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牛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一、牛黄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程亮,向东,刘东[1](2017)在《牛黄的现代研究(一):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牛黄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临床应用史,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的功效。建国以来,中国的中医药研究者采用现代研究方法,在牛黄资源鉴定、化学成分、药效学、药动学、药剂学、临床应用等方面不断探索,使得牛黄的现代研究取得了显着成果。该文以文献统计分析的方式,对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建国以来至2015年12月间我国牛黄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牛黄替代品发展、牛黄质量控制、剂型研究、复方概况、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等几个方面回顾牛黄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概况,以期为牛黄未来发展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黄漠然,赵文靖,李晋生,王志斌,张加余[2](2018)在《牛黄及其代用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牛黄药用历史悠久,但药源匮乏。为了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目前将人工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作为牛黄代用品。本文对牛黄及其代用品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其中,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定量分析方面详细阐述牛黄及其代用品的主要活性成分胆红素、胆酸、氨基酸及无机元素含量测定方法,药理作用方面系统阐述牛黄及其代用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及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以期为牛黄及其代用品的药效物质基础阐明、质量标准提高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李喜平,张程亮,刘东[3](2017)在《牛黄的现代研究(四):药理作用》文中提出牛黄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有两千多年药用史。牛黄药理作用广泛,研究显示其具有解热、镇痛、抗炎、镇静、降压、利胆、保肝、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活性。由于天然牛黄药源紧缺,国家陆续研发批准培植牛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以供药用。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检索自建国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涉及牛黄及其替代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文献,归纳并总结,为今后深入开展牛黄及其替代品基础或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吴涛,张程亮,蔡红娇,刘东[4](2014)在《牛黄及体外培育牛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牛黄作为传统名贵中药,用途广泛,是多种常见中西成药的主要原料。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牛黄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肝、抗肿瘤等作用。体外培育牛黄药效与之相似。本文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涉及牛黄及体外培育牛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专着、论文,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深入开展牛黄及体外培育牛黄的基础研究以及扩大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熊微,冉京燕,谢雪佳,夏亿红,兰标,汪梦蝶,施春阳,方建国,王文清[5](2020)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成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强调中医治疗的积极作用,推荐使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等中成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该文检索2003—2020年中文文献,对上述14个中成药用于病毒性感染、肺炎等相关疾病对症治疗或支持治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金燕萍[6](2016)在《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清热类中成药组方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将清热类中成药处方数据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其组方规律,并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方法发现其潜在的药物组合。2、根据数据挖掘得出的药物组合,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深入理解其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方法1、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新编国家中成药》(第二版)中的清热类中成药处方建立方剂数据库,应用以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已建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探讨组方用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高频次药物组合,发现核心组合,以明确“病-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2、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以通过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方法获得1202首清热类处方中的药物组合为研究基础,应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从中药-化合物-靶标-疾病正向的预测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重点探讨活性成分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信号通路。