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籼品种主要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及遗传参数估计

早籼品种主要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及遗传参数估计

一、早籼品种主要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及其遗传参数估算(论文文献综述)

李义博,陶福禄[1](2022)在《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机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农作物产量依赖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过去作物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收获指数的增加而生物量增加很小,进一步提升作物产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量的提高,而光能利用效率是提高作物生物量的瓶颈。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可为全世界人口提供约20.0%的能量,阐明小麦光能利用效率变化的内在机理与外在因素,对提高作物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定义、主要过程、小麦的光能利用特性和内外影响因素进行综述,表明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潜力;论述了外部因素,即光、水分、养分和耕作制度等对小麦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单株尺度上主要由光合作用等内部因素控制,而在田间尺度则由温度、降水、耕作栽培方式等非生物因素控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的适应机制,旨在为提升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未来光能利用效率的研究可利用高通量表型观测技术,与分子标记结合,设计在目标环境下的具有高光能利用效率的理想株型,为培育高产高效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游文萍,张东升,刘昭霖,宗毓铮,郝兴宇,李萍[2](2021)在《糜子不同品种的光合能力和源库关系类型对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4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被广泛种植。不同糜子品种产量形成与其光合作用以及源库关系密切相关。目前关于糜子光合作用和源库关系与其产量变异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缺乏。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半干旱地区9个糜子品种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单株叶面积(LA)、干物质量、收获指数(HI)、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了不同糜子品种光合作用和源库关系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光利用能力(Pmax较大)的糜子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变异,而弱光利用能力(α较小)的糜子则没有。不同品种糜子水分利用效率(WUE和iWUE)与产量表现出显着的正相关性,而单叶净光合速率(Pn)与产量则没有这种相关性,这能够作为糜子品种选育的目标性状。糜子源库关系遗传变异显着,供试品种根据源库关系的差异可以分成源大库小型、源小库大型和源库关系平衡型。具体表现为:源小库大型品种叶光合速率和单株叶面积较低,源限明显,产量较低(如内蒙古红糜子),但光合潜力较大;源大库小型品种虽然叶光合速率和单株叶面积较大,干物质量较大,但HI显着较低,库限明显(如白黍子),产量较低;源库平衡型品种叶光合速率、单株叶面积和HI都较高,具有较好的源库关系,产量明显较高,如靖远中集青糜、宁糜14,而且该类型品种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着高于其他糜子品种。该研究结果将有利于辅助糜子的育种工作。

王宏泽[3](2021)在《玉米多重病害抗性位点qLMchr7的图位克隆及功能解析》文中研究表明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常年受到玉米大斑病(东北产区),玉米南方锈病(黄淮海产区)以及玉米灰斑病(西南山地产区)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我国玉米行业的发展。目前,防治玉米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基因去培育并推广抗病品种。因此,鉴定并克隆抗病基因,尤其是能够同时提升玉米对多种病害产生抗性的基因,对于培育抗病品种、防治玉米病害、增加玉米产量和品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在玉米中克隆具有同时对抗多种病害的基因,我们对一个具有多病害抗病相关表型(类病斑表型)的大刍草导入系材料C117展开了研究。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的方法,我们对多病害抗病基因进行了图位克隆,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解析,得到的结果如下:1.利用C117和其背景材料Mo17配合的F2群体,我们在C117中寻找到了 3个控制类病斑表型的QTL位点。其中效应值最大的qLMchr7位于玉米第7号染色体bin 7.00上,正向控制类型斑表型。2.通过精细定位的工作,我们将qLMchr7定位在了ZmMM1基因3’UTR中的1 kb区间内。利用在B73背景下的突变体材料zmmm1-1和C117亲本配合的F2:3群体,我们证明了qLMchr7通过调控ZmMM1基因形成类病斑表型,并结合烟草瞬时表达实验证明了ZmMM1基因能够正向贡献植物细胞坏死。3.利用两种不同的NIL材料,我们通过qPCR,WB以及Ribosome profiling的实验方法,证明了调控序列qLMchr7能够在转录后对ZmMM1mRNA的翻译效率进行调控,qLMchr7C117单倍型能够提升ZmMM1的翻译效率,提高ZmMM1的蛋白水平,最终产生类病斑表型。4.通过多重序列比对分析,我们得到了qLMchr7中的功能位点SR,该位点由2个SNP和1个InDel组成。我们在烟草中证明了qLMchr7元件在玉米中和烟草中所表现的功能相似,且利用烟草系统我们证明了来源于C117的SR能有效提高ZmMM1蛋白含量。5.利用KASP的检测方法,我们在玉米品种、地方种品种以及大刍草品种群体中检测了qLMchr7C117单倍型存在的比率。我们发现在地方种以及大刍草品种中,qLMchr7C117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单倍型,同时这种单倍型在玉米品种中并不存在。6.利用存在表型差异的NIL材料以及ZmMM1的野生型及突变体材料,我们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多年多点的观测了材料的抗性差异。我们发现ZmMM1能够同时正向贡献玉米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南方锈病以及玉米灰斑病的抗性;同时,qLMchr7C117单倍型能够增强玉米对这三种病害的抗性。7.通过检测不同材料在PAMPs刺激后ROS产生的含量,我们证明了ZmMM1能够正向贡献ROS的产生,而qLMchr7C117调控元件能够进一步增强这个过程。在病原菌入侵的情况下,ZmMM1蛋白能够缓慢积累从而提高ROS的水平来对抗病原菌,qLMchr7C117调控元件能够进一步提升ZmMM1蛋白的含量,从而加快并加强ROS的产生,介导更强的抗性。8.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我们证明了ZmMM1编码一个含有MYB DNA结合域的转录抑制子,在抗病过程中主要影响植物的ncRNA的调控通路,进而影响抗病能力。ZmMM1的下游一共检测到4个靶标基因,其中功能最强的靶标基因我们命名为ZmMT3,其被注释为LncRNA。通过ZmMT3的转基因材料,我们证明了 ZmMT3可以抑制ROS产生,负向调控植物抗病能力的。9.通过对玉米关联群体的表型以及ZmMM1的单倍型进行考察,我们解析了在玉米品种中ZmMM1的变异所带来的影响。ZmMM1的编码区段在群体中非常保守,且不同单倍型之间功能不存在差异,主要变异存在于ZmMM1的调控序列上。这些调控序列的变异并不会导致类病斑类型的产生,但是仍然对抗病有着不同的贡献能力,这意味着ZmMM1在玉米材料抗病的过程中被新的调控元件精确调控。10.通过对两种NIL材料产量的考察,我们揭示了qLMchr7的应用价值。具有qLMchr7C117单倍型的材料,正常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类病斑表型,并不会导致产量的降低;但是在发病条件下,具有qLMchr7C117单倍型的材料是否能在产量上有所提高,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孙珂[4](2021)在《草原3号杂花苜蓿丰产新品系农艺性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高雪[5](2021)在《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QTL定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段迎新[6](2021)在《基于不同地点下陕A群、陕B群选育的玉米自交系配合力评价》文中提出

