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双乌散治疗痹证86例

自拟双乌散治疗痹证86例

一、自拟双乌散治疗痹证86例(论文文献综述)

贺利鹏[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对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现代医家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组方规律,使用相关算法建立中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可能的处方,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对其进行分析,最终起到指导临床用药,预测相关机制的作用。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学术数据库中发表的临床观察作为文献来源,收集符合诊断的病案信息。对所用处方中药频数、性味归经进行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关联度及聚类分析,得出用药规律及新方,并对其进行中西医讨论。将分析得出的方剂内中药放入TCMSP数据库及知网数据库中,利用相关规则查找有效成分及其靶点,将得到的靶点放入Uniprot数据库进行筛选;使用GeneCards数据库查找有关膝关节滑膜炎靶点;建立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对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预测方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潜在机制。结果:①根据阅读原文及双人比对数据后共纳入文献117篇,中药处方101条,中药152味,使用频次前十的中药为当归、甘草、薏苡仁、牛膝、苍术、川牛膝、黄芪、白术、茯苓、泽泻。归经前三的分为肝、肾、脾经,中药四气大多温、平、寒,五味大多为苦、辛、甘。根据关联规则发现支持度前五的中药药对分别为当归与川芎,苍术、牛膝与薏苡仁,苍术与黄柏,薏苡仁与黄柏,苍术、黄柏与薏苡仁,置信度前五分别为桃仁与红花,桃仁、红花与川芎,桃仁、当归与红花,防己、薏苡仁与苍术,苍术、黄柏与牛膝。根据聚类分析共得出4类方剂,聚类1:桃仁、红花、地黄、当归、川芎、赤芍,聚类2:秦艽、独活、防风、羌活、桑寄生、鸡血藤、甘草、川牛膝、黄芪,聚类3:丹参、木瓜、桂枝、猪苓、白术、泽泻、茯苓、白芍,聚类4:防己、萆薢、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根据TCMSP数据库共得出聚类方剂有效成分51个,有效成分对应靶标经Uniprot数据库筛选共得出标准基因228个。在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膝关节滑膜炎靶点436个。方剂中可能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黄芩素、β-胡萝卜素、鞣花酸、β-谷甾醇等化学成分。基于STRING平台建立的蛋白互作网络显示VEGFA、TNF、IL-6、PT GS2、CXCL8、MMP9为最重要的靶点蛋白。②基于STRING平台对疾病与方剂的45个共同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生物过程中,排名前五的分别为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炎症反应、对凋亡过程的负向调控、对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进行正向调控、由脂多糖进行介导信号通路;细胞组成中,排名前五的分别为细胞外间隙、胞外区、细胞膜外侧、蛋白质的细胞外基质、细胞液;KEGG通路分析中与膝关节滑膜炎密切相关的为T NF信号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①现代医家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中,运用活血化瘀、祛湿之法的同时加用了补虚药,从而达到内外兼治的作用。高频药物为当归、甘草、薏苡仁、牛膝、苍术、川牛膝、黄芪、白术、茯苓、泽泻。②由桃仁、红花、地黄、当归、川芎、赤芍组成的聚类方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黄芩素、β-胡萝卜素、鞣花酸、β-谷甾醇等化学成分,靶标为VEGFA、TNF、IL-6、PTGS2、CXCL8、MMP9等。通过影响TNF信号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通路,从而起到抑制炎症、抗血管新生、促进凋亡、防治软骨等目的。

