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除焦污水实现全部回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显训[1](2017)在《含酸油加工废水治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基于原油供应劣质化以及含酸原油在价格上具有巨大优势,含酸原油的加工必须向深层次、广维度的方向发展。但随之带来环烷酸及其它低分子酸含量增加所导致的废水乳化严重,常规法除油困难;由于酸性的水汽提设备运行不稳定,净化水COD、氮氨含量和有机胺增加;可生物降解性差,污水场长期存在发泡、发沫、美观度极差等废水处理问题,对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与回用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含酸油加工废水的处理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青岛石化在含酸油加工废水处理经验和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开展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水质剖析及相关试验研究,提出了含酸油加工废水的治理技术及工艺,制定了青岛石化含酸油加工废水处理整体优化方案,优化改造内容包括电脱盐废水除油、降温预处理,含硫污水除油除焦预处理,增设含硫污水罐,原油罐区切水除油预处理,增设检维修高浓度污水罐;隔油单元改造、浮选单元改造、二浮之后均质罐的改造、氧化沟优化、增加高级氧化单元、增加MBBR出水过滤装置、增设离心机和污泥罐以及部分在线仪表等。污水处理场优化改造后运行情况表明,装置区除油预处理装置可以有效去除电脱盐废水及罐区切水的石油类含量,使污水处理场总进水石油类下降30%以上;浮选单元改为催化气浮后,彻底解决了泡沫问题;MBBR单元后增加过滤装置,出水悬浮物减少70%,出水水质明显改善,延长了后续活性炭单元的反冲洗周期;高级氧化单元将污水B/C比提高30%,整个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稳定,排放污水实现稳定达标率99%以上。青岛石化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改造的成功实施,为中国石化在含酸油加工发展战略上提供了环保技术支持。
马宁,郭宏山,于鸿志[2](2015)在《炼油污水达标提标改造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几家炼化企业污水处理运行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制约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实现稳定达标。按照雨污分流、源头控制与除油预处理、高浓度污水预处理、污水处理场优化及分质处理等原则进行炼油污水治理完善与优化改造。
齐贺[3](2008)在《石化行业水资源利用网络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石化行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水减排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炼油行业的原油加工耗水量平均为1.08t/t,比国际先进水平的0.5t/t高1倍。石油化工行业节水的潜力巨大。本文作为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上海石化行业产业生念试验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042312081)的主要组成部分,将水系统优化理念运用于石化行业,进行节水减排分析,开展旨在提高工业废水回用和新鲜水用量最小化的用水网络优化设计,研究开发适用于石化行业乃至各行各业的配合法用水网络优化技术。(1)对我国某大型石化企业炼油事业部的给水-用水-排水系统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给水系统主要有新鲜水系统、消防水系统和循环冷却水系统。用水方式主要为冷却水、工艺过程用水和发生蒸汽用水。排水系统分为含硫和含油两个污水系统。为了用水网络的优化设计,建立了含油和含硫两个用水网络。(2)分析了水回用项目的目的与实施步骤。提出水系统回用的多种方法与原则。确定在进行含硫含油废水直接回用的用水网络设计时须考虑硫、油、氨氮和COD四种污染物的限制。(3)进行了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进行工艺水系统回用水的等级划分与水质标准确定。讨论了通过网络优化进行水回用会造成排放污水浓缩的主要影响。同时通过建立环境管理数据库和分析水回用工程顺利实施的条件,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对用水网络优化设计作出支持。(4)在用水操作污染物传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配合法用水网络优化设计方法的建立。1)讨论了配合法对用水网络进行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使各股水流承担其极限能力的污染物传质负荷。确定了考虑单污染因子网络设计方法:摒弃浓度大于该操作出口极限浓度的水源。首先计算出口极限浓度低的用水操作。水源配比方式为尽量使入口水浓度等于入口极限浓度,水源采用顺序依次为浓度与用水操作入口极限浓度相等的回用水—其它回用水—新鲜水。