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造-岩浆活化区的火山带和火山亚带(论文文献综述)
В.Г.Сахно,陈鹤年[1](1986)在《构造-岩浆活化区的火山带和火山亚带》文中认为 这类构造十分清楚而广泛地出现于远东南部、蒙古-鄂霍茨克缝合线以南业已稳定的不同年代的构造之上。在最近二十年来的地质文献中,对这类火山带的成因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陈国达、和其他许多人的研究都已证明,除了与地壳的地槽发育阶段有关的火山带以外,还存在着与地槽发育过程无关、而由业已稳定的构造通过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形成的火山带。这些火山带具有一系列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形成于大陆条件下,极其经常地出现于地台、中间地块和地槽的稳定基底之上,通常具有从这些构造趋于稳定时期起就产生的大量剥蚀产物。
C.A.Щека,顾巧根[2](1986)在《火山带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文中指出 火山带是地壳中巨大的含矿构造。伴生火山作用的地球动力学状态的多样性,大量的融熔体和流体,岩浆形成区的巨大垂直规模,以及原始物质成分的很大变化,所有这些造成了出现于其中的内生成矿作用的多样性。这种状况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亚洲东缘,在那里形成了从前寒武纪直到现代的火山带,而且占地球表面的很大空间。分布于东亚火山带中的各种金属矿床造成了太平洋成矿带西北段的成矿带和成矿省具有
刘万余,章学清[3](1986)在《大陆边缘火山岩带》文中研究说明 这一特殊类型的火山构造组成东亚或称楚科奇-华夏陆缘火山带体系。这个体系沿着亚洲大陆东缘延伸逾8000公里,是明显的全球构造。它由数个火山带,包括这些带的各个段组成。其中,在北边的是鄂霍茨克-楚科奇带,在南边的是东锡霍特-阿林带、南朝鲜带、中国东部带。从区域上看东亚火山带体系位于中生代和新生代褶皱区的交界处,它受一系列深大断裂控制,这些断裂横切大陆各种构造单元。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火山带位于大陆到海洋的过渡带上,这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岩浆活动和成矿性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顾巧根[4](1986)在《“东亚火山带—地质与成矿”一书结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研究远东火山带,对比它与其他国家(首先是朝鲜半岛,中国,日本和菲律宾群岛)的火山带,分析该构造的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发育的特点,能够得出一系列关于太平洋区的东亚分支范围内地壳的地质演化中火山作用过程所起的作用,以及火山带形成历史的一般结论;从中划分出最特征的类型;确定它们的成矿特征等。下面叙述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点结论:
А.Щ.щеглов,文丁[5](1986)在《东亚火山带的分类》文中提出 本章不准备对火山带的已知全部分类进行探讨。就这个问题,近几年来已有很多专门著作问世。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著作,首推对我国东部地质最了解的(1980)(1974)、(1965)、(1969)、(1970)、(1981)、的著作,以及(1978)、(1970,1971)、(1973)、(1969)的调查。考虑到上述这些著作,再结合东亚地质构造的具体资料,此一辽阔地区的火山带,在本
C.A.Щека,文匄[6](1986)在《火山带演化的基本规律》文中研究说明 亚洲东缘火山带的演化问题有着相当大的价值,因为它关系到对地球上最大一个全球构造(太平洋活动带)形成规律的认识。在漫长的地史时期内(从晚元古代到现在),这一火山带的高度地质活动性,岩浆类型及其产出的构造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这一构造具有特大的矿产蕴藏量。而且到目前为止,陆壳的破坏作用和洋壳的成陆作用(大陆的形成),仍然在此带内继续进行着。火山带、它们的岩浆成分和成矿特征,都是区域内这些或那些构造再造阶段的可靠标志,从而最终有可能在全球最活动的地区内建立起一个比较可信的地壳形成模式。
А.Д.Щеглов,С.А.Щека,В.И.Шульдинер,王文斌[7](1986)在《东亚火山带形成的某些构造-岩浆观点》文中研究说明 前面第八章中,反映了对东亚地质演化的一种看法,即地球定向-不可逆地从泛大洋发展到泛地台的观点。虽然其逻辑性很强,而且简单,但是它不是被公认的,因为根据许多最新的事实,可以阐明关于火山带的性质及其演化发展特征的另一种见解。这些事实多数早已提及,故在这一章中只是简要地综合一下。
王金贵[8](2013)在《内蒙古赤峰市大板地区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是在同期多次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作用晚期或间歇期,上升的岩浆从地壳深部携带大量的重金属化合物等成矿物质,由于喷气和热液活动异常强烈,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沿导矿断裂上升气液与围岩或气液之间发生交代作用,改变其成矿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以化合物的形式聚集和沉淀,形成火山热液矿床。大板地区铜多金属矿属于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目前本区此类矿床研究颇少,本文在充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分析研究基础上,对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确定矿床类型、找矿标志并建立成矿模式,对今后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同类型矿床研究提供一定指示作用。