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多夫定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齐多夫定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一、齐多夫定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谭丽媛[1](2020)在《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不同处方配比及不同提取方法的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的解热、镇痛、抗菌、抗炎作用,验证处方配比并进行提取工艺的初探;采用响应曲面法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确定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优选银柴退热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进行中试生产研究;制定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对中试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稳定性考察;研究银柴退热颗粒和银柴退热口服液在抗菌解热抗炎镇痛方面的药效学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贾氏银柴退热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 1.考察银柴退热汤供试品1-6(供试品1~3处方金银花:柴胡配比分别为1:1、2:1、1:2,提取方法为水煎煮法;供试品4~6处方金银花:柴胡配比分别为1:1、2:1、1:2,提取方法为双提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2.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以绿原酸和黄芩苷的转移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Design(BBD)模式,对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提取工艺参数煎煮时间(A)、煎煮次数(B)、加水量(C)进行优选分析。3.以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等参数为指标对传统湿法制粒的最佳制剂工艺进行筛选;以成型率为指标对喷雾制粒的辅料量、制粒温度、辅料配比进行了优选;结合中试生产试验结果,建立银柴退热颗粒的成型工艺,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及辅料的种类和用量。4.从鉴别、指纹图谱、检查(制剂通则检查、砷盐检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含量测定四个方面,对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鉴别包括性状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使用中国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11批银柴退热颗粒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4“颗粒剂”项下要求,对银柴退热颗粒的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重金属检查采用第二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21),砷盐检查采用古蔡氏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22);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有害元素Cu、Pb、Cd进行测定,其中Cu采用火焰法,Pb、Cd采用石墨炉法;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君药金银花、连翘、黄芩和柴胡的有效成分进行测定。5.按照质量标准(草案),在市售包装条件下,对银柴退热颗粒的3批中试产品进行了 6个月稳定性试验和加速试验研究[加速试验条件为温度(40±2℃)、湿度(75±5%),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为温度(25±2℃)、湿度(60±10%)]。6.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法,比较银柴退热颗粒和银柴退热口服液在抗菌解热抗炎镇痛方面的药效学等效性。7.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收集贾氏银柴退热汤处方所含药味的相关活性成分;Swiss靶标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各成分靶点;通过治疗靶标数据库(TTD),Drugbank,疾病-基因网数据库(DisGeNET)获取急性上呼吸道相关靶标;韦恩图获得相关交集;使用STRING网站进行靶点蛋白互作分析,运用Cytoscape3.7.1进行结果可视化;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寻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活性成分、对应靶标,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结果 1.供试品1-6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方配比、不同提取工艺的银柴退热汤流浸膏均有一定的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金银花:柴胡配比为1:1、提取工艺为双提法时,其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更明显。2.建立了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最优提取条件为:煎煮时间60min、煎煮2次、加12倍量水。3.传统干法制粒的最佳工艺为:浸膏粉与辅料用量为1:0.3,辅料为糖粉:糊精=2:1,矫味剂阿斯巴甜加入量为1%,喷入90%乙醇适量;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0,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90~40,喷雾速率10 Hz,糖粉:糊精比例为1:1;喷雾制粒工序少,制粒全过程是密闭操作,粉尘少,有利于减少有效成分损失,更能符合GMP标准,且目前药厂大生产多采用喷雾制粒设备,故确定制粒方法为喷雾制粒。4.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微甜、微苦;薄层色谱鉴别中,最终确定了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大青叶共6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指纹图谱研究中,确定共有峰15个,指认出10个共有峰,分别为:峰1新绿原酸,峰2绿原酸,峰4咖啡酸,峰5隐绿原酸,峰9连翘酯苷A,峰10异绿原酸B,峰11异绿原酸A,峰12异绿原酸C,峰13黄芩苷,峰15汉黄芩苷;银柴退热颗粒的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4“颗粒剂”项下要求;银柴退热颗粒三批中试产品砷盐检查含量限度均小于2 ppm,重金属检查含量限度均小于10 ppm,有害元素检查中各元素平均含量为:Cu 1.83mg/kg、Pb 0.32mg/kg、Cd0.22mg/kg;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多指标-HPLC含量测定方法,最终确定银柴退热颗粒每袋含金银花、牛蒡子以绿原酸(C16H1809)计,不得少于6.3 mg;含连翘以连翘酯苷A(C29H360 15)计,不得少于11.8 mg;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0.0 mg。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5.银柴退热颗粒的外观性状、鉴别、溶化性、水分含量、粒度、含量测定等均符合质量标准(草案)规定。