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财务会计》重要启事(论文文献综述)
张贞敏[1](2021)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探讨》文中指出本文将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等三个大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将着重分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建议包括完善制度设计、培养人才队伍、提升产业项目、增加资金投入、促进引进新技术五个方面内容。希望可以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刘惠瑾[2](2021)在《阎锡山西北实业公司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西北实业公司于1933年8月建成运营,至1937年已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无论企业规模、资本额还是年产值在全国均占有一席之地。无论产品质量、技术工艺还是运营管理在当时均较为先进。其为巩固阎锡山政权、提高山西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军队装备水平、抵抗日军侵略均做出过重大贡献。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地方企业集团,在其所处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其所在政权做出重大贡献。西北实业公司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阎锡山“造产救国”抱负的实现手段。它既顺应了谋求发展、抵御外辱的时代之需,又充分利用了晋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研究西北实业公司,应当前山西转型发展之需,期实现借古鉴今之用。本文共分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之现状,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框架,对“西北实业公司”、“治理”与“管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档案资料,指出了本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其后分十章阐述西北实业公司之创建发展、治理与管理。第一章是西北实业公司创建的背景及发展史。西北实业公司充分利用了山西丰富的煤铁等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阎锡山在兵败之时,适时提出“造产救国”,利用手中政权整顿金融秩序、实行统制经济、广泛延揽人才、利用“公司”制度、打造属于自己的工业帝国。西北实业公司的发展经历了筹备时期、分组建厂时期、总管理处时期、公司集权经营时期、新记西北实业公司时期以及西北实业建设公司时期等6个阶段。第二章介绍了阎锡山独特的企业治理模式,即“四会”治理模式。阎锡山将当时建起来的各类事业统称为“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利用股份有限公司模式进行统一治理,其中包括西北实业公司、山西省银行、同蒲铁路等。“四会”即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督理委员会、董事会、监察会及各县监进会。“四会”治理模式之特点在于既实现了股份有限公司式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之目的,又实现了阎锡山个人高度集权之目的。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日常管理机构为董事会,董事会十分注重对自身的管理,规范了工作制度、财务制度及盈余分配等。第三章为西北实业公司之组织结构与人员构成。西北实业公司大部分时期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因而下属各厂财务、业务等均归公司统筹。公司本部拥有庞大的管理机构,包括总务处、工业处、矿业处、电业处、营业处、会计处等。下属各工厂一般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即厂长之下设课(室),课(室)之下设股(部)的管理模式。从人员来看,西北实业公司员工总人数呈现不断增长之态,其各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大多具有较高学历、甚至具有留学经历。第四章讲述了西北实业公司对员工之管理。管理之核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因而本部分也是本文重点之一。从员工的招聘、培训、组织、工作、考核等各个环节,公司均制定有详尽的办法。公司对于员工招聘具有较高门槛,而且员工必须经历较长的见习期。公司通过筹办职业学校、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熟练工人。公司十分重视工人的政治思想,通过阎锡山亲自训话、组织宣传、文学作品等方式对工人进行思想教化。公司通过成立互助团实行工农合一、强迫员工服役编队、强迫员工参战助战、制定严格的战时工作纪律、出台防共“肃伪”方案等措施加强员工的组织管理。针对职员工作,从办公规则与程序、会议与会文会稿、缮发文件及归档调卷、离到职调迁到年终考核都制定有详细的管理办法。对于工人,制定了工作规则、出台服役及优待办法,战前为了加大生产还有专门的特殊政策。而留用日本人是阎锡山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举,阎锡山留在西北实业公司的日本人大多是一些技术人员,公司对该部分日本人及其家属进行规范管理、登记发证,同时给予特殊的生活待遇。第五章是西北实业公司的薪酬福利管理。公司成立福利委员会,建立各类福利设施,成立员工消费合作社,低价配售粮食和生活用品,对工伤及退休员工给予抚恤,为职员办理人寿保险,制定员工就医用药办法,对员工进行个别访谈,成立西北俱乐部、为职员发制服、为特殊人群配牛奶、给女工孕假,规范婚丧公份减轻员工负担,筹办期刊等,可谓十分周全。然而随着阎锡山政权濒临覆亡,这一切福利也随之消失,甚至连配发基本食粮都捉襟见肘了。第六章是西北实业公司之财务管理。抗战前,公司仅从实践操作层面,规范了会计科目与账形。抗战胜利后,公司全面采用现代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基本标准、详列会计科目、规范会计凭证、明确簿籍报表、规范资产管理、规范出纳及会计交代,同时要求下属工厂也做到财会规范管理。公司实行预算结算与决算制度,以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行。公司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公司规定各厂之纯利润除工资与分红外,其余皆上缴公司。第七章是西北实业公司之物资与工程管理。公司从采购、仓储、销售、防护等环节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公司出台京津沪采办处规则、门市部营业规则、物料购买包装运输及验收办法、销售成品办法、仓库管理职责与办法以及成立稽查队,规范物资管理、加强物资防护。同时公司十分注重废坏料品的收集与利用。