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红素氧合酶系统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斐,车春莉[1](2021)在《氧化应激机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AHR)、黏液高分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复杂影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包含:免疫-炎症反应机制、神经机制、气道高反应机制等[1]。其中,气道慢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本质,并且已有充分文献记载Th2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2]。
胡加鹏[2](2021)在《Fbp1调控Nrf2通路在哮喘气道上皮氧化应激诱导凋亡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闷、喘息和咳嗽。目前全球约有3.34亿人患哮喘,且有证据表明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哮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哮喘一般起始于抗原呈递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失常。已有研究表明支气管上皮损伤是哮喘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哮喘的发展,在变应原的刺激下,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凋亡。据报道,严重哮喘患者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增加。而凋亡细胞的清除延迟或缺陷能够加重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在哮喘中,机体的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引起了氧化应激,它能够激活炎症信号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然而目前在哮喘中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和氧化应激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究可能的发病机制,我们在GEO数据库中选取了哮喘相关数据集,发现基因果糖-1,6-二磷酸酶(Fbp1)在哮喘中高表达。Fbp1是糖异生的限速酶,能够催化1,6-二磷酸果糖分解为6-磷酸果糖和无机磷酸盐。研究表明Fbp1在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2型糖尿病、癌症和急性肝衰竭。在二型糖尿病中,Fbp1可能是其潜在的治疗靶点。在胆管癌细胞中,Fbp1的过表达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与迁移。Fbp1的缺失也抑制了乳腺癌中活性氧的产生。同时,Fbp1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急性肝衰竭生物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然而,Fbp1在呼吸道疾病如哮喘中的表达及作用尚不清楚。研究表明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和抗凋亡的转录因子。在哮喘中Nrf2信号通路被认为是重要的保护机制,在维持支气管上皮完整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Nrf2激活剂已被证明能够改善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等。然而,尚未有研究报道Fbp1与Nrf2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本课题拟从生信数据中发现及总结Fbp1对于哮喘的研究价值。同时,在动物和细胞实验中进一步探讨Fbp1在哮喘中的表达及定位,探讨Fbp1是否影响气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与凋亡。最后明确Fbp1影响气道上皮氧化应激及凋亡的潜在机制。研究方法:一、选取公共数据库中哮喘相关数据集,建立哮喘动物模型及体外实验模型,分析Fbp1在模型中的表达水平。1、哮喘相关数据集选取。在公共数据库GEO中选取卵蛋白诱导的哮喘小鼠相关数据集 GSE41667、GSE6858、GSE41665 与 GSE79156,选取 IL-4 或 IL-13 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相关数据集GSE19182、GSE37693与GSE78914,由于GSE19182数据集中同时包含IL-4与IL-13两种处理因素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因此可以将GSE19182视为两个数据集。用R语言进行数据质量监督,用R语言结合GEO2R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将数据集中基因表达情况绘制成火山图。同时我们在已发表的文章中寻找到另一卵蛋白诱导的哮喘小鼠差异基因的数据集。2、用UpsetR数据包对以上9个数据集取交集,分析核心基因。同时分析Fbp1在每个数据集中的表达情况。3、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16只Balb/c小鼠分为2组:(1)生理盐水对照组(2)OVA哮喘组。在哮喘组中,在实验的第0、7、14天予小鼠腹腔注射50 μg OVA与0.8 mg氢氧化铝凝胶联合致敏,第21-27天予小鼠2%OVA每日雾化激发30分钟。在对照组中,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对小鼠进行致敏和激发。4、收集哮喘小鼠的肺泡灌洗液,对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进行总数计数与分类计数。5、收集哮喘小鼠的肺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与PAS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及黏液分泌情况。6、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哮喘小鼠肺组织气道上皮细胞中Fbp1的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 blot及qPCR方法分别检测哮喘小鼠肺组织中Fbp1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7、用IL-4或IL-13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与Beas-2B,Westernblot方法检测IL-4或IL-13刺激的16HBE及Beas-2B中p-Stat6、Stat6及Fbp1的蛋白表达水平。二、研究Fbp1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1、在16HBE与Beas-2B细胞中,过表达及敲减Fbp1,通过碘化丙啶DNA流式细胞染色法及Annexin VPE/7AAD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明确Fbp1是否能够影响细胞的周期比例及凋亡百分比。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Bax、Bcl-2、cleaved-caspase-3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确Fbp1是否能够影响细胞中凋亡指标的变化。2、在16HBE与Beas-2B细胞中,过表达及敲减Fbp1,通过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探针检测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含量,通过MDA、GSH、SOD试剂盒检测细胞中MDA、GSH的含量、SOD的活性。三、Fbp1加重气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诱导的凋亡的机制研究。1、在16HBE及Beas-2B细胞中过表达及敲减Fbp1,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核Nrf2、Keap1、总Nrf2、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确Fbp1是否影响Nrf2通路的激活。2、在16HBE及Beas-2B细胞中,在敲减Fbp1的同时加入Nrf2抑制剂ML385,Annexin V PE/7AAD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Bax、Bcl-2、cleaved-caspase-3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确Fbp1影响凋亡是否部分依赖于Nrf2通路。