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保险,从公费到自费

个人保险,从公费到自费

一、个人保险,从公费到自费(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跃[1](2017)在《全民健康医疗保险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跨行业信息整合共享与流程再造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是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服务(大健康产业)的两面,二者是一体的。医改,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无论在世界各国,医改都是各国政府必须面对、但又较为棘手的难题。世界各国在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在医疗费用的管控、跨行业信息共享,医疗卫生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的相互匹配、产业协调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国际上通行居民医疗保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主体、社会医疗保险为辅的美国模式,二是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德国模式,三是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等实施的全民免费医疗模式,前苏联也是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模式。无论何种模式,均有相对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之相互匹配、相互协调发展。我国的居民医疗保障,源自苏联模式,起始于政务院分别于1951年和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自此后我国近半个世纪处于公费医疗模式之下。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我国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医改,并逐步实现了全民医保的目标,建立了全民医保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居民健康保障体系,类同于德国模式。而与此同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医保并不协调,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医保基金吃紧,医患关系紧张,为此,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启动了第二轮医改,以期建立起与医疗卫生体系与医保、商业健康保险协调发展的居民健康服务体系,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我国结合自身实际,分阶段、分区域进行了医改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厦门市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在推进医改落地、提升保险服务等方面,成绩斐然,建设了商业保险服务的“两中心、一平台”,实施了“分级诊疗”、“三师共诊”的医改探索,创建了厦门市医保智慧医疗控费系统等等,相关经验值得大力推广,但整个大健康产业体系仍然存在着较多顽疾没有解决。从个人来看,仍面临着挂号难、看病难,医疗机构、医疗卫生的信息获取难,离院后后续治疗及修养调理无指导、无咨询、无法对诊疗效果进行反馈,对医保和商业保险责任及理赔信息不了解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从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近年来面临居民发病率逐年提高、死亡率逐年提高的现状,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工作也较难以开展;从医疗卫生行业的角度来看,存在着误诊率高、病后管理难以实施、慢性病难以管理、无法了解病人离院后治疗效果、预防性医疗开展难、中小医疗机构医生学习培训机会少等相关问题;从社保基金管理的角度来看,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反欺诈形势严峻;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病历及费用数据需手工处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承保理赔给付相关信息获取难、反欺诈形势严峻,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保险公司查营成本高、发展战略不清晰、经营环境恶劣;从健康管理机构、研究机构等角度而言,没有完整的健康信息基础数据,行业发展一直受到制约;等等。本文通过运用笔者MBA期间所学习的管理理论、方法,对国内外大健康产业(医疗卫生、医疗保障相关行业)的发展经验、我国医改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合内外部环境、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并找到了我国大健康产业各主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相关业务流程的可改进空间、以及大健康产业各主体间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并据此提出建设“全民健康医疗保险大数据平台”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整个大健康产业链的核心在于健康和数据,居民健康是政府和整个大健康产业链的共同目标,居民的健康相关数据是贯穿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基础。建设“全民健康医疗保险大数据平台”,打通整个大健康产业链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优化简化相关行业的作业流程,必能有效的推进医改进一步落地,解除制约大健康产业链各主体发展的制度和硬件障碍、降低社会经济运营成本,实现相关行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性发展,从而改善我国居民的健康医疗保险服务环境,解决困扰个人、政府机关、医疗卫生机构、社保、商业保险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的系列难点和问题。

胡鹏[2](2015)在《基本医疗保险运行及可持续发展的精算模型分析 ——以大连数据为例的精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基本框架,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不断地扩大。从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险体系的逐步健全与主要社会保险项目的基本全面覆盖,有力地保障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基本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由点到面,,“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如今已经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快速发展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条件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健康运行也一直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逐渐面临严重的挑战。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简称“职工医保”、“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总体情况良好,基金结余量较大,但同时也正面临着基金支出增长较快等问题,有部分地区已出现赤字,且呈现出持续增加态势。在“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指引下,“十二五”期间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逐年增长,2011-2015年累计支出4.63万亿(2015年为预算数额),年均增速达到了17·1%。然而,结合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现阶段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来看,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近年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较快,有的地区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且赤字缺口不断扩大;二是基金统筹层次较低,基金规模较小,这加剧了部分地区的收支缺口:三是个人账户资金沉淀较多,使用效率不高。无论是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所承载的功能角度,还是从实际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运行角度来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长期良性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通过研究构建基本医疗保险的精算模型,以地方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数据为例,对未来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支出以及缺口等中长期制度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测算评估,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更为丰富和详实的经验依据和政策建议。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和健康保险精算研究发展较快,但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精算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总体上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较大差距。因此,本文在综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关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了国际与国内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相对成熟的实践经验,从精算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最终提出相应的当前增强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本文从研究背景与文献梳理入手,在明确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架构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逐步结合精算模型的构建、费用与收支预测,以及敏感性分析等,展开全文的分析与研究。具体地,本文共分为10个部分:第1章为导论部分,概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最后给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并指出文章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章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分别介绍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的具体内容;第3章为基本医疗保险精算模型设计。介绍了模型的设计思路、模型使用的符号和意义等,分别构建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精算模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精算模型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精算模型;第4章为基本医疗保险的精算假设。分别对生命表、工资增长率、生育率、住院率和次均住院费用、城镇居民支出、新农合支出等进行精算评仙假设;第5章为未来人口和参保人口预测。构建了一般人口预测模型和参保人口预测模型,实际测算了大连市市内四区未来30年的人口情况,着重测算分析了总实际缴费人口数、在职实际缴费人数和实际退休人数、抚养比等;第6章为精算模型的数据统计分析。