对于公司各类工程,出台工程管理办法,要求有关方面制定工程计划与工程合约。第八章是生产业务管理。阎锡山政府在1945年接收各工厂后,要求各工厂恢复重建,拿出自给办法并制定生产计划。年终各厂要对一年来的工作作出汇报,未完成任务之工厂须做出检讨与说明,超额完成任务之工厂会得到奖励。公司部分工厂对于本厂非核心之工程有时采取包工形式,或包给本厂工人或包给厂外工人。公司及各厂注重对业务进行检查与指导。第九章介绍了公司的技术与品牌管理。公司十分注重技术革新,成立技术委员会,对各类发明与改良根据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的奖励。一些工厂采用了新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公司注重树立品牌并维护品牌,对冒牌产品借助政权力量,进行严厉查处。第十章是公司对各环节之督查。公司成立了工作责任化督进会,时时处处对公司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同时,公司掀起了“向下看”运动,对公司的防共“肃伪”、严密管理、节约开支、奖进技术及提高工作热情等方面制定有详尽的实施方案。此外,公司注重对会计账簿的检查,从账簿的保管、记账方式到制度执行、职责划分等方面进行检查与督导。本文脱开阶级观念,在“公司”制度下,考量西北实业公司之治理与管理。客观审视西北实业公司治理与管理之优劣。笔者认为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第一,系统研究西北实业公司之治理与管理。之前景占魁前辈编着了《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该着作主要介绍了西北实业公司之发展历程,虽对企业管理有所涉及,但笔墨甚少。此外,该着作因产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而本研究重点是在“公司”这一制度前提下,考量西北实业公司的治理与管理。从公司层面的治理及公司内部人财物之管理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发现西北实业公司与其他公司之不同。第二,发现阎锡山独特的公司治理模式,即“四会”治理模式。此种模式不同于家族公司亦不同于普通的股份有限公司,“四会”治理模式吸取家族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长,既实现了公司各机构之间之制衡与监督,又实现了阎锡山的个人集权。第三,揭示了阎锡山对工人软硬兼施、明暗皆使之统治手腕。即一方面给予工人优厚的待遇,使工厂自成社会,使工人不与外界交流接触;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教化、组织控制与特务监控使工人顺从。如此手腕使得西北实业公司之工人不愿亦不敢发动工潮。第四,揭示了在围困之下,太原仍难解放之工业支撑。解放前,在太原长期围困、资源匮乏、兵员不足情况下,西北实业公司通过全面成本控制,保障生产、支援前线。强迫工人编组编队、参战助战、死守太原。此为太原迟迟不得解放之重要原因之一。
朱玉亭[3](2021)在《论农村财务审计和管理的加强与规范》文中认为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和财务管理环境的迅速变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又能够带来很大的机遇。所以为了更好地运行,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想要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财务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管理制度是第一步棋,为人民服务,保障农民利益,方可获得农村经济的长久。文章主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措施,保证财务工作顺利进行。
闫瑶瑶[4](2020)在《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人员流失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物质材料和资金财力的竞争转变为人力资本之间的较量,企业只要拥有了优质且稳定的人才资源,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了先机。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而逐渐放开的中国保险行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保险行业的特殊行业性质决定了其对知识、智力、技术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标准,在此背景之下,保险企业的人才流失成为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之一,直接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对员工流失问题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已同企业结束劳动合同的离职员工,还要特别关注在职员工的心理状态,从员工离职倾向研究中及时发现症结所在。因此本论文选取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的在职员工和已离职员工两大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就在职员工的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展开问卷调查,借助SPSS工具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之后,进一步展开回归分析,得出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员工离职倾向同职业发展、企业支持、行业发展各维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确定离职倾向各维度诸多因素在员工流失行为中所造成的影响,对部分离职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从招聘流程、薪酬待遇、职业发展通道、企业文化、行业社会认可度五方面对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员工流失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过深层次原因分析之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完善招聘管理机制,确保薪酬体系合理化,拓宽晋升渠道,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人才保留契约模型。