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油管道输送调查

残油管道输送调查

一、渣油管道输送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洪定一[1](2014)在《2013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回顾与展望》文中认为综述了我国石化行业2013年在高油价和经济减速条件下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是全年石化行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增加,炼油平稳,乙烯向好,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石化产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二是2013年石化生产取得良好业绩,原油加工量达到4.786亿吨,同比增加3.3%;生产成品油2.96亿吨,同比增长4.4%;乙烯产量1623万吨,增长8.5%,丙烯产量为1460万吨,年均增速11%;生产合成树脂5837万吨,增长11%;生产合成橡胶409万吨,增长6.3%,生产合成纤维3739万吨,同比增长7.1%;生产化肥7154万吨,同比增长4.9%。三是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取得新进展,原油加工能力保持世界第二,乙烯生产保持世界第二,芳烃产业链位列世界一流,三大合成材料生产位列前茅,大型炼油乙烯一体化装置首次实现"四年一修"。四是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取得新进展,现代煤化工顺利融入石油化工生产体系,国产生物航空煤油获得适航通行证。五是石化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200万吨/年高能效(SHEER)加氢成套技术开发获得成功,200万吨/年液相循环加氢装置生产出总硫含量为3mg/kg的精制柴油,第二代S-Zorb技术开发成功,将建成15套装置,首次采用拥有我国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技术建成的武汉石化8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顺利投产,乙烯关键装备丙烯制冷压缩机组和CBL-R裂解炉双双取得突破,开发自主产权60万吨/年大型联合芳烃技术取得成功并在海南建成装置,节能二代苯乙烯技术开发成功,首套12万吨/年装置在巴陵石化运行,茂金属气相法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实现了工业生产并通过产品认证,我国首套3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建成,甲醇制芳烃流化床技术万吨级工业试验取得成功。六是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取得新进展,我国石化产业采取降本增效措施,改进原油资源获取机制初见成效,调整装置结构,提高加工较低成本原油的能力,开展炼油全流程优化工程,提高渣油使用价值,渣油加工按效益分配,加大化工轻油的非油替代力度,降低乙烯原料成本。同时,也对2013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我国炼油产业显现产能过剩,需要爱护和坚持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石化运行模式,消除尾气排放、治理雾霾天气仍存软肋,页岩气重振美国石化产业对我国的启示以及PX焦虑事件折射出石化科普的重要及企业的责任。文章还分析了进入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逐步缓慢向好,国际油价走势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保持高位振荡,我国经济将持续稳步发展,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上年持平或略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些宏观因素为包括成品油、乙烯、丙烯、芳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在内的石化产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催促石化产业加快向能源化工的转型进程。我国石化产业在2014年的实际运行中,将依托这些重要基础,遵循着重本质安全、重视节能减排、推行绿色低碳、加快结构调整的理念;继续创新运用行之有效的高油价下石化产业降本增效模式和经验,持续攻坚克难,克服产能过剩,决胜市场竞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新业绩;在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产品结构向基础加高端转变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践行可持续发展、加快原料结构向能源化工转变方面取得新突破。总之,石化产业2014年呈更加积极复苏态势几成定局,石化产业必将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支柱产业应有的贡献。

姚国欣[2](2012)在《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都是高密度、高黏度、高硫、高氮、高酸、高残炭、高金属、高沥青质的劣质原油,不仅重馏分油和渣油中的金属含量高,而且轻馏分油中的金属含量也比较高,是当今世界上最难加工的原油。除了难以开采和开采成本高以外,对于炼厂还存在难以输送、难以脱盐脱水、难以正常生产运行等问题。炼厂加工高硫高酸超重原油或油砂沥青生产清洁燃料和裂解料难度很大:一是常压直馏馏分油太少;二是减压瓦斯油和减压渣油太多;三是常减压蒸馏各直馏馏分中硫含量和酸值都比较高,都需要深度精制或加工。而利用好高硫高酸超重原油和油砂沥青的减压渣油是用好非常规石油资源,提高轻油收率的关键所在。目前世界上只有委内瑞拉4座加工奥里诺科超重原油和加拿大6座加工油砂沥青的改质工厂在生产,产品为合成原油。正在建设中的加工委内瑞拉超重原油的炼油厂有4座,计划建设的油砂沥青炼油厂只有1座。加拿大油砂沥青改质工厂的技术和生产水平都比委内瑞拉超重原油改质工厂高一些。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与委内瑞拉和加拿大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我国炼油厂大量加工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已指日可待,预计我国炼油厂加工加拿大油砂沥青也为时不远。为此,建议有关科研项目应抓紧工作,尽早提出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着手开展相关技术,特别是减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的开发工作;跟踪国外有关加工技术研发的工作进展,为我国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打好基础。