陈易[2](2021)在《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发病广泛、病程长、致残率高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此次研究基于循证医学理念,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医辨证分型治疗RA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各证型中医药参与治疗所获疗效得出的分析结果,比较中药治疗RA各证型间的疗效差异,初步得出各证型间中医药介入的获益差别,为临床更规范、有效的应用中医药治疗RA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建库起至2018年10月31日的相关RCT文献;检索内容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类风湿关节炎的8种主要中医临床证型,分别是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肝肾不足证、气阴两虚证。对各证型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的数据进行Meta系统分析,对疗效指标进行异质性、效应值合并和漏斗图分析;比较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与西药治疗RA的疗效差异;并在亚组分析中分别对纯中药与西药、中西药联合用药与西药治疗RA的疗效差异进行对比;最后对8种证型中药和中西药联合用药的疗效做对比。结果:此研究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88篇,参与对比总样本16615例,治疗组即中药组(含中西药联合用药)8680例、对照组即西药组7935例。亚组分析中纯中药组4416例、对照西药组3778例;中西药联合组4264例、对照西药组4157例。(1)风湿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20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24%和77.26%,[OR(95%CI)=3.62(2.54,5.17),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8篇,病例总数1006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63%和 78.19%,[RR(95%CI)=1.19(1.31,1.25),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篇,病例总数201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0%和73.00%,[RR(95%CI)=1.23(1.08,1.41),P=0.002]。(2)寒湿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66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561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83%和76.43%,OR(95%CI)=3.08(2,64,3.61),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4篇,病例总数3301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61%和 78.23%,[RR(95%CI)=1.18(1.11,1.25),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2篇,病例总数201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9.50%和 75.26%,[RR(95%CI)=1.16(1.13,1.20),P<0.00001]。(3)湿热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4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3570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4%和73.50%,OR(95%CI)=3.45(2.85,4.1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8篇,病例总数2441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0.65%和 75.67%,[RR(95%CI)=1.17(1.12,1.23),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4篇,病例总数1129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8.99%和 69.12%,[RR(95%CI)=1.26(1.19,1.33),P<0.00001]。(4)痰瘀痹阻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22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817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75%和73.77%,OR(95%CI)=4.09(3.08,5.42),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5篇,病例总数300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2.81%和 76.87%,[RR(95%CI)=1.18(1.04,1.34),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7篇,病例总数1517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54%和 73.16%,[RR(95%CI)=1.21(1.14,1.29),P<0.00001]。(5)瘀血阻络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17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612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83%和74.75%,OR(95%CI)=3.77(2.80,5.0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5篇,病例总数394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4.20%和 81.28%,[RR(95%CI)=1.14(1.03,1.27),P=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12篇,病例总数1218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3%和 72.73%,[RR(95%CI)=1.23(1.16,1.31),P<0.00001]。(6)气血亏虚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9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904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75.06%,OR(95%CI)=3.56(2.41,5.28),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2篇,病例总数168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3.10%和 77.78%,[RR(95%CI)=1.20(1.05,1.37),P=0.006];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7篇,病例总数736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3%和74.46%,[RR(95%CI)=1.22(1.14,1.31),P<0.00001]。(7)肝肾不足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20篇,参与分析样本总量1888例,中药(含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91%和69.97%,OR(95%CI)=3.32(2.59,4.26),P<0.00001]。亚组分析纯中药组文献16篇,病例总数1575例,纯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9.33%和 71.33%,[RR(95%CI)=1.26(1.19,1.32),P<0.00001];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文献4篇,病例总数313例,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13%和 63.69%,[RR(95%CI)=1.25(1.10,1.43),P=0.0010]。P 值小于 0.05 说明疾病疗效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8)气阴两虚证纳入符合标准RCT文献0篇,因为无法检索到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则最终无法进行Meta分析,也无数据参与证型间的疗效对比。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证型中西药联合用药及纯中药组治疗RA的总有效率均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湿热痹阻证、瘀血阻络证中西药联合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纯中药组。

