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与正畸治疗相结合治疗前牙外伤性根折

根管治疗与正畸治疗相结合治疗前牙外伤性根折

一、根管治疗与正畸联合治疗前牙外伤根折(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何晓松,冯忠强[1](2021)在《改良Nance弓在上前牙根折牵引伸长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上前牙位于口腔前部,容易受伤折断,而龈下根折一般采用冠延长术保留牙根,其缺点是龈缘与邻牙不协调,笔者自2015年以来应用改良Nance弓牵引牙根伸长后桩冠修复,不但加大了支抗,还能对支抗进行有效的控制,改变牵引钩的方向可以实现断根三维方向的移动,而且制作方法简单,避免在别的牙齿上粘结托槽影响患者的仪容美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口腔科治疗的上前牙根折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

廖汶晓,马心笛,洪志薇,吴昕彧,邢云娣,刘经纬,陈蕾[2](2021)在《前牙复杂冠根折外科手术冠向复位治疗的早期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外科手术冠向复位法对复杂冠根折患牙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综合急诊科就诊的牙外伤患者中,选取复杂冠根折恒牙共计10颗,进行外科手术冠向复位法,随访1年,观察其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牙周膜愈合方式、牙槽嵴顶骨吸收和根尖周骨密度变化。结果 10例复杂冠根折患者的患牙经治疗后全部存留。9例出现牙周膜愈合,1例出现牙根表面吸收愈合,没有出现牙根炎症吸收或进行性吸收。2例患牙伴发牙槽嵴顶骨吸收。所有患牙根尖骨质密度增高,没有出现根尖病变。结论外科手术冠向复位法是治疗前牙复杂性冠根折的可行方法。

褚梦洁[3](2021)在《不同酸蚀方式对中度氟斑牙牙本质结构及硬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中度氟斑牙牙本质分别经不同酸蚀方式处理后:其表面结构形貌、粗糙度、牙本质小管直径,以及界面显微硬度值等变化,分析在不同酸蚀方式下,牙本质界面的纳米级物理结构及微观力学性能的差异,以期能为氟斑牙牙本质修复治疗中酸蚀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收集的40颗人类中度氟斑牙离体牙样本切片、打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个样本。F0为对照组;FA组使用全酸蚀剂(义获嘉Eco-Etch酸蚀剂37%磷酸)处理15s;FB组使用37%磷酸(义获嘉Eco-Etch酸蚀剂37%磷酸)处理15s后再使用10%次氯酸钠(NaCIO)处理60s;FC组使用第六代双组份自酸蚀粘结剂(可乐丽菲露SE Bond预处理剂)处理20s。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观察牙本质表面形貌,测得表面粗糙度、牙本质小管直径值;显微维氏硬度计检测牙本质表面维氏硬度。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AFM对牙本质微观结构的观察具有显着优势;AFM显示中度氟斑牙中层牙本质小管排列分布无规律,小管口大小不一,有些小管口可见明显的管腔缩窄、变形。37%磷酸会明显脱矿管周管间牙本质,牙本质小管口增大,呈“底小口大”的深漏斗状。37%磷酸+10%次氯酸钠联合处理后会进一步脱矿牙本质,剩余管间牙本质面积减小,牙本质小管口进一步增大,较多的次级牙本质小管开放。自酸蚀处理组(可乐丽菲露SE Bond预处理剂)牙本质界面仍可见碎屑及杂质,管周和管间牙本质脱矿不明显,牙本质小管口呈“火山口状内陷”。2、在本实验中,酸蚀处理组均能增大中度氟斑牙牙本质的表面粗糙度(P﹤0.05)。其中37%磷酸+10%次氯酸钠联合处理组相较与37%磷酸组在增大牙本质表面粗糙度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在本实验中,37%磷酸组和37%磷酸+10%次氯酸钠联合处理组都能显着增大牙本质小管直径(P﹤0.05);该两组间对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自酸蚀粘结剂处理后的牙本质小管直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4、37%磷酸组及37%磷酸联合10%NaCIO处理组都会明显降低牙本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值(P﹤0.05),而自酸蚀组牙本质的表面显微硬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1、三种酸蚀处理方式都能增加中度氟斑牙牙本质界面的表面粗糙度和牙本质小管直径,37%磷酸和37%磷酸联合10%NaCIO处理方式效果显着。2、三种酸蚀方式处理后牙本质硬度均有降低,其中37%磷酸和37%磷酸联合10%NaCIO处理硬度降低明显。3、自酸蚀处理方式在增大牙本质表面粗糙度的同时对其硬度有较好的保留率,在氟斑牙牙本质的粘结修复时有一定优势。