2)在考虑多个污染因子的水系统网络优化过程中,首先要找出多污染因子中的关键污染因子并以其为依据进行计算,同时针对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不符合逻辑的计算结果进行甄别、筛选,并以各污染因子出口极限浓度之积为排序依据。3)在用水网络优化设计中兼容流晕改变,浓度改变、再生回用和再生循环等实际情况。流量增加和减少时分别将变化转移至操作的出口和入口。出水浓度改变则直接在可回用水源的列表中修改。考虑再生回用时修改出水浓度并针对再生流程的再生能力确定该流程的位置。带有再生循环的用水网络设计则采用循环水直接满足大多数用水操作的需求。同时,应根据监测仪器反馈回的数据,在线实时地调整用水网络中各操作采用的回用水。若用水网络已固定,则应对回用水和新鲜水的水量进行实时运算以保证网络运行状态正常。4)实际用水网络多为分布式水系统。对其进行优化需首先将用水操作的入水和出水分割,再选取关键污染因子后对各水源进行配合计算,其中关键污染因子种类相同的水源需优先考虑。用水网络的优化成本需考虑管道铺设费用、人工费用、运行费用等,可将其与新鲜水处理成本相比较以节省成本。(5)利用配合法用水网络优化计算模型,对某石化企业炼油事业部整个用水网络进行了优化。1)将炼油事业部含硫、含油两个水系统简化。对参数固定的含硫水系统分别按照考虑单一污染因子和多污染因子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其节水减排效率在考虑污染因子硫时可达38.31%,考虑污染因子COD时可达19.98%,同时考虑两种污染因子时节水减排效率17.81%。对有流量变化的含油水系统按照条件改变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可达到节水减排率33.67%。若加入再生流程进行回用,可分别提高节水和减排效率1.1%和1.4%。若加入再生流程进行整体水循环,可将节水和减排效率分别提高为63.11%和76.05%。2)将整个用水系统构建为分布式用水网络。考虑水回用成本进行优化时,吨费用大于0.7元的回用水不予采用。事业部原有用水系统工艺水中电脱盐注水、水封用水和冷却用水共199.62t/h,考虑成本因素优化后,三种工艺用水可回用含硫废水和含油废水188.03t/h,新鲜水使用量降至11.59t/h。3)典型石化企业实际水系统的整体优化与产业链构建。通过炼油事业部生产装置、供水与废水处理系统、锅炉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的整体集成优化,形成企业水系统产业链。水系统整体优化后,加工吨原油耗水量可由1.03t/t降至0.53t/t,加工吨原油排水量由0.53t/t降至0.028t/t。
李出和,李蕾,李卓[4](2012)在《国内现有延迟焦化技术状况及优化的探讨》文中指出介绍了目前国内延迟焦化工艺技术现状,对比了延迟焦化工艺和目前炼油厂的其它渣油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对原料的适应性,提出了近期延迟焦化工艺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现有延迟焦化装置的作用,对现有装置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出了在提高加工劣质渣油能力、提高液体收率、降低能耗、提高安全水平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优化措施。目前原油劣质化,延迟焦化工艺技术对于深度加工劣质原油的减压渣油具有工艺成熟、投资低、对原料适应性强的特点。
汤小玲[5](2005)在《水夹点技术在炼厂节水减排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缺乏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又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石化行业是工业用水的大户,更是废水的排放大户,加工吨原油的取水量达 2.43m3、加工吨原油的废水排放量达1.84 m3,与国际一般水平相比相差较大,说明石化行业的节水减排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致力于炼厂水资源利用的优化和再资源化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炼厂的节水减排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对炼厂生产装置的新鲜水网络进行了摸底调查,绘制了新鲜水用水网络图,同时细化了个别装置的用水平衡图,为用水操作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第二,采用浓度间隔图表和浓度组合曲线,对循环水场的有回用和有流量变化的最小新鲜水水量的计算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诠释了水夹点技术的应用,通过夹点的水流量即系统的最小新鲜水流量。表明了用水操作过程允许的极限进口浓度越高,对回用水的要求就越低,可回用的水则越多。因此,节水减排的潜力越大,节水经济效益越好。 第三,应用水夹点技术对焦化用水和循环水场的用水进行了详尽分析,同时确定了水回用流程,并进行了实施改造。措施投用后,焦化装置新鲜水用量节约了 83.3%,废水量减少了 66.7%,不到九个月即可回收投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通过流程改造、选择性地对大排水进行回用,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废水再生后回用,可提供高标准的回用水源,也是节水减排的一个有效手段。
