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新时期高校贯彻“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月美[1](2021)在《新时代滇西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一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又有区别于一般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即新时期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应做到信仰坚定、潜心育人、知识广博、师爱深厚、人格高尚。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政治性、示范性、导向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视野广、思维新、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就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有德”的特殊要求。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学习者,是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加强滇西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提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路人、保障滇西地区民族团结和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滇西地区高校部分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通过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师爱情感、工作纪律、师表示范六个方面的综合考察,分析当前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目前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总体较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但部分思政课教师功利倾向严重,对本职工作倦怠,师爱情感有待加强,育人理念和育人效果相脱节;在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制度规范滞后,缺乏长效机制,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和践行不够的问题,还需引起对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滇西地区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复杂,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受信息化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西方不良思潮的价值观念渗透、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部分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忽视等内外因素,都影响着滇西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最后,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从营造良好的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环境、创新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化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实现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自律和他律的统一,提高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促使思政课教师更好的发挥师表示范作用,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陈传林[2](2020)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依法治校三大关系》文中认为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依法治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高校依法治校必须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依法治校与党委领导、依法治校与综合改革以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三大重要关系。三大关系涉及高校依法治校的全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的战略问题,并构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依法治校中重要关系的有机统一体:依法治校与党委领导关系是核心,决定着高校依法治校的政治方向问题;依法治校与综合改革关系是关键,决定着高校依法治校的发展动力问题;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关系是基础,决定着高校依法治校的精神支撑问题。
朱猷武[3](2018)在《现代大学治理“十论”》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校综合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新目标。高等学校应主动适应这一新变化,积极落实高校的主体责任,合理划分高校内部权力关系,健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尽快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任鹏[4](2018)在《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党的作风,既表现为高校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通过校风、学风、教风等具体体现出来。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地位、高校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决定了高校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党建理论知识,深入分析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的突出问题、形成原因,着力就如何推进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实现常态化的目标、原则、内容、机制等展开探讨。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是始终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使高校党的作风建设成为一种经常的、平常的、正常的状态,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是我们党基于不断提高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水平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由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的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党必须对作风建设进行经常性地管理,由此带来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措施等的经常运用,形成了相对固化的体制机制,逐渐塑造出科学有效的作风建设体系,作风建设由此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常态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过程。论文认为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问题主要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五个方面表现出来,这些问题主要有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缺失、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滋生、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蔓延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体系不健全、长效机制不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等。常态化是解决高校党的作风问题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坚持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相结合,要在“一个核心”,即群众路线为核心;“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制度意识、法制意识;“四个常态”,即常态化的思想教育、常态化的制度机制建设、常态化的群众监督、常态化的法制方式的框架基础上,重点从构建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长效机制、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着力。
刘洋[5](2014)在《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因为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高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近些年来,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已经逐步步入正轨,大学生法制和道德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并在实践中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课程内容单一枯燥,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道德教育趋于智育化,“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明显;法制教育缺乏独立地位和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高校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课程整合存在问题;大学生道德意识缺失严重,诚信水平偏低;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基础知识欠缺,犯罪率上升,犯罪性质和形式多样化、复杂化。必须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力度。高校要认真贯彻“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教育方针;探索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和路径;加强社会环境建设,使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完善。
