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选择性加工操作的输送系统

用于选择性加工操作的输送系统

一、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工序时应用的输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天基[1](1975)在《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工序时应用的输送系统》文中研究说明在生产上,输送带的应用是很广的(例如在汽车工业上,用它来传递在各机床上顺序进行加工的工件)。目前普遍将若干机床用的输送带连接起来,并用自动装置来装卸工件。这样,在这些机床上,就可以完成几 如图1所示,工件装在输送带11的A处,然后输送到顺序完成三个不同工序的各组机床上去。这里是工序1、工序2和工序3。这些工序,对每一个工件来说,是由两台机床中的一台机床来完成的,如10A、10B;20A、20B和30A、30B。

任小龙[2](2010)在《基于Petri网的FMS调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计划与调度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柔性制造系统中存在异步、并发、资源共享、路径柔性等关系,因此对该类系统的调度是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从系统的Petri网建模方法与调度算法两方面入手,对柔性制造系统调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模型和算法。主要成果有:1.以FMS的Petri网模型的可达图为对象,在BF-BT搜索算法的基础上,与动态搜索窗技术结合,提出了一种混合启发式搜索调度算法。使用BF法可以保证调度质量,使用BT可实现快速回馈,使用动态搜索窗可以控制系统规模,提高运行速度。实例计算表明该算法可快速获得较好的调度结果,可用于较大规模FMS的调度问题。2.研究了具有交货期的FMS的调度问题。基于Petri网建立了一种以总拖期最小为目标的调度模型,在动态分解交货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各工件总拖期最小为指标的启发函数,引导BF算法完成调度过程。3.采用无向Petri网对AGV系统路径布局进行建模,与Time-window结合建立基于时间的可达状态图。将调度的方法用于双向通行的多AGV系统的路径优化,并以BF搜索方法为基础,以下一步路径的状况作为确定目前状态的依据,提出了时间最短的路径优化算法。研究了在存放工作站和设备停靠点两种驻留方式下多AGV系统的最优路径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due-date的AGV选择及路径优化算法。4.针对AGV采用随行分派、分散分派与分布共享分派策略,分别建立了工件与AGV同步调度的FMS的Petri网模型,建立了分布共享策略下选择AGV的Petri网模型,以实现对AGV分派与路径的优化控制。使用混合启发式搜索算法对各种策略下的实例进行了计算,并分析比较了采用各种策略的调度效果。5、在集成AGV的FMS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考虑AGV系统路径交通状况下的调度问题。对于AGV采用不同的分派策略,相应地建立了考虑路径系统的集成的FMS的Petri网模型。重点研究了AGV采取分布共享分派策略下考虑路径系统的FMS调度问题。分别以最优路径算法和基于due-date的AGV选择及路径优化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调度方法,并分析比较了不同情况下两种算法的调度结果。

刘琳[3](2014)在《面向数控加工的回转体零件CAPP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实现CAD/CAM的无缝集成是现代制造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CAPP则是连接CAD和CAM的桥梁。当前的CAPP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零件信息描述不完整,相对复杂,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引入特征技术对零件信息进行统一描述,特征可以作为载体实现零件信息的传递,结合可制造性设计的思想来描述零件信息。在智能化方面,本文采用了实例检索技术,当需要设计一个新零件的加工工工艺时,可以从已有的实例库中检索出与之最相似的实例的工艺,在此基础上可以生成新零件的工艺。在CAPP系统中应用这两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设计出零件的加工工艺。本文针对回转体零件,设计了基于数控加工的CAPP系统。首先分析了零件信息的描述方法并给出了特征模型的概念,设计了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特征信息提取方法。其次针对回转体零件分析了其加工工艺特性,以特征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特征实例库,根据已有的编码系统给出了本文特征实例的分类编码系统,并建立了实例信息的数据结构。然后根据建立的特征实例库的结构,设计了基于实例的分步检索算法,并设计了特征工序合并的方法。最后基于Pro/E5.0平台,利用其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并结合Visual Studio2008编程技术和Microsoft SQL Server2008数据库系统开发了CAPP原型系统。

杨继涛[4](2013)在《基于冲压效应的汽车覆盖件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材料利用率是模具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指标。汽车覆盖件尺寸较大,形状复杂,多为空间曲面,一般采用拉延方式成形,因此在塑性变形的作用下型面上会出现厚度的变化,某些局部区域甚至会出现25%30%的减薄,所以在计算材料利用率时必须考虑到汽车覆盖件上各个部分厚度不均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计算出零件的材料利用率。针对汽车覆盖件在拉延过程中出现的厚度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拉延成形所产生的冲压效应的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以CAE仿真技术为基础,应用冲压仿真计算获取零件成形后不同区域的厚度值,结合仿真模型单元数量计算出零件网格模型的重量,并通过零件CAD型面总面积与单元面积总和之比进行修正,使得基于仿真计算的零件的重量基本接近零件实际重量。同时以拉延筋外边界线为目标线,结合一步法和冲压仿真迭代计算获得最小坯料轮廓线,通过计算修正的网格模型重量和最小毛坯重量的比值可获得非常接近实际情况的汽车覆盖件的材料利用率。本文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1、介绍了三角形单元和四边形单元的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单元的厚度推导出单个三角形和四边形单元的体积计算公式。2、利用C语言编程计算出仿真后零件的质量。利用修正后的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精确计算出该汽车覆盖件的材料利用率。3、利用A柱下加强板零件对基于冲压效应的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传统方法计算出的材料利用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冲压效应的材料利用率更接近实际材料利用率。