赵梦珺[4](2021)在《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龋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构建三组SD大鼠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分析鼠肠道菌群失调是否会加快龋病的进展速度。2、研究鼠肠道菌群失调,是否会影响与口腔免疫功能相关的唾液中Slg A的浓度。3、通过对无龋儿童、高龋儿童的唾液、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儿童的唾液、肠道菌群组成与多样性是否有差异,并在门、属、种水平上找出可能对龋病的进展有潜在影响的物种。方法:实验一1、动物选择与分组:24只雄性SD大鼠,19天龄,分为三组,组1:轻度肠道菌群失调组;组2:中度肠道菌群失调组;组3:对照组。适应性喂养3天后开始建模。2、龋病模型构建:三组SD大鼠均在21天龄时开始喂Keyes 2000#高糖致龋饲料和口腔涂布变异链球菌标准菌液2个月构建龋病SD大鼠模型;3、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构建:24天龄时,用不同浓度头孢曲松钠溶液灌胃构建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每次每只0.5ml,每天两次,间隔6小时以上,连续8天为一轮,共构建两轮,间隔3周,具体剂量为,组1:200mg/m L头孢曲松钠;组2:320mg/m L头孢曲松钠;组3:生理盐水。4、对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建模效果的初判:在第一轮灌胃建模后,通过采用光冈法测粪便中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菌落数、观察大鼠精神状况和粪便性状、小肠病理检测对建模是否成功进行初判。5、对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建模效果的终判:第一轮灌胃建模后,对三组大鼠粪便的菌群行16s-r DNA高通量测序。6、口腔免疫功能的初判:第一轮灌胃建模后第1、3、7、14天,使用间接ELISA法对唾液中SIg A的含量进行检测。7、龋齿程度评分:喂养2个月后,处死三组大鼠,取上下颌骨段进行Keyes龋齿评分。实验二1、对遵义市四所幼儿园3-5岁所有儿童(约1000人)进行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记录儿童的性别、年龄和龋失补牙数总和(dmft指数)。2、根据dmft指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分为无龋组(CF组,dmft=0)、高龋组(S-ECC组,dmft≥10),每组抽25名儿童搜集粪便、抽25名儿童搜集唾液。3、利用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两组儿童唾液、粪便中菌群物种丰富度、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并在门、属、种水平上找出平均相对丰度具有显着性差异的物种。结果:1、成功构建了三组大鼠的龋病模型和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模型;2、第4周,组2的体重大于组1、组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组2的体重大于组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D大鼠抗生素灌胃后的第1和第7天,组2的唾液SIg A浓度低于组1和组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组1和组2的唾液SIg A浓度均低于组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纵向看,三组的唾液SIg A浓度在第1天、第3天、第7天呈上升趋势。4、SD大鼠的Keyes龋齿评分结果为组2的Dx级出现次数高于组3的Dx级出现次数,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E级、Ds级、Dm级出现的次数,均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5、从OTUs总数、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龋组和高龋组儿童的唾液菌群物种丰富程度、多样性和组成均无明显差异(p>0.05)。6、无龋组和高龋组的唾液菌群在属水平上有显着性差异的物种有:无龋组的Peptostreptococcus(消化链球菌属)显着高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的Dialister(戴阿利斯特杆菌属)、Kingella(金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志贺埃希氏杆菌属)、Treponema(密螺旋体属)显着低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和高龋组的唾液菌群在种水平有显着性差异的物种有:无龋组的Rothia mucilaginosa、Fusobacterium periodonticum(牙周梭杆菌)显着高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的Aggregatibacter aphrophilus(嗜沫聚集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菌)、Prevotella denticola(栖牙普雷沃菌)、Prevotella loescheii(洛氏普雷沃菌)、Dialister pneumosintes显着低于高龋组(p<0.05)。7、从OTUs总数、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龋组和高龋组儿童的唾液菌群物种多样性和组成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龋组儿童的唾液菌群物种丰富程度显着高于无龋组儿童(p<0.05)。8、通过组间物种平均相对丰度的T-test检验发现,无龋组和高龋组的粪便菌群在属水平有显着性差异的物种有:无龋组的Blautia、[Eubacterium]hallii group、[Eubacterium]eligens group显着高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的Parasutterella、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显着低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和高龋组的粪便菌群在种水平有显着性差异的物种有:无龋组的Bacteroides cellulosilyticus显着高于高龋组(p<0.05);无龋组的Bacteroides vulgatus(共生假单胞菌)、Streptococcus mutans(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咽峡炎链球菌)显着低于高龋组(p<0.05)。结论:1、SD大鼠的肠道菌群失调间接导致了唾液SIg A浓度的降低。2、肠道菌群失调会加快SD大鼠的龋齿进展速度,菌群失调越严重,龋齿进展越快,这可能与肠道中双歧杆菌属含量的降低有关。3、低龄儿童龋会引起儿童肠道菌群物种丰富程度的升高,对物种多样性和组成影响不大,初步提示肠道微生物群落中2菌属:Parasutterella、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和3菌种:Bacteroides vulgatus(共生假单胞菌)、Streptococcus mutans(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咽峡炎链球菌)含量的增加可能会加快龋病的进展。初步提示高龋儿童唾液微生物群落中4菌属:Dialister(戴阿利斯特杆菌属)、Kingella(金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志贺埃希氏杆菌属)、Treponema(密螺旋体属),和5菌种:Aggregatibacter aphrophilus(嗜沫聚集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菌)、Prevotella denticola(栖牙普雷沃菌)、Prevotella loescheii(洛氏普雷沃菌)、Dialister pneumosintes的增加可能与龋病的进展相关。