吉林化工第九设计院三室情报室[3](1974)在《渣油管道输送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渣油管道输送技术突破以后,国外相继敷设了多条渣油输送管道,其中无中间加热站的单根管道,最长距离已达100余公里。目前,国内也逐渐采用管道输送渣油以代替铁路及公路运输。现将国内情况调查简述于下:

曹亚丽[4](2020)在《典型区域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研究》文中指出京杭运河江苏段是江苏省―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京杭运河通航里程最长、货流密度最大、运输效益最好的航段,牵动着长三角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东渡港区是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的厦门港最大的海港物流中心,承担集装箱、干散货、杂货、成品油等运输,码头岸线长9.5km,港区陆域面积621万m2。繁荣的水路运输带来了经济效益,亦带来了环境污染。当前,船舶尾气排放已成为继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后我国第三大大气污染源,更是我国港口城市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本文分别以京杭运河江苏段和厦门东渡港区作为内河与沿海典型区域,进行船舶与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排放特征及控制措施研究。针对内河航道船舶大气污染排放问题,以抵港及过路船舶为研究对象,基于实船测试确定排放因子,建立详尽的排放清单,并系统分析排放特征。大气污染源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是建立可信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本文探究建立了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清单全口径数据结构,明确各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确定了内河船舶基本静态信息及动态活动水平数据信息;采取基于AIS信息、船舶名录信息等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东渡港区高分辨率的船舶动态与静态信息;基于问卷调查、现场调研、部分参数实测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东渡港区污染源详实的动静态信息。船舶与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是源清单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源清单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对于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基于实船测试的方式确定了船舶不同运行工况下的NOx和PM排放因子;基于获取的船舶动静态信息,采取以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排放因子,以燃油类型与品质、引擎负载因子等为依据进行基础排放因子本地化校正的方式确定船舶SO2、HC、CO、CO2排放因子。对于东渡港区船舶,充分利用国内外排放因子实测研究成果,以其作为基础排放因子,并基于港区船舶燃油类型与品质、引擎负载因子等船舶动、静态信息,进行基础排放因子本地化校正。对于港区陆域污染源,基于国内既有研究成果确定港区作业机械、集疏运车辆及液散码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基于公式测算的方式确定港区散货堆场装卸扬尘、散货堆场风蚀扬尘和散货堆场四周道路扬尘主要污染物排放因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基于船舶引擎功率的估算方法分别建立了2017年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与2017年东渡港区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基于燃油消耗、TANK模型等方法建立了2017年东渡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系统分析了各研究区域船舶与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并基于蒙特卡洛法分析了各研究区域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基于实船测试结果,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在出港、进闸、出闸、正常航行及进港工况下,主机NOx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19.89g/k W·h、17.01g/k W·h、20.78g/k W·h、17.23g/k W·h以及19.46g/k W·h;主机PM10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6.71g/k W·h、4.32g/k W·h、5.97g/k W·h、1.59g/k W·h以及6.99g/k W·h;主机PM2.5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6.14g/k W·h、3.80 g/k W·h、5.25g/k W·h、1.40 g/k W·h以及5.90g/k W·h。根据既有主机与辅机排放因子研究成果的本地化校正,获得了主机分船舶类型、分运行工况的SO2、HC、CO和CO2排放因子数据表和辅机分运行工况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建模计算得2017年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PM10、PM2.5、NOx、SO2、CO、HC与CO2排放总量分别为0.163万t、0.144万t、1.655万t、0.0780万t、0.107万t、0.0487万t以及66.071万t。对于东渡港区,各类排放因子基于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及本地化校正获得,通过模型计算得2017年抵港船舶PM10、PM2.5、NOx、SO2、CO、VOCs与CO2排放总量分别为14t、11.7t、549t、95t、50t、30t与58490t;东渡港区NOx、CO、SOx、VOCs、烃类、TSP、PM10、PM2.5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73.1t、215.4t、20.5t、79.0t、4.7t、1083.2t、712.5t和152.7t。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在京杭运河江苏段研究中,船舶正常航行排放量最大,主机发动机是各运行工况下船舶大气污染物最主要的排放源,各污染物的排放占比均在96%以上;在东渡港区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中,船舶在停泊状态下的排放量占比最大,巡航状态下的排放量占比最小,且不同排放单元对不同污染物的贡献率不同,主机对于VOCs的排放贡献率最高,辅机对于NOx和CO的贡献率最高,辅机及锅炉对于PM2.5和PM10的排放贡献率较高,锅炉对于SO2和温室气体CO2的排放贡献率较高。大气污染物排放随时间变化方面研究发现,两个研究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排放均受时间影响较小,各时间段内排放较为均匀。大气污染物排放随空间变化方面研究发现,京杭运河江苏段中,徐州港、苏州内河港、常州内河港以及淮安港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占比较大,京杭运河苏南段大气污染物的比排放量较苏北段大,除蔺家坝船闸与解台船闸范围船舶排放占比较小外,其余各船闸范围内船舶排放占比较为均匀;而在东渡港研究区域内发现,大气污染物排放在空间分布方面呈现出相似特征。基于蒙特卡罗方法,采用Ctystal ball软件模拟计算,完成不确定性的定量传递。计算得2017年,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NOx、PM10、PM2.5、SO2、CO、HC与CO2总排放量在95%置信区间下的定量不确定性范围分别为-52.35%~102.94%、-48.3%~93.05%、-49.01%~89.65%、-49.36%~89.93%、-48.61%~88.22%、-48.18%~87.13%和-49.62%~88.78%;东渡港区船舶NOx、PM10、PM2.5、SO2、VOCs、CO与CO2总排放量在95%置信区间下的定量不确定性范围分别为-25.72%~40.49%、-23.44%~38.59%、-30.02%~33.46%、-20.78%~35.27%、-23.44%~38.59%、-22.31%~40.35%和-11.26%~21.50%;东渡港区NOx、SOx、CO、烃类、VOCs、TSP、PM10和PM2.5总排放量在95%置信区间下的定量不确定性范围分别为-29.03%~34.1%、-44.77%~55.23%、-45.21%~63.92%、-57.39%~84.35%、-15.67%~20.07%、-55.17%~76.79%、-56.84%~79.08%和-53.49%~74.46%。船舶与港区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污染源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对排放因子本地化的深入研究可进一步降低清单的不确定度。船舶与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以政策为先导,以制度作保障,用标准来支撑,通过优选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基于典型区域船舶与港区排放清单及特征及排放影响分析的研究,结合国内外船舶与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对策与措施的梳理、对比与分析,本文提出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东渡港区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与东渡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并基于情景分析方式明确了各控制政策下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减排比例,以期为其他区域船舶与港区控排措施的制定提供借鉴。

