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重点 办出特色——谈单科性院校学报质量的提高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陈会玲[1](2021)在《新时代地方高校专业教材选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娇[2](202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高校分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一流”建设一方面要求高校分类发展,另一方面,各高校为了追求“双一流”称号又会走向同质化。为引导我国高校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实现各高校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中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发展目标,本文围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分类现状——分类问题及原因——多样化分类启示——分类发展”的逻辑,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高校分类进行研究。第一,高校分类现状。目前中国高校,根据行政可分为:教育部直属、中央部委所属和地方院校,根据“双一流”政策,分为“双一流”院校、“双非”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根据学科状况,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大学;根据法律规定,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学界以及《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主要是根据人才培养,将高校分为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根据教学—科研,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教学型;根据学位授予,分为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学位大学。第二,中国高校分类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双一流”建设要求中国高校走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办学道路,但当前我国高校分类主体单一,无法建立满足各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分类方案;高校分类标准以一元或二元维度为主,无法区分高校之间的特色与差别;高校分类方法容易导致分类成为排名;高校分类结果导致高校朝着固定化、封闭性、等级化的方向发展,限制了院校的发展空间。可见,目前分类方案已经不适合“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并且还会阻碍“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第三,国外高校多样化分类以及启示。增加多样性,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追求一流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条件。不同分类维度和方法的选择、不同分类结果的呈现,都会对分类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欧美等国家已经建立起高度制度化的分类体系。在借鉴国外高校分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双一流”建设背景中国高校多样化分类需要多种平行的分类维度,需要使用多维尺度分类方法,需要结果呈动态、开放状态,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各自的类型和层次上冲击一流。第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分类的发展。为实现高校多样化发展,高校分类还需在坚持综合、整体平衡、动态发展的原则下,从经费来源、人才培养、高校职能、优势学科建设情况、服务面向5个因素对高校进行分类。政府也要充分发挥引导分类办学的作用,高校需要走特色化的办学道路,共同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孟方圆[3](2021)在《美国“七姐妹”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大学文化性格的分析》文中提出“七姐妹”学院是指美国19世纪成立的历史上专门招收女性学生的七所女子高校联盟,它们坚持为女性提供平等、卓越和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出众多杰出女性精英及女性领袖,被誉为美国女子学院的“七朵金花”。现如今,“七姐妹”学院因瓦萨学院于1969年改为男女同校,拉德克利夫学院于1999年并入哈佛大学,只剩下“五姐妹”学院。尽管它们在男女同校发展历程中采取不同办学模式,但都根据学校特点与优势打造出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屹立于美国高等教育之林。“七姐妹”学院不仅丰富了美国高校类型,还为美国高等教育文化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运用社会学中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分析方法,以其办学模式为依据,将五姐妹学院、瓦萨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抽象概括为传统型、融合型和依附型三种类型的女子学院。从大学文化性格视角出发,分别从大学物质文化性格、大学制度文化性格和大学精神文化性格三个层次分析不同类型女子学院的个性及特色所在,以期对当前世界及我国女子高校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大学是具有类生命体特征的学术组织,具有与个体相似的文化性格。从大学文化性格视角分析,五姐妹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其一以贯之的女性主义文化品格,通过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个性的培育彰显了女校文化符号,形成女子学院独特的文化与特色。瓦萨学院在男女合校后,女子学院时期形成的女性主义文化性格被逐渐弱化,精英博雅教育文化性格日渐鲜明,实现了由女子文理学院向综合文理学院的成功转型。目前,瓦萨作为美国顶尖的综合性文理学院在本科教育前沿发挥着卓越作用。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前身是1879年成立的专收女生的“哈佛附校”,此期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对哈佛大学师资和课程的依附。拉德克利夫学院时期,通过女子学院的独立身份构建以及形象塑造,彰显了学校的女性主义文化性格,最终实现了由一所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的教学机构到闻名遐迩的七姐妹学院的跨越。