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熔锌感应电炉耐火填料的合理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许克昌[1](2011)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的选择及其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探讨的中心问题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经营战略的选择。在此问题的要求下,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企业对于经营战略的选择,是上市公司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论文选择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的选择及其制约因素与对策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先从博弈论,交易成本理论、企业战略等理论基础上证明了经营战略的选择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性。其后,论文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制度安排的特殊性,文化、观念和习俗的特殊性,企业属性的特殊性,经营环境的特殊性等方面展开。接下来,论文以LPXD公司为例,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选择进行了剖析。先对LPXD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即分析了该公司所面临的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作为该公司选择何种经营战略所必需的考虑因素。此外,论文对LPXD公司的经营环境进行了分析,分别从LPXD公司处于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以及LPXD公司的经营环境趋势方面展开。紧接着,论文以LPXD公司为例,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企业外部制约因素和内部制约因素2个方面进行。其后,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在特定的阶段发挥过或正在发挥其特定的作用,它们并不是完美的,还有待于在实践当中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进行了全文的研究总结并指出今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查立敏[2](2009)在《从废弃防腐涂料中回收锌的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锌资源日益短缺,二次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是当今世界环保的一大主题。目前防腐涂料被广泛使用,从而产生大量废弃涂料。这类废料中含有大量的锌,不当堆存于环境中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造成二次资源的流失。这些废料是可回收再生金属的重要的二次资源,对其进行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对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用重大。二次资源的回收处理工艺的研究已经成为冶金界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废弃涂料为原料,以湿法冶金工艺为基础,结合原料特点,提出酸浸—萃取—电积的湿法冶炼清洁生产工艺回收废料中的金属锌,并对该工艺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工艺流程简短、设备投资少、能耗低、污染小、对环境友好、金属回收率高,该流程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酸浸工艺,选择了最佳的浸取剂,并且探讨了固液比、浸取时间、浸取温度、浸取剂浓度等各个因素对酸浸过程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浸取条件。具体条件如下:用2mol/L的硫酸溶液,浸取时间为2小时,浸取温度为25℃、液固比(ml/g)为15:1。在此条件下,锌的浸出率可达62.36%。在浸取工艺的基础上,以P204为锌萃取剂,260号煤油作稀释剂从含锌浸出液中富集锌。通过试验研究,讨论了水相pH值、萃取时间、有机相组成、油水相比等各个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萃取条件。具体条件如下:水相pH值为4、有机相配比为20%P204+80%煤油、油水比为1:1,萃取时间15min。在此条件下,锌的萃取率可达45.49%。经过萃取和反萃可获得符合锌电积要求的硫酸锌溶液。
