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石化今年五统一(论文文献综述)
孙超[1](2017)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胜利技检中心财务职能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财务共享服务在国际大型油田企业中得到有效应用,中石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正式运行,是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活动的创新,是公司财务职能的一次深刻变革。按照建设方案,中国石化将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建立总部战略财务、企业运营财务、财务共享中心共享财务“三位一体”的新型财务管理关系。总部财务专注顶层财务战略管理,企业财务专注财务管理,财务共享中心专注会计核算。财务共享服务将大量的基础性业务集中处理,胜利技检中心作为胜利油田分公司下属二级单位,对于财务人员需求将大幅减少,财务职能必须向财务管理进行转型。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国内外财务共享服务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制定了胜利技检中心财务职能转型的目标和方案,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型,深化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全员成本目标管理、资金集中管理、资产运营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拓展投资、价格、项目管理等。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进行有效融合,聚焦提质增效升级,财务管理工作围绕质量效益这一中心,突出业财融合、干效益活,全方位拓展价值管理。针对目前正处于改革深水期,财务职能转型困难重重,本文还提出从组织结构、落实责任、考核激励等方面做好保障措施,一方面为胜利技检中心实施财务职能转型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中石化其他企业财务职能转型供些许借鉴。
吴禹峰[2](2014)在《中国石化福建石油分公司乙二醇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社会化媒体被人们广为接受,国内外企业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的成功例子屡见不鲜。社会化媒体营销人人参与、准确定位目标群体以及重视沟通互动的特性有助于拉近企业与目标客户的距离,为企业争取更多的优质客户。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聚酯化纤行业。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国内聚酯化纤行业发展迅猛,随之带来乙二醇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尽管全球乙二醇产能过剩,但是在我国依旧是产不足需,每年都大量依赖于进口;而作为化纤服装行业高度发达的福建省,乙二醇的需求缺口更大。福建石油分公司作为中国石化在福建的分支,在历经数次的变革和改制后,目前以化工产品及成品油管道的经营管理为主营业务。在化工产品的市场经营中,商品的同质性较高,客户对商品的期望值除了商品本身外,更多的向商品的品牌、公司的服务及合作的便利等方面延伸,因此创新营销方式,提供便利服务是未来化工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向。公司看到了乙二醇市场的巨大商机,迅速与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华东分公司展开合作,将乙二醇作为一个主打品种来经营。由于市场介入慢人一拍,加上营销力量的单薄,公司在市场占有率上一时处于劣势。如何有效发挥品牌优势、彰显核心竞争力,寻求高效直接的组合营销策略开展乙二醇经营业务成为了一个摆在眼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当下主流的营销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石化福建石油分公司乙二醇经营的实际情况,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等手段,就未来省内、省外乙二醇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影响乙二醇销售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在充分论证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可行性的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料,切合实际地提出公司在乙二醇经营中应用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并论述了实施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的详细步骤和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支持与保障措施。最后希望通过新的营销思路构建,为公司其他经营品种提供参考,丰富营销手段,提升公司的整体营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张煜[3](2013)在《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数量的增长带动了对成品油需求的迅猛增长。同时,随着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开放程度的扩大,石油公司间的竞争程度越发激烈,企业管理模式被迫转变,非油业务已成为石油企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非油品业务在石油企业间的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非油品业务的经营模式等方面研究非油品业务的发展对转变石油企业经营模式,提高石油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首先有利于非油品业务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中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专业学术理论;其次是研究非油品业务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经营模式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丰富了各学科的内容与方法;第三是非油品服务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更有助于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顾客在消费中的附加价值;第四是不断推进非油品业务,逐步形成服务全面、功能设施齐全、具有很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营销团队,为拓展综合性商业服务提供支撑。