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15年中国民用飞机市场预测

1996-2015年中国民用飞机市场预测

一、1996~2015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张沈燕[1](2019)在《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蒙古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体现在出行方式方面较以前发生很大变化,航空需求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商务休闲短途飞行需求明显增多,内蒙古航空客运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机场建设,继续增加支线和通用机场布点,构建通联内外的多层级航空运输网络。近年来,内蒙古支线航空发展迅速,支线航线运营日趋成熟,然而区内支线航空市场不但没有新运力投入反而有航空公司逐步退出的趋势。本文分析内蒙古航空运输实际情况,客观比对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发展条件,在研究借鉴国内外支线航空发展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发展提出对策,即通过组建本土航空公司向支线市场投放有效运力,从构建“支支通”快捷网络、扩张“毛细血管”运输力、创新运用整合营销等方面开拓当地支线航空市场。研究组建本土航空公司不仅是拓展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的重要途径,也是弥补内蒙古地方航空企业缺位的战略思路,这也是完善内蒙古多层级航空运输网络的有效手段。本土航司将为内蒙古区内外经贸活动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还将带动地方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劳动人员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共同繁荣。作为拓展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的探索,也将为内蒙古地区支线机场下一步发展规划和促进内蒙古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颜丹枫[2](2020)在《基于场景的机队选择和需求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市场竞争是商用飞机行业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航空公司的财务表现加剧了这一趋势。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财务环境,政策法规和管理部门的业务战略等许多因素深刻影响了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航空公司始终面临巨大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航空公司的选择机队直接决定了其生产效率和相关成本。飞机机队的规划需要对航空技术和业务有深入的了解。商用飞机顶层设计要求的制定和实现对飞机项目的市场前景具有关键性影响,需求的来源包括航空公司对运力的需求分析和制造商在技术和型号上的设计决策。本文提出了基于场景的飞机需求发展的分析方法。在众多影响航空公司盈利的因素中,机队的选择规划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本文分析了航空公司在机队规划中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场景的描述及其参数化定义方法,场景的定义反映了飞机的使用环境,涉及众多宏观和微观因素。场景参数为飞机概念设计提供了背景环境参数。采用基于场景的需求参数分析方法可以给出在特定场景定义下最符合航空公司价值函数的飞机设计方案。

蔺陆洲[3](2020)在《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文中研究表明太空竞争与空间合作的关系变化和政策调整是航天外交的基本问题。本文围绕竞争与合作的主轴,建构了一种航天外交的理论框架并以商业航天为基点分析了航天外交的现实转型。在回顾航天外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方法和创新点,进而界定了航天外交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特征。通过梳理自1957年以来航天外交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航天外交的发展趋势,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相互依存、霸权稳定、世界体系、国家主义和依附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分析范式,总结了航天外交在战略、资金和科技各方面的理论要素。基于这三个航天外交的理论要素,将航天产业的计划经济属性、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和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确立为航天外交理论的范式,以航天相对实力的变化和航天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主要逻辑,建立航天外交的理论模型,在太空竞赛和空间合作方面形成理论推论。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理论和推论进行检验。通过理论限制性条件分析,将商业航天识别为改变航天外交理论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颠覆性变量,并对航天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预测。随后,以文章建构的航天外交理论框架,针对世界航天外交总体态势、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的结构与政策,利用案例研究和博弈论进行分析,解释当前航天外交关系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基于中国的航天外交实践的总结,在大国博弈、多边主导和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并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回顾和总结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并对未来的航天外交进行展望。

刘欣[4](2018)在《X航空公司低成本战略分析与选择》文中研究指明低成本航空自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已逐步风靡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通过成立低成本子公司或自身转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方式,抢占各国航空市场,其主要代表包括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美国捷蓝航空公司、欧洲瑞安航空公司、欧洲易捷航空公司、澳洲捷星航空公司以及马来西亚亚洲航空公司。各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成功为我国航空公司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航空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在2004年应运而生,迈出了我国低成本航空发展的第一步。自“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民航推出一系列鼓励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政策出台,我国涌现出新一批低成本航空公司,其中包括东航旗下的中国联合航空公司、海南航空旗下的西部航空公司、吉祥航空旗下的九元航空公司以及本文将要研究的X航空公司。本文研究的X航空是一家国有资本航空公司,自2014年5月开始实施低成本战略至今,已历经近四年时间,其成效如何?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低成本战略是否依然可行?如何能更好的实施X航空低成本战略?这些问题的思考乃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以期为其他航空公司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本文首先通过对X航空公司过去四年时间低成本战略的执行情况进行概述,总结战略执行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随着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之后,X航空应对低成本战略进行重新评估。随后本文通过PEST分析法对X航空外部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进行分析,从基本经济特征、波特五力模型、主要竞争者、关键成功因素以及驱动力五个方面对产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总结X航空公司在新环境中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本文通过对X航空自身资源与能力分析,包括从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资源、财务资源对公司自身资源进行分析,从安全运行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品牌服务能力、机务维修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能力对公司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本文根据SWOT分析法,对X航空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匹配组合,深入研究X航空优势机会战略、优势威胁战略、劣势机会战略与劣势威胁战略,通过对X航空的战略发展基础、战略发展方向、战略发展力度以及战略发展途径进行分析,从各个维度对X航空战略发展进行战略定位,论证X航空公司低成本战略的选择,并对X航空低成本战略进行评估。