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实验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

岩土工程实验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岩土工程实验基地的建设及教学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史文兵[1](2021)在《基于能力培养的地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不仅给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工程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本文主要论述在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结合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改革实习内容、强化过程考核、创新实习模式、共建实习基地和加强实习过程中工程教育培养等改革措施,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专业认同感,实现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也为同类型专业实习改革提供参考。

傅旭东,司马军,刘芙蓉,邹勇[2](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文中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工科正是对这一挑战和要求的积极回应,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重点。以武汉大学为例,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理论和轻实践、不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探索土力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课堂外实践教学的"三课堂"协同育人体系,提出"三课堂"的具体建设内容,探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介绍具体保障措施和教学改革经验与效果。

陈榕,郝冬雪,高宇聪,周璐[3](2021)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岩土系列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通过对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开展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介绍了东北电力大学岩土工程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对岩土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重构,在提升基础实践教学基础上,大力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进一步加强课外科研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范庆来,刘平,战吉艳,郑静,孔宪海,武科[4](2021)在《专业学位研究生高等土力学教学案例库建设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对于加强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可以直接应用在该专业学位类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高质量、系统化的高等土力学案例教学资源库还不是很丰富。本文探讨了高等土力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指出案例库建设流程主要包括案例收集、遴选、分类及案例数据库开发等,并对教学案例库的特点和在贯彻课程思政与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可为其他课程案例库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张吾渝,冯永珍,马艳霞,常立君[5](2021)在《高原土木工程多元团队融合的《土力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教学团队建设是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土力学》教学团队秉承多元团队融合协作的思想,以青海大学高原土木工程安全技术教学团队建设为例,结合地方高校特点,培养面向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程管理行业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打造优势学科,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实践锻炼,为使该教学团队为青海省建筑领域培养更多、更好高级技术人才,并发展成为服务于地方建筑行业的省级重点高水平团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实践表明:多元团队融合建设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完善了《土力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