研究结果一、在总体处方研究中,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分别甘草(325)、黄芩(273)、冰片(211)、金银花(184)、大黄(169);高频次药物组合前五的分别是“黄芩-甘草”(101)、“黄芩-栀子”(94)、“甘草-桔梗”(91)、“金银花-连翘”(89)、“连翘-甘草”(85);在支持度个数≥60,置信度≥0.4条件下,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共16条,其中前五的依次“牛黄->冰片”(置信度=0.7857)、“朱砂->冰片”(0.7159)、“桔梗->甘草”(0.6947)、“栀子->黄芩”(0.6861)、“薄荷->甘草”(0.625);基于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前五的分别为“朱砂,全蝎”(关联系数=0.0343)、“朱砂,珍珠”(0.0263)、“朱砂,天麻”(0.0257)、“朱砂,水牛角”(0.0251)、“天竺黄,牛黄”(0.0211);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出的药物核心组合共有30个。二、含单味药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1、含甘草处方用药规律研究:频次前三的单味药分别是甘草(325)、黄芩(108)、桔梗(93);高频次药物组合前三分别是“黄芩-甘草”(101)、“甘草-桔梗”(91)、“连翘-甘草”(85);在支持度个数≥40,置信度≥0.90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共有21条,置信度为1的有6条,分别“金银花->甘草”、“防风->甘草”、“冰片->甘草”、“金银花,连翘->甘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桔梗->甘草”。2、含黄芩处方用药规律研究:频次前三的单味药分别是黄芩(273)、甘草(102)、栀子(94);高频次药物组合前三分别是“黄芩-甘草”(101)、“黄芩-栀子”(94)、“黄芩-大黄”(80);在支持度个数≥40,置信度≥0.50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共有26条,置信度为1的有12个,如“冰片->黄芩”、“黄连->黄芩”、“栀子->黄芩”、“石膏->黄芩”、“金银花->黄芩”等。3、含冰片处方用药规律研究:频次前三的单味药分别是冰片(211)、黄连(70)、甘草(67);高频次药物组合前三分别是“冰片-黄连”(70)、“冰片-甘草”(67)、“冰片-牛黄”(66);在支持度个数≥130,置信度≥0.60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共有28条,置信度为1的有22个,如“朱砂->冰片”、“珍珠->冰片”、“雄黄->冰片”、“硼砂->冰片”、“人工麝香->冰片”等。4、含金银花处方用药规律研究:频次前三的单味药分别是金银花(184)、连翘(89)、甘草(79);高频次药物组合前三分别是“金银花-连翘”(89)、“金银花-甘草”(79)、“黄芩-金银花”(78);在支持度个数≥30,置信度≥10.60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共有25条,置信度为1的有16个,如“石膏->金银花”、“黄芩->金银花”、“连翘->金银花”、“赤芍->金银花”、“甘草->金银花”等。5、含大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频次前三的单味药分别是大黄(169)、黄芩(80)、甘草(64);高频次药物组合前三分别是“黄芩-大黄”(80)、“甘草-大黄”(63)、“冰片-大黄”(54);在支持度个数≥f30,置信度≥0.60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共有14条,置信度为1的有9个,如“黄芩->大黄”、“黄柏->大黄”、“金银花->大黄”、“连翘->大黄”、“赤芍->大黄”等。6、含连翘处方用药规律研究:频次前三的单味药分别是连翘(159)、金银花(89)、甘草(85);高频次药物组合前三分别是“金银花-连翘”(89)、“连翘-甘草”(85)、“黄芩-连翘”(77);在支持度个数≥30,置信度≥0.90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共有23条,且置信度都为1,如“石膏->连翘”、“黄芩->连翘”、“栀子->连翘”、“金银花->连翘”、“玄参->连翘”等。7、含黄连处方用药规律研究:频次前三的单味药分别是黄连(156)、冰片(72)、黄芩(71);高频次药物组合前三分别是“黄芩-黄连”(70)、“冰片-黄连”(70)、“黄连-甘草”(63);在支持度个数~30,置信度~0.80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共有20条,置信度为1的有7个,如“牛黄->黄连”、“栀子->黄连”、“冰片,黄芩->黄连”、“黄芩,栀子->黄连”等。8、含栀子处方用药规律研究:频次前三的单味药分别是栀子(137)、黄芩(94)、甘草(58);高频次药物组合前三分别是“黄芩-栀子”(94)、“栀子-甘草”(58)、“栀子-大黄”(53);在支持度个数≥30,置信度≥0.80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共有20条,置信度为1的有14个,如“黄芩->栀子”、“金银花->栀子”、“连翘->栀子”、“薄荷->栀子”、“甘草->栀子”等。9、含桔梗处方用药规律研究:频次前三的单味药分别是桔梗(131)、甘草(91)、连翘(61);高频次药物组合前三分别是“甘草-桔梗”(91)、“连翘-桔梗”(61)、“黄芩-桔梗”(59);在支持度个数≥30,置信度≥0.80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共有18条,置信度为1的有13个,如“甘草->桔梗”、“黄芩->桔梗”、“金银花->桔梗”、“连翘->桔梗”、“薄荷->桔梗”等。10、含薄荷处方用药规律研究:频次前三的单味药分别是薄荷(120)、甘草(96)、桔梗(73);高频次药物组合前三分别是“甘草-桔梗”(75)、“薄荷-桔梗”(56)、“连翘-薄荷”(54);在支持度个数≥30,置信度≥0.70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共有24条,置信度前三的分别是“防风->薄荷”(0.9167)、“连翘,桔梗->甘草”(0.8571)、“连翘,薄荷,桔梗->甘草”(0.8571)。三、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桔梗-甘草、金银花-连翘药对的功效物质和配伍机制进行研究。桔梗-甘草药对中,桔梗中含有102个化合物,甘草中有280个化合物,但通过OB、DL条件筛选得出43个候选活性分子,相应靶点有98个,相关疾病有224种。其度值前三的候选化合物分子分别是柚皮素(48)、芒柄花黄素(41)、shinpterocarpin(36);度值前三的靶点蛋白为PTGS2 (32)、PPAR-γ(21)、ERS1(18);度值较高的相关疾病依次是非特异性癌症、炎症,其次是痛症、乳癌、阿尔茨海默症这三者的degree值相等;金银花-连翘药对中,金银花含有236个化合物,连翘含有150个化合物,通过OB、DL条件筛选得出16个候选活性分子,相应靶点有64个,相关疾病有166种。其度值前三的候选化合物分子分别是荷包牡丹碱(37)、松脂素单甲基醚(30)、5-hydroxy-7-methoxy-2-(3,4,5-trimethoxyphenyl)chromone(30);度值较高的靶点蛋白为SLC6A3、DPP4、AR、N0S2、PTGS2,度值为13;度值较高的相关疾病依次是非特异性癌症、阿尔茨海默症,其次是乳癌、痛症、心血管病、炎症。研究结论1、清热类药物配伍药物种类较多,除了以清解里热为主的五大类清热药,也有以疏风解表为主的如薄荷、防风,还有镇惊息风类如朱砂、牛黄,以及以补气健脾为主的如茯苓、黄芪,因此临床应用的十分广泛。故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辨证用药,尤其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分清药物组成,以防不同药物之间发生副反应。2、桔梗-甘草、金银花-连翘药对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复杂,药物作用靶点多样,所涉及的疾病也十分宽泛。但临床上配伍的多以抗炎、抗癌为主,尤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结合本研究猜想两组药对可以在心血管疾病或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多做研究。