本章主要是对已有数据的分析比较,综合运用当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支出的影响程度第7章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分析。运用此前构建模型,结合精算假设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对大连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精算测算和评估;第8章为基于关键性指标的敏感性分析。在第7章测算基础上,分别假设“死亡率”、“工资增长率”、“住院率”、“均次费用”和“延迟退休”等不同影响因素改变,测算上述因素变化对于制度运行的影响;第9章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短期评估。综合本文设定的精算模型,以及以地方基本医疗保险数据为例的测算结果,分别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进行了测算和评估:第10章为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了发达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运行的典型经验,茸其于全文的测算与分析,给出了完善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根据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现实,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与功能,本文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不仅抓住了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要害,而且直接面向医疗保险体系运行可持续性,关注长期发展;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研究不仅针对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等三项基本医疗保险,构建了精算模型并以地方医疗保险数据为例进行了测算,而且还针对死亡率、工资增长率、生育率、住院率和延迟退休等关键性影响因素,开展了敏感性分析和基金运行的短期评估等。所采用的精算方法以及得出的相关结论,对于现阶段的医疗保险基金运行与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由于时间和资料两个方面的制约,以及研究者本人学术水平的限制,本文研究尽管构建了精算模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测算,但仍有一些地方有待进一步展开;同时,一些方便分析的精算假设也可能会与现实的情况并不一致,从而导致本文研究的部分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

尉媛[3](2015)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不同医保形式肾移植患者住院费用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肾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采取此种治疗方式,但是由于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得很多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我国针对不同地区的患者,仍然施行不同的医疗保险救助制度,这种制度上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的医疗结果。研究目的通过对肾移植患者在院期间的花费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究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以及不同医疗保险形式下患者住院费用的特点,使得在确保医院治疗效果和避免医疗事故的基础上,探究更为合理的医疗保险形式,减轻患者及家庭经济负担。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病人相关信息内容,选取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患者为样本,病例数共220例,包括城镇职工医保患者110例,新农合患者110例。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结果城镇医保与新农合患者住院总费用之间进行对比发现显着性差异。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患者的住院总花费以年龄分组,城镇职工医保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以80岁以上组费用最高,其余组费用递减为70-79、60-69、50-59、40-49、30-39、20-29岁组;新农合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以70-79岁组费用最高,其余组费用递减为60-69、50-59、80岁以上、40-49、30-39、20-29岁组。不同医疗费用的患者各年龄组的住院平均费用均有统计学差异。不同费别的患者其住院平均费用,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医药费、化验费、治疗费以及其他费用之间存在有显着性差异;而在这些住院费用中,药费部分的比例最高,其余依次为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床位费和其他费用。结论与建议加快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推进大病医疗的改革,缩小城镇职工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之间的差距,在保持和确保政府主导的基础上逐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发挥政府和市场相同的优势,另一方面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并能够平衡权利和责任。其目的为完善中国的医疗保障系统,研究社会医疗保险及商业健康保险的逐步衔接,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及共赢发展的局面,减少政府和参保人员的经济负担。

郭丹[4](2012)在《我国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而医疗保障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其保障程度成为民生工作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基础性保障工程。首先,本文对我国医疗保险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认为医疗保障制度是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往往也是从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而开始的。医疗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和特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相互联系的。接着本文对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进行了对比,认为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后的基本模式既大学生参加社会保险的模式,这个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障的一种趋势。其次,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手段并开展了实证研究来进一步分析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调查,详细了解我国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的现状。再次,在对我国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现状描述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主要运用了回归分析深入研究了患病风险和大学生参保意识对我国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参保率的影响。最后,本文结合部分发达国家开展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总结性介绍,并对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对策思考,认为由于社会保障的公共产品性质以及非产出性,导致其资金来源必须依靠政府通过税收获取的财政收入的补贴。由于大学生的收入主要依靠家庭提供的生活和学习费用,而我国大学生的主体还是来自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农村,其大学期间学费和生活费就让家庭感到一定的经济压力甚至父母要负债来培养子女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所以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学生以及重病、大病患者的医疗补助,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特定大学生群体的医疗费问题。

孙一[5](2011)在《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大学生群体数量随之增加.而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规范性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比如医疗费用负担问题、医疗资源浪费问题等,已完全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医疗需求。部分高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公费医疗的基础上选择商业保险作为补充,但由于商业保险自身的缺点,这种做法并没有成功,因此大学生医疗改革迫在眉睫。2008年,国家规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范围,并随着试点扩大,逐步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改革的正式展开。本文结合北京交通大学的调研资料,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改革相应的政策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医保以及商业补充保险进行了现状分析,并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具体阐述了三种模式的实施效果,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第四部分,详细研究了国外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制度,总结归纳其主要特点;第五部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向各相关主体提出完善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和建议。