6.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组解热镇痛抗菌抗炎药理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药效学等效性。7.贾氏银柴退热汤所含中药活性成分共322个,对应不同的靶标1088个,收集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靶点623个,贾氏银柴退热汤主要作用于TNF、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MAPK、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主要涉及炎症与免疫调控。结论 不同处方配比、不同提取工艺的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金银花:柴胡为1:1、提取工艺为双提法时,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更明显。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操作性强,适合于批量生产。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并进行稳定性考察,说明银柴退热颗粒质量及工艺稳定、可靠。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药效学等效性。贾氏银柴退热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各作用通路间相互关联,起到消除炎症、抑制活化的细胞因子、缓和过激的免疫反应的作用,与传统中药复方所具有的整体调节性特征相契合,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后续的作用机制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余曼[2](2019)在《补肾托毒化瘀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艾滋1号方联合HAART对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探索和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试验探索,观察该方体现的补肾托毒治法对免疫重建不良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对免疫重建的机制,为解决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难题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基于临床经验、理论及文献研究方法,探索艾滋病中医病名及免疫重建不良的病机假说,提出相应治法并阐述其理论特色,改进制成中药艾滋1号方。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10例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者进行中西医协同临床干预,观察受试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免疫学指标、安全性指标,评估艾滋1号方对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环磷酰胺及环孢菌素A诱导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观察艾滋1号方对模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脏器指数及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评估该方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作用。【结果】相关中医理论探索(1)艾滋病的中医病名“艾疠”和病因“艾邪”可作为一种学术探讨;(2)“艾邪损元、毒瘀内生”是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病机假说,其中艾邪侵袭是致病原因,元气亏虚为发病基础,毒、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3)补肾托毒化瘀是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基本法则,其中补肾是治疗之根本,托毒是治疗之手段,化瘀则是治疗之目的,三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临床探索(1)用药后第24周与用药后第12周比较,HLA-DR-CD38+CD4+/CD8+T细胞和HLA-DR+CD38+CD4+/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用药后第36周与用药后第12周比较,HLA-DR-CD38+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2)免疫重建有效率:用药第24周,脱落1例,有效3例,稳定6例,无效0例;用药第36周,脱落1例,有效4例,稳定5例,无效0例;(3)用药后第24周、第36周与用药前(0周)比较,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有所升高(P>0.05);(4)用药后第24周、第36周与用药后第12周比较,CD4+CD45RA+/CD45RO+及CD8+CD45RA+/CD45RO+T淋巴细胞百分比出现上下波动(P>0.05);(5)用药后第24周与用药后第12周比较,HLA-DR+CD38-CD4+/CD8+T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后第36周与用药后第12周比较,HLA-DR-CD38+CD4+、HLA-DR+CD38+CD4+/CD8+和HLA-DR+CD38-CD4+/CD8+T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6)用药后第12周、第24周、第36周与用药前(0周)比较,症状体征总积分有所下降(P>0.05);卡洛夫斯基积分缓慢上升(P>0.05)。动物试验艾滋1号方对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耳重差、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显着降低(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滋1号各组小鼠耳重差、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艾滋1号+模型组各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耳重差、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艾滋1号方对环孢菌素A所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影响:(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耳肿胀度、CD4+T细胞量、CD4/CD8比值显着降低(P<0.05);(2)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艾滋1号大、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耳肿胀度显着增高(P<0.01、0.05);艾滋1号小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艾滋1号各剂量组CD4+T细胞量、CD4/CD8比值均显着升高(P<0.01),CD8+T细胞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艾邪损元、毒瘀内生”病机假说反映了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本质,补肾托毒化瘀体现了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基本治疗法则。