并能充分促进企业发挥加油站网点优势、位置优势、公司品质优势和营销团队优势。最后,研究非油品经营战略,可以很好的促进企业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为推进就业工作提供支持,促进社会和谐。本文根据马鞍山石油分公司2010及2011年非油品业务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在总结非油品经营管理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新的经营模式的具体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实施保障。论文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和实证相结合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分析法:首先是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此方法依据调查结果与行业官方数据以及非油品业务经营模式的相关理论,提出中石化马鞍山分公司新的经营模式具体内容;其次是案例研究法,该方法以中石化马鞍山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石化马鞍山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中石化马鞍山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模式的具体内容、实施过程和保障措施;最后是调查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中石化马鞍山分公司经营网点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来获取非油品业务、服务与商品摆设等基本情况。首先,本文介绍了非油品业务模式的相关理论。而后,分析了该公司非油品业务的经营情况以及在经营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依据相关经营理论,结合中石化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实际情况,提出中国石化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模式。最后,对中石化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新业务经营模式的实施过程及保障措施进行了论述,为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提供了借鉴。本文相关理论和措施均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可操作性强,推广起来较为容易。
杨颖桦,董艳婷[4](2011)在《中石化润滑油公司副总经理李亮耀:构建品牌生态圈 长城润滑油的十年突围》文中指出短短10年间,以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成功在中国和国际的润滑油市场上实现了一次突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本土润滑油品牌的生存状况是“兵多将寡”,国际润滑油厂商凭借品牌优势抢占了市场先机。而本土品牌所依赖的价格战,高端市场却对之免?
朱一楠[5](2009)在《上海赛科石化乙烯成本领先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战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经营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战略的研究和制定至关重要,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寸步难行。2008年世界经历了一场非常严重的由金融风暴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国际乙烯行业未来3年内产能的暴发性增长和需求的衰退使得上海赛科石化的经营环境也面临着变化和诸多不确定性。作为国内第一批合资的大型乙烯石化项目,上海赛科如何能够抓住机会,发挥赛科独有的优势,在中国这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市场上使股东方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了赛科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必要性、介绍了本文采用的研究的方法和理论。第二部分是内外部环境分析,我们首先进行了宏观环境分析,然后对国际乙烯行业和国内乙烯行业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接着使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了公司的竞争环境,最后对公司内部环境作了介绍和分析。在第三章中,首先使用SWOT分析法对公司的优劣势,机会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后得出赛科的战略选择,然后分析了上海赛科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必要性。第四章对赛科成本领领先战略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赛科如何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最后是结束语,简要总结了本片文章。本文的写作意义在于通过系统研究战略理论和国内外乙烯行业,结合分析公司现状,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结合公司的战略目标,对于上海赛科石化有限公司未来5年的战略做出了规划选择。作为国内2005年第一批开工的大型合资乙烯项目,本文对于近年来新开工的合资乙烯项目的战略选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图分类号C93
王广平[6](2009)在《中石化长燃岳阳分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震撼了全球。成品油市场价格由异常震荡到理性回归,这给石油外来依存度高的中国经济带来很多思考。成品油这一同质性较强,消费弹性系数较小的商品,将对中国成品油市场的完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目前,我国石油市场已经形成国有大型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社会经营单位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这对于国内成品油经销企业来说,无疑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很好的情况下,成品油经销企业若要有效低投入管理好客户资源,有的放矢的最大化实现“一对一”营销,抓住客户的心非常重要。本文研究的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是在研究客户关系相关理论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的客户管理现状,以及客户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客户数所挖掘,并结合实际,找到客户分类管理策略,并提出了适宜的实施保障措施。