3、在16HBE及Beas-2B中,在敲减Fbp1的同时加入Nrf2抑制剂ML385,通过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探针检测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的含量,明确Fbp1影响氧化应激是否部分依赖于Nrf2通路。研究结果:一、Fbp1在哮喘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IL-4或IL-13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增多。1、卵蛋白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相关的数据集GSE41667、GSE6858、GSE41665与GSE79156,IL-4或IL-13刺激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相关的数据集GSE19182、GSE37693与GSE78914的质量均合格,可以纳入分析。R语言结合GE02R分析数据集中基因的表达差异,将高表达的基因取交集后,我们发现只有基因Fbp1同时高表达在9个数据集中。2、哮喘小鼠模型中,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数量增多,且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病理可见气管及血管旁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气道杯状细胞增生,黏液高分泌。3、哮喘小鼠肺组织中Fbp1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肺组织免疫组化结果发现,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Fbp1表达增高。4、经IL-4或IL-13处理16HBE细胞及Beas-2B细胞,p-Stat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证明IL-4及IL-13具有生物学活性。IL-4或IL-13处理48小时后,16HBE与Beas-2B细胞中的Fbp1表达升高。二、在支气管上皮细胞中,Fbp1能够加重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1、在16HBE细胞及Beas-2B细胞中,转染Fbp1 siRNA1及siRNA2能够降低细胞中Fbp1的蛋白表达水平,转染Fbp1质粒能够显着上调Fbp1的表达水平。碘化丙啶DNA流式细胞染色法结果显示,敲减Fbp1后细胞G2/M 比例减少,过表达Fbp1后,细胞G2/M 比例增多。AnnexinVPE/7AAD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敲减Fbp1后细胞凋亡下降,过表达Fbp1后细胞凋亡增多。Western Blot结果同样也显示,在敲减Fbp1后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下降,Bcl-2表达水平上升、caspase-3表达没有变化;过表达Fbp1后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上升,Bcl-2表达水平下降、caspase-3表达没有变化。2、在16HBE细胞及Beas-2B细胞中,敲减Fbp1后细胞中ROS的含量下降,过表达Fbp1后细胞中ROS的含量增多;同样的,敲减Fbp1后细胞中脂质过氧化标志物MDA减少,抗氧化标志物SOD及GSH增多,过表达Fbp1后细胞中MDA增多,SOD及GSH减少。三、Fbp1通过调控Nrf2信号通路加重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1、在16HBE及Beas-2B细胞中,Westernblot结果表明敲减Fbp1后,核-Nrf2、总Nrf2、HO-1的表达量增多,Keap1的表达量减少;而过表达Fbp1后,核-Nrf2、总Nrf2及HO-1的表达量减少,Keap1的表达量增多。2、在16HBE及Beas-2B细胞中,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加入Nrf2抑制剂ML385后,总Nrf2的蛋白表达减少。Annexin V PE/7AAD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与单独敲减Fbp1组相比,在敲减Fbp1的同时加入ML385能够加重的凋亡,但比转染siRNA-NC组的凋亡率要小。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单独敲减Fbp1组相比,敲减Fbp1的同时加入Nrf2抑制剂ML385组的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量增加,Bcl-2的表达量降低(除外在16HBE细胞中转染Fbp1 siRNA2组与转染Fbp1 siRNA2同时加入ML385组的比较)。3、在16HBE及Beas-2B细胞中,DCFH-DA探针检测结果表明,与单独敲减Fbp1组相比,敲减Fbp1同时加入ML385组的细胞活性氧自由基增多,但弱于转染小干扰对照组。研究结论:1、Fbp1在哮喘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及IL-4或IL-13刺激的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Beas-2B细胞中高表达。2、在16HBE及Beas-2B细胞中,过表达Fbp1可以加重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敲减Fbp1能够减缓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3、Fbp1能够通过抑制Nrf2信号通路从而加重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Nrf2抑制剂能够部分回复Fbp1诱导的氧化应激与凋亡。
詹倩,杜丽君,戴曦,袁竞,刘贲,王荣丽[3](2020)在《血红素氧合酶-1对哮喘小鼠模型IL-25和MUC5AC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8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血晶素组、福多司坦组,每组7只。哮喘组、血晶素组和福多司坦组小鼠于第1天和第14天腹腔注射20μg卵清蛋白(OVA)+500μg Al(OH)3+0.2 mL PBS致敏,于第25~28天每天雾化吸入1次OVA激发气道高反应制备小鼠哮喘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血晶素组致敏前1、2 d,致敏后12、13、23、24、27 d腹腔注射血晶素75μmol/kg,福多司坦组分别于致敏前25、26、27 d灌胃给药福多司坦(200 mg/kg),末次激发后24 h内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液、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黏蛋白5AC(MUC5AC)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MUC5AC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5的水平,并对MUC5AC和IL-25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肺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气管黏膜增厚、黏膜下水肿,血晶素组和福多司坦组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渗出,病理改变较哮喘组轻。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血晶素组、福多司坦组MUC5AC和IL-25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哮喘组相比,血晶素组和福多司坦组MUC5AC和IL-25降低(P<0.05),且血晶素组较福多司坦组降低更明显(P<0.05)。MUC5AC与IL-25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32,P<0.01)。结论 HO-1可下调哮喘小鼠MUC5AC和IL-25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