山东省人民政府[5](2013)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中提出鲁政发[2013]12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韩佳奇[6](2019)在《常减压蒸馏装置含碳元素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炼油工业污染问题严峻,作为龙头工艺的常减压蒸馏装置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同样不可小觑,其中产生的大气含碳污染物CO、CH4等,石油污水中的含碳污染物油类等,严重危害环境。本论文围绕着常减压蒸馏过程中的碳元素流动及含碳元素污染物的问题,采用碳元素流优化模型对碳素污染物的产生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首先对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工艺和排污点进行了现场调研,对装置产生的废气、废水等处理方式进行了整理,对常减压蒸馏工艺的碳元素溯源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常减压蒸馏系统,将该工艺过程分为电脱盐、初馏塔、常压塔、减压塔、常压炉、减压炉等不同模块,对每个模块的碳元素流动、循环等规律进行研究,构建了常减压蒸馏系统碳元素的流动数学模型,同时确立了碳元素的直收率、回收率、环境效率、初级含碳废弃物、二级含碳废弃物、最终含碳废弃物等参数指标。并分析了上述各个效率对最终含碳废弃物的排放量的影响。将碳元素流优化模型应用于国内两家不同类型的炼厂,通过具体的计算表明:在燃料-润滑油型常减压工艺炼厂中,碳元素直收率、回收率、环境效率每增加1%时,最终含碳废弃物的排放量分别减少28.23%、1.24%、1.22%。在燃料-化工型常减压工艺炼厂中,碳元素直收率、回收率、环境效率每增加1%时,最终含碳废弃物的排放量分别减少38%、0.36%、1.24%。最后对两家炼厂常减压蒸馏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优化回收过程、产品泵改造、常压炉对流室改造、控制常压塔塔顶温度、塔顶气量、炉管中注汽、提高炉口温度、加热炉改进等管控对策。

