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30例(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1](2022)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 咳嗽的诊断、治疗与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及时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反流外科、耳鼻咽喉科、儿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 对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重新进行了修订。对原有的证据等级、推荐强度进行了审核与更新, 新增、删除了部分推荐意见。指南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 主要内容包括咳嗽的定义、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咳嗽的诊断、评估与检查, 急性、亚急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咳嗽的经验性治疗与对症治疗等。
亢平,喻娟,徐芬兰,马丽[2](2021)在《难治性肺结核手术术前呼吸功能评估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探究难治性肺结核手术术前呼吸功能评估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难治性肺结核患者80例,均行肺切除术,根据术前肺实质功能综合评估结果严重程度分为1组(n=28)、2组(n=27)、3组(n=25),对比三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住ICU时间。按照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25例,未发生并发症组55例,对比两组肺实质功能差异,进行影响难治性肺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2组、3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住ICU时间短于2组、3组(P<0.05);并发症组FEV1%、MVV%、VO2/kg、VO2%、AT、BF、6min步行试验距离低于未发生并发症组,PaCO2高于未发生并发症者(P<0.05);FEV1%、MVV%、VO2/kg、VO2%、AT、BF、6min步行试验距离为影响难治性肺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aCO2为影响难治性肺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难治性肺结核手术患者术前呼吸功能与术中、术后并发症相关,呼吸功能越好,并发症越少。
何琼,高晓东,李晓琴,黄海涛,李江红,满世军,高佩媛,赵天莹[3](2021)在《结核丸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反复难治性结核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结核丸联合化疗治疗反复性、难治性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例确诊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内服抗结核药物联合中药结核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痰检结果、痰涂片转阴率、症状变化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9.01%(100/101)]优于对照组[92.08%(93/101)](P<0.05)。观察组治疗第8、24周痰检转阴率分别为96.04%(97/101)及100%(101/101);对照组治疗第8、24周痰检转阴率均为99.01%(100/1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24周后,ALT及AST水平,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同期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丸联合化疗治疗反复性、难治性肺结核,可提高临床疗效、痰检转阴率,改善临床症状,且可缓解肝功能损伤。
米延强[4](2021)在《清宣通络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及其相关炎性指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临床试验探索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炎性指标;2、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清宣通络方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3、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清宣通络方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RDS TX表达量。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同期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0例(男童14例,女童16例)为重症组,儿童非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30例(男童15例,女童15例)为普通组。应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院前病程、院前最高体温、血常规、CRP、PCT、SF、ESR、PT、APTT、D-D、CARDS TX、胸片、CT、支原体Ig M抗体等指标,得出相关炎性指标后,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所有指标,并计算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得出敏感性及特异性,算出最佳临界值,以此得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炎性指标及其预测诊断价值,进而推测其作用机制。2、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60例(男童33例,女童27例),将60例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应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清宣通络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若病情进展加重或临床痊愈,可随时结束观察。应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疾病疗效、完全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中医证候评分及治疗前后血常规、CRP、PCT、SF、ESR、PT、APTT、D-D、CARDS TX、胸片、CT、支原体Ig M抗体等指标。3、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建立MPP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清宣通络方组、溶剂对照组、MPP模型组、阿奇霉素组,收集各组小鼠体温、咳嗽、咳嗽潜伏期等行为学指标,用以评价清宣通络方对MPP小鼠临床症状疗效,同时在药物干预5天后收集肺组织、外周血清、肺泡灌洗液,采用HE染色及病理评分,观察评价清宣通络方对肺部病理情况的影响,以ELISA法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中CARDS TX表达量,进一步验证通过降低CARDS TX表达量可能是清宣通络方治疗肺炎支原体的机制。结果:1、通过研究表明,重症组与普通组在CRP、PCT、SF、LDH、PLT、D-D有显着差异,P值均<0.05,重症组普遍高于普通组,有统计学意义。通过ELISA法检测CARDS TX表达量实验中,重症组CARDS TX表达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入院最高体温、院前病程无显着差异,p>0.05;在WBC、N%、ESR、PLT、PT、APTT无显着差异,P>0.05;以CRP、PCT、LDH、SF、D-D、CARDS TX作为危险因素,以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绘制出ROC曲线。