马晓丽[3](2006)在《锌锅腐蚀机理及耐锌蚀防护层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等离子弧喷涂Al2O3陶瓷涂层的工艺过程,采用适当的喷涂工艺参数,获得较高结合强度的Al2O3陶瓷涂层,制备出耐锌液腐蚀陶瓷涂层。 首先,进行Q235低碳钢在500℃熔融锌液中的腐蚀实验,模拟工业中热浸镀锌锅的腐蚀过程。对经过不同腐蚀时间的试件进行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腐蚀时间不同Q235钢试件表面通过反应扩散,依次形成铁锌化合物为Fe5Zn26、FeZn7、FeZn13(即Γ、δ1、ζ相),且δ1相的晶界强度低,在晶界应力和锌液热对流冲击的共同作用下易于开裂而脱落到锌液中去。此外,钢中的含碳量越高,δ1相层越厚,腐蚀越快。在反应过程中,Fe原子一方面通过化合物层溶解于锌液中。另一方面,ζ相颗粒脱落到锌液中而消耗,腐蚀量为两者的总和。 第二,采用等离子弧喷涂方法,制备耐锌蚀Al2O3陶瓷涂层。本实验以Q235钢试件为基体,表面经喷砂处理后,先用电弧喷涂方法喷涂FeCrAl过渡层,再进行等离子弧喷涂Al2O3陶瓷涂层,制备出具有较高结合强度的Al2O3陶瓷涂层。带有Al2O3陶瓷涂层的Q235钢试件在熔融锌液中的腐蚀试验表明:Al2O3陶瓷涂层与锌液为不互溶材料,它们之间不发生润湿。Al2O3陶瓷涂层的主要作用是隔离基体与锌液,防止铁锌发生扩散反应,阻止对基体的腐蚀。但Al2O3陶瓷涂层在500℃锌液中经过长时间的热浸会出现锌液粘结在陶瓷涂层表面的现象,表明Al2O3陶瓷与锌液之间发生了反应润湿。通过电镜照片和金相照片的微观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得出,在锌液与陶瓷涂层界面处形成了锌铝氧三元化合物:ZnO·Al2O3、3ZnO·47Al2O3、4ZnO·11Al2O3等,且化合物形成的过程与氧化锌的含量有关。
李世杰[4](2006)在《铁基耐熔锌腐蚀合金综合性能提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陶瓷锌锅内加热技术具有加热快,效率高,节约能耗,维护方便的优点,内加热管的外套管材料是整个陶瓷内加热的核心技术,要求材料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熔锌腐蚀性能和相应的力学性能。现在外套管所用的Fe基耐熔锌腐蚀材料存在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不能同时满足工况条件的矛盾。耐腐蚀性能较好时,材料的机械性能很差,脆性大,容易发生热裂失效。而材料的机械性能很好时,耐腐蚀性能很差。这使得陶瓷锌锅内加热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课题针对以上矛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材料的两方面性能都得到了提高,满足了工业应用的要求。 在本课题组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择在脆性相对较小,耐腐蚀性能较好的Fe-2.5B材料中添加Si、C、Mn、Mo、W等元素,本着少量多元的原则,减小各种元素的负面作用,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Fe-2.5B材料具有网格状结构,即共晶中的网格状硼化物包围着α-Fe基体,硼化物具有很好的耐锌蚀性能,并且网格对锌与铁的反应物有很好的阻挡作用,但是硼化物的脆性很大,α-Fe的机械性能好耐锌腐蚀能力却不足。因此如何提高α-Fe的耐腐蚀性能并细化材料的网格,是我们解决整个矛盾的关键。Si元素可以很好的固溶在α-Fe中,并且提高α-Fe的耐腐蚀能力。但是Si元素增大α-Fe晶粒,增加材料的脆性,并减少网格的数目。C元素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分散硼化物,增加网格的密度。Mn元素对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有帮助,不降低材料的网格密度,同时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Mo和W不但可以增加材料中网格的强度,而且在α-Fe中析出针状物,对α-Fe与锌的反应生成物有很好的钉扎作用,阻止铁锌反应物向外漂移,同样也增加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经过大量的试验,我们研究的Fe-2.5B-C-0.8Si-0.8Mn-4Mo-W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熔锌腐蚀性能,而且力学性能也满足工况应用的要求,目前已经在工业上应用6个多月,能够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王宁[5](2005)在《铁基多元合金耐熔锌腐蚀机理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熔融锌液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一直是热镀锌行业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因而,目前热镀锌工业中普遍采用陶瓷锌锅,以减少液态锌对锌锅的腐蚀。但是由于陶瓷材料导热性差,无法像铁锅那样采用外加热,故陶瓷锌锅多采用内加热方式。 