艾滋1号方在本组临床探索、动物试验中表现出以下现象:(1)具有下调免疫重建不良患者T细胞免疫激活亚群作用,可以抑制患者的免疫异常激活状态,提示该方可能对促进患者免疫功能重建具有潜在优势;(2)可以改善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在感冒、腹泻、精神状态、劳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安全性良好;(3)可显着提高环孢菌素A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水平,且治疗效果与剂量之间存在一定量化关系,同时能够改善环孢菌素A诱导的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CD4+T细胞低表达;(4)未显示出提高免疫重建不良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恢复CD4/CD8比值的作用;(5)未显示出提高免疫重建不良患者CD4+CD45RA+T细胞、CD8+CD45RA+T细胞、CD4+CD45RO+T细胞、CD8+CD45RO+T细胞百分比的作用,可能艾滋1号方对免疫重建不良者纯真、记忆CD4+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变化的效应机制与艾滋病患者初始接受HAART后的情况并不一致;(6)对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鲁忠生[3](2014)在《齐多夫定工业化生产工艺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齐多夫定(ZDV),又称叠氮胸苷(AZT),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生产的抗艾滋病药品。近年来,艾滋病用药市场需求增加。政府对于病人提供免费治疗的覆盖人群逐步扩大,导致齐多夫定的需求量逐步提升,齐多夫定的生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缺口较大。随着合成工艺的不断改进,制造成本下降,齐多夫定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这也是艾滋病患者的福音。但总的说来,齐多夫定的生产工艺仍存在收率较低,对设备、工艺条件要求苛刻等问题。因此,对于传统工艺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收率更高,污染更少、成本更低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以胸苷为原料的现有工业生产工艺基础上,减少工艺步骤,采用五步反应:三苯基保护,磺化,氧桥,叠氮化以及水解制造齐多夫定。与目前通用的合成路线主要区别是采用氧桥路线避免两次磺化反应,从而避免产生3位的叠氮基团部分被氯取代,导致齐多夫定的质量降低的反应过程。论文重点探讨了叠氮化反应的控制,引入三苯基保护基团,提高齐多夫定的产品质量和收率,同时通过原料的回收利用降低齐多夫定综合成本。论文对于齐多夫定生产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对新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与实践,并针对新工艺提出齐多夫定的工业化生产方案。实验工艺条件优化等实验和结果分析表明,原生产工艺原料成本价位1745元/kg,改进后工艺原料成本为1344元/kg,改进工艺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远远低于原工艺的成本。由于改进工艺减少一步反应,减少了设备和人员的要求,相应制造成本也有一定的降低。

努尔买买提·库达巴尔地[4](2012)在《甲硝唑等四种药物的荧光标记及其分析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因具有无放射性、操作简单、高灵敏度等特点已在各个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研究以利多卡因、拉米夫定、齐多夫定、甲硝唑等四种药物为分析对象,用荧光标记试剂进行标记,药物和其荧光标记物竞争吸附作为“塑料抗体”的相应分子印迹聚合物,完成了竞争免疫吸附试验,从而对这些药物的免疫荧光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其具体研究工作内容如下几种:1、主要综述了在上述药物常用的分析方法,如HPLC和免疫分析技术,尤其是免疫荧光分析及荧光标记技术的概况。2、对分子结构中没有易于修饰活性基团的利多卡因,制备了荧光类似物,以便进行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结构类似物显示了良好的荧光性能。3、以简单的芳烃化合物为原料,利用相关的反应合成了具有良好荧光性能的化合物—9-氨基吖啶,经过并测定了其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来进行检测它的光谱性能。结果表明,9-氨基吖啶显示了良好的荧光性能,并能对甲硝唑等三种药物进行有效的荧光标记试剂。4、为了降低标记物对药物分子在其印迹聚合物的吸附位点的影响以及避免药物分子对荧光试剂的荧光性能的影响等,选择了两种具有较强反应活性的化合物作为碳链。根据它们的反应机理,设计了三种制备荧光标记物的合成路线,并合成出了荧光标记物。对产率不高的一些反应,设计了一系列的平行实验来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提高了反应产率。5、对制备的甲硝唑等三种荧光标记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测定了相对荧光量子效率。结果表明,它们显示了良好的荧光性能。又对它们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制作了标准曲线、药物与荧光标记物对各自相应的聚合物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在这些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以甲硝唑(或齐多夫定)和其荧光标记物竞争吸附作为“塑料抗体”的相应分子印迹聚合物,完成了竞争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甲硝唑等药物的浓度与相对荧光强度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线性关系。

孙亚敏[5](2011)在《齐多夫定和那格列奈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固相萃取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分子印迹技术是根据目标分子的空间结构和性质而设计合成聚合物,因此所得到的聚合物对目标分子具有预定性、选择性和识别性。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到有机化学、分离化学、分析化学等各个领域,尤其是药物的分离分析、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富集、提纯,生物传感器以及环境样品和临床医学检测等方面。齐多夫定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艾滋病治疗的药物;那格列奈是一种新型苯丙氨酸类血糖调节剂。论文分别以齐多夫定为印迹分子,N,N-二甲基甲酰胺为致孔剂,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1引发聚合,制得分子印迹聚合物;以那格列奈为印迹分子,氯仿为致孔剂,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聚合,制得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聚合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及应用。具体工作如下:1齐多夫定和那格列奈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分别以齐多夫定和那格列奈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齐多夫定和那格列奈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对模板分子与单体比例、模板分子与交联剂比例等因素的优化,制备性能优良的MIP。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为60℃时,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与交联剂比例为1:4:20,所制备的齐多夫定MIP颗粒吸附效果最好;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与交联剂比例为1:4:24,所制备的那格列奈MIP颗粒吸附效果最好。