通过ROC曲线的分析表明,AUC依次为0.75、0.79、0.95、0.89、0.97、0.96,均大于0.6,临界值分别为19.14mg/L、0.135ng/ml、313.9U/L、135.74ng/m L、1.23mg/L、42.31pg/ml,其中D-D敏感度为0.967,特异度均为0.934,预测价值最高,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2、通过临床研究表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完全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相关指标分析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较前均有升高,两组无明显差异;N%、CRP、PCT、ESR、SF、LDH、D-D、PT、APTT均有下降,N%、ESR、PT、APTT两组无明显差异,CRP、PCT、SF、LDH、D-D试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ELISA法检测实验中,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CARDS TX表达量均有降低,试验组CARDS TX表达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动物实验表明,清宣通络方组与阿奇霉素组相比于模型组在小鼠发热、咳嗽次数、咳嗽潜伏期等临床症状疗效显着(p<0.05),且能明显改善肺组织病理情况,降低病理评分(p<0.05),在治疗效果上清宣通络方组与阿奇霉素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ELISA实验中同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CARDS TX表达量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阿奇霉素组、清宣通络方组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CARDS TX含量减低(P<0.01、P<0.01),与阿奇霉素组比较,清宣通络方组血清、肺泡灌洗液CARDS TX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结论:1、CRP、PCT、SF、LDH、D-D、CARDS TX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其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清宣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其在疾病疗效、完全退热、缓解咳嗽、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方面疗效突出;对降低CRP、PCT、SF、LDH、D-D、CARDS TX指标方面疗效较显着,可能与降低CARDS TX表达量作用机制相关。3、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在血清、肺泡灌洗中会出现CARDS TX的高表达,侧面证明CARDS TX是MP致病因素之一;阿奇霉素、清宣通络方均可以降低CARDS TX的表达量;通过调控CARDS TX的表达量可能是清宣通络方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陈耀国[5](2021)在《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归纳分析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评价成人ITP患者红外热像特点(目标区域的非均一水平与平均温度)与正常人红外热成像图差异,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旨在为成人ITP病情评估和指导精准化治疗提供新方法,为中医药诊治ITP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1.收集2019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ITP患者,采集所有样本的临床基本信息和中医四诊资料,分析成人IT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2.应用北京悦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IR—2000A型红外热成像仪对ITP组、正常对照组进行红外热成像图像采集,然后使用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洪文学教授团队研发的图像识别处理软件进行图像信息处理,最后统计分析非均一性水平、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评分、以及各中医证候之间红外热像图的差异性。结果1.一般情况: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ITP组患者共45例(其中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为ITP A组,血小板计数≥30×109/L的患者为ITP B组),正常对照45例。ITP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为40.44±14.49岁,平均病程为24.07±20.94个月,中位数18.00个月。新诊断ITP患者为5例,持续性ITP患者为5例,慢性ITP患者为27例,重症ITP患者为2例,难治性ITP患者6例。血小板计数最高者为86×109/L,最低者为5×109/L,平均数为44.40×109/L,中位数为42.00×109/L。出血倾向评分0、1、2、3、4、5的患者分别为20、17、6、2、0、0例。出血事件共计25次,其中皮肤出血18次(72%),黏膜出血共7次(28%),无深部器官出血(无内脏、中枢神经系统等致命性出血)。本研究血小板计数与出血倾向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82,P<0.01)。2.中医证候:单一证候共计13例,占总病例数28.9%,按所占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与瘀血内阻证占比相同);两证结合共计29例,占总病例数64.44%,按所占百分比高低排序依次为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三证结合为1例,占总病例数6.67%,为气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瘀血内阻证。单证频次:单证出现频次最高的为气不摄血证(34次,75.56%),其它依次为瘀血内阻证(24次,53.33%)、阴虚火旺(16次,35.56%)、血热妄行证(6次,13.33%)。脏腑辨证:脾病证候出现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肝病证候、肺病证候、心病证候、肾病证候,各脏腑证型频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脾病证候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脏腑辨证证候(x2=51.667,P<0.01)。3.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非均一性水平:ITP组红外热成像图在10个所测量的目标区域的非均一性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即ITP组较正常对照组的红外热成像图均一性差。ITP A组在9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上肢近端、双手掌、下肢近端、下肢远端、脊柱区)的非均一性水平大于ITPB组。正常对照组三焦区域红外热图非均一性排序为:上焦>中焦>下焦,ITP组目标区域红外热图非均一性排序为中焦>上焦>下焦(P<0.05)。