李阳[6](2021)在《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当今时代,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加速了全球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世界各国间的科技力量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不仅是全球经济社会的变革,每一次革命过程也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分布,重塑世界实力对抗格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屡次触碰着科研工作者的神经。如何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而国家级实验室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满足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需求。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大国科技博弈的重要体现,为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提供了驱动力,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美国庞大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距今已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也是满足国家科技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管理创新上以及科研实力上领先于全球。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兴建于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路不断发展壮大,但相较于世界发达水平,在建设管理经验、科技体制创新及科研实力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以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深入比较,总结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发现建设经验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科研实力比较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及发展寻找经验借鉴,对于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来看,两国实验室各自经历了怎样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建设的侧重点是什么,各阶段的科技政策对实验室发展有何导向,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又有哪些?(2)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来看,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些方面中,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建设特征又有什么异同,美国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3)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实力来看,两国实验室在体现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主导地位方面、论文影响力方面的科研实力差距有多少;基于文献属性数据的特征差异有哪些,这些差异对两国实验室论文产出、影响力及主导地位的影响又有哪些?本文以比较研究作为研究视角,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划分;结合时代政策背景,对两国实验室各自的发展建设过程、学科分布特点、部门及地域分布特点、建设成效、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阶段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变化;总结出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相同点及差异。(2)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方面的特点;围绕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科研合作五个方面,总结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与个性。(3)基于目前代表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挖掘、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工具,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国际合作、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量化比较,以明确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的差异。最终,通过对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及阶段特征的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兴起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建设历程。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兴起于战争年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成为了其建设初衷。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且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争议。实验室的发展紧密围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展开,进行学科建设的布局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探索,尤其是美苏冷战时期,持续增加的军费资助为实验室的研究发展印上了明显的军事化色彩。相较而言,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发展建设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基本依托重点高校及各部门进行运行管理,以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工程类学科研究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艰难的起步后,实验室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走向市场化协同创新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服务,在发展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中的特色及管理经验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上既有共同的经验又各具特色。通过对中美典型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特征进行分析,作者发现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兴起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两国在科技、经济等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节点,形成了美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定位于人类终极科学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主要还是定位在满足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层面。两国不同的制度体制也形成了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美国强调以市场参与为主,政府主导为辅,实验室体系的发展以“自下而上”科技决策体系为主;中国更强调决策主体集中,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实验室多以执行上级科技政策为主。此外,两国实验室在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拨付制度、实验室的监管主体及实验室主任的选聘与权责方面也都存在着显着差异。(3)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的科研实力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科研实力方面各有优势,美国在多个方面保持着相对优势,我国在论文产出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研究发现,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产出数量的比较上,中国无论是在产出总量还是发展增速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且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对中美论文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作者数量为5人及以上为中美论文产出的最主要合作方式;中国论文产出受参与单位的数量作用不显着,当有国内基金参与资助时会显着提高两国实验室的发文量。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比较上,在中美两国间实验室的合作论文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高于中国;在中美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论文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强于美国;在中美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的特征方面,论文流向国内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正向影响;资助基金数量及资助基金类别为“无国内基金参与”时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负向影响。在基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比较上,美国在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方面的影响力均强于中国;在论文影响力的特征方面,中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均受到作者数量、出版时间、资助基金数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数量、资助基金数量等对中国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作用程度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强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及一流的人才储备,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成为了其科技研发的排头兵,也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坚实保障。联邦国家实验室体系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其规律,进而探索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探索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及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很有价值。(2)拓展了文献计量学理论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国家级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工作的重要科研机构。科技论文是体现国家或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国家或科研机构科研实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基于ESI及JCR等数据库,以高被引论文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差异水平,对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体系的成效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文献计量学理论以科技论文及各种文献数据特征为研究对象,可以实现对国家或地区、科研机构、学者等学科结构、产出数量、影响力变化等科研动态的科学评价,对于两国实验室科技论文产出及其深层次因素及规律进行探讨,在填补对国家级实验室定量化研究空白的基础上,逐渐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评价体系,以便指导政策实践。(3)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丰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概念,指导政府科技政策的实施与制度创新,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以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根植于独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在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独有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题。在深入研究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照搬照抄美国模式,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结合有益经验探索中国模式,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实力差距,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师文豪,吴静红[7](2021)在《基于仿真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岩土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岩土工程是应用学科,对实践教学的需求非常迫切。文章从实践教学必要性的角度阐述了岩土工程行业的特殊性,分析了传统岩土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要。以顺应科技、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针对岩土工程行业的特殊性,基于仿真技术和网络平台,课题组创新了岩土工程实践教学理念,探讨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的岩土工程实践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为岩土工程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以期提高现代化实践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刘文豪[8](2021)在《基础工程教学软件的开发与扩展》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基础工程课程缺少课程设计环节问题,加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经多年不懈努力,开发完成了“建筑基础智能选型3D教学仿真系统”教学软件。本文在该软件的基础上,运用WPF编程技术开发了题库及练习,运用restful风格接口及“四层架构”等技术开发了考试系统;结合基础工程在实践中的运用,运用了视频链接技术开发了虚拟实习,运用自动捕获异常技术捕获异常并彻底修复。主要工作如下:(1)在原软件的基础上,新增题库练习、考试系统、虚拟实习三大模块,进一步完善了软件面向教学的属性;(2)在桩基础设计模块中,新增群桩受水平荷载下的设计功能,完善了桩基础设计功能,使得软件功能与基础工程教学内容相匹配;(3)软件的Bug修复与界面优化。由于多模块间连接、数据库定义、模块间流程等存在大量连接问题,导致软件问题较多,经与软件公司合作,投入大量精力解决Bug问题,并对原系统的UI界面重新设计,使之具备基础工程特色;(4)软件推广。在大连理工大学基础工程班级本科生群体和从事基础工程教学教师群体中推广,并收集反馈问题,再进行整改。

谢建林,孙晓元[9](2020)在《安全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既是保障岩土工程质量的关键前提,也是衡量项目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伴随岩土工程在复杂施工区域的大规模开展,建设项目所需获取的工程数据和安全信息日益增多,对监测监控理论、信号采集方法、数据传输手段与装备平台研发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太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教学团队在深入剖析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特性的基础上,以教学环节优化为切入点,围绕课堂教学、试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对该课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系统改革。实践表明,教学改革效果良好,毕业生从事岩土工程领域工作的适应性与竞争力得到了显着提高。

高磊,高明军,张振雷,沈扬[10](2020)在《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管理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岩土实验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期望能够通过改进土木类高校对岩土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增加专职仪器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改进实验室教师的晋升途径与提升实验室教师的薪酬水平、地位和待遇以及合理安排学生课时、购置足量实验仪器等方式来加强对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的管理,实现岩土专业类实验室的全面发展。

