航并购经济学效应的关注却相对匮乏。中国民航市场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民航市场,民航并购对中国民航市场、国际民航市场都有深远的影响,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的主题聚焦中国民航并购的经济学效应,丰富和补充了民航并购的经济学研究。第二,从研究的方法上,目前国内对民航并购的研究基本都是定性分析,这种方法操作难度小,执行成本低,是横向并购评估审查的基本方法。但是该方法缺乏定量分析,不能够准确反映出并购的反竞争效应。本文基于跨度十年的面板数据,使用经典计量模型和研究方法,对中国民航并购的经济学效应做了细致全面的定量分析,为航空公司及反垄断执法部门提供政策依据,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突破和改进。第三,从研究的视角上,现有的关于中国民航并购的文献都是对中国东方航空与上海航空并购的研究,并且都只关注了并购的价格效应。本文是国内外研究中第一篇综合对比分析中国东方航空与上海航空的并购和中国国际航空与深圳航空的并购的经济学效应的文章。除价格效应和市场势力效应外,本文还研究了两大并购对中国民航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效应、多市场接触效应和消费者福利效应。与既有研究相比,本文的研究视角新颖且更加广泛。第四,从研究的数据上,现有的研究在涉及到中国民航市场的客运量数据时,通常使用航线层面的数据,未具体到航空公司—航线层面的数据,这就导致无法对航空公司间的竞争行为进行分析;在涉及到中国民航市场的票价数据时,通常用携程等机票代售网站上公布的不同舱位的票价平均值或中国民航局的基准指导票价来代替真实的票价,不利于实证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使用的面板数据包含航空公司—航线层面的真实票价、客运量数据,所得出的实证结果更加准确可信,对既有研究作出了改进。

张素娟[10](2019)在《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的效益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BIM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并贯穿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BIM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对BIM在项目管理中产生的效益认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明确BIM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效益,并对效益指标进行测算,本文以深圳某医院改扩建工程为例,构建BIM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测算BIM在该项目中产生的效益,为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数据参考,以促进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从项目前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分别比较BIM与传统模式。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提取了17项BIM效益指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指标优化,并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对效益指标的可信度进行了检验,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BIM技术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BIM在深圳某医院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应用的效益,即投资回报率高、节省工期、提高质量、提高沟通效率、可视化、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碰撞检查、人才培养等,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对项目应用BIM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出结论,“效益显着”,具体体现为:(1)质量方面:累计碰撞检查1152次,发现问题900处,优化了施工图纸质量和施工质量。(2)进度方面:方案优化150处,节省80%的算量时间,减少现场返工,节约工期总计100天,工期节约率为13.70%。(3)成本方面:本项目总投资527512.39万元,其中国际诊疗中心投资41619.93万元,投入BIM成本107.2万元,产生经济效益为774万元,投资回报率为622.01%。(4)安全管理方面:建设工程中安全事故率为0%。(5)生态管理方面:通过物联网管理与装配式施工,提高了材料管控效率,减少现场材料转运次数,减少了施工垃圾;项目运营期应用BIM进行动态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降低医院能耗,预计运营节能率可达8.03%,人力可节省15.20%,可延长设备寿命15.50%,减少维保费用100万/年。(6)人才培养方面:培养BIM技术人员37人,管理人员5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BIM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案例分析量化了BIM带来的效益,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其他建筑工程提供较为科学的指导。

二、成本节省是竞争力开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本节省是竞争力开始(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中长期电力规划模型
        1.2.2 不同发电技术经济性评价
        1.2.3 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
        1.2.4 煤电供给侧改革与灵活性改造
        1.2.5 促进系统灵活性的市场政策机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总体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重点
        1.3.4 研究难点
        1.3.5 研究路线图
    1.4 研究成果及创新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灵活性和中长期电力规划相关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
    2.3 电力系统灵活性基本内涵
    2.4 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方法
        2.4.1 传统需求预测模型
        2.4.2 基于计算机软件的需求预测模型
    2.5 系统优化算法
        2.5.1 粒子群算法
        2.5.2 蚁群算法
        2.5.3 遗传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引言
    3.2 中国电力行业主体构架发展现状分析
        3.2.1 发电装机容量
        3.2.2 跨省输电线路
        3.2.3 全社会用电量
    3.3 中国电力行业成本效率发展现状分析
        3.3.1 发电技术经济性
        3.3.2 线损和厂用电率
        3.3.3 发电煤耗和供电煤耗
        3.3.4 需求响应规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组合预测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MLR-ANN的中长期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构建
        4.2.1 MLR基本原理
        4.2.2 ANN基本原理
        4.2.3 基于MLR-ANN的全社会用电量预测模型
    4.3 全社会用电量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数据整理
        4.3.1 全社会用电量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3.2 全社会用电量影响因素数据整理
    4.4 基于MLR-ANN的2021-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预测