陈羽[6](2014)在《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及和谐发展,关系到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实现。一支作风过硬的领导干部队伍,会带领高校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正如赵乐际在第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2013年1月)中指出,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风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到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建设,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因此,在高校领导干部的建设中: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来选拔,建设一直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的领导干部队伍,来实现高校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本文从作风建设入手,分四部分对新时期即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展望及改进措施。第一章,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相关概念及重要性。首先界定新时期,弄清作风、高校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内涵;在把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指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有提高领导干部个人素质、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意义,这些重要意义是把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上日程,建设和谐高校的依据。第二章,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历程回顾及取得的成效。作风建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初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党的优良作风,推动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促进高校在改革初期的发展;改革深入发展期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促进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十六大至十八大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攻坚阶段的形势下,如何保持高校领导干部的先进性成为作风建设的重点;取得的成效主要有:高校校风得到改善、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加强、民主办学理念不断提升。第三章,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首先分析了高校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及奢靡之风。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时期的负面因素对高校领导干部的冲击,高校作风建设的部分缺位对高校领导干部的影响,加上自身价值取向的偏颇。第四章,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展望及建议。主要以中国梦提出为契机、以以人文本理念指导高校领导干部两个方面对其做了展望,并提出四个建议,即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力度,加大惩处力度。既从高校领导干部自身,也从他律角度改善高校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为建设和谐高校而努力。
李秀峰[7](2007)在《大力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文中指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政配合,和谐共事;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补充,和谐共治;学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谐共进。
黄勇[8](2007)在《浅论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文中认为自从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后,全国不少地方和部门结合地方和部门实际,提出了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路、依法治水等口号,这对于各地、各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缪克平,戴鸿斌[9](2006)在《依法治校 以德治校 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必然的理性选择,高校只有将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才能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杨胜才,俸晓锦[10](2006)在《可持续发展观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呼唤》文中认为论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演变、内涵、性质,并将这一科学发展观运用于高校德育工作中;在分析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了可持续发展观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义及其新任务和新要求。
二、对新时期高校贯彻“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新时期高校贯彻“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滇西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一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相关概述 |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进 |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演进与发展 |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
(一)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识和定位 |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
三、加强滇西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
(一)是学校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
(二)是思政课教师增强自身修养,实现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
(三)是滇西地区民族团结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
第二章 滇西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
一、问卷调查的相关情况说明 |
(一)问卷调查设计 |
(二)问卷调查对象 |
二、滇西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
(一)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的调查分析 |
(二)对思政课教师爱岗敬业的调查分析 |
(三)对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理念的调查分析 |
(四)对思政课教师师爱情感的调查分析 |
(五)对思政课教师工作纪律的调查分析 |
(六)对思政课教师师表示范的调查分析 |
三、对滇西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总结与思考 |
四、滇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滞后,缺乏长效机制 |
(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深化职业道德践行不够 |
第三章 影响滇西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因素 |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
(一)市场经济下,教师主体创新意识增强的同时出现功利趋向 |
(二)信息化社会网络发展 |
(三)滇西地区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较低 |
二、学校文化环境的影响 |
(一)课堂文化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 |
(二)校园活动文化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
(三)校园制度文化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 |
三、思政课教师自身因素 |
(一)教师价值观、职业定位转变 |
(二)教师生活工作压力较大,忽视自身道德修养 |
第四章 新时代加强滇西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
一、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环境 |
(一)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
(二)加强学校师德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 |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建设 |
(二)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建设 |
三、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修养,追求道德境界提高 |
(一)提高职业素养,增强职业情感 |
(二)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
(三)提高科研能力,增强教育教学素养 |
四、增强师爱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
(一)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规律 |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能力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依法治校三大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依法治校与党委领导的关系 |
1.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特征,高校依法治校必须始终坚持党委领导 |
(1)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着高校依法治校的本质属性。 |
(2)坚持党的领导是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的客观要求。 |
1.2 依法治校是加强与完善党委领导的必备条件,高校党委领导必须依靠依法治校 |
(1)依法治校是加强和改善高校党委领导的重要手段。 |
(2)依法治校是理顺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关系的重要保障。 |
1.3 依法治校与党委领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
(1)依法治校与党委领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2)依法治校与党委领导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