何佳馨[6](2011)在《健康保险法研究 ——以中美健康保险立法分析为中心》文中认为健康保险,是一个新兴的保险领域,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相对于其他保险险种如海上保险、火灾保险、财产保险、失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它的历史是比较短的。对健康保险的法律规制,与整个保险法制的发展相比,时间也相对不太长。在美国,大约有100余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关于健康保险的法律规范的出现,则只有60余年的时间。至于在法律规范上给健康保险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更是到了2006年《健康保险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才出现的。与健康保险事业及相关法制建设的发展相适应,中国学术界对健康保险以及法制的研究时间也不长,成果不多,且基本上都属于对整个社会保障的研究。本文选择健康保险以及其立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重点评述在健康保险法制建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的经历和经验,结合中国近年来健康保险的制度设计和法制建设实践,分析健康保险立法的轨迹、内容、特点、经验和教训,借以推进我国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的改革和法制建设。本文除了导论和结语之外,正文分五章。导论首先涉及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即之前不太为人所关注的健康保险为何会在当今成为各个国家保险立法的前沿(在西方发达国家,健康保险的产值份额已经占到整个保险的三分之一以上),它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健康的关注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等等。接着分析了学术界主要是中国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和法学各界对中美两国健康保险法研究的成果及其意义,论述了目前该领域所使用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若干自己的创新观点和想法,以及论文本身还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一章“健康保险法的理论基础”。本章对中美两国学术界使用的保险、健康保险、健康保险法等基础性概念进行了诠释,论述了美国健康保险法制所得以确立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指出关注健康、追求幸福,倡导互助、强调共济,要求效率、体现公平,以及主张干预、突出福利等的思想,对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的移民国家,在形成和确立健康保险法律制度时,也显示出了鲜明的多种理论来源的特点。第二章“健康保险法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美中两国的健康保险及其立法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其中美国的历史要相对长一些,经历的坎坷和挫折也更加多一些,当然,摸索到的经验也更为丰富一点。通过系统回顾美中两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把握到若干特征,如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起源、发展、演变、成熟,带有很浓厚的自发性、零散性和多元性;同时也带有很强烈的渐进性,即美国的健康保险事业和立法是一个在长时期内逐渐进步、日益完善的过程;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成熟,也是一个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加大干预力度、全民健康保险的改革不断深化、民众日益接受全民健康保险理念和计划的过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健康法制建设方面,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中国,在许多领域都还是一片空白。这样,通过比较美中两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历史及其特征,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要素,如法的历史性、法的社会性、法的渐进性、法的保守性等等。第三章,“美国健康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论述了现行美国健康保险法律的框架体系,即在美国,其依据健康保险法所确立下来的健康保险,主要有联邦和各州政府所资助的医疗保险照顾计划(Medicare)、医疗保险救助计划(Medicaid)、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军人和印第安人等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险计划,以及由私人健康保险公司所推行和实施的计划,如医疗健康保险维护组织(HMOs)计划、医疗保险可选择提供者组织(PPOs)计划、医疗保险按服务项目付费的计划(PFFs)等。在私人健康保险计划中,由商业保险公司和企业主合作进行的“雇主(为雇员购买的)健康保险”最为发达,约占到全美整个健康保险事业的60%以上。本章分析了这些健康保险计划的形成、制度内容、特征、效果以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美国学术界对这些计划的评价和改良意见,并探索了这些制度的实施和学术界改良意见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第四章,“中国健康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论述了新中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健康保险的制度设计和立法进程,分析了在此进程中已经确立起来的三大主要健康保险制度: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健康保险、城镇居民的基本健康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下的医疗保险,以及正方兴未艾的我国新兴的商业健康保险,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笔者分析了上述各项健康保险制度在当前的运行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对推进整个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贡献,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笔者提出,唯有加快中国健康保险领域中的立法进程,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才能巩固现有的健康保险事业所取得的成果,并克服一些深层次的难题。第五章,“健康保险法制的改革以及若干思考”。回顾了美国自20世纪初叶开始的对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进程,重点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位总统的全民医疗保险改革运动,分析了克林顿总统改革之失败以及失败的原因,奥巴马总统改革的成功以及成功的原因,阐述了决定美国健康保险法制发展和演变的社会历史背景,论述了对改革成败起关键作用的重大国际事件、改革计划内容设计的好坏、改革目标和计划内容是否脱节、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对改革的影响、改革过程中有否失误以及改革在具体操作上的困难程度、反对派(在野党和反对医改的各个利益集团)的力量是否足于强大、各种社会阶层对待医改的态度,以及美国特有的宗教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等,笔者所想说明的是,医疗保险改革,以及健康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医疗界或法学界的事情,而是一场社会运动,涉及整个国家、各行各业、所有阶层以及每一个家庭的事业,如果立法没有高超到将这些方面的利益协调、平衡一致或基本一致的话,改革或者制度建设就会功亏一篑,走向失败。中国自2009年开始,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而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结语部分,主要阐述了美中两国尤其是中国的健康保险法制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虽然,这些建议和对策只是一个在校学生的看法,未必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但毕竟是经过笔者近三年时间思考所得,对中国的保险业界和法学界或许会有一点参考借鉴价值。

胡桂琴[7](2009)在《商业健康保险营销渠道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商业健康保险营销策略的研究成果,结合上海A保险公司保险营销渠道案例,提出营销渠道创新思路,对经营商业健康保险企业营销渠道建设这一重要课题进行系统研究。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和案例分析法,以上海A保险公司营销渠道建设方式为例,首先对商业健康保险及营销渠道策略等相关理论进行综述,说明商业健康保险营销渠道含义和特点、设计原则和步骤、及营销渠道方式,分别从国际和国内保险业营销渠道的不断发展进行分析。通过对上海保险市场发展状况的评述,定义上海A保险公司的市场环境,详细阐述公司的发展状况、公司主要产品介绍以及公司营销渠道策略。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公司各营销渠道现实存在问题。营销渠道的选择和不断创新是保险公司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因此,在上海A保险公司营销渠道改进和策略建议中,本文提出采取整合营销渠道模式,不断拓展公司营销渠道创新思路,在全民医保趋势下,积极与社会保障部门合作,以及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模式。最后,本文对保险公司营销渠道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通过本文研究,希望对保险公司建立合理渠道具有启示作用。

杨丽娟[8](2007)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研究及GW营销策略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框架,促进保险与医疗、社保与商保、管理与服务等多领域的有机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在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突出民生问题,注重人民的医疗保障也成为了政府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在现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难以覆盖广大人群并满足市场多重需求的情形下,商业健康保险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一起构成最广泛的医疗保障网络。商业健康保险是保险业的传统业务领域,集中体现了保险的产业特点和专业优势,但目前健康保险经营尚缺少专业化经营管理及运作模式,各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正在探索以何种模式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机构等单位紧密合作,在有效控制医疗风险的基础上扩大业务范围。这也是困扰各家经营健康保险公司发展的重要问题。商业健康保险既是保险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保险业做大做强的历史机遇。GW公司充分利用这种机遇,积极探索,大胆借鉴国外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商业健康险发展的成功经验,尝试建立专业化经营与健康管理模式。本文在研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及国外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健康险发展最新模式的基础上,结合GW公司专业化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细分等方面探索,提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经营策略。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介绍了目前社会医疗保障的现状及保险行业自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二章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对相关定义,影响健康险成本的因素等做了描述,并通过对国外成熟商业健康险发展情况介绍,对国内健康险发展状况分析,总结出国外先进经验具有的借鉴意义。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障碍。第四章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行业市场进行分析并提出GW公司的市场定位。第五章提出GW公司在健康保险方面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第六章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进一步思考,指出需要完善政府在健康保险市场中的作用,并要建设保险公司自身的信息平台。本文所进行的探索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1.对国内外健康保险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健康管理”模式值得借鉴的结论;2.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行业市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3.在上述两项研究的基础上,选择GW公司的目标并设计了其营销策略。