        4.4.1 用电量显着影响变量提取
        4.4.2 2021-2035年显着影响变量预测
        4.4.3 2021-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预测
    4.5 电力需求预测定性分析与结果修正
        4.5.1 基于Gompertz曲线的电力经济增长规律分析与国际比较
        4.5.2 不同研究机构对中国电力需求预测结果对比
        4.5.3 中国电力需求预测结果校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系统成本的电力资源技术经济分析与增长潜力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系统LCOE和双因素学习曲线的电力资源技术经济分析
        5.2.1 LCOE模型基本原理
        5.2.2 系统LCOE技术经济分析模型构建
        5.2.3 基于双因素学习曲线的电力资源成本下降趋势模型构建
        5.2.4 2021-2035年不同电力资源竞争力分析
    5.3 电力资源增长潜力分析
        5.3.1 各类电力资源禀赋分布及新增电源布局
        5.3.2 各类电力资源增长潜力分析
        5.3.3 区域电力流向及传输规模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中长期电力规划模型研究
    6.1 引言
    6.2 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模型构建
        6.2.1 电力规划模型基本原理及衍生
        6.2.2 供需两侧资源协同优化的电力规划模型基本特征
        6.2.3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新形态特性分析
        6.2.4 模型目标函数
        6.2.5 模型约束条件
    6.3 全国层面电力规划方案对比分析
        6.3.1 情景设定
        6.3.2 参数设定
        6.3.3 电力规划方案对比分析
    6.4 区域电力规划方案对比分析
        6.4.1 电力资源现状分析
        6.4.2 基于系统LCOE的各类发电资源技术经济分析
        6.4.3 参数设定
        6.4.4 电力规划方案对比分析
    6.5 电力规划方案运行模拟
        6.5.1 运行模拟与系统灵活性定量评估方法
        6.5.2 典型场景下区域电网运行模拟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政策建议
    7.1 引言
    7.2 政策建议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V公司新产品研发成本分担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评述
        1.2.1 国外研发成本分担决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发成本分担决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V公司研发成本分担现状和问题
    2.1 公司概况
        2.1.1 公司基本情况
        2.1.2 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
        2.1.3 公司所处行业的环境
    2.2 公司项目管理和产品开发流程
        2.2.1 产品开发流程
        2.2.2 项目管理流程
        2.2.3 研发成本构成
        2.2.4 研发投入在项目时间中的分布
    2.3 研发成本分担决策现状
        2.3.1 研发成本分担方式和应用情形
        2.3.2 研发成本支付实现方式
        2.3.3 研发成本分担和支付方式比较
        2.3.4 研发成本分担决策现状及缺点
    2.4 研发成本分摊支付方式面临的问题
        2.4.1 市场风险导致研发成本不能回收
        2.4.2 客户不准确的预测销量导致研发成本不能回收
        2.4.3 长货款支付周期影响研发成本的回收
        2.4.4 巨额研发投资加大了企业营运压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发成本分担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3.1 研发成本分担决策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3.2 研发成本对关键项目盈利指标的影响
    3.3 研发成本分担决策对产品售价的影响
    3.4 研发成本分担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3.4.1 整车厂预期销量数据
        3.4.2 整车销售生命周期
        3.4.3 整车厂商货款支付周期
        3.4.4 整车厂商类型和市场占有率
        3.4.5 整车厂商品牌号召力和车型
        3.4.6 整车厂车型能源类型
        3.4.7 供应商产品的类型和市场竞争力
        3.4.8 供应商项目盈利指标和产品售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发成本分担决策分析
    4.1 研发成本分担决策的定性分析
        4.1.1 定性分析方法
        4.1.2 定性分析案例
    4.2 研发成本分担决策的定量分析
        4.2.1 定量分析方法
        4.2.2 定量分析假设
        4.2.3 定量分析模型
        4.2.4 定量分析案例
        4.2.5 定量分析结果
    4.3 研发成本分担决策实施效果
        4.3.1 新旧研发成本决策对比
        4.3.2 研发成本分担决策实施效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解读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涵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含义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适用范围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溯源与发展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背景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正式确立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建立的缘由及标准
        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运行机制及缺陷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内在缺陷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及作用
        一、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功能定位
        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作用解析
    第五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药品可及性
        一、对药品价格的影响
        二、对医药产业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提升我国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二、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三、我国医药政策的演变
        四、我国医药产业的总体评价
        五、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 保障公民健康权与生命权的重要途径
        一、药品取得是公共健康的重要保障
        二、利于解决药品短缺这一现实问题
    第三节 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需要
        一、提升我国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对药品专利国际规则变革的需求
    第四节 制度移植可行性的多维分析
        一、遵循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
        二、契合利益平衡的立法旨趣
