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胰岛素抵抗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

肥胖、胰岛素抵抗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

一、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及Ⅱ型糖尿病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宣睿[1](2021)在《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与生长激素/IGF-1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糖尿病在人群中具有广泛的流行率,最近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1],肥胖者常伴有明显的内脏脂肪蓄积、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症状,其糖尿病患病率为正常体质量者的3倍。既往研究表明,在肥胖人群中,生长激素缺乏是一种常见的状态。因此2型糖尿病、肥胖及生长激素三者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比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体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长激素及IGF-1水平,并同时测量患者体重指数、腹围、腰臀比内脏脂肪含量等,探讨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与生长激素/IGF-1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索影响生长激素及IGF-1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为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内分泌代谢科2型糖尿病伴腹型肥胖住院患者100例,并纳入100例2型糖尿病不伴腹型肥胖患者作为对照,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无显着性差异。2.研究分组:将入组患者依据腹部肥胖的标准为:女性腰围≥80cm,男性腰围≥85cm分为2型糖尿病伴腹型肥胖组和2型糖尿病不伴腹型肥胖组;3.检测指标:收集两组患者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等;检查体格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腰围、腰臀比、BMI等;检测血清生长激素、IGF-1、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肝功能、肝脂肪变定量、内脏脂肪含量、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等。4.数据分析:以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等一般临床信息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的体重(64.48±7.71 vs.75.12±5.63)、腰围(男:82.99±9.1 vs.94.28±12.1;女:77.71±11.2 vs.90.65±6.12)、体质指数(23.19±1.5 vs.27.19±2.1)、腰臀比(男:0.78±0.19 vs.0.92±0.19;女:0.74±0.22 vs.0.88±0.45)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2型糖尿病伴腹型肥胖组患者的血脂、内脏脂肪水平总体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肝肾指标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3.2型糖尿病伴腹型肥胖组患者者血糖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7.5±0.3 vs.4.7±0.1,P=0.003),HOMA-IR显着高于对照组。4.2型糖尿病伴腹型肥胖组患者的生长激素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7.24±0.09 vs.5.17±0.19,P<0.05)。同时,2型糖尿病伴腹型肥胖组患者的IGF-1检测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125±12.08 vs136±12.21,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围、腰臀比、胰岛素抵抗与生长激素和IGF-1独立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腹型肥胖生长激素及IGF-1水平低于非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围、腰臀比、胰岛素抵抗与生长激素和IGF-1独立相关。

诸葛瑾慧[2](2021)在《哈萨克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特点及HIF-1α中相关因子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哈萨克族成人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和HIF-1α在其糖尿病发生中作用。方法:(1)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01-2019年18周岁以上的哈萨克族、汉族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哈萨克族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特点、危险因素。(2)选取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哈萨克族、汉族需要进行腹腔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获取患者网膜下脂肪,分析其HIF-1α在糖尿病中的作用。结果:(1)总纳入16131人,哈萨克族1026人,汉族15105人,哈萨克族成人肥胖率为21.5%,中心性肥胖为14.4%,高于汉族的成人肥胖率(15.6%)、中心性肥胖患病率(11.1%)(P<0.01);哈萨克族糖尿病患病率为8.3%,低于汉族糖尿病的患病率(13.6%)(P<0.01)。哈萨克族肥胖、中心肥胖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7.8%、21.6%,明显低于汉族(33.2%,32.5%)(P<0.01)。哈萨克族肥胖组有着较高的BMI、腰围、收缩压,而汉族肥胖人群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指标明显高于哈萨克族肥胖人群。(2)哈萨克族肥胖患者的脂肪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存在显着的差异(P<0.01);哈萨克族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脂肪组织TNF-α、IL-β、IL-6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低于汉族(P<0.01),且低氧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HD1、HIF-1α、VEGF表达低于汉族。且哈萨克族AKT蛋白表达高于汉族AKT蛋白表达。结论:哈萨克族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低于汉族肥胖人群,低氧信号的研究中发现,哈萨克族肥胖人群脂肪组织相关炎症因子、低氧信号相关因子的低表达,AKT蛋白磷酸化的高表达,提示哈萨克族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低与低氧信号通路的有关。

石书龙[3](2020)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布,结合相关临床指标,分析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从而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2.探讨绞股蓝皂苷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式收集纳入本研究的12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以及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运用SPSS软件建立这120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条目数据库,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中的Ward’s method以及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所聚类别证候条目的分布情况,由3名主任医师组成的中医专家组对聚类分析的初始模型进行商讨,结合中医学专业知识、证候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实际情况,最终确定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然后,根据此标准,通过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舌脉之表现,来判定其所属中医证型,最后总结、归纳、分析各证型组的临床指标,并进行不同证型组之间的指标比较,以及探讨各证型组中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相关性的敏感指标。2.实验研究: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生理盐水组、脂肪乳组、脂肪乳+绞股蓝皂苷XLIX(Gyp-XLIX)组,通过静脉输注脂肪乳来建立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结合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来验证Gyp-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实验完成后,留取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并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相关试验,来探讨Gyp-XLIX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1)四诊信息分布: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频数分布居前十位的症状有:麻木不仁91例(75.83%),口干渴71例(59.17%),乏力70例(58.33%),失眠62例(51.67%),视物模糊57例(47.50%),夜尿频数48例(40.00%),关节刺痛46例(38.33%),头晕43例(35.83%),胸部闷痛42例(35.00%),心悸40例(33.33%);舌象以舌暗红、苔黄腻多见;脉象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弦脉、沉脉、滑脉、数脉、细脉、涩脉、缓脉、微脉、弱脉。(2)聚类分析结果:所聚4类中医证型分别为肝胃郁热证、痰瘀热结证、气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各证型分布情况为:肝胃郁热证35例(29.90%),痰瘀热结证55例(47.00%),气阴亏虚证17例(14.55%),阴阳两虚证10例(8.55%)。