闫焕,赵文静,常惟智[7](2013)在《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对牛黄的药理研究,临床应用,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牛黄的相关报道,表明牛黄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突出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是极具有开发前景的中药材。

王飘[8](2019)在《肾精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有效部位筛选及化学成分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不同基原肾精子生药学特征、药效作用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筛选肾精子有效部位奠定基础,同时为其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筛选肾精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部位,为药效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初步探索肾精子化学成分,为肾精子质量标准的建立、药理作用的研究及化学成分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的方法比较两种基原肾精子生药学的异同点,为质量标准的建立及二者的区分提供依据。采用皮下丙酸睾酮注射液造成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给予不同基原肾精子进行干预,将大鼠6h盐水负荷代谢尿量、前列腺湿重、脏器系数及病理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对两基原肾精子药效进行比较研究。2、肾精子加甲醇超声处理提取出甲醇部位及剩余物部位,将两个提取部位及肾精子干预BPH大鼠模型,以前列腺湿重、脏器指数及病理变化作为评价指标,首次对肾精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部位进行筛选。3、肾精子为动物的病理产物,则本实验参照GB5009.124的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肾精子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通过薄层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肾精子进行有机成分的探索,为肾精子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区分两基原肾精子提供参考价值。最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Compound Discoverer软件、内源性代谢物及中药数据库,通过mzCloud、Chemspider等二级数据库的比对结构进一步推断肾精子中化学成分的类别,为肾精子质量控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4、在药效验证的基础上,结合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血清,通过寻找差异代谢物进一步推测主要代谢途径,为肾精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结果:1、两基原肾精子性状特征主要描述为:猪源性肾精子呈球形及不规则类球形,直径0.1-0.3cm。表面棕黄色或淡黄色,有的表面有棕色斑块,较光滑。质松脆。断面淡黄色,层纹十分明显,常有核心,气特异,味淡。牛源性肾精子呈类球形、椭圆形及块状,直径0.1-2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有的表面有棕色斑块,较光滑,有的具光泽。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淡黄色,层纹不甚明显,常有核心,气特异,味淡。其显微鉴别的主要特征为:猪源肾精子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淡黄色或类白色,不规则片块状结晶,淡黄棕色或灰褐色。偏光显微镜观察到有碎块显不规则方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晶体,个别有偏光现象。牛源肾精子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类白色,不规则片块状结晶且较多显颗粒性近无色。偏光显微镜观察到有不规则形晶体且大部分有偏光性。在药效比较方面,与模型组比,肾精子各给药组均能增加大鼠6h盐水负荷代谢尿量(p<0.01),使大鼠前列腺组织湿重及脏器指数显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肾精子对前列腺增生症有改善作用。两基原肾精子给药组之间比较,以上各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两基原肾精子药效无差别。2、与模型组比,醇提部位组、肾精子组、前列康组及非那雄安组大鼠前列腺组织湿重及脏器指数都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剩余物组对大鼠前列腺湿重及脏器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初步说明肾精子中主要是醇提物部位对前列腺增生症有改善作用。3、与对照品图比,样品中检测到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并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及精氨酸等成分。两基原肾精子比,所含氨基酸种类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猪源肾精子中氨基酸含量整体高于牛源性肾精子。薄层鉴别结果显示,在硅胶板喷10%硫酸-乙醇显色后的日光图中,两基原肾精子主斑点相同,但猪源性肾精子比牛源性肾精子多出现了一个蓝色斑点,可以作为两基原肾精子的一个鉴别点。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得出两基原肾精子化学成分种类基本相近,但是猪源肾精子在44分钟时比牛源肾精子多出来一个成分峰,即二者的区别点。采用核磁共振检测方法,结合mzCloud、Chemspider等二级数据库的比对,最终从样品中共指认出65种可能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有机酸类成分。4、此实验在造模成功及药效验证的基础上,结合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内源性成分,通过寻找差异代谢物进一步推测主要代谢途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模型组中主要代谢差异物有15个,给药后脂质、亮氨酸、缬氨酸、β-羟基丁酸、丙氨酸、N-乙酰糖蛋白、琥珀酸等差异物有所回调,其中主要涉及能量代谢及氨基酸代谢通路。结论:虽然不同基原肾精子在生药学研究有很大区别,但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药效二者无差别。初步认为肾精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部位与其醇提部位成分有关。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出肾精子含有15种氨基酸。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两基原肾精子既有相同的斑点,也有不同的成分斑点作区分。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了肾精子有机成分峰,同时找出了两基原肾精子成分峰的区别点。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一步确定了肾精子中化学成分的类别,根据成分的结构信息指认了65种可能的化学成分。代谢组学研究找出病理变化的代谢差异物并推测出药物起效有可能与能量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有关。