王月月[5](2021)在《三种因素对根管桩道预备后根尖封闭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主要评价根管形态、根管充填方法、根管封闭剂三种因素对于根管桩道预备后的根尖封闭性的影响,以对临床诊疗中病例的选择、治疗方法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本实验共选取85颗牙根,所有牙根通过拍摄CBCT后分组,其中规则的直根管牙根45颗,椭圆形根管牙根40颗。将纳入的牙根分为9组,放置于0.9%生理盐水中备用。所有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按照相同标准进行测量长度和根管预备。其中实验组A组均为规则的直根管,每组10个样本,具体分组如下,A1:i Root SP+热牙胶,A2:i Root SP+单尖法,A3:Gutta Flow2+热牙胶,A4:Gutta Flow2+单尖法;实验组B组均为椭圆形根管,每组10个样本,具体分组如下,B1:i Root SP+热牙胶,B2:i Root SP+单尖法,B3:Gutta Flow2+热牙胶,B4:Gutta Flow2+单尖法;C组为空白对照组,规则的直根管,不作充填(n=5)。实验组充填结束后,将所有牙根放置于37℃,100%湿度的恒温水浴箱里7天使材料干结,然后行纤维桩桩道预备。所有样本使用染料渗透技术评价根尖微渗漏情况,染料渗透长度在根管显微镜下观察,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每组样本的根管内壁与根管封闭剂间的结合情况。每组根管充填时间和桩道预备时间进行计时。结果:染料渗透长度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如下:A1、A2、A3、A4、B1、B2、B3、B4组分别为(2.97±0.89)、(2.93±1.36)、(0.98±0.68)、(0.99±0.73)、(3.20±1.08)、(3.26±1.17)、(1.10±0.85)、(1.04±0.97)mm,C组渗透根管全长。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观察样本为在距离根尖3mm处根管充填材料与根管壁,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使用Gutta Flow2组封闭剂与根管壁的结合较为紧密。三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示:三因素中根管封闭剂对根管桩道预备后的根尖封闭性有显着影响,Gutta Flow2封闭剂略优于i Root SP封闭剂。根管形态、根管充填方法与根管封闭剂三者之间均没有交互作用。根管充填效率比较,A1与A2,A3与A4,B1与B2,B3与B4之间相互比较,结果显示,在根管形态和根管封闭剂相同时,单尖法技术效率显着高于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桩道预备效率比较,A1与A3,A2与A4,B1与B3,B2与B4之间相互比较,结果显示,在根管形态和根管充填方法相同时,使用Gutta Flow2封闭剂时的桩道预备效率显着高于使用i Root SP封闭剂。结论:根管充填并行桩道预备后,根尖微渗漏的大小受根管封闭剂影响,Gutta Flow2略优于i Root SP。根管形态、根管充填方法及根管封闭剂三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单尖法根管充填技术效率比热牙胶充填效率高。Gutta Flow2根管封闭剂在桩道预备时去除效率比i Root SP高。