程丹[6](2009)在《天津石化公司节水潜力分析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水的不合理使用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增加了企业环保处理的负担。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用水量大、排污量大的行业,节约用水已经成了石化企业在追求生产利润和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本文在综合比较了国内外石化企业在节水减排方面的现状后,对天津石化公司的生产用水系统进行仔细的分析,并对其若干个重要的用水节水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天津石化公司炼油部一套用水系统为例,运用水夹点技术方法,对其用水网络加以改善以达到节约新鲜水和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系统地介绍了工业用水节水相关的评价指标、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2.分析了天津石化公司的用水节水现状,对其各项用水指标做了考核和评价。3.以天津石化公司炼油部一套生产用水系统为例,运用水夹点技术对其用水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有流程的改造方案,从而实现用水节约和废水减量。4.从节水指标和节水技术方案两个方面对天津石化公司的节水潜力进行了深度挖掘,并对其节水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估,然后给出用水合理化建议。
方超[7](2016)在《延迟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及其对处理效能的影响》文中指出在全球原油品质日益劣质化的趋势下,延迟焦化工艺作为第一位的重油转化技术,在我国石化行业得到迅速发展。随之产生的延迟焦化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汽提法进行处理,但汽提净化水中污染物浓度仍然过高,排入污水处理厂中,会对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严重冲击,使出水水质不能达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分析技术限制、对延迟焦化废水水质组成缺乏全面认识以及对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污染控制工艺的选择往往带有盲目性,使污染问题成为延迟焦化工业发展的“拦路虎”。本文以广东某石化公司现行延迟焦化废水处理工艺——“破乳沉降—汽提净化—电脱盐装置回用”三步工艺为研究对象,根据水质指标历史监测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整套针对延迟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水相中有机污染物的样品采集、预处理和分析方法,通过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延迟焦化及汽提上下游装置排水的组成特性进行了分析;优化了有机组分分离富集方法,利用GC/MS对延迟焦化及汽提上下游装置排水有机物的组成进行了全面识别,剖析了延迟焦化废水各组分有机物组成情况及其在处理工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对处理效能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焦二、焦三含硫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沸点在25℃200℃之间,属于挥发及半挥发性有机物。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察,发现焦二、焦三含硫污水含有大量单取代苯衍生物(如苯胺、苯酚等)和醛酮类有机物,经现场采用的“破乳沉降—汽提净化—电脱盐装置回用”三步工艺处理后,单取代苯衍生物得到有效去除,而醛酮类有机物仍有部分残留在工艺出水中。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焦二、焦三含硫污水中含有大量芳烃族化合物,“破乳沉降—汽提净化”过程对芳烃族化合物去除效果不佳,而在电脱盐装置回用过程中,废水中萘及其同系物得到较好地去除,三环和三环以上芳烃及其同系物的去除效果依然不佳。通过对延迟焦化及汽提上下游装置排水中有机物进行全面识别,将各水样中有机物分为酸性组分和碱中性组分,酸性组分主要包括羧酸类、酚类、醇类3类有机物,3类有机物均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随着上游焦二、焦三含硫污水中酸性组分有机物大量输入汽提四原料水,使该种废水出现比较严重的乳化现象;碱中性组分主要包括烷烃类、烯烃类、芳烃类、非烃类4类有机物,其中非烃类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焦三含硫污水,多为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的极性分子,会进一步加剧汽提四原料水乳化现象,增加油水分离难度。经过“破乳沉降—汽提净化—电脱盐回用”三步工艺处理后,碱中性组分中主要有机物得到有效消减,而酸性组分中醇类有机物、碳链相对较短的羧酸类有机物去除效果不佳,最终处理工艺排水——电脱盐排水酸性组分中羧酸类和醇类质量分数分别为89.73%、9.78%,其中戊酸、己酸、庚酸的质量分数之和占其检出酸性组分的54.88%,为其酸性组分主要残留有机物。检测指标数据显示,汽提四原料水、汽提四进塔水、汽提四净化水平均pH分别为11.0、12.0、9.2,而电脱盐注水一般为弱碱性,因此各工艺段水样均为碱性环境,羧酸类有机物在此环境中以羧酸盐形式存在,存在形式极为稳定,在破乳沉降及汽提过程中难以去除,经电脱盐装置回用后,碳链相对较短、亲水性较强的羧酸类有机物仍未能得到有效去除。
