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谨防牛流行性感冒(论文文献综述)
杜毅蓉[1](2021)在《中医药公众养生适宜方法素养专项测评量表条目研制》文中研究指明
石庆雪[2](2021)在《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旨在观察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门诊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予流感1号方治疗,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日2次口服。两组药物剂量均随患儿年龄变化,疗程均为5天,并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积分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25.0,对比积分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03例,其中,因患儿及家属无法坚持治疗或罹患他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1例和2例,最后统计时两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治疗前各症状积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2.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治疗第1/3/5天症状总积分、体温疗效前后对比,均有改善,说明两组方法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均有疗效,组间比较:试验组积分和疗效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疗效比较:试验组在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退热疗效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的退热起效时间分别为15.98±4.92h和23.36±7.46h,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22.38±5.37h和36.14±9.71h,且试验组24h和48h退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流感1号方可有效改善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症状体征,疗效显着。2.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退热效果和症状改善优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较安全可靠。
王祖远[3](2021)在《战友们,警惕病从“手”来》文中研究指明常言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其实健康也掌握在自己手里。特别是基层部队官兵经常深入恶劣艰险环境和极端艰苦条件下挑战极限、挑战自我,进行近似实战的军事训练,有时面对数不清的细菌和病毒。病毒袭来,战友们往往谨防"病从口入",但未必警惕病从"手"来。数据表明:高达80%的常见传染病传播与手部卫生相关,洗手是战友们守护健康最简单的方法。
李世常[4](2021)在《冬春季节谨防牛支气管炎》文中认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牛受寒伤风往往会引起支气管黏膜表层或深层炎症,即支气管炎。各年龄段的牛均可发生,但以幼龄牛和老龄牛多见。一、发病原因一是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如果牛舍保温能力差,寒风攻击、雨雪浸淋、气温骤变等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二是牛感染了某些病毒、细菌而引发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牛口蹄疫、恶性卡他热等疾病,可继发本病。
李羚,李蔚,彭艳秋,杜飞,许军红,张云娜,刘润友,吕强,蔺鸿[5](2020)在《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疾病谱变化,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四川省2010-2019年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地图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制作,R 4.0用于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85.78/10万,年均死亡率为2.78/10万。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丙类发病主导着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甲乙类死亡主导着法定传染病的死亡趋势。发病率位居前列的病种为手足口病(90.85/10万)、肺结核(69.63/10万)、乙肝(53.98/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病(40.00/10万)和梅毒(29.79/10万),死亡率位居前列的病种为艾滋病(2.42/10万)、肺结核(0.21/10万)、狂犬病(0.05/10万)。发病率明显上升的病种包括手足口病、艾滋病、流行性感冒、梅毒和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的病种包括肺结核、乙肝和痢疾。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最高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一直维持在较低发病水平。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月分布主要由丙类传染病月分布主导,发病高峰为4-7月及10月-次年1月;病例数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及20~64岁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以农民、儿童、学生为主;发病率较高地区集中在川西及中部地区,甲乙类发病率较高地区集中在凉山州、甘孜州和阿坝州,丙类发病率较高地区集中在川中,尤其是成都市。结论甲乙类传染病的高死亡率和丙类传染病的高发病率是四川省近年来的防控重点,应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关注发病率较高和增长较快病种,根据病种不同发病特点,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倪婧雯[6](2020)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流感相关神经系统损伤的疗效与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流感病毒引起,不仅带来严重临床负担,对社会经济也有很大影响。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是流感高危人群,更谨防发展为重症流感。流感肺外可累及神经系统、心脏、肌肉、肾脏等。流感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炎、脑膜炎、脑病、脊髓炎以及吉兰-巴雷综合征。流感相关脑病不但发病进展快,而且死亡率高。其中急性坏死性脑病作为其预后最差一种类型,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对于流感相关神经系统损伤治疗缺乏特效疗方案。其发病制由细胞炎症因子风暴导致,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血浆置换免疫调节治疗。炎症因子升高和免疫损伤在流感脑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是否可以通过其清除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协助液体管理、改善内环境、重建免疫稳态等作用,进而在流感相关神经系统损伤救治中起到积极意义。