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靖宇同志创办的男女同校

向靖宇同志创办的男女同校

一、向警予同志创办的男女合校(论文文献综述)

袁玉梅[1](2017)在《向警予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着名的领导人,是党内最早从事妇女解放运动的女性革命家。少年时期,向警予笃信教育救国,尤其关注女性教育事业;在蔡和森的影响下,逐渐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她一生致力于妇女解放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在教育、妇女解放以及报刊宣传等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伟大先驱者。本文以向警予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具体的时代环境为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向警予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深化和拓展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生平和思想研究。本文由绪论和正文五章组成:绪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的选题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一章对向警予的思想发展进行简要历史考察。向警予早期是一名民主主义者,她反对封建束缚,主张教育救国;反对传统婚姻制度,主张男女双方自由结合。在蔡和森的影响下,向警予逐渐转变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她反对圈养女性,主张妇女解放;反对政治改良,主张中国走暴力革命的道路。第二章主要研究向警予的教育救国思想。向警予在家庭教育、教师引导以及“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立志教育救国。她认为,教育应当坚持个体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要强化国家意识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应坚持男女共学,运用“教育取重自动”和榜样示范法进行教育,注重学生自治管理。向警予的教育救国思想突显了以社会价值为主导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强调国家意识的全方位教学内容,重视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民主与严谨并重的教育管理模式。向警予教育救国的思想及其实践,提升了女子觉悟,推动了妇女解放,为社会风俗的转变吹进了一股新风,当然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第三章对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向警予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着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曾连续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对妇女解放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深刻的理论认识。向警予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经济制度,只有实行政治革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妇女解放。妇女解放是一项巨大的历史工程,必须以劳动妇女为主体,联合最广大范围的妇女,着眼于民族解放和女性自身解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具有主体上求同存异、目标上两位一体、方法上多元并举的鲜明特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妇女运动的积极探索,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同时,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受到整个社会历史宏大叙事的影响和制约,也有很多不彻底和不完善的地方。第四章重点研究向警予的宣传思想,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较为薄弱。向警予投身革命后,曾先后参与《向导》《妇女周报》和《大江报》的编辑、出版等工作。她认为,报刊是“改造思想、滋养思想”的有力武器;报刊宣传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事实为准绳,真实反映妇女运动全貌,为民族解放大业而服务。向警予的报刊宣传实践在宣传、鼓动群众,揭露、批判敌人,反映、引导舆论,指导、推动工作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她在报刊宣传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特征的宣传思想;她的宣传实践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对报刊宣传的探索,既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也有受历史条件限制所具有的局限。第五章对向警予思想进行总体评析。本章将向警予思想与秋瑾思想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向警予思想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广泛的群众性和严谨的科学性,推动了思想文化启蒙,促进了社会救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妇女解放与人类解放事业,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有益探索。由于向警予牺牲较早,她的很多思想没有得到进一步展开,具有不成熟性,但这并不妨碍她在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妇女解放理论的创立以及报刊宣传中的理论贡献。

邵燕[2](2020)在《向警予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向警予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着名的女性革命家、政治家和领导人之一,较早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指导中国革命,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193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正式提出之前,向警予就已经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指导中国革命实际,总结出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推动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向警予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基础,对中国政治革命、妇女解放及报刊宣传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此外,她积极投身于实践,通过领导数次妇女运动、工人运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参与创立并发展中国共产党组织等,推动了中国革命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进。向警予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具有一定的意义,不仅强调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必然选择,而且促进了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虽然不可避免地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对农村妇女力量认识不足等现象,但是她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路径、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要求。

溆浦县教学辅导站[3](1977)在《向警予同志创办的男女合校》文中认为 向警予同志,是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中国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她出生在溆浦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店员的家庭,从小就立志要救国救民。十七岁时,向警予同志来到长沙求学,在长沙认识了毛泽东同志。毛主席对当时社会的精辟分析,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抱负,给了她以极大的影响,更加激发了她“救国难、报国耻”的革命斗志。一九一