黄金辉[9](2007)在《新城镇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保险研究》文中提出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实现工业化的产物,各国在工业化中,必然会经历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这其实就是城市化的过程。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城市化在概念上更加广泛,城市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还包括城镇。根据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这里的镇是指规模不及城市,但具有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具有一定城区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为大部分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群所集居的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社区,它包括国家已经批准的建制镇和尚未设建制镇的相对发达的农村集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由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约束,以及乡镇企业就地发展的客观现状,农村人口有相当部分是就近转移到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小城镇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内很多学者都称中国的城市化为“城镇化”。现在我国的城镇化,从地域上其实主要是小城镇的迅速发展。根据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建设年度统计公报和村镇建设年度统计公报,自2000年到2005年,城镇化水平上升了7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长了0.81亿,其中,同期设市城市人口增长约0.01亿,小城镇人口增长0.80亿。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人口流入区是建制镇与集镇。对于建制镇与集镇,国内学者也称之为“小城镇”或者“新城镇”。由于当前小城镇的人口总数与人口密度、规模、面积、经济水平、模式等都在不断地变化当中,而其趋势是慢慢向标准的城镇转化,是正在形成中的新城镇,因此,在本研究中也称之为新城镇。新城镇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现象,是农村向城市的过渡地区,也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体。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推行工业化城市化的时候采取的是技术自然演进的道路,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阶段,城市本身就有上千万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村居民目前无法进入城市的传统就业市场。近些年来,小城镇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因而,新城镇的居民不能自然而然地纳入企业、社会的各种福利和保障范畴。我国的医疗保障体制,主要由城镇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组成。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农村合作医疗则以农村居民为主。新城镇中的大部分居民一方面不能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另一方面也不能享有合作医疗,对于这部分居民的医疗保障,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出现了制度上的缺失。与此同时,城镇的医疗服务价格也高于农村。这些情况都会影响了新城镇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降低了疾病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随着小城镇的发展,新城镇中的居民会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新城镇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医疗保险需求评估,结合其经济和社会学特点,旨在探索对新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模式。二、研究方法在新城镇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研究中,主要通过构建卫生服务需求模型,来探索需求影响因素及其强度,所采用的方法是1998、2003年国家两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分析时所采用的四步模型法;在研究新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影响因素时,为了同时考察多种不同类型医疗保障模式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选用了多分类logistic模型来进行分析;在进行新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意愿购买与意愿支付研究中,首先需要设计明确的保险方案,而后采用Willing-To-Pay(WTP)中的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方法来调查其意愿支付能力,在调查中应用“Take-it-or-leave-it”的方式来询问调查对象,获得意愿购买和意愿支付数据后建立医保的需求模型,并用二分类的随机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来进行拟合。各类方法和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详见论文相关部分。三、资料来源本研究的数据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卫生部的《2003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选取了其中有关卫生服务利用、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数据。第二部分主要由调查员入户调查的方法来获取。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四川省作为样本省,每个省选取2个城镇,采用了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来选择样本。共调查了2,671户,9,478人。四、研究结论(一)新城镇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比较重新城镇居民的次均门诊费用约163.2元,介于2003年城市和农村水平之间,新城镇的次均门诊费用为农村水平的1.79倍;新城镇居民的次均住院费用约3,800元,也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是农村水平的1.43倍。新城镇居民的医疗费用主要由自己承担,门诊费用的报销比例不到3%,住院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报销比例不到22%。年个人支付的医药总费用约为316.8元,占年收入的6.2%。新城镇居民所承担的疾病经济负担较为严重。(二)新城镇居民的高疾病经济风险,其原因在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在全部15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中,有近72%的人口没有覆盖任何保险。由于疾病的治疗一般是家庭而非纯粹的个人行为,因此本研究主要测算家庭的疾病经济风险。当家庭有成员患病时,家庭年医疗自费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占家庭年均支出的比例更高达45%,已经达到了WHO所界定的灾难性支出家庭的标准。通过分析新城镇居民所支付的医疗费用可以发现,高疾病经济风险的原因在于医疗费用的分担作用太低:门诊医疗费自付比高达97%以上、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超过78%。如果假定门诊和住院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各约50%,则在新城镇居民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下,居民自己需要承担的医药费占总医药费的比例在88%左右。(三)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筹资可行性和意愿购买通过构建模型后,本研究预测了年人均保费的中位数:重病大病保险方案、住院医疗保险方案和门诊医疗保险方案的年人均预测保费分别为110.1元、100.2元和72.4元,分别占年人均收入的2.2%、2.0%和1.4%。因此,对于重病大病保险和住院保险的意愿支付额占个人收入的筹资比例达到了4.2%,刚好相当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统筹基金的筹资比例。由于本研究所估算的是个人的意愿支付水平,如果考虑到雇主支付水平,则重病大病和住院保险的筹资潜力可能会大于个人收入水平的4.2%,即大于当前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筹资水平。新城镇居民对个人重病大病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和门诊医疗保险的真实意愿支付分别是年人均125元、141元和88元。而新城镇居民的年人均住院总费用和门诊总费用分别为140.8和185.5元,经偿付比例换算后为140.8和111.3元,这就是纯保费。对于门诊医疗保险而言,由于其意愿支付的价格低于纯保费,从基金平衡的角度还没有公司愿意来提供这种保险。对于住院医疗保险而言,意愿支付的保费已经大于纯保费,因此会有公司愿意提供这种保险。如果考虑用人单位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至少对于住院保险而言,具有相当大的筹资潜力,再配以良好的风险管理措施,应该能足以保证保险建立后的基金平衡。(四)住院医疗服务是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保障的优先覆盖范畴从理论上,医疗保险应该首先覆盖住院服务,而非门诊服务。在本研究中,则通过构建模型,测算出了不同医疗保险项目的价格弹性,从低到高依次为:重病大病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和门诊医疗保险。在研究所测算从参保率和意愿支付水平上,都反映出调查对象对住院保险的偏好:其参保率比门诊医疗保险高了13个百分点,年人均保费则高出近一倍。因此,无论是从新城镇户主的保险偏好,还是其意愿支付水平,还是资源配置,新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都应该首先覆盖住院医疗服务,而非门诊医疗服务。(五)家庭参保是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保障对象的优先选择在推出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时,保障对象可能会有两种选择:个人,以及家庭。当前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的对象就是个人。本次研究,探索了家庭医疗保险的意愿购买和意愿支付情况。结果发现,个人在各个医疗保险方案中的参保率都比相应的家庭参保率高出近2-4个百分点;同时,家庭医疗保险的意愿支付水平是相应个人医疗保险意愿支付的2.3-3倍。理论上,虽然家庭参保率比个人参保率低了几个百分点,但由于家庭平均人口数为3.55人,意味着以家庭为单位参保的投保人总数要远远高于以个人为单位的投保人数目,而且能降低逆向选择。然而,由于家庭参保的意愿支付水平不到个人意愿支付水平的3倍,所带来的问题就是:筹资水平是否足以维持基金平衡。本研究测算的是家庭的意愿自付水平,故在实际保险费的筹集中,还应该考虑雇主的责任。由于新城镇居民中有大量的儿童,因此也可以考虑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来获得按家庭参保所需的足够保险费。(六)政府组织的医保是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模式和组织方式的优先选择当前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在短期内并不一定能适用于新城镇居民,需要建立新的适合其特点的医疗保险。新城镇医疗保险的组织,有几种选择: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组织或商业保险公司组织,三者各有优劣。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能保证公平,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则能体现效率。国外也各有这三者的成熟经验。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调查者都偏好政府组织,认为这种方式值得信赖。因此,新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原则上可以考虑由政府来组织,以体现政府责任,校正保险市场的失灵。