张学思[3](2020)在《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急性踝关节扭伤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如果早期失治、误治,会影响痊愈的时间甚至导致不愈合,进而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等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传统医学将本病归为“筋伤”的范畴,中医外治法是传统医学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中药外治法因其独有的特点,更是被广泛应用。双乌祛痛方作为河北省固安县中医院骨科的经验方,已有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其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等症状的治疗能力得到了证实,且因其简单方便、价格便宜等特点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但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来对其有效性进行科学的验证。本研究旨在验证经验方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的能力,对比外用扶他林乳胶剂之间疗效的差异,为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的能力提供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验证双乌祛痛方膏剂外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对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机理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双乌祛痛方的进一步研究和全面推广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临床收集6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双乌祛痛方组和扶他林乳胶剂组共两组,采集其一般情况、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瘀斑面积、皮肤过敏反应评分和皮肤刺激反应评分共七个数据。记录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治疗结束1个月共计4个观察点患者症状的改变情况。将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对两组组间和组内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瘀斑面积四个评价指标间的差异进行对比,评价两组治疗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症状的治疗能力,分析两组治疗间的差异和特点。通过对皮肤过敏反应的记录与分析,记录两组发生过敏反应的人数以及评价过敏反应的程度,评价本药的皮肤刺激性的强度和皮肤致敏性的强度。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性别、年龄、伤踝、病程、疼痛程度、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踝关节表面瘀斑面积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基线不具有差异,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在组内比较,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P<0.05,两组治疗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疼痛症状均有改善。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较对照组疼痛程度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早、中期对于疼痛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一个月的随访中,两组间VAS疼痛评分基本相同,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远期效果差别不大。3.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在组内比较,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P<0.05,两组治疗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功能障碍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较对照组踝关节功能障碍程度改善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早、中期对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一个月的随访中,两组间踝关节功能基本相同,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远期效果差别不大。4.两组患者踝关节肿胀程度和表面瘀斑面积在组内比较,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P<0.05,两组治疗对急性踝关节扭伤肿胀和瘀斑这两个症状均有改善。两组间对比,各观察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对于踝关节肿胀程度和瘀斑的改善效果差异不明显。结论:双乌祛痛方外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显效,在早、中期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症状的改善优于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在治疗关节肿胀和消除瘀斑的能力上两组差异不明显。双乌祛痛方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早期疼痛、关节功能障碍、肿胀和瘀斑症状的改善疗效显着,但其对于踝关节肿胀和瘀斑的改善不占主导作用。

王彧[4](2020)在《神金散穴位贴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主要是观察神金散穴位贴敷配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探讨神金散穴位贴敷配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优势;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1、神金散穴位贴敷的制备:将川乌15g 草乌15g白芷15g赤芍15g芙蓉叶15g 枇杷叶15g韭菜叶15g研磨成粉末,用生姜水调制成药膏,选取适量药膏压成约2*2cm的药饼,用医用贴膜贴敷于梁丘、血海、阳陵泉、内、外膝眼、足三里、阿是穴。每天一次,每次治疗1小时,持续2周。2、临床实验:将符合标准的60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神金散穴位贴敷配合塞来昔布)和对照组(单纯口服塞来昔布),经过两周的治疗后,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 VAS、WOMAC、Lequesne 指数评分和 IL-6、IL-17a、TNF-α、CRP、ESR的指标变化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临床效果观察:(1)比较治疗前神金散穴位贴敷配合塞来昔布、单纯口服塞来昔布两组患者的WOMAC、Lequesne、VAS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经过两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Lequesne、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WOMAC、Lequesne、VAS的评分,治疗组的三组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比较治疗前神金散穴位贴敷配合塞来昔布、单纯口服塞来昔布两组患者血清中IL-6、IL-17a、TNF-α、CRP、ESR的指标,两组病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分别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6、IL-17a、TNF-α、CRP、ESR的指标,显示数值均有显着的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IL-17a、TNF-α、CRP、ESR的指标,治疗组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实验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即神金散穴位贴敷治疗联合塞来昔布与单纯口服塞来昔布对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均有效。2、神金散穴位贴敷配合塞来昔布能够适当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帮助。3、神金散穴位贴敷治疗配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总效果高于单纯的口服塞来昔布,为中医外治法结合西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临床依据,可以适用于临床。

