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灌技术在高寒地区蔬菜保护地推广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莉,王泰,雍军,钱晓丽,扎德,李铸[1](2021)在《高寒地区青饲玉米的青贮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充分利用阿坝州农牧区交界处高寒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生产优质牧草产品,促进区域农牧业协调发展,本研究选用"雅玉8号"青饲玉米品种,在若尔盖县2 600~2 860 m的高海拔区域开展示范种植和青贮试验,采集青贮饲料样品进行品质鉴定和营养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在高寒地区种植生产的青饲玉米经粉粹加工于15~20℃条件下青贮60 d后,感官品质优良,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发酵品质良好,可在相同或相近生态区域的周边地区推广利用。
张国辉[2](2021)在《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冬季温光性能分析及栽培模式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
王皓[3](2020)在《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对设施园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对我国现阶段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设施园艺的主流类型的种类以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中国设施园艺整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设施园艺面积以及结构构成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各省份设施园艺产业面积分布、我国设施园艺栽培面积组成等。从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全局的角度进行讨论,以期为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数据基础。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概况分析从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分别阐述了其产业概况。选取了三省的省会城市2008-2018年来的气象数据作为代表站点,对东北地区气候特点进行系统详尽的分析,用数据来因地制宜的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必要性与优势则阐述了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优势所在,并提出了大力推广设施园艺技术的好处。尽接下来可能多的角度阐述了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存在的不足,并对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期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最后,根据前文所述的理论基础、设施园艺整体的现状、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等方面出发,对我国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包括根据环境条件与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设施园艺产业、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启示、政府机关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大引导力度、加强配套体系以及产业链结构的建设、注意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等,因地制宜,提出是和东北地区的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途径,对于推动东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东北地区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推动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董旭[4](2012)在《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实际效益。对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制约辽西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辽西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建议。
马殿玉[5](2011)在《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不但是所有生命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基本要素,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资源短缺,全国旱情有明显加重的趋势。尤其像辽西这些干旱十分严重的地区,辽西区域全部耕地面积约为68.99千hm2,但区域内部年降水量仅仅为300 mm—500mm,全力以赴对该区域开展农业抗旱浇灌工作,实行节水灌溉技术对辽西蔬菜保护地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区域的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不但可以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广大农民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也可以加快推动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的研究,重点选取番茄和黄瓜两种蔬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果实、耗水量、根层土壤吸水力变化、灌溉用水效率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实例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在沟灌、滴灌和渗灌这三种节水灌溉技术中,蔬菜保护地的生产应首选滴灌技术,滴灌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既节约用水,又有高产的收成,是一种有很大推广前景的节水灌溉技术,比较适应辽西蔬菜保护地的应用。其次为渗灌技术。而沟灌技术会造成水分大量的浪费,蔬菜产量不及前两种灌溉技术,应尽量减少该节水灌溉技术。但有些蔬菜如韭菜、小白菜、水萝卜、香菜等采用低压管溉的节水灌溉效率要高于滴灌技术,且投资较滴灌低很多,所以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辽西地区的蔬菜来进行合理的灌溉,不能一概而论,尽量找到节水、节能、节约农药、高产高效的灌溉技术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实实在在的为农民创收。本文运用农经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辽西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的背景和意义入手,对辽西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的剖析,最后进一步提出促进辽西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对策措施。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是对研究背景和意义等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对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和制度的理论进行综述;第三章对辽西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现状分析;第四章在前面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对加快发展辽西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提出对策。