本文依托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查干沐伦等四幅区域矿产调查项目,查明了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发育及分布,建立了地层系统;运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特点查明了本区矿源层;通过遥感、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结果,运用构造几何学、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方法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解释了构造与成矿关系;充分调查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区构造演化和成矿预测提供岩石学约束,同时对研究区找矿前景和潜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取得了以下认识:1、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和本次野外工作的实测地层剖面资料,对研究区地层进行了清理,建立了14个岩石地层单位。把二叠系地层三分为上、中统,中统早期,建立了由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组成的地层系统。二叠系为褶皱基底,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为沉积盖层。2、区域上主要的构造运动为华力西及燕山中、晚期运动。华力西运动使二叠系地层强烈褶皱并伴随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区域岩石浅变质作用,形成了区内较为显著的北东向构造行迹,组成了区内构造格架的主体,它对于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及燕山期岩浆侵入、火山作用及内生矿产的形成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也决定了区内岩体及火山建造的展布形态。燕山运动主要特点是断裂、地壳上隆和岩浆活动。与此伴生的成矿作用十分强烈,是区内内生矿产的重要成生时期。燕山运动早期继承了华力西晚期构造应力场,晚期以岩浆侵入及断裂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形成北北东及北东向断裂和长轴北东向展布的火山机构的火山链。3、确定了6个火山机构和10个火山口,它们是中生代火山-岩浆-构造活动时期的产物。根据岩石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特征确定了岩浆定位时代年龄为136Ma-142Ma,并利用稀土示踪原理探讨了岩浆起源。4、研究区内的火山活动是岩浆活动的表现之一,强烈火山喷发并不是成矿最佳时机,甚至可以破坏原有成矿系统,火山的间歇期和火山活动减弱晚期是成矿最佳时期,特别是火山活动期末伴随着岩浆侵入所形成的次火山热液是成矿最有利的时段。因此火山活动伴随着次火山热液成矿活动导致形成次火山热液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的物质来源,火山断裂提供了通道及矿液淀积场所。5、通过综合分析,区域成矿模式可概括为具一定时空域特征的成矿系统内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成矿活动构成的“三位一体”模式,在侏罗纪构造—岩浆穹窿或火山机构中,侏罗纪火山—侵入岩浆演化分异伴随发生铜多金属或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作用而形成矿床。6、依据地质、物化探、遥感地质、矿产信息,在研究区内成矿系统中圈定了成矿集中区,在成矿集中区中根据矿产检查成果圈定了找矿靶区,并对其深入分析,总结归纳了该地区矿床的成矿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等,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远景区。
冶北北[9](2018)在《内蒙古风沙草原区地球化学元素表生垂向迁移规律研究 ——以查干幅为例》文中提出我国区域化探采取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要采样介质,辅以土壤测量的调查方法,传统化探调查工作较少考虑地形高差对元素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统一粒径区间采集样品,单一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导致圈定出一些具有高背景值的虚假异常,甚至有些中小矿致异常的成矿信息被掩盖,由于区内地球化学景观条件的特殊性,加大了化探解释评价的难度。比如:在某些已知矿区中异常效果不明显、规模小、元素组合单一,甚至矿床主成矿元素的异常效果不明显或无异常显示;然而有些异常元素多、规模大、组合好,但在实地并没有矿床被发现。从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查干沐沦幅1:5万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为依托,针对东蒙北部干旱半干旱风沙草原景观区下的地球化学元素在垂向上的赋存形式和迁移富集规律进行研究。本文提出的“高程校正系数法”通过高程分段对元素平均含量的控制作用,总结元素表生垂向迁移规律,对于解决不同介质含量级别问题以及排除风成沙等干扰因素,屏蔽高背景异常,突出弱小异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利用“高程校正系数法”处理化探数据,圈定的异常找矿靶区更加明显,浓集中心更加符合矿化点所在位置,有利于节约勘查成本,提高找矿准确率。