通过对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员工的人员流失问题研究,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员工流失问题的策略,帮助G财险公司更好地挖掘其人才潜力,降低企业人员流失比例,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李玥莹[5](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会计现状深度调查 ——以湖北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济发展与会计工作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会计工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基础,能够对农村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反映和监督,不仅关系着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更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最终落地。当前,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要想大力推动农村农业农民高质量发展,守住“三农”战略后院,发挥好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农村会计也得振兴,提升农村会计的工作水平,及时提供能够全面反映农村发展现状的高质量会计信息,只有如此,乡村振兴战略才能顺利得以实施。本文在以农村会计相关概念及会计制度作为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从村级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个角度对湖北省农村会计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原因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全文内容分五个部分进行展开,第一部分,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综述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且阐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难点。第二部分,介绍了农村会计的相关理论,从会计基本理论、村级组织及村集体会计规范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规范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具体介绍了会计基本理论、村级组织会计的管理模式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第三部分,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村民调查表、村干部及会计人员调查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表,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以确保问卷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将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制度环境、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会计监督、会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有用性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当前湖北省农村会计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农村的会计工作水平不足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农村会计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会计制度落实不到位、会计机构与人员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不过硬、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监管不到位、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低。因此为了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针对农村会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提出了如下建议:首先就村级组织会计而言,主要包括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及建立财务信息共享机制。然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主要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准则、大力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会计核算规范发展、强化会计工作监督管理、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来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第五部分,本文结语。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不足以及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进行摸底,掌握了第一手数据,并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区别是与以往仅仅以理论分析为主的研究相比,得到的结论更加可靠,给出的建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是鉴于笔者知识水平以及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诸如样本的选择面比较宽泛,问卷的设计没有面面俱到,存在一定的疏漏,研究对象维度的划分和指标的确定还比较粗放,不够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笔者认为接下来应从扩大研究样本,用更科学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有效提高权重赋值的准确性,尽量量化分析指标,完善评价模型等方面来进行改进。
