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盐池河磷矿体滑坡机理及运动方式研究

湖北宜昌盐池河磷矿体滑坡机理及运动方式研究

一、湖北宜昌盐池河磷矿山体滑崩机理及其运动方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范士凯,粟怡然,蔡伟英,陈尚轩,赵清平[1](2006)在《湖北省陈家河煤矿跑马岭山体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家河煤矿跑马岭山体因地下采空引起地面严重开裂。为解决跑马岭山体开裂原因和判定是否会产生滑坡或大规模崩塌,本文以采空塌陷机理分析并断定山体开裂的原因是采空塌陷变形造成的。又从山体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研究,并采用有限单元数值分析证明了这种判断。为了进一步判定山体的滑、崩稳定性,采用软弱层极限平衡验算和结构面(赤平投影)组合判据以及工程地质比拟方法得出了“山体既不会产生滑坡,也不会发生大规模崩塌”的结论。经过5年的观测,证明了山体已经稳定。至今已整整20年,矿山仍安然无恙,也证明本文所介绍的评价采空区上山体(边坡)稳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刘传正,肖锐铧[2](2021)在《湖北远安盐池河1980年“6.3”山崩灾难成因分析》文中认为1980年6月3日,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发生大规模山崩,造成284人死亡。该文分析认为,山崩是在地形、岩性、构造、采矿和降雨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大规模磷矿采空区的悬板张拉作用是山体顶部开裂的主要因素,顺倾软弱带的强度弱化是开裂山体滑移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盐池河山崩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结合变形监测资料分析,建立了顺倾山体开裂力学判据和开裂后山体滑移力学判据。从减灾文化建设角度,探讨了当事人、管理干部和技术专家在盐池河山崩灾难防范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防灾启示,可为闻者戒。

朱圻[3](2015)在《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动力学及防控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触发的牛圈沟、王家岩和谢家店子等三个高速远程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精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速远程滑坡所产生的超前冲击气浪的动力学机理。通过野外现场的详细调查,阐明和分析了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全过程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并重点对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超前冲击气浪的动力学现象和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通过FLUENT流体力学软件中的用户自定义端口,导入了基于C语言编写的适合高速远程滑坡运动的摩擦准则;采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中气-液两相流模型以及前处理软件,分别建立了基于真实地形地貌(DEM)特征的牛圈沟滑坡二维与三维数值模型,王家岩滑坡及其与前方刚性建筑物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值模型,以及谢家店子滑坡及其与运动路径上桩林防护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值模型;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力学试验所得到的滑坡碎屑流物质的物理力学参数,反演了三个滑坡碎屑流运动全过程的情景,对三个高速远程滑坡及其所产生的超前气浪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的特征和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牛圈沟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从启动到停止历时119s,每一时刻其运动最大速度的空间位置出现在滑体内部靠近前缘的地方(50s时处于碎屑流前缘),其最大速度有三个峰值,分别是14s时的52m/s、27s时的55m/s和50s时的49m/s;超前冲击气浪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50s时,其值为38m/s;压强的最大值出现在碎屑流前缘由支沟冲进牛圈沟主沟瞬间,达657Pa,相当于11级暴风;滑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滑体速度越快,对其前方空气的挤压作用尤为明显;滑体运动前方地形的变化也会影响气浪压强的分布。在碎屑流的高速运动的过程中,当其前方一定范围内出现较为高大的障壁时,碎屑流前方来不及扩散的高压气流将产生极为明显的压强梯度变化,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当碎屑流前方遇陡坎或因弯道超高翻越山脊冲向下游时,其速度瞬间增大的同时,部分碎屑流因为处于失重状态会在其内部产生较为明显的负压,同时其前缘位置也会因为其前缘以陡立角度的强烈压缩作用导致其前方压强值出现局部陡增。(2)王家岩高速滑坡从启动到停止总共历时12s,运动过程中,其最大速度在10s时达到36 m/s;滑坡产生的超前冲击气浪速度的最大值也出现在10 s,其最大速度为28 m/s;超前气浪压强的峰值出现在其速度最大的时刻,即10s时,在其前方10 m处产生了高达600 Pa的正压,相当于11级暴风;王家岩滑坡体产生的超前冲击气浪在滑坡运动到8.5s时,已经让其运动路径前方110m处的砌体结构建筑物迎风面下部表面产生了最大391Pa的正压,相当于10级狂风。持续增大的超前冲击气浪荷载,让砌体结构下部产生的局部小裂缝逐渐贯通并向上延伸,导致了砌体结构建筑物在下部结构产生了明显的结构破坏,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在传递至底层时发生中断从而造成结构物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开始坍塌。考虑到王家岩滑坡前方受到气浪破坏的建筑物,在此前的强震过程中已经或多或少的产生了结构性的破坏,因此推测现实中很有可能在8.5s之前,其运动路径前方的建筑物就已经发生倒塌破坏。(3)谢家店子高速滑坡在天然(没有桩林防护)情况下从启动到停止总共历时80s;其最大速度出现在40s时的18.3 m/s;超前冲击气浪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40s左右,位于滑体前缘25 m范围之内,其最大速度为11.0 m/s;超前气浪压强的峰值出现在其速度最大的时刻,即40s时,在其前方0-l0m处产生了高达385 Pa的正压,相当于10级狂风,可拔起树木,损坏建筑物。分析对比谢家店子高速远程滑坡在有桩林与无桩林防护情况下的模拟结果,可以发现:①在有桩林防护情况下,碎屑流体在堆积区的范围显着减小,碎屑流主要堆积在流通区下部设置桩林的位置,只有部分碎屑流体在堆积区停积,与无桩林防护情况对比,碎屑流堆积区的面积减小了2/3;②在有桩林防护情况下,碎屑流体中最大速度的位置由前部向中前部移动,受到桩林淤积处碎屑流的阻挡,越过桩林的碎屑流体速度有明显的减小,碎屑流的动能也随之减小;③有桩林防护的碎屑流,其前缘超前冲击气浪的速度相比无桩林情况有明显的减小,并且超前冲击气浪的压强值也显着的减小;④桩林防护结构中,前排桩桩身受到的冲击压强大于后排桩身受到的冲击压强,且冲击压强主要集中在桩身的中下部。