二、岩土工程实验基地的建设及教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岩土工程实验基地的建设及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能力培养的地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的地质工程专业实习现状和问题
    (一)学生人均生产实习经费标准偏低
    (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三)生产实习单位接纳学生积极性不高
    (四)工程师培养功能缺失
二、生产实习能力培养的改革思路与途径
    (一)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强化综合素质培养
    (二)强化生产实习内容及过程建设,着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打造校企合作生产实习基地,促进工程师教育培养功能
三、结语

(2)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 第一课堂
    (二)第二课堂
        1.定期聘请企业导师开展专题讲座
        2.以学科竞赛促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3.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三)课堂外实践教学
        1.现场教学与参观
        2.研究型学习
        3.课程设计
二、 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关键举措
    (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1.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和实践教育能力
        2.提高教师队伍的双语教学能力
        3.提高青年教师的高等教育教学技巧
三、改革成效
四、 结语

(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岩土系列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岩土工程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岩土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举措
    (一)以科研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及实习实训案例
    (二)依托项目资源,完善实验设备及实验项目
    (三)优化现有实验项目,提高实验学时比例
    (四)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五)积极新建校内实习、实训场所
    (六)建设高质量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三、结语

(4)专业学位研究生高等土力学教学案例库建设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案例库建设思路
    2.1 岩土工程案例收集
    2.2 岩土工程案例遴选
        2.2.1 入库案例要具有真实性
        2.2.2 入库案例要具有系统性
        2.2.3 入库案例要具有典型性
    2.3 工程案例分类
    2.4 案例数据库开发
3 案例库特点与应用效果
    3.1 教学案例库主要特点
        3.1.1 案例库建设坚持产教融合、问题导向
        3.1.2 案例库建设实行案例研究与教学案例并举
    3.2 案例库应用效果
        3.2.1 有力贯彻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2.2 促进产教融合,推进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3.2.3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条件
        3.2.4 紧跟工程前沿,提供科技研发指导
4 结论

(5)高原土木工程多元团队融合的《土力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组建多维度教学团队
2 建设多维度教学团队
    2.1 明确团队建设目标,打造模范课程
    2.2 推进多维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3 实施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提升教学团队水平
    2.4 创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机制
    2.5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
3 教学团队建设成效
    3.1 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
    3.2 科研成果转化教学
4 结语

(6)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家级实验室
        2.1.2 国家重点实验室
        2.1.3 联邦国家实验室
    2.2 文献研究综述
        2.2.1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2 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3 文献研究回顾述评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协同创新理论
        2.3.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3.3 文献计量学理论
        2.3.4 数据挖掘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研究
    3.1 中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1.1 萌芽起步阶段
        3.1.2 集中建设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1.4 “中国特色发展”阶段
    3.2 美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2.1 快速起步阶段
        3.2.2 第一波争议阶段
        3.2.3 重整复苏阶段
        3.2.4 第二波争议阶段
        3.2.5 新时代发展阶段
    3.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与启示
        3.3.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一般规律
        3.3.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主要差异
        3.3.3 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案例选取原则
        4.1.3 资料获取
        4.1.4 分析框架
    4.2 中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2.1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2.2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4.2.3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4.2.4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2.5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4.3 美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3.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4.3.2 喷气推进实验室
        4.3.3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4.3.4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
        4.3.5 林肯实验室
    4.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与启示
        4.4.1 制度体制的比较分析
        4.4.2 建设定位的比较分析
        4.4.3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
        4.4.4 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4.4.5 科研合作的比较分析
        4.4.6 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比较研究
    5.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预处理
        5.1.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来源
        5.1.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处理流程
        5.1.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规约
        5.1.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清洗
        5.1.5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构造
        5.1.6 小结
    5.2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的科研实力比较
        5.2.1 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变化情况比较
        5.2.2 高被引论文单因素产出特征比较
        5.2.3 基于关联规则的高被引论文多因素特征比较
        5.2.4 小结
    5.3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科研实力比较
        5.3.1 两国间高被引论文合作情况比较
        5.3.2 中美参与国际合作的高被引论文主导情况比较
        5.3.3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特征比较
        5.3.4 小结
    5.4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科研实力比较
        5.4.1 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比较
        5.4.2 高被引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比较
        5.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特征比较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统筹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的安排
        6.1.1 强化政府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创新系统
        6.1.2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
        6.1.3 加强重大专项部署,支撑战略新兴产业
    6.2 积极推进实验室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
        6.2.1 以市场拉动需求,发挥龙头企业领军性作用
        6.2.2 以科研带动教学,发挥实验室平台教学功能
        6.2.3 以联合实现共享,发挥联合体协同创新优势
    6.3 努力推进实验室融入世界范围的步伐
        6.3.1 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科技的自立自强
        6.3.2 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构筑全球性人才高地
        6.3.3 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提高实验室国际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仿真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岩土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岩土工程行业的特殊性
    (一)岩土材料的复杂性
    (二)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
    (三)岩土工程的不可重复性
    (四)岩土工程的多场耦合特性
二、传统岩土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脱节
    (二)实践教学内容局限于实践基地
    (三)实践教学形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匹配
三、基于仿真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岩土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一)以工程案例为导向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二)以虚拟仿真为手段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三)以网络教学为平台创新实践教学过程
    (四)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标健全考评机制
四、结语