马娇[4](2011)在《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妇女解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我国的妇女解放经过漫长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梳理中共妇女解放思想的历史,对于指导我们把握和解决当代中国妇女问题,进而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向警予是中国现代妇女运动先驱,她一生从事妇女解放事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妇女解放思想。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创办周南女校时期;二是留法勤工俭学时期;三是担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长时期。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妇女被压迫的社会根源、妇女解放的方向、妇女解放的有效途径、妇女统一战线的建立等等方面。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对中国妇女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经验总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求男女平等、实现妇女彻底解放的珍贵历史见证,对现今的妇女儿童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吴克明[5](2015)在《向警予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杰出贡献》文中提出向警予(1895-1928),原名向俊贤,湖南溆浦县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重要领导人。早在1915年,向警予于"二十一条"签订后,就在长沙组织学生开展抗议活动。1916年,她创办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传播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培养革命人才,开创了中国男女合校的先河。1918年10月,她和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

张静[6](2013)在《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文中研究说明两千年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思想剥夺了中国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直到民国时期中国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女子教育更是十分地关注,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帮助广大妇女接受教育,在革命中思索和考察妇女解放道路,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终于使全中国妇女获得了解放。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的女子教育是与革命斗争相一致的女子教育。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展女子教育的,文章将通过探讨女子教育的历史背景,分析各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理论指导思想,以及适应历史发展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内容的变化,来认识和理解革命根据地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女子教育特征,进而归纳这一时期共产党女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关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女子教育的考察和研究,对于新时期的妇女运动的发展也同样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革命根据地,女子冲破了封建婚姻,开始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妇女不仅获得了可以与男子同校的权利,而且还要求女子入学达到一定比例,还要求多方竞赛,激发妇女的积极性。为将女子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革命根据地还特地为妇女建立了夜校和高等小学,女子受教育逐渐有了保障。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的女子教育主要是通过普通学校、女子学校、夜校、训练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的。从这些形式看,它本身便含有反传统、反封建的因素;在女子教育的内容上,革命根据地女子教育的内容除根据地开辟之初的一段时间借助了传统的内容以外,其主要内容是革命的、提高革命根据地人民文化素质的知识。另外中国共产党还根据当时对敌斗争的需要临时编写了一些斗争性极强的宣传材料。既有利于扫盲运动的开展又有利于鼓励广大妇女参加革命。革命根据地的女子教育完全摆脱了旧传统、老封建女子教育的颓废风习,从形式到内容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旧时女子教育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修习事丈夫、事姑、迎宾客、教儿女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节烈贞洁”的内容,已经逐渐减少。这为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女子成为革命斗争的坚强堡垒,提供了保证;也是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百战百胜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所实行的以革命为核心的妇女教育,使中国广大妇女的地位和教育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史以来没有的翻身感出现在广大女性的眉头,广大女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和饱满精神,出现在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的政治舞台上,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甘肃师大政治系中共党史教研室资料室[7](1979)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介绍》选登》文中认为我校政治系中共党史教研室和系资料室合编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介绍》一书。现将该书第一集中蔡和森等五位革命先烈的材料刊登于下。

王相坤[8](2019)在《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向警予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向警予(1895—1928),女,土家族,湖南溆浦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党的妇女工作的创始人和"五卅"运动的组织者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中国的蔡特金","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向警予论"初心"抱供献于人群之宗旨,以谋振刷东方民族之精神中国今日之