黄坡,郭玉红,赵京霞,刘清泉[9](2018)在《安宫牛黄丸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具有芳香开窍,解毒豁痰之功效,中医学认为其可用于温病过程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热、昏迷,包括脑卒中急性期、重型颅脑损伤、重症感染性疾患、癌症晚期、农药中毒以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高热、昏迷。还可用于癫痫、小儿惊厥、重症肝炎、肝炎后肝功能持续异常,以及痛风、疑难性皮肤病等其他系统疾患。本文从药方药论、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对安宫牛黄丸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滕飞,陈壮志,张云,李文辉,许凯歌,李成功,高鹏飞[10](2016)在《动物源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类疾病的历史与展望》文中提出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对动物源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类疾病的研究和应用,从中可以领略动物源类抗真菌药物的发展轨迹,预期通过研究历史回顾,发掘药效作用,扩大临床应用,并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多角度、多途径、多靶点探寻虫类药的作用机制,动物源类抗真菌药的应用会取得新的进展,将在人类疾病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牛黄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牛黄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牛黄的现代研究(一):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牛黄替代品的发展
    1.1 天然牛黄
    1.2 人工牛黄
    1.3 培植牛黄
    1.4 体外培育牛黄
2 牛黄研究文献的类型分布
3 牛黄的质量控制
4 牛黄复方剂型的研究
5 牛黄方剂文献概况
6 牛黄及其方剂的药理与临床研究
7 牛黄及其方剂的不良反应
8 其他
9 结束语