通过以上方法计算出的覆盖件材料利用率更接近实际的材料利用率,对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欣敬[5](2016)在《H公司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经济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性评价是对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进行计算、分析、论证,并提出结论性意见的全过程。其本质是根据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和地区、部门(或行业)规划的要求,结合产品需求预测和工程技术研究,通过计算、分析、论证和多方案比较对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分析,在投资方向、运作方式、投资收益、国民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投资风险等方面向投资者提供参考建议。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对项目的经济性进行深入分析,测算项目盈利能力、预测项目财务风险,对于项目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H公司中国微型车制造和研发的奠基者和先行者,是中国汽车骨干生产企业和研发基地。公司乘用车基地先后经过“十五”微型汽车技术改造项目、HF2多用途乘用车技术改造项目、HF3乘用车技术改造项目等项目的建设,建成乘用车总装综合产能20万辆/年。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公司产品项目管理能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且有着丰富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积累。本文以H公司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为研究对象,从项目基本情况入手,对生产规模、投资估算、原材料及成本销售收入进行细致分析和大胆预测,并结合相应的经济学原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重点对项目的经济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认为该项目生产技术先进、产品需求广阔、效益明显、经济上可行。

杨敬时[6](1981)在《美国的化学铣切工业(出国考察报告)》文中认为 化学铣切工艺在航天运载工具箱体的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宇航学会参加SAMPE(美国材料与加工工程促进协会)第25届年会小组于一九八○年五月十三日参观了美国航空化学铣切公司(Aerochem.Inc.)和美国先进涂料公司(Adcoat.Inc.)。这两家公司位于美国加利福

李营[7](2020)在《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应用研究 ——以Y项目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也在依托科技手段加强管理,力求效益最大化。目前,如何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有效的施工成本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遇到的最大瓶颈问题。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施工阶段成本消耗量大,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在建筑业站稳脚跟,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第一要素。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常态的影响下,将BIM技术引入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本文在工程项目中引入BIM技术,就BIM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应用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分别对国内外学者在BIM技术、施工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BIM技术的特点,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原则、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法;就BIM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进行重点分析,按照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两个阶段来规划施工成本控制的具体流程;建立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效果评价体系,利用AHP构建判断矩阵,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模糊评价;最后结合Y项目的BIM技术应用现状,进行成本分析,对前述构建的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效果模型进行效果评价,评价效果表明BIM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梁春艳[8](2009)在《新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不断进行国际产业转移,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也日趋频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逐渐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区。新疆资源丰富,目前已被确定为我国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国内外一些大企业看好新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丰富的煤、石油、棉花、矿产等自然资源及“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纷纷向新疆转移相关产业。同时新疆正以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为核心,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本文在分析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基础上,对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研究,论述新疆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可以更好整合资源、高效利用资源、进一步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的选择问题。通过分析可知,新疆应当选择适合自身优势、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如石油加工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旅游业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明确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阐述了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概况。第三部分论证新疆承接的产业转移对新疆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分析对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就业及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影响。第四部分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具有的优势、劣势,面对的机会、威胁。第五部分分析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的选择问题,介绍并应用了新疆承接转移的产业选择方法——层次分析法,最后选择适合新疆承接的产业转移。第六部分是政策建议。