刘向迎[8](2014)在《石化企业用水网络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在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环境下,节水减排已成为石化企业在追求生产效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点。我国石化行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水减排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原油加工耗水量平均为1.08t/t,比国际先进水平的0.5t/t高1倍,我国石化行业节水潜力巨大。本文在对某石化企业给排水系统现状及节水潜力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用水网络进行优化研究,实现新鲜水用量和废水排放的最小化,以期为石化企业节水减排提供技术参考。(1)对某石化企业整体的给水-用水-水回用-排污链开展水平衡测试,明确企业用水、排水现况,绘制企业各系统水平衡图和企业总水平衡图。分析企业用水网络的薄弱环节及其节水潜力,提出节水规划思路,为企业用水网络的优化研究提供依据。(2)采用Visua Basic和Accesss数据库混合编程开发出适合石化企业用水特点的动态管理系统软件,软件包括窗体模块和后台数据库两部分。该软件对企业水平衡测试的快速、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用水网络优化改造的进行提供了软件上的支持。(3)在用水操作污染物传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夹点技术确定企业最优用水网络的过程步骤:首先需掌握企业的用水需求及水回用相关情况,采集用水操作的极限进出口浓度;作出间隔浓度与其对应的累计质量负荷的极限复合曲线,确定水夹点及最小新鲜水量和最小废水排放量;设计、调优用水网络,最终获得最优用水网络。(4)选取二循一套循环水系统作为优化对象,利用水夹点法进行用水网络的优化改造。优化后循环水量降至1753.87t/h,循环水节约率达37.04%。优化后飞溅量为1.53t/h,比优化前减少了1.0t/h;蒸发量比优化前增加了4.04t/h,总的补水量增加3.04t/h。最后对该用水网络的改造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改造后年节省费用为268.32万元,投资回收期约0.26年。
吕慧,王伟[9](2014)在《炼油厂废水的污染特性分析》文中认为炼油厂废水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各生产单元排水污染程度不同。分析炼油厂污水的污染源,了解炼油厂污水的类型和特点,可以为后续制定有效的源头控制、分级控制提供数据支持,为减少污染、水质达标排放奠定基础。
夏取胜[10](2007)在《含硫含氨污水预处理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从含硫含氨污水的来源及污染物含量入手,分别论述污水汽提装置预处理工艺中脱瓦斯、排油、除焦粉、调节污染物浓度等关键操作对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改进有关工艺的建议。
二、除焦污水实现全部回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除焦污水实现全部回用(论文提纲范文)
(1)含酸油加工废水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炼油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炼油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
1.3.1 炼油污水分类及来源 |
1.3.2 炼油污水污染物特征及处理方法 |
1.3.3 炼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
1.3.4 炼油污水处理常用的单元技术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青岛石化污水处理现状 |
2.1 青岛石化污水处理场现状 |
2.1.1 工艺流程 |
2.1.2 主要构筑物 |
2.1.3 主要单元分级控制标准 |
2.1.4 存在问题及对策 |
2.2 青岛石化废水水质剖析 |
2.2.1 水质常规分析 |
2.2.2 环烷酸分布情况分析 |
2.2.3 废水有机组成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含酸油加工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
3.1 实验室小试试验研究 |
3.1.1 电脱盐排水絮凝试验 |
3.1.2 电脱盐排水催化氧化试验 |
3.1.3 氧化沟出水催化氧化试验 |
3.1.4 氧化沟出水生化试验 |
3.1.5 含环烷酸废水臭氧高级氧化预处理试验 |
3.2 现场中试试验研究 |
3.2.1 浮选药剂性能评价试验 |
3.2.2 高效聚结除油试验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含酸油加工废水处理技术优化 |
4.1 总体优化方案编制原则 |
4.2 总体优化方案 |
4.2.1 总体优化方案设计范围 |
4.2.2 污水预处理 |
4.2.3 污水处理场优化 |