李静[6](2021)在《IL-17、MMP-9、OPG/RANKL在人非正畸性炎症性牙根外吸收中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炎症性牙根外吸收是外伤及正畸最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牙齿无法保留。目前,通过停止加力可以控制正畸性牙根外吸收,然而外伤、根尖周炎等导致的炎症性牙根外吸收只有根管治疗可以减缓吸收的进程,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可停止牙根外吸收。国内外学者对于炎症性牙根外吸收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无明确定论。本实验收集临床上牙根外吸收患牙的根尖周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别在蛋白和RNA水平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初步分析免疫调节在人炎症性牙根外吸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人炎症性牙根外吸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同时为非正畸性炎症性牙根外吸收的动物实验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实验思路及治疗参考。方法本实验按照人非正畸性的炎症性牙根外吸收实验组及正常组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自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诊疗的因炎症性牙根外吸收需要拔除或根尖手术获取的根尖软组织及部分牙根组织20例,对照组为因阻生齿或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正常牙齿的牙周膜组织、牙龈组织及部分牙根组织20例。利用RT-PCR方法检测IL-17、MMP-9、OPG/RANKL的mRNA表达量。选取实验组及正常组的软组织及牙根组织各5例,利用HE染色观察其两组的根尖组织病理变化;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IL-17和MMP-9的表达情况。采用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E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根尖软组织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伴有少量的复层鳞状上皮,脱钙切片见牙骨质表面不平整,可见吸收陷窝。正常对照组为纤维组织及少量的成纤维细胞,脱钙切片见牙骨质表面平整,可见纤维组织及成纤维细胞附着。RT-PCR结果显示,在炎症性牙根外吸收标本中,IL-17(A)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P<0.001),有统计学意义;MMP-9(B)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OPG/RANKL(C)的mRNA表达略低于正常组(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IL-17及MMP-9在根尖软组织区的表达,正常的牙周软组织仅见内皮细胞中偶有表达,牙龈的复层鳞状上皮组织未见明显表达。结论人炎症性牙根外吸收可能是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IL-17和MMP-9可能参与人炎症性牙根外吸收的免疫调节过程。

孙莉青[7](2021)在《不同类型根管三种根充方法根尖封闭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根管及不同根管充填方法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了葡萄糖定量法以检测不同类型根管使用三种根管充填方法的根尖微渗漏大小,从而反映出根尖封闭性能的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前磨牙和磨牙,使用金刚砂车针截取长度为10mm的牙根备用,经过CBCT拍摄后,选取符合条件的规则的直根管、椭圆根管及中重度弯曲根管的牙根各30个,为三个大组,然后随机将每个大组再分为三个亚组,分别为A1、A2、A3,B1、B2、B3及C1、C2、C3组,共9组实验组,每组10个样本,并选取阴性对照组(D组)及阳性对照组(E组)各5个牙根。经机用镍钛Pro Taper完成根管预备后,A1、B1、C1组:iRoot SP+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A2、B2、C2组:iRoot SP+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法,A3、B3、C3组:iRoot SP+单尖法。完成所有样本的根管充填后,将每个样本分别固定在葡萄糖微渗漏检测模型中,检测根尖微渗漏情况,从而得出不同类型根管采用三种根充方法的根尖封闭性能的情况。结果:采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所有样本的根尖微渗漏值,对于3组规则的直根管,第1、7、14、21、28天的根尖微渗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组椭圆根管,第1天的根尖微渗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21、28天,冷侧压组与热牙胶组及冷侧压组与单尖法组的根尖微渗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牙胶组与单尖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组中重度弯曲根管,第1、7、14天的根尖微渗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28天,冷侧压组与热牙胶组及冷侧压组与单尖法组的根尖微渗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牙胶组与单尖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选用了新型根管充填材料iRoot SP作为根管封闭剂,对规则的直根管、椭圆根管及中重度弯曲根管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根管充填方法进行充填后的微渗漏值做了检测,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1、对规则的直根管进行根管充填时,三种根充方法的根尖微渗漏值无明显差异,显示出相似的根尖封闭性能,且封闭效果均较好。2、对椭圆根管进行根管充填时,冷侧压组的微渗漏值在一开始就高于热牙胶充填组和单尖法组,封闭效果不佳,后两组的根尖封闭能力表现的更好。3、对中重度弯曲根管进行根管充填时,冷侧压充填法在短时间内的根尖微渗漏情况与其他两种根充方法无明显差异,但长期的封闭性无法保证。而热牙胶充填法和单尖法的根尖封闭能力都较好,要优于冷侧压充填法。