杨霞[9](2016)在《当代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研究》文中认为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是女性不断获得主体性、增强权利意识的过程,也是女性的行动影响公共决策和权利维护的过程,还是女性的民主能力建设的过程,更是不断展现女性群体力量的过程。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和发展,实质是女性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女性自身意识发展的综合性过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研究当代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是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仅有助于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而且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社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从实践层面上看,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研究可以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实有效性提供很好的个案证明,也有益于提高女性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并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性别和谐,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为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借鉴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国家与妇女互动同构的研究理念下,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发展。研究认为我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发展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史。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启蒙、进步与觉醒是伴随着女性运动史奋争、解放与发展形成的,二者如影随形,紧密相联。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领导和组织妇女运动作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动员广大妇女群众把自身的政治权利的实现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相结合,参与到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中,催生了女性的参与意识。新中国从制度和法律上确立了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在“被解放”的动员型语境下被广泛激发,虽然层次不高,但是为女性自主参与意识的觉醒打下了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为女性的全面参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国家的制度安排使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由“缺席”向“在场”转变,女性的公共参与意识逐步实现真正的觉醒。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大大提高,自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强,这一时期是中国女性在“社会性”解放基础上“女性意识”和“主体意识”觉醒的转折时期。回顾我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历程,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在于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侧重不同培育主体,突出培育的层次性;在于不仅坚持把媒介宣传和文化教育相结合,而且注重发挥理论研究的支撑力;还在于充分重视妇女组织的强大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妇女活动。随着社会转型期的深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到来,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和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具体来讲,经济转型发展中还存在性别歧视,经济领域中的参与尚有较大性别差距,先进性别文化的建构任重而道远,对女性的社会保障也有真空地带,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性别盲点也一直存在。要破解这些现实困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协调一致,同时还要女性个人充分发挥主体性。具体来讲,第一,以制度正义保障女性民主参与的权利,确立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价值导向,完善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体系,加强性别平等参与的监督机制。第二,用科学的社会舆论引导并强化女性的参与观念,理论建构自主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发展观为本,同时吸收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国外性别文化的优秀成果,并且宣传与研究并重,逐层推进大众文化场域的建构。第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公民身份建构中的主体作用,将性别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把社会性别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第四,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的言传身教达成参与意识的启蒙。第五,引导女性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提升自我,形成主动参与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

何立波,曹雪立,杜旭静[10](2013)在《寻找“向蔡同盟”:一支忧伤的红色浪漫曲》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共党史上,蔡和森和向警予是一对革命伉俪,夫妻同为我党最早的中央委员之一,分别担任我党第一位中宣部部长和首任中央妇委书记。他们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结合,曾经是共产党人婚姻的楷模,成为"当时大可纪念之盛事",被同志们称为"向蔡同盟"。然而"向蔡同盟"这支曾经令无数革命者羡慕的红色爱情浪漫曲,最终还是没有划上圆满的句号。向蔡

二、向警予同志创办的男女合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向警予同志创办的男女合校(论文提纲范文)