        三、合乎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
        四、符合最优资源配置的要求
        五、因应公共政策价值目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第一节 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加拿大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加拿大与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异同
        四、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一、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韩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情况
        三、评价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自由贸易协定下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
        二、国际药品专利规则的未来走向
        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
        一、药品试验例外的创立
        二、药品试验例外的正当性及制度功用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相互制衡
        四、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例外的冲突与解决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
        一、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二、药品专利期限延长的制度评价
        三、药品专利链接与专利期限延长的关系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第三节 药品专利链接与药品试验数据保护
        一、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创立与发展
        二、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制度评价
        三、药品试验数据保护与药品专利链接的关系
        四、我国的制度因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法律规制的理论溯源
        一、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差异性
        二、创新激励与自由竞争之间的协调性
        三、专利法与反垄断法适用的竞合及取舍
    第二节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滥用的表现形式
        一、药品专利常青
        二、反向支付协议
    第三节 药品专利常青行为的法律规制
        一、典型国家的规制路径之考察
        二、我国的规制路径之选择
    第四节 反向支付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
        一、典型国家的反垄断执法实践之考察
        二、我国对典型国家执法经验的现实借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思考
    第一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的规定及实践之评价
        一、我国现行药品专利链接规定之梳理
        二、我国现有实践之考察
        三、我国现行规定及实践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本质定位与立法选择
        一、药品专利链接模式梳理与评介
        二、推行以利益平衡为核心的强保护模式
        三、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规范设计
        一、补充制度设计的法律依据
        二、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衔接
        三、药品专利链接的具体操作流程
        四、药品专利信息的公示
        五、暂缓审批期的设定
        六、专利挑战制度的设计
        七、首仿药市场独占期制度的设计
    第四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一、与药品试验例外制度的衔接
        二、与药品专利期限延长制度的衔接
        三、与专利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衔接
        四、与诉前禁令制度的衔接
        五、与药品专利诉讼制度的衔接
        六、与专利行政处理制度的衔接
    第五节 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机制之完善
        一、简化药品上市审批程序
        二、适当提高医药发明可专利性标准
        三、修改和完善专利无效程序
        四、建立首仿药替代制度
        五、完善药品价格管控机制
        六、健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5)雅特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5G时代对通信电源的开发周期明显短于4G时代
        1.1.2 5G时代对通信电源的成本要求明显高于4G时代
        1.1.3 5G时代对通信电源的技术要求明显高于4G时代
        1.1.4 5G时代对通信电源的市场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基本理论
        2.1.1 集成开发理论
        2.1.2 流程再造理论
        2.1.3 价值链理论
    2.2 文献综述
第三章 雅特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公司及产品介绍
    3.2 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现状
    3.3 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问题的调查
        3.3.1 问卷调查方案设计
        3.3.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3.4 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中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4.1 缺少和本土客户的战略性前期互动环节
        3.4.2 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没有分离
        3.4.3 综合成本管控缺失
        3.4.4 开发流程中缺少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
        3.4.5 外部风险预警和管理缺失
第四章 雅特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的优化方案
    4.1 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优化目标
    4.2 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优化方案
        4.2.1 建立和客户的战略性前期互动环节
        4.2.2 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相分离
        4.2.3 建立全局化的成本效益管理环节
        4.2.4 开发流程中增加人才培养环节
        4.2.5 风控管理环节纳入外部因素
第五章 雅特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优化方案的配套措施
    5.1 项目团队组织架构保障
    5.2 绩效考核机制改进
    5.3 IT系统保障
    5.4 后勤服务保障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作者简历

(6)L公司的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目标成本管理
        2.1.2 标准成本管理