最后,本文结合X航空当前低成本战略实施现状与问题,对未来X航空公司成功实现低成本战略目标提出建议。当前,大多数对低成本航空的研究都集中于国外知名低成本承运人或者国内的春秋航空,但这篇论文选择了X航空作为研究对象,对X航空公司低成本战略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重新评估其低成本战略在环境变化发展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优化实施建议,为X航空成功实施低成本战略提供了重要研究成果,对行业内同其他航空公司,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户海印[5](2015)在《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作为“现代工业之花”的大飞机项目的成功会有效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使中国工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显着提升。分析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进占大飞机制造市场的微观作用机制,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影响因素、发展空间、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发展战略及其路径选择,对于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冲破国际主要大型客机制造商的封锁,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五个视角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进行了研究,一是利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的政策过程,对大飞机项目的历史使命及其演进历程与规律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解释。二是通过建立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新进入者与垄断寡头、在位垄断寡头之间的博弈模型,根据不同航空工业基础与外部市场环境下市场进入者与垄断寡头所做出的最优行为选择,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规律进行了解析与探索。三是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微观作用机制解析的基础上,以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的发展数据为依托,综合运用多元回归、Panel-Data等多种计量分析模型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规律提供实证层面上的支持,并通过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需求分析和障碍性分析,发现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拥有广阔国内市场空间的同时,依然存在体制机制不适应、资源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发展障碍。四是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竞争力状况。首先运用ISV分析,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的分析,从而为制定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战略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其次,运用“五力模型”,分别从产业内竞争者等五个方面入手,把握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基本竞争状况;然后,分别从技术、市场、网络三个方面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分析,明晰当前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五是通过对国家赋予民用航空制造业“三个层次”的目标分析,提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与相应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在明确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现实和目标的基础上,本文借鉴国际上主要航空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路径分为扩能路径、拓展路径和提升路径三个层次,构建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框架。本文的主要创新有以下几点:第一,根据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以及政治源流的划分标准进行归类梳理,解释与分析了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所经历的酝酿过程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的演进逻辑,有助于总结与汲取成功经验与教训,确保中国大飞机项目的顺利发展与成功。第二,透过博弈论视角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思想,引入技术壁垒因素,将单期博弈转化为多期博弈,构建市场新进入者与垄断寡头、在位垄断寡头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逐级归纳分析,寻找博弈模型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在微观层面上揭示了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的机制与规律。第三,弥补了以往相关研究过多侧重于定性研究的不足,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微观作用机制解析的基础上,以中国航空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数据为依托,综合运用多元回归分析、Panel-Data、Granger因果检验等多种计量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识别与验证了影响与推动中国大飞机项目上马进而实现全面腾飞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的发展战略及路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第四,多角度、多方法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明晰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当前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做出切合实际的产业目标定位及相应战略选择,构建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框架,这对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具体工作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何蓓蓓[6](2019)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民航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人们注重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未来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对发展的需求。民航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民航业同时存在高投入、高油耗、高环境负荷的特点,系统研究民航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对于提升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评述了相关生态效率的理论及评价方法;其次,从民航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出发,结合民航业产业链视角,将民航业的全流程划分为资源、运营、产出和效益等四大环节,并测度了民航业资源运营比、运营产出比、产出效益比及效率指标等共33个比值指标以及38个衍生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航线里程、人数、航线数等均对燃油耗费有显着影响,万次燃油量和万时燃油量两个指标分别从飞机起降架次和飞行时长刻画了燃油消耗情况,其中万次燃油量与机场个数呈现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关系,说明机场调度水平通过影响飞行架次延误及备降次数,进而对燃油消耗有明显影响;时序分析发现2004年到2016年期间民航业生态效率呈现抛物线的发展态势,其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市场竞争因素、资源投入不协调、客货运不协调以及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进而,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了“投入不变产出可变”和“投入可变产出不变”两种情形下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民航业生态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11年和2012年达到顶峰;进一步分析发现其瓶颈因素随时间推移也不断变化,依次是飞机数、航线、航线与从业人员,再到机场数。