目前内加热器的外套管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材料,既具有优异的耐熔锌腐蚀性能,又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因而内加热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从铁基金属材料出发,对耐熔锌腐蚀合金的制备进行了研究。 本文通过对Fe-Al-B合金的研究,发现其中的B和Al元素对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合金成份的优化,确定了合金中B和Al元素的含量。Fe-Al-B三元合金具有较好的耐熔锌腐蚀性能,Fe-B共晶组织的存在,增加了锌原子在合金中的扩散路径,降低了锌液对合金的腐蚀速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合金中锌液中的腐蚀界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合金在液态锌中的腐蚀为晶间腐蚀,锌原子在合金中的扩散以晶界扩散为主,锌液主要与合金中的α相发生反应生成Fe-Zn金属间化合物,其熔点较低,很容易向高温的液态锌中溶解,致使网格状的铁硼共晶组织在锌液的冲刷下折断,并向锌液中漂移。 文中对锌铁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锌液对铁基合金的腐蚀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腐蚀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降低合金的自由能是提高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关键因素。 向Fe-Al-B三元合金中加入C、Ti或V元素后,合金的组织得到了细化,并且在合金内生成了大量的弥散分布的TiC或VC颗粒,提高了合金的抗弯强度和高温力学性能。继续向合金中加入Mo、W元素后,在合金中生成了耐熔锌腐蚀性能很好的高钼高钨相(MoW)2FeB2,该相分布于合金的晶界处,对锌原子在合金中的扩散起到了阻碍作用,从而减缓了锌液对合金的腐蚀速度。 对该铁基多元合金制成的内加热器在热镀锌车间进行工业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器可以在锌液中稳定工作长达半年之久,该合金材料具有耐熔锌腐蚀性能及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完全能够满足热镀锌工业中的应用。
徐华[6](2002)在《耐锌液腐蚀合金的制备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热镀锌行业中熔融锌液对材料产生强烈腐蚀的问题,对耐锌液腐蚀合金的制备及应用进行研究。 通过向合金中添加合金元素,并比较其耐锌液腐蚀性能,发现B元素能显着提高材料的耐锌液腐蚀性能。含硼量为7%左右时,合金耐锌液腐蚀性能提高近10倍,锌液腐蚀速率仅为15.6g/m2·h。当硼含量超过8.83wt%时,合金几乎不受锌液腐蚀。与此同时材料脆性增大。通过对Fe-B合金的微观分析,发现合金中存在大量的脆硬相Fe2B、FeB,有效的抵御了锌液的腐蚀。Fe-B合金在锌液中的腐蚀是晶间腐蚀,为此本文提出了“短路腐蚀”模型,即在锌液腐蚀过程中,锌液优先对晶间组织中的α-Fe相产生腐蚀,使锌液能够沿晶间区域绕过Fe2B晶粒向材料内部侵入,并相互贯通形成“短路”,在相变应力的作用下使Fe2B晶粒脱落,使Fe2B耐锌液腐蚀性能不能充分发挥,造成合金腐蚀。 通过向Fe-B合金添加其它合金元素,发现用Mo、W等元素对Fe-B合金多组元合金化,可以强烈抑制晶间腐蚀,显着改善合金的耐锌液腐蚀性能。经Mo、W合金化的合金,耐锌液腐蚀性能提高近10倍。锌液腐蚀速率仅为1.42g/m2·h。通过对材料的微观分析发现,Fe2B晶粒之间弥散的分布着团絮状的高Mo、W金属间化合物Mo2FeB2相,抑制了锌液对晶间组织的腐蚀。关于含钼钨高硼合金在锌液中的腐蚀,本文提出了“塞积腐蚀”模型。即锌液会穿过团絮状的Mo2FeB2相进入晶间与残留的α-Fe发生反应,大量的反应产物会在Mo2FeB2相堵塞的晶间区域塞积,使两侧Fe2B晶粒在应力作用下碎裂、脱离基体。因此通过加入稀土元素改善组织、韧化Fe2B晶粒,使合金的锌液腐蚀速率降低到0.667g/m2·h左右。 在此基础上,通过测试含钼钨高硼合金的各项性能,摸索出了合金的熔炼和铸造成型的各项工艺参数,制定了完善的铸造工艺,实现了材料的铸造成型。 将该材料制成的热镀锌内加热器外套管直接应用于热镀锌的内加热设备上进行工业试验,元件在工作50天左右时出现意外断裂。分析认为是材料的高温蠕变断裂。因此除了保证材料耐锌液腐蚀性能外,还需考虑材料的高温性能。
史竞,王秉铨,张汝淼,王安铭[7](1985)在《赴西德工业炉考察总结》文中指出 我部赴西德工业炉考察组五人,于1984年6月21日到7月6日在西德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工业炉考察。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工业炉考察组的名义对西德工业炉进行的考察,受到热情的接待。这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在杜塞尔多夫参加了第四届国际工业炉及热加工技术博览会和学术报告会,到托洛依斯多夫,纽伦堡、洛汉、哈瑙、康泰尔等地参观了6