朱春来,陈占全,李月梅[6](2009)在《青海省滴灌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我国及青海省滴灌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青海省农业的发展优势,探讨了青海省滴灌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加强的技术研究内容。
丁晓蕾[7](2008)在《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赵志萍,庞全成[8](2007)在《滴灌技术在高寒地区日光温室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探讨了高寒地区滴、暗灌技术对改善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环境的作用和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滴灌在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冬春季蔬菜生产中应用,具有明显的节水、省工、增温、降湿、防病、疏松土壤,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增产幅度达36.2%,平均增收2 373.54元/667m2。
潘文维[9](2002)在《温室生菜滴灌施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滴灌施肥是将滴灌与施肥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在温室大棚内采用该技术,较传统的浇灌施肥有供水均匀、省水省肥、水肥同步、保持土壤良好的理化特性,以及抑制杂草生长、为蔬菜提供更大的水肥空间以及利于植株间的通风,形成适宜的植株生长发育环境,减少病害、降低污染、促进作物的生长、增产高效等优点。 发展节水灌溉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重庆地区虽然雨量充沛,但降雨年际变化大,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而对温室生产而言,由于传统浇灌施肥方式在温室中的沿用使得温室湿度增高,病虫害严重,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因此,本试验选在重庆特有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滴灌施肥技术研究,对重庆地区节水灌溉研究的发展和温室滴灌施肥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本试验在温室条件下,对滴灌施肥和浇灌施肥进行了对比试验;并根据温室滴灌的实践情况,在对土壤水分、养分分布特征的田间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得出了温室土壤滴灌水分、养分的运动分布规律;通过三期的温室生菜滴灌施肥试验提出了适合于重庆温室生菜高效节水的最优灌水施肥方案。 试验结果表明,滴灌小水勤浇,适时适量,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容重较浇灌降低、孔隙度增高;综合肥力比浇灌高,收获后,滴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较浇灌的高出0.10%,全N高出0.012%,速效P高出15.9mg/kg,速效K高出1.8mg/kg,说明滴灌施肥可以起到保肥作用,为生菜的增产高效奠定了基础。滴灌水分、养分滴于生菜根际,送肥、送水路径短,液面扩散面宽,所以植株对肥水的利用效率高,植株发育好,对产量的形成起了极大作用,使得生菜增产增收16.74%~19.93%。因此滴灌施肥是生产上可行的节水保肥的理想途径。 滴灌条件下土壤中的水肥运移很复杂,由于不同土壤的水吸力与毛细管导水率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所以对于一种土壤所做的试验结果不能应用到其他类型的土壤中。因此在重庆紫色土壤上研究滴灌条件下水分养分在紫色土中的运动规律是必要的,对于今后在这一类型土壤上进行滴灌技术的应用研究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试验通过对滴灌条件下水分、养分在紫色土壤上的运动规律的研究表明,滴灌条件下水分遵循点水源的运动模式;滴灌湿润体主要形成三个区域:饱和区、湿润区和湿润前沿区。滴灌条件下养分则随水而行,缓慢浸润作物根际,渗透慢、养分峰面集中于生菜的生长耕层,对作物的吸收利用有极大意义。 水和肥是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滴灌条件下肥水的互促作用对生菜的生长有很大影响。通过试验得出温室生菜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模型: 夕二2495.525+75刀63XI+76.865X2+326.875XIX2-31.23lX;‘+74厂19X。‘ 并经综合评价得出温室生菜滴灌施肥的最优组合:灌水时间1.46小时(滴头流量为2.5升川时,一次灌水时间为 1.46/J’时人追施肥定额是27.31 kg伯67m’(尿素和复合肥的比例约为1:5人在此条件下,生菜产量是248.119 kg历67m\是成本投入小、高产出/投入比、高效益的水、肥组合方案。 综上所述,滴灌施肥技术由于是以点滴方式进行入渗,水分、养分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移,蒸发和渗漏少,能有效地控制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改善温室土壤的结构状况、保持土壤肥力,为生菜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水、热、气、肥环境,使得生菜群体长势良好,为高产高效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合理的滴灌水肥配比更为滴灌生菜增产高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程满金,付卫平,程争鸣[10](1995)在《滴灌技术在高寒地区蔬菜保护地的推广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依据1991~1993年在满洲里市蔬菜保护地开展滴灌技术试验和推广应用情况,探讨了滴灌技术在高寒地区使用的适用性,通过对四种滴灌灌水器引进试验,提出了优选方案,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着的节水、增产、提高地温、降低棚内温度、减轻病虫害和劳动强度的效果,改善了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为保护地蔬菜稳产高产创造了良好环境,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区特点的推广模式。
二、滴灌技术在高寒地区蔬菜保护地推广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滴灌技术在高寒地区蔬菜保护地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寒地区青饲玉米的青贮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点 |
1.3 试验方法 |
1.3.1 种植方法 |
1.3.2 青贮处理方法 |
1.3.3 样品采集 |
1.3.4 营养物质测定方法 |
1.3.5 发酵效果检测方法 |
1.3.6 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植情况 |
2.2 青贮感官鉴定 |
2.3 青贮前后营养物质含量变化 |
2.4 青贮前后的p H值变化 |
3 讨论 |
3.1 青饲玉米的适应性 |
3.2 青贮感官鉴定 |
3.3 青贮发酵品质 |
3.4 青贮营养品质 |
4 结论 |