ITP组3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非均一性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检验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在上焦、中焦、下焦区域的非均一性水平与出血倾向评分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比较分析ITP组各证候间目标区域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发现,血热妄行证非均一性水平最高,在其中5个目标区域(上焦、中焦、下焦、手掌、下肢远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非均一性水平最小,在其中3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内阻证有2个区域(下肢近端、脊柱区)的非均一性较其他证候水平最大(P>0.05),气不摄血证有3个区域(额头、脊柱区)的非均一性较其他证型水平最小(P>0.05),阴虚火旺证有1个区域(下肢远端)的非均一性水平最小(P>0.05)。比较分析ITP组各脏腑证候间目标区域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发现,肝病证候的ITP患者非均一性水平均较其他脏腑证候高,其中5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手掌)与部分证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病证候在下肢近端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高,与肝病证候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病证候在7个区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降低,其中5个区域(上焦、中焦、下焦、额头、上肢近端)与部分证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病证候在手掌区域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降低(P<0.05);肺病证候在上肢近端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升高(P<0.05);肾病证候在脊柱区的非均一性水平较其他脏腑证候高(P<0.05)。4.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平均温度:ITP组红外热成像图在所测量的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在7个目标区域内(躯干、上焦、中焦、上肢近端、上肢远端、手掌、下肢远端)较正常对照组的非均一性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A组与ITPB组各区域平均温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三焦区域平均温度排序为:下焦>中焦>上焦;ITP组为:上焦>中焦>下焦,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检验ITP患者红外热成像图目标区域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的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本研究所测量的目标区域内各中医证候、脏腑证候的平均温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火热、气虚和瘀血是成人ITP患者的三个重要病理因素,脾的脏腑功能失常是ITP的关键中医病机。2.成人ITP患者红外热成像图非均一性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中医证候存在相关性,但本研究中所测量的目标区域内平均温度与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评分、中医证候不存在相关性。综上所述,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存在一定相关性,红外热成像技术未来或许能成为ITP的辅助检查和疗效评价工具之一。
姚博[6](2021)在《开肺宣降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开展孙丽平教授经验方开肺宣降汤结合阿奇霉素医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评估开肺宣降汤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筛选指征的60例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本课题,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西医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开肺宣降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口服,在治疗1个疗程(7天)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进行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价分析。结果:在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为96.67%高于对照组90.00%,(P<0.05)。治疗一个疗程,在主要证候前后积分方面,统计分析结果(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故在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咳嗽、啰音等症状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优;在次要证候前后积分方面,统计分析结果(P<0.05),故在改善患儿口渴、食欲、多汗、二便、舌质、舌苔等临床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开肺宣降汤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宣肺止咳颗粒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开肺宣降汤拥有缓解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体征的作用,且未见明确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药。
吴志颖[7](2021)在《祛风除湿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祛风除湿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评价祛风除湿通络方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索其取效机制,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展新方向。方法:1.病例收集:依据相关标准,选择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为风湿痹阻证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对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基本病情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案:两组受试者在相同基础治疗方法上接受差异化治疗方案,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塞来昔布+甲氨蝶呤+叶酸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祛风除湿通络方。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3.观察指标: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受试者实验室指标(ESR,CRP,RF,IL-6,IFNγ,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症状指标(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VAS评分、HA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DAS28评分、安全性指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2.DAS28疗效评分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DAS28评分均有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祛风除湿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优于单用纯阳性药物对照组。