2 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依法治校与综合改革的关系 |
2.1 依法治校为综合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
(1)依法治校为综合改革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
(2)依法治校对综合改革起引领、规范和推进作用。 |
2.2 综合改革为依法治校提供强大动力 |
(1)综合改革为依法治校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 |
(2)综合改革为依法治校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
2.3 依法治校与综合改革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必须有机结合 |
(1)依法治校与综合改革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 |
(2)依法治校与综合改革必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
3 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关系 |
3.1 以德治校为依法治校提供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 |
(1)以德治校为依法治校奠定思想基础。 |
(2)以德治校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
3.2 依法治校为以德治校提供制度规范和秩序保障 |
(1)依法治校为以德治校提供秩序保障。 |
(2)依法治校为以德治校提供法律制度规范。 |
3.3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必须有机结合 |
(1)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是辩证统一关系。 |
(2)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必须有机地结合。 |
(3)现代大学治理“十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治 |
二、德治 |
三、民治 |
四、学治 |
五、岗治 |
六、层治 |
七、廉治 |
八、仁治 |
九、文治 |
十、共治 |
结语 |
(4)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现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党的作风概念 |
2.1.2 党的作风建设内涵 |
2.1.3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内涵 |
2.2 相关理论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
2.2.2 其他学科相关理论的借鉴 |
3 党的作风建设历史回顾与常态化新要求的提出 |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历史回顾与反思 |
3.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的简要回顾 |
3.1.2 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反思 |
3.2 常态化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与新目标 |
3.2.1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 |
3.2.2 有效应对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 |
3.2.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
4 常态化是解决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问题的必然要求 |
4.1 新时期高校解决作风问题的成就与经验 |
4.1.1 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 |
4.1.2 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
4.1.3 提升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水平 |
4.1.4 深入开展高校反腐倡廉工作 |
4.2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1 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 |
4.2.2 学风方面的问题 |
4.2.3 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 |
4.2.4 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 |
4.2.5 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 |
4.3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官本位思想与教条主义滋长 |
4.3.2 校园行政化影响与和谐校园环境受到侵蚀 |
4.3.3 作风考核体系不健全与监督体系不完善 |
4.3.4 学校干部任用机制不完善与制度缺陷 |
4.3.5 权力过于集中与实用主义蔓延 |
4.4 通过常态化来破解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难题 |
4.4.1 常态化是践行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 |
4.4.2 常态化是落实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内容的根本途径 |
5 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制度体系构建 |
5.1 制度体系构建必须遵循的原则 |
5.1.1 科学性原则 |
5.1.2 时效性原则 |
5.1.3 针对性原则 |
5.2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高校制度体系常态化建设 |
5.2.1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思想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
5.2.2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学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
5.2.3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工作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
5.2.4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领导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
5.2.5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生活作风制度常态化建设 |
5.2.6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各项制度的监管与落实 |
6 完善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
6.1 建立健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
6.1.1 永葆高校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
6.1.2 提高执校能力的重要措施 |
6.1.3 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
6.2 建立健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
6.2.1 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 |
6.2.2 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宣传机制 |
6.2.3 建立健全高校组织领导机制 |
6.2.4 建立健全高校干部管理机制 |
6.2.5 建立健全高校监督预警机制 |
6.2.6 建立健全高校惩处激励机制 |
7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中的作用 |
7.1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作风建设的作用 |
7.1.1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作用 |
7.1.2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学风建设的作用 |
7.1.3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作用 |
7.1.4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领导作风建设的作用 |
7.1.5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党的生活作风建设的作用 |
7.2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推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 |
7.2.1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来推动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 |
7.2.2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开展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 |
7.2.3 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提升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的实效 |
7.2.4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来夯实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的基础与保障 |
7.2.5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来优化高校党的作风常态化建设的宏观环境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 国内研究综述 |
2. 国外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献分析法 |
2. 辩证分析法 |
3. 调查研究法 |
(四) 创新点 |
(五) 相关概念 |
1. 法律和道德 |
2.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 |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因及意义 |
(一) 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因 |
1.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2. 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高校教育中的要求和体现 |
3.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4. 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 |
5. 是由法律和道德、自律和他律的互补功能决定的 |
(二) 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