另外,有3例患者的中医辨证无法纳入到上述四种证型之中。(3)不同证型组之间的临床指标比较:(1)从各组病程可以看出,肝胃郁热证型组病程最短,与其它三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阳两虚证型组病程长于痰瘀热结型和气阴亏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HOMA-IR值最高,与另外三证型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阴阳两虚证型组HOMA-IR值最低,与气阴亏虚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与肝胃郁热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BMI、Hb A1c最高,和另外三证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G、LDL水平按肝胃郁热、阴阳两虚、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而CHOL水平则按阴阳两虚、肝胃郁热、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其中,痰瘀热结证型组TG、CHOL、LDL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它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5)在肝胃郁热证型组中,TG、LDL与HOMA-IR呈正相关(分别r=0.43,P<0.05;r=0.26,P<0.05)。在痰瘀热结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呈正相关(分别r=0.45,P<0.05;r=0.31,P<0.05;r=0.52,P<0.05;r=0.38,P<0.05;r=0.43,P<0.05)。在气阴亏虚和阴阳两虚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实验研究:(1)与生理盐水输注组相比,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脂肪乳组和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明显地升高。(2)相比于生理盐水输注,脂肪乳输注明显降低了稳态葡萄糖输注率(SSGIR)(P<0.001),表明了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然而相对于脂肪乳组,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SSGIR明显地升高(P<0.01),说明Gyp-XLIX能缓解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3)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轻脂肪乳输注引起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丝氨酸307(Ser307)位点磷酸化表达的升高,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85位点和蛋白激酶B(Akt)473位点磷酸化表达的降低,表明Gyp-XLIX能够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作用。(4)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弱脂肪乳输注引起的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过表达及其泛素化降解和核因子κB(NF-κB)核移位,表明Gyp-XLIX降低了脂肪乳激发的IκBα/NF-κB信号通路的传递活性。(5)脂肪乳的输注使得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m RNA表达明显地升高,也使得肌肉组织中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m RNA表达显着增加,另外,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肝组织中IL-1β和肌肉组织中IL-6的m RNA表达相对于生理盐水组,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Gyp-XLIX能够明显降低这些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水平表达的升高。结论:1.临床研究:胰岛素抵抗被公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病理特征,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和导致其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早地针对胰岛素抵抗予以干预和治疗,以防迁延生变。根据我们的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划分为肝胃郁热、痰瘀热结、气阴亏虚、阴阳两虚这四大证型,不同证型的症状表现不一,轻重缓急亦各有差异。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可以大致归纳为早期气机不畅,郁热不解,继则酿痰生瘀,留恋不祛,久之戕害元气,耗气伤阴,终则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我们在临床上既要“宏观辨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舌脉之表现,按照传统中医学基本理论,先确立其相应中医证型,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微观辨证”,基于患者的临床指标,再结合其体质、病程、发病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方案的实施。2.实验研究:Gyp-XLIX能明显改善脂肪乳静脉输注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PI3K/Akt)的破坏,进一步研究发现,Gyp-XLIX的这一有益效应可能与其能够减轻脂肪乳引起的肝脏和肌肉组织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3.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之精髓,通过临床部分的研究,我们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作了深入的探讨,为其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的补充和完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若能在传统辨证论治、随证遣药基础之上,适当加用一些具有明确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药物,做到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中西优势互补,可以在临床上相得益彰,进而大大增加临床疗效。通过实验部分的研究,我们初步证实了Gyp-XLIX作为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的可行性,为全面认识中药绞股蓝的药理作用,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熊慧勤[4](2020)在《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糖脂代谢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跟据国际糖尿病联盟调查显示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4.51亿,到2045年将达到6.93亿。在一项对亚洲、非洲、南美、欧洲28个国家的观察研究中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一半的患者出现了微血管并发症,约27%的患者出现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全球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例如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T2DM、心血管疾病等。一般来说,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程度与体内总脂肪量呈正比,然而研究显示,脂肪在上半身或躯干区域(尤其是腹部区域)聚集更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性疾病,而在四肢或其他部位聚集较不容易引起代谢紊乱。肥胖的特点是脂肪过度蓄积,包括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虽然皮下脂肪是人体储存脂质的主要部位,但是皮下脂肪的储存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体内多余的脂肪超过皮下脂肪的储存能力时,脂质就会沉积在异位脂肪组织,如肝脏、心脏、骨骼肌和内脏脂肪组织。不同区域的脂肪组织代谢特点各异,了解脂肪组织的区域分布是研究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正确认识病理状态下脂肪再分布特点。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在临床上较易测量,常作为肥胖的评估方法,但是因其反应的是总体的腹部脂肪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是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金标准,具有分辨率高、定位定量准确、可重复性高、安全方便等优点。目前关于腹部脂肪分布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较少,T2DM患者合并较高的腹部脂肪时是否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呢?为此本文通过QCT测量腹部脂肪,分析T2DM患者的腹部脂肪分布与糖脂代谢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对象和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内分泌科住院并行QCT检查的369例T2DM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行肺部CT检查的同时行QCT测定L2/L3水平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及腰椎骨密度。根据VAT的值以三分位数法分为 T1 组(VAT<155.8cm2)、T2 组(155.8 cm2 ≤VAT<216.4 cm2)、T3组(VAT≥216.4 cm2)。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 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空腹 C 肽(fasting c-peptide,FC-P)、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因纳入患者可能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故使用C肽代替胰岛素对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评估。其中318.