英昌霞[6](2020)在《农村财务会计与管理体制创新分析》文中认为国家正在推进城镇一体化的建设,农村经济也快速得到了发展,农村开始意识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已然成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这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是,农村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没有办法同步发展,农村的新会计制度依旧在许多地方没有实现,实现的地方也存在着会计核算和新会计制度要求的严重脱节。造成了农村财务会计问题的堆积,间接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安定。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农村财务会计和管理体制所存在的某些问题,随后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农村财务会计和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分析,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郑茹[7](2018)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文中研究表明学术期刊是以探索、积累和传播人类的科技知识、先进思想为基本目标的特殊出版物。学术期刊凝聚着学者的智慧,对科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学者以期刊为阵地分化出动态聚合的论域,催化新的成果的产生。学术期刊的出版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诸多环节以及出版要素,揭示学术期刊出版的演化历程,探索学术期刊出版规律,揭示出版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贯穿出版活动始终的准则和规范等。相比于自然科学期刊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研究更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与制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具有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独特功能,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进行长时段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下社会对学术知识、先进思想的需求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所呈现出的表现形态和差异性,可以镜观不同时期的学术发展情况。本研究采集1949-2016年CNKI近60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征稿启事,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并且有针对性的利用CNKI公开的期刊出版数据,作为征稿启事的补充,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历年期刊出版史料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的时间跨度涵盖建国至今,涉及了人文社会科学19个一级学科,因此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和学术期刊出版生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揭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基本情况,梳理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的概貌。包括期刊种类走势、地域分布、学科的基本分布等。(2)揭示建国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规范演变及完善历程。包括审稿制度、出版要求,如稿件类型以及论文格式(题名、摘要、引文)等方面的要求。(3)通过分期研究将建国后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揭示每个阶段期刊的发展特征;通过分层研究重点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以及网络期刊等特殊类型,揭示名刊工程期刊的示范作用、核心期刊的引领效应以及网络期刊的倒逼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现有的研究中宏观层面、全景式、整体性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演化状况所做全景式描摹,是对以往以单一期刊或某类期刊、某地区出版期刊为主的个案式研究的补充,能够从多维度揭示建国以来学术期刊出版演变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期刊的出版特征。(2)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长时间段连续性研究的方法、区别于节点研究。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是建国至今,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上考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既可以形成时间上的演化研究,也可以针对某一时间进行横向比较,在已有的期刊出版史研究中较为少见。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其一,建国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基本生态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发展过程较为波折,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差距较大。其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受欧美影响,日益与世界对接,审稿制度、稿件类型以及论文的写作规范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其三,从分期情况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期刊出版在种类、发展速度、学科组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术水平、科学技术的影响,期刊的出版呈现不同的状态。从分层情况看,核心期刊对学术期刊的规范具有引领效应,“名刊工程”对大学学报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网络期刊对纸本期刊具有倒逼效应。本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呈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体面貌和出版规范发展的完整过程,从学术期刊出版中出现的基本现象出发,涉及到学术期刊出版的诸多方面,揭示学术期刊发展中经历的低谷和浪潮,从而为本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普玄[8](2009)在《别在城市看雪》文中指出第一章1一个不知道和女人回头告别的男人,总是充满着麻烦和危险。至少韩锁的感觉是这样。韩锁站在市政府的门口,眼看着自己的男朋友皮小单走向一幢高楼的拐角,即将消失在她的视线之外。她抬起手臂挥动,但是皮小单没有回