        2.1.3 作业成本管理
        2.1.4 价值链成本管理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章 L公司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L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3.2 L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目标成本管理不完善
        3.2.2 制造费用分摊与作业动机不匹配
        3.2.3 忽视产品作业的价值链
    3.3 L公司成本管理现状所带来的后果
第四章 L公司成本管理优化方案的设计
    4.1 完善目标成本管理
        4.1.1 完善目标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4.1.2 完善目标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4.1.3 完善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对策
    4.2 优化和实施作业成本法
        4.2.1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4.2.2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4.2.3 L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核算
    4.3 推行价值链成本管理
        4.3.1 推行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4.3.2 推行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4.3.3 具体实施
第五章 L公司成本管理优化的配套措施
    5.1 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5.2 完善成本考核机制
    5.3 加强员工培训,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5.4 加强成本概念的宣传
    5.5 构建项目组进行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多案例探究科技创新型企业并购动因及绩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框架
    1.3 创新点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关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概念
    2.2 关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并购
    2.3 关于并购动因
    2.4 关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并购动因
3 理论基础
    3.1 并购动因理论
        3.1.1 协同效应理论
        3.1.2 市场势力理论
        3.1.3 并购浪潮理论
    3.2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3.3 剩余控制权理论
4 科技创新型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4.1 案例选择依据
        4.1.1 科技创新型企业定义
        4.1.2 科技创新型企业分类及代表性分析
    4.2 并购过程及特征
        4.2.1 安科生物并购苏豪逸明案例分析
        4.2.2 阿里巴巴并购高德地图案例分析
        4.2.3 南风股份并购中兴装备案例分析
    4.3 企业内部动因分析
        4.3.1 安科生物并购苏豪逸明动因
        4.3.2 阿里巴巴并购高德地图动因
        4.3.3 南风股份并购中兴装备动因
        4.3.4 科技创新型企业间并购动因总结
    4.4 外部诱因分析
        4.4.1 经济结构转型促进并购高发
        4.4.2 政策支持和引导并购活动
        4.4.3 科技并购浪潮推动
    4.5 并购与少数股权投资及自我发展的对比
        4.5.1 并购与少数股权投资的优缺点比选
        4.5.2 并购与企业自我发展的优缺点比选
5 基于并购动因的并购绩效评价及分析
    5.1 体系构建及绩效评价
        5.1.1 基于节省研发时间、更快完成战略布局的绩效评价
        5.1.2 基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动因的绩效评价
        5.1.3 基于提高经营效率动因的绩效评价
        5.1.4 基于提升盈利能力动因的绩效评价
    5.2 盈利能力提升不显着的原因及启示
        5.2.1 原因分析
        5.2.2 科技创新型企业并购启示
    5.3 案例分析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向成本优化的战略采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战略采购定义
    2.2 战略采购成本管理
        2.2.1 战略成本管理
        2.2.2 战略采购成本管理
    2.3 战略采购的原则及意义
        2.3.1 战略采购的原则
        2.3.2 战略采购的意义
    2.4 基于成本优化的战略采购方式
第3章 A公司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A公司概况
        3.1.1 A公司运营成本情况
        3.1.2 A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品结构
        3.1.3 A公司年度营业额及成本状况
    3.2 A公司成本优化战略管理现状
        3.2.1 直接原材料方面
        3.2.2 间接物料方面
        3.2.3 物流运输方面
        3.2.4 供应商管理方面
    3.3 A公司成本优化战略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3.1 直接原材料采购策略单一
        3.3.2 间接物料采购流程繁杂
        3.3.3 物流运输成本控制低
        3.3.4 供应商分类、评价体系不完善
    3.4 问题总结
第4章 A公司成本优化方案研究
    4.1 直接原材料采购策略优化
    4.2 间接物料采购流程优化
    4.3 物流运输成本优化及分析
    4.4 供应商管理优化
        4.4.1 供应商的分类管理体制完善加强战略合作
        4.4.2 完善供应商评价体系与供应商的选择
    4.5 其他方面的优化建议
第5章 A公司方案实施及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措施
        5.1.1 组织结构保障
        5.1.2 采购制度保障
        5.1.3 企业战略保障
    5.2 经济保障措施
    5.3 信息及电子化系统保障措施
    5.4 法务合规性保障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问题结论
        6.1.2 优化结论
        6.1.3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并购对中国民航市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2.1 并购对航空公司票价和市场势力的影响
        2.2.2 并购对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2.2.3 并购对航空公司串谋行为的影响
        2.2.4 并购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2.2.5 民航并购的其他效应
        2.2.6 文献评述
第3章 中国民航市场概况
    3.1 国内民航市场概况
    3.2 国内航线市场势力分析
        3.2.1 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
        3.2.2 勒纳指数
    3.3 国际民航市场概况
    3.4 国际航线市场势力分析
        3.4.1 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
        3.4.2 勒纳指数
    3.5 并购发生前后相关数据对比
第4章 中国民航并购的国际竞争力效应
    4.1 本章引言
    4.2 模型
    4.3 数据及变量
    4.4 计量结果与分析