例T2DM患者进行了 口服葡萄糖耐量及C肽释放试验,分别于0、30、60、120、180min取血测定血糖及血浆C肽水平,应用改良HOMA公式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HOMA-IR=1.5+FPG×FC-P/2800,HOMA-β=0.27×FC-P/(FPG-3.5),血糖曲线下面积:GLUAuc=1/4(FPG+2×PG30+3×PG60+4×PG120+2×PG180),C 肽曲线下面积:C-PAUC=1/4(FC-P+2×C-P30+3×C-P60+4×C-P120+2×C-P180)。评估所有研究对象发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外周动脉粥样硬化(Peripheral atherosclerosis,PAS)、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CVD)情况。结果(1)T2、T3组的男性患者、BMI均高于T1组,且T3组高于T2组(P<0.05);T2、T3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T1组(P<0.05),而T2、T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1 组 HbA1c 高于 T3 组(P<0.05),而 T1、T2 组及 T2、T3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 组 GLUAUC、HDL-C 高于 T2、T3 组(P<0.05),而T2、T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组TG高于T1组(P<0.05),而T2、T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组HOMA-IR、HOMA-β 均高于 T1 组,且 T3 组高于 T2 组(P<0.05);T3 组 FC-P、C-PAUC 均高于T1、T2组(P<0.05),而T1、T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空腹血糖、T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1组骨密度高于T3组(P<0.05),而T1、T2组及T2、T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VAT三分位数的增加,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比例亦显着升高(P<0.05),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未发现显着差异(P>0.05)。(5)VAT、SAT 均与 BMI、FC-P、C-PAUC、HOMA-IR、HOMA-β 呈正相关(P<0.05),VAT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TG呈正相关(P<0.01),与HbA1c、GLUAUC、HDL-C、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SAT与TC、LDL-C呈正相关(P<0.05)。(6)VAT与24h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呈现正相关(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5)。(7)HOMA-IR与各相关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VAT对HOMA-IR 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SBP、DBP、SAT、TC、TG、HDL-C、LDL-C对HOMA-IR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糖尿病肾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SBP、FPG、VAT均是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后,VAT仍是发生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OR=1.006,P=0.009)。VAT、SAT均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结论1.VAT、SAT增加是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影响因素,而VAT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危险因素。2.VAT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而VAT、SAT均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

张畅[5](2020)在《黄酮衍生物C45抗糖尿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糖尿病已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国际糖尿病联盟2019年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63亿糖尿病患者,还有约3.74亿糖耐量受损人群,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90%的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信号通路缺陷导致的糖脂代谢异常,以及低水平系统性炎症,肥胖是其重要诱因。高脂饮食诱发肥胖,肥胖的脂肪组织缺氧,伴有巨噬细胞浸润,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因子诱发系统性胰岛素抵抗及炎症。本课题组前期发现了中药委陵菜抗糖尿病活性成分委陵菜黄酮,衍生合成和活性评价发现了先导化合物Fla-CN,课题组进一步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合成了一系列黄酮衍生物,经过活性筛选,得到了活性很强的黄酮衍生物C45。本文对黄酮衍生物C45进行体内抗糖尿病和抗炎作用评价及其体内外分子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体内和体外实验,体外实验检测黄酮衍生物C45对培养的肝细胞葡萄糖摄取、糖原合成、糖异生和糖酵解的影响;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脂肪分化和脂肪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及对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体内实验将C57BL/6小鼠分为低脂饮食对照瘦鼠组和DIO小鼠模型组,再将肥胖小鼠随机分为不给药组、低、中、高剂量给药C45组以及给予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干预4周,同时继续给予高脂饮食。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细胞和血液脂代谢、肝功能、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病理检查评估肝脏脂肪变性,免疫组化检测肝脏巨噬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流式细胞术评估小鼠炎症。第二部分动物和细胞实验,常氧和缺氧分别培养对照瘦鼠和DIO小鼠的脂肪细胞,提取条件培养基(CM)孵育巨噬细胞,再提取巨噬细胞CM。常氧和缺氧分别培养脂肪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共培养的两种细胞,提取CM,分别孵育C2C12骨骼肌细胞和AML12肝细胞,部分实验给予胰岛素刺激。ELISA检测CM中TNFα和MCP-1,q PCR检测糖脂代谢相关基因和脂肪组织HIF-1α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糖脂代谢和炎症相关蛋白以及AMPK表达和/或磷酸化。结果:第一部分结果,体外结果显示,C45剂量依赖性地显着促进肝细胞葡萄糖摄取、抑制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但不影响糖酵解;C45剂量依赖性地显着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细胞脂代谢;C45显着抑制LPS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作用。体内结果显示,C45在不影响摄食量的情况下,剂量依赖性地降低DIO小鼠的内脏脂肪重量、肝脏重量及体重。C45剂量依赖性地降低DIO小鼠空腹血糖、改善糖耐量;C45对DIO小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HDL、LDL、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肝脏脂质沉积均有显着的剂量依赖性的改善作用。C45剂量依赖性地降低DIO小鼠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MCP-1水平和炎性中性粒细胞比例,并降低DIO小鼠肝脏中巨细细胞数量,缓解肝组织纤维化,还剂量依赖性地显着降低DIO小鼠血浆MDA和SOD水平。第二部分结果显示,肥胖和缺氧培养均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MCP-1,这两种脂肪细胞的CM促进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MCP-1,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共培养也较单独培养的细胞分泌更过的TNFα和MCP-1,然而缺氧不影响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MCP-1。被脂肪细胞CM处理过的巨噬细胞的CM和/或共培养细胞的CM抑制胰岛素调节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关键蛋白Akt和AS160的磷酸化、肝细胞糖原合成和糖异生关键蛋白GSK-3β和Fox O1的磷酸化,升高IRS S306、IRS S636/639、JNK、S6K和NF-κB的磷酸化,升高脂代谢相关基因PPARγ和SREBP-1c的表达。黄酮衍生物C45抑制DIO小鼠肝脏和脂肪组织PPARγ和SREBP-1c的表达,以及脂肪组织HIF-1α的基因表达,抑制炎性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MCP-1,促进DIO小鼠脂肪、肝脏、骨骼肌组织和体外培养的这三种细胞中AMPK的磷酸化,AMPK抑制剂Compound C抑制AMPK的作用。结论:黄酮衍生物C45通过激活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或激酶活性以及缓解炎症,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AMPK信号通路在抗肥胖、改善糖脂代谢及缓解炎症过程中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宋姗姗[6](2020)在《电针调控T2DM大鼠骨骼肌IRS-1磷酸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意义]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内分泌系统的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占发病人群的90%以上。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着增加。