再次,为科学反映民航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系统关系,利用2015年投入产出分析表,测算了“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开展了投入-产出的结构分析以及“前向”、“后向”两方面的关联效应分析,结果发现:从国民经济角度看,民航业创造价值是耗费资源的1.6倍,这意味着民航业整体上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率,其中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最大,对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最强。最后,基于民航业生态效率评价结果,构建了基于运行环节的民航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提升生态效率的策略,以控制民航生态效率下滑趋势。

黄赶祥[7](2016)在《远程航线市场宽体客机需求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以及国内空域资源瓶颈日益凸显,日新月异的我国航空运输市场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未来的发展重点将愈加趋于国际远程航线市场,这也是促进我国航空运输结构合理发展,建设民航强国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分析特定区域远程航线市场对民用宽体客机产品的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对我国民机制造商、航空公司以及民航局等政府相关部门而言都尤为重要。本文从民机制造商的角度出发,对特定区域远程航线市场宽体客机的需求结构及其规模进行分析预测,旨在形成一套系统的远程航线市场宽体客机需求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远程航线市场需求预测方法。利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了已开远程航线需求的预测,重点研究了新开远程航线市场需求的预测,从影响远程航线市场需求的因素出发,借鉴重力模型构建了新开远程航线需求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中美航线历史数据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并以成都-旧金山新开远程航线为例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是现实可行的。(2)宽体客机直接运营成本评估模型。以航段距离、座位数和燃油价格为投入要素,构建了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宽体客机直接运营成本模型,并以航空公司宽体客机实际运营成本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是合理可行的。此外,还利用所构建的成本模型分析了座级和航段距离与机型运营经济性之间的内涵关系,并分析了燃油价格对座级经济性的影响。(3)远程航线市场宽体客机需求分析方法。为反映市场竞争环境下的高航班频率的利益对民机市场需求的影响,本文引入了旅客平均等待航班时间成本,在此基础上,借鉴基于航线运力优化配置的微观机队规划思想,以区域机队整体直接运营成本最小和旅客平均等待航班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远程航线市场宽体客机需求分析模型,并以我国某区域远程航线市场为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的用于特定区域远程航线市场宽体客机的需求分析。

贾蔡镓[8](2018)在《A公司基于军民融合的转型升级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中央召开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共同发展的一项重大成果,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推动国家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应对风雨变换的世界政治军事局势,建立和加强国家战略优势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同时军民融合会对传统军工企业造成巨大冲击,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同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定》,提出了要加快形成航空工业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更好地肩负起“航空报国”的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A公司作为我国大型军工企业,是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国家和省市的重点优势企业,为国家航空武器装备生产制造做出了巨大贡献。“十三五”时期,A公司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航空制造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如何制定在军民融合条件下推进转型升级的战略,明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主要策略,并运用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战略的顺利实现,是推动实现A公司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一环。本论文把A公司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军民融合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军工企业推动转型升级的方式、情况和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再概括性地描述了A公司的主要情况和现阶段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情况,随后运用PEST分析法对A公司面临的主要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再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A公司面临的行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归纳出A公司面临的机会和威胁。随后对A公司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归纳出A公司在军民融合条件下进行转型升级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本论文提出了A公司基于军民融合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再运用SWOT矩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A公司推动军民融合的发展的“优势-机会”策略、“优势-威胁”策略、“劣势-机会”策略和“劣势-威胁”策略,并进行了战略定位。之后,本论文提出了“优化组织结构,建立精干高效的工作体系”、“聚焦航空主业,提升企业发展核心能力”、“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发展,建立开放性科研生产体系”、“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建立开放协作的合作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军民两用人才”、“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扎实有序开展”、“处理好军民融合和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以确保基于军民融合的转型升级战略落到实处。最后,本论文在对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也针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方法等进行了展望。希望研究的结论与成果,能够给其它相似的国有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研究制定在军民融合条件下进行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9](1997)在《1996~2015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文中研究表明1996年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公布了1996~2015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该报告由郭忱、王可、刘文胜完成.预测结果包括中长期中国民航运输业发展趋势,中国民用客机、货机机队发展规模,现役飞机退役预测以及民用客机的净需求量.该报告还对国外航空运输市场及民用飞机需求作了定性分析.在此,本刊仅摘选其主要预测结果,供读者参考.