3.HAQ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HAQ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在RA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关节功能的缓解上,治疗组具有更好的疗效。4.实验室指标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ESR、CRP、RF、IL-6、IFNγ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关节滑膜液中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ESR、CRP、RF、IL-6、IFNγ含量下降(P<0.05),但滑液中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5.ACR疗效对比:治疗组ACR50、ACR70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6.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受试者发生胃肠道不适,白细胞减少,头晕/头痛,皮疹的不良反应人数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故祛风除湿通络方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祛风除湿通络方联合西药甲氨蝶呤等对缓解RA活动度的效果强于单西药治疗效果,说明祛风除湿通络方在治疗中重度RA活动期时有较好的疗效。2.祛风除湿通络方联合西药方案的治疗组ACR疗效评分高于单西药方案的对照组,中西药联合治疗RA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更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祛风除湿通络方可降低血清中IL-6、INF-γ的含量,抑制JAK2、STAT3磷酸化,从而减少JAK2、STAT3蛋白的过度表达,为祛风除湿通络方治疗RA提供了理论依据。4.祛风除湿通络方联合西药方案的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单西药方案的对照组无增加,祛风除湿通络方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胡婕[8](2021)在《沙白兰感康糖浆治疗慢性咳嗽肺阴亏耗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沙白兰感康糖浆治疗慢性咳嗽肺阴亏耗证的临床疗效,发挥出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优势,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慢性咳嗽肺阴亏耗证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服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为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沙白兰感康糖浆,糖浆每次服用30ml,每日3次,疗程为2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主症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有效率等。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主症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主症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的主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4.治疗后肺功能比较:治疗组的FEV1、FVC、FEV1/FVC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白兰感康糖浆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比单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慢性咳嗽肺阴亏耗证的临床疗效更为显着。充分发挥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临床上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林爱清[9](2021)在《结核性脑膜炎长期不良预后和耐药的风险因素及其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结核性炎症、脑水肿、脑积水等引发的脑膜刺激症和发热、头痛等结核中毒症状群,具有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荟萃分析显示,TBM的死亡风险为24.7%,成人晚期艾滋病(HIV)患者中死亡率超过50%,幸存者神经系统后遗症风险高达51%。近年来因为人口流动、HIV发病率增加及耐药性结核病例增加等因素影响,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因为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重症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早期诊断,联合应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药物,积极有效的处理颅内高压,以减少后遗症和防止复发,是TBM的主要治疗原则。临床上,多数TBM患者起病缓慢,偶见急性起病,正确诊断取决于对结核性脑膜炎病理生理过程和特点的充分认识,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正确评价,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结核病灶的取证。因为亚临床感染的广泛存在,结核菌素试验对成年人诊断意义不大,脑脊液细胞计数、葡萄糖水平、氯化物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等通常与其他脑膜炎相似。此外不合理或不恰当的治疗使患者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从而增加了诊断难度。考虑到TBM的诊断方法尚不完善,TBM早期诊断需要新的技术或方法。TBM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症状和体征的非特异性,而作为重要诊断标本的脑脊液中结核菌数量非常少,难以早期鉴别诊断。发热、头痛、呕吐、精神状态改变和脑膜刺激征是TBM患者最常见的初始症状,但这些症状在多种疾病中可以出现,缺乏疾病特异性。WHO推荐四联方案治疗TBM,但治疗TBM的抗结核药物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能力不同和杀死MTB的能力存在差异,患者个体化的脑膜炎炎症反应及重症患者比如脑积水、脑结核瘤等病变的压迫效应同样存在明显差异,所以TBM的预后个体间差异很大,需要深入了解TBM的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等因素。4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群及艾滋病人等免疫力低下者是TBM的易感人群,多项研究对儿童TBM、HIV合并TBM、老年TBM临床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改善相应类型TBM诊断水平和治疗策略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TBM通常被认为是HIV患者的机会性感染,但在免疫功能正常的HIV阴性个体中也可以观察到TBM发病。国外研究显示,皮质类固醇的长期大量应用、肝胆脏器疾病等是TBM的常见因素,但部分患者没有合并基础疾病,也会患TBM。中青年人群是TBM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较少见对该群体TBM患者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的报道。耐药性的出现对全世界结核病的控制提出了紧迫的挑战,2018年,全球估计有500000例结核病病例(在1000万例结核病病例中)对利福平耐药,利福平是一线抗结核治疗的关键药物之一,一旦耐药,就需要应用昂贵的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患者治疗时间延长,治疗时出现的毒副反应增加,平均治疗成功率只有56%。