2齐多夫定和那格列奈分子印迹材料的评价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静态吸附实验、比表面积及选择性实验的比较对印迹聚合物的组成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多孔性、专一识别性。3齐多夫定分子印迹材料固相萃取方法的建立以制备的齐多夫定MIP颗粒作为固相萃取剂,通过固相萃取条件(活化条件、上样溶剂、淋洗溶剂和洗脱溶剂)的优化,确定了以该分子印迹材料为固定相进行固相萃取的实验方法。得到优化的固相萃取条件为:3mL甲醇和3mL水活化MIP柱;3mL齐多夫定水溶液为上样液;1mL水溶液为淋洗液;3mL5%乙酸甲醇为洗脱液。在此条件下对0.3~800μg/mL的齐多夫定的回收率为96.9%~73.8%,最大吸附量达到42.4mg/g。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测定人体尿样中的齐多夫定,齐多夫定浓度为0.4、2、4μg/mL加标尿样的回收率分别为87.3%、93.4%、94.5%。4那格列奈分子印迹材料固相萃取方法的建立以制备的那格列奈MIP颗粒作为固相萃取剂,通过固相萃取条件(活化条件、上样溶剂、淋洗溶剂和洗脱溶剂)的优化,确定了以该分子印迹材料为固定相进行固相萃取的实验方法。得到优化的固相萃取条件为:3 mL甲醇和3 mL水活化MIP柱;3mL 30%的甲醇/水溶液为上样液;1mL20%的甲醇/水溶液为淋洗液;3mL5%乙酸/甲醇溶液为洗脱液。在此条件下对0.07~90μg/mL的那格列奈的回收率为96.1%~70.8%。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测定人体血浆中的那格列奈,那格列奈浓度为0.05、2、4μg/mL加标血浆的回收率分别为74.9%、89.6%、92.2%。

曾何华[6](2010)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应用于抗HIV药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在详细细综述分子印迹技术和固相萃取的研究现状和实际样品中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分析方法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通过非共价本体聚合法分别合成了以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将所得的材料作为固相吸附剂,探讨了在实际样品中选择性固相萃取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等方面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1、将计算机模拟与渗漏实验相结合,筛选出最佳功能单体;合成拉米夫定的替代模板拉米夫定酯化产物;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模板分子齐多夫定与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及拉米夫定酯化产物与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形成主客体复合物的自组装过程,此方法为制备抗HIV药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及识别聚合机理提供了依据。2、合成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三甲氧基丙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齐多夫定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及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拉米夫定替代模板-拉米夫定酯化产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用于固相萃取,通过对上样、除杂、洗脱等条件进行优化,成功的将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从其结构类似物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为实际样品的分离与富集奠定基础。同时虚拟模板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聚合物应用中“模板渗漏”的问题。3、将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萃取联用,成功的去除了药片及血清中的干扰组分,净化了样品,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血清中抗HIV药物的含量:齐多夫定不同加入量的回收率73.8%76.3%;拉米夫定不同加入量的回收率为69.9%75.0%。该方法直观、快速,可用于其它生物体液中药物的分离与富集。

金圣煊[7](2005)在《齐多夫定肉豆蔻酸酯脂质体的研究》文中指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能抑制HIV复制,明显降低了感染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仍存在药物难以到达的病毒贮库、无法彻底清除HIV、长期应用易产生多药耐药毒株等诸多问题。因此继续寻找高效低毒抗HIV药物,以及针对HIV贮库开发新的给药系统是当前国际上极为关注的热门领域。本文以齐多夫定(AZT)为原料药,进行亲脂性前药改性,将药物有效地包封于脂质体中,利用脂质体的被动靶向特点,可将药物导入巨噬细胞这—HIV的重要贮库;利用右旋糖酐硫酸酯(DS)能够与HIV外膜蛋白gp120特异性结合的特点,首次合成了DS的脂肪酸衍生物,用于脂质体表面修饰,制备主动靶向脂质体,可将药物传递至HIV感染的细胞,阻断HIV感染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融合作用;在此基础上,用聚乙二醇(PEG)衍生物包衣,构建立体稳定主动靶向脂质体,使之既保持脂质体的长循环特点,又具主动寻靶能力,可将药物传递至HIV感染的深层部位,如脑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合成了双重前药——齐多夫定肉豆蔻酸酯(AZT-M),并测定有关理化性质。AZT-M为白色粉末,熔点为56℃,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在正辛醇—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logPapp为5.30(AZT为0.07)。采用改良乙醇注入法结合微射流技术整粒,制备AZT-M普通脂质体(AZT-ML)。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微射流仪匀化压力和循环次数对脂质体粒径的影响,并对磷脂种类和用量、药脂比、胆固醇用量和水化介质的种类等处方因素进行筛选,得到优化工艺和处方,制得平均粒径在100nm以下,包封率在98%以上的AZT-ML;选择合适的冻干工艺和保护剂,制得AZT-ML冻干制剂,4℃避光贮存稳定性良好。首次合成肉豆蔻酰化DS(myristoyl DS,DSM)和棕榈酰化DS(palmitoyl DS,DSP),考察了DSM和DSP的加入方式、用量对AZT-ML的粒径、Zeta电位和包衣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加法优于外加法,内加法可使DSM和DSP的包衣效率达到90%以上;随着DSM或DSP浓度的提高,AZT-ML的粒径逐渐增大,当浓度过高(2mg/mL)时,会造成脂质体聚集;DSM或DSP表面修饰后,AZT-ML Zeta电位下降;DSM或DSP表面修饰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riton X-100诱发的钙黄绿素泄漏,提高了脂质体的膜稳定性。采用外加法,用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胆固醇琥珀酸酯(CHS-PEG)对DSM-AZT-ML进行包衣,制备立体稳定主动靶向脂质体(PEG-DSM-AZT-ML),PEG包衣后可增加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为了预测AZT-M在体内的降解趋势以及评价脂质体包裹对AZT-M稳定性的影响,比较脂质体包裹前后AZT-M在不同pH缓冲液、不同种动物血浆以及大鼠组织匀浆中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AZT-M在pH 4.0~9.0缓冲液中的降解机理为专属碱催化和水催化降解,随着介质pH的增大、温度的升高,降解速率加快,在pH 4.0~7.0降解缓慢:AZT-M在混悬液和脂质体中的降解趋势一致,在pH 4.0~7.4时降解速率基本接近,当pH 9.0、温度为80℃时,AZT-M在脂质体中的降解速率明显低于其在混悬液中的降解速率。