谢国祥,向顺安[8](1977)在《熔锌感应电炉生产实践》文中研究指明 工频铁芯感应电炉主要包括炉体和炉变压器(即感应加热器)两大部分。炉变压器主要由外壳、导磁体、一次绕组和熔沟所组成(图1)。采用工频铁芯感应电炉熔锌具有电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金属烧损小、
谢国祥,向顺安[9](1977)在《有芯感应炉熔锌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工频有芯感应电炉主要包括炉体和炉变压器(即感应器)两大部分。炉变压器由外壳、导磁体、一次绕组和熔沟所组成。此外,炉子还附有必要的电器设施及炉变压器冷却装置等设备和部件。采用工频铁芯感应电炉熔锌具有电、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金属烧损小、易于操作、劳动条件好、炉子功率因素高、熔炼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但是,由于炉变压器熔沟部位的工作条件恶劣,如果对该处的耐火填料选配制作不当,就很容易造成漏炉,
万尚廉,孙月强[10](1976)在《熔锌感应电炉耐火填料的合理选择》文中研究说明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锌的熔化、铸锭和铁件的镀锌,越来越多地采用铁蕊工频感应电炉(简称电炉)。这种电炉热、电效率高,金属烧损小,便于操作,劳动条件好。但是在使用中,尤其是高电压操作时,耐火
二、熔锌感应电炉耐火填料的合理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熔锌感应电炉耐火填料的合理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的选择及其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经营战略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经营战略的相关理论 |
2.1.1 博弈论 |
2.1.2 交易成本理论 |
2.1.3 企业的契约理论 |
2.1.4 企业战略理论 |
2.1.5 竞争战略理论 |
2.2 相关的文献综述 |
3.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分析 |
3.1 制度安排的特殊性分析 |
3.2 文化、观念和习俗的特殊性分析 |
3.3 企业属性的特殊性分析 |
3.4 经营环境的特殊性分析 |
3.5 经营战略选择的案例分析 |
3.5.1 企业经营战略选择成功的案例分析 |
3.5.2 企业经营战略选择失败的案例分析 |
4.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的选择-以LPXD为例 |
4.1 LPXD公司的SWOT分析 |
4.1.1 LPXD公司具备的优势(Strength) |
4.1.2 LPXD公司存在的弱势(Weakness) |
4.1.3 LPXD公司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 |
4.1.4 LPXD公司面临的威胁暨风险(Threat) |
4.2 LPXD公司的经营环境分析 |
4.2.1 LPXD公司行业竞争地位分析 |
4.2.2 LPXD公司经营环境趋势分析 |
4.3 LPXD公司的经营战略选择 |
5.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实施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以LPXD为例 |
5.1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实施中的制约因素 |
5.1.1 企业外部制约因素 |
5.1.2 企业内部制约因素 |
5.2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实施中的对策分析 |
5.2.1 针对企业外部制约因素采取的对策 |
5.2.2 针对企业内部制约因素采取的对策 |
6. 研究总结 |
6.1 基本的研究结论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从废弃防腐涂料中回收锌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锌的概述 |
1.1.1 锌的物理化学性质 |
1.1.2 锌的主要用途 |
1.2 锌的消费及市场需求 |
1.3 锌矿资源现状 |
1.4 锌回收的必要性 |
1.5 世界再生锌现状 |
1.5.1 国外再生锌现状 |
1.5.2 国内再生锌现状 |
1.6 再生锌的原料来源和回收 |
1.7 防腐涂料简介 |
1.8 锌的常规冶炼方法 |
1.8.1 火法冶锌 |
1.8.2 湿法冶锌 |
1.8.3 工艺路线的分析与选择 |
1.9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基本设想 |
1.9.1 目的 |
1.9.2 意义 |
1.9.3 基本设想 |
1.10 本课题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方法的选择 |
2.1 浸出工艺的选择 |
2.1.1 浸出方法概述 |
2.1.2 浸出工艺 |
2.2 净化工艺的选择 |
2.2.1 净化方法概述 |
2.2.2 净化工艺 |
2.3 锌回收工艺的选择 |
2.3.1 回收工艺概述 |
2.3.2 锌回收工艺 |
