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AO649D 牵引电动机绝缘技术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胡礼源[1](1990)在《TAO649D牵引电动机的参数分析》文中指出本文概要地介绍了TAO649B2、TAO649C1、TAO649D三种牵引电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对TAO649D牵引电动机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复算和对比,分析了该型电机在结构设计上的特点。
胡礼源[2](1989)在《TAO649系列牵引电动机的结构与性能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TAO系列各型牵引电动机的基本参数与结构,分析了TAO系列电机的性能,并提出了TAO649D电机结构上值得引进消化的项目。也指出了如换向比较紧张及由于增容而使工艺性要求偏高等所存在的薄弱环节。
邓近祖[3](1990)在《浅谈TAO649D牵引电动机绝缘结构特点》文中提出绝缘结构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积和重量都受到严格限制而又要求功率大、可靠性高的牵引电动机,尤其重要。具有80年代中期国外先进水平的TAO649D牵引电动机,在设计制造中,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绝缘技术。本文根据有关技术资料介绍和合作生产中的经验,对其绝缘结构特点和应用效果等予以评述。同时,对有关国产化问题亦提出了一些建议。
刘应平[4](1997)在《TAO649D型牵引电动机的国产化改造》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TAO649D型牵引电动机绝缘结构、关键易损件国产化改造的具体方案,并作了可行性论证,提出了国产化修理中的主要工艺措施。
王新剑[5](1998)在《TAO649D 牵引电动机绝缘技术的改进》文中提出运用新材料、新结构及新的成型工艺对TAO649D牵引电动机绝缘螺栓进行技术改进,其耐电弧性、机械强度、表面情况均优于原产品。
陈政[6](2013)在《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文中认为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铁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环保、安全、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等优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我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国外引进到自主研发,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在中国铁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技术发展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对中国铁路的发展道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铁路自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后,就同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走过了一段长期艰难曲折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铁路揭开了新的一页,发展速度大大提升,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在经历蒸汽机时代、内燃机和柴油机时代、低速电气化时代后,走向高速铁路时代。2008年8月1日,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最高运营时速达到350km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进入高速铁路发展时代,随后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城际等相继投入运营,预示着高速铁路发展春天的到来。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列车时速突破300km/h大关,正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前进。简言之,高速铁路是在我国运输供需矛盾紧张的情况下运用而生的,其快速发展离不开行业创新技术的发展。本文用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和历史友好模式来系统研究铁路行业的发展,描绘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之所在。通过回顾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历史,找到影响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关键事件,通过情景分析得出这些关键事件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建立一个中国铁路运输业技术发展的历史友好模型的理论模型,总结出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主要模式,从而为以后铁路技术发展指导方向,为今后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钱仲毅[7](1996)在《我国C级绝缘牵引电动机的现状及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解剖我国现有各类进口牵引电动机C级绝缘结构及所用的绝缘材料。提出C级绝缘结构的评价方法。指出我国已经过多年对牵引电动机绝缘材料的开发利用,并对绝缘结构作了改进,目前已初步具备生产C级绝缘牵引电动机的条件和能力。
胡礼源[8](1996)在《我国脉流牵引电动机急需解决的技术课题》文中指出我国电力机车牵引电动机现有国内自行研制的韶山系列牵引电机,也有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日本三菱与日立公司、俄国诺厂等购进的牵引电机,从大量的参数与运行性能分析结果中看到,高电压1500~1550V等级的牵引电机是不合理的,“一欧姆”原则是国内外牵引电机的共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的脉流牵引电机,技术上迫切需要提高制造工艺以及引进国外安全可靠的先进结构。并指出,制造电机所必需的主要电工材料,特别是绝缘材料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
童春辉[9](1994)在《我国干线电力机车用牵引电动机简统化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从我国三十余年干线电力机车牵引电动机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国外牵引电动机简统的情况,根据国内牵引电动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简统化的意见。