农村财务会计编辑部[9](1990)在《《农村财务会计》重要启事》文中研究说明 一、《农村财务会计》(月刊)自1991年起,全部改由本刊编辑部自办发行(邮购)。各地邮电局(所)不再收订。请各订户直接向本刊编辑部办理1991年度订阅手续。务请订阅者在汇款单"附言"里正楷书写所订刊物名称、数量、
农村财务会计编辑部[10](1990)在《《农村财务会计》重要启事》文中指出 一、《农村财务会计》(月刊)自1991年起,全部改由本刊编辑部自办发行(邮购)。各地邮电局(所)不再收订。请各订户直接向本刊编辑部办理1991年度订阅手续。务请订阅者在汇款单"附言"里正楷书写所订刊物名称、数量、
二、《农村财务会计》重要启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财务会计》重要启事(论文提纲范文)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三、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
(一)完善制度设计 |
(二)培养人才队伍 |
(三)提升产业项目 |
(四)增加资金投入 |
(五)促进引进新技术 |
四、结束语 |
(2)阎锡山西北实业公司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概念界定 |
六、运用的资料 |
七、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创建背景及其发展史 |
第一节 西北实业公司创建背景 |
一、自然资源丰富 |
二、山西政局相对稳定 |
三、工业生态趋“暖” |
四、统制经济兴起 |
五、金融秩序向好 |
六、企业基础初备 |
七、公司制度确立 |
八、管理人才积聚 |
第二节 西北实业公司发展史 |
一、筹备时期(1932年1月—1933年7月) |
二、分组建厂时期(1933年8月—1935年8月) |
三、总管理处时期(1935年8月—1936 年夏) |
四、公司集权经营时期(1936 年夏—1937年9月) |
五、新记西北实业公司时期(1939年7月—1945年8月) |
六、西北实业建设公司时期(1945年8月—1949年4月) |
小结 |
第二章 阎锡山独特的企业治理模式 |
第一节 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 |
一、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简史 |
二、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的管理机构 |
三、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资本情形 |
第二节 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的“四会”治理模式 |
一、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的治理模式 |
二、“四会”治理模式与家族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之比较 |
第三节 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的内部管理 |
一、董事会办事规则 |
二、董事会职员考核办法 |
第四节 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的财务管理 |
一、规定会计科目 |
二、实行收支公开制度 |
第五节 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的盈余分配及奖惩 |
一、盈余分配 |
二、奖励与惩戒 |
小结 |
第三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组织结构与人员构成 |
第一节 组织结构 |
一、总务处 |
二、工业处 |
三、矿业处 |
四、电业处 |
五、营业处 |
六、会计处 |
七、下属工厂管理结构 |
第二节 人员构成 |
一、不同时期公司各类人员数量 |
二、部分课室及工厂人员构成 |
小结 |
第四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员工管理 |
第一节 人员招聘与技术培训 |
一、人员招聘 |
二、筹办职业学校 |
三、举办训练班 |
第二节 员工思想管理 |
一、阎锡山亲自训话收拢人心 |
二、通过组织宣传统驭工人思想 |
三、通过文学作品进行价值引导 |
第三节 员工组织管理 |
一、成立互助团实行工农合一 |
二、强迫员工服役编队 |
三、强迫员工参战助战 |
四、制定严格的战时工作纪律 |
五、保证与连环保证 |
六、出台防共“肃伪”方案 |
第四节 职员工作管理 |
一、办公规则与程序 |
二、会议与会文会稿 |
三、缮发文件及归档调卷 |
四、离到职与调迁 |
五、年终考核 |
第五节 工人特殊管理 |
一、工人工作规则 |
二、服役及优待 |
三、战前特殊政策 |
第六节 日籍人员管理 |
一、登记发证 |
二、规范管理 |
三、特殊待遇 |
小结 |
第五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薪酬福利管理 |
第一节 福利委员会 |
一、福利委员会制度 |
二、公司福利设施概况 |
第二节 员工消费合作社 |
一、员工消费合作社章程 |
二、员工入股办法 |
三、食品配售办法 |
第三节 员工抚恤 |
一、职员抚恤规则 |
二、工人抚恤规则 |
第四节 寿险医疗及个别访谈 |
一、参加人寿保险 |
二、住院与就医 |
三、个别访谈 |
第五节 员工薪酬情况 |
一、战前薪酬高、悬殊大 |
二、战后每况日下 |
三、太原解放前捉襟见肘 |
第六节 其他福利措施 |
一、成立西北俱乐部 |
二、发制服配牛奶给孕假 |
三、规范婚丧公份 |
四、筹办期刊 |
小结 |
第六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财务管理 |
第一节 抗战前规范科目与账形 |
一、建立会计规程草案 |
二、规范科目与账形 |
第二节 抗战后采用现代会计制度 |
一、规定会计基本标准 |
二、详列会计科目 |
三、规范会计凭证 |
四、明确簿籍报表 |
五、规范资产管理 |
六、规范出纳及会计交代 |
七、加强现金管理 |
八、下属工厂规范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公司的预算结算与决算 |
一、预算规程 |
二、决算规程 |
三、月算与结算 |
第四节 公司的成本管理 |
一、成本会计制度 |
二、诸多环节之成本控制 |
第五节 公司的利润分配 |
一、红利分配办法 |
二、制造厂红利分配办法 |
小结 |
第七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物资与工程管理 |
第一节 采购与销售 |
一、京津沪采办处规则 |
二、门市部营业规则 |
三、物料购买包装运输及验收 |
四、销售成品办法 |
第二节 仓储管理 |
一、仓库之接管 |
二、营业处第三课对各仓库之管理 |
三、各仓库之责任 |
四、仓库考查团职责 |
第三节 废坏物料利用 |
一、废坏物料收集办法 |
二、废料收集利用专门会议 |
第四节 厂区物资稽查防护 |
一、成立稽查队 |
二、值日值宿预防火灾 |
三、保卫仓库办法 |
第五节 工程管理 |
一、工程管理办法 |
二、工程计划 |
三、工程合约 |
小结 |
第八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生产业务管理 |
第一节 各厂自给办法及生产计划 |
一、各厂自给办法 |
二、各厂生产计划 |
第二节 生产检讨及奖励 |
一、生产报告 |
二、业务检讨 |
三、业绩奖励 |
第三节 包工制度 |
第四节 业务检查与指导 |
小结 |