第三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 |
3.1 原料及成分 |
3.2 实验原理 |
3.2.1 浸出理论分析 |
3.2.2 萃取理论分析 |
3.2.3 萃取剂的选择 |
3.3 实验及测试方法 |
3.3.1 浸出 |
3.3.2 萃取 |
3.3.3 反萃 |
3.3.4 EDTA容量法 |
3.3.5 ICP-AES法测定金属含量 |
第四章 锌的浸取工艺研究 |
4.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4.1.1 实验原料 |
4.1.2 试验仪器 |
4.2 浸取试验装置 |
4.3 实验步骤 |
4.3.1 废料的预处理 |
4.3.2 称量、混合、反应 |
4.3.3 浸出液离子含量分析 |
4.4 浸取的影响因素及结果分析 |
4.4.1 浸取剂对浸出率的影响 |
4.4.2 浸取剂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4.4.3 浸取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4.4.4 浸取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4.4.5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
4.5 正交试验 |
4.6 小结 |
第五章 浸出液的净化工艺研究 |
5.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5.1.1 实验原料 |
5.1.2 实验仪器 |
5.2 萃取试验装置 |
5.3 萃取实验步骤 |
5.4 萃取的影响因素及结果分析 |
5.4.1 水相pH值对萃取率的影响 |
5.4.2 萃取剂浓度比对萃取率的影响 |
5.4.3 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
5.4.4 油水相比对萃取率的影响 |
5.5 正交试验 |
5.6 反萃实验 |
5.6.1 实验步骤 |
5.6.2 实验条件及结果 |
5.7 小结 |
第六章 经济分析 |
6.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6.2 初步经济评价 |
6.2.1 概论 |
6.2.2 投资估算 |
6.2.3 生产成本估算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1.1 研究方法 |
7.1.2 浸取研究 |
7.1.3 净化研究 |
7.1.4 经济分析 |
7.2 不足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锌锅腐蚀机理及耐锌蚀防护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热镀锌锅的锌蚀工业现状 |
1.1.1 热镀锌工业现状 |
1.1.2 熔融锌液对热镀锌锅的腐蚀 |
1.1.3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1.2 国内外减少和防止锌蚀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耐锌蚀材料的研究现状 |
1.2.2 整体耐锌蚀材料 |
1.3 国内外耐锌蚀研究方法概况 |
1.4 锌液与固体材料的腐蚀机理 |
1.4.1 与液态锌互溶材料的腐蚀机制 |
1.4.2 与液态锌不互溶材料的腐蚀机制 |
1.5 等离子弧喷涂陶瓷涂层技术概述 |
1.5.1 陶瓷涂层的研究概况 |
1.5.2 等离子弧喷涂设备 |
1.5.3 等离子弧喷涂工艺 |
1.6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目的及意义 |
1.6.1 研究目标 |
1.6.2 研究内容 |
1.6.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试验原理、设备及工艺 |
2.1 等离子弧喷涂陶瓷涂层试验原理 |
2.2 等离子弧喷涂陶瓷涂层试验设备 |
2.2.1 等离子弧喷涂设备及其工作过程 |
2.2.2 等离子弧喷涂试验所用其他设备 |
2.3 锌锅用钢在熔融锌液中的腐蚀试验设备、方法 |
2.3.1 锌锅用钢在熔融锌液中的腐蚀试验设备 |
2.3.2 制备试件所用其它设备 |
2.3.3 试件在熔融锌液中腐蚀试验方法 |
2.4 等离子弧喷涂陶瓷涂层工艺 |
2.4.1 材料的选用 |
2.4.2 基材的化学成分 |
2.4.3 陶瓷粉末材料 |
2.4.4 过渡层材料 |
2.4.5 喷涂工艺参数 |
2.4.6 喷涂前预处理 |
2.4.7 试验选用的喷涂工艺参数 |
3 锌锅用钢在熔融锌液中腐蚀结果及分析 |
3.1 宏观分析 |
3.2 腐蚀形貌分析 |
3.3 相结构分析 |
3.4 锌液对钢的腐蚀机制 |
3.5 液态锌对锌锅用钢腐蚀程度的影响因素 |
4 等离子弧喷涂陶瓷涂层在熔融锌液中腐蚀结果及分析 |
4.1 宏观分析 |
4.2 腐蚀形貌分析 |
4.3 相结构分析 |
4.4 等离子弧喷涂Al_2O_3陶瓷涂层试件锌液腐蚀过程 |
4.5 等离子弧喷涂Al_2O_3陶瓷涂层腐蚀失效机制 |
4.6 液态锌对Al_2O_3陶瓷涂层腐蚀的影响因素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铁基耐熔锌腐蚀合金综合性能提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金属的腐蚀危害与防护措施 |