李磊[7](2019)在《基于能量三环节的长岭炼化低压蒸汽降压运行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是生产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炼化企业综合能耗较高,蒸汽作为炼化企业的主要能源,在生产、输送、使用和回收等各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蒸汽动力系统优化的潜力较大,但是国内关于蒸汽系统节能改造的研究尚不够充分,研究主要集中于蒸汽管网管线改造,对低压蒸汽降压运行优化研究较少。长岭炼化新老厂区蒸汽用量大,其中1.0MPa低压蒸汽是各装置主要的蒸汽源,是蒸汽系统优化节能的重点。论文基于能量三环节模型,对长岭炼化低压蒸汽系统进行了“三环节”划分,分为能量转换环节、能量利用环节、能量回收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建立了低压蒸汽系统?平衡模型,确定了其能量平衡和评价指标。长岭炼化的蒸汽系统为热电联产系统,以长岭1.0MPa低压蒸汽系统运行参数为基础数据,对其用能三环节中的?损失和?效率进行了计算,发现长岭炼化低压蒸汽系统?效率不高,?损失的主要因素在于低压蒸汽系统中的能量转换环节。研究表明,1.0MPa低压蒸汽降压运行可能使发电量、蒸汽压力、温度的利用率等参数和管网的运行稍有变化,但是不会对装置用汽等造成制约性影响;长岭炼化低压蒸汽系统优化改造的方向为调整蒸汽温度,并对管网进行降压处理,按照生产实际数据对蒸汽系统进行计算,得出合理的管网运行参数为压力0.8MPa,蒸汽温度290℃。基于能量三环节分析结果,提出了长岭炼化低压蒸汽系统降压运行的实施方案,降压运行分三个区域分别进行,东区1#催化气压机和焦化气压机背压由1.0MPa降低为0.8MPa,东区污水汽提单独供应,使1.0MPa产量减少11.9t/h;南区加氢污水汽提和3#常减压装置用汽来自重整的专线,将3#催化和汽柴油加氢装置汽轮机背压由1.0MPa降低至0.8MPa,减少1.0MPa蒸汽产量9.9t/h;优化后汽轮机的?效率变为68.92%,整个热电联产系统的?效率为65.99%,降压运行后年增效益约为306.2万元。

于志敏[8](2009)在《渣油掺炼裂解重油混合相分离行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多家炼厂在渣油掺炼裂解重油的延迟焦化加工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原料混合罐中沉积、换热器沉积结焦、加热炉管结焦和产物分布变差等问题。混合物料的配伍相容性差是引起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为了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对混合原料进行组分分离、分析和结构组成综合表征,然后分别考察了混合原料的组成、外界的温度等因素对物理化学配伍性的影响,并从混合料的胶体化学稳定性、大分子缔合作用机理、化学组成结构和组份分布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筛选出了抑制相分离行为的有效添加剂,并探讨了添加剂抑制相分离行为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温度范围下,焦化原料以一定的搀兑比混合,体系的稳定性更大。渣油或者渣油与各种重质油掺合后的混合原料体系的稳定性取决于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配伍性。沥青质作为原料油中最重组分,其分子量和分子极性都不均一,沥青质H/C原子比越小,极性越大,芳香性和芳香环缩合度越高,胶溶性就越差,对体系不稳定性的影响因数就越大。分散介质(可溶质)的化学结构愈接近沥青质,则其分散能力愈强,稳定系数愈大。在烃类介质中芳香成分有利于稳定系数值,介质的芳香度降低,石油胶体的稳定性随之下降。当分散相的性质与分散介质的性质相近,分子量分布相对均匀,分散相处在分散介质的胶溶状态时,则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较好。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抑制相分离行为的方法进行探讨。添加抑制剂是一种比较有效和可行的抑制混合原料相分离措施。选择了四种类型的相分离抑制剂进行了系统的实验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抑制剂与油样性质的匹配程度是选择合适抑制剂的关键因素。