第九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技术与品牌管理 |
第一节 成立技术委员会 |
第二节 发明改良的奖励 |
第三节 部分工厂的技术改造 |
第四节 品牌管理 |
小结 |
第十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综合督查 |
第一节 成立工作责任化督进会 |
一、督进会组织及工作计划 |
二、督进会专题会议 |
三、督进会临时动议 |
第二节 推行“向下看”运动 |
一、“向下看”实施总方案 |
二、“肃伪”与严密管理实施方案 |
三、节约开支、奖进技术与提高情绪实施方案 |
第三节 会计账簿检查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档案文件 |
二、资料汇编 |
三、着作 |
四、通史方志 |
五、报纸杂志 |
六、期刊论文 |
七、学位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论农村财务审计和管理的加强与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农村财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不足 |
2.1 财务审计体系不完善,监督不到位 |
2.2 财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支出经费有限 |
2.3 审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缺乏专业人员 |
3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
3.1 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的素养 |
3.2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农村政务工作公开 |
3.3 有利于解决财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
3.4 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村资金 |
4 提升财务审计和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
4.1 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的相关措施 |
4.2 完善审计制度,认真落实工作 |
4.3 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效率和水平 |
4.4 严抓严打徇私舞弊,确保公平公正 |
5 农村经济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5.1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5.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
5.3 农村经济发展中加强农村财务审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6 结论 |
(4)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人员流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人员流失问题研究综述 |
1.2.1.1 离职倾向概念 |
1.2.1.2 代表性离职模型分析 |
1.2.2 国内人员流失问题研究综述 |
1.2.2.1 关于流失对策的研究 |
1.2.2.2 保险公司人员流失问题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可能存在的创新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员工流失相关理论 |
2.1 员工流失基本概念 |
2.1.1 员工流动 |
2.1.2 员工流失 |
2.2 员工流失基础理论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
2.2.3 文化凝聚原理 |
2.2.4 公平理论 |
第三章 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员工流失问题分析 |
3.1 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经营状况 |
3.1.1 G财险公司所处行业特征 |
3.1.2 集团概况 |
3.1.3 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概况 |
3.2 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员工流失现状 |
3.2.1 公司员工流失率分析 |
3.2.2 公司流失员工结构分析 |
第四章 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
4.1 员工流失的原因调查 |
4.1.1 离职倾向问卷调查 |
4.1.1.1 离职倾向问卷设计与实施 |
4.1.1.2 问卷分析 |
4.1.2 离职原因问卷调查 |
4.1.3 流失人员深度访谈 |
4.2 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
4.2.1 招聘流程不规范 |
4.2.2 薪资待遇有待提高 |
4.2.3 职业发展通道狭窄 |
4.2.4 企业文化发展滞后 |
4.2.5 保险行业社会认可度较低 |
第五章 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员工流失问题对策 |
5.1 改进招聘管理机制 |
5.1.1 招聘渠道的多样化 |
5.1.2 招聘岗位的透明化 |
5.1.3 招聘面试的谨慎化 |
5.1.4 做好员工离职干预 |
5.2 确保薪酬体系合理化 |
5.2.1 采取差异性薪酬 |
5.2.2 以销售政策支持为后盾的薪酬机制 |
5.2.3 实施“套餐式”弹性福利 |
5.3 完善晋升渠道 |
5.3.1 引进自主化申请机制 |
5.3.2 实行开放式竞聘方式 |
5.3.3 促进岗位丰富化 |
5.4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
5.4.1 加强人文关怀 |
5.4.2 优化激励范围 |
5.5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5.5.1 从心理契约角度留住员工 |
5.5.2 战略性调整授权体系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员工离职倾向调查问卷 |
附录 B 员工离职因素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会计现状深度调查 ——以湖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农村会计相关理论 |
2.1 会计基本理论 |
2.2 村级组织及村集体会计规范 |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规范 |
第3章 湖北省农村会计现状调查 |
3.1 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 |
3.2 问卷数据描述与分析 |
第4章 湖北省农村会计现状分析与建议 |