1-1-2 热镀锌工业现状 |
1-1-3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1-2 熔锌对钢铁材料腐蚀的研究 |
1-2-1 金属材料在液体金属中的腐蚀 |
1-2-2 铁基耐熔锌腐蚀合金综合性能提高的途径 |
§1-3 本课题的前面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设备 |
§2-1 实验步骤 |
§2-2 试样制备 |
2-2-1 原料配比 |
2-2-2 试样成型 |
§2-3 锌液腐蚀试验 |
2-3-1 失重法 |
2-3-2 深度法 |
2-3-3 两种测试方法的比较 |
2-3-4 两种测量方法的换算: |
§2-4 材料的微观分析 |
2-4-1 X射线衍射分析 |
2-4-2 电子扫描显微镜和能谱分析 |
§2-5 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
2-5-1 抗弯强度的测定 |
第三章 纯铁及Fe-B合金在熔锌中腐蚀的研究 |
§3-1 纯铁的耐腐蚀性能 |
3-1-1 液态锌对纯铁腐蚀的影响因素 |
§3-2 Fe-B材料的综合性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i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4-1 Si元素在Fe-2.5B材料中的存在形式 |
§4-2 Si元素对Fe-2.5B材料性能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5-1 C元素对Fe-2.5B材料的影响 |
5-1-1 C元素对Fe-2.5B材料组织变化的影响 |
5-1-2 C元素对Fe-2.5B材料性能的影响 |
§5-2 C元素对Fe-2.5B—XSi材料的作用 |
5-2-1 C元素对Fe-2.5B-XSi材料组织变化的影响 |
5-2-2 C元素对Fe-2.5B-XSi材料性能的影响 |
5-2-3 不同的C含量对Fe-2.5B-2Si材料性能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Mn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6-1 对Fe-2.5B-Mn材料的研究 |
6-1-1 Mn元素对Fe-2.5B材料组织变化的影响 |
6-1-2 Mn元素对Fe-2.5B材料性能的影响 |
§6-2 对Fe-2.5B-Mn-C材料的研究 |
6-2-1 Mn元素对Fe-2.5B-C合金组织变化的影响 |
6-2-2 Mn元素对Fe-2.5B-C材料性能的影响 |
§6-3 对Fe-2.5B-XMn-XSi-C材料的研究 |
6-3-1 Mn元素对Fe-2.5B-XSi-C材料性能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Mo、W元素对材料的影响 |
§7-1 Mo和W元素对Fe-2.5B材料的影响 |
7-1-1 Mo和W元素对Fe-2.5B材料组织的影响 |
7-1-2 Mo和W元素对Fe-2.5B材料性能的影响 |
§7-2 Mo和W元素对Fe-2.5B-C-0.8Si-0.8Mn材料的影响 |
7-2-1 Mo和W元素对Fe-2.5B-C-0.8Si-0.8Mn材料组织的影响 |
7-2-2 Mo和W元素对Fe-2.5B-C-0.8Si-0.8Mn材料的性能影响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耐锌液腐蚀内加热管套管的工业试验 |
§8-1 合金外套管的服役环境 |
8-1-1 内加热器的工业应用试验 |
8-1-2 工业试验结果 |
§8-2 Fe-2.5B-C-0.8Si-0.8Mn-4Mo-W材料的工业试验 |
§8-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5)铁基多元合金耐熔锌腐蚀机理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腐蚀的危害与金属防腐涂层 |
1.1.2 热镀锌工业现状 |
1.1.3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1.2 液态金属腐蚀研究现状 |
1.2.1 液态金属腐蚀的研究 |
1.2.1.1 固态金属在液态金属中的溶解的微观机制 |
1.2.1.2 固态金属在液态金属中的腐蚀的宏观动力学 |
1.2.1.3 液态金属腐蚀的影响因素 |
1.2.2 液态锌对金属腐蚀机制的研究 |
1.2.2.1 与锌互溶材料的腐蚀机制 |
1.2.2.2 与锌不互溶材料的腐蚀机制 |
1.2.3 提高金属材料在液态金属中的耐蚀性的方法 |
1.3 耐熔锌腐蚀材料研究现状 |
1.3.1 金属表面处理的材料 |
1.3.1.1 热喷涂涂层 |
1.3.1.2 表面化学热处理 |
1.3.1.3 表面涂覆 |
1.3.1.4 铸渗法 |
1.3.2 整体耐熔锌腐蚀材料 |
1.3.2.1 无机非金属材料 |
1.3.2.2 金属材料 |
1.4 本课题前期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设备 |
2.1 实验步骤 |
2.2 试验样品的制备 |
2.2.1 原料配比 |
2.2.2 试样的制备方法 |
2.3 液态锌腐蚀试验 |
2.3.1 腐蚀试验 |
2.3.2 腐蚀速度的计算方法 |
2.3.2.1 失重法 |