(2)牛黄及其代用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牛黄
    1.2 人工牛黄
    1.3 体外培育牛黄
    1.4 培植牛黄
2 分析方法
    2.1 定性分析
        2.1.1 性状鉴别
        2.1.2 显微鉴别
        2.1.3 理化鉴别[17-18]
        2.1.4 薄层色谱
        2.1.5 近红外光谱[19]
    2.2 定量分析
        2.2.1 胆红素
        2.2.1. 1 水溶剂法[20]
        2.2.1. 2 薄层扫描法[21]
        2.2.1. 3 红外导数光谱法[22]
        2.2.2 胆酸
        2.2.2. 1 毛细管电泳法
        2.2.2. 2 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法
        2.2.3 氨基酸
        2.2.4 无机元素
3 药理作用
    3.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2 对心血管及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3.3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3.4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5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3.6 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4 结语与展望

(3)牛黄的现代研究(四):药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解热镇痛抗炎
    1.1 解热作用
    1.2 镇痛作用
    1.3 抗炎作用
2 中枢神经系统
    2.1 镇静催眠作用
    2.2 抗惊厥抗癫痫间作用
    2.3 脑细胞及血管保护作用
3 心血管和血液系统
    3.1 强心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3.2 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冠心病的作用
    3.3 高血压
    3.4 对血液和造血器官的作用
4 呼吸系统
5 消化系统
    5.1 对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5.2 利胆和保肝
    5.3 对肠道消化酶的作用
    5.4 促进食物吸收
6 对免疫的作用
7 抗氧化
8 抗病原微生物
9 对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作用
1 0 抗肿瘤
1 1 其他作用
1 2 结束语

(4)牛黄及体外培育牛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牛黄及体外培育牛黄的性状鉴别、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1. 1牛黄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 Bovidae) 动物牛( Bos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的胆囊结石( 少数为胆管、肝管结石) ,主要产于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等地[4]。牛黄直径0.6 ~3.3 cm,卵圆形较多,亦称“卵黄”或“个黄”; 表面金黄色可见龟裂纹,断面则具同心环状层纹; 具有清香气味而略腥; 味苦后甘,嚼之则易碎,不粘牙,具有清凉感; 质轻松脆,遇水“挂甲”,经久不褪。《中国药典》2010 版规定,天然牛黄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不得少于4.0%,含胆红素不得少于35.0%。
2 牛黄及体外培育牛黄的药理作用
    2. 1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2. 2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2. 3 心血管及血液系统作用
    2. 4 呼吸系统作用
    2. 5 消化系统作用
    2. 6 免疫系统作用
    2. 7 抗氧化作用
    2. 8 抗肿瘤作用
    2. 9 抗衰老作用
    2. 10 其他作用
3 结语与展望