通过大量阅读和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后,结合实际,根据本人从业心得,最后得出本文结论:想让客户满意,应先让员工满意;强化加油文化,提升客户忠诚;做好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优化企业资源,高效运营管理;分类管理好客户,落实“一对一”营销;动态管理客户数据,积极拓展非油品业务。这些对中长燃岳阳分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有着现实指导意义,其研究的结果对同行今后的管理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但是,本文在研究过程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提高。诸如,客户关联消费、客户关系管理的成本量化,以及非油品业务经营等方面。
蓝定香[7](2009)在《大型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研究 ——基于股权控制力耗散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逐步转轨为市场经济的国家,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大型国企)既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实行的“中坚”力量,也是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最深的典型代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包括大型国企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型国企的改革进展相对缓慢,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国企改革攻坚的最后“堡垒”。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工业企业虽然仅1272户,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0.38%,但是,其资产总额、利税总额的比重占到了30%左右;其户数占全国大型工业企业总户数的44%,但其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所占比重都在60%左右,特别是利税总额高达74%。这就充分说明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工业企业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这就要求大型国企的改革既要大胆,使之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牵引力”,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又必须稳妥,使之健康稳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阀”、“减震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因此,研究大型国企的制度创新、产权改革和机制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寻找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理论依据在比较、评析中外企业产权理论的基础上,探析国有产权原始主体“虚置”以及国有产权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国有股权控制力严重耗散的过程。大型国企由于其国有股权(经济)控制力低下,需要搭非国有股东的“便车”,因此,应当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二)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实践进程及现状评价分析我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历程,评判我国大型国企产权结构现状,剖析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弊端。(三)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目标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笔者认为,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应当是:除了两个“极少数”大型国企——极少数处于“公共性”领域的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和极少数必须关闭破产的企业外,其余大型国企都应当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建立控股股东制衡的混合股权结构。(四)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的主要方式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的总体方式有:增资扩股的增量型方式、转让国有产权的存量型方式和比较特殊的股权置换型三种方式。其具体方式较多。在实践中,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往往是多种方式结合使用的。(五)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具有动态性,本文归纳如下表所示:表中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的重点(六)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措施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体地位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分离国资管理部门的双重职能,明确其角色定位,理性推进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完善国家有关政策,鼓励非国(公)有经济参与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此外,要完善有关政策制度及法律法规,规范操作程序,既促进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又防止国资流失;消除大型国企的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筹措改制成本,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为加快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创造条件。三、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一)研究可能的创新1.