李红娟[9](2015)在《含硫废水制酸装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新世纪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石油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绝大多数都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强腐蚀等特点,同时,石化装置具有生产工艺过程复杂、监控难点多、连续化作业周期长等特点,这就使石化生产安全风险性极高。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降低潜在的风险,保证人身安全、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一直是风险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吉林石化公司含硫废水制酸装置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石油化工单元生产过程中潜在、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并在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上,对含硫废水制酸装置进行详细安全风险评价。结合安全系统工程理论、风险规划理论等,对含硫废水制酸装置生产过程、所用原料、中间体、助剂、产品等工艺过程、设备设施、危险化学品、危险源等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辨识与风险分析。利用池火灾计算模型对含硫废水制酸装置的生产过程进行定量计算,并得出各种爆炸能量的伤害半径(死亡区,重伤区,轻伤区和安全区)。此外,本文对辨识出的主要风险因素从工艺过程设计、设备设计与选型、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安全防范方案,并从降低职业危害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保证了项目工艺、设备及职业健康的本质安全,为装置安全、稳定、低风险运行提供了保障;为石油化工企业制定安全、环境、可持续等长期规划与战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实现人身安全、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的最终目标奠定了基础。

王红福[10](2006)在《炼油厂储运系统改造项目的决策分析与实施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石化项目具有技术复杂、投资规模大、实施风险高等特点,具体到炼油企业的油气储运改造项目还有其独有的衔接困难的特性。为此针对这一领域的项目特点,运用和借鉴国内外项目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对这些项目的科学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沧州炼油厂的储运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主要对项目的决策管理与实施控制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以项目管理的决策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石化行业目前比较惯用的决策方法,对沧州炼油厂的储运改造项目的决策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该项目决策属于确定性决策,对沧州炼油厂储运的现状分析与决策方案优化是决策重点,为此本文结合沧州炼油厂的储运管理实际,利用规范标准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储运系统需要改造的项目内容,并根据其紧迫程度及投资环境得出了项目分批实施的决策方案并对重点分项进行了具体投资方案的优化。根据已得出的决策方案,本文结合国内外的项目实施控制方法,对这一项目的实施做出了控制方案,方案从投资、质量、进度及HSE管理等四个方面分别制定了控制方案,力图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面的有效的控制。经过部分项目的实施实际验证,该项目的控制措施得力,效果明显。最后本文根据该项目决策及实施方案的效果分析,得出结论:炼油厂储运改造项目决策的重点是现状分析与方案优化,而对炼油厂储运改造项目的实施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是项目监理制与业主审批验收制的有效结合。