张香香[5](2019)在《火针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以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观察火针疗法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验证火针疗法更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9月山西省针灸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取穴:梁丘、内膝眼、膝下、犊鼻、阳陵泉、阴陵泉),隔2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刺法(取穴同治疗组),日1次,周6次,2周为一个疗程,同样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血液中CRP含量的测定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统计结果,所得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总评分及血液中CRP的含量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缓解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及降低CRP含量;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总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更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而两组治疗后的CRP含量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治疗方法临床总疗效,治疗组痊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痊愈10例、显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说明火针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3.安全性分析:本课题研究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晕针、感染、血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火针刺法治疗创伤性滑膜炎的安全性较高。结论:1.火针疗法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疗效优于普通毫针刺法;2.火针疗法在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普通毫针刺法;3.火针疗法治疗本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郝少君,张旭辉,王华民,孙有树,李文俊,范莉莉,张正臣[6](2018)在《双乌镇痛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双乌镇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4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乌镇痛胶囊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和三七伤药片组,各150例。双乌镇痛胶囊组给予双乌镇痛胶囊口服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三七伤药片组给予三七伤药片口服治疗,3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治疗期间禁止用其他的止痛药物,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双乌镇痛胶囊组有效率90.0%,阿司匹林肠溶片组有效率79.3%,三七伤药片组有效率74.0%,双乌镇痛胶囊组优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组、三七伤药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乌镇痛胶囊组治疗后非疼痛时间、VRS评分、VAS评分优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组、三七伤药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乌镇痛胶囊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张晓朦,金勇男,张冰,李宁[7](2018)在《川草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益-风险评价》文中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势缠绵、较难治愈,常规治疗用药周期长、易诱发不良反应,特别需要考量患者的获益与风险。毒性中药川草乌作为RA治疗重要手段之一,用药存在一定争议。该研究切入临床用药的实际问题,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量化评估川草乌中药单独应用以及联用西药的效益与风险。采用Rev Man 5.2软件分别综合21项川草乌单独应用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49项川草乌联用西药治疗RA的RCT各指标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用西药,川草乌均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合RA治疗的效益-风险评价指标决策体系,应用Hiview 3软件以及Crystal Ball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川草乌单独应用与联用西药的效益值、风险值、效益-风险总值。结果显示川草乌联用西药的效益高于其单独应用(效益差=15,95%CI[9.72,20.25]),但其风险也相对更高(风险差=23,95%CI[15.57,30.55]),当效益与风险对RA患者同等重要时,川草乌单独应用的效益-风险总值为58,联用西药为55,且单独应用优于联用西药的概率为81.07%。由此可见,川草乌是RA临床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且当患者对于风险的可接受性较低时,则不推荐中西药联用。

黄小龙,陈明[8](2014)在《川乌、草乌和附子治疗痹证探讨》文中提出痹证的发病原因简而言之可以总结为4个字"正虚邪入"。川乌、草乌和附子大辛大热,可以驱下焦之阴,而复上焦之阳。虽然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如果配伍得当,先煎去毒,对各种痹证尤其是寒痹疗效显着。对于三者的使用,宜慎用、妙用而不宜久用。

张红参[9](2011)在《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膝关节大骨节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骨节病(KBD)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对推拿结合药物治疗大骨节病进行探讨和研究。理论研究本研究从大骨节病的流行病学、中医学文献、现代医学文献对大骨节病进行分析,同时对中医“整体调理”思想理论基础-背部经络腧穴理论及“局部松动”思想理论基础-关节松动术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导师罗才贵教授的“整体调理”、“辨证论治”、“局部松动”学术思想出发,提出大骨节病的治疗原则应为“背腧关节、标本同治”,并结合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根据大骨节病病机和主要症状特点,去粗取精,筛选、整合、制定出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膝关节大骨节病的临床方案,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临床研究目的:评价在“背腧关节、标本同治”治疗原则指导下制定的推拿结合药物治疗方案与西药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膝关节大骨节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试验入组150例,分为推拿结合药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下同)及西药联合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以下同)两组,每组75例;以SF-MPQ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及膝关节x线评分为观察指标,各组治疗三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随访观察停止治疗三个月、六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指标评价结果:(1) SF-MPQ评分:两组治疗三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停止治疗三个月后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均还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停止治疗六个月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均还有止痛作用,但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2)膝关节活动度:两组治疗三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FAS、PPS分析比较:双膝关节屈曲角度、屈伸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伸展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近期均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但在膝关节屈曲功能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其伸展功能两组相当:停止治疗三个月后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停止治疗六个月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比对照组远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效果维持得更久。(3)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组间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停止治疗三个月后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在停止治疗三个月后均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停止治疗六个月,两组组间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停止治疗六个月后两组均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治疗组仍然优于对照组。(4)x线指标评分:两组治疗三个月后、停止治疗六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组间FAS、PPS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x线改变效果不明显。2.总体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总体疗效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停止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总体疗效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治愈率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总体疗效、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停止治疗六个月后,两组总体疗效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治愈率FAS、PPS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总体疗效、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对照组共有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86,P=0.0266<0.05),提示治疗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提出的“背腧关节、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对膝关节大骨节病的治疗作用的立论成立。2.在“背腧关节、标本同治“治疗原则指导下制定的推拿结合药物治疗方案与西药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膝关节大骨节病均有较好临床疗效,但两种治疗方案比较,推拿结合药物治疗方案近期治愈率、安全性、远期疗效优于西药联合治疗方案。