    4.5 结论及讨论
第5章 中国民航并购的价格效应
    5.1 本章引言
    5.2 模型
    5.3 数据及变量
    5.4 计量结果与分析
    5.5 结论及讨论
第6章 中国民航并购的多市场接触效应
    6.1 本章引言
    6.2 多市场接触竞争理论
    6.3 多市场接触的衡量指标
    6.4 模型与变量
    6.5 计量结果与分析
    6.6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中国民航并购的消费者福利效应
    7.1 本章引言
    7.2 消费者效用模型
    7.3 消费者福利模型
    7.4 数据及变量
    7.5 计量结果与分析
        7.5.1 需求模型的计量结果
        7.5.2 消费者福利的计量结果
    7.6 结论及讨论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样本中国内航线列表(以客运量大小排列)
附录B 样本中国际航线目的地列表(以首字母顺序排列)
附录C 三大联盟航空公司列表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的效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BIM应用的背景环境
        1.1.2 BIM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简介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调查分析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研究小结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BIM技术概念理论研究
    2.1 BIM的定义及特点
        2.1.1 BIM的定义
        2.1.2 BIM的特点
    2.2 BIM技术全生命周期应用的理论研究
        2.2.1 BIM技术全生命周期应用的理论概述
        2.2.2 BIM技术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方式
    2.3 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应用的价值
        2.3.1 BIM在前期规划阶段应用的价值
        2.3.2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应用的价值
        2.3.3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的价值
        2.3.4 BIM技术在运维阶段应用的价值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IM技术效益评价体系
    3.1 效益评价理论分析
        3.1.1 效益的概念
        3.1.2 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效益评价概述
        3.1.3 效益评价方法
        3.1.4 BIM技术效益评价方法的简述
        3.1.5 本文选用的BIM技术效益评价方法
    3.2 构建BIM效益评价体系的原则及思路
        3.2.1 构建BIM效益评价体系的原则
        3.2.2 构建BIM效益评价体系的思路
    3.3 BIM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分析
    3.4 BIM效益评价体系确定
        3.4.1 BIM技术应用效益评价指标频数统计
        3.4.2 BIM技术应用效益评价指标分类
        3.4.3 BIM技术应用效益评价指标优化
        3.4.4 应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筛选
        3.4.5 构建BIM技术应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3.4.6 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效益指标权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概况及特点
    4.1 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概况
    4.2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4.2.1 项目建设背景
        4.2.2 医院原有建筑存在的问题
        4.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3 医院改扩建方案调整历程
    4.4 工程项目管理情况
    4.5 工程项目特点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简介
    5.1 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BIM应用实施导则
    5.2 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及工作流程
    5.3 各参与方的职责
    5.4 BIM技术综合应用及创新应用
        5.4.1 BIM在方案阶段的应用
        5.4.2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5.4.3 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5.4.4 BIM在运维阶段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效益评价
    6.1 BIM应用效益分析
        6.1.1 效益指标测算流程
        6.1.2 项目BIM应用效益概述
    6.2 BIM应用效益指标测算
    6.3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本工程BIM应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6.4 项目质量目标、成本目标、进度目标实现情况
    6.5 本工程与一般民用新建项目BIM应用对比分析
    6.6 增量投入产生增量收益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问卷及结果
附录2 效益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对比分析调查问卷
附录3 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情况表
附录4 深圳市某医院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效益综合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5 深圳市某医院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效益综合评价调查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成本节省是竞争力开始(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系统灵活性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规划研究[D]. 张文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V公司新产品研发成本分担决策研究[D]. 邓明松.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D]. 苏冬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雅特公司通信电源产品开发流程优化研究[D]. 胡猛. 兰州大学, 2020(01)
  • [6]L公司的成本管理研究[D]. 曹艳. 苏州大学, 2019(03)
  • [7]多案例探究科技创新型企业并购动因及绩效[D]. 魏然.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向成本优化的战略采购策略研究[D]. 姚臣. 天津大学, 2019(06)
  • [9]并购对中国民航市场的影响研究[D]. 马文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10]深圳市某医院改扩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的效益分析研究[D]. 张素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节约成本是竞争力的开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