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流感相关神经系统损伤患儿在积极接受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以后,患儿的炎症指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乳酸脱氢酶、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蛋白、脑脊液压力、Glasgow评分、PIM-2评分、危重症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接受血液净化和未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儿的7天死亡率的区别,来探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在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流行性感冒患儿救治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住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流行性感冒患儿,共计30例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儿均给予积极内科治疗的情况下,与患儿家人沟通血液净化治疗可能的获益以及治疗中存在的不确定风险,家属同意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归为血液净化组,共18例;家属拒绝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归为对照组,共12例。观察两组患儿在入组时和治疗72小时后炎症指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乳酸脱氢酶、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蛋白、脑脊液压力、Glasgow评分、PIM-2评分、危重症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儿的P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费用和7天死亡率的差别。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血液净化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性别、病毒种类、神经系统并发症分类以及两组患儿7天死亡率采用卡方检验检测;两组患儿年龄、体重以及治疗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乳酸脱氢酶、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蛋白、脑脊液压力、Glasgow评分、PIM-2评分、危重症评分、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以及治疗后Glasgow评分、PIM-2评分、危重症评分、P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费用分别采用非参数检验独立样本检验,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记录。两组差异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一般人口学资料血液净化组与对照组患儿在入院时,年龄、性别组成、体重、病毒种类、神经系统并发症分类、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乳酸脱氢酶、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蛋白、脑脊液压力、Glasgow评分、PIM-2评分、危重症评分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同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指标、乳酸脱氢酶组内对比血液净化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11.62(7.49,14.44)× 109/L,11.24(8.18,14.86)× 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组淋巴细胞绝对值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2.25(1.30,3.45)× 109/L,3.00(1.60,3.95)× 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组CRP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14.35(1.85,23.625)mg/L,2.700(1.500,8.968)mg/L],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净化组 PCT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3.4(0.278,20.500)ng/ml,1.800(0.290,21.775)ng/ml],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净化组IL-6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0.955(0.423,2.400)ng/ml,0.120(0.040,0.5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组乳酸脱氢酶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526.00(353.25,722.25)U/L,419.50(303.28,720.75)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CRP、PCT、IL-6、乳酸脱氢酶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78(12.33,15.29)×109/L,13.20(11.21,14.73)× 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3.20(2.68,3.58)× 109/L,3.50(2.85,4.50)×109/L;CRP:7.95(3.705,21.475)mg/L,7.9(3.050,26.475)mg/L;PCT:22.5(5.125,38.75)ng/ml,9.90(2.825,27.500)ng/ml;IL-6:0.69(0.313,1.325)ng/ml,0.435(0.123,0.628)ng/ml;乳酸脱氢酶 366.50(302.50,720.50)U/L,361.50(290.75,628.50)U/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同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评估组内对比血液净化组Glasgow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4.00(4.00,5.25)分,7.00(4.00,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组脑脊液细胞数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4.00(1.00,31.00)× 106/L,3.00(1.75,9.25)× 106/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组脑脊液蛋白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322.30(114.54,539.87)mg/L,241.57(120.75,567.9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组脑脊液压力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25.00(20.75,28.25)cmH2O,20.50(15.75,22.00)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lasgow评分、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蛋白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Glasgow评分:4.00(4.00,5.25)分,3.50(3.00,5.25)分;脑脊液细胞数:2.50(1.00,35.75)× 106/L,2.00(1.00,18.25)× 106/L,脑脊液蛋白:261.00(201.50,729.15)mg/L,212.50(181.50,306.90)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脊液压力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24.50(21.50,26.75)cmH2O,21.50(18.25,22.75)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儿预后对比血液净化组患儿7天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11.