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敏固化修复后短期内失败原因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一颖[1](2019)在《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在一期唇裂手术中联合应用口腔黏膜瓣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的术后效果,并对鼻底、鼻翼外形对称性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口腔黏膜瓣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的16例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类,根据患儿术后1周1年恢复情况,拍摄患儿正面、仰面照片,选择10名专业人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患儿的术后唇形态、鼻形态、鼻底形态进行主观评价,满分各为5分,总分均50分,每个患儿的满分为150分。通过照片测量16例患儿健、患侧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鼻孔高度及宽度,鼻的长度及宽度等指标,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对称比来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6例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口鼻腔瘘及鼻底凹陷,鼻翼塌陷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儿术后一周复诊的主观评价结果:唇形态的平均得分为46.375,得分最高的为50分,最低分为42分;鼻形态的平均的分为46.06分,得分最高的为49分,最低分为43分;鼻底形态的平均分为46.125分,得分最高的为49分,最低分为40分,16例患儿中总分在141145分的共3例,146150分的共3例;术后1年16例复诊患儿中唇形态主观评价的平均分为44.9分,得分最高的为48分,得分最低的为40分;鼻形态的平均分为43.31分,得分最高的为46分,最低为38分;鼻底形态鼻形态的平均分为43.44分,最高得分为47分,最低为38分,总得分在141145分的共1例,总分在146150分的为0。客观评价结果显示: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为0.79±0.15、鼻孔宽度对称比为0.86±0.17,相比术后1周的鼻底宽度比值1.04±0.25、鼻孔宽度比值1.08±0.18对称比变小;术后1年鼻小柱高度的对称比为1.62±0.48、鼻孔高度比1.44±0.17,相比术后1周鼻小柱高度比1.10±0.22、鼻孔宽度比1.03±0.19增大。术后1周鼻底宽度对称比相对术前对称比变化量为0.53±0.24,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相对术后1周变化量为-0.24±0.25;术后1周鼻小柱高度对称比相对术前对称比变化量为1.16±0.74,术后1年鼻小柱高度对称比相对术后1周变化量为-0.51±0.43;术后1周鼻底宽度对称比、鼻小柱高度对称比、鼻的长宽比、鼻孔宽度比、高度比与术前的各指标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与术前的鼻底宽度比值呈正相关(r=0.64,P=0.007),与鼻的长宽比呈负相关(r=-0.65,P=0.006)。结论: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修复手术中采用口腔黏膜瓣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不仅可以减少口鼻腔瘘的发生,还能严密封闭鼻底裂隙,恢复鼻底形态,并保持良好的鼻翼外形及鼻孔对称性。
祖力皮卡尔·安尼瓦尔[2](2019)在《不同MO型缺损的前磨牙在嵌体与全冠修复后抗折力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对比研究上颌前磨牙不同剩余牙体组织时全冠修复与嵌体修复的抗折能力,为口腔修复医生选择合适的修复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因正畸而拔出的上颌前磨牙40颗,protaper预备根管至F1后冷牙胶侧压法充填,随后用流动树脂垫底,再将其分为A、B、C、D四组。A组和B组为MO型缺损且剩余牙体组织的颊舌侧厚度均为3mm时分别用金属全冠和金属嵌体修复;C组和D组分别为MO型缺损且剩余牙体组织的颊舌侧厚度均为2mm时分别用金属全冠和金属嵌体修复。将所有试件进行静态加载法进行实验,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头与牙合面垂直加载,以1mm/s的速度加载直至牙齿折裂,记录标本破坏时的瞬间力值。采用SPSS21.0软件对结果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力学测试结果:A组:(26.32±4.82)N,B组:(11.23±3.47)N,C组:(23.51±5.12)N,D组:(5.54±3.66)N。抗折力比较:A组、C组>B组>D组,A、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两种剩余牙体组织情况下,全冠修复体的抗折力均大于嵌体修复体,剩余牙体组织的颊舌侧厚度均为3mm的嵌体抗折力大于厚度为2mm的嵌体。结论:上颌前磨牙MO型缺损的剩余牙体组织颊舌侧壁为2mm时,全冠具备更高的抗折力;上颌前磨牙MO型缺损的剩余牙体组织颊舌侧壁为3mm时,全冠虽然仍具备更高的抗折力,但是嵌体的抗折力足以达到口内正常使用水平。
张小平[3](2015)在《不同修复方式对前磨牙根管治疗后抗折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不同修复方式对缺损前磨牙抗折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因正畸拔除的完整下颌单根前磨牙72颗,随机分为3组,每组24颗,分别制备成牙合面1/3缺损(A组)、牙合面1/2缺损(B组)、邻牙合1/3缺损(C组)模型,每组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光固化树脂充填修复(A1/B1/C1)、光固化树脂充填+金属全冠修复(A2/B2/C2)和玻璃纤维桩核+金属全冠修复(A3/B3/C3),各8例。使用自凝塑料将样本牙包埋于釉牙骨质界下2mm处,选择合适大小的夹具将自凝包埋块固定于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试其抗折强度,加载点位于颊尖顶偏颊侧约0.5mm,与牙体长轴成30°夹角进行加载,加载速度为1.0mm/min,持续加载直至样本发生折裂,记录牙体折裂时的载荷值,观察折裂模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组中,A2组的折裂载荷最大,且与A1组、A3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中,B2、B3组和C2、C3组的折裂载荷均大于B1组和C1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C组中三种修复方式之间的折裂模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前磨牙牙合面缺损1/3时,树脂充填联合金属全冠修复是最佳修复方式,前磨牙牙合面缺损1/2和邻牙合面缺损1/3时,树脂充填联合金属全冠和纤维桩核金属冠均是适合的修复方法。