AZT-M在血浆和组织匀浆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规律,血浆和组织匀浆中的酶能显着加速AZT-M的降解,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AZT-M在血浆中的降解速率依次为小鼠>大鼠(?)兔。经脂质体包裹后,明显提高了AZT-M的稳定性,药物在血浆和组织匀浆中的半衰期顺序依次为PEG-DSM-AZT-ML>DSM-AZT-ML≈AZT-ML>AZT-M。以AZT为指标成分,评价大鼠静脉注射AZT溶液剂和AZT-M脂质体后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情况。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AZT-ML、DSM-AZT-ML和PEG-DSM-AZT-ML的AUC0-∞分别为AZT的1.6、1.9和2.3倍;总体清除率(CLtot)则由AZT的16.6±2.3 mL/min分别下降为10.8±2.2 mL/min、8.6±1.4 mL/min和7.1±1.1 mL/min,稳态分布体积(Vss)由AZT的1.2±0.3 L分别下降为0.8±0.2 L、0.8±0.1 L和0.7±0.2 L;PEG-DSM-AZT-ML还能显着延长药物的末端消除半衰期(t1/2)和平均滞留时间(MRT)。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AZT-ML给药后可被动靶向网状内皮系统,如60 min时,在脾、肝和肺中的药物浓度分别是AZT溶液剂的6.9、4.7和4.3倍;DSM-AZT-ML给药后在肺中的分布量较高,5 min、60 min和240 min时的药物浓度分别是AZT溶液剂的1.6、9.3和3.6倍;AZT-M脂质体给药后,在脑中的AZT浓度均有了显着提高,且以PEG-DSM-AZT-ML作用最为明显,如给药后60 min时AZT-ML、DSM-AZT-ML和PEG-DSM-AZT-ML在脑中的浓度分别是AZT溶液剂的2.2、2.0和6.1倍。通过台盼蓝染色法测定AZT-M脂质体的细胞毒性,结果发现经脂质体包裹的AZT-M毒性明显降低,其对MT-4细胞的毒性大小依次为PEG-DSM-AZT-ML<DSM-AZT-ML<AZT-ML<AZT-M。以SF33引起的细胞病变为指标,初步评价AZT-M脂质体的抗HIV-1活性,结果发现AZT-M及其脂质体组在所考察的3个浓度中,对SF33感染的MT-4细胞的保护作用均与阳性药AZT相当。

曾军[8](2004)在《齐多夫定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齐多夫定胶囊的制备工艺及中间产品的检测方法。 方法 以齐多夫定为主药 ,淀粉、微晶纤维素 PH1 0 2 、羧甲淀粉钠、硬脂酸镁等为辅料制备齐多夫定胶囊 ,并摸索中间产品的检测方法。 结果 该制剂处方合理 ,工艺可靠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齐多夫定的含量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A=0 .0 3 94C-0 .0 0 0 7,r=0 .9998( n=10 )。结论 处方合理 ,制备工艺可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 2 66nm的波长处测定含量时 ,重现性好 ,方法简单、快速、可行 ,并且检测成本低 ,可用于大生产时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测

丁鸿珊[9](2004)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多夫定胶囊中AZT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建立齐多夫定胶囊中 AZT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Nova-Pak○RC1 8色谱柱 ( 60 A0 4μm,3 .9× 15 0 mm) ;流动相 :甲醇 -水 ( 2 0∶ 80 ) ;流速 :1.0 m L· min- 1 ;检测波长 :2 65 nm。 结果 齐多夫定进样量在 0 .2~ 2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 r=1.0 0 0 0 ,n=5 ) ,重复性良好 ,RSD=0 .96% ( n=6) ,平均回收率 10 0 .1% ,RSD=1.49% ( n=9)。 结论 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邹寿涛,胡普强[10](2008)在《齐多夫定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利用亲水性的Eudragit系列高分子物质单用、与疏水性的乙基纤维素合用制备齐多夫定骨架型缓释片。方法确定5个不同的处方,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骨架片。结果单独使用Eudragit系列产品作辅料,缓释片只能维持6 h的药物持续释放,而RLPO、RSPO与乙基纤维素合用后可以维持12 h的持续释药。结论齐多夫定缓释片与常规片比较,缓释片可以维持12 h的药物持续释放,这样会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大大改善患者依存率。

二、齐多夫定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齐多夫定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贾氏银柴退热汤处方配比的验证及提取工艺初探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抗菌实验
        2.3 解热实验
        2.4 抗炎实验
        2.5 镇痛实验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抗菌实验
        3.2 解热实验
        3.3 抗炎实验
        3.4 镇痛实验
    4. 小结
第二章 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2.2 单因素考察
        2.3 Box-Behnken响应面法
        2.4 验证实验
    3. 小结
第三章 银柴退热颗粒成型工艺研究及中试生产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传统湿法制粒
        2.2 喷雾制粒
        2.3 银柴退热颗粒的中试生产
    3. 小结
第四章 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鉴别
        2.2 指纹图谱
        2.3 检查
        2.4 含量测定
    3. 小结
第五章 银柴退热颗粒的稳定性考察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长期稳定性试验
        2.2 加速稳定性试验
    3. 小结
第六章 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的药效学等效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抗菌实验
        2.2 解热实验
        2.3 抗炎实验
        2.4 镇痛实验
        2.5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抗菌实验
        3.2 解热实验
        3.3 抗炎实验
        3.4 镇痛作用
    4. 小结
第七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贾氏银柴退热汤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贾氏银柴退热汤中药信息的收集和筛选
        1.2 活性成分作用靶标的预测
        1.3 疾病靶标的收集
        1.4 有效成分与疾病靶标的Venny分析
        1.5 潜在作用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1.6 关键靶标的通路分析
    2. 结果
        2.1 复方中包含的化合物及对应靶标