刘桃香[9](2006)在《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品设计被认为是企业的核心,在产品设计阶段,精心考虑,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在产品设计阶段锁定了80%的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工作完成后,大部分成本已成为约束性成本,后续阶段成本控制的余地不大。所以,为了提高成本控制效率,达到成本控制效果,我们应该注重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本文就针对如何进行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问题作一深入研究,旨在为探索新的成本控制方法的企业提供理论和应用上的借鉴。从内容上看,本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首先从选题背景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我国的现状,说明了进行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研究的必要性,并对此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为后面的深入分析作了必要的铺垫。第二部分,围绕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方案的设计,从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入手,通过分析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价值工程的特点,得出了三种成本控制方法同时用于产品设计阶段的优越性和可行性。选定了成本控制方法,就进入了实际的方案设计阶段。本文主要以产品设计阶段的划分为主线,通过分析各阶段的成本控制任务,结合前面各成本控制方法的特点进行有选择地应用,最后完成目标成本控制任务。第三部分,通过HKT公司的案例,说明了第二部分所设计的方案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对此公司进行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分析,笔者对公司现行的成本控制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

赵小力[10](2007)在《基于PDMS的自组装及转移印刷制备微结构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器件微型化成为目前诸多领域的关注重点。作为传统微结构加工技术的光刻技术,能够加工微纳米级特征尺寸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光刻技术需要昂贵的光学曝光设备、苛刻的加工环境、复杂的工艺流程和仪器维护,并且仅能在少数光刻胶、半导体和金属等材料上制备微结构。而微流控芯片、生物芯片、有机电子器件、微全分析系统等新兴领域和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物理等传统领域都需要基于非半导体材料的微结构,同时要求加工技术简单而快捷,具有高效费比。因此研究基于非半导体材料的微结构加工技术对上述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聚合物材料以其微纳尺度的分子链结构、稳定而可控的合成反应、简易而低价的操作工艺、功能多样化等性能使其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制备微纳米尺度的图形结构。目前已出现了很多基于聚合物材料的非传统的微结构加工技术,如纳米压印技术、软印刷技术、自组装技术等。而目前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将现有的光刻技术和这些基于聚合物材料的微结构加工技术的优点结合起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图形结构。本文研究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性能,提出了基于PDMS的自组装和转移印刷制备微结构的方法,为实现微纳图形结构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经济可靠的手段。本文对PDMS的化学结构、合成反应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并用纳米压痕法对PDMS的机械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从10:1至1:1的范围内,配比为6:1的PDMS具有最大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用PDMS复制模铸纳米压痕阵列和AFM机械刻划图案,研究了该材料复制复杂二维和三维图形结构的精度和质量,为其作为模具材料提供了保证。利用PDMS与金属薄膜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的巨大差异,在PDMS表面热沉积Au膜,而后冷却收缩自发形成复杂的褶皱图案。对其平面上热沉积Au膜形成的褶皱图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预防、减弱或消除褶皱图案的方法。针对复杂而有序的褶皱图案,建立了基于傅立叶变换和灰度共生矩阵的自组装褶皱图案的评价方法,从而实现了褶皱图案的排列方向、周期有序性等方面的定量分析。利用光刻技术和超精密切削技术制备了硬质模板,经复制模铸转至PDMS表面,进而调控出规则有序的褶皱图案。由于PDMS基体表面形貌和褶皱图案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两种不同的复合微结构。利用光刻图案和超精密切削图案中的光栅结构调控出锯齿状褶皱图案,并分析了锯齿状褶皱图案形成的主要原因。建立了基于PDMS粘附作用的转移印刷技术,制备了Au/Ti/PDMS复合图形结构。利用纳米划痕技术对电子束蒸发和离子溅射沉积Au膜的膜基结合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得到了利用AFM力曲线对不同配比PDMS的粘附力进行了定性表征,为建立基于PDMS粘附作用的转移印刷提供了实验和理论指导。选择电子束蒸发在Si表面光刻图形上沉积纳米厚度的Ti/Au双层膜,以及超精密切削图形复制而来的PDMS图形化表面,利用PDMS的粘附作用和Ti粘结层,实现了Ti/Au双层膜图形结构转移至图形化PDMS表面。