牛逸群[4](2020)在《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用药探析及网络药理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方剂进行全面数据挖掘,系统分析用药规律,探究处方中的药物特性、高频药物、药物间关系等,得出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核心处方及经验。建立核心处方药物成分、作用靶点和支气管哮喘的疾病靶点的网络关系,探索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核心处方的关键化合物、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研究一:采集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病历资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次统计法,得出处方中药的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得出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得出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核心处方;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得到新处方。研究二:在数据库中查询核心处方药物成分和作用靶点,与支气管哮喘的疾病靶标取交集,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疾病靶标网络图,经过拓扑性质分析得到初步核心药物、化合物、靶点,随后将核心靶点导入STRING构建PPI网络,得到更为有效的关注基因,随后利用CLUEGO和DAVID对有效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得到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能关键靶点和作用通路。结果:研究一:本研究纳入病例59人,处方252个。处方药物分四气析结果为温性药物出现频率最高,寒性其次,五味以辛、苦、甘为主,三者比重相当;药物归经主要脏腑为肺、脾、胃、肝;药物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6名为:甘草、紫苏、款冬花、黄芩、紫苏子、炙麻黄;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50(即支持度=60%),置信度设置为0.9,得到常用药物组合31个,在剔除含有甘草的关联规则后,出现频度最高的3个药物模式为:紫苏子-紫苏、紫苏-款冬、紫苏-蝉蜕;结合上述药物用量频次分析,得到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核心处方:炙麻黄10g、款冬花15g、紫苏子15g、紫苏15g、紫菀15g、蝉蜕8g、黄芩15g、牛蒡子10g、茯苓15g、甘草3g;使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方法,相关度为8以及惩罚度为2的约束条件,得到疗支气管哮喘新处方:1.炙麻黄、鱼腥草、紫菀、山药、地龙。2.桔梗、石斛、玄参、炒白术、淫羊藿。3.白茅根、橘红、柴胡、补骨脂。4.防风、玄参、柴胡、炙麻黄、紫菀、地龙。5.橘红、牛蒡子、补骨脂、当归、淫羊藿。6.五味子、山茱萸、当归、辛夷、太子参、淫羊藿、牛蒡子。研究二:基于研究一的处方分析结论,提取炙麻黄、款冬花、紫苏、紫苏子、紫菀5味中药用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在经过中药系统药理学研究平台(TCMSP)查询,设置OB≥30%及DL≥0.18的筛选机制,得到核心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共91种,其中麻黄23种,款冬花22种,紫苏14种,紫苏子16种,紫菀19种;成分对应靶点785个,其中麻黄210个、款冬花166个、紫苏99个、紫苏子126个、紫菀184个;将支气管哮喘病名经Pubmed平台规范化后,在DisGeNET、GeneCards、TTD平台进行靶点查询,三库取并集,得到支气管哮喘相关靶点451个;将化合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核心靶点53个;使用Cytoscpae 3.7.2软件构建核心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的网络可视化模型并进行拓扑性质分析,得到核心最中药为麻黄,排名前3的核心化合物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排名前3的核心靶点为HSP90AB1、PIK3CG、BCL2L1;将核心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分析,得到排名前3的核心靶点为CXCL8、VEGFA、MAPK1。通过ClueGO得到关注基因的富集基因功能分析,主要分为12大组,包含141个具体功能;使用DAVID工具对关注基因进行pathway分析,得出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雌激素信号途径)、Cholinergic synapse(胆碱能突触)和 Progesterone-mediated oocyte maturation(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是较为关键的通路,其中雌激素信号途径最为重要,而该通路过程中的PI3K-Akt信号通路含有10个关注基因,是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的预测重要通路之一。结论: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思路在继承晁恩祥教授经验的基础上,兼顾哮病“风”与“痰”两方面的病因、肺失宣肃与气道痉挛的病机,病位上肺嗌喘痉共治、肺脾子母同调,依据病性用药上寒热并重,辛苦合施,使肺之气机宣降得宜,宣发不至太过耗伤肺气,降气不抑升发祛痰,肺复宣肃,气顺挛解,具有个人的独到特色。在网络药理方面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基因靶点CXCL8、VEGFA、MAPK1;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 way(雌激素信号途径)、Cholinergic synapse(胆碱能突触)和Progesterone-mediated oocyte maturation(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较为关键,且雌激素信号途径中的PI3K-Akt信号通路与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过程(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有着极大的相关性,有理由推测以上数据为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化合物、基因靶点、信号通路。
王植嘉[5](2019)在《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通过激活Nrf2对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支气管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具有显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皮损伤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皮细胞激活可以促进Th2免疫应答,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释放大量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炎性细胞在气道内聚集、激活导致上皮进一步损伤,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造成氧化应激。上皮损伤激活上皮间充质修复,导致气道重塑。线粒体是内源性活性氧最重要的来源,抑制线粒体损伤,进而抑制氧化应激过程,是减轻上皮细胞损伤,抑制气道重塑的有效方法,可能是哮喘治疗新的突破。本课题组既往研究证明了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气道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变,但对线粒体功能损伤及具体调控机制仍不清楚。SP是与哮喘密切相关的感觉神经肽。SP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NK-1R结合发挥生物活性,NK-1R主要存在于气管上皮、支气管平滑肌周围、血管平滑肌周围组织、粘膜下腺。研究表明SP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可以诱导线粒体源性活性氧的释放。Nrf2是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的转录调节因子,与线粒体功能调控相关,在改善哮喘气道炎症及氧化应激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氧化应激可导致Nrf2与Keap1解离,Nrf2与核定位信号结合,快速移位至细胞核,从而被激活。进入细胞核后,Nrf2与ARE结合,启动下游多种保护性基因的转录。其中,HO-1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和细胞保护性酶,参与对线粒体损伤的调控。过敏性哮喘发作时,肺组织HO-1表达增加。Nrf2/HO-1的激活对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我们推测SP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Nrf2可能参与了其中的调控。为进一步验证这一推测,本研究将分别进行体内、体外实验,应用BALB/c小鼠急性哮喘模型以及IL-13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给予NK-1R拮抗剂(WIN 62,577)干预,来探讨NK-1R拮抗剂对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转染Nrf2shRNA沉默Nrf2表达,探讨其调控机制。研究方法:1、建立经典的OVA致敏及激发的BALB/c小鼠急性哮喘模型。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WIN 62,577(NK-1R拮抗剂)干预组、地塞米松(控制哮喘经典药物)干预组,每组8只。