二、渣油管道输送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渣油管道输送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2)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的资源量、可采储量及开采量
    2.1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
    2.2 加拿大油砂沥青
3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的性质
4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对炼厂正常生产运行和生产清洁燃料与裂解料的影响
    4.1 对炼油厂正常生产运行的影响
    4.2 对生产清洁燃料和裂解料的影响
5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改质工厂和建设中的超重原油炼油厂
    5.1 Petroanzoategui改质工厂
    5.2 Petromanagas改质工厂
    5.3 Petrocedeno改质工厂
    5.4 Petropiar改质工厂
6 加拿大生产运行中的油砂沥青改质工厂和建设中的油砂沥青炼油厂
    6.1 Syncrude公司Mildred Lake改质工厂
    6.2 AOSP (Shell) Scotford改质工厂
    6.3 Opti/Nexen公司Long Lake改质工厂
    6.4 Husky公司Lloydminster改质工厂
    6.5 North West Upgrading公司Sturgeon改质工厂
    6.6 小结
7 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4)典型区域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船舶及港区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现状
        1.1.1 我国内河航运及典型沿海港区运行现状
        1.1.2 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类型
        1.1.3 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控制政策及法规
    1.2 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排放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1.2.1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
        1.2.2 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
        1.2.3 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
        1.2.4 既有研究的问题总结与借鉴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本研究创新点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典型区域船舶及港区主要大气污染源信息采集
        2.1.1 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信息
        2.1.2 东渡港区船舶信息
        2.1.3 东渡港港区主要大气污染源信息
    2.2 典型区域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的确定
        2.2.1 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
        2.2.2 东渡港区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
    2.3 典型区域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研究
        2.3.1 典型区域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
        2.3.2 典型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
    2.4 典型区域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不确定性分析
        2.4.1 不确定性来源定性分析
        2.4.2 排放清单不确定性定量分析
        2.4.3 不确定性评价方法
    2.5 典型区域船舶与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度分析
        2.5.1 预测模式选取
        2.5.2 污染源概化
        2.5.3 气象参数选取
第三章 船舶与港区大气污染源动、静态信息
    3.1 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静态信息及动态活动水平信息
        3.1.1 基础数据调研与分析
        3.1.2 船舶引擎功率
        3.1.3 船舶燃油类型
        3.1.4 船舶活动水平数据
    3.2 东渡港区船舶静态信息及动态活动水平信息
        3.2.1 静态信息
        3.2.2 动态活动水平数据
    3.3 东渡港区主要大气污染源信息
        3.3.1 港区装卸码头概况
        3.3.2 作业机械燃油消耗量
        3.3.3 各码头企业货运总量及集疏运车辆燃油消耗量
        3.3.4 散货码头堆场相关参数信息
        3.3.5 液散码头相关参数信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船舶与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
    4.1 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
        4.1.1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实测数据分析
        4.1.2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校正
    4.2 东渡港区船舶大气污染源排放因子
        4.2.1 主机排放因子
        4.2.2 辅机排放因子
        4.2.3 锅炉排放因子
    4.3 东渡港区主要大气污染源排放因子
        4.3.1 作业机械排放因子
        4.3.2 集疏运车辆排放因子
        4.3.3 散货码头扬尘主要污染物排放因子
        4.3.4 液散码头管线组件泄漏排放因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区域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
    5.1 典型区域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5.1.1 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5.1.2 东渡港区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5.1.3 东渡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5.2 典型区域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5.2.1 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5.2.2 东渡港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5.3 东渡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5.4 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
        5.4.1 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大气污染物
        5.4.2 东渡港区船舶大气污染物
        5.4.3 东渡港区大气污染物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船舶与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度
    6.1 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度概况
    6.2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度分析
    6.3 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度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排放控制对策与措施
    7.1 国内外船舶与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7.1.1 国内外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7.1.2 国内外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7.2 船舶与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路线
        7.2.1 总体技术路线
        7.2.2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政策措施
        7.2.3 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政策措施
    7.3 基于排放清单的船舶与港区大气污染物控制措施建议
        7.3.1 典型内河水域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7.3.2 典型沿海港区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7.3.3 典型沿海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加课题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京杭运河江苏段船舶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东渡港口码头大气污染排放调查表
        一、经营干散货的码头企业
        二、经营集装箱的码头企业
        三、经营干散、件杂货种企业
        四、经营液体散货的码头企业

(6)常减压蒸馏装置含碳元素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元素流分析
        1.2.1 采用元素流分析方法的意义
        1.2.2 元素流分析的原理
        1.2.3 国外元素流分析研究进展
        1.2.4 国内元素流分析研究进展
    1.3 研究意义、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路线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常减压蒸馏过程中碳元素流分析方法
    2.1 装置工艺原理
    2.2 工艺系统划分
    2.3 含碳元素污染物产排污节点
    2.4 常减压蒸馏装置碳元素溯源分析
        2.4.1 汽油馏分碳元素分析
        2.4.2 中间馏分(煤油、柴油)和减压馏分碳元素分析
    2.5 生产工艺碳元素流分析
    2.6 工艺生产过程中的碳元素流模型
    2.7 小结
第3章 燃料-润滑油型常减压工艺碳元素流动分析
    3.1 工艺特点
    3.2 数据来源
        3.2.1 采样方案
        3.2.2 采样方法
    3.3 常减压蒸馏工艺油品的评价
        3.3.1 试验条件
        3.3.2 原油性质
        3.3.3 原油宽馏分性质分析
        3.3.4 塔顶瓦斯气性质分析
        3.3.5 喷气燃料馏分性质分析
        3.3.6 柴油馏分性质分析
        3.3.7 润滑油性质分析
        3.3.8 催化裂解原料性质分析
        3.3.9 减五线、渣油性质分析
    3.4 碳元素流数学模型建立及分析
        3.4.1 常减压蒸馏系统碳元素流核算指标以及流程图
        3.4.2 常减压蒸馏系统碳元素流优化模型分析
    3.5 常减压蒸馏系统污染物的排放及管控对策
    3.6 小结
第4章 燃料-化工型常减压工艺碳元素流动分析
    4.1 工艺特点
    4.2 数据来源
        4.2.1 采样方案
    4.3 常减压蒸馏工艺油品的评价
        4.3.1 试验条件
        4.3.2 原油性质
        4.3.3 塔顶瓦斯气性质分析
        4.3.4 原油宽馏分性质分析
        4.3.5 喷气燃料馏分性质分析
        4.3.6 柴油馏分性质分析
        4.3.7 催化裂化原料性质分析
        4.3.8 渣油馏分性质分析
    4.4 碳元素流数学模型建立及分析
        4.4.1 常减压蒸馏系统碳元素流流程图以及核算指标
        4.4.2 常减压蒸馏系统碳元素流优化模型分析
    4.5 常减压蒸馏系统污染物的排放及管控对策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常减压系统工艺原则流程图1
致谢