        2.2 复方的中药-归经网络
        2.3 筛选关键靶标
        2.4 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银柴退热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致谢
作者简介

(2)补肾托毒化瘀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相关中医理论探索
    1 对艾滋病病名的探索
    2 免疫重建不良的病机假说
        2.1 艾邪侵袭是致病原因
        2.2 元气亏虚是发病基础
        2.3 毒瘀内生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2.4 邪、虚、毒、瘀之间的关系
    3 消托补三原则与免疫重建不良“异病同治”
    4 相关补肾托毒化瘀治法的探索
        4.1 补肾
        4.2 托毒
        4.3 化瘀
    5 补肾托毒化瘀理论特色
        5.1 通补结合,以平为期
        5.2 缓中补虚,气血以流
        5.3 辨病论治,遵法守方
第二部分 文献探索
    1 西医对免疫重建不良的认识
        1.1 免疫重建与免疫重建不良的概述
        1.2 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机制
        1.3 胸腺再生与免疫重建
        1.4 免疫重建成功的评价指标
        1.5 免疫重建不良的干预措施
    2 中医对免疫重建不良的认识
        2.1 中医对免疫的认识
        2.2 中医对艾滋病免疫重建的认识
        2.3 中医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探索
第三部分 临床探索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数情况
        2.3 病例选择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
        3.2 试验用药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价标准
        3.5 安全性评价
        3.6 药物不良反应分级
        3.7 质量控制
        3.8 统计学分析
        3.9 伦理学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基本情况
        4.2 临床疗效
        4.3 免疫重建的疗效评价
        4.4 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的变化情况
        4.5 安全性评价
    5 讨论
        5.1 试验结果分析
        5.2 中药处方的组方依据
        5.3 脾肾相赞理论的构想
    6 典型病例
        6.1 典型病例1
        6.2 典型病例2
        6.3 典型病例3
        6.4 典型病例4
    7 小结
第四部分 试验探索
    第一节 艾滋1 号方对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
        2.2 给药剂量
        2.3 给药及造模方法
        2.4 检测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艾滋1号对DNFB所致正常及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3.2 艾滋1 号对正常及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4 试验分析
        5 试验小结
    第二节 艾滋1 号方对环孢素A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影响
        试验1 对2,4-二硝基氟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
        2.2 给药剂量
        2.3 给药及造模方法
        2.4 对小鼠耳肿胀的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 试验结果
        试验2 对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
        2.2 给药剂量
        2.3 给药及造模方法
        2.4 对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 试验结果
        4 试验分析
        5 试验小结
    第三节 讨论
        1 免疫低下动物模型
        1.1 动物模型的筛选
        1.2 免疫低下动物模型评价指标
        2 胸腺肽肠溶片与人参总皂苷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艾滋1 号方对DNFB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3.2 艾滋1 号方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临床观察表
附录二 试验药物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齐多夫定工业化生产工艺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齐多夫定概述
    1.2 齐多夫定药物说明
    1.3 齐多夫定的合成方法
        1.3.1 以胸苷为起始原料的合成工艺
        1.3.2 以D-甘露醇为起始原料的合成工艺
        1.3.3 以5D甲基尿苷为起始原料的合成工艺
        1.3.4 以D-木糖为起始原料的合成工艺
    1.4 以胸苷为原料齐多夫定工业合成工艺对比
    1.5 齐多夫定工业生产存在问题
    1.6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齐多夫定的工艺改进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 工艺过程
        2.2.1 三苯基保护反应
        2.2.2 磺化反应
        2.2.3 氧桥反应
        2.2.4 叠氮化反应
        2.2.5 脱保护反应
    2.3 与改进工艺对照的原生产工艺过程
    2.4 齐多夫定产品质量评价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叠氮化温度和搅拌速度工艺条件优化
    3.2 采用改进工艺得到的齐多夫定产品质量分析
    3.3 齐多夫定生产工程设备选型
        3.3.1 涡轮式搅拌器
        3.3.2 浆式搅拌器
        3.3.3 框式或锚式搅拌器
        3.3.4 推进式搅拌器
    3.4 改进工艺成本核算
    3.5 小结
第4章 齐多夫定改进工艺工业化生产实践
    4.1 齐多夫定工业化生产方案
        4.1.1 三苯基保护反应工艺流程图
        4.1.2 磺化反应工艺流程图
        4.1.3 氧桥反应工艺流程图
        4.1.4 叠氮化反应工艺流程图
        4.1.5 脱保护反应工艺流程图
    4.2 齐多夫定物料平衡及环保
    4.3 设备流程图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甲硝唑等四种药物的荧光标记及其分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药物分析及发展现状
        1.1 药物分析
        1.1.1 药物分析概述
        1.1.2 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1.2 齐多夫定等药物的分析方法进展
        1.2.1 四种药物的理化性质
        1.2.2 四种药物常见的分析方法
    2 免疫荧光技术
        2.1 免疫荧光技术概述
        2.2 免疫荧光分析的分类
        2.3 免疫荧光技术组成
    3 荧光标记方法
        3.1 分子荧光光谱法
        3.2 荧光标记技术