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血液净化组PIM-2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1.00(7.775,22.550)%、81(77.00,93.50)%],血液净化组PIM-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血液净化组危重症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93(88.00,94.00)分,81(77.00,93.50)分],血液净化组危重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血液净化组与对照组PICU住院时间比较[19.00(15.00,22.50),10.00(4.00,12.00)天],血液净化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血液净化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7.50(5.75,15.25),5.50(4.00,6.75)天],血液净化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血液净化组与对照组住院费用比较[80377.515(61397.445,118986.733),43873.115(22992.658,56650.600)元],血液净化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童流感相关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中,可以清除部分炎症因子(IL-6),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危重症评分、PIM-2评分,降低死亡率。
黄馨[7](2020)在《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旗下的微信公众号,面向公众发布健康信息,这是疾控中心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但就目前来看,其并未完全适应新兴媒介技术对传播主体的要求。本文基于角色理论,以中国疾控动态每月发布的“TOP20榜单”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力图揭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其多重的媒介角色及角色缺失。研究发现,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主要采用健康科普框架、风险提示框架、政策资讯框架和互动沟通框架4种框架类型来进行健康信息的创作,承担着健康素养培育者、危机疫情提醒者、政府声音传递者和线上活动组织者4类媒介角色,其中健康素养培育者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这类微信号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介角色,选取了禽流感、疫苗事件和艾滋病三类典型案例展开分析。最后,本文结合研究发现,总结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在角色承担的过程中,存在着危机疫情提醒滞后、深度互动能力不足等局限,并提出了依托大数据预判风险、精准获取用户画像等改进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其媒介角色、更加有效地开展健康信息的传播。
施新[8](2020)在《“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流感发病相关性理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流感发病相关性,溯源肾精亏虚为流感等温病发病之本,并以此指导临床防治。方法:1.查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肾藏精”的中医基础理论相关文献;2.查阅温病学相关文献;3.查阅流感的相关文献;4.探讨“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理论含义及与流感等温病发病的相关性;5.溯源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本的理论源流及现代研究支持;6.总结对当今临床的防治启发。结果:1.“冬不藏精”通过春无奉生、邪热相引、子累母行、虚处留邪、气运为病影响春季温病发生。2.肾精是化生元阴、元阳之本,久耗阴阳必损及肾精。“冬伤于寒”易伤人体阳气进而损耗肾精引发温病;“冬不藏精”则人体易感受寒邪产生“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病理变化,关键点均在于肾精亏虚。3.战国至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至现代分别为理论萌芽、发展、完善、提高的四个阶段。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提出维生素D与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现代研究支持。4.治疗方面,护肾保阴为相应治疗原则;咸味药及部分功可治肾、补肾的苦、甘、酸味药为常用药味;甘苦合化、咸寒甘润、咸寒苦甘、酸苦泻热、酸甘化阴、酸甘咸为常用药味配伍。5.在预防方面,个人注意房事有节、志闲少欲、不妄作劳、合理膳食;医家谨防误补;社会提高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可行方式。结论:1.“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流感发病具有相关性,肾精亏虚为流感等温病发病之本;2.顾护肾精可作为临床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庞文渊,王乔宇,赵志刚[9](2020)在《阿比多尔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应用及评估》文中研究指明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情暴发以来,针对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持续不断。阿比多尔是一个主要用于抗流感的广谱抗病毒药物,SARS-CoV-2体外细胞试验的成功使其被临床所关注,并开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中进行试用。但由于对阿比多尔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评价、药学监护缺乏系统了解,使得其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资料,从阿比多尔基本信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理学基础、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应用及评估、药学监护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阿比多尔更加安全、有效地用于COVID-19的治疗提供参考。
王笃兰[10](2020)在《初夏谨防小鹅流行性感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鹅流行性感冒常发生在15日龄后的雏鹅,所以也称小鹅流行性感冒(简称小鹅流感),是鹅败血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鹅的死亡率一般为50%60%,有时高达90%100%。一、主要症状初期,可见病鹅鼻腔不断流涕,有时还有眼泪,呼吸急促,甚至张口呼吸,
二、谨防牛流行性感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谨防牛流行性感冒(论文提纲范文)
(2)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流感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特点 |
1.2 病原学 |
1.3 发病机制 |
1.4 临床表现 |
1.5 现代医学治疗 |
2 流感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