本文提出:应当从股权控制力耗散视角研究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问题。由于国有股权的原始委托人虚置,加之大型国企的国有股权经过多层次多环节的(行政性)委托—代理后,国有股权的控制力严重耗散,原始委托人的控制力极弱,没有真正的权利主体与责任主体,因此,需要借助其它非国有股权的控制力(“搭便车”)及其治理中的制衡作用来保障大型国企的健康稳定发展。这就需要引进非国有股东,即推进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2.本文提出:不同性质的股权的控制力是不同的。由于产权界定和明晰程度的差异,在同一股份制企业中,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同等数量比例的不同股权的控制力是不同的,其强弱关系大致可以表述如下:个人股权的控制力>法人股权的控制力>国有股权的控制力。类似地,企业经营层个人股权的控制力>内部职工个人股权的控制力>外部个人股权的控制力。3.本文提出:在大型国企国有股权的委托—代理链条中,不同节点(代理人)对国有股权控制力的耗散程度是不同的,有的是高耗散,有的是低耗散,有的还是不确定耗散。这对于不同大型国企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过程中国有股比例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4.本文提出: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除了两个“极少数”(公共性国企和必须关闭破产的国企)外,其余大型国企都应当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建立控股股东制衡的混合股权结构。5.本文提出: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具有动态性。由于改革的内外部条件是变化的,有关的政策也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而不断调整,因此,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也是逐步深入的,其改革的重点具有动态性。在最初阶段或者说近期阶段,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是非公共领域和半公共领域企业、较小的大型企业、经营一般甚至较差的企业、地方企业、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孙公司及子公司;而在中长期阶段,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则是公共领域的企业主要是其非关键和非核心环节的企业、特大型或航母型企业、优势企业、央企、国家绝对和相对控股公司、集团(母)公司。6.本文提出:国资管理部门作为国资的出资人代表(国有股的股东代表),对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理性推进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必须分离目前国资管理部门作为行政管理者与“出资人”的双重职能,消除其角色冲突,明确其角色定位——国资管理部门作为宏观的行政管理者,而国有投资控股公司作为出资人。(二)研究的不足1.对国有股权与非国有股权控制力的定量比较研究不够。2.对大型国企国有股权与非国有股权等多元产权主体相互制衡(制衡度)的定量研究不够。3.对公共性领域中的非基础、非关键环节国有大型企业引入非国有产权的数量比例及引入方式的研究不够深入。
李家浩[8](2009)在《中化石油产业链整合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但对于企业和产业来说又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特殊商品。如何根据石油产业的特点,经营这种特殊商品,保持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对于石油企业来说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本文以中化公司的石油业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石油产业及其产业链特性基础上,结合中化公司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提出中化公司要实现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相对完整的石油产业链,并对中化公司石油产业链整合实施的途径和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中化公司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其石油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所处行业的竞争格局。指出产业链的不完整,已经并将更加制约作为中化核心主业之一的石油业务生存和发展空间。第二章,介绍产业链及其整合理论,为中化石油产业链整合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中化公司进行石油业务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具体从石油产业链特点、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产业链现状,以及国际石油公司在我国的产业链投资,从产业实践和标杆企业发展模式中得出结论:石油产业持续发展必须具有完整产业链,中化公司亦不例外。第四章,重点介绍中化公司石油产业链整合战略的实施。包括中化石油产业链整合战略实施中的目标设定、可实施途径和需要关注的相关保障措施。通过对中化公司石油业务现状、产业链整合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深对中化公司战略转型、完善产业链的理解和认识,并坚定自己作为一个中化人在公司战略转型阶段应有的信心和憧憬。
王慧[9](2007)在《润滑油公司企业资源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中国石化整体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的必由之路。中国石化实施ERP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引入国际先进企业的最佳业务实践,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节奏,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强化企业的统一运营和集中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监控能力;向国际国内投资者表明中国石化规范经营的决心和信心。ERP是一个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业务运营和管理系统。在ERP之中,许多科学而先进的管理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了实现公司发展目标,更好地迎接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石化目前已经开始逐步实施ERP项目。作为中国石化企业ERP项目推广单位之一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与对策来成功设计及实施ERP呢?思索、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ERP的发展历程、管理思想、在我国的应用历程,国内外ERP相关软件的分析,及国内外石化行业ERP项目实施情况的调查。针对润滑油行业特点的ERP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并以其中生产计划(PP)模块为例加以说明,最后总结了此项目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及建议。