薛媛[8](2021)在《3D打印技术定位上颌第一磨牙钙化根管口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体外模拟上颌第一磨牙钙化根管,评价3D打印技术打印的根管导板定位和疏通钙化根管口的准确性,为3D打印导板应用于口内引导磨牙钙化根管的治疗提供先期实验依据。方法:1.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共纳入24颗上颌第一磨牙(排除MB2,根管数量共计72个)。2.实验均使用同一软件获取CBCT影像学数据,根据实验进程分为术前对照组(A组)、模拟钙化根管影像组(B组)、模拟钙化根管后设计虚拟路径组(C组)、引导术后影像组(D组)。首先,所有根管术前均拍摄CBCT(A组),进行根管倒预备倒充填以模拟钙化根管,再次拍摄CBCT(B组),分析建立的模拟钙化根管模型是否成功。确证建模成功后,所有模拟钙化根管使用Eguide种植软件设计制作3D导板,进行上颌第一磨牙钙化根管口的定位(C组),用ET20超声工作尖按照导板定位的方向去除根管口至根管口下方2mm的钙化物(D组)。使用Mimics21.0软件测量A、B组MB、DB、P根管在根管口和根管口下2mm处最大近远中径和颊舌径的差值。3-matic13.0软件测量B、C、D组各根管在根管口及根管口下2mm处的近远中向、颊舌向、冠根向偏差和角度偏差。3.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A、B组近远中径和颊舌径的偏差使用t检验分析。B组、C组及D组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内组间偏差值的大小和差异。为了评价测量的可靠性,由同一操作员在不同时间段对实验数据进行三次测量。结果:1.本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术前对照组(A组)和模拟钙化根管后影像组(B组)在根管口及根管口下2mm的近远中径、颊舌径的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使用根管倒预备倒充填模拟钙化根管的方法是可行的。2.3D打印技术定位上颌第一磨牙钙化根管口的结果显示:模拟钙化根管后影像组(B组)与模拟钙化根管后设计虚拟路径组(C组)在根管口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14-0.16mm,在根管口下2mm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16-0.22mm,角度偏差为1.61°。模拟钙化根管后影像组(B组)与引导术后组(D组)在根管口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14-0.17mm,在根管口下2mm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16-0.22mm,角度偏差为1.63°。模拟钙化根管后设计虚拟路径组(C组)与引导术后影像组(D组)在根管口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14-0.16mm,在根管口下2mm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16-0.22mm,角度平均偏差为1.63°。比较三组内组间偏差的精度测量,结果显示各组间三维(近远中向、颊舌向和冠根向)偏差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度偏差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89)。提示使用3D打印导板定位疏通钙化根管口的方法可行且精确度高。结论:1.本实验中模拟根管钙化的方法切实可行,可以用于后续实验。2.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定位和疏通钙化根管口的方法有较高的精确度,为磨牙钙化根管口的定位与疏通提供一种更微创、快速的方法,从而降低临床中易出现的根管穿孔、台阶形成、器械折断、过度去除牙体组织等并发症,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口内使用3D打印导板引导疏通磨牙钙化根管提供前期实验依据。