孙鹤[10](2010)在《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筋脉瘀滞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筋脉瘀滞证)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探讨和认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及中药熏洗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膝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并系统观察了中药熏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WOMAC评分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控显率为55.0%,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控显率为35.0%,总有效率为7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控显率,总有效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二、自拟双乌散治疗痹证8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拟双乌散治疗痹证8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对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数据挖掘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整理
        1.6 数据分析
    2 网络药理学分析
        2.1 提取药方的活性成分
        2.2 药方中活性成分靶点预测
        2.3 膝关节滑膜炎靶点查询
        2.4 筛选膝关节滑膜炎与药方共同靶点基因
        2.5 蛋白互作网络(PPI)构建
        2.6 根据潜在靶点筛选重要有效成分
        2.7 建立有效成分-靶点-膝关节滑膜炎网络图
        2.8 GO与KEGG通路分析
结果
    1 数据挖掘分析
        1.1 挖掘文献的中药频数统计
        1.2 中药归经、四气五味统计分析
        1.3 中药关联度分析
        1.4 高频中药的聚类分析
    2 聚类方剂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2.1 聚类方剂的活性成分
        2.2 方剂中所有中药成分的作用靶点基因
        2.3 膝关节滑膜炎相关基因检索
        2.4 方剂内有效成分-膝关节滑膜炎相同靶点基因
        2.5 疾病与中药之间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
        2.6 根据靶点筛选有效成分分析
        2.7 方剂-有效成分-靶点-膝关节滑膜炎网络构建
        2.8 聚类方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GO分析
        2.9 聚类方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KEGG分析
讨论
    1 数据挖掘分析
        1.1 方剂内中药使用频数分析
        1.2 方剂内中药性味、归经统计分析
        1.3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1.4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2 聚类方剂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2.1 有效成分分析
        2.2 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
        2.3 GO富集分析
        2.4 KEGG富集分析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膝关节滑膜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认识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认识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用药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名
        2.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2.3 类风湿关节炎辩证分型的认识及发展
        2.4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法及用药
第二部分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相关文献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及结果
    2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文献基本情况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3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1 文献筛选结果
        3.2 文献基本情况
        3.3 文献质量评价
        3.4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4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4.1 文献筛选结果
        4.2 文献基本情况
        4.3 文献质量评价
        4.4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5 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5.1 文献筛选结果
        5.2 文献基本情况
        5.3 文献质量评价
        5.4 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临床疗效评价
    6 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6.1 文献筛选结果
        6.2 文献基本情况
        6.3 文献质量评价
        6.4 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评价
    7 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亏虚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7.1 文献筛选结果
        7.2 文献基本情况
        7.3 文献质量评价
        7.4 类风湿关节炎气血亏虚证临床疗效评价
    8 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8.1 文献筛选结果
        8.2 文献基本情况
        8.3 文献质量评价
        8.4 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证临床疗效评价
    9 分析结果
        9.1 纳入文献总体情况统计
        9.2 疗效对比
第三部分 证型分布及常见的复合证型
    1 临床单一证型的分布情况
    2 临床常见的复合证型及论治方法
        2.1 湿热瘀阻证
        2.2 寒热错杂证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 Meta分析过程及结果
    3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型分布情况
    4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
        1.1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概况
        1.2 流行病学
        1.3 踝关节的解剖特点
        1.4 踝关节的力学特点及损伤机制
        1.5 临床表现与体征
        1.6 诊断标准
        1.7 急性踝扭伤的分度
        1.8 现代医学治疗
    2.祖国传统医学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2.1 急性踝关节扭伤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
    1.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拟解决的问题
    2.研究方案
        2.1 病例选择
        2.2 病例来源
        2.3 试验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注意事项
        2.7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2.8 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2.9 皮肤过敏事件记录
        2.10 随访及脱落患者的分析
        2.11 统计方法与数据的处理
研究结果
    1.治疗前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1.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的观察比较
    2.治疗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分析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不良反应及脱落情况
    4.结果总结与分析
讨论
    1.中药外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意义
    2.双乌祛痛方制备工艺与经皮给药系统
    3.双乌祛痛方的研究及作用分析
    4.扶他林乳胶剂的作用机制与不足
    5.研究结果分析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VAS疼痛评分量表标尺
    附录2 AOFAS踝—后足功能评价系统
    附录3 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
    附录4 皮肤过敏反应强度评价表
    附录5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附录6 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
致谢
个人简历