2.1 中医对本病认识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析 |
2.4 中医治疗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安全性评价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疗效性评价 |
3.3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立法依据 |
3 治法探究 |
3.1 合方治病理论与先证而治 |
3.2 银翘散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
3.3 白虎汤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
4 药物分析 |
5 疗效分析 |
5.1 改善临床症状 |
5.2 综合疗效比较 |
6 预防和调护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4)冬春季节谨防牛支气管炎(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病原因 |
二、主要临床症状 |
1. 急性支气管炎 |
2. 慢性支气管炎 |
3. 腐败性支气管 |
三、治疗方法 |
1. 西医治疗 |
2. 中医治疗 |
(5)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法定传染病病种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疫情概况 |
2.2 疾病谱变化 |
2.3 流行特征 |
2.3.1 时间分布 |
2.3.2 地区分布 |
2.3.3 人群分布 |
2.4 不同传播途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 |
3 讨论 |
(6)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流感相关神经系统损伤的疗效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急性坏死性脑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词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理论基础与样本选择 |
2.1.1 理论基础 |
2.1.2 样本选择 |
2.2 文本框架构建 |
2.2.1 框架构建 |
2.2.2 编码与信度 |
2.2.3 统计结果 |
第三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
3.1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 |
3.1.1 健康素养培育者 |
3.1.2 危机疫情提醒者 |
3.1.3 政府声音传递者 |
3.1.4 线上活动组织者 |
3.2 典型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
3.2.1 H7N9 禽流感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2.2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2.3 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
3.3 研究结论 |
第四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角色承担局限及对策建议 |
4.1 角色承担局限 |
4.1.1 缺乏严谨的健康素养培育者 |
4.1.2 滞后的危机疫情提醒者 |
4.1.3 浅层次的线上互动者 |
4.1.4 不充分的谣言应对者 |
4.1.5 缺位的心理健康关怀者 |
4.2 对策建议 |
4.2.1 建立专业内容运营团队,强化内容审核 |
4.2.2 依托大数据,及时预判风险危机 |
4.2.3 精准获取用户画像,提升深度互动服务能力 |
4.2.4 密切关注舆论动向,加强舆情应对处置能力 |
4.2.5 丰富健康信息主题,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疾控机构微信文章榜单(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流感发病相关性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理论探讨 |
1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蕴义 |
1.1 出处考 |
1.2 “藏精”解 |
1.2.1 精的内涵 |
1.2.2 肾藏精的生理意义 |
1.3 “春必病温”解 |
1.3.1 逆于冬气,春无奉生 |
1.3.2 肾精亏虚,邪热相引 |
1.3.3 金水相生,子累母行 |
1.3.4 虚处留邪 |
1.3.5 气运为病 |
2 “冬不藏精”与“冬伤于寒” |
第二部分 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本理论研究 |
1 中医文献源流 |
1.1 战国至隋唐时期——萌芽 |
1.2 宋金元时期——发展 |
1.3 明清时期——完善 |
1.3.1 明代时期 |
1.3.2 清代时期 |
1.4 民国至现代——提高 |
2 现代研究支持 |
2.1 维生素D为物质基础 |
2.2 间充质干细胞为分子体现 |
2.3 小结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治疗启发 |
1.1 护肾保阴 |
1.2 药用举隅 |
1.2.1 药味应用内涵 |
1.2.2 常用药味配伍 |
2 病案举隅 |
2.1 古代医案 |
2.2 现代报道 |
3 预防启发 |
3.1 顾护肾精 |
3.1.1 房室有节 |
3.1.2 志闲少欲 |
3.1.3 不妄作劳 |
3.1.4 合理膳食 |
3.2 谨防误补 |
3.3 社会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9)阿比多尔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应用及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阿比多尔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理学基础 |
1.1 作用机制研究 |
1.2 药理作用 |
2 阿比多尔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应用及评估 |
2.1 临床治疗效果 |
2.2 毒性及不良反应 |
3 阿比多尔COVID-19治疗方案讨论 |
4 总结与讨论 |
(10)初夏谨防小鹅流行性感冒(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症状 |
二、防治措施 |
1. 预防措施。 |
2. 药物治疗。 |
四、谨防牛流行性感冒(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公众养生适宜方法素养专项测评量表条目研制[D]. 杜毅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D]. 石庆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战友们,警惕病从“手”来[J]. 王祖远. 解放军健康, 2021(01)
- [4]冬春季节谨防牛支气管炎[J]. 李世常. 科学种养, 2021(01)
- [5]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 李羚,李蔚,彭艳秋,杜飞,许军红,张云娜,刘润友,吕强,蔺鸿.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20(05)
- [6]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流感相关神经系统损伤的疗效与机制[D]. 倪婧雯.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7]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D]. 黄馨. 广西大学, 2020(07)
- [8]“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流感发病相关性理论研究[D]. 施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阿比多尔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应用及评估[J]. 庞文渊,王乔宇,赵志刚. 中国药物警戒, 2020(06)
- [10]初夏谨防小鹅流行性感冒[J]. 王笃兰. 农村新技术,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