尽管近年来在开发抗TB的简化预防方案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但由于目前没有检测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的方法来确定感染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因此抗TB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变得复杂。2016年至2017年,在30个耐多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有6个国家报告的耐多药结核病病例数增加了 30%以上。2018年全世界估计有48.4万例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DR/RR-TB)的发病病例。2019年,全球3.3%的新发结核病病例和17.7%的先前治疗病例是MDR-TB,在中国,7.1%的新病例和23%的先前治疗病例属于MDR-TB,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一些研究表明,最近耐多药结核病菌株和广泛耐药菌株的传播已变得越来越严重,传播模式占主导地位,不仅仅是抗生素使用不当引起耐药性的出现,这突出了 DR-TB防治的重要性。正如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的共识,控制DR-TB的流行对全球结核病控制和公共卫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显示,2017年耐多药结核病的平均成本为7141美元,几乎是药物敏感结核病的6倍,给患者和医务工作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结核病治疗从标准化治疗转向个体化治疗,有关人群耐药模式的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结核病高发的背景下,重视结核杆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依据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耐药性TBM患者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在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中,早期诊断、经验性治疗、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发现耐药TBM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可能为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目前TBM诊断的金标准是脑脊液中检测到MTB,但是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仅为10%,而脑脊液MTB培养耗费时间较长,通常需要2周以上时间,而且培养的阳性率只有20%~30%,对于临床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的结核病的诊断技术,其中分子诊断技术是近几年的重要突破,其代表即Xpert MTB/RIF方法。但无论是传统的脑脊液MTB培养法还是新的Xpert MTB/RIF检测法,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仍然很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已经成功应用于肿瘤、糖尿病、产前诊断、临床病原体检测等领域,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是一种新兴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可以快速的对DNA或RNA样本的碱基进行测序,该技术目前已被报道用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的诊断,尤其是该技术已被报道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然而,该技术对于TBM的诊断价值尚未明确。目的:第一部分:探讨中青年TB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长期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第二部分:探讨耐药TB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析产生耐药的危险因素。第三部分:评价二代测序技术对于TBM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第一部分:收集山东省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中青年TB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随访5年时功能预后。首先根据预后对临床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对其中有统计意义(P<0.05)的变量赋值(连续变量或定义变量),然后经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培养阳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数据和人口统计学特征。为了确定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并找到可能导致耐药的危险因素,我们采用了单变量比较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第三部分:前瞻性纳入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共50例,并跟踪随访其诊疗结局。送检脑脊液标本均进行二代测序,测序所得原始序列与病原微生物数据库进行对比得到最终结果。二代测序结果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唯一比对序列为阳性,未检测到唯一比对序列为阴性。以符合脑脊液结核菌培养阳性、涂片阳性、Xpert MTB/RIF检测阳性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等4项中至少1项即为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可疑结核性脑膜炎且抗结核治疗有效为临床诊断患者;有其他病原学依据或临床排除结核性脑膜炎者为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析二代测序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结果:第一部分:本研究共筛选600例患者,其中男339例,女261例,平均年龄(36±19)岁;预后不良率42.17%(253/60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预后患者年龄(t=-3.723,P<0.05)、分期(Z=-4.789,P=0.000)、意识改变(χ2=10.198,P=0.001)、认知功能障碍(χ2=7.813,P=0.000)、颅神经麻痹(χ2=5.911,P=0.041)、外周神经功能异常(χ2=14.179,P=0.017)、脑膜刺激征(χ2=6.951,P=0.008)、脑脊液蛋白含量(Z=-4.835,P=0.015)、脑积水(χ2=11.564,P=0.001)、脑梗死(χ2=7.142,P=0.017)、耐药结核(χ2=0.217,P=0.004)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059,95%CI1.025,1.087),P=0.000]、意识改变[OR=3.545,95%CI(1.069,10.685),P=0.037]、MRCⅢ期[OR=23.985,95%CI(3.878,40.129),P=0.000]、脑积水[OR=2.917,95%CI(1.049,8.613),P=0.023]、脑梗死[OR=3.178,95%CI(0.981,8.173),P=0.019]、耐药结核[OR=l1.672,95%CI(1.681,30.112),P=0.001]与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第二部分:本研究共筛选164例结核菌培养阳性患者,其中耐药结核性脑膜炎41例(25%)。耐药结核性脑膜炎比药物敏感结核性脑膜炎有更高的死亡率(46.3%vs 8.9%,P<0.001)。