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学院时期,跨学科研究文化性格占据主导,但附属性和女性主义文化性格依然有所保留。大学文化性格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是大学文化个性与特色的生动表达。尽管传统型、融合型及依附型女子学院的文化性格不尽相同,但都各有特色,都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从社会发展与进步角度看,融合型女子学院与依附型女子学院无疑是未来女子学院发展的理想模式,但传统型女子学院作为当今高等教育系统中存在的一类特殊群体,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杰出女性人才,它的存在必有其价值和合理之处,因此值得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朱景坤[4](2021)在《大学德性的迷失与重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贾佳[5](2021)在《未竟的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次转型》文中提出
刘振天[6](2021)在《现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成效、经验及完善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高等教育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教情学情、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有世界影响的多层次、多类型、多主体、多形态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和质量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着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面向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依然面临严峻形势和挑战,其改进和完善之路任重道远。
董泽芳,张继平[7](2020)在《王亚南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王亚南是中国着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是中外教育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用的产物,是长期大学管理实践的升华。王亚南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丰富多彩,广泛涉及大学办学的政治立场、发展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质量建设、管理模式、用人机制、学术氛围、领导体制、管理风格等内容。从王亚南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让教育回归本分;需要以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为突破口,提升高等教育民主化水平;需要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合理定位,扬长避短,办出特色,在不同的领域争创一流。
刘青[8](2020)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再探——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文中指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要求。文章通过回顾新中国大学发展的经验得出结论,国家改革发展"特别的时代"才会出现大学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双一流"是新时代顺应国家发展特别是国际竞争需要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意味着包括体育院校在内的大学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又一黄金时代。基于此,文章以成都体育学院近年来的"抓机遇、促改革、筑平台、强党建"等改革举措为例,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再思考,提出要通过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及水平,全面提升行业话语权,全面提升学校学科竞争力等发展思路。
赵长林,徐梅,王连森[9](2020)在《潘懋元地方高校发展思想的要义及启示》文中提出潘懋元教授是我国最早关注、关心、研究和指导地方高校发展的教育家。他提出高校分层分类发展与评价,以及有关地区性高校、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科学、均衡发展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为地方高校与时俱进地高质量发展指明路径,体现了其作为教育家关心国家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社会责任担当,关心地方高校发展的人文情怀和创建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公平、协调、可持续政策环境与发展机制的战略眼光。
杨国庆[10](2020)在《论新时代“南体模式”新发展——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实践的探索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南体模式"是南京体育学院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结合国家和江苏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学、训练、科研三者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三位一体"的办学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体模式"为中国体育和教育改革探索出了一条"体教融合"、培养精英体育人才和各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之路,为中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面对国家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新期盼,"南体模式"如何以新举措迎接新转型,踏出"以学训融合为特色发展的灵魂、以育人夺标为特色发展的目标、以创新求进为特色发展的驱动、以服务社会为特色发展的追求"的新路径,为全面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育高等院校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二、突出重点 办出特色——谈单科性院校学报质量的提高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突出重点 办出特色——谈单科性院校学报质量的提高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高校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趋同 |