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表现为外周组织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骨骼肌是胰岛素最重要的外周靶器官,是胰岛素介导摄取、利用葡萄糖的重要组织,血循环中80%的葡萄糖均由骨骼肌摄取并代谢,因而对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机理研究尤为关键。由于现有降糖药均具有一定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针灸则被大量文献证实可有效干预2型糖尿病。因此,本实验旨探究电针降低血糖、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起效机制,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观察电针对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血糖、体重、瘦素、胰岛素、C肽、血脂等指标的影响,从而探讨电针干预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初步验证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调控作用,检测电针是否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2.探讨电针是否可以调整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酪氨酸磷酸化和丝/苏氨酸磷酸化之间的平衡,促进下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传导,上调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transponer4,GLUT4)蛋白表达,达到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观察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IRS-1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法观察电针干预后骨骼肌细胞中IRS-1酪氨酸磷酸化与丝氨酸磷酸化水平的调控作用,评价电针对T2DM大鼠骨骼肌IRS-1磷酸化的调控作用。同时,检测骨骼肌PI3K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研究对骨骼肌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终端指标GLUT4进行检测,从而探讨电针干预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7只2月龄SPF级雄性ZL(Zucker Lean)大鼠(fa/+),以及14只同月龄SPF级雄性ZDF(Zucker Diabetic Fatty)大鼠(fa/fa)为实验对象。适应性饲养1周后,全部大鼠进行4周高糖高脂诱导饲料喂养,动物自由饮食水。诱导饲养4周后,以空腹血糖及OGTT2h血糖均>11.1mmol/L为成模标准。将成模后的14只ZD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7只;另将7只ZL大鼠设立为空白组。空白组及模型组不进行干预。电针组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脘下俞,直刺深度4-6mm,连通电针仪(电针一端连接于胃脘下俞,一端连接同侧足三里,形成回路),连续波,频率15Hz,电流输出强度2mA,以大鼠肌肉轻微抖动而无嘶叫为宜,留针25min,每周6次(周一至周六),连续干预4周。于造模前、造模后、干预第4周周末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体重。4周后取血清,以比色法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极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观察血清瘦素、胰岛素、C肽水平。冰浴状态下取大鼠部分骨骼肌组织,以Western Blot法检测IRS-1酪氨酸与丝/苏氨酸磷酸化的水平;观察骨骼肌PI3K及全细胞GLUT4水平。[结果]实验一:干预第4周后,电针组比模型组空腹血糖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可见,电针组、模型组空腹血糖在造模后和干预后均高于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在造模后和干预后空腹血糖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模型组4周后空腹血糖值较造模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虽然干预后血糖与造模后未有明显变化,但从模型组的血糖变化趋势来看,在造模后的四周内,血糖是持续上升的,显示电针干预对血糖的上升是有抑制作用的。另外,比较干预后与造模后血糖差值可见:电针组与空白组相比空腹血糖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电针组空腹血糖增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显示电针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血糖。电针组比模型组体重增加值低,显示电针可控制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的体重变化。电针组比模型组血清瘦素水平有所下降,显示电针可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脂代谢情况。电针组比模型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比模型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电针可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血清血脂水平,尤以甘油三酯水平为优。电针组比模型组血清胰岛素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比模型组C肽水平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均值评分显示模型组大于电针组,电针组大于空白组。显示电针可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C肽水平。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可见,电针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比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电针可缓解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实验二:电针组比模型组IRS-1丝/苏氨酸磷酸化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三组IRS-1酪氨酸895磷酸化位点水平显示,电针组比模型组磷酸化表达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电针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显示电针可提高大鼠骨骼肌IRS-1酪氨酸磷酸化表达,调节IRS-1磷酸化之间的平衡来缓解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电针组比模型组PI3K p85蛋白表达升高,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显示电针可以提高糖尿病大鼠骨骼肌PI3K p85的蛋白表达。电针组与空白组、模型组相比,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模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显示电针可提高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蛋白的表达。[结论]电针可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血糖、血脂水平,降低胰岛素、C肽水平,控制大鼠体重、降低瘦素水平,从而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况,缓解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糖、脂代谢异常。同时电针可上调骨骼肌GLUT4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况,究其机制与电针调节IRS-1磷酸化之间的平衡,提高PI3K蛋白表达水平,调控下游PI3K通路活性有关。

张竞帆[7](2020)在《N1-甲基烟酰胺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人们更多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与肥胖相关的不健康食品的摄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在不断上升,成为阻碍健康和人类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约占所有糖尿病的90%,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肝脏是胰岛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之一,大约90%内源性葡萄糖产生的来源,在维持空腹内生葡萄糖的产生和输出,以及进食后葡萄糖的吸收、利用以及储存方面起重要作用。肝脏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的能力下降,主要涉及的病理生理特征是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增加,从而导致肝糖输出增多。同时IR导致肝脏脂质沉积会进一步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形成恶性循环。肝脏IR对整体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贡献是显着的,尤其对空腹血糖和基础胰岛素水平影响很大,缓解肝脏IR的治疗方法对T2DM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N1-甲基烟酰胺(N1-methylnicotinamide,MNAM)是烟酰胺(维生素B3的一种)甲基化后的产物,近来关于MNAM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备受关注。目前有动物和人群研究认为MNAM与T2DM胰岛素抵抗相关,但结论不一,机制不明。最新研究显示,MNAM干预降低了高脂饮食小鼠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发现MNAM干预小鼠肝脏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蛋白表达升高。SIRT1是具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的蛋白脱乙酰基酶,可以通过使多种控制代谢及内分泌信号的转录因子脱乙酰基而调节其活性,从而广泛参与调节糖脂代谢平衡、胰岛素分泌等多条代谢通路。本研究旨在探索MNAM对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调节机制做进一步研究。研究方法:1、研究MNAM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4周龄健康雄性ob/ob小鼠和C57BL6小鼠,经4周喂养后(小鼠8周龄),认定ob/ob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稳定,随机分为三组:ob/ob组,低剂量MNAM干预组(ob/ob+0.3%MNAM组),高剂量MNAM干预组(ob/ob+1%MNAM组);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WT组)和高剂量MNAM干预组(WT+1%MNAM组)。