住院时间(OR 1.059,95%CI 1.025,1087)、呕吐(OR 3.545,95%CI 1.069,10.685)、脑脊液 ADA(OR 3.178,95%CI 0.981,8.173)、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学占优势(OR 11.672,95%CI 1.681,30.112)、既往结核病史(OR 23.985,95%CI 3.878,40.129)、合并其他脏器结核(OR 8.161,95%CI 1.235,11.269)、年龄(OR 5.471,95%CI 1.051,8.954)、性别(OR 5.471,95%CI 1.051,8.954)、脑压(OR2.917,95%CI 1.049,8.613)为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三部分: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2例中Xpert MTB/RIF检测阳性13例,培养阳性6例,结核核酸PCR检测阳性5例,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6例。在确诊及临床诊断患者中,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系列20例,敏感度为58.8%(20/34),特异度为100%(16/16)。在确诊患者中,二代测序的敏感度为63.6%(14/22);在同步进行结核分枝菌培养、Xpert MTB/RIF检测与二代测序的50例标本中,以临床诊断为标准,3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16/16);传统方法、Xpert MTB/RIF检测及二代测序的敏感度分别为29.4%(10/34)、38.2(13/24)和58.8(20/34),传统检测方法与二代测序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χ2=8.333、P=0.013),Xpert MTB/RIF 检测及二代测序比较(χ2=8.333、P=0.065),差异性无显着性。传统方法与二代测序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达82.4%(28/34)。结论:第一部分:年龄、MRC Ⅲ期、意识改变、脑积水、脑梗死、耐药结核是结核性脑膜炎长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耐药结核性脑膜炎比药物敏感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死亡风险更高,预后更差,男性、未婚、住院时间、呕吐、脑脊液ADA、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数占优势、既往结核病史、合并其他脏器结核为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三部分: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较快速地检测脑脊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且其敏感性和特异度均较显着,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二代测序联合传统检测方法可提高检出率。
黄湘茜[10](2021)在《基于循证证据和德尔菲法的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诊疗方案制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借鉴循证针灸临床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诊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临床关键问题,结合糖尿病前期自身疾病特点,联合运用循证法和德尔菲法,通过文献研究对糖尿病前期针灸证型诊断、治疗方案、疗效评价3方面进行多维证据整合,初步构建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诊疗方案初稿,在此基础上,运用多轮专家问卷咨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最终共识方案,旨在制定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诊疗方案》,为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和科学研究中治疗方案的选用提供参考,同时为其他疾病在临床和科研中构建合理有效针灸诊疗方案提供方法学探索。方法1.明确临床关键问题通过文献检索、社会调研收集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归纳形成《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关键问题调查问卷》,向15位临床一线针灸专家咨询发放问卷,回收并统计问卷结果,确定本方案要回答的临床关键问题,构建方案框架。2.循证证据研究围绕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证型诊断、治疗方案、疗效评价3方面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重点检索Pub Med、Embase为代表的英文数据库,CNKI、万方、VIP、CBM等为代表的中文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药古籍资料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Clinical Trial等临床试验注册网站以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官方网站,全面搜集针灸治疗糖尿病前期相关古代医学文献、现代文献和近现代名医实践经验,进行证据提取:(1)运用AGREEⅡ指南评价工具筛选出高质量临床指南并提炼证据,形成现行指南证据;(2)综合运用统计描述和关联性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研究类文献,提取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规律,形成证型研究证据;(3)运用改良Jadad量表和AMSTAR量表分别进行RCT和Meta分析文献质量学评价,纳入高质量文献,形成高质量干预研究证据;(4)运用关联性分析方法分析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随机对照实验探索取穴配穴规律,形成核心穴组证据;(5)通过糖尿病前期相关古籍文献检索,形成古籍证据;(6)通过现代名家经验收集,形成现代名医经验证据。基于糖尿病前期证型诊断和针灸治疗2大临床问题,将以上多项独立证据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由现行指南证据、证型研究证据、古籍证据和现代名医经验证据4类构成诊断证据体和由现行指南证据、核心穴组证据、高质量干预研究证据和现代名医经验证据构成针灸治疗证据体;针灸疗效评价标准参考现行指南证据;具体操作方案中针具规格、针刺深度、补泻手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禁忌证等内容引用现行《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中规范内容。证据整合标准为:4类证据类型中,满足≥3项证据来源构成的证据体条目,即可纳入方案初稿。3.德尔菲法实施通过多维度证据的整合,形成了方案的初稿,在对于前两轮问题内容进行梳理基础上,制定了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该调查的结构是采用了半封闭与自由撰写相互结合的方式,条目重要性评价采取Likert5级评分法。通过“腾讯问卷”平台编制问卷,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向30位针灸推拿领域专家学者发放。回收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根据本轮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形成本次专家积极系数,根据专家对本人学术水平、条目判断依据和条目熟悉程度的自评得分形成专家权威系数,根据本次问卷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2个统计量综合评价本轮问卷中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运用Excel 2010和SPSS 25.0软件,对各条目的重要性赋值均数(Mj),满分比(Kj)、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及变异系数(CV)进行统计,其中Mj、Kj反映各条目重要性和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Kendall’s W、CV反映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经统计分析,形成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结果。