(7)基于能量三环节的长岭炼化低压蒸汽降压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降压运行概述
    1.3 低压蒸汽降压运行研究现状
        1.3.1 蒸汽管网优化研究现状
        1.3.2 蒸汽降压运行优化研究现状
    1.4 长岭炼化蒸汽系统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炼化企业能量三环节模型研究
    2.1 能量三环节理论概述
    2.2 石油化工用能特点
    2.3 三环节模型及参数
    2.4 能量平衡关系和评价指标
    2.5 蒸汽系统的“三环节”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压蒸汽系统用能分析
    3.1 低压蒸汽系统优化操作限制条件
    3.2 能量转换环节的用能分析
        3.2.1 蒸汽轮机的用能分析
        3.2.2 锅炉的用能分析
    3.3 能量利用环节的用能分析
    3.4 能量回收环节的用能分析
    3.5 低压蒸汽系统优化改造的方向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压蒸汽降压运行的可行性研究
    4.1 低压蒸汽系统的?分析
        4.1.1 低压蒸汽系统的?效率
        4.1.2 低压蒸汽系统的热经济计算
    4.2 低压蒸汽降压运行对用户的可行性分析
        4.2.1 用户对管网降压的潜力分析
        4.2.2 低压蒸汽管网降压对用户的影响
    4.3 蒸汽系统降压运行对汽源的可行性分析
        4.3.1 降压运行对背压汽源的可行性分析
        4.3.2 降压运行对抽汽汽源的可行性分析
    4.4 管网降压运行的可行性分析
        4.4.1 管网降压的潜力分析
        4.4.2 管网降压对管网运行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压蒸汽降压运行方案
    5.1 长岭炼化低压蒸汽降压运行方案的确定
        5.1.1 东区1.0MPa蒸汽降压方案
        5.1.2 南区1.0MPa蒸汽降压方案
        5.1.3 热电部动力系统低压蒸汽降压方案
    5.2 降压运行的综合效益评价
        5.2.1 降压运行后气压机降低中压汽用量
        5.2.2 降压运行后汽轮发电机增加发电量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渣油掺炼裂解重油混合相分离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石油工业中存在的相分离问题
        1.2.2 相分离行为的机理
        1.2.3 相分离行为的评价方法
        1.2.4 相分离行为的预测
        1.2.5 预防相分离行为的措施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概述
    2.1 原料及其性质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实验仪器
    2.4 主要实验方法
        2.4.1 斑点实验
        2.4.2 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沥青质沉积起始点
        2.4.3 生焦趋势的测定
        2.4.4 油样性质测定方法
第三章 石油相分离规律的研究
    3.1 引言
    3.2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原油沥青质沉积起始点的方法的建立
    3.3 体系组成对相分离规律的影响
        3.3.1 斑点实验测定混合油样的配伍性
        3.3.2 渣油胶体稳定性函数
        3.3.3 搀兑不同比例乙烯焦油混合油样的稳定性
        3.3.4 掺炼催化油浆的渣油混合原料的斑点实验
    3.4 自然氧化对相分离的影响
    3.5 温度对原料相分离的影响
        3.5.1 较低温度下原料的相分离
        3.5.2 较高温度下原料的相分离
    3.6 添加剂对原料相分离的影响
        3.6.1 沉淀剂对相分离的影响
        3.6.2 抑制剂对相分离的影响
    3.7 本章结论
第四章 石油胶体的稳定性机理研究
    4.1 分散相即沥青质对稳定性的影响
        4.1.1 沥青质的制备
        4.1.2 不同沥青质对其甲苯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4.1.3 沥青质含量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4.1.4 沥青质结构组成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4.2 石油胶体体系中分散介质对稳定性的影响
        4.2.1 不同可溶质对稳定性的影响
        4.2.2 分散介质含量对稳定性的影响
    4.3 本章结论
第五章 相分离抑制剂的选择和评价
    5.1 各种抑制剂效果的比较
        5.1.1 单组分沥青质沉淀抑制剂
        5.1.2 复配抑制剂的预防效果
    5.2 抑制剂用量对抑制效果的影响
    5.3 温度对抑制剂效果的影响
    5.4 同一抑制剂对不同沥青质沉积的敏感性
    5.5 同种抑制剂对不同可溶质作用效果的敏感性
    5.6 本章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含硫废水制酸装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风险管理研究情况