4.2.4 优化方案实施效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炼油污水达标提标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企业运行分析及问题解决措施 |
1. 1 A石化公司 |
1. 2 B石化公司 |
1. 3 C石化公司 |
2 污水提标总体方案 |
2. 1 雨污分流、压力输送 |
2. 2 源头控制与除油( 含除焦) 预处理 |
2. 3 高浓度污水预处理 |
2. 4 污水处理场分质处理 |
2. 4. 1 含油污水处理系列 |
2. 4. 2 高浓度含盐污水处理系列 |
2. 4. 3 清净废水( 现边沟水) 处理系列 |
2. 5 污水处理场优化技术 |
3 结语 |
(3)石化行业水资源利用网络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石化行业的工艺过程水回用与节水的迫切需求 |
1.1.1 中国水资源形势严峻 |
1.1.2 中国石化水资源及用水状况 |
1.1.3 中国石化用水与国外比较 |
1.1.4 石化行业节水与废水资源化的方向 |
1.2 水资源利用网络优化的思路 |
1.2.1 过程集成 |
1.2.2 水回用网络技术的概念 |
1.2.3 用杂质传质问题来描述用水操作 |
1.2.4 基于操作污染物传质模型的用水网络设计研究进展 |
1.3 课题来源、目标、内容与研究技术路线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1.3.3 研究思路 |
1.3.4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章 工艺过程的水利用与废水排放分析 |
2.1 供水水质及处理流程 |
2.1.1 循环水系统 |
2.1.2 化学水水质及处理流程 |
2.1.3 热工系统 |
2.2 工艺水利用情况分析 |
2.2.1 用水装置用水种类 |
2.2.2 用水装置入水要求 |
2.3 废水排放情况分析 |
2.3.1 污水排放系统现状 |
2.3.2 污水处理系统现状 |
2.3.3 环境生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艺水回用和废水量最小化的策略 |
3.1 水回用的目标与步骤 |
3.1.1 传统水回用项目的分类 |
3.1.2 水回用目标的关键步骤 |
3.2 水回用的方法和原则 |
3.2.1 水处理后回用的方案 |
3.2.2 含硫含油废水直接串级使用 |
3.2.3 污水回用方式的选择原则 |
3.3 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与软硬件支持 |
3.3.1 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 |
3.3.2 水回用的软件支持——水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
3.3.3 水回用的硬件支持——工程的成功实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资源利用网络的配合设计方法 |
4.1 忽略目标值求解的直接优化——配合的设计思路 |
4.1.1 用水网络的全局质量平衡 |
4.1.2 富杂质流股和水流股的混配 |
4.2 最小新鲜水流量的获得——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
4.2.1 单一用水操作回用水浓度的限定 |
4.2.2 全局优化的顺序 |
4.2.3 具有水回用的集成系统的配合分析 |
4.3 多污染因子系统的用水网络设计 |
4.3.1 关键污染因子的选取 |
4.3.2 考虑多种污染因子的污染物传质模型 |
4.3.3 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 |
4.3.4 用水网络配合设计 |
4.4 带有参数改变的用水网络优化 |
4.4.1 流量变化 |
4.4.2 浓度变化 |
4.5 结合水再生、回用和循环的用水网络优化 |
4.5.1 完全再生与循环水 |
4.5.2 部分再生与回用水 |
4.6 工艺条件的实时性变化——结合在线监测的网络优化和水分配 |
4.6.1 参数反馈与网络的调整 |
4.6.2 固定网络的水在线分配 |
4.7 分布式用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
4.7.1 用水操作的分割 |
4.7.2 关键因子的选取与网络配合设计 |
4.8 最小费用的用水网络优化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水资源利用网络的优化与效果分析 |
5.1 通过用水操作的合并简化用水网络 |
5.2 考虑单一污染因子的用水网络设计 |
5.3 考虑多污染因子的用水网络设计 |
5.4 考虑条件变化的用水网络设计 |
5.4.1 考虑参数改变 |
5.4.2 加入再生流程 |
5.5 实际用水网络的配合法应用——考虑成本因素的分布式用水网络设计 |
5.6 典型石化企业实际水系统的整体优化与产业链构建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数据库程序 |
附录B 考虑单污染因子配合优化方法matlab程序 |
附录C 考虑双污染因子配合优化方法matlab程序 |
附录D 带有再生回用的配合优化方法matlab程序 |
附录E 带有再生循环的配合优化方法matlab程序 |
附录F 考虑成本因素的分布式水系统优化matlab程序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国内现有延迟焦化技术状况及优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现有延迟焦化技术状况 |
2 延迟焦化工艺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2.1 溶剂脱沥青工艺 |