        3.2.1 荧光标记技术概述
        3.2.2 荧光标记试剂的选择
    4 本课题来源、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4.1 本课题的来源
        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4.3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一章 利多卡因荧光类似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能的研究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合物的表征结果
        2.2 紫外光谱的测定
        2.3 荧光光谱的测定
        2.3.1 四个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的测定
        2.3.2 在不同条件下荧光光谱的测定
    3 结论
第二章 甲硝唑等三个药物的荧光标记
    引言
    1 荧光标记试剂 9-氨基吖啶的合成及表征
        1.1 实验部分
        1.1.1 仪器与试剂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与讨论
        1.2.1 化合物的表征结果
        1.2.2 目标化合物 F3的紫外光谱的测定
        1.2.3 目标化合物 F3的荧光光谱的测定
        1.2.4 小结
    2 以 2 -氯乙酰氯为碳链制备荧光标记物及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1.2.1 通过荧光标记试剂 N- (9-吖啶基)-2- 氯乙酰胺制备甲硝唑荧光标记物(F5)
        2.1.2.2 通过甲硝唑氯乙酰氯来制备甲硝唑荧光标记物(MNZ-CA-F3)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化合物的结果表征
        2.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2.2.3 小结
    3 以丁二酸酐为碳链制备荧光标记物及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1.2.1 甲硝唑荧光标记物的合成
        3.1.2.2 齐多夫定荧光标记物的合成
        3.1.2.3 拉米夫定荧光标记物的合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三种药物的荧光标记物及中间体的结构表征
        3.2.1.1 甲硝唑荧光标记物及中间体的 MS、HNMR、IR 数据
        3.2.1.2 齐多夫定荧光标记物及中间体的 MS、HNMR、IR 数据
        3.2.1.3 拉米夫定甲硝唑荧光标记物及中间体的 MS、HNMR、IR 数据
        3.2.2 反应条件的选择
        3.2.3 小结
    4 结论
第三章 免疫荧光分析初步实验研究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荧光标记试剂以及荧光标记物的荧光量子效率的测定
        1.2.2 甲硝唑荧光标记物(H2)的竞争免疫吸附实验
        1.2.3 齐多夫定荧光标记物(H3)的竞争免疫吸附实验
        1.2.4 拉米夫定荧光标记物的竞争免疫吸附实验
    2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整理论文情况
致谢

(5)齐多夫定和那格列奈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固相萃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分子印记概述
    1.2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类型
    1.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1.5 分子印迹聚合方式
    1.6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1.7 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表征
    1.8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
    1.9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齐多夫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固相萃取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那格列奈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固相萃取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致谢

(6)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应用于抗HIV药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1. 分子印迹技术
        1.1 分子印迹技术的起源与概况
        1.2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构成
        1.4 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类
        1.5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1.6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2.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2.1 固相萃取
        2.2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3. 抗HIV 药物
        3.1 抗HIV 药物的发展
        3.2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
    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功能单体的选择方法研究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虚拟模板
        2.2 计算机模拟
        2.3 单体选择
        2.2 作用实验
    3. 小结
第二章 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于固相萃取研究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固相萃取的研究
    2. 结果与讨论
        2.1 渗漏实验
        2.2 上样环境的选择
        2.3 上样浓度对键合量的影响
        2.4 洗脱溶剂的选择
        2.5 分离结构类似物
    3. 小结
第三章 实际样品的测定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MI-SPE-UV 法
        1.4 MI-SPE HPLC 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MI-SPE-UV 法
        2.2 MI-SPE HPLC 法
    3.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论文整理情况
致谢

(7)齐多夫定肉豆蔻酸酯脂质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艾滋病的流行情况
    二 抗艾滋病药物作用靶点、分类及现有治疗措施存在的问题
    三 HIV贮库
    四 靶向载体
    五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
    六 本论文的实验方案
第一章 齐多夫定肉豆蔻酸酯的合成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仪器与试药
    实验方法与结果
        1 AZT-M的合成及结构确证