宋代莹[10](2003)在《北京地区中医医院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的分析与研究》文中认为北京市于2001年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统帐结合模式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截止到2003年2月底,已有389万城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医保实施后,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提供方的主体,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的竞争压力。中医院无论在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基础设施、成本效益、规模比例及提供服务等方面与同级综合医院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随着医保覆盖面的逐渐扩大,医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医保人群将成为到医院就医的主体人群,医院面对的消费者发生变化,对医院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业务收入产生相关连带影响。《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中指明定点中医院可被参保人员任意选择,不受数量的限制,给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竞争空间,从医保正式实施以来,到现在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中医院在参与医保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医保政策对中医院业务产生了哪些影响,都是卫生管理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对北京地区的中医院参与医保的实际情况作一个深入的调查研究,用定量的指标来分析中医院参与医保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对策和建议,无论对今后医保的顺利实施,还是对中医院的自身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北京地区25家定点中医院,一方面通过对医院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患双方对医保政策实施以来的就医行为变化、对现行医保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医院参与医保前后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定量分析,说明中医院参与医保的实际情况,发现中医院的特点,从而找出中医院的优势和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找准自身的位置,扬长避短,增加自身竞争力。同时针对医保实施中比较突出的热点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二、个人保险,从公费到自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个人保险,从公费到自费(论文提纲范文)

(1)全民健康医疗保险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跨行业信息整合共享与流程再造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医疗费用增长快、医保基金支付形势严峻与医保智能控费探索
        二、保险公司信息获取难,与国家对保险业的定位不匹配
        三、国家对大数据应用的支持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与论文的框架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思路
        三、研究的方法
        四、论文的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PEST、波特五力模型及竞争战略
        一、PEST(企业宏观环境)分析模型
        二、波特五力(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模型
        三、竞争战略
    第二节 市场营销概念及STP理论
        一、市场细分
        二、目标市场选择
        三、市场定位
    第三节 流程再造相关理论
        一、波特及其价值链
        二、流程再造
    第四节 商业模式分析工具
第三章 中国医改与健康医疗保险体系现状及发展方向概述
    第一节 中国健康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健康医疗保险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二、中国的医改探索及进展
        三、中国商业保险发展情况
        四、中国健康医疗保险数据服务机构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中国健康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健康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中国健康医疗保险的波特五力(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
        三、中国健康医疗保险行业竞争战略与营销策略分析
    第三节 健康医疗保险相关产业的相关性分析
        一、医疗卫生体系、医保及商业健康险的相关性分析
        二、医疗卫生体系、医保商保与健康管理产业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节 我国医改及健康医疗保险行业发展方向的框架建议
        一、中外健康医疗保险体系发展比较
        二、我国医改及健康医疗保险行业发展方向的框架建议
第四章 我国健康医疗保险行业数据资源分布与利用现状
    第一节 健康医疗保险行业所需信息来源分析
        一、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及各级医疗机构
        二、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三、各类体检中心及健康管理机构
        四、商业保险公司
        五、个人自我监测信息
        六、其他辅助信息来源
    第二节 健康医疗保险行业数据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分析
        一、居民的数据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
        二、医疗机构的数据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
        三、政府公共部门的数据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
        四、保险公司的数据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
        五、健康管理机构的数据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
        六、研究机构的数据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求
第五章 健康医疗保险大数据平台框架设计
    第一节 全民健康医疗保险大数据平台架构
        一、平台信息及功能架构
        二、信息分类及应用框架
        三、平台主要功能设置
    第二节 大数据平台信息的法律效力及安全问题分析
        一、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问题分析
        二、安全问题解析
        三、其他需补充设立的规章制度
    第三节 大数据平台与相关方的关系
        一、平台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二、所有权问题
        三、收益权问题
    第四节 大数据平台相关各主体职责及建设步骤
        一、各主体职责
        二、建设步骤规划
第六章 健康医疗保险大数据平台建设中的流程再造
    第一节 政府公共服务流程再造
        一、医疗卫生服务
        二、社保异地结算(医保全国联网)
        三、社保商保调查资源与调查信息共享
        四、医疗费用水平监控
        五、医疗技术、经验的共享及应用
        六、医学研究应用
        七、健康监测(群体及个人)
        八、居民个人信息体系完善
    第二节 保险行业业务流程再造
        一、承保保全业务流程
        二、理赔流程
        三、生存调查与生存金给付
        四、保险业的公共服务——重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五、保险业行业内流程优化
        六、保险业资料存档方式优化
第七章 全民健康医疗保险大数据平台价值分析
    第一节 大数据平台价值链分析
    第二节 大数据平台商业模式分析
        一、平台定位
        二、业务系统
        三、关键资源能力
        四、盈利模式
        五、现金流结构
        六、平台价值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文存在的不足和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本文存在的不足
        二、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欧美国家医改和健康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经验概览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本医疗保险运行及可持续发展的精算模型分析 ——以大连数据为例的精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
    2.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的主要构成
        2.1.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1.3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2 基本医疗保险的融资模式
        2.2.1 社会统筹的现收现付制
        2.2.2 基金积累的个人账户制
        2.2.3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2.3 医疗保险基金的征收与支付
        2.3.1 医疗保险基金的征收
        2.3.2 医疗保险费用的分担方式
        2.3.3 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
        2.3.4 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项目
3 基本医疗保险精算模型设计
    3.1 基本医疗保险精算模型的总体设计
        3.1.1 精算模型设计基本思路
        3.1.2 模型符号与意义
    3.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精算模型
        3.2.1 人口精算模型模块
        3.2.2 统账结合统筹基金收入和支出
        3.2.3 统筹基金个人账户收入与支出模块
    3.3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精算模型
        3.3.1 人口模块
        3.3.2 统筹帐户基金收入与支出模块
        3.3.3 家庭帐户基金收入与支出模块
    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精算模型
        3.4.1人口模块
        3.4.2 统筹帐户基金收入与支出模块
        3.4.3 家庭帐户基金收入与支出模块
4 未来人口和参保人口预测
    4.1 人口预测模型
    4.2 人口预测相关指标设定
        4.2.1 死亡率
        4.2.2 生育率
        4.2.3 人口净变化
        4.2.4 新生婴儿性别比
    4.3 大连市未来30年人口数量预测
        4.3.1 总人口数及其变化趋势预测
        4.3.2 劳动适龄人口数和退休人口数及变化趋势预测
        4.3.3 抚养比例的变化及趋势预测
    4.4 大连市未来三十年参保人口预测
        4.4.1 参保人口预测模型
        4.4.2 总实际缴费人口数预测
        4.4.3 在职实际缴费人数和和实际退休人数预测
        4.4.4 城镇职工医疗抚养比例的变化趋势预测
        4.4.5 抚养比的比较
5 基本医疗保险的精算假设
    5.1 生命表精算假设
        5.1.1 基本公式
        5.1.2 生命表的修匀
        5.1.3 死亡率的外推
    5.2 工资增长率精算假设
        5.2.1 城镇职工缴费基数
        5.2.2 企业在职职工的缴费基数
        5.2.3 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
    5.3 生育率、住院率与次均费用的精算假设