依据第一轮问卷统计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及专家提出的改进和修正意见,剔除、修改或补充相关条目,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重复上述过程,在第三轮问卷结束后,得到最终共识方案,形成《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诊疗方案》文本。结果从问卷回复情况来看,三轮问卷参与专家的积极系数皆为100%,说明各专家参与此次方案研究的积极性高;从参与问卷咨询的专家分布情况来看,三轮问卷中的专家来自于17个省及直辖市,其中教授人数占总专家数比例达76.67%、副教授人数占23.33%,从事针灸相关临床工作30~45年者人数占16.67%,从业15~30年者人数占80.00%,说明参与问卷的专家具有良好的学科代表性和权威性;三轮问卷均删除了重要性低(Mj≤3.50和Kj≤0.60)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差(CV≥0.3)的条目,三轮问卷结束后,保留条目的Mj范围在4.51~5.00之间,Kj范围在0.73~1.00之间,说明专家一致认为第三轮问卷后所有保留条目的重要性高,Vj范围在0.00~0.28之间,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三轮问卷协调程度系数分别为:0.412、0.582和0.5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亦说明三轮问卷专家意见协调性皆较好。本研究函询专家的选择较为理想,研究结果可靠。结论1.通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达成共识,形成《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诊疗方案》,其中辨证分型为脾虚痰湿、湿热蕴脾、肝郁气滞、气阴两虚4型;常用针灸疗法推荐毫针针刺、电针、穴位埋线、耳穴贴压、灸法5种,针灸核心穴组为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脘下俞、肾俞、中脘、关元7穴,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空腹血糖值、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和糖尿病前期中医症状积分评价4项。2.基于循证医学原则构建的循证证据体是《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诊疗方案》内容的基础,德尔菲法则是能够有效、客观、广泛的集合临床资深专家意见并达成本方案最终共识的重要方法,方案制定过程中联合应用循证法和德尔菲法,既保障了本方案在临床和科研应用中科学合理,有证可循,也保障了其更加贴近临床实际,而非一纸空谈。本方案的制定可为今后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和科学研究中治疗方案的选用提供参考,为其他疾病针灸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方法借鉴。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30例(论文提纲范文)
(2)难治性肺结核手术术前呼吸功能评估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择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对比 |
2.2 三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住ICU时间对比 |
2.3 并发症组与未发生并发症组呼吸功能对比 |
2.4 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结核丸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反复难治性结核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1-13]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治疗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6.1 临床疗效[11-13] |
1.6.2 痰检结果 |
1.6.3 症状变化 |
1.6.4 肝功能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肝功能变化 |
2.2 痰检结果 |
2.3 临床疗效 |
2.4 两组症状变化 |
3 讨论 |
(4)清宣通络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及其相关炎性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炎性指标分析 |
1 临床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6 本章小结 |
研究二清宣通络方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
1 临床资料 |
3 研究方法 |
4 实验方法 |
5 统计方法 |
6 研究结果 |
7 本章小结 |
研究三清宣通络方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CARDS TX表达水平的影响 |
1 试剂耗材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3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本章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
1 ITP的中医研究进展 |
2 ITP的西医研究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红外热成像技术医学应用研究概况 |
1 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述 |
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 |
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领域应用 |
4 结语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1 资料来源 |
2 ITP病例选择标准 |
3 正常对照选择标准 |
二、ITP患者病例资料收集 |
1 中医辨证标准 |
2 脏腑辨证标准 |
3 西医分期标准 |
4 出血倾向评分标准 |
三、研究方案 |
1 临床病例资料收集 |
2 实验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统计 |
2 中医证候统计 |
3 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
五、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出血评分系统与出血风险及其严重程度分析 |
3 IT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 |
4 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六、结论 |
第三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医临床调查量表 |
附录2 受试者一般情况量表 |
附录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倾向评分系统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开肺宣降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国传统医学对儿童MPP的研究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儿童MPP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临床试验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病因病机 |
2 组方来源 |
3 方药分析 |