(1)向警予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一) 拓展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
        (二) 拓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研究
        (三) 深化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研究
        (四) 加强早期共产党人和女干部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重点
        (三) 研究难点
        (四) 创新点
第一章 向警予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反对封建束缚,主张教育救国
    二、反对婚姻制度,主张自由结合
    三、反对政治改良,主张暴力革命
    四、反对圈养女性,主张妇女解放
第二章 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
    一、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推动
        (二) 从萌芽到发展的形成过程
        (三) 家庭教育与教师引导的影响
    二、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个体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二) 强化国家意识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三) 坚持男女共学
        (四) “教育取重自动”与榜样示范法相结合
        (五) 注重学生自治
    三、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的鲜明特征
        (一) 突出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教育目标
        (二) 强调国家意识的全方位教学内容
        (三) 重视个性的科学化教育方法
        (四) 严谨与民主并重的教育管理
    四、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的意义和局限
        (一) 历史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 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
    一、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的妇女觉醒
        (二)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向警予关于妇女解放的主要内容
        (一) 妇女解放首先要取得经济独立
        (二) 妇女解放的根本路径在于政治革命
        (三) 劳动妇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社会基础
        (四) 妇女解放的具体路径与方法
        (五) 妇女解放的目标
    三、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鲜明特征
        (一) 主体上求同存异
        (二) 目标上两位一体
        (三) 方法上多元并举
    四、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意义、启示及反思
        (一) 历史意义
        (二) 现实启示及反思
第四章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
    一、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报刊宣传的发展
        (二)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 影响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若干因素
    二、向警予报刊宣传工作的实践
        (一) 《向导》重要撰稿人
        (二) 主编《妇女周报》
        (三) 《大江报》主笔
    三、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报刊是“改造思想、滋养思想”的有力武器
        (二) 报刊宣传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三) 报刊宣传要为民族解放服务
        (四) 报刊宣传要联系实际、联系群众
        (五) 报刊宣传要真实、客观反映妇女运动全貌
        (六) 报刊宣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舆论导向
    四、向警予报刊宣传实践的社会影响
        (一) 宣传、鼓动群众
        (二) 揭露、打击敌人
        (三) 反映、引导舆论
        (四) 指导、拓展工作
    五、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特点和局限
        (一)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特点
        (二)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第五章 向警予思想的评析
    一、向警予思想的特征
        (一) 彻底的革命性
        (二) 广泛的群众性
        (三) 严谨的科学性
    二、向警予思想的历史作用
        (一) 推动思想文化启蒙
        (二) 促进社会救亡运动的开展
        (三) 推动妇女解放与人类解放
        (四) 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向警予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一)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二) 对农民阶级的潜力认识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2)向警予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概念界定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空间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向警予从教育救国论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一、早期的教育救国思想
        (一)内忧外患时局下的爱国情感
        (二)创办学堂以实现教育救国理想
        (三)加入新民学会后的思想变化
    二、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转向马克思主义
        (一)开始放弃教育救国思想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二章 向警予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
    一、探索中国革命理论
        (一)革命须暴力夺取政权
        (二)革命须结成统一战线
    二、探索妇女解放理论
        (一)妇女须追求经济独立
        (二)劳动妇女是妇女解放的主力军
    三、探索报刊宣传理论
        (一)报刊宣传须服务于民族解放运动
        (二)报刊宣传须密切联系群众
第三章 向警予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
    一、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创办报刊鼓动群众
        (二)启发工人培养干部
    二、领导工人运动
        (一)深入劳动妇女团体
        (二)促进国民会议运动
    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一)创建党的早期组织
        (二)开展党的建设工作
第四章 向警予探索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评析
    一、向警予探索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一)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
        (二)促进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之一
    二、向警予探索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局限
        (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够深刻
        (二)忽视了农村妇女的力量
第五章 向警予探索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路径
    三、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基本论着
        1.2.2 其他参考论着
    1.3 课题的创新性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2章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1 辛亥革命前后的妇女解放运动
    2.2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2.2.1 五四先进知识分子的妇女解放思想
        2.2.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在华的传播
第3章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主要内涵
    3.1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
        3.1.1 "教育救国"思想倾向及其探索
        3.1.2 具有马克思主义特征的妇女解放思想的转变
        3.1.3 将妇女解放纳入到整个国民革命中的思想
    3.2 与党内他人的妇女解放思想和党外女权主义的矛盾分析
    3.3 彻底性、革命性、实践性的特征
跋: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由来
        (一) 选题原因
        (二) 选题简介
    二、 选题论证
        (一) 理论意义
        (二) 学术价值
        (三) 现实作用
    三、 学术史综述
        (一) 资料的挖掘与整理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四、 学术要点
        (一) 选题切入点
        (二) 新学理视点
        (三) 学术考量重点
        (四) 学术辨析焦点
        (五) 学术探讨难点
        (六) 学术创新点
    五、 相关界定
        (一) 时间
        (二) 空间
        (三) 内容
        (四) 概念界定
一、 女子教育历史回顾
    (一) 先秦、秦汉时期的女子教育
        1、 先秦时期女子教育概况
        2、 刘向②和班昭③
        3、 三从四德
        4、 三纲五常
    (二)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女子教育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教育
        2、 唐代的女子教育
    (三) 宋元至明、前清时期的女子教育
        1、 宋代女子教育
        2、 明代的女子教育
        3、 清代前期的女子教育
    (四) 晚清女子教育
        1、 辛亥革命前后女子教育的初步发展
        2、 主要的妇女着作和期刊
    (五) 民国建立初期的女子教育的蓬勃发展
    (六)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
        1、 女子教育的实施
        2、 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
        3、 男女平等的女子教育思想
二、 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女子教育
    (一)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宣传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运动
    (三) 早期共产党人的女子教育观
        1、 陈独秀
        2、 李大钊
        3、 陈望道
        4、 李达
        5、 王会悟
        6、 毛泽东
        7、 刘少奇
        8、 向警予
    (四)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上海平民女校
三、 苏区的女子教育
    (一) 中国共产党的女子教育方针、政策
    (二) 苏区女子教育的概况
        1、 女童学校教育
        2、 红军妇女教育
        3、 妇女干部教育
        4、 女子职业学校
        5、 工农女子业余教育
    (三) 小结
四、 抗日根据地的女子教育
    (一) 抗日根据地女子教育政策
    (二) 抗日根据地女子教育概况
        1、 女子小学、中学教育
        2、 女子社会教育
        3、 妇女干部教育
        (1)中国女子大学
        (2)抗大
        (3)八路军抗日军人家属学校
    (三) 小结
五、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女子教育
    (一) 解放战争时期女子教育方针、政策
    (二) 解放战争时期女子教育概况
        1、 小学教育
        2、 中等学校教育
        3、 干部教育及高等教育
        4、 女子社会教育
        5、 其他女子教育
    (三) 小结
六、 关于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历史思考
    (一) 中国共产党重视开展女子教育的原因
        1、 为了革命和战争的需要
        2、 为了提高妇女文化水平
        3、 为了推动中国妇女解放事业
    (二) 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特点
        1、 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平民性
        2、 中国共产党的女子教育是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的教育
        3、 中国共产党的女子教育侧重妇女干部的培养
        4、 中国共产党的女子教育发展不平衡
    (三)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女子教育的经验和成就
        1、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的经验
        2、 培养了大批的妇女干部
        3、 根据地教育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 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局限性
        1、 女子教育发展缓慢
        2、 过分强调教育的革命性
        3、 妇女教育有时脱离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介绍》选登(论文提纲范文)