二、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工序时应用的输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工序时应用的输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Petri网的FMS调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于Petri 网的FMS 调度问题的研究进展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
    1.4 论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于 Petri 网的 FMS 建模及混合启发式搜索调度方法
    2.1 引言
    2.2 FMS 的Petri 网描述
        2.2.1 FMS 建模中Petri 网的基本含义
        2.2.2 FMS 中的一些基本关系及其Petri 网表示
        2.2.3 Petri 网的状态方程与可达图
    2.3 基于Petri 网的FMS 调度方法
        2.3.1 FMS 的Petri 网建模
        2.3.2 基于Petri 网的FMS 调度的搜索算法
    2.4 基于Petri 网的动态混合启发式搜索调度方法
        2.4.1 动态搜索窗[20]
        2.4.2 动态混合启发式搜索调度算法
    2.5 算例分析
        2.5.1 示例系统的Petri 网模型
        2.5.2 数据比较与分析
第三章 具有交货期的 FMS 的 Petri 网调度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Petri 网的交货期分派规则启发式调度方法
    3.3 基于Petri 网的分派规则与BF 混合式调度方法
    3.4 基于Petri 网的动态分解交货期规则调度方法
        3.4.1 动态分解交货期
        3.4.2 基于动态分解交货期的调度算法
    3.5 基于Petri 网具有交货期窗口的调度方法
    3.6 算例分析
第四章 AGV 系统的 Petri 网模型及其路径优化调度
    4.1 引言
    4.2 AGV 系统及运行策略
        4.2.1 AGV 系统
        4.2.2 AGV 系统的分派与运行策略
    4.3 AGV 路径系统的Petri 网模型
        4.3.1 单向路径系统的Petri 网模型
        4.3.2 双向路径系统的Petri 网模型
    4.4 AGV 路径系统的无向Petri 网模型及时间窗
        4.4.1 时间可变的无向Petri 网
        4.4.2 时间窗
    4.5 多AGV 系统的最优路径算法
        4.5.1 路径优化算法
        4.5.2 计算实例
    4.6 考虑空闲AGV 驻留方式的多AGV 系统的最优路径算法
        4.6.1 在存放工作站驻留的多AGV 最优路径算法
        4.6.2 在设备停靠点驻留的AGV 的路径优化算法
        4.6.3 算例分析
    4.7 基于交货期的AGV 选择及其路径优化算法
第五章 集成 AGV 系统的 FMS 调度
    5.1 引言
    5.2 AGV 随行分派与分散分派策略下FMS 的Petri 网模型
        5.2.1 集成AGV 的FMS 的Petri 网建模过程
        5.2.2 AGV 随行分派策略下FMS 的Petri 网模型
        5.2.3 AGV 分散分派策略下FMS 的Petri 网模型
    5.3 AGV 分布共享分派策略下的FMS 调度
        5.3.1 AGV 分布共享分派策略下FMS 的petri 网模型
        5.3.2 分布共享分派策略下选择AGV 的控制模型
    5.4 基于三种AGV 分派策略的集成FMS 调度结果比较
        5.4.1 单一品种顺序加工的集成FMS 的调度
        5.4.2 多品种并行加工的集成FMS 调度
第六章 考虑 AGV 系统及其路径交通状况的集成 FMS 调度
    6.1 考虑路径交通状况AGV 随行分派的集成FMS 调度
        6.1.1 随行分派策略下集成AGV 路径单一品种顺序加工FMS 的Petri 网模型
        6.1.2 随行分派策略下集成AGV 路径多品种并行加工FMS 的Petri 网模型
    6.2 考虑路径交通状况AGV 分散分派的集成FMS 调度
        6.2.1 分散分派策略下集成AGV 路径单一品种顺序加工FMS 的Petri 网模型
        6.2.2 分散分派策略下集成AGV 路径多品种并行加工的FMS 的Petri 网模型
    6.3 调度结果
    6.4 考虑路径交通状况AGV 分布共享分派的FMS 调度
        6.4.1 分布共享分派策略下集成AGV 路径FMS 的Petri 网模型
        6.4.2 采用AGV 系统最优路径算法的集成FMS 的调度模型
        6.4.3 采用AGV 系统最优路径算法(AGV-Route 算法)的FMS 调度算法
        6.4.4 采用基于交货期的AGV 选择及路径优化算法的FMS 调度算法
    6.5 调度结果比较分析
结束语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3)面向数控加工的回转体零件CAP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数控加工技术概述
    1.3 CAPP系统的构成及分类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CAPP的研究现状
        1.4.2 实例检索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回转体零件特征描述及信息提取
    2.1 引言
    2.2 基于特征的零件信息描述
        2.2.1 特征技术概述
        2.2.2 回转体零件工艺特征描述
    2.3 回转体零件特征模型的建立
        2.3.1 特征模型的概念
        2.3.2 特征模型的建立过程
        2.3.3 特征模型的C++语言描述
    2.4 基于Pro/E的回转体零件信息提取
        2.4.1 Pro/E设计特征及其二次开发概述
        2.4.2 Pro/TOOLKIT开发过程
        2.4.3 零件信息提取方法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回转体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特征实例库的建立
    3.1 引言
    3.2 回转体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3.2.1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3.2.2 盘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3.2.3 齿轮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3.3 特征实例库的设计
        3.3.1 特征实例分类编码系统的设计
        3.3.2 实例分组的规则
        3.3.3 实例数据结构
    3.4 特征实例库的维护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实例的特征工艺检索方法
    4.1 引言
    4.2 实例检索策略概述
    4.3 实例检索方法设计
        4.3.1 目标特征编码
        4.3.2 实例分步检索概念
        4.3.3 实例分步检索过程
    4.4 特征加工工艺链的合并
        4.4.1 加工工艺链合并原则
        4.4.2 加工工艺链合并方法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APP系统的软件实现