陈滢[9](2021)在《上前牙龋病及外伤的牙髓治疗》文中指出龋病和外伤是导致牙髓暴露的主要原因,前牙牙釉质及牙本质厚度较薄,龋病进展过程中很容易侵犯牙髓,造成牙髓组织的感染。上前牙位于口腔前部,是外伤时最常受累的牙齿,当累及牙髓时,口腔中的细菌直接侵入牙髓,使牙髓发生感染甚至坏死。成熟恒牙根尖已发育完全,当牙髓暴露或感染坏死时,常常选择根管治疗术。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活髓保存治疗应用于成熟恒牙中,与根管治疗相比,活髓保存治疗更微创、更基于生物学原则。牙髓血运重建技术通常用于治疗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成功的牙髓血运重建可以使患牙临床症状消失,根周骨质愈合,根管壁增厚,牙根继续发育。传统治疗中,对于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的成熟恒牙采用根管治疗术。最近,牙髓血运重建技术已被成功地治疗牙髓坏死和根尖周炎的成熟恒牙,并获得了良好预后。本文主要就上前牙龋病及外伤的牙髓治疗进行阐述,探讨活髓治疗及牙髓血运重建术在发育成熟的恒牙中的治疗。病例一及病例二为上前牙邻面深龋,龋源性穿髓后行部分或全部冠髓切断术,术后行树脂分层充填修复。病例三及病例四分别为上前牙复杂冠折及复杂冠根折,均采用了活髓切断术保存活髓及树脂分层充填技术恢复外形;病例五为上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根尖1/3根长已发育完全,但根尖孔未完全闭合,根管壁薄,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以促进根尖孔闭合及根管壁增厚。病例一至病例四中,4位患者术后牙髓组织活力均良好,未出现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炎症,并使用复合树脂修复了缺损,获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病例五中,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半年后复查时根尖周暗影较前减轻,但未完全愈合,仍需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马心笛[10](2021)在《改良林格氏液对完全脱位牙再植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完全脱位牙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尽快将完全脱位恒牙再植入牙槽窝内,以增大牙周膜血运重建以及后期牙周膜愈合的可能。对于根尖孔开放的恒牙,即刻再植有助于牙髓血运重建。临床上对于无法立即再植的脱位牙应尽量将其保存于适当的储存液中,以维持牙根表面牙周膜细胞的活性状态,以减少再植后牙根出现病理性吸收等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尚无足够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哪种储存液是最适宜保存离体牙的介质,中国目前亦未有推荐的完全脱位牙保存液,因而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安全可行、价格低廉、方便实用的离体牙保存液,为临床操作提供可靠依据。第一章不同浓度配比的林格氏液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目的:探究不同浓度配比的林格氏液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1.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收集临床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减数牙,刮取其根中1/3牙周膜组织进行分离、扩大培养,取第4代细胞进行细胞鉴定。2.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将乳酸钠林格氏液与5%等渗葡萄糖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1:2、2:1、3:1、4:1配比,配制成五种不同浓度的改良林格氏液,并设置乳酸钠林格氏液、5%等渗葡萄糖溶液、Hank’s平衡盐溶液、含10%胎牛血清及1%双抗的DMEM细胞培养基和空气干燥保存为对照组。将第四代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在以上10组中培养0.5h-24h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8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结果:1.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呈胞体呈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细胞核呈蓝染,胞质呈红染,符合成纤维细胞形态学特性,抗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阳性,属于间充质来源。鉴定结果符合牙周膜细胞特性。2.牙周膜细胞在林格氏液与5%葡萄糖溶液配比为1:1的林格氏液中保存0.5h、2h、3h、6h、12h时的增殖活性均显着高于保存在Hank’s平衡盐溶液中的细胞(P=0.000)。结论:乳酸钠林格氏液与5%等渗葡萄糖溶液混合配制成的林格氏液可作为细胞保存液。以1:1体积混合的林格氏液(以下简称为改良林格氏液)可以更好的维持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活性。第二章改良林格氏液对牙周膜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目的:探究改良林格氏液对牙周膜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第四代人牙周膜细胞,用台盼蓝染色法计数牙周膜细胞在改良林格氏液、Hank’s平衡盐溶液、完全培养基、空气干燥保存0.5h-24h后的存活率,并进行live/dead荧光染色。结果:牙周膜细胞在改良林格氏液中保存0.5h、1h、2h、3h、6h、12h、24h的存活率分别为 96%、80%、83%、80%、68%、57%和 38%(P<0.001),除 1h 外均显着高于保存在Hank’s平衡盐溶液中的细胞存活率(P=0.57)。结论:改良林格氏液维持牙周膜细胞的存活率的能力优于Hank’s平衡盐溶液。第三章改良林格氏液对大鼠完全脱位牙再植后牙髓组织、牙周组织的影响目的:探究改良林格氏液作为离体牙保存液对大鼠完全脱位牙再植后牙髓组织、牙周组织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建造大鼠完全牙脱位模型,将40只4周龄Wistar大鼠左上前牙完整拔出,5只造模过程中死亡,剩余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即刻再植(n=9)、在改良林格氏液(n=8)、Hank’s平衡盐溶液(n=9)和空气干燥(n=9)保存15分钟后再植入牙槽窝中,4周后处死大鼠,取样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改良林格氏液(1)对大鼠牙髓、根尖周组织愈合情况的影响,包括冠1/3成牙本质细胞层是否完整、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范围进行评分;(2)对牙周组织保存效果的影响,如牙根外吸收的范围进行分级评分,并进行统计。结果:光镜下可见:即刻再植组炎性细胞浸润至牙髓髓腔根尖1/3-根中1/3,牙根表面小范围炎症性吸收且多集中在腭侧根尖区,各样本牙根吸收深度不等;Hank’s平衡盐溶液组各样本中炎性细胞均浸润至冠髓1/3,牙根外吸收范围也多集中在腭侧,部分样本吸收范围达腭侧根中1/3;改良林格氏液组中各样本炎性细胞的浸润均至冠髓1/3,部分样本可见根尖1/3出现少量骨样结缔组织长入髓腔,牙根外吸收出现在腭侧、唇侧根中1/3;空气干燥组中炎性细胞均已浸润至冠髓1/3,髓腔内均可见有骨样结缔组织侵入,且牙根外吸收范围最为严重,唇腭侧均受累,累及范围达根中1/3。分级评分结果显示立即再植组对牙髓、根尖周组织的保存效果最好(P=0.000)、空气干燥组最差(P=0.000),而Hank’s平衡盐溶液组与改良林格氏液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705)。牙周组织的愈合评价中,同样是立即再植组优于其余三组(P=0.000),Hank’s平衡盐溶液组与改良林格氏液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794)。结论:改良林格氏液对牙髓组织、牙周组织的保存效果同Hank’s平衡盐溶液无显着差异,是良好的离体牙保存液。