任炽刚[10](2006)在《利用新技术发展炼油生产》文中研究说明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镇海炼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以燃料型炼油为主结合化工生产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前身是成立于1975年的浙江炼油厂。至2005年底,公司总资产达185亿元,净资产135 亿元。国际着名的所罗门咨询公司的绩效评估报告显示,我公司的竞争能力居亚太地区72个炼厂的第一组群。美国《油气杂志》最新统计,公司炼油能力位居世界最大规模炼厂第18位,成为了中国大陆首家进入世界级大炼油行列的炼油企业。
二、中石化今年五统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石化今年五统一(论文提纲范文)
(1)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胜利技检中心财务职能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 |
2.2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价值 |
2.3 财务职能概述 |
2.4 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
第3章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胜利技检中心财务管理的影响 |
3.1 胜利技检中心概况 |
3.2 胜利技检中心财务管理的现状 |
3.2.1 ERP系统实现了财务信息化 |
3.2.2 财务公司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 |
3.2.3 财务共享服务促使财务变革 |
3.3 胜利技检中心财务的变化 |
3.3.1 财务人员的调整 |
3.3.2 财务业务的划分 |
第4章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胜利技检中心财务职能转型的目标及方案 |
4.1 胜利技检中心财务职能转型的目标 |
4.2 胜利技检中心财务职能转型的方案 |
4.2.1 加强投资管控,优化资源配置 |
4.2.2 健全全面预算,实行量化管理 |
4.2.3 推进业财融合,实现过程控制 |
4.2.4 加强资金管控,强化风险管理 |
4.2.5 提供准确数据,强化绩效考核 |
4.2.6 加强风险管控,降低经营风险 |
第5章 胜利技检中心财务职能转型方案的保障措施 |
5.1 优化财务组织结构 |
5.1.1 胜利技检中心财务定位 |
5.1.2 业财融合实行专人负责制 |
5.1.3 提升财务人员素质能力 |
5.2 落实财务管理责任 |
5.2.1 制订胜利技检中心财务管理工作职责 |
5.2.2 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 |
5.3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中国石化福建石油分公司乙二醇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
1.2.1 国外研究与实践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与实践现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目标、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相关理论 |
2.1 营销组合策略 |
2.1.1 消费者需求 |
2.1.2 成本 |
2.1.3 便利 |
2.1.4 沟通 |
2.2 社会化媒体营销 |
2.2.1 理论定义 |
2.2.2 特点与优势 |
2.3 品牌接触点理论 |
2.3.1 理论定义 |
2.3.2 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内在联系 |
2.4 意见领袖理论 |
2.4.1 理论定义 |
2.4.2 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内在联系 |
2.5 市场研究分析工具 |
2.5.1 PEST分析 |
2.5.2 波特五力分析 |
2.5.3 SWOT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乙二醇行业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策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乙二醇行业市场现状 |
3.2.2 乙二醇下游产业现状 |
3.2.3 竞争环境 |
3.3 外部环境综合分析 |
3.3.1 机会 |
3.3.2 威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司乙二醇营销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
4.1 公司发展概况 |
4.2 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
4.2.1 战略管理 |
4.2.2 风险管控 |
4.2.3 供应渠道 |
4.2.4 销售 |
4.2.5 信息通联 |
4.3 核心竞争力分析 |
4.3.1 品牌 |
4.3.2 仓储资源 |
4.3.3 财务 |
4.4 内部资源综合分析 |
4.4.1 优势 |
4.4.2 劣势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乙二醇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 |
5.1 社会化媒体营销问卷调查分析 |
5.1.1 问卷调查数据 |
5.1.2 数据分析结论 |
5.2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
5.2.1 准确定位客户需求 |
5.2.2 大幅降低营销成本 |
5.2.3 信息接收与扩散的便利 |
5.2.4 良好的互动和精准的沟通 |
5.3 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 |
5.3.1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目标 |
5.3.2 社会化媒体营销制度的建立 |
5.3.3 社会化媒体营销平台的搭建 |
5.3.4 社会化媒体营销平台的架构 |
5.3.5 社会化媒体营销职责的分工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的支持与保障 |
6.1 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的评估 |