胡礼源[10](1988)在《8G型电力机车НБ—515型脉流牵引电动机参数、电磁计算复核与结构分析》文中认为8G型电力机车是根据中苏贸易协定,由苏联诺沃契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制造厂向我国提供的八轴干线货运交流电力机车。该车的НВ—515型牵引电动机为六极脉流牵引电动机,本文较详细的介绍了电机的主要参数、结构特点、特性曲线,对牵引电动机的型式试验结果及电磁计算复核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НБ—515型牵引电动机给予了评价。
二、TAO649D 牵引电动机绝缘技术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AO649D 牵引电动机绝缘技术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6)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行业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框架 |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
2.1 产业创新系统 |
2.1.1 产业创新系统的定义与概念 |
2.1.2 产业创新系统框架 |
2.1.3 产业创新系统的引申含义 |
2.2 历史友好模型 |
2.2.1 历史友好模型概念界定 |
2.2.2 理论基础 |
2.3 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
2.3.1 研究方法的应用进展 |
2.3.2 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研究进展 |
第三章 中国铁路关键技术发展评价 |
3.1 蒸汽机车时代 |
3.1.1 建国前中国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
3.1.2 新中国成立后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
3.1.3 小结 |
3.2 柴油机与内燃机车时代 |
3.2.1 以增压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技术 |
3.2.2 以液力变矩器技术为基础的液力传动系统 |
3.2.3 以牵引电机组技术为基础的电传动系统 |
3.2.4 以集成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
3.2.5 常规客车转向架技术 |
3.2.6 基于低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
3.2.7 小结 |
3.3 电力机车时代 |
3.3.1 以整流器技术基础的电传动装置 |
3.3.2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
3.3.3 以牵引变压器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
3.3.4 基于牵引电气化的铁道牵引供电系统 |
3.3.5 以电子励磁技术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
3.3.6 准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
3.3.7 基于一般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
3.3.8 小结 |
3.4 高速铁路时代 |
3.4.1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
3.4.2 以斯科特牵引变压器自主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
3.4.3 以无缝钢轨焊接技术为基础的无砟轨道 |
3.4.4 以通信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
3.4.5 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
3.4.6 基于高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
3.4.7 小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4.1 知识技术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4.1.1 知识层面 |
4.1.2 技术层面 |
4.2 经济主体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我国铁路建设现状 |
4.2.2 铁路企业的活力 |
4.2.3 组织类型 |
4.2.4 出口活动 |
4.3 体制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国家政策 |
4.3.2 铁路企业规模 |
4.3.3 企业研发 |
4.4 环境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4.4.1 研发合作环境 |
4.4.2 服务环境 |
4.4.3 大气环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
5.1 产业知识与技术 |
5.2 产业主体与网络 |
5.3 产业体制与机制 |
5.4 产业创新系统模式 |
5.5 产业动力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内容 |
6.2 建议 |
6.2.1 技术创新方面 |
6.2.2 技术扩散方面 |
6.2.3 体制改革方面 |
6.3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TAO649D 牵引电动机绝缘技术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TAO649D牵引电动机的参数分析[J]. 胡礼源. 机车电传动, 1990(03)
- [2]TAO649系列牵引电动机的结构与性能分析[J]. 胡礼源. 电力机车技术, 1989(04)
- [3]浅谈TAO649D牵引电动机绝缘结构特点[J]. 邓近祖. 电力机车技术, 1990(04)
- [4]TAO649D型牵引电动机的国产化改造[J]. 刘应平. 机车电传动, 1997(04)
- [5]TAO649D 牵引电动机绝缘技术的改进[J]. 王新剑. 机车电传动, 1998(01)
- [6]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D]. 陈政.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3)
- [7]我国C级绝缘牵引电动机的现状及前景[J]. 钱仲毅. 电力机车技术, 1996(03)
- [8]我国脉流牵引电动机急需解决的技术课题[J]. 胡礼源. 电力机车技术, 1996(01)
- [9]我国干线电力机车用牵引电动机简统化的探讨[J]. 童春辉. 机车电传动, 1994(01)
- [10]8G型电力机车НБ—515型脉流牵引电动机参数、电磁计算复核与结构分析[J]. 胡礼源. 电力机车技术, 19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