1.1.2 “双一流”建设引发高校办学层次的竞争 |
1.1.3 普及化阶段要求高校的多样化发展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概念的界定 |
1.4.1 高等学校分类 |
1.4.2 高等学校分类与分层的关系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比较法 |
第二章 中国高校分类现状 |
2.1 高校行政分类 |
2.2 按学科类别的分类 |
2.3 法律规定的高校分类 |
2.4 学界有代表性的高校分类观点 |
2.5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分类 |
第三章 当前中国高校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高校分类主体单一 |
3.2 高校分类维度无法区分高校之间的特色与差异 |
3.3 高校分类方法易导致分类转化为排名 |
3.4 高校分类结果限制了高校发展的空间 |
第四章 多样化分类对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
4.1 国外高校多样化分类 |
4.1.1 国外高校分类维度 |
4.1.2 国外高校分类方法 |
4.1.3 国外高校分类结果 |
4.2 多样化分类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
4.2.1 高校多样化分类需要多种平行的分类维度 |
4.2.2 高校多样化分类需要使用多维尺度分类方法 |
4.2.3 高校多样化分类需要结果呈动态、开放状态 |
第五章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分类的发展 |
5.1 面向多样化发展的高校分类的原则 |
5.1.1 综合性原则 |
5.1.2 整体平衡性原则 |
5.1.3 动态发展原则 |
5.2 面向多样化发展的高校分类的影响因素 |
5.2.1 经费来源 |
5.2.2 人才培养 |
5.2.3 高校职能 |
5.2.4 优势学科 |
5.2.5 服务面向 |
5.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分类发展的对策 |
5.3.1 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分类办学的作用 |
5.3.2 高校要走特色办学的发展道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美国“七姐妹”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大学文化性格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缘由一:早期研究与女性教育“结缘”——选择七姐妹学院之因 |
2.缘由二:七姐妹学院的特殊意义和价值——选择七姐妹学院之由 |
3.缘由三:女子高等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价值——研究的必要性 |
4.缘由四:我国女子高校缺乏个性特色——研究的迫切性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美国七姐妹学院的研究 |
2.关于大学文化性格的研究 |
3.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比较研究法 |
3.理想类型分析法 |
(五)概念界定 |
1.“七姐妹”学院 |
2.大学文化性格 |
3.大学核心竞争力 |
一、一种解释大学核心竞争力来源的新架构:大学文化性格 |
(一)大学文化性格的影响因素 |
1.社会挑战 |
2.文化传统 |
3.文化冲突 |
4.大学人的文化性格 |
(二)大学文化性格的表现形式 |
1.大学物质文化性格 |
2.大学制度文化性格 |
3.大学精神文化性格 |
(三)基于文化性格基础观的大学核心竞争力 |
二、传统型女子学院核心竞争力案例分析:大学文化性格视角 |
(一)五姐妹学院文化性格的形成及内涵 |
1.女性主义文化性格的养成 |
2.女性主义文化性格的坚守 |
(二)大学物质文化性格下五姐妹学院核心竞争力 |
1.风景优美的校园环境 |
2.传统哥特式建筑风格及特色建筑设计 |
3.女性化的教研设施 |
(三)大学制度文化性格下五姐妹学院核心竞争力 |
1.本科教育阶段的单性别招生制度 |
2.以女性为主体的校长及教师聘任制度 |
3.女性课程与联合课程 |
4.小班女性化课堂教学制度 |
5.本硕博三级学位证书制度 |
(四)大学精神文化性格下五姐妹学院核心竞争力 |
1.女性领导力教育 |
2.倡导学术卓越 |
3.为世界女性服务的理念 |
三、融合型女子学院核心竞争力案例分析:大学文化性格视角 |
(一)瓦萨学院文化性格的形成及内涵 |
1.文化性格的转变 |
2.精英博雅教育文化性格的强化 |
(二)大学物质文化性格下瓦萨学院核心竞争力 |
1.哈德逊河谷旁的着名学府 |
2.风景如画的园林式校园 |
3.“瓦萨女孩”流行服饰 |
(三)大学制度文化性格下瓦萨学院核心竞争力 |
1.“多元包容,优中选优”的招生制度 |
2.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聘任制度 |
3.广泛而深入的专业课程 |
4.小班精英化的课堂教学制度 |
(四)大学精神文化性格下瓦萨学院核心竞争力 |
1.“先进、全面”的博雅教育 |
2.强调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 |
四、依附型女子学院核心竞争力案例分析:大学文化性格视角 |
(一)依附文化性格下“哈佛附校”的核心竞争力 |
(二)女性主义文化性格下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
(三)跨学科研究文化性格下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
五、启示与借鉴 |
(一)找准办学目标方向,凸显女校文化符号 |
(二)重视历史文化传统,保存女校文化本色 |
(三)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培育女校文化个性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二)英文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现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成效、经验及完善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形态 |
1.高等教育评价发展 |
2.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形态 |
(1)政府或官方开展的高等教育评价 |
(2)社会机构开展的高等教育评价 |
二、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及基本经验 |
1.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成效 |
2.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三、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完善路径 |