2.3.2.2 深度法 |
2.3.2.3 两种表示方法的互换 |
2.4 材料的微观分析 |
2.4.I X射线衍射分析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 |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2.5 材料的性能测试 |
2.5.1 抗弯强度的测定 |
2.5.2 抗热冲击性能的测试 |
第三章 耐熔锌腐蚀铁基合金的制备 |
3.1 合金材料的选择与制备 |
3.1.1 高铝高硼合金材料存在的问题 |
3.1.2 耐熔锌腐蚀材料的选择 |
3.1.3 Fe-Al-B系列三元合金耐熔锌腐蚀性能的研究 |
3.2 硼和铝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3.2.1 硼对Fe-Al-B合金性能的影响 |
3.2.2 铝对Fe-Al-B合金性能的影响 |
3.2.3 合金中铝、硼含量的确定 |
3.3 Fe-Al-B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 |
3.3.1 几种Fe-Al-B合金的显微组织观察 |
3.3.2 Fe-Al-B合金的 XRD分析 |
3.3.3 Fe-Al-B合金组织形成机理 |
3.4 小结 |
第四章 液态锌对Fe-Al-B合金的腐蚀 |
4.1 液态锌对Fe-Al-B合金的腐蚀过程 |
4.1.1 腐蚀过程的宏观分析 |
4.1.2 腐蚀界面观察 |
4.1.3 腐蚀过程的微观分析 |
4.1.4 液态锌对Fe-Al-B合金的腐蚀过程 |
4.2 锌原子的吸附与扩散 |
4.2.1 锌原子在合金表面的吸附 |
4.2.1.1 吸附类型 |
4.2.1.2 吸附的电子态理论 |
4.2.2 锌原子向合金基体中的扩散 |
4.2.2.1 锌原子在合金基体的表面扩散 |
4.2.2.2 锌原子的晶界扩散 |
4.3 液态锌与合金的反应热力学 |
4.3.1 相变热力学 |
4.3.2 腐蚀倾向的热力学判据 |
4.3.3 合金腐蚀过程中存在的反应 |
4.3.4 铁锌反应的热力学估算 |
4.3.4.1 反应烩变的计算 |
4.3.4.2 反应嫡变的计算 |
4.3.4.3 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的计算 |
4.4 液态锌对合金的腐蚀过程动力学 |
4.4.1 Fe-Al-B合金腐蚀过程动力学 |
4.4.2 Zn原子在反应界面的扩散速率及影响因素 |
4.4.2.1 原子在反应界面的扩散速率 |
4.4.2.2 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 |
4.4.3 Fe、Zn反应速度及影响因素 |
4.4.3.1 反应速度 |
4.4.3.2 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
4.5 液态锌对Fe-Al-B合金的腐蚀模型 |
4.5.1 腐蚀模型及机理 |
4.5.2 提高耐蚀性的途径 |
4.6 小结 |
第五章 Fe-Al-B合金耐熔锌腐蚀性能的提高 |
5.1 C、Ti、V在合金中的作用 |
5.1.1 C、Ti、V对合金组织的影响 |
5.1.2 C、Ti、V对合金耐蚀的影响 |
5.1.3 C、Ti、V对合金抗弯强度的影响 |
5.2 Mo、W在合金中的作用 |
5.2.1 Mo、W 对合金组织的影响 |
5.2.2 Mo、W对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
5.3 Fe基多元合金在锌液中的耐蚀机理 |
5.3.1 Fe基多元合金的微观结构 |
5.3.2 Fe基多元合金在锌液中的腐蚀 |
5.3.3 Fe基多元合金的耐蚀机理 |
5 .4 小结 |
第六章 耐熔锌腐蚀合金的工业应用试验 |
6 .1 内加热器的工作环境及性能要求 |
6.1.1 外套管的服役环境 |
6.1.2 外套管的性能要求 |
6.2 耐熔锌腐蚀内加热器外套的工业应用 |
6.2.1 内加热器的工业应用试验 |
6.2.2 工业应用试验结果 |
6.2.3 外套管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耐锌液腐蚀合金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热镀锌工业现状 |
1-1-2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1-2 熔锌对材料腐蚀机理的研究现状 |
1-2-1 液态金属腐蚀理论 |
1-2-2 与锌互溶材料的腐蚀机制 |
1-2-3 液态锌对钢铁材料腐蚀的影响因素 |
1-2-4 与锌互不溶材料的腐蚀机制 |
§1-3 提高材料耐锌蚀的途径 |
§1-4 耐锌蚀材料的研究现状 |
1-4-1 耐锌蚀防护层 |
1-4-1-1 无机耐锌蚀涂层 |
1-4-1-2 金属表面处理耐锌蚀层 |
1-4-2 整体耐锌蚀材料 |
1-4-2-1 无机耐锌蚀整体材料 |
1-4-2-2 金属耐锌蚀整体材料 |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方法和设备 |
§2-1 试样制备 |
§2-2 锌液腐蚀试验 |
§2-3 材料的微观分析 |
第三章 耐锌液腐蚀Fe-B合金的研制 |
§3-1 Fe-B合金的制备和性能 |
3-1-1 耐熔锌腐蚀材料的选择 |
3-1-2 Fe-B合金耐锌液腐蚀性能的研究 |
§3-2 硼对材料耐锌腐蚀性能的影响 |
3-2-1 硼对耐锌腐蚀性能的影响 |
3-2-2 最佳硼含量的确定 |
