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5孔的磁性地层学和早松山世的北京海侵(论文文献综述)
钱方[1](1984)在《中国第四纪大陆海侵层磁性地层学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 磁性地层学是一门近年来新兴的学科.由于地磁极性变化具有全球性和同时性,这就提供了在地层形成过程中可将剩余磁性的极性变化,作为标准来进行地层对比.我国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的工作是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在解决第四纪下限、第四纪地层的分层和时代、第四纪海侵层的对比和年代、古人类化石的年代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得出早更新世泥河湾组地层年代为距今140—307万年左右,元谋组地层为距今150—315万年左右.北京顺 5孔中最早一次海侵的时代为距今 235万年左右.“元谋人”年代为170万年左右,“兰田人”年代为80万年左右.笔者曾
安芷生,魏兰英,卢演俦,王乃文,何希贤,丁申[2](1979)在《顺5孔的磁性地层学和早松山世的北京海侵》文中提出 近年来,随着北京地区地震工作的深入开展,北京地质研究所于1977年在北京平原的钻孔岩心中,首先发现了浮游类和底栖类有孔虫化石。笔者等对顺义县南军营村东水沟旁的顺5孔岩心进行了古地磁研究,随后在顺5孔岩心中也发现了丰富的有孔虫化石。将古地磁年代学和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结合起来,讨论北京海侵乃至北京平原第四系可能的下界。
刘东生,丁梦林[3](1985)在《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线》文中提出 对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线的划分,过去已作过不少研究。杨钟健(1948)把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为洞穴、砾石、河湖和土状四个堆积类型进行对比,李四光(1947)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的划分,黄汲清(1944)对中国西部第四纪冰期的划分,为中国第四纪研究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立后,对更新统、上新统界线的划分大都采用18
安芷生[4](1985)在《中国北方第四系下界的研究——松山期初一个重要的气候、地质事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1948)认为,更新统与上新统界限应位于由海相动物化石记录的意大利新第三系中气候开始恶化的层位.近年来,意大利南部的弗里卡(Vrica)剖面被建议作为含有该界限的层型剖面.剖面中首次出现 Cytheropteron testdo寒冷种之下的物理层作为层型界限;约距今1.6百万年,但尚未定论.根据上新统一更新统连续陆相沉积系列中各种资料面记录的地质、生物、气候及磁性变化,估计气候首次恶化的时期,并与海相沉积的记录对比,有助于确立行之有效的更新统/上新统界限.杨仲健根据动物群,沉积相及地文期的分析,认为华北更新统的下界应位于含泥河湾动物群的泥河湾地层之下.随着第四纪研究的进展,对华北第四系下界有着不同的看法:1)根据古冰碛和古人类资料,将第四系底界置于距今约350或300—320万年前的层位;2)根据Hyalinea baltica等有孔虫组合的古地磁年龄(据曼金宁和达尔林普尔的磁性年表及华北气候首次恶化等,认为更新统底界大体相当于松山/高斯期
李长安[5](1994)在《北京平原东北部晚新生代地层划分及地层层序初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R88-1孔是北京平原区北部继顺5孔之后,又一重要的第四系钻孔。本文描述了该钻孔的岩心特征,运用生物地层学、气候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以及岩石地层学等综合分析的方法,对HR88-1孔岩心的地层时代进行了研究与划分。并结合地表区域资料,初步建立了本区第四纪地层层序。
钱方,马醒华,吴锡浩[6](1983)在《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古地磁学是一门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年轻学科.由于它在地质、地球物理等学科研究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引起地学界的极大重视,同时也带动了学科本身的迅速发展.磁性地层学是在地层学和年代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火山岩和沉积物序列中所记录的地球磁场和岩石单元磁性特征的一系列磁极性变化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层研究方法.自1969年英国占地磁学家A·考克斯制定的最近450万年以来地磁极性变化的时间表以来,由于K-Ar法年龄测定的精度和古地磁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磁性地层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七十年代初期,我们开始对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进行研究.通过多年工作,为解决中国第四系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下限;黄土时代;古人类化石年龄;第四纪冰期和海侵时代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取得了一些成果.
代鹏,王盛栋,邓晓红,武军杰,张全,荣立新,刘东明[7](2019)在《地球物理方法在厚覆盖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在岩石地层分析和测年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测井、浅层反射地震和古地磁测年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划分河北平原厚覆盖区第四纪地层.通过对QHJ01孔的岩芯观察,按照沉积物岩性、颜色、沉积组合和沉积环境分析将揭露的松散沉积物分为8大岩性段.根据QHJ01孔古地磁样品磁倾角变化划分古地磁极性带,0~82.8 m为布容正极性时,82.8~235.8 m为松山反极性时,235.8 m以下为高斯正极性时.综合运用古地磁、浅层地震、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和岩石地层分析判断第四系和中更新统底界分别为235.8 m和82.8 m,运用地球物理测井结合C14、光释光测年实验和岩石地层分析判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底界分别为53.3 m和24.9 m.