(5)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成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观察期中医药治疗
    1.1 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等)
        1.1.1 药理作用
        1.1.1.1 调节胃肠功能
        1.1.1.2 增强免疫
        1.1.2 临床应用
        1.1.2.1 抗炎症反应
        1.1.2.2 病毒性肠炎
        1.1.3 不良反应
    1.2 金花清感颗粒
        1.2.1 药理作用
        1.2.2 临床应用
    1.3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1.3.1 药理作用
        1.3.1.1 抗病毒
        1.3.1.2 抗炎
        1.3.2 临床应用
        1.3.3 不良反应
    1.4 疏风解毒胶囊
        1.4.1 药理作用
        1.4.1.1 抗病毒
        1.4.1.2 抗炎
        1.4.1.3 解热
        1.4.1.4 免疫调节
        1.4.2 临床应用
        1.4.3 不良反应
2 临床治疗期-轻型的中医药治疗
3 临床治疗期-普通型的中医药治疗
4 临床治疗期-重型的中医药治疗
    4.1 喜炎平注射剂
        4.1.1 药理作用
        4.1.2 临床应用
        4.1.3 不良反应
    4.2 血必净注射液
        4.2.1 药理作用
        4.2.1.1 抗炎
        4.2.1.2 改善凝血功能
        4.2.1.3 提高免疫力与抗氧化应激反应
        4.2.2 临床应用
        4.2.3 不良反应
    4.3 热毒宁注射液
        4.3.1 药理作用
        4.3.1.1 抗病毒
        4.3.1.2 抗炎
        4.3.1.3 解热
        4.3.2 临床应用
        4.3.3 不良反应
    4.4 痰热清注射液
        4.4.1 药理作用
        4.4.2 临床应用
        4.4.3 不良反应
    4.5 醒脑静注射液
        4.5.1 药理作用
        4.5.2 临床应用
        4.5.2.1 抗炎症反应
        4.5.2.2 脓毒症
        4.5.2.3 病毒性脑炎
        4.5.3 不良反应
5 临床治疗期-危重型的中医药治疗
    5.1 苏合香丸
        5.1.1 药理作用
        5.1.2 临床应用
        5.1.3 不良反应
    5.2 安宫牛黄丸
        5.2.1 药理作用
        5.2.2 临床应用
        5.2.2.1 病毒性肺炎
        5.2.2.2 高热、神昏
        5.2.3 不良反应
    5.3 参附注射液
        5.3.1 药理作用
        5.3.2 临床应用
        5.3.3 不良反应
    5.4 生脉注射液
        5.4.1 药理作用
        5.4.2 临床应用
        5.4.2.1 抗病毒
        5.4.2.2 抗休克
        5.4.2.3 抗炎
        5.4.3 不良反应
    5.5 参麦注射液
        5.5.1 药理作用
        5.5.2 临床应用
        5.4.2.1 肺损伤
        5.4.2.1 小儿肺炎
        5.5.3 不良反应
6 临床治疗恢复期
7 结束语

(6)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清热类中成药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清热类中药临床应用概述
    综述二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综述三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研究
    研究一 清热类中成药总体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含高频次药物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 含甘草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 含黄芩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 含冰片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 含金银花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五) 含大黄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六) 含连翘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七) 含黄连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八) 含栀子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九) 含桔梗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十) 含薄荷处方的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三 药对的功效物质与配伍作用机制研究
        (一) “桔梗-甘草”药对的功效物质与配伍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3 讨论
        (二) “金银花-连翘”药对功效物质与配伍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牛黄的药理作用
    1.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1.1 镇静及催眠作用
        1.1.2 抗惊厥作用
        1.1.3 解热镇痛作用
    1.2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1.2.1 对心脏的作用
        1.2.2 对血压的作用
        1.2.3 对血管的作用
    1.3 对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
        1.3.1 利胆作用和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3.2 对胃肠道运动及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1.4 对呼吸系统作用
    1.5 抗炎及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1.6 其它药理作用
2 牛黄的临床应用
    2.1 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2 治疗脑动脉硬化症
    2.3 治疗细菌性角膜炎
    2.4 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
    2.5 治疗高血压
    2.6 其它治疗作用
3 结语和展望