    5.1 引言
    5.2 CAPP系统概述
        5.2.1 CAPP系统的总体框架
        5.2.2 系统开发工具及关键技术
    5.3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5.3.1 系统菜单的添加
        5.3.2 信息提取模块的实现
        5.3.3 实例库模块的实现
        5.3.4 实例检索模块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冲压效应的汽车覆盖件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概况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冲压成形数值模拟相关理论
    2.1 屈服准则
        2.1.1 Von.Mises 屈服准则
        2.1.2 Hill 屈服准则
        2.1.3 Barlat 屈服准则
        2.1.4 常用屈服准则之间的对比
    2.2 冲压成形的关键技术
        2.2.1 网格自适应技术
        2.2.2 接触和摩擦处理
        2.2.3 拉延筋模型的处理
    2.3 积分算法
        2.3.1 静力隐式算法
        2.3.2 动力显式算法
        2.3.3 两种积分算法的分析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冲压效应的材料利用率计算
    3.1 汽车覆盖件材料利用率传统计算方法
    3.2 冲压成形仿真技术介绍
        3.2.1 冲压成形仿真技术的发展
        3.2.2 AUTOFORM 软件简介
    3.3 基于冲压效应的材料利用率计算
        3.3.1 基于冲压效应的零件质量的计算
        3.3.2 毛坯尺寸大小的计算
        3.3.3 材料利用率的修正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 柱下加强板的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4.1 A 柱下加强板冲压成形概述
    4.2 A 柱下加强板毛坯尺寸的计算
        4.2.1 Onestep 模块初步展料计算
        4.2.2 Trim 模块进行优化计算
    4.3 A 柱下加强板冲压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冲压成形数值模拟工艺流程
        4.3.2 确定拉延模具类型
        4.3.3 划分单元网格
        4.3.4 调整冲压方向
        4.3.5 工艺补充面的设计
        4.3.6 压料面的设计
        4.3.7 拉延筋的设置
        4.3.8 材料参数
        4.3.9 冲压工艺参数
    4.4 基于冲压效应的 A 柱下加强板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H公司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经济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H公司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产品及市场分析
    2.1 项目业主及项目主要产品基本情况
        2.1.1 项目业主基本情况
        2.1.2 项目主要产品
    2.2 项目主要技术工艺方案
        2.2.1 项目组成
        2.2.2 主要技术工艺方案
    2.3 我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现状
        2.3.1 整体走势
        2.3.2 需求结构
        2.3.3 竞争态势
        2.3.4 自主品牌
    2.4 项目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2.4.1 我国乘用车市场需求量预测
        2.4.2 项目建设产品竞争能力分析
        2.4.3 项目建设产品市场战略
    2.5 分析结论
第3章 H公司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主要经济参数分析
    3.1 生产规模及投资估算
        3.1.1 投资估算的原则和主要参数
        3.1.2 投资估算
    3.2 主要原材料及生产成本分析
        3.2.1 外购原材料及配套件成本
        3.2.2 外购燃料和动力费
        3.2.3 工资
        3.2.4 修理费
        3.2.5 其他费用
        3.2.6 折旧与摊销
        3.2.7 利息支出
    3.3 项目销售收入预测
    3.4 项目经济风险分析
        3.4.1 项目风险来源
        3.4.2 项目风险分析
第4章 H公司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4.1 项目财务评价指标计算与分析
        4.1.1 项目投资财务效益评价
        4.1.2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4.1.3 项目偿债能力分析
        4.1.4 项目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4.2 项目盈亏平衡的分析
    4.3 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4.4 项目财务分析结论
第5章 H公司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综合经济效益评价
    5.1 项目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
    5.2 项目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选择
    5.3 项目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1 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5.3.2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5.4 项目综合经济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5.4.1 项目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原理
        5.4.2 项目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
    5.5 项目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结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应用研究 ——以Y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BIM技术相关概念
        2.1.1 BIM的概念
        2.1.2 BIM的应用特点
    2.2 成本控制概述
        2.2.1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
        2.2.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原则