无创肺功能仪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ELISA检测BALF、血清中SP及IL-13含量;免疫组化观察SP及NK-1R在气道内的表达。BALF中WBC及EOS计数;肺组织病理:HE染色、MASSON染色、PAS染色。2、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的功能检测:ROS水平(DCFH-DA荧光)、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JC-1荧光);Western blot检测Nrf2在细胞核/细胞浆的表达水平,肺组织HO-1表达水平。3、体外培养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分为正常对照组、IL-13诱导组、IL-13+SP干预组、IL-13+WIN 62,577干预组。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ROS检测(DCFH-DA荧光)、ATP含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JC-1荧光);Western blot检测Nrf2在细胞核/细胞浆表达水平、HO-1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查Nrf2核内移情况。4、转染Nrf2 shRNA质粒,沉默Nrf2表达,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验证质粒转染是否成功。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ROS检测(DCFH-DA荧光)、ATP含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JC-1荧光),来观察转染后线粒体功能变化。结果:1、急性哮喘小鼠模型成功建立;哮喘组小鼠气道反应性增高,NK-1R拮抗剂WIN 62,577能降低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哮喘组BALF及血清中SP、IL-13含量显着增加,WIN 62,577干预后SP、IL-13含量显着降低;免疫组化显示哮喘组小鼠气道内SP及NK-1R表达增加,WIN 62,577干预后SP及NK-1R表达减少;哮喘组小鼠BALF中WBC及EOS计数显着增高,WIN 62,577干预后WBC及EOS计数显着减少;HE染色可见,WIN 62,577干预后哮喘小鼠肺组织气道炎症改变明显减轻,Masson染色显示胶原沉积减轻,PAS染色杯状细胞明显减少。2、透射电镜观察哮喘组上皮纤毛断裂、脱落,排列紊乱不规则,杯状细胞增多;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增多,外膜破损,肿胀密度减低,空泡化,线粒体嵴中断消失,可见自噬小体;上皮下可见胶原沉积,肌层增厚,给予WIN62,577后上述改变见减轻。WIN 62,577干预后,ROS水平降低,ATP浓度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着升高。WIN 62,577干预可上调细胞核内Nrf2及肺组织HO-1蛋白表达。3、WIN 62,577可显着抑制IL-13诱导的16HBE细胞增殖活性的下降、ROS释放、ATP下降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WIN 62,577上调IL-13诱导的16HBE细胞胞核内Nrf2、细胞HO-1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显示WIN 62,577可增加Nrf2核内移。4、转染Nrf2 shRNA质粒,沉默Nrf2表达后,各组HO-1表达下调。转染后IL-13诱导的16HBE细胞内ROS水平增加、ATP水平下降、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结论:1、NK-1R拮抗剂能降低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2、NK-1R拮抗剂能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损伤。3、NK-1R拮抗剂能抑制IL-13诱导引起16HBE细胞增殖能力的降低,改善IL-13诱导的16HBE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4、转染Nrf2 shRNA沉默Nrf2表达,降低了NK-1R拮抗剂对IL-13诱导的16HBE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牛艺兵[6](2019)在《HO-1、8-OHdG在AECOP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经规范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等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了解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的循环标志物与COPD疾病进展的关系,探讨血清中HO-1、8-OHdG水平与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入院治疗的118例AECOPD患者,发放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表及调查表,填写基本信息,包括: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居住地),吸烟情况,有无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病史,近2个月有无呼吸系统疾病史。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者,根据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实验条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即治疗前组,共计30例,将经规范治疗后病情好转作为治疗后组,选取同期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HO-1、胆红素(Bilirubin,Bil)、尿酸/肌酐(Uric acid/Creatinine,UA/Cr)、8-OHdG表达水平,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变化,对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整理,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结果:1.AECOPD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对比分析入选的30例AECOPD观察组与24例健康对照组两组人群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ECOPD治疗前组、治疗后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氧化指标HO-1、Bil、UA/Cr水平AECOPD治疗前组血清中HO-1、Bil、UA/Cr水平均高于治疗后组(P均<0.001);治疗前、后组血清HO-1、Bil、UA/C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3.AECOPD治疗前组、治疗后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氧化指标8-OHdG水平AECOPD治疗前组血清中8-OHdG水平均高于治疗后组(P均<0.001);治疗前、后组血清中8-OHdG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4.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ECOPD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HO-1、8-OHdG与CAT评分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1.AECOPD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O-1、8-OHdG等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说明氧化应激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在急性发作症状控制后机体仍处于氧化应激状态。2.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O-1、8-OHdG均与CAT评分成正比,说明血清中HO-1、8-OHdG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杜丽君[7](2014)在《血红素加氧酶-1和福多司坦对哮喘小鼠MUC5AC及IL-25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和福多司坦对哮喘小鼠MUC5AC及IL-25的影响,分析血红素加氧酶-1、MUC5AC、IL-25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在调节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为哮喘的气道粘液高分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将2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哮喘模型组(A组)(n=7只)、血晶素组(Hemin组简称H组)(n=7只)、福多司坦组(F组)(n=7只)和空白对照组(B组)(n=7只)。