二、根管治疗与正畸联合治疗前牙外伤根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根管治疗与正畸联合治疗前牙外伤根折(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Nance弓在上前牙根折牵引伸长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牙根处理
        1.2.2 矫治方法和步骤
    1.3观察指标
    1.4 疗效标准[3]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上前牙根折患者治疗效果
    2.2 上前牙根折患者的PES
3 讨论

(2)前牙复杂冠根折外科手术冠向复位治疗的早期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剔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疗效评估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3)不同酸蚀方式对中度氟斑牙牙本质结构及硬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酸蚀方式在氟斑牙牙本质粘结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件 1
附件 2:离体牙标本采集知情同意书
致谢
作者简介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门诊病例汇报病例一 上前牙外伤一例
病例二 上前牙冠修复一例
病例三 右下后牙根管再治疗一例
病例四 右下后牙疼痛一例
病例五 下前牙附着龈增宽术一例

(4)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龋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的 SD 大鼠龋病严重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遵义市 3-5 岁无龋和高龋儿童唾液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乳牙牙髓切断术在乳牙深龋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作者简介
病例

(5)三种因素对根管桩道预备后根尖封闭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样本及材料
    1、实验样本选择
    2、实验材料和设备
实验方法
    1、样本分组
    2、离体牙的根管治疗和桩道预备
    3、染色及纵劈牙根
    4、微渗漏数值测量
    5、电镜观察
    6、数据处理
结果
    1、染料渗透长度比较
    2、电镜结果比较
    3、根管充填效率比较
    4、桩道预备效率比较
讨论
    1、单尖法充填技术的临床应用优势
    2、根管封闭剂材料的进步
    3、根管形态的影响及临床策略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根尖封闭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1、根管冲洗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
    2、不同的根管充填方法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
    3、根管封闭剂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
    4、根管形态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
    5、桩道预备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
    6、结语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汇报
    病例一:急性牙髓炎
    病例二:慢性牙髓炎
    病例一、二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病例三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四:牙折断
    病例五:牙折断
    病例六:牙折断
    病例四、五、六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七:慢性根尖周炎
    病例八:慢性根尖周炎
    病例七、八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九:残根
    病例十:慢性牙周炎
    病例九、十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十一:牙列缺损
    病例十二:牙列缺损
    病例十一、十二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十三:继发龋
    病例十四:深龋
    病例十三、十四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十五:粘液囊肿
    病例十六:粘液囊肿
    病例十五、十六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十七:牙列缺损
    病例十七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十八:牙体缺损
    病例十九:慢性牙髓炎
    病例二十:急性牙髓炎
    病例十八、十九、二十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或缩略词表
致谢