(4)神金散穴位贴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证型
        1.3 中医治疗
        1.3.1 中医内治法
        1.3.2 中医外治法
        1.3.2.1 针灸治疗
        1.3.2.2 推拿治疗
        1.3.2.3 中药熏洗
        1.3.2.4 中药离子疗法
    2.现代医学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临床资料和病例选择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分组方法
        1.7 治疗方法
        1.8 观察指标
        1.9 疗效评价
    2.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临床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穴位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1 单纯的穴位贴敷治疗
        1.2 穴位贴敷联合其他疗效治疗
        1.2.1 贴敷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
        1.2.2 穴位贴敷联合灸法治疗
        1.2.3 穴位贴敷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
        1.2.4 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手法
        1.3 小结与展望
    2.神金散穴位贴敷的穴位分析
    3.神金散穴位贴敷的药物分析
    4.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发表论文情况情况
致谢

(5)火针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研究材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1
附录A
附录B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双乌镇痛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三组偏头痛患者非疼痛时间、VRS评分、VAS评分比较
    2.3 三组偏头痛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7)川草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益-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多准则决策模型的建立
        1.3.1 建立评价指标决策树
        1.3.2 数据合并
        1.3.3 指标评分
        1.3.4 灵敏度分析
    1.4 蒙特卡洛模拟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2.2 RCT合并结果
    2.3 效益值比较
    2.4 风险值比较
    2.5 效益-风险总值的比较
    2.6 权重的灵敏度分析
3 讨论
    3.1 川草乌治疗RA获益
    3.2 川草乌治疗RA风险
    3.3 川草乌治疗RA的效益-风险

(8)川乌、草乌和附子治疗痹证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沿革
2 药理分析
    2. 1 川乌、草乌和附子的异同
    2. 2 川乌、草乌和附子何以治疗痹证
3 现代研究
    3.1代云波
    3. 2 李济仁
    3. 3 其他医家
4 典型医案
    4. 1 丁甘仁治疗胸痹脘痛案( 出自《丁甘仁医案续编》)[4]
    4. 2 祝味菊治男子胸痞气逆案[4]
    4. 3 代云波治男子下肢不能行走案[1]
5 小结