6.2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相关培训 |
6.2.1 培训的内容 |
6.2.2 培训的方式 |
6.3 社会化媒体营销危机公关预案 |
6.4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保障 |
6.4.1 公司的社会形象 |
6.4.2 公司的战略控制 |
6.4.3 财务管理的改进 |
6.4.4 部门职能的调整 |
6.4.5 绩效考核的完善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3)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及其主要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企业经营模式的理论基础 |
一、经营模式的含义及其分类 |
(一) 经营模式的含义 |
(二) 经营模式的分类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一) 国外研究动态 |
(二) 国内研究动态 |
三、非油品业务现有经营模式 |
第三章 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
一、公司概述与发展环境 |
(一) 公司概述 |
(二) 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的发展环境 |
二、中国石化非油品业务的发展现状 |
(一) 非油品业务发展总体情况 |
(二) 便利店的发展情况 |
(三) 油品与非油品业务的互动情况 |
三、中石化马鞍山分公司非油品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 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存在的问题 |
(二) 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四章 马鞍山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模式设计 |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
二、中石化马鞍山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模式创新 |
(一) 便利店 |
(二) 餐饮连锁服务 |
(三) 汽修汽配与物流 |
第五章 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新经营模式的实施步骤与配套措施 |
一、马鞍山石油分公司新经营模式的实施步骤 |
二、中石化马鞍山分公司实施新经营模式实施的配套措施 |
(一)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
(二) 加大政策支持,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
(三) 抓好采购物流,实现规模效应 |
(四) 加快市场开拓,做大业务规模 |
(五) 强化经营管理,规范业务运行 |
(六) 做大做强网络,提升竞争优势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上海赛科石化乙烯成本领先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必要性 |
1.3 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内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法) |
2.2 行业环境分析 |
2.2.1 乙烯及下游产品介绍 |
2.2.2 国际乙烯行业发展现状和预测 |
2.2.3 中国乙烯行业综述 |
2.3 竞争环境分析 |
2.3.1 产业竞争对手分析 |
2.3.2 供应商议价能力 |
2.3.3 买方议价能力 |
2.3.4 潜在加入竞争者 |
2.3.5 替代产品的威胁 |
2.4 内部环境分析 |
2.4.1 公司简介 |
2.4.2 组织结构 |
2.4.3 人力资源状况 |
2.4.4 生产经营情况 |
第三章 上海赛科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必要性 |
3.1 SWOT分析 |
3.1.1 优势 |
3.1.2 劣势 |
3.1.3 机会 |
3.1.4 威胁 |
3.2 SWOT分析提供的战略选择 |
3.3 赛科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必要性 |
第四章 上海赛科成本领先战略设计 |
4.1 赛科成本领先战略目标 |
4.2 赛科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内容 |
第五章 上海赛科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 |
5.1 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扩大上海赛科乙烯装置规模 |
5.2 优化原料采购渠道,降低石脑油采购成本 |
5.3 充分利用新装置优势,提高开工负荷,延长装置连续运转周期 |
5.4 开发和引进新技术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 |
5.5 优化计划和营销环节,降低仓储和销售费用 |
5.6 优化物流环节,降低运营成本 |
5.7 实施灵活的薪酬福利措施,打造挖潜增效企业文化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石化长燃岳阳分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 |
1.2.1 客户关系营销理论 |
1.2.2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1.2.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论文框架 |
第2章 中石化长燃岳阳分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
2.1 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的市场经营建设 |
2.1.1 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的简介 |
2.1.2 中长燃公司的水上经销市场分析 |
2.1.3 中长燃公司水上加油站文化建设 |
2.2 中石化长燃岳阳分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
2.2.1 中石化长燃岳阳分公司简介 |
2.2.2 中长燃岳阳分公司的经营环境分析 |
2.2.3 中长燃岳阳分公司的客户管理分析 |
2.3 中石化长燃岳阳分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
2.3.1 人力资源方面 |
2.3.2 客户管理方面 |
2.3.3 客户数据方面 |
第3章 中石化长燃岳阳分公司的客户情况分析 |
3.1 客户构成分析 |
3.1.1 客户信息收集管理 |
3.1.2 客户的细分与管理 |
3.1.3 客户的识别与选择 |
3.2 客户的需求分析 |
3.2.1 客户对油品的需求分析 |
3.2.2 客户的心理需求分析 |
3.2.3 客户的消费行为分析 |
3.3 客户价值模型与计算 |
3.3.1 客户价值模型 |
3.3.2 客户价值分析 |
3.3.3 客户价值计算 |