(3)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设施园艺的基础理论 |
1.2 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 |
1.3 设施园艺的特点 |
1.4 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历程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概况分析 |
2.1 我国设施园艺的现状分析 |
2.2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概况分析 |
2.3 东北地区的环境条件以及气候特点 |
2.4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必要性与优势 |
第三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个别地区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
3.2 机械化程度低 |
3.3 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结构 |
3.4 地方政府以及农业部门缺乏长远的规划 |
3.5 规范化程度低,化肥、重金属残留超标 |
3.6 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低,农民自发调结构的能力差 |
3.7 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能力不足 |
3.8 棚膜发展层次不低,提档升级任重道远 |
第四章 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 |
4.1 美国设施园艺的实用主义 |
4.2 以色列高效、集约化的特色园艺设施产业 |
4.3 日本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
4.4 荷兰的玻璃温室 |
第五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对策分析 |
5.1 根据环境条件与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设施园艺产业 |
5.2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启示 |
5.3 政府机关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大引导力度 |
5.4 加强配套体系以及产业链结构的建设 |
5.5 注意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 |
5.6 建立设施内环境检测-调控系统 |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 |
2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2.1 盲目应用微、滴灌技术 |
2.2 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认识度不高 |
2.3 设备使用不规范 |
2.4 投入资金不足 |
3 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建议 |
3.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
3.2 提高各方认识程度 |
3.3 提高节水设备质量和产业化程度 |
3.4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 |
(5)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我国国内研究概况 |
1.3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1.4 本文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水技术 |
2.1.1 蔬菜保护地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 |
2.1.2 蔬菜保护地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 |
2.2 蔬菜保护地节水输水技术 |
2.2.1 渠道防渗技术 |
2.2.2 管道输水 |
2.3 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适宜技术的选择原则 |
第三章 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分析 |
3.1 辽西蔬菜保护地现状 |
3.1.1 辽西蔬菜保护地基本形式 |
3.1.2 辽西蔬菜保护地面积 |
3.1.3 辽西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 |
3.2 辽西蔬菜节水灌溉技术实例研究 |
3.2.1 番茄实例 |
3.2.2 黄瓜实例 |
3.2.3 其他几种蔬菜的结论 |
3.2.4 小结 |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 |
4.1 沟灌技术存在问题 |
4.2 微、滴灌技术盲目应用 |
4.3 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认识不高 |
4.4 设备造价高、使用不当 |
4.5 投入资金不足、管理不善 |
第五章 建议 |
5.1 加强节水灌溉中的水量计量和理论研究 |
5.2 高度重视且合理发展 |
5.3 提高节水设备质量和产业化程度 |
5.4 应以国家投入为主 |
5.5 政策配套、大力提高管理水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青海省滴灌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滴灌技术定义 |
2 我国滴灌技术应用现状 |
3 青海省滴灌技术应用现状 |
3.1 研究进展 |
3.2 应用现状 |
3.3 应用效果 |
4 青海省滴灌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对策及研究趋势 |
4.1 存在问题 |
4.1.1 缺乏投资意识, 态度消极 |
4.1.2 滴灌设备选用不当 |
4.1.3 滴灌设备质量不过关, 技术服务不到位 |
4.1.4 滴灌技术应用过程中管理粗放 |
4.2 对策 |
4.2.1 加强滴灌技术宣传力度, 提高农户认知程度 |
4.2.2 选用合适的滴灌设备, 使滴灌系统配套合理 |
4.2.3 对滴灌设备质量严格把关, 提高滴灌技术服务水平 |
4.2.4 政策扶持, 示范推动, 提高管理水平 |
4.3 研究趋势 |
4.3.1 滴灌设施与作物需水、需肥规律的研究 |
4.3.2 滴灌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体系中的研究 |
4.3.3 滴灌设备投入和效益研究 |
5 结语 |
(7)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概述 |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重点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分期 |
第一节 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与面临挑战 |
一、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 |
二、中国传统蔬菜科技面临挑战 |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分期 |
一、萌芽(晚清-1911) |
二、初创(1911-1949) |
三、繁荣发展(1949-1966) |
四、曲折发展(1966-1977) |
五、快速发展(1978-2000) |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园艺科技教育 |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
第二节 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技人才状况 |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
第三节 我国着名蔬菜园艺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研、成果推广与科技传播 |