翁春城[4](2013)在《自酸蚀粘结系统及复合体联合应用于ART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选取牙合面有龋、其余各牙面无龋的离体牙294颗,在体外模拟龋损充填治疗,比较不同去腐方式、不同粘结系统、不同材料组合后各组充填时间及充填后边缘的密闭性,拟找出充填时间短、充填后边缘密闭性较好的组合,以寻找提高ART治疗后充填物长期保留的方案,为在经济落后、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进一步推广AR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94颗实验牙平均根据去腐方式不同平均分为ART手工去腐和机械去腐两大组,每组再根据不同的粘接系统、充填材料各分为7种组合。1、样本去腐和充填,记录每个样本的去腐时间和充填时间,完成后的样本依据ISO/TS11405标准,采用0-5℃和50-55℃水浴进行温度循环500次,每次15秒。2、每组随机选取一个样本用于扫描电镜观察。3、其余样本浸泡于37℃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浸泡24小时进行染色渗透实验。染色完成的样本从颊侧沿充填体中部,顺牙体长轴垂直剖开,采用单盲法由两位事先通过标准一致性检验的观察者,在体视显微镜下对样本充填体边缘的对牙体二维微渗漏情况进行观察。实验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的秩和检验、卡方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去腐时间:ART手工去腐组内、机械去腐组内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充填时间:玻璃离子组内组内、XenoⅢ组内、Easy one组内、Single Bond2组内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玻璃离子组在所有组别中操作时间最短。在使用了自酸蚀粘结系统的组别中,Easy one组比XenoⅢ组操作时间短;使用全酸蚀粘结系统的Single Bond2组是所有组别中操作时间最长的。2、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所有使用粘接剂的组别,粘接剂的分布都是均匀连续的;无粘结剂的玻璃离子组其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间的缝隙是最大的,XenoⅢ组次之,而Easy one组与Single Bond2是最小的。3、二维微渗漏结果:玻璃离子组内、XenoⅢ组内、Easy one组内、Single Bond2组内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组间均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其中玻璃离子组微渗漏程度最为严重,XenoⅢ组微渗漏程度次之,而Easy one组与Single Bond2组微渗漏程度最轻,且两组间微渗漏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在采用相同粘结系统与充填材料的前提下,ART与常规机械预备比较,充填体的边缘密闭性无明显差别,但操作时间延长;2、在ART中应用有粘结系统配合的光固化复合树脂或复合体可以改善充填体的边缘密闭性;3、自酸蚀粘结系统Easy One可以取得与全酸蚀粘结系统Single Bond2相同的密闭性,并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小酸蚀对牙髓的刺激,适合运用在ART中:4、自酸蚀粘结系统XenoⅢ没有取得与全酸蚀粘结系统Single Bond2相同的密闭性,不建议在ART中使用;5、复合体与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使用了相同的粘结系统后,两者边缘密闭性没有显着性差异,建议在ART中推广应用复合体;6、使用复合体并结合自酸蚀粘结系统Easy One运用到ART中,与LED光固化系统结合使用,可有效地缩短临床操作时间及微渗漏的发生,是目前最佳的组合,推荐运用于ART中,但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冯志俊[5](2013)在《桩核冠在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预成金属桩、铸造金属桩、纤维桩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远期保存率及美观效果。方法:将90例因龋坏和外伤导致的残根残冠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修复后随访3年,对修复体的固位、外形完整性、微渗漏、牙龈牙根情况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预成金属桩核冠失败率较高,铸造金属桩核冠次之,纤维桩核冠最佳。结论:在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双固化树脂粘接纤维桩冠修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张辉,周向[6](2011)在《关于四环素牙光敏固化修复后脱落及崩裂的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很多中年人都患有四环素牙,四环素牙其实就是在牙齿发育的不同阶段服用了一些四环素类的其他药物所导致的牙齿内源性着色变化,最常见的药物有土霉素、四环素等本文针对四环素牙的着色程度,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了四环素牙在光敏固化修复之后所产生的脱落和崩裂的引发因子,旨在为四环素牙的医疗过程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依据。
李伟强[7](2011)在《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临床观察》文中指出探讨研究Dyract复合体在修复楔状缺损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楔状缺损患者113例273颗患牙进行分组治疗的情况进行了回溯式研究分析,随机分为Dyract复合体、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三组各91颗进行充填。结果:在充填术后24个月对患牙的充填疗效进行评判,三组患者在修补成功率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且Dyract充填组显着高于另外两组并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充填物脱落、继发龋齿、磨耗严重以及牙髓炎或根尖炎。结论:Dyract复合体临床操作较为简单,在充填物脱落率、牙髓炎或根尖炎发生率等方面显着低于复合树脂等技术,可在临床楔状缺损修复中进行推广应用。