2.2 渣油加氢工艺 |
2.3 渣油催化裂化工艺 |
2.4 减粘裂化工艺 |
2.5 灵活焦化工艺 |
2.6 延迟焦化工艺 |
3 优化和完善现有延迟焦化装置 |
3.1 加工劣质渣油 |
3.2 提高液体收率 |
3.3 降低能耗 |
3.4 提高安全水平 |
3.5 减少环境污染 |
(5)水夹点技术在炼厂节水减排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面临的水危机 |
1.2 用水效益和污水回用概况 |
1.3 国内外节水减排情况 |
1.4 水夹点技术的研究背景 |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炼厂用水网络描述 |
2.1 用水网络描述 |
2.2 用水操作描述 |
2.3 用水网络细化 |
2.4 结语 |
第三章 水夹点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理论探讨 |
3.1 用水过程的数学模型 |
3.2 水夹点的确定与计算 |
3.3 最小新鲜水用量和最小废水排放量计算 |
3.4 结语 |
3.5 符号说明 |
第四章 水夹点技术在炼厂节水减排中的应用 |
4.1 水夹点技术在焦化用水中的应用研究 |
4.2 水夹点技术在循环水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4.3 大排水再生工艺的确定 |
4.4 实施和经济评估 |
4.5 结语 |
4.6 符号说明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提要 |
(6)天津石化公司节水潜力分析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方法 |
2.1 节约用水相关指标及体系介绍 |
2.2 水量平衡测试法 |
2.3 水系统集成--用水网络设计方法 |
第三章 天津石化公司用水现状及评价 |
3.1 企业简介 |
3.2 用水现状分析 |
3.3 用水节水指标分析与评价 |
第四章 天津石化公司用水网络优化研究 |
4.1 用水装置用水种类 |
4.2 数据采集 |
4.3 用水网络设计及优化 |
4.4 用水网络优化的决策 |
第五章 天津石化公司节水潜力分析 |
5.1 节水潜力分析 |
5.2 节水经济效益分析 |
5.3 对策建议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延迟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及其对处理效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1 延迟焦化废水污染物研究现状 |
1.2.2 延迟焦化废水污染控制过程 |
1.2.3 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物分析技术 |
1.2.4 广东某石化公司现行延迟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其所面临的难题 |
1.2.5 延迟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和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
2.2.1 主要的实验仪器 |
2.2.2 主要的化学试剂和及实验材料 |
2.3 样品的采集方法 |
2.4 样品的前处理 |
2.4.1 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萃取 |
2.4.2 有机污染物的分离—液液萃取 |
2.4.3 中性组分柱层析分离 |
2.4.4 酸性组分和碱性组分的衍生化 |
2.5 仪器分析条件 |
2.5.1 热重分析条件 |
2.5.2 光谱分析条件 |
2.5.3 GC/MS分析条件 |
第3章 延迟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组分解析 |
3.1 引言 |
3.2 研究对象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热重分析 |
3.3.2 光谱分析 |
3.3.3 初步解析延迟焦化废水各有机组分的构成及其在处理工艺过程中变化规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延迟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识别 |
4.1 引言 |
4.2 研究对象及改进的分离与分析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
4.2.3 仪器分析条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酸性组分有机物构成及其处理工艺过程中变化规律研究 |
4.3.2 碱中性组分有机物构成及其处理工艺过程中变化规律研究 |
4.3.3 延迟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对处理效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8)石化企业用水网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水资源现状 |
1.2 石化企业用水概况 |
1.3 水夹点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1 石化企业水网络构成 |
1.3.2 水夹点优化的必要途径 |
1.3.3 水夹点技术研究进展 |
1.3.4 水夹点技术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 |