蔡和森
彭湃
恽代英
苏兆征
向警予

(8)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向警予篇(论文提纲范文)

向警予论“初心”
专家解读:中国妇女运动先驱
    从爱国救国、革新自强、教育救国到“革命救国”
    提出“作大事业,须大准备”的思想
    “向蔡同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妇女运动创始人
    较早提出培养党的干部的思想

(9)当代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六、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第一节 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研究的思想资源
第二章 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奋争与启蒙:近代中国的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
    第二节 解放与进步:新中国的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
    第三节 发展与觉醒:改革开放以来的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
第三章 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制度为本理论先行
    第二节 围绕主线突出层次
    第三节 方法多样与时俱进
    第四节 放眼全球组织有力
第四章 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经济转型中的性别歧视
    第二节 政治改革中的性别差距
    第三节 文化建设中的性别盲视
    第四节 社会保障中的女性缺失
    第五节 生态文明中的性别盲点
第五章 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破解路径
    第一节 制度正义:民主参与的保障
    第二节 社会引导:权利观念的强化
    第三节 学校教育:公民身份的建构
    第四节 家庭熏陶:参与意识的启蒙
    第五节 主体作为:自我意识的建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后记

四、向警予同志创办的男女合校(论文参考文献)

  • [1]向警予思想研究[D]. 袁玉梅. 武汉大学, 2017(06)
  • [2]向警予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D]. 邵燕. 湘潭大学, 2020(02)
  • [3]向警予同志创办的男女合校[J]. 溆浦县教学辅导站. 湖南教育, 1977(07)
  • [4]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 马娇.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5]向警予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杰出贡献[J]. 吴克明. 湘潮(下半月), 2015(10)
  • [6]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D]. 张静.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9)
  • [7]《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介绍》选登[J]. 甘肃师大政治系中共党史教研室资料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03)
  • [8]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向警予篇[J]. 王相坤. 党史文苑, 2019(06)
  • [9]当代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研究[D]. 杨霞. 苏州大学, 2016(01)
  • [10]寻找“向蔡同盟”:一支忧伤的红色浪漫曲[J]. 何立波,曹雪立,杜旭静. 党史纵横, 2013(03)

标签:;  ;  ;  ;  ;  

向靖宇同志创办的男女同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