        1.2.2 国内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路线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2.1.1 风险的基本概念
        2.1.2 风险管理的定义
        2.1.3 风险的特征
        2.1.4 风险分析
        2.1.5 风险评价
    2.2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
    2.3 化工装置安全管理的的基本原理
第3章 吉化含硫废水制酸装置风险识别与评价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简介
        3.1.2 硫酸市场分析
    3.2 含硫废水制酸装置物料的危险有害特性
    3.3 含硫废水制酸装置风险因素揭示
        3.3.1 泄露风险
        3.3.2 火灾、爆炸风险
        3.3.3 中毒风险
        3.3.4 人员伤亡风险
        3.3.5 环境污染风险
    3.4 含硫废水制酸项目危险、有害程度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3.4.1 固有危险程度的分析结果
        3.4.2 风险程度分析结果
        3.4.3 项目整体风险评价
第4章 吉化含硫废水制酸装置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4.1 可能的风险因素预测
        4.1.1 泄露衍生的火灾
        4.1.2 泄露衍生的爆炸
        4.1.3 中毒和窒息
        4.1.4 灼烫
        4.1.5 该项目典型事故案例及主要原因分析
        4.1.6 环境污染
    4.2 风险应对措施
        4.2.1 泄露衍生的火灾、爆炸风险的应对措施
        4.2.2 中毒窒息、灼烫等人员伤亡风险的应对措施
        4.2.3 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
    4.3 应急救援体系建立
        4.3.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4.3.2 现场应急处置
第5章 总结
    5.1 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10)炼油厂储运系统改造项目的决策分析与实施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石化储运项目的管理现状
    §1-2 沧州炼油厂储运配套改造项目简介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2 石化企业决策管理
        2-2-1 国外石化企业的决策理念
        2-2-2 我国石化改造项目的决策管理
    §2-3 建设工程目标控制概述
第三章 沧州炼油厂储运改造项目的决策分析
    §3-1 决策分析方法的选择
    §3-2 沧州炼油厂储运系统的现状分析
    §3-3 沧州炼油厂储运改造项目的紧迫性分析
    §3-4 沧州炼油厂储运改造项目的决策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沧州炼油厂储运改造项目的控制方案
    §4-1 制定项目控制方案的总体思路
    §4-2 沧州炼油厂储运改造项目的实施方案内容
        4-2-1 项目特点与难点分析
        4-2-2 控制方案的范围及目标
        4-2-3 控制方案的主要内容
    §4-3 实施方案的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渣油管道输送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2013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进展回顾与展望[J]. 洪定一. 化工进展, 2014(07)
  • [2]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J]. 姚国欣. 中外能源, 2012(01)
  • [3]渣油管道输送情况调查[J]. 吉林化工第九设计院三室情报室. 炼油设计, 1974(04)
  • [4]典型区域船舶及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研究[D]. 曹亚丽. 上海大学, 2020(02)
  • [5]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3(17)
  • [6]常减压蒸馏装置含碳元素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D]. 韩佳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7]基于能量三环节的长岭炼化低压蒸汽降压运行优化研究[D]. 李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8]渣油掺炼裂解重油混合相分离行为的研究[D]. 于志敏. 中国石油大学, 2009(03)
  • [9]含硫废水制酸装置风险管理研究[D]. 李红娟. 华东理工大学, 2015(05)
  • [10]炼油厂储运系统改造项目的决策分析与实施方案设计[D]. 王红福.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6)

标签:;  ;  ;  ;  ;  

残油管道输送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