        2.2.3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2.4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法
    2.3 成本控制评价分析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应用
    3.1 传统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难点
        3.1.1 信息共享困难
        3.1.2 数据更新迟缓
        3.1.3 精细化程度低
        3.1.4 控制效率低下
    3.2 基于BIM的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应用
        3.2.1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应用现状
        3.2.2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应用的难点分析
        3.2.3 基于BIM的施工成本控制应用优势
    3.3 小结
4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效果评价
    4.1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4.1.1 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4.1.2 评价指标选取来源
        4.1.3 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4.2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效果模型的构建
        4.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2.2 评价模型构建
    4.3 小结
5 基于BIM的Y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5.1 Y项目工程简介
        5.1.1 工程项目概况
    5.2 项目BIM应用策划
        5.2.1 工程难点
        5.2.2 项目组织机构建设
        5.2.3 BIM应用软硬件系统
        5.2.4 BIM模型的建立
    5.3 BIM模型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5.3.1 BIM模型在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应用
        5.3.2 BIM模型在施工实施阶段成本控制应用
        5.3.3 BIM5D平台
    5.4 成本分析
        5.4.1 钢筋用量
        5.4.2 混凝土用量
        5.4.3 砌块用量
        5.4.4 模板用量
        5.4.5 BIM工程量统计
    5.5 BIM技术应用创新点
        5.5.1 地下车库车辆通过性检测
        5.5.2 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
        5.5.3 预埋洞口及预埋件精准定位
        5.5.4 精装图样可视化模拟
        5.5.5 三端——云质量安全管理
    5.6 基于BIM的Y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价分析
        5.6.1 专家问卷
        5.6.2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效果评价
        5.6.3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5.6.4 BIM技术成果应用及效益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8)新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1 外部资金的来源
    2.2 外部投资的相关产业
    2.3 外部投资的区域分布
第三章 产业转移对新疆区域经济的影响
    3.1 产业转移对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3.2 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3 产业转移对科技水平的影响
    3.4 产业转移对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3.5 产业转移对就业的影响
第四章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4.1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4.2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
    4.3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
    4.4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威胁
    4.5 结论
第五章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的选择
    5.1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的选择方法
    5.2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的选择
第六章 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6.1 合理规划建设工业园区
    6.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6.3 积极培养引进人才
    6.4 完善相关政策
    6.5 转变政府职能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工程学领域的研究综述
        1.2.2 会计学领域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产品设计阶段的基本认识
        2.1.1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
        2.1.2 产品设计阶段的划分
    2.2 成本及成本控制理论
        2.2.1 成本的概念及内涵
        2.2.2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2.2.3 成本控制的概念
        2.2.4 成本控制的目标
    2.3 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2.3.1 经营环境变化的要求
        2.3.2 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
第3章 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
    3.1 作业成本法
        3.1.1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其成本控制思想
        3.1.2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3.2 目标成本法
        3.2.1 目标成本法的概念及其成本控制思想