罗理宇[10](2020)在《四川通航园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研究 ——以成都通航园为例》文中指出2010年,通用航空作为民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方向。随着《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等政策的颁布,确定了深化低空空域改革的总体目标、阶段步骤与主要任务,对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的管理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四川省作为西南地区核心区域,为了提供高端的通用航空运营服务,并且建立可以对全国的专业人才提供专业的通用航空培养的一个教育基地,在“十三五”期间,四川将实施建成三十个以上各类的通航机场的计划,同时根据建成通航机场的相关条件逐步建成五个航空小镇,高端的公务机产业基地、通用飞机组装基地及航空产业园。本论文正是由四川省通用航空产业园规划发展的需求为动机,从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的角度出发,对通用航空产园区的规划布局做一些思考。本论文首先对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规划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对国内外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规划主要需解决合理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的问题。接着以成都通用航空产业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外环境及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到其发展战略。通过对其有条件发展的产业、有产业基础的产业与有市场需求的产业进行比对,找出了成都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应发展的具体产业。结合其发展战略,提出了其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即:成都通航园区应发展成为,以飞行服务与维修保障为基础,通用航空研制为核心,通用航空运营为依托的复合型全产业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园区应优先完成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使之形成具备飞行服务与维修保障能力的同行飞行服务保障基地,再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通用航空研制产业,同时支持和培育发展飞行培训、低空旅游、短途运输与应急救援等相关产业。以此作为依据,再对园区相关区域的上位规划与自然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圈层结构理论,对园区所选的产业进行布局。最终确定了“一带、两轴、两中心”的规划结构,并对园区的通航运营核心与产业发展轴上进行了产业功能区的划分。

二、1996~2015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6~2015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支线航空发展分析
    2.1 支线航空相关概念
    2.2 美欧国家支线航空发展历程
        2.2.1 美国支线航空发展历程
        2.2.2 欧洲支线航空发展历程
    2.3 美欧支线主要发展模式及现状
        2.3.1 主要发展模式
        2.3.2 美国支线航空发展现状
    2.4 国内支线航空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4.1 国内支线航空发展现状
        2.4.2 国内支线航空存在的问题
        2.4.3 中外支线航空发展对比
        2.4.4 对国内支线航空的经验启示
第三章 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分析
    3.1 内蒙古航空运输发展情况
        3.1.1 内蒙古航空运输概况
        3.1.2 内蒙古航空运输市场分析
    3.2 内蒙古航空运输网络及运力投入
        3.2.1 网络通达情况与运力投入概况
        3.2.2 基地公司具体运力投入分析
    3.3 内蒙古支线航空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3.3.1 内蒙古支线航空发展历程
        3.3.2 内蒙古支线航空发展趋势
第四章 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发展条件分析
    4.1 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预测
    4.2 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
        4.2.1 地理区位资源优势
        4.2.2 航空运输战略优势
        4.2.3 宏观经济环境优势
        4.2.4 交通体系构架优势
    4.3 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发展的不利条件
        4.3.1 核心城市定位模糊
        4.3.2 航空口岸建设滞后
        4.3.3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4.4 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面临的机遇
        4.4.1 以呼包鄂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走廊的建设
        4.4.2 省(国)际航线的打造
        4.4.3 旅游业逆势上扬
        4.4.4 支线航空运力布局的变化
    4.5 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存在的风险
        4.5.1 航司竞争激烈
        4.5.2 政策补贴错位
        4.5.3 运营风险较大
第五章 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发展对策分析
    5.1 本土航空公司的实现目标
    5.2 本土航空公司的航线规划
        5.2.1 航线布局
        5.2.2 基地选择
    5.3 本土航空公司的市场发展对策
        5.3.1 构建“支支通”快捷网络
        5.3.2 实现跨航司“干支联动”
        5.3.3 打造次级枢纽新动能
        5.3.4 扩张“毛细血管”运输力
        5.3.5 创新运用“整合营销”
        5.3.6 利用好相关政策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场景的机队选择和需求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飞机需求定义和分析方法
    1.3 机队规划方法
        1.3.1 机队规划的相关概念
        1.3.2 机队规划方法概述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队规划场景因素分析
    2.1 经济发展水平
        2.1.1 油价波动
        2.1.2 各种税率和汇率的变化
    2.2 政策因素
        2.2.1 运力引进政策
        2.2.2 民航业相关管理部门与航空管制政策
        2.2.3 政府的干预
        2.2.4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国际关系
    2.3 航空公司自身发展情况
        2.3.1 已有机队构成及规模情况
        2.3.2 不同规模航空公司的决策偏好
        2.3.3 飞机的配置比例
    2.4 航线网络市场分析
        2.4.1 市场分析
        2.4.2 整体航线网络布局搭配
        2.4.3 航线中机场等级
    2.5 飞机的技术参数性能
    2.6 飞机经济性能的比较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球航空公司现役机队数据分析
    3.1 现役窄体客机情况
    3.2 现役宽体客机情况
    3.3 现役支线客机情况