4.1 村级组织会计现状分析与建议 |
4.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现状分析与建议 |
第5章 结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 |
5.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村民调查表 |
附录2 村干部与会计人员调查表 |
附录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表 |
个人简介 |
(6)农村财务会计与管理体制创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财务会计和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
(一)集体的经济合同不好管理 |
(二)报账员的业务能力较低 |
(三)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没有开展相应内外部监督控制体系 |
二、农村财务会计和管理体制创新的对策分析 |
(一)加强对农村干部思想意识的改变 |
(二)加强规范其农村会计工作,严格控制资金 |
(三)要建立起内外双重监督体系 |
三、结语 |
(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存在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研究述评 |
2.1 概念界定与辨析 |
2.1.1 学术期刊与学术着作 |
2.1.2 学术规范与出版规范 |
2.1.3 出版、学术出版与期刊出版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与分类 |
2.2.2.文献计量学与期刊统计 |
2.2.3 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 |
2.3 研究现状述评 |
2.3.1 国外期刊研究前沿与热点 |
2.3.2 国内期刊研究成果及研究态势 |
第三章 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总况 |
3.1 研究史料的采集与处理 |
3.1.1 史料的采集 |
3.1.2 数据的处理 |
3.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基本分布情况 |
3.2.1 期刊的种类、年发行数量以及期刊载文量的变化情况 |
3.2.2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更名、停刊情况 |
3.2.3 期刊的版本分化情况 |
3.3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地域分布研究 |
3.3.1 期刊的出版地域整体分布 |
3.3.2 强势期刊出版区域 |
3.3.3 弱势期刊出版区域 |
3.4 学术期刊出版的学科分布研究 |
3.4.1 期刊种类的学科分布 |
3.4.2 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期刊的学科占比 |
3.4.3 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期刊的差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的演化 |
4.1 审稿制度的演化 |
4.1.1 三级审稿制 |
4.1.2 双向匿名审稿制与同行评议制 |
4.2 稿件类型的演化 |
4.2.1 手稿 |
4.2.2 打印稿 |
4.2.3 电子稿 |
4.3 论文结构规范的演化 |
4.3.1 题名规范 |
4.3.2 文章篇幅 |
4.3.3 摘要与关键词 |
4.3.4 引文规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分期与分层研究 |
5.1 期刊的分期与分层 |
5.1.1 期刊的分期依据 |
5.1.2 期刊的分层依据 |
5.2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分期研究 |
5.2.1 七年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
5.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 年) |
5.2.3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7 年) |
5.2.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年至今) |
5.3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分层研究 |
5.3.1 CSSCI与“北大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 |
5.3.2 核心期刊引入前后的出版情况比较 |
5.3.3 核心期刊对规范的引领效应 |
5.4 高校学报与名刊工程的分层研究 |
5.4.1 学报的基本情况 |
5.4.2 高校的更名情况 |
5.4.3 名刊工程的示范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别在城市看雪(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1 |
2 |
3 |
4 |
第二章 |
1 |
2 |
3 |
4 |
第三章 |
1 |
2 |
3 |
4 |
第四章 |
1 |
2 |
3 |
第五章 |
1 |
2 |
3 |
4 |
第六章 |
1 |
2 |
3 |
4 |
第七章 |
1 |
2 |
3 |
4 |
第八章 |
1 |
2 |
3 |
第九章 |
1 |
2 |
3 |
4 |
第十章 |
1 |
2 |
3 |
第十一章 |
1 |
2 |
3 |
4 |
第十二章 |
1 |
2 |
3 |
4 |
四、《农村财务会计》重要启事(论文参考文献)
-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探讨[J]. 张贞敏. 财经界, 2021(14)
- [2]阎锡山西北实业公司管理体系研究[D]. 刘惠瑾. 山西大学, 2021
- [3]论农村财务审计和管理的加强与规范[J]. 朱玉亭. 中国市场, 2021(04)
- [4]G财险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人员流失问题研究[D]. 闫瑶瑶.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会计现状深度调查 ——以湖北省为例[D]. 李玥莹. 长江大学, 2020(02)
- [6]农村财务会计与管理体制创新分析[J]. 英昌霞. 纳税, 2020(05)
- [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D]. 郑茹. 东南大学, 2018(05)
- [8]别在城市看雪[J]. 普玄.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09(03)
- [9]《农村财务会计》重要启事[J]. 农村财务会计编辑部. 中国农业会计, 1990(12)
- [10]《农村财务会计》重要启事[J]. 农村财务会计编辑部. 中国农业会计, 19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