        5.3.1 生育率精算假设
        5.3.2 住院率精算假设
        5.3.3 均次费用精算假设
    5.4 城镇居民医疗费用支出
        5.4.1 患病率
        5.4.2 均次费用
    5.5 新农合支出
        5.5.1 患病率
        5.5.2 均次费用
6 精算模型的数据统计分析
    6.1 影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的因素分析
        6.1.1 筹资影响因素分析
        6.1.2 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6.2 单因素统计分析
        6.2.1 大连市各级医院总均次费用分年龄分性别比较
        6.2.2 大连市各级医院“总均次费用”比较
        6.2.3 参保人员住院率
    6.3 多因素统计分析
        6.3.1 连锁替代法概念
        6.3.2 连锁替代法的具体步骤
        6.3.3 医保分析
7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分析
    7.1 财务可持续性参照基准
    7.2 基金收支的预测结果及分析
        7.2.1 未来30年总收入、总费用、当期收支缺口
        7.2.2 未来30年统筹基金收支、当期收支缺口、当期需要的费率
        7.2.3 未来30年个人账户收支、当期收支缺口
    7.3 统筹基金的收支缺口与所需费率
        7.3.1 统筹基金的收支缺口
        7.3.2 统筹基金所需的费率
    7.4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收支情况分析
        7.4.1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收支情况分析
        7.4.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收支情况分析
    7.5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分析结论
        7.5.1 当前基金运行总体稳定,平衡能力较强
        7.5.2 近年来基金支出增长较快,部分地区出现赤字
        7.5.3 个人账户资金沉淀较多,使用效率不高
8 基于关键性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8.1 死亡率分析
    8.2 工资增长率分析
    8.3 住院率分析
    8.4 均次费用分析
    8.5 退休延迟分析
    8.6 基准方案和方案1-5的预测结果对比
    8.7 退休人员保费征缴2%情况下的收支推移
9 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短期评估
    9.1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
        9.1.1 假设条件
        9.1.2 测算过程
        9.1.3 测算结论
    9.2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
        9.2.1 假设条件
        9.2.2 测算过程
        9.2.3 测算结论
10 典型经验与政策建议
    10.1 典型国家医疗保险实践经验
        10.1.1 四种主要的筹资模式
        10.1.2 实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国家筹资政策的特点
        10.1.3 实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国家面临的问题
    10.2 完善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政策建议
        10.2.1 完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
        10.2.2 合理控制基本医疗保险支出
        10.2.3 加快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
        10.2.4 引入商业保险参与医疗保障管理
        10.2.5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精算系统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3)某三级甲等医院不同医保形式肾移植患者住院费用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4)我国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理论阐述
    2.1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
        2.1.1 医疗保险制度概念的界定
        2.1.2 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
        2.1.3 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界定
    2.2 医疗保险的筹资模式
        2.2.1 政府税收模式
        2.2.2 社会保险模式
        2.2.3 医疗储蓄模式
        2.2.4 自愿性私人医疗保险模式
    2.3 大学生医疗保障相关理论
        2.3.1 公共产品理论
        2.3.2 费边主义理论
第3章 我国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3.1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3.1.1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及发展
        3.1.2 几种基本模式的比较分析
    3.2 我国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现状
        3.2.1 新型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实施状况
        3.2.2 我国大学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状况
    3.3 研究区域和样本状况
        3.3.1 调查对象分析
        3.3.2 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3.4 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的使用情况
        3.4.1 大学生对新型医疗保险政策的了解情况
        3.4.2 大学生参加新型医疗保险意愿的调查结果
        3.4.3 大学生参保费用和报销比率调查结果
        3.4.4 大学生的医疗保障状况
    3.5 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3.5.1 大学生对新政策的评价不高
        3.5.2 高校在保险关系中的作用尚未发挥
        3.5.3 新政策的保障水平不高
        3.5.4 医疗服务机构供给不足
        3.5.5 贫困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影响因素分析
    4.1 大学生参加新型医疗保险意愿的定量分析
        4.1.1 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说明
        4.1.2 变量选择说明
        4.1.3 患病风险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4.1.4 大学生生活方式对医保认识的影响
    4.2 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参保率影响因素的结果讨论
        4.2.1 大学生对新型医疗保险认识程度低
        4.2.2 经济因素对参保率的影响
        4.2.3 政府的资金筹集不足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大学生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
    5.1 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的借鉴
        5.1.1 美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
        5.1.2 英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
        5.1.3 法国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
        5.1.4 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经验总结及启示
    5.2 建立多层次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
        5.2.1 多层次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的总体框架
        5.2.2 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
        5.2.3 建立困难大学生救助基金
        5.2.4 建立大学生医疗福利制度
    5.3 增强政府在大学生医疗保险中的责任
        5.3.1 政府在大学生医疗保险中制度供给的责任
        5.3.2 政府在大学生医疗保险中资金供给的责任
        5.3.3 政府在大学生医疗保险中监督管理的责任
    5.4 高校应加强宣传提高大学生参保意识
    5.5 大学生自身应该强化参保意识积极缴费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及实例研究
    3.1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历史沿革
    3.2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分析
        3.2.1 公费医疗
        3.2.2 商业补充保险
        3.2.3 城镇居民医保
    3.3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实例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3.3.1 公费医疗
        3.3.2 商业补充保险
        3.3.3 城镇居民医保
    3.4 小结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4.1 美国
    4.2 德国
    4.3 法国
    4.4 英国
    4.5 新加坡
    4.6 日本
    4.7 小结
第五章 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和建议
    5.1 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
        5.1.1 大学生医疗保险应具有强制性
        5.1.2 建立多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
        5.1.3 强调政府的组织、管理、监督作用
        5.1.4 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5.1.5 实行大学生医疗保险全国统筹
        5.1.6 扩大大学生医疗保险范畴
    5.2 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5.2.1 针对政府提出的建议
        5.2.2 针对高校提出的建议
        5.2.3 针对大学生提出的建议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健康保险法研究 ——以中美健康保险立法分析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框架体系及研究内容
    五、本课题的创新价值与不足
第一章 健康保险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健康保险与健康保险法界定
        一、健康保险
        二、健康保险法
    第二节 健康保险法的思想渊源
        一、关注健康、追求幸福的思想
        二、倡导互助、强调共济的思想
        三、追求公平、体现效率的思想
        四、主张干预、突出福利的思想
第二章 健康保险法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美国健康保险法的形成和发展
        一、美国健康保险法的起源
        二、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进步
        三、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