    3.4 现役飞机情况总结
    3.5 全球航空公司的分布
    3.6 中美航空市场的分析
    3.7 波音空客的比例分析与总结
    3.8 航空公司分类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队选型综合分析
    4.1 飞机选型方法
        4.1.1 详细飞机性能
        4.1.2 成本效率
        4.1.3 业载和航程
    4.2 备选机型综合分析内容
        4.2.1 飞机分析
        4.2.2 经济分析
        4.2.3 财务分析
        4.2.4 飞机选型的程序和综合评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场景的飞机需求分析
    5.1 场景的参数定义
    5.2 结合场景的机队规划与设计
        5.2.1 民用航空运输量的预测
        5.2.2 航线市场的分析
        5.2.3 飞机的需求参数分析
    5.3 飞机需求参数的AHP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3)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军事安全
        二、法律政策
        三、经济产业
        四、科学技术
        五、文化认知
        六、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概述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四节 论证框架与章节结构
第二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航天的基础概念
        一、作为技术概念的航天
        二、航天科技
        三、航天系统和系统工程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概念和定义
        一、历史沿革
        二、定义范畴
        三、构成要素
        四、本质特性
    第三节 航天与国际关系理论
        一、航天与地缘政治理论
        二、航天与国际政治理论
        三、航天与外交理论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历史阶段
        一、第一个时段:1957 年-1975年
        二、第二个阶段:1975 年-1985年
        三、第三个阶段:1985 年-2000年
        四、第四个阶段:2000 年-至今
    第二节 太空竞赛与现实主义
        一、冷战早期50年代的航天外交
        二、冷战早期60年代的航天外交
        三、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空间合作与相互依赖
        一、冷战中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自由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四节 冲突对抗与霸权稳定
        一、冷战后期的航天外交情况
        二、新现实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五节 世界航天体系与依附
        一、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计划
        二、世界体系中的航天外交
    第六节 商业航天与国家主义
        一、全球化与商业航天
        二、国家主义的航天外交
    第七节 航天外交的核心要素
        一、科技是核心基础
        二、战略是根本动力
        三、资金是重要条件
第四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理论范式
        一、航天经济的计划属性
        二、国家为核心的行为体
        三、大国竞争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理论模型
        一、关键要素
        二、理论内核
        三、主要逻辑
    第三节 理论推论
        一、太空竞赛
        二、空间合作
    第四节 理论验证
        一、定量检验
        二、定性检测
    第五节 理论颠覆
        一、理论界限
        二、商业航天
        三、理论发展
第五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总体态势分析
        一、综合分析
        二、分项分析
    第二节 主要国家分析
        一、美国的航天外交
        二、俄罗斯的航天外交
        三、欧洲的航天外交
        四、日本的航天外交
        五、印度的航天外交
    第三节 国际组织分析
        一、国际组织类型分析
        二、多边平台博弈策略
        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六章 中国的航天外交
    第一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实践
        一、中国航天外交的基础
        二、中国航天外交的历史
    第二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设计
        一、大国博弈
        二、多边主导
        三、应用推广
    第三节 中国航天外交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高举高打的战略定位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模式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航天外交的本质与启示
        一、航天外交的本质
        二、航天外交的启示
    第二节 航天外交的未来
        一、持续的竞争
        二、潜在的合作
    第三节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4)X航空公司低成本战略分析与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内研究现状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相关理论综述
        2.2.1 竞争战略
        2.2.2 成本领先战略
        2.2.3 PEST分析法
        2.2.4 波特五力模型
        2.2.5 SWOT分析
3 X航空公司低成本战略执行情况分析
    3.1 公司概况
        3.1.1 公司概况
        3.1.2 公司发展状况
    3.2 公司低成本战略执行情况分析
        3.2.1 公司低成本战略概况
        3.2.2 公司低成本战略执行情况
4 X航空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基本经济特征分析
        4.2.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2.3 主要竞争者分析
        4.2.4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4.2.5 驱动力分析
    4.3 公司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总结
        4.3.1 公司所面临的机会
        4.3.2 公司所面临的威胁
5 X航空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5.1 公司资源分析
        5.1.1 组织资源分析
        5.1.2 人力资源分析
        5.1.3 财务资源分析
        5.1.4 生产资源分析
    5.2 公司能力分析
        5.2.1 安全运行能力
        5.2.2 市场营销能力
        5.2.3 品牌服务能力
        5.2.4 机务维修能力
        5.2.5 信息技术能力
    5.3 公司所拥有的优势与劣势总结
        5.3.1 公司所拥有的优势
        5.3.2 公司所拥有的劣势
6 X航空公司战略的匹配、选择与评估
    6.1 SWOT分析
        6.1.1 SWOT分析
        6.1.2 SO战略
        6.1.3 ST战略