(8)基础工程教学软件的开发与扩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2 系统设计方案
    2.1 原系统介绍
        2.1.1 原系统三大特性
        2.1.2 原系统三大功能
    2.2 新系统设计思路
        2.2.1 题库练习
        2.2.2 考试系统
        2.2.3 虚拟实习
        2.2.4 功能优化与漏洞修复
    2.3 本章小结
3 开发技术及相关工具
    3.1 VS开发工具集
    3.2 四层架构
    3.3 restful风格的接口
    3.4 版本更新
    3.5 用户自定义控件
    3.6 本章小结
4 新增模块设计与实现
    4.1 题库练习
        4.1.1 闯关练习模块开发与应用
        4.1.2 随机抽题模块开发与应用
        4.1.3 题库管理模块开发与应用
    4.2 考试系统
        4.2.1 考试系统设计
        4.2.2 服务器搭建
        4.2.3 考试系统开发与应用
    4.3 虚拟实习
        4.3.1 虚拟实习设计
        4.3.2 虚拟实习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软件优化与漏洞修复
    5.1 功能优化
        5.1.1 水平荷载下的群桩基础设计计算
        5.1.2 原系统功能优化
    5.2 漏洞修复
        5.2.1 Bug处理
        5.2.2 自动捕获异常
    5.3 界面美化
    5.4 软件推广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安全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安全专业《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特点
    (一)一般通识模块与专业方向模块并重
    (二)传统基础知识与前沿科技应用并重
    (三)课内试验教学与工程现场实践并重
二、安全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改革质量评估
四、结束语

(10)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管理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的特点
    1.1 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的专业性强
    1.2 特种设备的使用要求严格
    1.3 教学和仪器不能完全区分
2 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
    2.1 仪器设备共享机制不完善
    2.2 缺少专职仪器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
    2.3 实验室教师晋升难和薪酬不高
    2.4 实验室教师的工作地位未良性循环
    2.5 学生实践动手时间少
3 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管理建议
4 结语

四、岩土工程实验基地的建设及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能力培养的地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J]. 史文兵. 山西青年, 2021(24)
  • [2]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傅旭东,司马军,刘芙蓉,邹勇. 高等建筑教育, 2021(06)
  • [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岩土系列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 陈榕,郝冬雪,高宇聪,周璐. 高等建筑教育, 2021
  • [4]专业学位研究生高等土力学教学案例库建设探讨[J]. 范庆来,刘平,战吉艳,郑静,孔宪海,武科. 城市建筑, 2021(30)
  • [5]高原土木工程多元团队融合的《土力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J]. 张吾渝,冯永珍,马艳霞,常立君.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1(05)
  • [6]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D]. 李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7]基于仿真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岩土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 师文豪,吴静红. 大学教育, 2021(08)
  • [8]基础工程教学软件的开发与扩展[D]. 刘文豪.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9]安全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 谢建林,孙晓元. 高教学刊, 2020(35)
  • [10]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管理探索[J]. 高磊,高明军,张振雷,沈扬. 科技管理研究, 2020(21)

标签:;  ;  ;  ;  ;  

岩土工程实验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