哮喘模型组:在第1天和第14天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鸡卵清蛋白OVA100∴g和氢氧化铝100μg,用生理盐水溶解,共0.2ml致敏,第25天开始将小鼠置于透明的密闭容器中,用2.5%的OVA溶液40ml雾化吸入激发,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3天。血晶素组:致敏同哮喘组,并分别于致敏前2d、1d、致敏后第12天、第13天、第14天、第23天、第24天和第27天腹腔注射hemin75μmol/kg。福多司坦组:致敏同哮喘组,于第25,第26,第27天激发前30min福多司坦200mg/kg灌胃。空白组:在致敏和激发阶段均以生理盐水替代OVA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各组小鼠于最后一次激发24h后处死,分别取眼球血及肺组织。取肺组织用HE染色来观察小鼠肺组织的形态和气道的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肺组织中HO-1和MUC5AC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肺组织中MUC5AC、血清中IL-25的表达。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血清中IL-25、肺组织中MUC5AC的相关性,用直线相关分析,用SSPS17.0软件系统处理统计数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肺组织HE染色示: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可见粘膜水肿,小气道及小血管周围可见较多的炎细胞浸润,肺泡腔有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红细胞,可见肺泡间隔断裂。空白对照组小鼠肺组织无上述改变。血晶素组肺泡腔内及肺泡间质炎细胞和渗出物较少,可见明显的炎症吸收。福多司坦组小鼠肺组织有少量炎细胞浸润,渗出物较少,炎症有部分吸收。(2)免疫组织化学:1)肺组织MUC5AC表达:空白对照组小鼠肺组织MUC5AC呈阴性表达,气管上皮未见黄染。哮喘组小鼠肺组织MUC5AC呈强阳性表达,主要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气道基底层,肺泡间隔血管旁表达,主要表现为黄色、棕黄色或者棕褐色。福多司坦组、血晶素组肺组织可见MUC5AC呈弱阳性表达。2)肺组织HO-1表达:空白对照组小鼠肺组织HO-1呈阴性表达,气管上皮细胞未见黄染。哮喘组小鼠肺组织HO-1呈强阳性表达,主要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及气道基底层表达,肺间隔可见少量表达,主要表现为黄色、棕黄色或者棕褐色。福多司坦组小鼠肺组织HO-1呈阳性表达,较哮喘组、血晶素组减弱。血晶素组小鼠肺组织HO-1呈强阳性表达,气管上皮细胞、肺间隔可见明显黄色及黄褐色表达。(3)血清中IL-25、肺组织中MUC5AC的含量:IL-25含量:哮喘组最高,其次是福多司坦组、血晶素组,空白对照组最低;MUC5AC的含量:哮喘组最高、其次是血晶素组、福多司坦组,空白对照组最低。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在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成功建立Balb/c小鼠哮喘模型。2、OVA致敏/激发的哮喘小鼠存在气道粘液高分泌,小鼠肺组织HO-1表达明显增加。3、OVA致敏/激发的哮喘小鼠支气管肺组织中MUC5AC和血清中IL-25表达增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4、血红素加氧酶-1、福多司坦均能下调哮喘小鼠MUC5AC、IL-25的表达。但二者的效果不同,在抑制粘蛋白MUC5AC表达方面,福多司坦优于血红素加氧酶-1;而在调节IL-25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方面,血红素加氧酶-1却优于福多司坦。
徐璇,杨作成,李云,钟礼立[8](2008)在《血红素加氧酶系统及其在哮喘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血红素加氧酶(HO)是组成微粒体酶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它能催化降解血红素生成胆红素、游离铁离子和一氧化碳(CO)。HO有3种同工酶,其中HO-1除了促进血红素代谢的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凋亡、抗增生和抗氧化应激等许多重要生物学作用。HO-1及其代谢产物作用的研究将为哮喘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徐璇[9](2007)在《布地奈德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保护及其对肺组织HO-1的调控作用》文中指出第一部分不同激发方法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的比较目的:探讨制作大鼠哮喘模型新的激发方法。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取其中10只设为对照(Control)组,在致敏阶段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10%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混合液腹腔注射,激发阶段以生理盐水替代2%OVA超声雾化吸入。其余20只于第1天腹腔注射含氢氧化铝、灭活百日咳杆菌的10%OVA 1ml致敏,2周后随机分为两组,各10只,分别泵雾化(Pump)和超声雾化(Ultrasonic)吸入2%OVA激发,复制动物哮喘模型;比较两种激发方式优缺点。结果:1.哮喘模型的建立:与Control组相比,Pump组及Ultrasonic组大鼠在经过致敏和激发阶段后出现了明显的呼吸窘迫症状: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腹肌抽搐、青紫等表现;肺组织病理学显示气道周围明显炎症改变;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改变提示大鼠哮喘模型复制成功。2.通过两种雾化激发方式制作哮喘的模型,均出现了典型的哮喘样症状,但Pump组首次开始出现哮喘样症状的天数明显早于Ultrasonic组(P<0.01);在激发天数相同时,Pump组发生哮喘样症状的大鼠数明显多于Ultrasonic组(P<0.05)。但两组在肺组织病理学及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差异。结论:1.采用卵蛋白(OVA)与免疫佐剂氢氧化铝、灭活百日咳杆菌致敏、OVA泵雾化和超声雾化激发均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哮喘模型。2.泵雾化激发方式优于传统的超声雾化激发方式。第二部分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Budesonide,BUD)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设为对照组(Control)、哮喘模型(Model)组、布地奈德(BUD)组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组四组,每组各10只。Control组使用泵雾化激发,余制作同第一部分。Model组制作同第一部分Pump组;BUD组和DXM组除在每次激发前分别用BUD混悬液吸入,DXM腹腔注射等干预处理,余致敏及激发步骤同Model组。末次激发24小时后麻醉处死大鼠,取激发后各组大鼠BALF液及肺组织分别测定BALF液细胞总数和各组细胞所占百分比,结合肺组织病理学检测分析气道炎症状况。结果:1.BUD、DXM组激发后仍出现哮喘症状,但较Model组明显减轻。两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及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数较Control组显着增高(P均<0.01),但较Model组显着降低,分别为P均<0.05和P均<0.01,而两组间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及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数无明显差异(P均>0.05)。2.相对于Control组,Model组、BUD组、DXM组三组的BALF中细胞总数显着增高(P均<0.01);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增高,巨噬细胞显着降低(P均<0.01)。与Model组相比,BUD组和DXM组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降低,巨噬细胞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显着性;BUD组和DXM组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泵雾化能显着改善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且与全身使用地塞米松有相似的作用。