王新珂[7](2021)在《25个辣椒组合杂种优势分析及亲本选配研究》文中指出

李宗泽[8](2021)在《玉米单倍体被诱导率及其相关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文中提出

聂中欣[9](2021)在《番茄优良自交系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文中认为

聂中欣[10](2021)在《番茄优良自交系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二、早籼品种主要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及其遗传参数估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籼品种主要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及其遗传参数估算(论文提纲范文)

(1)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机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关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概念内涵的剖析
    1.1 光能利用效率的概念
    1.2 光能利用过程
    1.3 光能损耗过程
    1.4 小麦利用光能的特性
    1.5 光能利用效率的测定
2 有关内外因素影响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机理的分析
    2.1 作物自身因素
        2.1.1 植株冠层截光
        2.1.2 根系吸收
        2.1.3 非叶器官光合
    2.2 气象等因素
        2.2.1 光强影响
        2.2.2 光质影响
        2.2.3 CO2浓度影响
        2.2.4 温度影响
    2.3 人为因素
        2.3.1 水分影响
        2.3.2 养分影响
        2.3.3 耕作栽培影响
3 有关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效率途径的研究
    3.1 增加Rubisco含量
    3.2 减少光呼吸
    3.3 引入C4机制
4 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效率的建议
    4.1 品种培育:高产高效的关键
    4.2 表型观测:育种和精准农业的加速器
    4.3 理想株型:优良性状的有效结合
5 结论和建议

(2)糜子不同品种的光合能力和源库关系类型对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详情
    1.3 气体交换测量
    1.4 叶绿素荧光测量
    1.5 叶面积、干物质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max和气体交换参数
    2.2 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叶面积和HI与产量的相关性
    2.3 叶面积、株高、干物质量和HI
    2.4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3 讨论