第一节 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一、1949年以前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二、1949年以后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蔬菜科研、推广活动的开展 |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
第三节 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 |
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 |
二、专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 |
三、蔬菜科技的国际交流 |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主要成就 |
第一节 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
一、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步 |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和利用 |
第二节 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 |
一、蔬菜作物育种研究的进步 |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的良种选育 |
第三节 蔬菜作物栽培 |
一、蔬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进步 |
二、蔬菜作物设施栽培科技 |
三、蔬菜作物育苗与施肥科技 |
第四节 蔬菜作物保护 |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调查、鉴定与测报 |
二、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
第五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
一、蔬菜贮藏运输技术 |
二、蔬菜加工技术 |
第五章 百年蔬菜科技进步动因分析 |
第一节 相关学科发展对蔬菜科技进步的推动 |
一、植物生理学为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
二、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把蔬菜育种引向分子水平 |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制度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
一、国家农业政策部署、制度改革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
二、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作用 |
三、实施科技规划和加大科研投入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引导与支撑 |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
一、蔬菜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
二、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刺激与促进 |
第四节 资源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 |
一、提高菜地产出率是缓解蔬菜生产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
二、社会对蔬菜产品安全提出新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 |
致谢 |
(9)温室生菜滴灌施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1 水资源与节水农业 |
1.1 我国水资源状况 |
1.2 我国农业用水现状 |
1.3 节水农业 |
2 节水灌溉 |
2.1 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简介 |
2.2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
3 滴灌及其特点 |
3.1 什么是滴灌 |
3.2 滴灌系统的组成 |
3.3 滴灌的特点 |
4 滴灌的发展 |
4.1 国外滴灌的发展概况 |
4.2 我国滴灌发展概况 |
4.3 滴灌施肥概念的兴起 |
5 滴灌技术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
5.1 应用状况 |
5.2 温室滴灌的优点 |
5.3 温室滴灌的灌溉控制方法 |
6 温室滴灌施肥技术研究状况及应用趋势 |
6.1 温室滴灌施肥技术研究现状 |
6.2 温室蔬菜滴灌施肥技术研究的意义 |
7 重庆地区温室滴灌施肥技术研究的意义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试验材料 |
2 试验条件与方法 |
2.1 试验条件 |
2.2 方法 |
2.3 观测内容及测定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滴灌应用效果分析 |
1.1 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的影响 |
1.2 不同灌水施肥处理对植株的影响 |
1.3 不同灌水处理的水量消耗情况与产量的关系 |
1.4 滴灌经济效益分析 |
1.5 滴灌施肥的其他效应 |
2 滴灌条件下水肥运移特征 |
2.1 滴灌条件下土壤中的湿润模式和水分变化规律 |
2.2 滴灌条件下土壤中的养分分布 |
3 不同滴灌制度水肥耦合研究 |
3.1 不同水肥处理与尘菜生长发育、生长势及品质的关系 |
3.2 不同水肥处理与尘菜吸肥规律的关系 |
3.3 温室尘菜产量与水肥回归模型的建立 |
讨论 |
1 滴灌土壤水运动分布 |
2 土壤养分运动与作物吸收养分的关系 |
3 滴灌条件下盐分分布对滴灌生产的影响 |
4 滴灌施肥增产机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四、滴灌技术在高寒地区蔬菜保护地推广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寒地区青饲玉米的青贮效果研究[J]. 马莉,王泰,雍军,钱晓丽,扎德,李铸. 四川畜牧兽医, 2021(11)
- [2]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冬季温光性能分析及栽培模式的比较[D]. 张国辉.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D]. 王皓.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4]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研究[J]. 董旭.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08)
- [5]辽西地区蔬菜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研究[D]. 马殿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1)
- [6]青海省滴灌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朱春来,陈占全,李月梅. 河北农业科学, 2009(08)
- [7]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 丁晓蕾.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8]滴灌技术在高寒地区日光温室中的应用效果[J]. 赵志萍,庞全成. 北方园艺, 2007(07)
- [9]温室生菜滴灌施肥技术研究[D]. 潘文维. 西南农业大学, 2002(02)
- [10]滴灌技术在高寒地区蔬菜保护地的推广应用[J]. 程满金,付卫平,程争鸣. 喷灌技术, 19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