        1.1 AZT-M的合成路线
        1.2 AZT-M的结构确证
        2 AZT-M有关理化性质的测定
        2.1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溶解度的测定
        2.3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_(app))的测定
        2.4 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2.5 AZT-M熔点的测定
        2.6 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2.7 纯度的测定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齐多夫定肉豆蔻酸酯普通脂质体的研究
    仪器与试药
    实验方法与结果
        1 AZT-ML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1.1 HPLC法测定AZT-ML中药物的浓度
        1.2 超速离心法分离脂质体中的游离药物
        2 AZT-ML的制备
        2.1 制备工艺的考察
        2.2 处方筛选
        2.3 AZT-ML处方工艺的确定及初步质量评价
        3 AZT-ML冻干制剂的制备
        3.1 冻干工艺的考察
        3.2 冻干处方的筛选
        4 AZT-ML冻干制剂的制剂学性质及稳定性考察
        4.1 AZT-ML冻干制剂的制剂学性质
        4.2 AZT-ML冻干制剂的稳定性考察
    讨论
        1 亲脂性前药途径与脂质体的制备
        2 M-110L型微射流仪压力和循环次数对脂质体粒径的影响
        3 AZT-ML包封率的测定
        4 磷脂种类对改良乙醇注入法制备AZT-ML稳定性的影响
        5 胆固醇的加入对AZT-ML的影响
        6 冻干保护剂对AZT-ML冻干制剂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表面修饰齐多夫定肉豆蔻酸酯脂质体的研究
    仪器与试药
    实验方法与结果
        1 DSM和DSP的合成
        1.1 合成工艺路线
        1.2 DSM和DSP的红外图谱
        1.3 异丙醇残留量的测定
        1.4 DSM和DSP取代度的测定
        2 表面修饰AZT-ML的研究
        2.1 表面修饰AZT-ML的制备
        2.2 表面修饰AZT-ML的表征
        2.3 表面修饰对脂质体膜渗透性(membrane permeability)的影响
        2.4 冻干对表面修饰AZT-ML的影响
        3 PEG包衣DSM表面修饰脂质体的研究
        3.1 CHS-PEG包衣DSM-AZT-ML(PEG-DSM-AZT-ML)的制备
        3.2 CHS-PEG用量对PEG-DSM-AZT-ML的影响
        3.3 PEG-DSM-AZT-ML粒子形态观察
        3.4 冻干对PEG-DSM-AZT-ML的影响
    讨论
        1 合成反应溶剂的选择
        2 合成产物的结构确证
        3 取代度的测定方法
        4 DSM或DSP表面修饰对脂质体的影响
        5 PEG包衣对脂质体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齐多夫定肉豆蔻酸酯脂质体体外降解动力学研究
    仪器与材料
    方法与结果
        1 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1.1 色谱条件
        1.2 缓冲液的配制
        1.3 贮备液的配制
        1.4 降解速率测定
        2 在血浆和不同组织匀浆中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2.1 生物样品的制备
        2.2 生物样品中AZT-M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3 贮备液的配制
        2.4 降解速率测定
    讨论
        1 AZT-M脂质体在缓冲液中的降解
        2 AZT-M脂质体在生理介质中的降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齐多夫定肉豆蔻酸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仪器与材料
    实验方法与结果
        1 AZT-M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1 给药方案
        1.2 样品测定
        1.3 药动学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1.4 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
        2 AZT-M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2.1 给药方案
        2.2 样品测定
        2.3 统计学处理
        2.4 组织分布研究结果
    讨论
        1 指标成分的选择及给药剂量的确定
        2 三种前药脂质体制剂给药后对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3 三种前药脂质体制剂给药后对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齐多夫定肉豆蔻酸酯脂质体体外抗HIV-1活性的研究
    材料与仪器
    实验方法与结果
        1 AZT-M脂质体在生长培养液中的稳定性测定
        1.1 AZT-M脂质体在生长培养液中的粒径变化
        1.2 AZT-M脂质体在生长培养液中药物含量的变化
        2 AZT-M脂质体细胞毒性测定
        3 AZT-M脂质体抗HIV-1活性研究
    讨论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作者简历

(10)齐多夫定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和结果
    2.1 处方 (见表1)
    2.2 缓释片的制备
    2.3 缓释片的物理参数
    2.4 体外释药研究
3 讨论

四、齐多夫定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D]. 谭丽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2]补肾托毒化瘀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影响研究[D]. 余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齐多夫定工业化生产工艺改进研究[D]. 鲁忠生. 东北大学, 2014(06)
  • [4]甲硝唑等四种药物的荧光标记及其分析应用[D]. 努尔买买提·库达巴尔地. 新疆大学, 2012(03)
  • [5]齐多夫定和那格列奈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固相萃取应用[D]. 孙亚敏. 郑州大学, 2011(04)
  • [6]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应用于抗HIV药物的研究[D]. 曾何华. 新疆大学, 2010(02)
  • [7]齐多夫定肉豆蔻酸酯脂质体的研究[D]. 金圣煊. 沈阳药科大学, 2005(03)
  • [8]齐多夫定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 曾军. 海峡药学, 2004(06)
  •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多夫定胶囊中AZT的含量[J]. 丁鸿珊. 海峡药学, 2004(06)
  • [10]齐多夫定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J]. 邹寿涛,胡普强. 中南药学, 2008(06)
齐多夫定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