第三部分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调控机制目的:研究大鼠哮喘模型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蛋白及基因表达特点,以及BUD对HO-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BUD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设为对照Control组、Model组、血晶素(Hemin)组、BUD组和DXM组5组,每组各10只;Control组、Model组制作同前第二部分;Hemin组、BUD组和DXM组除在每次激发前分别用Hemin、BUD、DXM等干预处理外,其余处理同Model组。末次激发24小时后麻醉处死大鼠,取激发后各组动物动脉血,BALF及肺组织,分别测定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和BALF细胞总数和各组细胞分类百分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HO-1的蛋白表达变化、RT-PCR法测定HO-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合肺组织病理学检测分析气道炎症状况。结果:1.BUD、DXM、Hemin组激发后亦出现哮喘样症状,但较Model组明显缓解。相对于Control组,Model组、Hemin组、BUD组及DXM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显着增高(P均<0.01);而相对于Model组,Hemin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显着减低(P<0.05)、BUD组及DXM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亦显着减低(P均<0.01),三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均>0.05);相对于Control组,Model组、Hemin组、BUD及DXM组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显着增高(P均<0.01);而相对于Model组、Hemin组、BUD组及DXM组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显着减低(P均<0.01),三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均>0.05)。2.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Hemin组、BUD组和DXM组BALF中细胞总数显着增高(P<0.01);与Model组相比,Hemin组、BUD组和DXM组细胞总数显着下降(P<0.01),三组间无显着差异(P均>0.05);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Hemin组、BUD组和DXM组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增高,巨噬细胞百分比显着降低,(P均<0.01)差异有显着性;与Model组相比,Hemin组、BUD组和DXM组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减低;巨噬细胞百分比显着增高,(P<0.05)差异有显着性,而Hemin、BUD和DXM组三组间无显着差异(P均>0.05)。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Control相比,Model组、Hemin组、BUD组及DXM组HO-1蛋白表达显着增强(P<0.01);与Model组相比,Hemin组、BUD组及DXM组HO-1表达亦显着增强(P均<0.01),而三组间HO-1表达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高倍镜下见HO-1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支气管上皮细胞、粘膜下巨噬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偶有表达。4.RT-PCR结果分析:与Control组相比,Hemin组、BUD组和DXM组检测结果显示HO-1mRNA表达显着增高,(P均<0.01);而Model组明显增高(P<0.05);与Model组相比,Hemin组、BUD组和DXM组明显增高(P均<0.05)。5.相对于Control组,Model组、BUD组、DXM组和Hemin组的COHb含量均显着增高(P均<0.01)。而相对于Model组,BUD组COHb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但DXM和Hemin组COHb含量均显着增高(P均<0.05),而后两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1.HO-1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有保护作用。2.布地奈德混悬液及DXM均可上调大鼠哮喘模型HO-1蛋白,基因的表达,增强其活性。3.布地奈德混悬液及DXM对气道炎症的保护可能与其上调HO-1表达有关。
焦素敏[10](2007)在《血红素氧合酶-1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IL-10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哮喘模型,研究HO-1表达的变化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分析HO-1与IL-10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作用,探讨HO-1在哮喘中的免疫调抑作用机制。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第一天用10%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混悬液1ml(含10%氢氧化铝、灭活百日咳杆菌)腹腔注射致敏、2周后超声雾化吸入2% OVA激发,复制哮喘动物模型;设置不同干预组,在每次激发前分别用血晶素(Hemin)、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 IX, ZnPP)或地塞米松(DXM)干预处理,末次激发24小时后麻醉处死大鼠,取激发后各组动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分别测定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HO-1的变化,ELISA法测定BALF上清液中IL-10的量,并分析HO-1与IL-10之间的相关性,结合肺组织病理学检测分析气道炎症状况。结果1.哮喘模型的建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呼吸窘迫症状:呼吸急促、辅助呼吸肌收缩、青紫等表现。肺组织病理学显示气道周围明显炎症改变、BALF细胞学显示EOS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提示哮喘大鼠模型复制成功。经Hemin、DXM干预后,大鼠激发后症状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而ZnPP组则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2.病理组织学:模型组、Hemin组、ZnPP组和DXM组气道组织均可见EOS等炎症细胞浸润,但Hemin组、DXM组气道炎症明显轻于模型组和ZnPP组。3. BALF细胞学检测:Hemin组、DXM组细胞总数及EOS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和ZnPP组(P<0.05);Hemin组和DXM组、及模型组和ZnPP组两间细胞总数及EOS百分比则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4.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模型组HO-1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1),对照组仅有少量表达;与模型组相比,经Hemin、DXM处理后HO-1表达明显增加(P<0.01),Hemin组和DXM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ZnPP组与模型组两组间比较HO-1表达差异无显着意义(P >0.05)。HO-1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巨噬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也可见表达。5. IL-10量:致敏、激发后模型组BALF上清液中IL-1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但经Hemin、DXM处理后IL-10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 Hemin组和DXM组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而ZnPP组与模型组IL-10量差异无显着性(P>0.05)。6.模型组、Hemin组、ZnPP组和DXM组的HO-1表达量与IL-10量的变化方向相同;Spearman相关系数为r =0.718,P<0.01(双侧),说明HO-1表达量与IL-10含量之间有高度正相关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1.卵蛋白(OVA)与免疫佐剂氢氧化铝、灭活百日咳杆菌致敏、激发能够成功复制哮喘大鼠模型。2.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HO-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3. HO-1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肺巨噬细胞、气道上皮细胞。4. HO-1激动剂Hemin、及地塞米松(DXM)均可上调HO-1的表达。5. HO-1表达上调能显着抑制过敏性气道炎症。6. Hemin与地塞米松(DXM)有相似的抗炎效应。7. HO-1的表达量与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量呈正相关。