李湘明[8](2010)在《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分析评价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的1、2年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Dyract复合体修复121颗,对照组采用复合树脂修复117颗,比较1、2年内的填充疗效。结果经过追踪观察,Dyract组1、2年成功率分别达95.9%和90.3%,复合树脂组1、2年成功率分别为82.9%和79.1%,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材料,黏结性强,对牙髓刺激小,其疗效优于复合树脂,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杜光兴[9](2009)在《四环素牙光敏固化修复后失败原因的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就四环素牙用光敏固化树脂修复的优缺点,以及对28例失败病例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修复失败原因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方案。
张军[10](2007)在《Dyract复合体修复435个楔形缺损牙的3年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追踪观察、分析评价复合体树脂修复楔形缺损的3年疗效。方法:应用Dyract复合体修复51例435个楔形缺损牙,随机分为A(浅型)、B(浅型+缺损面打磨)、C(中、深型)、D(中、深型+缺损面打磨)组,追踪观察3年临床效果。结果:3年后复查,A组成功率74%,B组成功率90%,C组成功率88%,D组成功率96%。结论: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是一种理想的前牙修复材料,临床疗效肯定,术前洁牙,术中打磨处理牙面,均匀涂布底胶,塑形保证边缘密合,无悬突,是成功的关键。
二、光敏固化修复后短期内失败原因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敏固化修复后短期内失败原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对象和方法 |
1 病例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2 评价方法 |
3 测量指标及计算公式 |
3.1 标记点标注 |
3.2 测量长度标注 |
3.3 研究指标(单位 mm) |
3.4 计算公式 |
4 检验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主观评价结果 |
2 客观评价结果 |
讨论 |
1 异位解剖结构 |
2 评价方法 |
3 手术效果影响因素 |
4 口腔黏膜瓣联合应用的优势 |
5 术后效果的比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不同MO型缺损的前磨牙在嵌体与全冠修复后抗折力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内容与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不同修复方式对前磨牙根管治疗后抗折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影响根管治疗牙抗折强度因素的分析研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4)自酸蚀粘结系统及复合体联合应用于ART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及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
致谢 |
(5)桩核冠在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材料 |
1.4 修复方法 |
1.5 临床评定标准 |
2 结 果 |
2.1 修复成功率 |
2.2 修复后3年复查情况 |
3 讨 论 |
(7)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效果评定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疗效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Dyract复合体修复435个楔形缺损牙的3年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材料 |
1.3 疗效评价标准 |
1.4 方法 |
2 结果 (表1) |
3 讨论 |
四、光敏固化修复后短期内失败原因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D]. 李一颖. 青岛大学, 2019(02)
- [2]不同MO型缺损的前磨牙在嵌体与全冠修复后抗折力的比较[D]. 祖力皮卡尔·安尼瓦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3]不同修复方式对前磨牙根管治疗后抗折性的影响[D]. 张小平. 郑州大学, 2015(01)
- [4]自酸蚀粘结系统及复合体联合应用于ART的实验研究[D]. 翁春城. 昆明医科大学, 2013(02)
- [5]桩核冠在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 冯志俊. 临床医药实践, 2013(01)
- [6]关于四环素牙光敏固化修复后脱落及崩裂的成因分析[J]. 张辉,周向. 中国卫生产业, 2011(22)
- [7]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临床观察[J]. 李伟强.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07)
- [8]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J]. 李湘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19)
- [9]四环素牙光敏固化修复后失败原因的分析[J]. 杜光兴. 中外医疗, 2009(36)
- [10]Dyract复合体修复435个楔形缺损牙的3年临床疗效[J]. 张军.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