(6)IL-17、MMP-9、OPG/RANKL在人非正畸性炎症性牙根外吸收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标本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2 Real Time PCR检测IL-17、MMP-9、OPG、RANKL的表达
        2.3 HE染色
        2.4 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MMP-9的表达
        2.5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判读
        2.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纳入标本基本信息
    2 RT-PCR实验结果
    3 HE实验结果
    4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牙根外吸收的相关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汇报
    病例1(深龋——大块树脂充填)
    病例2(牙折——根尖诱导术+树脂直接充填修复)
    病例3(牙隐裂——再治疗+烤瓷冠修复)
    病例4(畸形中央尖——根管治疗+直接充填)
    病例5(创伤致慢性根尖周炎——调+根管治疗)
    病例6(根尖周炎伴面瘘——根管治疗+CAD/CAM高嵌体修复)
    病例7(上颌第一磨牙5根管)
    病例8(上颌第一磨牙5根管)
    病例9(下颌第一磨牙5根管)
    病例10(根管治疗不完善——根管再治疗+CAD/CAM高嵌体修复)
    病例11(牙髓炎——根管治疗+树脂嵌体修复)
    病例12(根管治疗后牙根隐裂——拔除)
    病例13(根管治疗后牙根隐裂——自体牙移植)
    病例14(牙列缺失——活动义齿修复)
    病例15(应用组织补片修补口底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病例16(全麻下右侧颌下区迷走神经来源神经鞘瘤切除)
    病例17(牙周炎——龈下刮治)
    病例18(天疱疮)
    病例19(天疱疮)
    病例20(口腔扁平苔藓——非糜烂型)
    临床病例汇报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7)不同类型根管三种根充方法根尖封闭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样本及材料
    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2 样本离体牙
实验方法
    1 实验分组及处理
    2 体外建立葡萄糖微渗漏检测模型
    3 检测葡萄糖微渗漏值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1 微渗漏检测方法
    2 规则的直根管
    3 中重度弯曲根管
    4 椭圆根管
    5 iRoot SP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根管三维充填效果的研究进展
    1 根管预备方法
    2 根管消毒
    3 根充方法
    4 根管封闭剂
    5 微渗漏研究方法
    6 结语
    综述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汇报
    病例一、二、三:前牙复合树脂美学修复病例
        病例一 牙折断
        病例二 牙折断
        病例三 龋病
        病例一、二、三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四 牙折断
        病例四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五 牙体缺损
        病例五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六、七、八、九:磨牙根管治疗病例
        病例六 急性牙髓炎
        病例七 慢性牙髓炎
        病例八 急性牙髓炎
        病例九 慢性牙髓炎
        病例六、七、八、九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十、十一、十二:前磨牙根管治疗病例
        病例十 慢性牙髓炎
        病例十一 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病例十二 牙隐裂
        病例十、十一、十二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十三、十四、十五:全冠修复病例
        病例十三 牙体缺损
        病例十四 牙体缺损
        病例十五 牙体缺损
        病例十三、十四、十五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十六、十七:牙周病例
        病例十六 牙体缺损
        病例十六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十七 药物性牙龈增生
        病例十七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十八 牙列缺损
        病例十八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十九、二十:口腔颌面外科病例
        病例十九 面部肿物
        病例十九讨论
        参考文献
        病例二十 阻生齿
        病例二十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或缩略词表
致谢

(8)3D打印技术定位上颌第一磨牙钙化根管口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1.2 样本收集及处理
    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1.4 数据测量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钙化根管建模结果
    2.2 导板精度的体外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上颌第一磨牙钙化根管建模的讨论
    3.2 导板疏通钙化根管的结果精确性的讨论
    3.3 影像导板疏通钙化根管精确性相关因素的讨论
    3.4 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前景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3D 打印技术在钙化根管治疗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一:实验图
附录二:伦理审查表
致谢
个人简介

(9)上前牙龋病及外伤的牙髓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上前牙龋源性露髓行活髓保存治疗及树脂修复
    病例报告一
    病例报告二
    讨论
    体会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上前牙外伤露髓行活髓保存治疗
    病例报告三
    病例报告四
    讨论
    体会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上前牙外伤致慢性根尖周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
    病例报告五
    讨论
    体会
    参考文献
综述 活髓治疗在牙髓暴露的成熟恒牙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10)改良林格氏液对完全脱位牙再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完全脱位牙的概述
    2. 完全脱位牙的牙髓组织和牙周组织预后
    3. 完全脱位牙愈合的影响因素
    4. 预防完全脱位牙并发症的新进展
    5. 乳酸钠林格氏液与5%等渗葡萄糖溶液
    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第一章 不同浓度配比的林格氏液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改良林格氏液对牙周膜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良林格氏液对大鼠完全脱位牙非延迟性再植后牙髓组织、牙周组织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成果
致谢

四、根管治疗与正畸联合治疗前牙外伤根折(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Nance弓在上前牙根折牵引伸长的临床应用[J]. 张军,何晓松,冯忠强.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1)
  • [2]前牙复杂冠根折外科手术冠向复位治疗的早期效果[J]. 廖汶晓,马心笛,洪志薇,吴昕彧,邢云娣,刘经纬,陈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05)
  • [3]不同酸蚀方式对中度氟斑牙牙本质结构及硬度的影响[D]. 褚梦洁.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4]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龋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初探[D]. 赵梦珺.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5]三种因素对根管桩道预备后根尖封闭性影响的研究[D]. 王月月. 青岛大学, 2021
  • [6]IL-17、MMP-9、OPG/RANKL在人非正畸性炎症性牙根外吸收中的表达[D]. 李静. 青岛大学, 2021
  • [7]不同类型根管三种根充方法根尖封闭性的研究[D]. 孙莉青. 青岛大学, 2021
  • [8]3D打印技术定位上颌第一磨牙钙化根管口的体外研究[D]. 薛媛.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9]上前牙龋病及外伤的牙髓治疗[D]. 陈滢.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10]改良林格氏液对完全脱位牙再植的影响[D]. 马心笛.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标签:;  ;  ;  ;  ;  

根管治疗与正畸治疗相结合治疗前牙外伤性根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