二、血红素氧合酶系统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红素氧合酶系统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氧化应激机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氧化应激机制的介绍 |
一、活性氧的生成 |
二、抗氧化防御 |
支气管哮喘与氧化应激机制 |
一、支气管哮喘中ROS的来源 |
二、支气管哮喘与氧化应激 |
支气管哮喘与氧化应激相关进展 |
一、支气管哮喘相关氧化应激标志物 |
二、支气管哮喘的抗氧化治疗及进展 |
展望与总结 |
(2)Fbp1调控Nrf2通路在哮喘气道上皮氧化应激诱导凋亡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Fbp1在哮喘体内及体外实验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基因芯片数据 |
2.2.2 数据集数据下载、质控及分析 |
2.2.3 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制备 |
2.2.4 标本的收集 |
2.2.5 BALF的处理 |
2.2.6 肺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
2.2.7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2.2.8 过碘酸雪夫(PAS)染色 |
2.2.9 免疫组化染色 |
2.2.10 肺组织蛋白样品制备及浓度测定 |
2.2.11 Western blot实验 |
2.2.12 核糖核酸(RNA)提取与浓度测定 |
2.2.13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实验 |
2.2.14 细胞培养 |
2.2.15 细胞蛋白提取、浓度测定及样品制备 |
2.2.1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数据集的质控 |
3.2 差异基因筛选及分析 |
3.3 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制作及鉴定 |
3.4 Fbp1 在哮喘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增多 |
3.4.1 Fbp1 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增高 |
3.4.2 Fbp1 在哮喘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中高表达 |
3.5 Fbp1在IL-4或IL-13刺激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与Beas-2B细胞中表达增高 |
3.5.1 使用的细胞因子IL-4与IL-13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
3.5.2 Fbp1在IL-4或IL-13刺激的16HBE细胞或Beas-2B细胞中表达增高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Fbp1 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转染 |
2.2.2 细胞周期 |
2.2.3 细胞凋亡 |
2.2.4 活性氧(ROS)检测 |
2.2.5 MDA含量检测 |
2.2.6 GSH 含量检测 |
2.2.7 SOD 活性检测 |
2.2.8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在16HBE及Beas-2B细胞中成功过表达及敲减Fbp1 |
3.1.1 在16HBE及Beas-2B细胞中成功敲减Fbp1 |
3.1.2 在16HBE及Beas-2B细胞中成功过表达Fbp1 |
3.2 Fbp1能够诱导16HBE细胞或Beas-2B细胞G2/M期阻滞 |
3.3 Fbp1能够诱导16HBE细胞或Beas-2B细胞凋亡 |
3.4 Fbp1能够诱导16HBE细胞或Beas-2B细胞氧化应激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Fbp1加重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处理 |
2.2.2 细胞蛋白提取、Western Blot |
2.2.3 细胞凋亡及活性氧检测 |
2.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Fbp1能够通过抑制Nrf2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 |
3.2 Fbp1诱导的细胞凋亡能被Nrf2抑制剂ML385部分回复 |
3.3 Fbp1诱导的氧化应激能被Nrf2抑制剂ML385部分回复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参考文献 |
综述 氧化应激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用药探析及网络药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研究概况 |
1.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病因病机 |
2. 支气管哮喘诊断分型进展 |
3. 支气管哮喘的西医治疗进展 |
综述二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研究概况 |
1. 古代医家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2. 近现代医家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3. 晁恩祥教授支气管哮喘辨治特色 |
4. 张洪春教授支气管哮喘防治观点 |
综述三 数据挖掘技术及网络药理学在中医处方研究中的应用 |
1. 数据挖掘在中医处方研究中的应用 |
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处方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总结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数据挖掘 |
2. 结果 |
2.1. 病例一般资料 |
2.2 药物基本信息分析 |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2.4 核心处方药物用量分析 |
2.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
3. 讨论 |
3.1 病例一般资料 |
3.2 药物基本信息分析 |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讨论 |
3.4 基于无监督熵聚类的新方讨论 |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的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核心处方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中药有效成分筛选 |
1.2 中药成分靶点预测 |
1.3 支气管哮喘相关靶点筛选 |
1.4 中药-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
1.5 核心靶点筛选及网络构建 |
1.6 关键靶标功能预测及与富集分析 |
2. 结果 |
2.1 中药化合物成分分析 |
2.2 中药成分靶点预测 |
2.3 支气管哮喘靶点的筛选 |
2.4 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网络构建 |
2.5 核心靶点筛选及PPI网络构建 |
2.6 靶点生物功能及基因通路富集分析 |
3. 讨论 |
3.1 中药有效成分分析和靶点预测 |
3.2 支气管哮喘相关靶点筛选简述 |
3.3 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关键节点分析 |
3.4 核心靶点筛选及PPI网络分析 |