(8)肾精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有效部位筛选及化学成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不同基原肾精子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不同基原肾精子生药学比较研究
        1 材料
        2 实验内容及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基原肾精子对前列腺增生症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内容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肾精子干预BPH大鼠模型有效部位的初筛
    1 材料
    2 实验内容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肾精子化学成分的初探
    第一节 肾精子中氨基酸成分的筛查
        1 材料
        2 样品及标准溶液的制备
        3 检测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节 薄层鉴别法对肾精子成分的研究
        1 材料
        2 实验内容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肾精子成分的研究
        1 材料
        2 样品制备
        3 色谱条件
        4 结果
        5 讨论
    第四节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对肾精子成分的研究
        1 材料
        2 样品制备
        3 实验条件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检测肾精子干预BPH模型大鼠机制初探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实验特色与创新点
        1.不同基原肾精子可改善BPH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增生
        2.筛选肾精子治疗BPH模型大鼠的有效部位
        3.对肾精子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探索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1.肾精子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不够完善
        2.肾精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安宫牛黄丸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方药论
    1.1 方剂来源及组成
    1.2 方药析义
2 临床应用
    2.1 高热、昏迷
    2.2 难治性癫痫、小儿惊厥
    2.3 重症肝炎、肝功能异常
    2.4 其他疾病
3 讨论与展望

(10)动物源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类疾病的历史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斑蝥
    1.1 斑蝥的化学成分
    1.2 斑蝥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的历史
    1.3 斑蝥抗真菌作用的展望
2 美洲大蠊
    2.1 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
    2.2 美洲大蠊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的历史
    2.3 美洲大蠊抗真菌作用的展望
3 蜂胶
    3.1 蜂胶的化学成分
    3.2 蜂胶抗真菌的作用研究的历史
    3.3 蜂胶抗真菌作用的展望
4 东亚钳蝎
    4.1 东亚钳蝎的主要化学成分
    4.2 东亚钳蝎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的历史
    4.3 东亚钳蝎抗真菌作用的展望
5 蜈蚣
    5.1 蜈蚣的化学成分
    5.2 蜈蚣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的历史
    5.3 蜈蚣抗真菌作用展望
6 牛黄
    6.1 牛黄的化学成分
    6.2 牛黄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的历史
    6.3 牛黄抗真菌作用的展望
7 五灵脂
    7.1 五灵脂的化学成分
    7.2 五灵脂抗真菌作用研究的历史
    7.3 五灵脂抗真菌作用的展望
8 海参
    8.1 海参化学成分
    8.2 海参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的历史
    8.3 海参抗真菌作用的展望
9 海星
    9.1 海星的活性成分
    9.2 海星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的历史
    9.3 海星抗真菌作用的展望
10 牡蛎
    10.1 牡蛎化学成分
    10.2 牡蛎抗真菌作用研究的历史
    10.3 牡蛎抗真菌作用的展望
11 结论与展望

四、牛黄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牛黄的现代研究(一):回顾与展望[J]. 张程亮,向东,刘东. 医药导报, 2017(01)
  • [2]牛黄及其代用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黄漠然,赵文靖,李晋生,王志斌,张加余. 药物分析杂志, 2018(07)
  • [3]牛黄的现代研究(四):药理作用[J]. 李喜平,张程亮,刘东. 医药导报, 2017(04)
  • [4]牛黄及体外培育牛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吴涛,张程亮,蔡红娇,刘东. 中国药师, 2014(08)
  • [5]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成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熊微,冉京燕,谢雪佳,夏亿红,兰标,汪梦蝶,施春阳,方建国,王文清. 医药导报, 2020(04)
  • [6]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清热类中成药组方规律研究[D]. 金燕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闫焕,赵文静,常惟智. 中医药信息, 2013(02)
  • [8]肾精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有效部位筛选及化学成分初探[D]. 王飘.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安宫牛黄丸的临床研究进展[J]. 黄坡,郭玉红,赵京霞,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18(02)
  • [10]动物源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类疾病的历史与展望[J]. 滕飞,陈壮志,张云,李文辉,许凯歌,李成功,高鹏飞. 广州化工, 2016(12)

标签:;  ;  ;  ;  ;  

牛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