张世民,刘旭东,任俊杰,刘光勋[8](2005)在《顺义地裂缝成因与顺义-良乡断裂北段第四纪活动性讨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钻孔地层对比方法研究了顺义 -良乡断裂北段的第四纪活动性 ,资料显示该断裂在第四纪期间呈现强弱交替的分期活动特征 ,距今 315万年以来有 3个较强活动期和 3个较弱活动期 ,前三者分别距今 2 6 6~ 315、171~ 2 2 8、73~ 14 7万年 ,后三者距今分别为 2 2 8~ 2 6 6、14 7~ 171、0~ 73万年。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断裂活动不明显。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是造成顺义地裂缝现今活动的主要原因。
贾婷,王永,浦庆余,陈宝国[9](2016)在《中国第四纪下限问题研究综述》文中提出中国的第四纪下限研究目前虽然比较倾向于2.42.6 Ma,但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在简要回顾中国第四纪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黄河流域、西南地区、东北地区、新疆和西藏地区的第四纪下限研究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黄土地层剖面和南海沉积物剖面对第四纪下限研究的主要贡献,最后以泥河湾阶的建立过程说明中国第四纪下限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对方法。
张磊,张晓亮,白凌燕,杨天水,蔡向民,梁亚南[10](2017)在《北京地区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活动性研究与灾害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浅层人工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及钻探工程等综合方法,对穿越北京市重要创新产业基地的未来科技城内的隐伏黄庄—高丽营活动断裂进行了精细研究,揭示了其结构特征、第四纪活动性及其致灾机理。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总体上表现为张性正断层特征、倾向南东、倾角70°80°、基岩深度附近垂直断距较大,断裂向上延伸至第四系产状逐渐变陡,具有"铲式"断层的特点,局部表现为"Y"字形组合特征;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第四纪以来活动迹象明显。钻孔对比表明,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0.07mm/a、0.04 mm/a、0.23 mm/a、0.10 mm/a,其变化特点与北京西山隆升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吻合;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全新世以来表现为强烈蠕滑变形,沿断裂下盘诱发了线性分布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墙体路面开裂等地质灾害现象。
二、顺5孔的磁性地层学和早松山世的北京海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顺5孔的磁性地层学和早松山世的北京海侵(论文提纲范文)
(7)地球物理方法在厚覆盖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地质特征、样品采集和研究方法 |
1.1 钻孔地质特征 |
1.2 样品采集和研究方法 |
2 地球物理特征分析 |
2.1 古地磁 |
2.2 地球物理测井 |
2.3 浅层反射地震 |
3 讨 论 |
3.1 第四系底界面的确定 |
3.2 中更新统底界面的确定 |
3.3 上更新统底界面和全新统底界面的确定 |
4 结 论 |
(9)中国第四纪下限问题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第四纪研究历史 |
2中国第四纪下限研究现状 |
2. 1 以泥河湾群为代表的北方地区 |
2. 2 黄河中游和渭河谷地 |
2. 3 西南地区( 元谋盆地) |
2. 4 东北地区 |
2. 5 新疆地区 |
2. 6 青藏高原地区 |
2. 7 黄土地层剖面 |
2. 8 南海海洋沉积物剖面 |
2. 9 泥河湾阶的建立与中国第四纪下限 |
3结论 |
(10)北京地区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活动性研究与灾害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黄庄—高丽营断裂概况 |
2 断裂带北段结构特征 |
3 断裂带北段活动性分析 |
4 灾害效应分析 |
5 结论 |
四、顺5孔的磁性地层学和早松山世的北京海侵(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第四纪大陆海侵层磁性地层学的初步研究[J]. 钱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4(03)
- [2]顺5孔的磁性地层学和早松山世的北京海侵[J]. 安芷生,魏兰英,卢演俦,王乃文,何希贤,丁申. 地球化学, 1979(04)
- [3]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线[J]. 刘东生,丁梦林. 地层学杂志, 1985(04)
- [4]中国北方第四系下界的研究——松山期初一个重要的气候、地质事件[J]. 安芷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5(04)
- [5]北京平原东北部晚新生代地层划分及地层层序初建[J]. 李长安. 地层学杂志, 1994(02)
- [6]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J]. 钱方,马醒华,吴锡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3(03)
- [7]地球物理方法在厚覆盖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中的应用[J]. 代鹏,王盛栋,邓晓红,武军杰,张全,荣立新,刘东明.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06)
- [8]顺义地裂缝成因与顺义-良乡断裂北段第四纪活动性讨论[J]. 张世民,刘旭东,任俊杰,刘光勋. 中国地震, 2005(01)
- [9]中国第四纪下限问题研究综述[J]. 贾婷,王永,浦庆余,陈宝国. 地质力学学报, 2016(01)
- [10]北京地区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活动性研究与灾害效应分析[J]. 张磊,张晓亮,白凌燕,杨天水,蔡向民,梁亚南. 地质力学学报,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