3.5 关键靶标功能预测与富集结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总结 |
致谢 |
(5)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通过激活Nrf2对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NK-1R拮抗剂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研究对象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小鼠行为学改变 |
3.2 各组小鼠气道的反应性测定 |
3.3 ELISA检测各组小鼠BALF及血清中SP、IL-13 含量的变化 |
3.4 免疫组化观察SP、NK-1R在肺组织的表达 |
3.5 各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细胞计数 |
3.6 各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 |
3.6.1 各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 |
3.6.2 小鼠肺组织 Masson 染色 |
3.6.3 小鼠肺组织 PAS 染色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NK-1R拮抗剂对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线粒体功能及Nrf2 表达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研究对象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气道超微结构改变 |
3.2 NK-1R拮抗剂WIN 62,577对哮喘小鼠气道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3.2.1 各组小鼠肺组织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3.2.2 各组小鼠肺组织内ROS水平的变化 |
3.2.3 各组小鼠肺组织内ATP浓度的变化 |
3.3 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Nrf2、HO-1 蛋白表达水平 |
3.3.1 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细胞浆/细胞核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 |
3.3.2 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HO-1的蛋白表达水平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NK-1R拮抗剂对IL-13 诱导的16HBE细胞线粒体功能及Nrf2 表达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MTT检测NK-1R拮抗剂对IL-13 诱导的16HBE细胞增殖的影响 |
3.2 NK-1R拮抗剂对IL-13 诱导的16HBE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3.2.1 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JC-1 荧光) |
3.2.2 各组细胞 ROS 水平变化(DCFH-DA 荧光) |
3.2.3 各组细胞ATP浓度的变化 |
3.3 NK-1R拮抗剂对IL-13 诱导的16HBE细胞Nrf2、HO-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1 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核/细胞浆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 |
3.3.2 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Nrf2 核内移情况 |
3.3.3 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HO-1 的蛋白表达水平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沉默Nrf2 降低NK-1R拮抗剂对IL-13 诱导的16HBE细胞线粒体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RT-PCR方法验证Nrf2shRNA转染16HBE细胞的效果 |
3.2 Westernblot方法验证Nrf2shRNA转染16HBE细胞的效果 |
3.3 Western blot检测转染Nrf2 shRNA后各组细胞Nrf2和HO-1 蛋白表达水平 |
3.4 转染Nrf2 shRNA后对各组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3.4.1 转染Nrf2shRNA对各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 |
3.4.2 转染Nrf2shRNA后对各组细胞ROS水平的影响 |
3.4.3 转染Nrf2shRNA后对各组细胞ATP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HO-1、8-OHdG在AECOP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红素氧合酶-1与机体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血红素加氧酶-1和福多司坦对哮喘小鼠MUC5AC及IL-25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粘蛋白MUC5AC与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9)布地奈德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保护及其对肺组织HO-1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不同激发方法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的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大鼠哮喘模型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调控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血红素氧合酶-1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IL-10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血红素氧合酶-1 表达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血红素氧合酶-1 对哮喘气道炎症及IL-10 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血红素氧合酶系统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氧化应激机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J]. 王斐,车春莉. 临床肺科杂志, 2021(09)
- [2]Fbp1调控Nrf2通路在哮喘气道上皮氧化应激诱导凋亡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 胡加鹏.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3]血红素氧合酶-1对哮喘小鼠模型IL-25和MUC5AC表达的影响[J]. 詹倩,杜丽君,戴曦,袁竞,刘贲,王荣丽. 天津医药, 2020(10)
- [4]张洪春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用药探析及网络药理学分析[D]. 牛逸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通过激活Nrf2对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植嘉.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6]HO-1、8-OHdG在AECOP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D]. 牛艺兵.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血红素加氧酶-1和福多司坦对哮喘小鼠MUC5AC及IL-25的影响[D]. 杜丽君. 泸州医学院, 2014(04)
- [8]血红素加氧酶系统及其在哮喘的作用[J]. 徐璇,杨作成,李云,钟礼立. 医学综述, 2008(10)
- [9]布地奈德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保护及其对肺组织HO-1的调控作用[D]. 徐璇. 中南大学, 2007(01)
- [10]血红素氧合酶-1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IL-10的影响[D]. 焦素敏. 南华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