干预因素MNAM持续喂养小鼠8周,后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IP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各组小鼠在各时间点的血糖及胰岛素,绘制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2、研究MNAM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通过HE、油红O及肝脏组织甘油三酯含量检测,观察MNAM干预对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糖异生关键酶PEPCK和G-6-Pase的mRNA表达,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分子IRS-2,PI3K,AKT和GSK3β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3、研究MNAM调控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潜在机制: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SIRT1、FOXO1和PGC-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人正常肝细胞LO2给予PA处理建立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应用MNAM处理后,测定培养基葡萄糖剩余量;检测糖异生关键酶和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并应用SIRT1抑制剂处理MNAM干预的IR肝细胞,验证SIRT1在MNAM影响肝细胞IR中的作用。结果:1、MNAM干预8周后,ob/ob+1%MNAM组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ob/ob组(p<0.05);IPGTT结果显示,ob/ob+1%MNAM组小鼠空腹血糖下降,但葡萄糖刺激后各点血糖与ob/ob组无显着差异(p>0.05);胰岛素分泌水平提示MNAM干预各组空腹和整体胰岛素分泌水平低于ob/ob组(p<0.05);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计算可见MNAM干预各组HOMA-IR低于ob/ob组(p<0.05),QUICKI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松田指数高于ob/ob组(p<0.05)。2、肝脏病理组织学实验结果显示,与WT组相比,ob/ob组肝脏有明显脂肪变性和脂滴浸润,肝脏TG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MNAM的干预可一定程度缓解上述情况;与对照组相比,ob/ob组小鼠肝组织中糖异生相关PEPCK、G-6-Pase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MNAM干预的两组小鼠上述基因表达明显低于ob/ob小鼠(p<0.05);在ob/ob组,肝脏p-IRS-2/IRS-2,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明显低于对照WT各组(p<0.05),而MNAM干预各组上述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高于ob/ob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ob/ob小鼠肝脏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GC-1α表达上调,FOXO1乙酰化水平升高(p<0.05),而1%MNAM的干预可以使ob/ob小鼠肝脏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GC-1α表达下降,FOXO1乙酰化水平下降(p<0.05);应用PA干预LO2细胞建立肝细胞IR模型,经MNAM处理后,测定培养基葡萄糖剩余量,发现胰岛素抵抗PA组培养基葡萄糖剩余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PA组PEPCK和G-6-Pase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和MNAM干预组明显升高(p<0.05);PA组IRS-2,PI3K,AKT和GSK3β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MNAM干预组(<0.05);应用SIRT1抑制剂处理后,MNAM减少PA诱导的IR肝细胞糖异生的作用和调节IR肝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作用消失。结论:MNAM通过调节肝脏SIRT1、FOXO1和PGC-1α,而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传导和肝糖异生,减轻肝脏脂质沉积,从而调节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糖输出,降低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体重,改善其胰岛素抵抗。

翁良玉[8](2019)在《调脂降糖片对肥胖型痰瘀互结证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作用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调脂降糖片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痰瘀互结患者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的临床疗效,其次观察T2DM患者脂多糖、TNF-a、IL-6治疗前后的变化;通过脂多糖水平了解T2DM患者肠道菌群功能紊乱情况;探索调脂降糖片能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达到降糖的目的。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平行的试验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肥胖型痰瘀互结证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调脂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组)40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35例,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采用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用药疗效,应用统计软件IBM SPSS21.0对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医证侯评分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P值均<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均有改善(P值均<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降低血糖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3.脂质代谢指标对降低TG、TC、LDL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改善(P值均<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低TG、TC、LDL方面疗效相当;对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改善(P值均<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降低FFA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肥胖改善情况对改善肥胖、降低体重方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BMI及腰围均有改善(P值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减重疗效优于对照组。5.胰岛素抵抗对改善胰岛素抵抗,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HOMA-IR水平均有降低(P值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6.炎症细胞因子对TNF-α、IL-6两项炎症细胞因子,经治疗,治疗组TNF-α水平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对照组TNF-α水平未见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说明治疗组对降低TNF-α疗效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IL-6指标均有改善(P值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降低IL-6疗效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治疗组对改善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疗效优于对照组。7.肠道菌群紊乱改善情况对LPS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LPS均有改善(P值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降低LPS疗效优于对照组;由此可推测治疗组对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脂降糖片在改善肥胖型2型糖尿病痰於互结证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降低TNF-α、IL-6、LPS、FFA、HOMA-IR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糖水平、调节TG、TC、LDL等方面疗效与对照组相当。由本研究可看出调脂降糖片不仅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改善临床症状,还能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探索了调脂降糖片降糖机制,为中医降糖药物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袁姿[9](2019)在《血清TLR4和PFKFB3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肥胖患者血清TLR4、PFKFB3水平,探讨其在T2DM及肥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便为T2DM及肥胖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最小年龄22.0岁,最大年龄70.0岁,平均年龄(43.90±10.48)岁。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组,以BMI≥28.0kg/m2为切点将其分为T2DM肥胖组(n=30)和T2DM非肥胖组(n=30);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最小年龄22.0岁,最大年龄69.0岁,平均年龄(42.17±11.96)岁,以BMI≥28.0kg/m2为切点将其分为正常肥胖组(n=30)和正常对照组(n=30)。