        四、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成熟
        五、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展望
    第二节 中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健康保险法制的起步
        二、新中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创建与受挫
        三、新中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叶)
        四、新中国健康保险法律体系的初步建成(90年代中叶之后至现在)
    第三节 关于中美健康保险法制演进过程的分析
第三章 美国健康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医疗保险照顾计划(Medicare)
        一、医疗保险照顾计划的设立
        二、医疗保险照顾计划的主要内容
        三、医疗保险照顾计划的目标、作用与影响
    第三节 医疗保险救助计划(Medicaid)
        一、医疗保险救助计划的性质
        二、医疗保险救助计划的救助对象
        三、医疗保险救助计划的实施及其争议
        四、医疗保险救助计划和医疗保险照顾计划的差异与互补
    第四节 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SCHIP)
        一、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的设立
        二、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的主要内容
        三、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的实施与完善
    第五节 其他公共医疗保险
        一、军人与退伍军人的医疗保险
        二、印第安人的医疗保险
        三、"准全民健康保险"的建立
    第六节 私人健康保险计划
        一、私营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经营的健康保险计划
        二、非盈利性组织经营的健康保险计划
        三、由预付群体行医组织经营的健康保险计划
第四章 中国健康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一、《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其内容
        二、各地为贯彻实施《决定》而出台的意见、办法和方案
        三、与《决定》相配套的改革:公务员的公费医疗体制改革
        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完善对策
    第三节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起源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和管理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区别
        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状况
    第四节 "新农合"体制下的医疗保险
        一、从农村合作医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
        二、"新农合"的法律制度设计
        三、"新农合"制度的发展
        四、尚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新农合"制度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第五节 商业健康保险
        一、商业健康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二、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问题
        三、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建议和立法对策
第五章 健康保险法制的改革以及若干思考
    第一节 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改革
        一、早期改革的呼声
        二、克林顿时期的改革
        三、奥巴马医疗保险改革的成功
    第二节 我国健康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我国健康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基础
        二、新一轮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启动
        三、新一轮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成果与问题
        四、法理分析
    第三节 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比较法视野下的健康保险制度改革
        二、政府的引导作用
        三、企业主的健康保险责任
        四、税收法的杠杆作用
        五、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六、非盈利性组织的功能
        七、法律监管及其制度保障
结语
    一、深入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二、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对社保的补充作用
    三、建立健康保险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四、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
    五、加强健康保险领域的法律监管
附录1: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方案
附录2:北京市海淀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公务员的医疗保险的规定
附录3:上海市医疗保险实务管理中心通告:关于2011年居民医保参保手续
附录4: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的有效途径——关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实施"新农合"的调研报告
附录5:美中健康保险立法年表
附录6:本文主要专业术语英汉对照表
附录7: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7)商业健康保险营销渠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本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
    1.3 本文的论文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义及特点
        2.1.1 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义
        2.1.2 商业健康保险的特点
    2.2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介绍和风险控制方法
        2.2.1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介绍
        2.2.2 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方法
    2.3 营销渠道理论与保险营销渠道理论概述
        2.3.1 营销渠道理论发展概述
        2.3.2 保险营销渠道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2.3.3 保险营销渠道的设计原则及步骤
        2.3.4 商业健康保险营销渠道策略
第3章 国内外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和主要营销渠道探析
    3.1 国外健康保险的发展和营销渠道创新发展状况
        3.1.1 国外社会医疗保障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3.1.2 国外商业健康保险模式介绍及特点
        3.1.3 国外商业健康保险营销渠道创新发展状况
    3.2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和营销渠道策略
        3.2.1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发展、存在问题及趋势
        3.2.2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3.2.3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营销渠道发展状况
    3.3 国外商业健康保险主要营销渠道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3.1 保险代理制度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主要营销渠道
        3.3.2 对保险经纪人制度的借鉴
        3.3.3 其他保险营销渠道的发展借鉴
第4章 上海 A 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主要营销渠道及存在问题分析
    4.1 上海 A 保险公司发展现状
        4.1.1 上海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4.1.2 公司背景资料
        4.1.3 公司主要健康保险产品简介
        4.1.4 上海 A 保险公司健康保险业务 SWOT 分析
    4.2 上海 A 保险公司健康保险营销渠道策略及存在问题分析
        4.2.1 公司现有健康保险主要营销渠道
        4.2.2 公司商业健康保险营销渠道存在问题分析
    4.3 上海 A 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建立网络营销渠道应用实例
        4.3.1 公司网络整合营销渠道应用实例
        4.3.2 应用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优点
        4.3.3 网络营销渠道存在问题
第5章 上海 A 保险公司营销渠道改进策略和拓展新营销渠道的建议
    5.1 现有营销渠道改进策略
        5.1.1 对公司现有主要营销渠道方案进行重新评估与定位
        5.1.2 整合保险营销渠道,使各渠道之间建立伙伴型关系
        5.1.3 充分开发各渠道产品销售潜力,改善长期依赖单一销售渠道模式
    5.2 拓展新渠道策略和思路
        5.2.1 采用多元化营销渠道,不断创新开拓新渠道
        5.2.2 积极开拓合作营销渠道
    5.3 全民医保趋势下与社会保障部门及医疗机构合作的建议
        5.3.1 社会医疗保障和商业健康保险基金的筹集和分配机制
        5.3.2 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障机构合作探讨
        5.3.3 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机构经营合作模式探讨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研究及GW营销策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1.1.1 目前社会医疗保障的现状
        1.1.2 政府关注解决民生问题
        1.1.3 保险公司自身发展需要
    1.2 研究内容与路径
第二章 商业健康保险及国外健康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1 商业健康保险
        2.1.1 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义
        2.1.2 商业健康保险的产品种类
        2.1.3 健康保险的成本定价原理及影响定价的因素
        2.1.4 健康保险的核保及理赔
    2.2 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2.3 国外健康保险对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的借鉴
        2.3.1 美国健康险市场简况
        2.3.2 英国健康保障体系简介
        2.3.3 巴西和墨西哥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2.3.4 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现状
        2.3.5 国外健康保险对我国健康保险的借鉴意义
第三章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障碍分析