(9)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膝关节大骨节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1 大骨节病的流行病学文献研究概况
        1.1 流行历史
        1.2 流行特征
        1.2.1 病区范围
        1.2.2 时间分布
        1.2.3 人群发病特点
        1.3 结语
    2.大骨节病中医学文献研究概况
        2.1 中医学对大骨节病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大骨节病病因的认识
        2.2.1 外感病因
        2.2.2 内伤病因
        2.2.3 其它病因
        2.3 中医学对大骨节病病机的认识
        2.3.1 肾肝脾虚损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2.3.2 六淫外邪侵袭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2.3.3 瘀血痰浊是大骨节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2.4 中医学对大骨节病证候的认识
        2.5 中医藏药治疗大骨节病概况
        2.5.1 中医药治疗
        2.5.2 藏药治疗
        2.6 结语
    3.大骨节病现代医学文献研究概况
        3.1 现代医学对大骨节病病名的认识
        3.2 现代医学对大骨节病病因的认识
        3.2.1 生物地球化学说
        3.2.2 粮食真菌毒素污染及其毒素中毒假说
        3.2.3 饮水中有机物中毒假说
        3.3 现代医学对大骨节病的治疗概况
        3.3.1 手术治疗
        3.3.2 药物治疗
        3.3.3 关节腔注射治疗
        3.4 结语
    4.对弹拨背部经络腧穴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大骨节病的探讨
        4.1 背部的经络循行及腧穴分布
        4.1.1 督脉的循行及腧穴分布
        4.1.2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及腧穴分布
        4.1.3 华佗夹脊穴的分布
        4.2 背部经络及夹脊穴的生理病理
        4.2.1 督脉的生理病理
        4.2.2 足太阳膀胱经的生理病理
        4.2.3 华佗夹脊穴的生理病理
        4.3 从背部经络及夹脊穴论治大骨节病的探讨-中医"整体调理"思想的运用
        4.3.1 肝肾亏虚对大骨节病发病机制的影响
        4.3.2 阳气不足对大骨节病发病机制的影响
        4.3.3 大骨节病的症状是肝肾亏虚、阳气不足的外在表现
        4.3.4 中医"整体调理"思想对大骨节病治疗的指导
        4.4 运用关节松动术治疗大骨节病膝关节疼痛及其功能障碍的探讨-"局部松动"思想的运用
        4.4.1 关节松动术的回顾
        4.4.2 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概念
        4.4.3 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方法
        4.4.4 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
        4.4.5 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4.4.6 "局部松动"学术思想对大骨节病膝关节疼痛及其功能障碍治疗的指导
        4.5 结语
    5.背腧关节、标本同治对大骨节病治疗的指导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病例选择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排除标准
        2.2.3 受试者的纳入方式
        2.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2.5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
        2.2.6 中止试验的条件
    3.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设计
        3.2 技术路线图
        3.3 治疗方案
        3.3.1 治疗组
        3.3.2 对照组
        3.3.3 观察周期
        3.4 观察指标
        3.4.1 一般观察项目
        3.4.2 安全性观察
        3.4.3 疗效观察指标
        3.5 疗效评定
        3.5.1 总体疗效评定
        3.5.2 疼痛改善评定
        3.5.3 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评定
        3.5.4 膝关节x线结果改善评定
        3.5.5 藏族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评定
        3.5.6 安全性评价
        3.6 受试者权益保障
        3.7 质量控制与保证
        3.8 伦理学委员会审批
        3.9 数据管理及统计与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受试者入选情况分析及依从性比较
        4.1.1 受试者入选情况分析及剔除率、脱落率比较
        4.1.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4.1.3 两组患者随访率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数据比较
        4.2.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4.2.2 两组治疗前指标比较
        4.3 两组治疗后数据比较
        4.3.1 两组治疗三个月后指标比较
        4.3.2 两组停止治疗三个月后指标比较
        4.3.3 两组停止治疗六个月后指标比较
        4.3.4 两组治疗前后x线结果比较
        4.3.5 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4.4 安全性分析
        4.5 结果
    5.讨论
        5.1 推拿结合药物治疗方案
        5.1.1 推拿结合药物方案形成的理论依据
        5.1.2 推拿结合药物方案的特点
        5.1.3 推拿结合药物方案的组成及治疗大骨节病的机理
        5.2 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组成及其治疗大骨节病的机理
        5.2.1 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
        5.2.2 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组成
        5.2.3 西医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大骨节病的机理
        5.3 关于如何评价大骨节病治疗方案疗效的问题
        5.4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思路
        5.4.1 本研究不足之处
        5.4.2 进一步研究思路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三: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件四:申明

(10)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筋脉瘀滞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病因病机的研究
        1.1 中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西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
    2 辨证分型的研究
    3 中药内服治疗
    4 中药外敷治疗
    5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6 中药熏洗治疗
    7 中药关节内注入治疗
    8 针灸治疗
    9 推拿手法治疗
    10 小针刀治疗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
    12 中医药治疗KOA 机制的研究
        12.1 对软骨的影响
        12.2 降低骨内压
        12.3 对炎症因子、氧化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13 讨论与展望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2 诊断标准
        1.3 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1.4.1 纳入病例标准
        1.4.2 病例排除标准
        1.5 一般资料
        1.5.1 病例来源
        1.5.2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安全性观测
        2.3.2 疗效性观测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治疗结果分析
        3.1 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 评分比较
        3.2 综合疗效分析
        3.3 疗效分析
讨论
    1 中药熏洗法的优势
    2 自拟熏洗方的组方分析
        2.1 药物组成
        2.2 方解
        2.3 现代药理研究
    3 体会
    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四、自拟双乌散治疗痹证8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对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D]. 贺利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D]. 陈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双乌祛痛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学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神金散穴位贴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王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火针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研究[D]. 张香香.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双乌镇痛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 郝少君,张旭辉,王华民,孙有树,李文俊,范莉莉,张正臣. 河南中医, 2018(06)
  • [7]川草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益-风险评价[J]. 张晓朦,金勇男,张冰,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2)
  • [8]川乌、草乌和附子治疗痹证探讨[J]. 黄小龙,陈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01)
  • [9]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膝关节大骨节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 张红参.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0)
  • [10]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筋脉瘀滞证)的临床研究[D]. 孙鹤.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自拟双乌散治疗痹证8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