检测血清TLR4、PFKFB3、NF-κB、IL-6、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胆固醇(Low Density Cholesterol Lipids,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HbA1C)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TLR4、PFKFB3与NF-κB、IL-6、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TG、LDL-c、FBG、FINS、HOMA-IR、HbA1C 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TLR4、PFKFB3、NF-κB、IL-6水平在T2DM组显着高于非T2DM组;T 2DM肥胖组显着高于T2DM非肥胖组;正常肥胖组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肥胖组显着高于正常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非肥胖组与正常肥胖组无显着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F-κB、IL-6、BMI、WC、TG、LD L-c、FBG、FINS、HOMA-IR、HbA1C 与 TLR4 显着正相关(均 P<0.05);与 PFKF B3显着正相关(均P<0.05);血清TLR4与PFKFB3显着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C是IL-6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T2DM及肥胖患者血清TLR4、PFKFB3水平均显着升高,且与FBG、HbAIC、BMI、WC均显着正相关,提示TLR4、PFKFB3参与了 T2DM及肥胖的发生发展。2、T2DM及肥胖患者血清NF-κB、IL-6、HOMA-IR水平均显着升高,与TLR4显着正相关,提示在T2DM及肥胖的发展过程中涉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其调节炎症因子分泌入血,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3、PFKFB3与TLR4、NF-κB、IL-6均显着正相关,提示PFKFB3通过炎症反应参与T2DM及肥胖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与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刘桐伊[10](2019)在《腑行养颜膏对胃肠实热型2型糖尿病伴肥胖代谢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腑行养颜膏对胃肠实热型2型糖尿病伴肥胖代谢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作用,为中医药防治胃肠实热型2型糖尿病伴肥胖提供有效的治疗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内分泌二科门诊及病房,并且符合新诊胃肠实热型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观察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并给予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甘舒霖R,晚9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腑行养颜膏,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状总积分、中医单项症状积分、中医临床总有效率、体重、BMI、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OMA模型指数的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医单项症状积分:两组患者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口臭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中医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为86%,对照组为64%,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2肥胖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BMI、腰围有所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体重、BMI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3血糖相关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4血脂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5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稳态模型):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R、Homa-β、Homa-S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Homa-IR、Homa-S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间Homa-β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腑行养颜膏能有效改善胃肠实热型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更好的控制患者体重、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模型指标,进一步验证了腑行养颜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代谢指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此思路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图0幅;表14个;参104篇。

二、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及Ⅱ型糖尿病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及Ⅱ型糖尿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与生长激素/IGF-1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研究对象及材料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所用仪器
    1.3 方法
        1.3.1 研究分组
        1.3.2 观察指标
        1.3.3 胰岛素抵抗水平的检测
        1.3.4 生化指标分析
    1.4 统计学
第2章 结果
    2.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
    2.2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情况
        2.2.1 实验室检测指标
        2.2.2 两组受试者血糖、胰岛素功能检测
        2.2.3 生长激素/IGF-1对比
        2.2.4 多元回归分析
第3章 讨论
    3.1 2型糖尿病与腹型肥胖
    3.2 2型糖尿病与腹型肥胖及胰岛素抵抗
    3.3 肥胖与生长激素及IGF-1关系
第4章 结论
第5章 创新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2型糖尿病与腹部肥胖、胰岛素和IGF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关系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2)哈萨克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特点及HIF-1α中相关因子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人群选择
    1.2 相关诊断标准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哈萨克族、汉族人群2 型糖尿病患病特征分析基本信息的收集
    2.2 哈萨克族、汉族肥胖人群HIF-1α分析研究
3 试剂与器材
4 质量控制
    4.1 研究对象筛选
    4.2 基本资料收集
    4.3 生化(血液)指标收集
    4.4 脂肪组织收集及处理
    4.5 PCR及蛋白提取
5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院健康评估表
综述 肥胖和2型糖尿病流行现状及信号通路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临床研究: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聚类分析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四诊信息统计
        3.3 四诊信息聚类分析
        3.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3.5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的比较
        3.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FPG、FINS、HOMA-IR的比较
        3.7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BMI、Hb A1c的比较
        3.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TG、CHOL、LDL的比较
        3.9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的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的相关性
    讨论
        1 中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1.3 小结
        2 西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2.1 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之确立
        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的相关分析
        4.1 不同证型所占比之分析
        4.2 不同证型发病年龄和病程之分析
        4.3 不同证型胰岛素抵抗程度轻重之分析
        4.4 不同证型间相关指标变化之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脂肪乳诱发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引言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液体的配制
        1.4 动物准备
        1.5 动物造模
        1.6 静脉用药方法