    3.1 健康保险经营的外部环境不畅
        3.1.1 医疗市场不完善
        3.1.2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3.1.3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
    3.2 保险公司专业化水平低
        3.2.1 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不到位
        3.2.2 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经营效益低
        3.2.3 产品开发技术落后,精算费率缺少经验数据
        3.2.4 销售渠道单一
        3.2.5 信息系统不完善
第四章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行业市场分析及GW的市场定位
    4.1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4.1.1 市场需求
        4.1.2 政府及监管机构的支持
        4.1.3 我国健康保险公司的发展模式
    4.2 GW公司的健康保险业务优劣势分析
        4.2.1 GW公司的优势分析
        4.2.2 GW公司劣势分析
    4.3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竞争分析
        4.3.1 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4.3.2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竞争现状
    4.4 GW公司保险营销战略类型选择
        4.4.1 GW公司营销战略
第五章 GW公司健康保险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5.1 GW公司的健康险发展模式
        5.1.1 GW公司的发展模式
        5.1.2 GW公司的专业化的销售机构
    5.2 GW公司发展健康保险的具体策略
        5.2.1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风险管理
        5.2.2 确定目标市场,开发针对性产品
        5.2.3 开拓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5.2.4 采取多种促销手段,扩大公司知名度
        5.2.5 服务营销
        5.2.6 加强与政府及医疗机构的合作
第六章 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6.1 完善政府在健康保险市场中的作用
        6.1.1 明确商业健康保险在市场中的地位
        6.1.2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6.1.3 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6.2 加强健康保险公司内部专业化建设
        6.2.1 建设健康险专业人员队伍
        6.2.2 建立完善专业化信息管理系统
        6.2.3 信息平台搭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城镇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保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 基本概念:城市、城市化、小城镇、城镇化、新城镇
        (二)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三) 新城镇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及其医疗保障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框架
    五、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新城镇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和调查方法
        (一) 样本的抽取
        (二) 调查内容
        (三) 质量控制
        (四) 数据质量与代表性的检验与评价
    三、结果与分析
        (一) 人口学、社会学和家庭经济学状况
        (二) 卫生服务需要、利用情况
        (三)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四、小结
第二部分 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覆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和调查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小结
第三部分 新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需求
    一、研究方法
        (一) 保险方案的设计
        (二) 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nt Valuation Methods,CVM)
    二、资料来源和调查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 一般情况
        (二) 对保险认知情况
        (三) 不同人群中医疗保险方案的参保和意愿支付情况
        (四) 不同保险方案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五) 不同保险方案的价格弹性
        (六) 对不同保险组织模式的偏好
    四、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与建议
    一、建立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 新城镇居民的医疗疾病负担重
        (二) 新城镇居民的高疾病经济风险,其原因在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
    二、建立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可行性
        (一) 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筹资可行性和意愿购买
        (二) 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政治/组织可行性
    三、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模式选择
        (一) 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保障的服务范畴
        (二) 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选择
        (三) 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模式和组织方式选择
    四、创新与不足
        (一) 本研究创新之处
        (二) 本研究的不足之间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综述
附件二:调查表

(10)北京地区中医医院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综述
    1 医疗保险的概念
    2 医疗保险制度的形成及模式
        2.1 医疗保险制度的形成
        2.2 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
        2.2.1 商业性医疗保险制度及其代表国家美国
        2.2.2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及其代表国家德国
        2.2.3 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及其代表国家英国
        2.2.4 储蓄医疗保险制度及其代表国家新加坡
    3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及现状
        3.1八十 年代以前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3.2 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存在的弊端
        3.3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试点
        3.3.1 以两江为代表的“三段通道”式
        3.3.2 以海南、深圳为代表的“板块”式
        3.3.3 以青岛、烟台为代表的“三金”式
        3.4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及配套政策
        3.4.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
        3.4.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配套政策
    4 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4.1 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出台
        4.2 具体实施方案
        4.2.1 资金筹集及构成
        4.2.2 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
        4.3 对中医医院的政策倾斜
第二部分 :正文
    一、 前言
    二、 调查研究方法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问卷调查结果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对象
        1.2 问卷调查资料分析
        1.2.1 中医院调查问卷分析
        1.2.2 患者调查问卷分析
        2 中医院统计数据分析
        2.1 北京地区中医院实施医保的基本情况
        2.2 不同级别中医院医保实施前后综合服务能力变化情况比较
        2.2.1 服务效率比较
        2.2.2 服务质量比较
        2.3 不同级别中医院医保实施前后经济效益变化情况比较
        2.3.1 医院业务收入及构成比较
        2.3.2 医疗收入及构成比较
        2.3.3 药品收入及构成比较
        2.4 被调查中医院医保实施后住院参保病人及业务收入情况分析
        2.4.1 参保病人门急诊及住院情况统计
        2.4.2 医保业务收入情况统计
        2.5 参保病人住院总费用及构成情况分析
        2.5.1 参保病人住院总费用支付构成情况分析
        2.5.2 参保病人住院总费用项目构成情况分析
    四、 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个人保险,从公费到自费(论文参考文献)

  • [1]全民健康医疗保险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跨行业信息整合共享与流程再造视角[D]. 刘国跃. 厦门大学, 2017(09)
  • [2]基本医疗保险运行及可持续发展的精算模型分析 ——以大连数据为例的精算研究[D]. 胡鹏.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 [3]某三级甲等医院不同医保形式肾移植患者住院费用比较研究[D]. 尉媛. 山东大学, 2015(02)
  • [4]我国大学生新型医疗保险研究[D]. 郭丹. 燕山大学, 2012(08)
  • [5]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研究[D]. 孙一.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6]健康保险法研究 ——以中美健康保险立法分析为中心[D]. 何佳馨. 复旦大学, 2011(12)
  • [7]商业健康保险营销渠道研究[D]. 胡桂琴.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8]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研究及GW营销策略设计[D]. 杨丽娟. 天津大学, 2007(04)
  • [9]新城镇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保险研究[D]. 黄金辉. 复旦大学, 2007(06)
  • [10]北京地区中医医院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的分析与研究[D]. 宋代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个人保险,从公费到自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