1.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 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
3. 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4. 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
5. 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 |
三.高校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现状分析(附调查问卷) |
(一) 对《调查问卷》的具体分析 |
1. 调查问卷对象概况分析 |
2. 题目设置概况分析 |
3. 调查结果概况分析 |
(二) 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现状分析 |
1. 已经取得的成绩 |
2. 存在的问题 |
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四.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
(一) 确立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1. 确立指导思想 |
2. 确立基本原则 |
(二)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 |
1. 贯彻“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方针 |
2. 要实现“三个”结合 |
(三) 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
1. 完善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素质 |
2. 树立良好的信用道德和社会风气 |
(四) 强化大学生自我完善 |
1. 从思想上重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 |
2. 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主观能动性 |
3. 发扬优秀法制文化和传统美德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问题调查问卷 |
(6)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一、关于党的作风建设内涵的论述 |
二、关于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
三、关于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基本内容的论述 |
四、关于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原因的论述 |
五、关于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的论述、 |
引言 |
一、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相关概念及重要性 |
(一) 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相关概念 |
(二) 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
二、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历程回顾及取得的成效 |
(一) 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历程回顾 |
(二) 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 |
三、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 新时期部分高校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 |
(二) 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原因 |
四、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展望及改进建议 |
(一) 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展望 |
(二) 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改进建议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一览表 |
(7)大力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 |
二、大力构建和谐校园, 促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一)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政配合, 和谐共事 |
1、加强学习, 明确职责, 理顺关系 |
2、提高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的素质 |
3、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
(二) 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补充, 和谐共治 |
1、正确认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 |
2、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
(1) 依法治校, 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校园 |
(2) 以德治校, 构建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校园 |
3、高校民主管理与依法治校 |
(1) 深化高校民主管理, 必须依法办事 |
(2) 深化高校民主管理, 必须相信群众 |
(三) 学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和谐共进 |
1、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打好“地方”牌, 求得自身发展 |
2、在促进地方科学进步中, 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
3、为地方提供科技文化信息, 走资源共享之路 |
4、通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提升社区文化 |
(8)浅论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论文提纲范文)
一、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成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
(一)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对学校工作的影响 |
(二)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成为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 |
二、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基本准则 |
(一)坚持党的领导 |
(二)维护最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根本利益 |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
(四)坚持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 |
三、实现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目标的途径 |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努力推动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工作逐步走向深入 |
(二)建立健全法治和德治的培育机制 |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在制度的保障下运行 |
1. 依法制定学校章程 |
2. 建立与完善各项制度 |
(9)依法治校 以德治校 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是高等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
二、正确把握“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关系 |
三、实行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实现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思路 |
(10)可持续发展观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呼唤(论文提纲范文)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演变及其内涵 |
(一) 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演变 |
(二) 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和性质 |
1. 可持续发展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
2. 可持续发展观的性质。 |
二、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一) 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分析 |
(二)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三、可持续发展观对新时期高校德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
(一) 新时期高校德育要树立大局意识, 坚持“以德治校” |
(二) 革新传统的德育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三) 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
四、对新时期高校贯彻“以德治校”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滇西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 王月美. 大理大学, 2021(10)
- [2]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依法治校三大关系[J]. 陈传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3]现代大学治理“十论”[J]. 朱猷武. 潍坊学院学报, 2018(01)
- [4]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研究[D]. 任鹏. 北京科技大学, 2018(02)
- [5]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问题研究[D]. 刘洋. 渤海大学, 2014(10)
- [6]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研究[D]. 陈羽. 西南大学, 2014(09)
- [7]大力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J]. 李秀峰. 惠州学院学报, 2007(05)
- [8]浅论依法治校、以德治校[J]. 黄勇. 魅力中国, 2007(05)
- [9]依法治校 以德治校 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J]. 缪克平,戴鸿斌.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 [10]可持续发展观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呼唤[J]. 杨胜才,俸晓锦.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