        1.7 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
        1.8 实时荧光定量PCR
        1.9 蛋白免疫印迹
        1.10 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动物的一般特征
        2.2 Gyp-XLIX缓解了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2.3 Gyp-XLIX减轻了脂肪乳输注所造成的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
        2.4 Gyp-XLIX抑制了脂肪乳诱导的NFκB活化
        2.5 Gyp-XLIX调控脂肪乳引起的炎症基因表达
        2.6 mTOR、JNK、ERK蛋白没有参与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综述 中医药治疗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4)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糖脂代谢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5)黄酮衍生物C45抗糖尿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黄酮衍生物C45调节糖脂代谢和炎症的作用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对象
        1.1.2 实验试剂
        1.1.3 实验仪器
        1.1.4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体外实验结果.
        1.2.1.1 黄酮衍生物C45对HepG2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1.2.1.2 黄酮衍生物C45对3T3-L1细胞脂肪分化和脂代谢的影响
        1.2.1.3 黄酮衍生物C45对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1.2.2 体内实验结果
        1.2.2.1 黄酮衍生物C45对DIO小鼠摄食量、体重、内脏脂肪重量和肝脏重量的影响
        1.2.2.2 黄酮衍生物C45对DIO小鼠糖代谢的影响
        1.2.2.3 黄酮衍生物C45对DIO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1.2.2.4 黄酮衍生物C45对DIO小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1.3 讨论
        1.3.1 黄酮衍生物C45对DIO小鼠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1.3.2 黄酮衍生物C45对DIO小鼠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
    1.4 小结
二、黄酮衍生物C45调节糖脂代谢和抗氧化及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对象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肥胖、缺氧与炎症
        2.2.2 肥胖、缺氧与糖脂代谢
        2.2.3 黄酮衍生物C45缓解炎症的作用机制
        2.2.4 黄酮衍生物C45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
    2.3 讨论
        2.3.1 肥胖和缺氧通过脂肪细胞促进巨噬细胞炎症
        2.3.2 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发骨骼肌和肝细胞胰岛素抵抗其机制涉及炎症分子
        2.3.3 黄酮衍生物C45改善炎症和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肥胖与2型糖尿病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电针调控T2DM大鼠骨骼肌IRS-1磷酸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探究
        1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
        2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IRS-1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研究
        1 IRS-1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2 针刺可通过调节IRS-1-PI3K-Akt-GLUT4改善胰岛素抵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刺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1 针刺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2 针刺干预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3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图
    实验一 电针对2型糖尿病ZDF大鼠血糖、血脂含量的影响
        1 目的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实验二 电针对骨骼肌IRS-1磷酸化及其下游通路的影响
        1 目的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实验设计依据
    2 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3 IRS-1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4 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N1-甲基烟酰胺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N1-甲基烟酰胺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2.1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构建
        2.2.2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3 体重及空腹血糖监测
        2.2.4 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2.2.5 组织样本的采集
        2.2.6 采用ELISA法检测胰岛素水平
        2.2.7 胰岛素抵抗观察指标的计算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MNAM干预对各组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的影响
        3.2 MNAM对小鼠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3.3 MNAM对小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N1-甲基烟酰胺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2.2 肝脏组织标本的采集
        2.2.3 肝脏组织HE染色
        2.2.4 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
        2.2.5 肝脏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的检测
        2.2.6 Real-time PCR
        2.2.7 Western Blot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MNAM对肝脏组织形态及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
        3.1.1 肝脏组织形态学比较
        3.1.2 肝脏油红O染色结果比较
        3.1.3 肝脏组织甘油三酯含量的比较
        3.2 MNAM对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m RNA表达的影响
        3.3 MNAM对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N1-甲基烟酰胺调控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潜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细胞株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2.1 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2.2.2 肝脏组织标本采集
        2.2.3 Real-time PCR
        2.2.4 Western Blot
        2.2.5 细胞培养与分组
        2.2.6 葡萄糖剩余含量的测定
        2.2.7 Real-time PCR
        2.2.8 Western Blot
        2.2.9 SIRT1 抑制剂(EX-527)的干预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MNAM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组织SIRT1、FOXO1 和PGC-1α 表达的影响
        3.1.1 MNAM干预对各组小鼠肝脏SIRT1、FOXO1 和PGC-1α 的m 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1.2 MNAM对肝脏组织SIRT1、FOXO1 和PGC-1α 的蛋白表达以及FOXO1 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3.2 MNAM对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培养基葡萄糖剩余量的影响
        3.3 MNAM对胰岛素抵抗肝细胞糖异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MNAM对肝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作用
        3.5 MNAM对IR肝细胞SIRT1、FOXO1 和PGC-1α 表达的影响
        3.5.1 MNAM干预对IR肝细胞SIRT1、FOXO1 和PGC-1α 的m 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5.2 MNAM干预对IR肝细胞SIRT1、FOXO1 和PGC-1α 蛋白表达的影响
        3.6 抑制SIRT1 在MNAM调节肝细胞胰岛素敏感性中的作用
        3.6.1 抑制SIRT1 对肝细胞FOXO1 和PGC-1α 表达的影响
        3.6.2 抑制SIRT1 后MNAM对肝细胞培养基葡萄糖剩余量的影响
        3.6.3 抑制SIRT1 后MNAM对肝糖异生的作用