(7)王亚南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王亚南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一)中外教育经典思想 |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三)长期大学管理实践 |
二、构成王亚南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主要观念 |
(一)政治立场观:思想引领,服务人民 |
(二)发现理路观:学术立身,创新兴校 |
(三)培养目标观: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
(四)办学定位观:明确性质,合理分工 |
(五)质量管理观:加强教学,重视科研 |
(六)管理模式观:依法治校,依规治教 |
(七)用人机制观:不拘一格,知人善任 |
(八)学术氛围观:自由研究,百家争鸣 |
(九)领导体制观:统一领导,民主分权 |
(十)行政原则观:清正廉洁,身体力行 |
三、王亚南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
(一)坚持育人为本,回归教育本分 |
(二)优化治理结构,推进民主管理 |
(三)引导合理定位,分类办出特色 |
(8)“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再探——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在与国家“大改革、大发展”同频共振中成长壮大是新中国大学的鲜明特点 |
1.1 两次“结构性调整” |
1.2 新中国大学建设史上“四次”重要时间节点 |
2 “中国特色”是“双一流”战略建设的前提 |
3 “双一流”战略给高等体育院校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
4 新方位、新举措——成体对标“双一流”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4.1 两大发展阶段的战略方位 |
4.1.1 体育和医学为主:区域、行业和特色发展阶段(建校初期~20世纪90年代末) |
4.1.2 以体为主、多学科:转型、跨越和创新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 |
4.2 抓机遇、促改革、筑平台、强党建:学校发展的经验举措 |
4.2.1 抓机遇 |
4.2.2 促改革 |
4.2.3 筑平台 |
4.2.4 强“党建” |
5 深化改革,通过“四个全面”促进学校进一步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迈进 |
(9)潘懋元地方高校发展思想的要义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潘懋元教授的高校分类发展思想 |
2 潘懋元教授地方高校科学定位发展思想 |
3 潘懋元教授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思想 |
4 重要启示 |
4.1 地方本科高校应坚持走自主性应用型发展道路 |
4.2 国家应持续完善引导地方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政策体系 |
4.3 部分引导地方高校科学定位、分类发展的政策实践产生了积极效果 |
(10)论新时代“南体模式”新发展——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实践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南体模式”的发展历程 |
1.1第一阶段:“南体模式”初探阶段 |
1.2第二阶段:“南体模式”形成阶段 |
1.3第三阶段:“南体模式”改革发展阶段 |
2“南体模式”的重新审视 |
2.1“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中还未真正实现由“一起”到“一体”的升华,没有充分体现特色办学的综合效益 |
2.2“三位一体”整体推进中“三位”发展未能齐头并进,学科和科研短板影响其真正成为训练和教学的有力支撑 |
2.3“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中对于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育人”初衷没有很好达成,未能体现学院办队推动竞技体育长远发展的整体优势 |
2.4“三位一体”办学、办队中“双轮驱动”未能有效呼应,教学、训练的联动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之中 |
3“南体模式”的时代发展 |
3.1新时代“南体模式”发展的新理念 |
3.2新时代“南体模式”发展的新定位 |
3.3新时代“南体模式”发展的新走向 |
4“南体模式”的创新路径 |
4.1坚持以学训融合为特色发展的灵魂,推动学术性与竞技性的统一 |
4.2坚持以育人夺标为特色发展的路径,推动办学使命共性与使命特性共举 |
4.3坚持以创新求进为特色发展的驱动,推动办学继承性与创新性并重 |
4.4坚持以服务社会为特色发展的目标,推动办学获益性与服务性同行 |
5结语 |
四、突出重点 办出特色——谈单科性院校学报质量的提高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地方高校专业教材选用机制研究[D]. 陈会玲.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高校分类研究[D]. 王娇. 山西大学, 2021
- [3]美国“七姐妹”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大学文化性格的分析[D]. 孟方圆.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4]大学德性的迷失与重建研究[D]. 朱景坤.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未竟的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次转型[D]. 贾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现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成效、经验及完善之路[J]. 刘振天. 社会科学战线, 2021(03)
- [7]王亚南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董泽芳,张继平. 现代大学教育, 2020(06)
- [8]“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再探——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J]. 刘青.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06)
- [9]潘懋元地方高校发展思想的要义及启示[J]. 赵长林,徐梅,王连森.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0(03)
- [10]论新时代“南体模式”新发展——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 杨国庆. 体育学研究,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