§3-3 Fe-B合金的微观组织 |
3-3-1 不同硼含量的Fe-B合金的XRD相分析 |
3-3-2 不同硼含量的Fe-B合金的SEM微观组织观察 |
3-3-3 微观组织形成机理 |
§3-4 锌液对Fe-B合金的腐蚀过程 |
第四章 Fe-B合金耐锌液腐蚀的机理分析 |
§4-1 锌液对Fe-B合金的腐蚀界面观察 |
4-1-1 锌液腐蚀界面的观察 |
4-1-2 腐蚀界面的微观分析 |
4-1-3 锌液对Fe-B合金的腐蚀机理 |
§4-2 锌液与Fe-B合金反应动力学 |
4-2-1 Fe-B合金与锌液反应动力学 |
4-2-2 Zn-Fn反应并生成中间相的速率 |
4-2-3 反应速率影响因素 |
4-2-4 Zn原子、Fn原子通过中间相的扩散速率 |
4-2-5 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 |
§4-3 锌液对Fe-B合金的“短路腐蚀”模型 |
4-3-1 “短路腐蚀”模型的内容 |
4-3-2 “腐蚀短路”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
第五章 提高Fe-B合金耐锌液腐蚀性能的研究 |
§5-1 Fe-B合金的多组元合金化 |
5-1-1 Cr元素的影响 |
5-1-2 W元素的影响 |
5-1-3 Mo元素的影响 |
5-1-4 Fe-B合金的多元合金化工艺 |
§5-2 含钼钨高硼合金的微观结构 |
5-2-1 Mo、W元素在合金中的分布 |
5-2-2 XRD相分析 |
5-2-3 SEM微观组织观察 |
§5-3 Mo、W合金化提高合金耐锌蚀性能的机理 |
5-3-1 Zn液对含钼钨高硼合金的腐蚀行为 |
5-3-2 腐蚀界面的微观分析 |
5-3-3 合金耐锌液腐蚀的机理 |
5-3-4 合金化提高合金耐锌液腐蚀性能的微观解释 |
§5-4 含钼钨高硼合金锌液腐蚀的“塞积腐蚀”模型 |
5-4-1 “塞积腐蚀”理论模型 |
5-4-2 进一步提高合金耐锌液腐蚀性能的途径 |
§5-5 进一步提高含钼钨高硼合金耐锌液腐蚀性能的研究 |
5-5-1 合金化元素Mo、W含量的调整 |
5-5-2 稀土对耐锌蚀性能的影响 |
第六章 材料性能测试 |
§6-1 含钼钨高硼合金的化学性能 |
6-1-1 耐锌液腐蚀性能 |
6-1-2 耐酸性 |
6-1-3 抗高温氧化性能 |
§6-2 含钼钨高硼合金的物理性能 |
6-2-1 热膨胀性 |
6-2-2 熔点 |
6-2-3 密度 |
§6-3 含钼钨高硼合金的工艺性能 |
6-3-1 含钼钨高硼合金的流动性 |
6-3-2 合金的缩孔与缩松倾向 |
6-3-3 合金形成气孔倾向 |
6-3-4 合金可焊性 |
6-3-5 合金切削加工性 |
第七章 含钼钨高硼合金的铸造成型 |
§7-1 成型方法的选择 |
7-1-1 铸造成型与粉末冶金成型的比较 |
7-1-2 含钼钨高硼合金成型方法的选择 |
§7-2 合金熔炼工艺的研究 |
7-2-1 选择合理熔炼工艺的重要性 |
7-2-2 B元素烧损率的测定 |
7-2-3 熔炼设备的选择 |
7-2-4 炉料和装料 |
7-2-5 熔化和出钢 |
§7-3 内加热器外套管的铸造成型 |
7-3-1 内加热器外套管的结构和形状 |
7-3-2 外套管的铸型设计 |
7-3-3 外套管的铸造工艺 |
§7-4 铸造缺陷的改善工艺 |
7-4-1 耐锌液腐蚀合金铸件存在的缺陷 |
7-4-2 缩松、疏松的改善工艺 |
7-4-3 细化晶粒、改善铸造组织 |
7-4-4 消除铸件中的气孔工艺 |
第八章 耐锌液腐蚀合金的工业应用试验 |
§8-1 耐锌液腐蚀内加热套管的工业试验 |
8-1-1 内加热器的工业应用试验 |
8-1-2 工业试验结果 |
§8-2 突发性断裂的成因的研究 |
8-2-1 断裂成因的分析 |
8-2-2 金属的高温蠕变理论 |
8-2-3 合金外套管的服役环境 |
8-2-4 合金管的蠕变断裂过程 |
§8-3 展望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熔锌感应电炉耐火填料的合理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的选择及其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D]. 许克昌. 云南大学, 2011(07)
- [2]从废弃防腐涂料中回收锌的工艺研究[D]. 查立敏. 西北大学, 2009(08)
- [3]锌锅腐蚀机理及耐锌蚀防护层的研究[D]. 马晓丽. 沈阳工业大学, 2006(10)
- [4]铁基耐熔锌腐蚀合金综合性能提高的研究[D]. 李世杰.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8)
- [5]铁基多元合金耐熔锌腐蚀机理的研究及应用[D]. 王宁. 河北工业大学, 2005(05)
- [6]耐锌液腐蚀合金的制备及应用[D]. 徐华. 河北工业大学, 2002(02)
- [7]赴西德工业炉考察总结[J]. 史竞,王秉铨,张汝淼,王安铭. 工业炉, 1985(01)
- [8]熔锌感应电炉生产实践[J]. 谢国祥,向顺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1977(05)
- [9]有芯感应炉熔锌实践[J]. 谢国祥,向顺安. 电炉, 1977(01)
- [10]熔锌感应电炉耐火填料的合理选择[J]. 万尚廉,孙月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19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