        3.6.4 抑制SIRT1 后MNAM对肝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调脂降糖片对肥胖型痰瘀互结证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
        1.1 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设计
        2.1 病例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内容
        2.5 疗效判定
        2.6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入选病例及完成情况
    2 试验对象的基线比较
        2.1 性别、年龄、病程、BMI
        2.2 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基线比较
    3 治疗结果
        3.1 不同时间点两组中医证侯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检验)
        3.2 两组血糖控制疗效比较
        3.3 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
        3.4 两组肥胖改善情况比较
        3.5 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
        3.6 两组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情况比较
        3.7 两组肠道菌群紊乱(脂多糖-LPS)改善情况比较
    4 总有效率测评
        4.1 中医证侯评分有效率测评
        4.2 疾病有效率测评
    5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事件记录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1.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
        1.2 2型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1.3 肠道菌群紊乱与糖尿病的关系
        1.4 炎症细胞因子与肠道菌群紊乱的关系
        1.5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1.6 2型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2 祖国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2.1 古代医学对消渴的基本认识
        2.2 古代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2.3 古代医学对痰於互结型消渴病患者的认识
        2.4 古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及其与消渴“痰”、“瘀”之间关系的认识
    3 立论依据
    4 调脂降糖片治疗肥胖型痰瘀互结证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4.1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4.2 血脂指标水平
        4.3 肥胖
        4.4 胰岛素抵抗指数
        4.5 细胞因子
        4.6 脂多糖(LPS)
        4.7 对于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的疗效评价
结论
存在问题与展望
    1 存在问题
        1.1 样本量的不足
        1.2 观察时间有限
        1.3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缺陷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痰、瘀”之间关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中医临床证侯积分表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9)血清TLR4和PFKFB3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结果
    一、各组性别、年龄及一般资料比较
    二、各组血清TLR4、PFKFB3、NF-κB、IL-6的比较
    三、各组代谢指标比较
    四、相关性分析
讨论
    一、TLR4与T2DM及肥胖的相关性
    二、PFKFB3与T2DM及肥胖的相关性
    三、TLR4与PFKFB3的相关性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及创新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清TLR4和PFKFB3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10)腑行养颜膏对胃肠实热型2型糖尿病伴肥胖代谢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
        1.1.1 病例选择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清膏的制作
        1.2.3 仪器设备
        1.2.4 观察时间
    1.3 观测指标
        1.3.1 一般检查
        1.3.2 疗效性指标
    1.4 疗效评定
    1.5 统计方法
    1.6 结果
        1.6.1 年龄比较
        1.6.2 性别比较
        1.6.3 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比较
        1.6.4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1.6.5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1.6.6 治疗前两组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比较
        1.6.7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
        1.6.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1.6.9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比较
        1.6.1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1.6.1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改善情况比较
        1.6.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MA模型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1.6.1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1.6.1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统计比较
    1.7 讨论
        1.7.1 2型糖尿病病名的由来
        1.7.2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病机分析
        1.7.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1.7.4 2型糖尿病伴肥胖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1.7.5 腑行养颜膏对2 型糖尿病伴肥胖的作用机制
        1.7.6 药理分析
        1.7.7 改善2 型糖尿病伴肥胖代谢指标的临床疗效分析
        1.7.8 小结
        1.7.9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 型糖尿病伴肥胖中西医研究进展
    2.1 中医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认识
        2.1.1 关于病名的认识
        2.1.2 关于病因的认识
        2.1.3 关于病机的认识
        2.1.4 关于治法的认识
        2.1.5 临床研究进展
    2.2 现代医学对肥胖和糖尿病关系研究概况
        2.2.1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流行病学概况
        2.2.2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2 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2.2.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相关的病理基础
        2.2.4 现代医学的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中医症状积分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及Ⅱ型糖尿病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与生长激素/IGF-1相关性研究[D]. 宣睿. 南昌大学, 2021(01)
  • [2]哈萨克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特点及HIF-1α中相关因子作用研究[D]. 诸葛瑾慧.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D]. 石书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糖脂代谢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D]. 熊慧勤. 郑州大学, 2020(02)
  • [5]黄酮衍生物C45抗糖尿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张畅.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电针调控T2DM大鼠骨骼肌IRS-1磷酸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D]. 宋姗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N1-甲基烟酰胺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D]. 张竞帆.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8]调脂降糖片对肥胖型痰瘀互结证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作用的临床观察[D]. 翁良玉.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血清TLR4和PFKFB3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D]. 袁姿. 苏州大学, 2019(07)
  • [10]腑行养颜膏对胃肠实热型2型糖尿病伴肥胖代谢指标的影响[D]. 刘桐伊.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肥胖、胰岛素抵抗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