        6.1.4 WO战略
        6.1.5 WT战略
    6.2 低成本战略的选择
        6.2.1 公司战略发展的基础
        6.2.2 公司战略发展的方向
        6.2.3 公司战略发展的力度
        6.2.4 公司战略发展的途径
        6.2.5 公司战略发展的选择
    6.3 战略选择评估
        6.3.1 内部一致性
        6.3.2 环境适应性
        6.3.3 资源适应性
        6.3.4 沟通与实施
7 X航空公司低成本战略实施建议
    7.1 公司低成本战略基本理念
        7.1.1 公司低成本战略基本要素
        7.1.2 公司低成本战略具体目标
    7.2 公司低成本战略实施重点任务
        7.2.1 飞机引进
        7.2.2 基地建设
        7.2.3 外部合作
        7.2.4 内部管理
        7.2.5 航线规划
        7.2.6 技术创新
    7.3 公司低成本战略保障机制
        7.3.1 组织架构保障机制
        7.3.2 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7.3.3 工作保障机制
        7.3.4 企业文化保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1.4.1 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研究
        1.4.2 发展战略理论综述
        1.4.3 博弈论相关理论综述
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历程—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2.1 问题源流: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曲折发展之路
        2.1.1 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2.1.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2.1.3 当前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存在的不足
        2.1.4 过去30多年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教训
    2.2 政策源流:以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大飞机发展战略
        2.2.1 大飞机市场问题
        2.2.2 “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引进”为主
        2.2.3 优先发展“干线”还是“支线”飞机
        2.2.4 大型客机项目应采取的机制
    2.3 政治源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求
    2.4 开启“机会之窗”:大飞机政策的最终形成
    2.5 本章小结
3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
    3.1 国际航空制造业发展情况
        3.1.1 国际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
        3.1.2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趋势
        3.1.3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主要特征
        3.1.4 民用航空制造业面临的新挑战
    3.2 美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3.2.1 美国大飞机产业政策
        3.2.2 波音成功经验的启示
    3.3 欧洲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3.3.1 欧盟大飞机产业政策
        3.3.2 空客成功经验的启示
    3.4 俄罗斯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3.5 巴西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3.6 本章小结
4 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的机制分析
    4.1 古诺模型
    4.2 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机制分析
        4.2.1 当前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为单一寡头垄断的情况
        4.2.2 当前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为双寡头垄断的情况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
    5.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1.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需求分析
        5.2.1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5.2.2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需求分析
        5.2.3 中国航线数量、航空旅客周转量与民航飞机市场需求的实证检验
        5.2.4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需求预测的合理性检验
    5.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障碍性分析
        5.3.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分析
        5.3.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资源性障碍分析
        5.3.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6.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ISV分析
        6.1.1 产业链分析
        6.1.2 供应链分析
        6.1.3 价值链分析
    6.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五力模型”分析
        6.2.1 行业竞争者
        6.2.2 零部件供应商
        6.2.3 整机采购商
        6.2.4 潜在的进入者
        6.2.5 替代产品
    6.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6.3.1 技术资源与能力分析
        6.3.2 市场资源与能力分析
        6.3.3 网络资源与能力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定位
    7.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7.1.1 项目成功
        7.1.2 公司发展
        7.1.3 产业带动
        7.1.4 聚焦发展
    7.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
        7.2.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业务定位
        7.2.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市场定位
        7.2.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产品定位
        7.2.4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客户定位
    7.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战略选择