3.4 企业员工客户之间的价值分析 |
3.4.1 企业投资者员工和客户价值链分析 |
3.4.2 优质服务与盈利的关系 |
3.4.3 企业员工的激励与关怀 |
第4章 中石化长燃岳阳分公司客户分类的管理策略 |
4.1 客户分类管理的数据挖掘 |
4.1.1 数据的准备 |
4.1.2 数据的处理 |
4.1.3 数据的结果 |
4.2 客户的分类管理 |
4.2.1 普通客户管理 |
4.2.2 银质客户管理 |
4.2.3 金质客户管理 |
4.2.4 VIP 客户管理 |
4.3 客户的分类营销策略 |
4.3.1 普通客户营销策略 |
4.3.2 银质客户营销策略 |
4.3.3 金质客户营销策略 |
4.3.4 VIP 客户营销策略 |
第5章 中石化长燃岳阳分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保障 |
5.1 建立客户推动机制 |
5.1.1 建立顾客为中心的加油文化 |
5.1.2 合理组织企业资源 |
5.1.3 企业与客户的互动 |
5.2 人力资源优化 |
5.2.1 完善招聘过程和标准 |
5.2.2 加强企业的员工培训 |
5.2.3 提升绩效考评和激励 |
5.3 提升客户的服务管理 |
5.3.1 加强管理客户关系的生命周期 |
5.3.2 建立成功的客户投诉管理体系 |
5.3.3 提升客户满意和加强客户忠诚 |
5.4 加强信息技术的支持 |
5.4.1 管理信息系统 |
5.4.2 建立数据仓库 |
5.4.3 应用数据挖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大型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研究 ——基于股权控制力耗散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
1.1.1 研究对象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主要内容 |
1.2.3 研究框架 |
1.3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3.1 研究可能的创新 |
1.3.2 研究的不足 |
2. 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企业产权理论 |
2.1.1 产权基本理论 |
2.1.2 产权与企业 |
2.1.3 中国企业产权理论 |
2.2 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理论 |
2.2.1 产权的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理论 |
2.3 股权控制力耗散理论 |
2.3.1 耗散论与股权控制力概念 |
2.3.2 影响股权控制力的因素 |
2.3.3 不同股权的控制力分析 |
2.3.4 股权控制力耗散的节点差异 |
2.3.5 结论 |
3. 中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实践 |
3.1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背景 |
3.1.1 大型国企的基本情况 |
3.1.2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原因 |
3.2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进程 |
3.2.1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历程 |
3.2.2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现状 |
3.2.3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
4. 中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化改革的目标 |
4.1 股权控制力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4.1.1 股权控制力与股权结构 |
4.1.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4.1.3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定量研究 |
4.2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目标 |
4.2.1 确定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目标的原则 |
4.2.2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总体目标 |
4.2.3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
4.2.4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分类目标 |
5. 中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方式 |
5.1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总体方式 |
5.1.1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方式的含义 |
5.1.2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方式的主要类型 |
5.1.3 各种产权多元化方式评析 |
5.2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分类方式 |
5.2.1 改制上市 |
5.2.2 引进战略投资者 |
5.2.3 相互持股 |
5.2.4 股权激励 |
5.2.5 管理层持股与MBO |
6. 中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 |
6.1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重点的动态分析 |
6.1.1 国资管理新体制建立以前,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 |
6.1.2 国资管理新体制建立以后,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 |
6.2 今后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 |
6.2.1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宏观重点 |
6.2.2 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微观重点 |
6.3 大型国企集团公司的产权多元化改革 |
6.3.1 大型国企集团公司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意义 |
6.3.2 大型国企集团公司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内容 |
7. 中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化改革的措施 |
7.1 转变观念,努力消除认识误区 |
7.1.1 关于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认识误区 |