4 疗效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7)祛风除湿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 中国传统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药治疗概况 |
1.3 总结 |
2 现代医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2.1 RA的治疗药物 |
2.2 免疫净化治疗 |
2.3 干细胞移植治疗 |
2.4 外科手术治疗 |
2.5 结语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方法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2 治疗后资料分析 |
2.3 综合结果分析 |
2.4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处理 |
2.5 安全性评估 |
3 讨论 |
3.1 研究意义 |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优越性 |
3.3 祛风除湿通络方的方药组成及分析 |
3.4 祛风除湿通络方对JAK2-STAT3 信号通路的影响 |
4 不足与展望 |
4.1 现存不足 |
4.2 未来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8)沙白兰感康糖浆治疗慢性咳嗽肺阴亏耗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理论研究 |
2.1 中医学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
2.2 西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
第3章 临床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案 |
3.4 观察指标 |
3.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4.2 研究结果 |
4.3 安全性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选题依据 |
5.2 沙白兰感康糖浆药物组成及功效 |
5.3 药物分析 |
5.4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5.5 不足与展望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浅析慢性咳嗽中西医治疗临床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9)结核性脑膜炎长期不良预后和耐药的风险因素及其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中青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长期预后影响因素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附图表 |
第二部分: 培养阳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耐药危险因素分析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附图表 |
第三部分: 二代测序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附图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Ⅰ(已发表) |
英文文章Ⅱ(已发表) |
(10)基于循证证据和德尔菲法的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诊疗方案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技术路线图 |
一、《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诊疗方案》临床问题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2.研究结果 |
3.小结 |
二、《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诊疗方案》循证证据研究 |
1.现行指南系统评价和证据提取 |
2.中医证型研究系统评价和证据提取 |
3.针灸干预性研究系统评价和证据提取 |
4.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核心穴组证据提取 |
5.证据整合 |
三、《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诊疗方案》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小结 |
四、研究结果 |
《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诊疗方案》的形成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糖尿病前期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相关评分量表 |
2.1 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 |
2.2 Jadad改良的评分量表 |
附录3 糖尿病前期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标准列表 |
糖尿病前期中医症状积分表 |
附录4 针灸干预性研究纳入文献分级结果 |
附录5 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诊疗方案专家咨询问卷 |
5.1 第一轮《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诊疗方案》专家咨询问卷 |
5.2 第二轮《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诊疗方案》专家咨询问卷 |
5.3 第三轮《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诊疗方案》专家咨询问卷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致谢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01)
- [2]难治性肺结核手术术前呼吸功能评估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J]. 亢平,喻娟,徐芬兰,马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13)
- [3]结核丸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反复难治性结核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何琼,高晓东,李晓琴,黄海涛,李江红,满世军,高佩媛,赵天莹. 西部中医药, 2021(06)
- [4]清宣通络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及其相关炎性指标分析[D]. 米延强.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ITP患者红外热成像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探讨[D]. 陈耀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开肺宣降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D]. 姚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祛风除湿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D]. 吴志颖.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沙白兰感康糖浆治疗慢性咳嗽肺阴亏耗证的临床观察[D]. 胡婕.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9]结核性脑膜炎长期不良预后和耐药的风险因素及其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D]. 林爱清. 山东大学, 2021(11)
- [10]基于循证证据和德尔菲法的针灸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诊疗方案制定研究[D]. 黄湘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