1.4 课题价值、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课题来源及价值 |
1.4.2 研究内容 |
1.4.3 创新点 |
第二章 某石化企业水平衡测试分析 |
2.1 某石化企业供、排水概况 |
2.1.1 水源及新鲜水系统 |
2.1.2 循环水系统 |
2.1.3 化学水系统 |
2.1.4 蒸汽系统 |
2.1.5 排水系统 |
2.2 企业水平衡测试 |
2.2.1 水平衡测试理论 |
2.2.2 企业水平衡主要测试方法 |
2.2.3 企业用水技术经济指标 |
2.2.4 企业水平衡测试结果 |
2.3 企业水网络薄弱环节及节水潜力分析 |
2.3.1 水管网系统 |
2.3.2 新鲜水系统 |
2.3.3 循环水系统 |
2.3.4 工艺水系统 |
2.3.5 假定净水系统 |
2.3.6 污水处理系统 |
2.4 节水规划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石化企业水网络动态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 |
3.1 软件开发依据 |
3.1.1 ACCESS 数据库设计 |
3.1.2 VB 访问 ACCESS 数据库 |
3.1.3 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的设计 |
3.2 软件模块构成 |
3.2.1 窗体模块构成 |
3.2.2 后台数据库 |
3.3 软件功能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夹点技术分析 |
4.1 水夹点技术 |
4.2 杂质传质模型 |
4.3 有水回用的集成系统水夹点分析 |
4.4 最小新鲜水用量和最小废水排放量的计算 |
4.5 用水网络的构造与调优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石化企业用水网络的优化研究 |
5.1 选取优化对象 |
5.2 确定水源水阱 |
5.3 确定关键影响因素 |
5.4 极限进出口温度的确定 |
5.5 最小冷却水用量的确定 |
5.6 循环水网络最优化设计 |
5.7 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循环水系统 |
5.8 循环水系统改造的经济评估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水网络动态关系系统软件程序源代码 |
附录 B 循环水系统网络优化设计具体计算过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9)炼油厂废水的污染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废水污染源分析 |
1.1 炼厂简介 |
1.2 常减压蒸馏单元 |
1.3 延迟焦化单元 |
1.4 加氢精制单元 |
1.5 其他装置 |
1.5.1 酸性水汽提装置 |
1.5.2 油罐切水 |
1.5.3 循环水车间 |
2 炼油厂废水分类 |
2.1 高浓度废水 |
2.2 低浓度废水 |
2.3 特种废水 |
3 结论与建议 |
(10)含硫含氨污水预处理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污水来源及污染物浓度 |
2 脱瓦斯 |
2.1 瓦斯的脱除过程 |
2.2 瓦斯危害 |
2.3 脱瓦斯工艺改进 |
3 排 油 |
3.1 污油组成及来源 |
3.2 污油危害 |
3.3 排油及无害化处理 |
4 除焦粉 |
4.1 焦粉来源 |
4.2 焦粉危害 |
4.3 除焦粉处理 |
(1) 污污分流分治。 |
(2) 增上除焦粉专项设施。 |
(3) 定期清罐除焦粉。 |
5 污染物负荷调节 |
5.1 污染物负荷调节的重要性 |
(1) 降低原料罐污染物的循环浓度, 减轻现场的大气污染。 |
(2) 提高汽提塔实际处理能力, 并节能降耗。 |
(3) 增加来水冲击和净化水异常等应急处理手段。 |
(4) 平稳汽提塔操作。 |
5.2 污染物浓度调节方案 |
(1) 冷进料与热进料分开。 |
(2) 回流液尽可能走小循环。 |
(3) 事故状态不合格污水的调节处理。 |
(4) 污污分流: |
6 推荐的预处理工艺流程实例 |
7 结 语 |
四、除焦污水实现全部回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含酸油加工废水治理技术研究[D]. 王显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2]炼油污水达标提标改造方案研究[J]. 马宁,郭宏山,于鸿志. 现代化工, 2015(11)
- [3]石化行业水资源利用网络的优化研究[D]. 齐贺. 同济大学, 2008(06)
- [4]国内现有延迟焦化技术状况及优化的探讨[J]. 李出和,李蕾,李卓. 石油化工设计, 2012(01)
- [5]水夹点技术在炼厂节水减排中的应用研究[D]. 汤小玲. 湘潭大学, 2005(05)
- [6]天津石化公司节水潜力分析及评价[D]. 程丹. 天津理工大学, 2009(07)
- [7]延迟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及其对处理效能的影响[D]. 方超.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8]石化企业用水网络优化研究[D]. 刘向迎.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5)
- [9]炼油厂废水的污染特性分析[J]. 吕慧,王伟. 全面腐蚀控制, 2014(10)
- [10]含硫含氨污水预处理工艺的研究[J]. 夏取胜.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