        3.2.2 目标成本法的特点
    3.3 价值工程
        3.3.1 价值工程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3.3.2 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3.3.3 价值工程的特点
    3.4 选择上述成本控制方法的原因
        3.4.1 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融合的前提和基础
        3.4.2 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融合的优势
第4章 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案设计
    4.1 目标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4.2 产品规划阶段的成本控制
        4.2.1 可允许成本的确定
        4.2.2 产品层次目标成本的确定
    4.3 原理方案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4.3.1 最优原理方案的确定
        4.3.2 功能层次目标成本的确定
    4.4 技术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4.4.1 作业层次目标成本的控制
        4.4.2 零部件层次目标成本的控制
第5章 HKT 公司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方案的案例分析
    5.1 背景介绍
    5.2 现行成本制度及产品成本问题
        5.2.1 公司现行成本制度
        5.2.2 公司面临的产品成本问题
    5.3 产品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方案
        5.3.1 产品层次目标成本的确定
        5.3.2 功能层次目标成本的确定与控制
        5.3.3 作业层次目标成本的确定与控制
    5.4 HKT 公司成本控制建议
        5.4.1 加强目标成本管理
        5.4.2 科学安排生产作业
        5.4.3 裁减冗员
        5.4.4 资源共用
        5.4.5 尽量采用通用零件
        5.4.6 加强物资采购工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基于PDMS的自组装及转移印刷制备微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基于聚合物的微结构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光刻技术
        1.2.2 纳米压印技术
        1.2.3 软印刷技术
        1.2.4 自组装技术
        1.2.5 基于SPM的加工技术
        1.2.6 其他的聚合物制备技术
    1.3 自组装褶皱图案的研究现状
        1.3.1 褶皱现象
        1.3.2 硬质薄膜/弹性体聚合物的自组装褶皱图案
        1.3.3 自组装褶皱图案的调控
        1.3.4 自组装褶皱图案的应用
    1.4 有待解决的问题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PDMS的性能研究
    2.1 PDMS的化学结构和特性
        2.1.1 化学构成
        2.1.2 主要特性
    2.2 纳米压痕法测量PDMS机械性能
        2.2.1 纳米压痕法的理论基础
        2.2.2 Hysitron纳米原位测力仪
        2.2.3 纳米压痕实验
    2.3 PDMS的复制模铸性能
        2.3.1 纳米压痕图案
        2.3.2 基于AFM的机械刻划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u/PDMS自组装褶皱图案的分析和评价
    3.1 金属薄膜/弹性体聚合物自组装褶皱图案的机理分析
        3.1.1 薄膜应力
        3.1.2 褶皱图案形成机理
        3.1.3 实验研究
        3.1.4 褶皱图案的预防和消除
    3.2 褶皱图案的纹理评价
        3.2.1 快速傅立叶变换
        3.2.2 灰度共生矩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调控Au/PDMS自组装褶皱图案的实验研究
    4.1 调控方式的选择
    4.2 制备硬质模板
        4.2.1 光刻技术
        4.2.2 超精密车削技术
    4.3 PDMS基体形貌对褶皱图案的调控
        4.3.1 实验部分
        4.3.2 非耦合作用的调控褶皱图案
        4.3.3 耦合作用的调控褶皱图案
    4.4 调控锯齿状褶皱图案的实验研究
        4.4.1 光刻图案
        4.4.2 车削图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PDMS的转移印刷制备复合微结构的实验研究
    5.1 转移印刷
    5.2 实验材料及转移方式
    5.3 纳米划痕技术
    5.4 薄膜沉积技术
        5.4.1 未沉积薄膜的Si片
        5.4.2 离子溅射
        5.4.3 电子束蒸发
    5.5 粘附作用
        5.5.1 配比对PDMS粘附性能的影响
        5.5.2 Ti粘附层
    5.6 基于PDMS粘附作用的转移印刷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工序时应用的输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工序时应用的输送系统[J]. 李天基. 国外组合机床, 1975(S3)
  • [2]基于Petri网的FMS调度问题研究[D]. 任小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0)
  • [3]面向数控加工的回转体零件CAPP研究[D]. 刘琳. 青岛大学, 2014(10)
  • [4]基于冲压效应的汽车覆盖件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研究[D]. 杨继涛. 湖南大学, 2013(04)
  • [5]H公司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经济性评价研究[D]. 王欣敬. 吉林大学, 2016(09)
  • [6]美国的化学铣切工业(出国考察报告)[J]. 杨敬时. 宇航材料工艺, 1981(04)
  • [7]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应用研究 ——以Y项目为例[D]. 李营.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8]新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 梁春艳. 石河子大学, 2009(02)
  • [9]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D]. 刘桃香. 湖南大学, 2006(06)
  • [10]基于PDMS的自组装及转移印刷制备微结构的研究[D]. 赵小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用于选择性加工操作的输送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