(3)玉米多重病害抗性位点qLMchr7的图位克隆及功能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 文献综述
        1.2.1 自然界中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危害
        1.2.2 植物对抗病原菌的免疫系统
        1.2.3 植物产生的抗病反应与抗病性的联系
        1.2.4 ROS与植物抗病性的联系
        1.2.5 玉米中与LM表型有关的抗病研究
        1.2.6 植物基因克隆的一般方法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中所用的植物材料及其来源
        2.1.1 图位克隆材料的来源及其衍生后代
        2.1.2 玉米抗病表型验证材料的来源
        2.1.3 瞬时表达实验所用材料
        2.1.4 重测序所用材料
    2.2 实验中所用菌株
    2.3 实验中所用载体
    2.4 表型调查的方法
    2.5 分子标记开发的方法
    2.6 分子标记的检测、分析、统计以及筛选的方法
    2.7 控制LM表型QTLs图位克隆的方法
        2.7.1 控制LM表型QTLs初定位的方法
        2.7.2 qLMchr7精细定位的方法
        2.7.3 ZmMM1为qLMchr7调控的功能基因验证的方法
    2.8 ZmMM1编码区和qLMchr7重测序以及分析方法
    2.9 ROS积累检测的方法
        2.9.1 DAB染色定性检测ROS积累的方法
        2.9.2 鲁米诺反应(Luciferase assay)定量检测ROS积累的方法
    2.10 克隆构建的一般方法
        2.10.1 扩增候选基因的方法
        2.10.2 DNA纯化方法
        2.10.3 胶回收DNA方法
        2.10.4 克隆载体连接的方法
        2.10.5 表达载体连接的方法
        2.10.6 大肠杆菌转化的方法
        2.10.7 阳性克隆的筛选的方法
        2.10.8 质粒提取的方法
        2.10.9 测序比对并整理的方法
    2.11 烟草瞬时表达的方法
    2.12 玉米原生质体瞬时转化及蛋白提取方法
    2.13 ZmMM1基因功能验证方法
    2.14 qLMchr7调控模式检测的方法
        2.14.1 对ZmMM1编码区段甲基化水平检测的方法
        2.14.2 对ZmMM1转录水平检测的方法
        2.14.3 对ZmMM1蛋白水平检测的方法
        2.14.4 对ZmMM1蛋白是否受到26S蛋白酶体降解检测的方法
        2.14.5 对ZmMM1翻译水平检测的方法
    2.15 qLMchr7元件调控功能的验证方法
    2.16 ZmMM1蛋白进化树构建的方法
    2.17 ZmMM1亚细胞定位方法
    2.18 ZmMM1转录激活能力检测方法
        2.18.1 酵母中证明ZmMM1转录激活能力
        2.18.2 玉米原生质体中证明ZmMM1转录激活能力
    2.19 ZmMM1下游基因筛选方法
        2.19.1 利用DAP-seq筛选下游基因
        2.19.2 利用ChIP-qPCR验证下游候选基因
    2.20 下游候选基因ZmMT3功能验证的方法
        2.20.1 ZmMT3与ZmMM1功能拮抗的验证方法
        2.20.2 ZmMT3在玉米中影响抗性以及PTI过程ROS产生的验证方法
    2.21 RNA-seq数据分析的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qLMchr7图位克隆结果
        3.1.1 控制LM表型的QTL初定位结果
        3.1.2 qLMchr7精细定位的结果
        3.1.3 qLMchr7调控ZmMM1的验证
    3.2 qLMchr7调控ZmMM1方式的检测结果
        3.2.1 qLMchr7调控ZmMM1区段的甲基化修饰结果
        3.2.2 qLMchr7调控ZmMM1转录水平的结果
        3.2.3 qLMchr7调控ZmMM1蛋白水平的结果
        3.2.4 qLMchr7调控ZmMM1蛋白降解的结果
        3.2.5 qLMchr7调控ZmMM1的翻译效率的结果
    3.3 qLMchr7功能验证的结果
    3.4 qLMchr7功能位点筛选及验证的结果
    3.5 ZmMM1以及qLMchr7对玉米抗病能力影响的结果
    3.6 qLMchr7~(C117)产生抗病反应的结果
    3.7 ZmMM1蛋白进化树构建的结果
    3.8 ZmMM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3.9 ZmMM1转录激活能力检测的结果
        3.9.1 ZmMM1在酵母中转录激活能力检测的结果
        3.9.2 ZmMM1在玉米原生质体中转录激活能力检测的结果
    3.10 ZmMM1下游基因筛选以及检测的结果
        3.10.1 ZmMM1下游基因的筛选结果
        3.10.2 ZmMM1下游基因验证的结果
    3.11 ZmMM1在抗病过程中对植物转录组影响的检测结果
    3.12 ZmMM1编码区和qLMchr7重测序分析及检测结果
    3.13 玉米群体中ZmMM1调控元件分析的结果
    3.14 玉米群体中qLMchr7~(C117)对产量影响的结果
4. 讨论
    4.1 关于qLMchr7调控方式的讨论
    4.2 关于ZmMM1基因功能的讨论
    4.3 关于ZmMT3功能的讨论
    4.4 关于qLMchr7应用的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使用试剂配方
    附录B 常见实验操作方法
    附录C 数据分析使用代码以及NCBI文件路径
    附录D 实验所用引物序列
    附录E 作者信息
致谢

四、早籼品种主要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及其遗传参数估算(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机理的研究进展[J]. 李义博,陶福禄. 中国农业气象, 2022(02)
  • [2]糜子不同品种的光合能力和源库关系类型对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J]. 游文萍,张东升,刘昭霖,宗毓铮,郝兴宇,李萍. 激光生物学报, 2021(06)
  • [3]玉米多重病害抗性位点qLMchr7的图位克隆及功能解析[D]. 王宏泽.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4]草原3号杂花苜蓿丰产新品系农艺性状的研究[D]. 孙珂.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5]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QTL定位分析[D]. 高雪.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6]基于不同地点下陕A群、陕B群选育的玉米自交系配合力评价[D]. 段迎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7]25个辣椒组合杂种优势分析及亲本选配研究[D]. 王新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8]玉米单倍体被诱导率及其相关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D]. 李宗泽.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9]番茄优良自交系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D]. 聂中欣.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10]番茄优良自交系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D]. 聂中欣.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早籼品种主要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及遗传参数估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