        7.3.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7.3.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7.3.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战略
    7.4 本章小结
8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8.1 扩能路径
        8.1.1 突出技术创新
        8.1.2 注重人才培养
        8.1.3 培育适航能力
    8.2 拓展路径
        8.2.1 强化政府扶持职能
        8.2.2 筹建航空企业联盟
        8.2.3 完善产业集群模式
    8.3 提升路径
        8.3.1 完善体制机制
        8.3.2 强调文化引领
        8.3.3 打造一流品牌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及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民航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生态效率评价的理论
    2.3 小结
第3章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与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第4章 民航业自身生态效率的直接评价
    4.1 构建理论分析框架
    4.2 变量定义
    4.3 比值法确定经济环境矩阵
    4.4 数据处理
    4.5 民航业生态效率各层次指标的时序分析
    4.6 民航业生态效率各层次指标的DEA评价
    4.7 小结
第5章 民航业系统生态效率的间接评价
    5.1 投入产出与产业关联分析法
    5.2 构建理论分析框架
    5.3 民航业投入产出分析表的构建
    5.4 民航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度分析
    5.5 民航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前向关联度分析
    5.6 我国民航业关联产业的生态效率评价小结
    5.7 小结
第6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民航业生态效率治理策略研究
    6.1 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民航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
    6.2 突出长远效益,促进民航业客货运协调发展,补足生态短板
    6.3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代表总体生态效率的资源效益率水平
    6.4 加大民航业对高新技术的利用程度
    6.5 促进民航业与国民经济关联行业的协调发展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远程航线市场宽体客机需求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的确定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宽体客机市场分析
    2.1 宽体客机市场细分
    2.2 小型宽体客机产品市场分析
    2.3 中型宽体客机产品市场分析
    2.4 大型及超大型宽体客机产品市场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远程航线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3.1 市场需求与客流量
    3.2 航线市场需求常用预测方法
        3.2.1 定性预测法
        3.2.2 时间序列法
        3.2.3 回归分析法
        3.2.4 灰色预测法
        3.2.5 重力模型法
    3.3 基于灰色模型的已开远程航线市场需求预测
        3.3.1 GM(1,1)模型
        3.3.2 基于灰色模型的已开航线市场需求预测实证分析
    3.4 新开远程航线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3.4.1 基于O&D需求预测的经验方法
        3.4.2 基于重力模型的新开远程航线市场需求预测
        3.4.3 数据来源及处理
        3.4.4 参数估计
        3.4.5 模型验证
    3.5 小结
第四章 宽体客机航段直接运营成本评估模型
    4.1 飞机运营成本的分类
    4.2 飞机直接运营成本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4.3 宽体客机航段直接运营成本模型
        4.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2 模型解释变量确定
        4.3.3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宽体客机成本模型
        4.3.4 参数估计
        4.3.5 精度检验
    4.4 成本模型经济性分析应用
        4.4.1 座级经济性分析
        4.4.2 燃油价格对座级经济性的影响
        4.4.3 航段距离经济性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远程航线市场宽体客机需求分析方法
    5.1 传统区域民机市场需求分析方法
    5.2 旅客等待航班时间成本
        5.2.1 航班频率对飞机座位数的影响
        5.2.2 旅客等待航班时间成本的计算
    5.3 基于航线运力优化配置的宽体客机需求分析模型
        5.3.1 基本思想
        5.3.2 模型构造
        5.3.3 模型求解
    5.4 模拟分析
        5.4.1 模拟区域航线市场概况
        5.4.2 模拟区域市场需求预测
        5.4.3 抽象机型及运营条件设置
        5.4.4 结果分析
    5.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A公司基于军民融合的转型升级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军民融合相关理论及发展研究情况
        2.1.1 军民融合简介
        2.1.2 国内外军民融合发展情况
        2.1.3 军民融合研究情况
    2.2 国内外军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情况
        2.2.1 军民协同的美国波音公司
        2.2.2 各国合力的欧洲空客公司
        2.2.3 亦军亦民的日本三菱重工
        2.2.4 军民互动的中国航天一院十五所
3 A公司现状以及内外部分析
    3.1 A公司现状
        3.1.1 A公司简介
        3.1.2 A公司军民融合现状
    3.2 A公司宏观环境PEST分析
        3.2.1 政治军事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A公司行业发展情况
        3.3.1 全球航空市场发展情况
        3.3.2 国内航空市场发展情况
    3.4 A公司行业竞争环境五力模型分析
        3.4.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3.4.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3.4.3 行业内现在竞争者分析
        3.4.4 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分析
        3.4.5 替代品替代能力分析
    3.5 A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5.1 技术能力
        3.5.2 创新能力
        3.5.3 人力资源
        3.5.4 供应链能力
        3.5.5 管理能力
        3.5.6 党建作用发挥
4 A公司基于军民融合的转型升级战略的总体思路
    4.1 A公司军民融合转型升级总体发展思路和原则
    4.2 A公司转型升级的策略
    4.3 A公司转型升级战略定位
5 A公司基于军民融合的转型升级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5.1 优化组织结构,建立精干高效的工作体系
    5.2 聚焦航空主业,提升企业发展核心能力