7.1.2 转变观念,消除认识误区,推进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
7.2 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
7.2.1 国资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 |
7.2.2 中国国资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与大型国企产权改革 |
7.2.3 消除国资管理部门的角色冲突,推进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
7.2.4 正确处理国资管理部门与其它有关部门的关系 |
7.3 鼓励非国(公)有经济参与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
7.3.1 加快发展和鼓励非国(公)有经济参与大型国企产权改革的意义 |
7.3.2 非国(公)有经济参与大型国企产权改革的制约因素 |
7.3.3 加快发展和鼓励非国(公)有经济参与大型国企产权改革的措施 |
7.4 其它配套措施 |
7.4.1 完善有关政策制度及法律法规,规范操作程序 |
7.4.2 消除大型国企的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 |
7.4.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筹措改制成本 |
7.4.4 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8)中化石油产业链整合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中化公司及其石油业务介绍 |
第一节 中化公司及其石油业务概况 |
第二节 国内石油行业的竞争格局 |
第三节 中化石油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第二章 产业链及其相关理论 |
第一节 产业链定义和分类 |
第二节 产业链整合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
第三节 影响产业链整合成功的主要因素 |
第三章 中化石油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 |
第一节 石油产业链介绍 |
第二节 国内三大石油企业产业链现状 |
第三节 大型跨国石油企业产业链发展战略 |
第四节 中化石油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 |
第四章 中化石油产业链整合的实施 |
第一节 中化石油产业链整合目标 |
第二节 中化石油产业链整合途径探讨 |
第三节 中化石油产业链整合需要的保障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润滑油公司企业资源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标、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企业资源规划概述 |
1.1 ERP的概念 |
1.2 ERP系统的发展历程 |
1.3 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
1.4 ERP在我国的应用历程 |
第二章 国内外ERP软件分析 |
2.1 SAP公司的ERP软件产品 |
2.1.1 SAP产品及系统特点 |
2.1.2 SAP系统模块结构 |
2.2 ORACLE公司的ERP软件产品 |
2.2.1 Oracle产品及系统特点 |
2.2.2 Oracle系统模块结构 |
2.3 用友公司的ERP软件产品 |
2.3.1 用友产品及系统特点 |
2.3.2 用友系统模块结构 |
2.4 ERP系统软件的特点 |
2.5 ERP用户行业分布情况分析 |
第三章 国内外石化行业ERP项目实施应用情况 |
3.1 国外石油公司ERP项目实施应用情况 |
3.1.1 国外石油石化行业应用ERP情况 |
3.1.2 SAP公司与石油石化行业的业务合作 |
3.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ERP项目实施应用情况 |
3.2.1 中国石化ERP项目的启动 |
3.2.2 ERP项目的实施及成效 |
3.3 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ERP项目实施应用情况 |
第四章 中石化润滑油分公司ERP项目总体方案设计与实施 |
4.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简介 |
4.2 润滑油公司ERP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 |
4.3 主要业务流程介绍 |
第五章 润滑油公司生产计划(PP)模块详细设计 |
5.1 PP模块现状调研 |
5.1.1 组织结构和公司概述 |
5.1.2 部门职责 |
5.1.3 现有主数据 |
5.1.4 业务流程 |
5.1.5 现有系统及使用状态 |
5.1.6 现有报表 |
5.1.7 问题 |
5.2 未来流程设计 |
5.3 未来业务蓝图 |
5.3.1 组织结构 |
5.3.2 生产组织结构 |
5.3.3 主数据 |
5.3.4 生产计划 |
5.3.5 生产完工操作 |
5.3.6 不合格品处理 |
5.3.7 返工业务处理 |
5.3.8 清洗油处理 |
5.3.9 顶线油处理 |
5.3.10 系统报表及查询 |
5.4 单元测试及系统配置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石化今年五统一(论文参考文献)
- [1]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胜利技检中心财务职能转型研究[D]. 孙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2]中国石化福建石油分公司乙二醇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 吴禹峰. 福州大学, 2014(03)
- [3]马鞍山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模式研究[D]. 张煜. 安徽大学, 2013(11)
- [4]中石化润滑油公司副总经理李亮耀:构建品牌生态圈 长城润滑油的十年突围[N]. 杨颖桦,董艳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
- [5]上海赛科石化乙烯成本领先战略研究[D]. 朱一楠. 复旦大学, 2009(S1)
- [6]中石化长燃岳阳分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王广平. 湖南大学, 2009(02)
- [7]大型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研究 ——基于股权控制力耗散视角[D]. 蓝定香.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1)
- [8]中化石油产业链整合战略研究[D]. 李家浩. 厦门大学, 2009(11)
- [9]润滑油公司企业资源规划研究[D]. 王慧. 天津大学, 2007(04)
- [10]利用新技术发展炼油生产[A]. 任炽刚. 2006北京国际石油技术进展交流会论文集,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