二、构造-岩浆活化区的火山带和火山亚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造-岩浆活化区的火山带和火山亚带(论文提纲范文)
(8)内蒙古赤峰市大板地区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成矿条件分析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 地层条件 |
2.2.1 主要地层 |
2.2.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2.3 岩浆岩条件 |
2.3.1 侵入岩条件 |
2.3.2 火山岩条件 |
2.4 构造条件 |
2.4.1 区域地质发展史 |
2.4.2 褶皱构造 |
2.4.3 断裂构造 |
2.4.4 构造与岩浆活动和矿产的关系 |
第三章 区域矿产 |
3.1 煤油沟矿点 |
3.1.1 矿区地质简况 |
3.1.2 矿体地质特征 |
3.1.3 矿床成因类型及时代 |
3.2 查干敖立吐矿点 |
3.2.1 矿区地质 |
3.2.2 矿体地质特征 |
3.2.3 矿床成因类型及时代 |
第四章 成矿规律分析 |
4.1 控矿因素分析 |
4.1.1 地层与内生矿产的关系 |
4.1.2 岩浆活动与内生矿产的关系 |
4.1.3 构造与内生矿产的关系 |
4.2 找矿标志及成矿模式 |
4.2.1 找矿标志 |
4.2.2 成矿模式 |
第五章 找矿潜力分析 |
5.1 找矿远景区及特征 |
5.1.1 IV83-V4-A 远景区 |
5.1.2 IV83-V4-B 远景区 |
5.1.3 IV83-V4-C 远景区 |
5.2 找矿靶区及特征 |
5.2.1 IV83-V4-A-1 找矿靶区 |
5.2.2 IV83-V4-A-2 找矿靶区 |
5.2.3 IV83-V4-B-1 找矿靶区 |
5.2.4 IV83-V4-C-1 找矿靶区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9)内蒙古风沙草原区地球化学元素表生垂向迁移规律研究 ——以查干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二章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思路 |
2.2 工作安排 |
2.3 研究内容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3.1 自然景观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地貌、气候及水系 |
3.1.3 景观划分 |
3.2 区域矿产地质概况 |
3.2.1 地质构造概况 |
3.2.2 地层概况 |
3.2.3 岩浆岩 |
3.2.4 矿产概论 |
第四章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4.1 点位布置 |
4.2 定点测地工作 |
4.3 样品采集 |
4.3.1 水系沉积物采集 |
4.3.2 土壤样品采集 |
4.3.3 第四纪覆盖区 |
第五章 风沙草原景观表生介质地球化学特征 |
5.1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5.1.1 土壤分层特征 |
5.1.2 土壤粒径分布特征 |
5.1.2.1 土壤不同粒径区间差异对比 |
5.1.2.2 同一粒级区间样品差异对比 |
5.1.3 风成沙地球化学特征 |
5.2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
5.2.1 水系沉积物形成模式 |
5.2.2 粒级分布特征 |
5.3 小结 |
第六章 风沙草原区地球化学元素表生迁移规律研究 |
6.1 “高程校正系数法”概念 |
6.2 数据处理方法 |
6.2.1 数据预处理 |
6.2.2 元素均值高程图 |
6.2.3 单元素异常图 |
6.2.4 组合异常图 |
6.3 查干沐沦幅 |
6.3.1 元素高程曲线图 |
6.3.1.1 单元素高程曲线图 |
6.3.1.2 组合元素高程曲线图 |
6.3.2 制图效果对比 |
6.3.2.1 单元素异常图对比研究 |
6.3.2.2 组合异常图效果研究 |
6.4 大板镇幅 |
6.4.1 元素高程曲线图 |
6.4.1.1 单元素高程曲线图 |
6.4.1.2 组合元素高程曲线图 |
6.4.2 制图效果对比 |
6.4.2.1 单元素异常图对比研究 |
6.4.2.2 组合异常图对比研究 |
6.5 幸福之路幅 |
6.5.1 元素高程曲线图 |
6.5.1.1 单元素高程曲线图 |
6.5.1.2 组合元素高程曲线图 |
6.5.2 制图效果对比 |
6.5.2.1 单元素异常图对比研究 |
6.5.2.2 组合异常图对比研究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四、构造-岩浆活化区的火山带和火山亚带(论文参考文献)
- [1]构造-岩浆活化区的火山带和火山亚带[J]. В.Г.Сахно,陈鹤年. 国外火山地质, 1986(01)
- [2]火山带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J]. C.A.Щека,顾巧根. 国外火山地质, 1986(03)
- [3]大陆边缘火山岩带[J]. 刘万余,章学清. 国外火山地质, 1986(02)
- [4]“东亚火山带—地质与成矿”一书结论[J]. 顾巧根. 国外火山地质, 1986(04)
- [5]东亚火山带的分类[J]. А.Щ.щеглов,文丁. 国外火山地质, 1986(01)
- [6]火山带演化的基本规律[J]. C.A.Щека,文匄. 国外火山地质, 1986(03)
- [7]东亚火山带形成的某些构造-岩浆观点[J]. А.Д.Щеглов,С.А.Щека,В.И.Шульдинер,王文斌. 国外火山地质, 1986(04)
- [8]内蒙古赤峰市大板地区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研究[D]. 王金贵.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3(01)
- [9]内蒙古风沙草原区地球化学元素表生垂向迁移规律研究 ——以查干幅为例[D]. 冶北北. 河北地质大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