    5.3 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发展,建立开放性科研生产体系
    5.4 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建立开放协作的合作平台
    5.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军民两用人才
    5.6 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扎实有序开展
    5.7 处理好军民融合和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四川通航园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研究 ——以成都通航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大发展
        1.1.2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迎来高潮
        1.1.3 四川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迎来试点示范新契机
    1.2 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1.2.1 研究的对象
        1.2.2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思路及框架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思路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通用航空产业园相关概念及理论梳理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1.3 文献评述
    2.2 基本概念
        2.2.1 通用航空
        2.2.2 通用机场
        2.2.3 通用航空产业及产业链
        2.2.4 通用航空产业园
    2.3 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规划相关理论
        2.3.1 通用航空产业链理论
        2.3.2 微笑曲线理论
        2.3.3 产业群集理论
        2.3.4 圈层结构理论
        2.3.5 整合规划理论
    2.4 通用航空产业园区案例研究
        2.4.1 国外案例——韩国仁川航空城
        2.4.2 国内案例——荆门爱客飞小镇
        2.4.3 案例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成都通用航空产业园发展SWOT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市场环境
        3.1.2 空域环境
        3.1.3 政策环境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成都通航产业园区位
        3.2.2 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分析
        3.2.3 区域交通条件分析
        3.2.4 区域通航产业基础分析
        3.2.5 区域人才资源分析
        3.2.6 区域自然资源分析
        3.2.7 区域公共医疗资源分析
        3.2.8 相关保障政策
    3.3 成都通用航空产业园发展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遇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4 SOWT分析结论
        3.4.1 优势——机遇战略
        3.4.2 优势——威胁战略
        3.4.3 劣势——机遇战略
        3.4.4 劣势——威胁战略
    3.5 成都通航园区有产业基础或有发展条件的通航产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成都通用航空产业园的产业规划
    4.1 国内通航市场需求分析
        4.1.1 国内通用航空研制市场需求分析
        4.1.2 国内通用航空运营市场需求分析
        4.1.3 国内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与维修保障市场需求分析
    4.2 区域通用航空市场需求分析结论
    4.3 成都通航产业园区产业定位
    4.4 与淮州新城产业协同发展
        4.4.1 淮州新城的产业规划与功能定位
        4.4.2 协同发展分析
    4.5 成都通航园区的发展模式与产业发展路径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都通用航空产业园空间布局
    5.1 影响成都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布局的因素
        5.1.1 淮州新城上位规划
        5.1.2 区域内及附近自然生态条件
        5.1.3 机场的位置与产业发展模式
    5.2 机场选址
        5.2.1 净空分析
        5.2.2 噪音分析
        5.2.3 确定选址
    5.3 成都通用航空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
        5.3.1 与淮州新城上位规划协调
        5.3.2 山水之城
    5.4 成都通用航空产业园区的规划结构与产业布局
        5.4.1 规划结构
        5.4.2 产业布局
    5.5 园区发展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5.5.1 健全招商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5.5.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
        5.5.3 培育龙头企业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1996~2015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支线航空市场发展研究[D]. 张沈燕.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3)
  • [2]基于场景的机队选择和需求分析研究[D]. 颜丹枫.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3]从太空竞赛到空间合作航天外交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转型[D]. 蔺陆洲. 外交学院, 2020(08)
  • [4]X航空公司低成本战略分析与选择[D]. 刘欣. 西南财经大学, 2018(01)
  • [5]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D]. 户海印.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6)
  • [6]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民航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 何蓓蓓.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7]远程航线市场宽体客机需求分析方法研究[D]. 黄赶祥.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6(08)
  • [8]A公司基于军民融合的转型升级战略研究[D]. 贾蔡镓. 西南财经大学, 2018(01)
  • [9]1996~2015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J].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 国际航空, 1997(01)
  • [10]四川通航园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研究 ——以成都通航园为例[D]. 罗理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1996-2015年中国民用飞机市场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