史文兵[4](2016)在《山区缓倾煤层地下开采诱发斜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以贵州煤洞坡变形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缓倾含煤地层斜坡在西南山区分布广泛,斜坡下部存在长期的地下开采活动,斜坡地形高陡临空且上陡下缓,陡倾节理面发育,具有“上硬下软”的坡体结构。特殊的地质条件与地下开采活动的叠加,导致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复杂,稳定性评价困难,早期识别难度大。因此分析开展地下开采诱发缓倾斜坡变形机制、失稳模式、早期识别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贵州省都匀市煤洞坡变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物探、过程模拟等手段,查明了采空区分布情况及斜坡裂缝体系发育规律,再现了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覆岩移动变形过程,分析了临空面及重复采动影响斜坡变形的规律和机理,提出了缓倾采动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及失稳识别特征。研究成果在采空区分布调查、变形裂缝体系构建、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斜坡变形机制和地质-力学模式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山区缓倾采动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取得了的主要成果包括:(1)建立了斜坡多煤层采空区分布模型。基于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综合物探技术,结合收集的资料和老窑调查成果,查清了斜坡内的采空区分布和破坏情况,建立了斜坡内多煤层复杂采空区分布模型。按照不同时期形成的采空区大致可划分为9个区块。(2)阐明了煤洞坡变形裂缝体系与采空区具有对应性,建立了采动斜坡地质概念模型。查明了“立山坡”变形体单元与“接娘坪”变形体单元的裂缝体系发育规律,分析了走向长壁法采动裂缝与地下采空区和节理面的关系,发现采空区边界与煤洞坡坡顶裂缝位置具有对应关系,斜坡宽大裂缝的形成与重复采动有密切关系。(3)揭示了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覆岩和坡表变形破坏发生规律。覆岩变形裂缝与地下采空区有对应关系,裂缝基本分布于采空区两侧边界和中部。采空区边界形成上宽下窄呈“V”字形的拉张裂缝,采空区中部受到弯曲下沉作用,会发生断裂。覆岩和坡表水平移动呈波浪型或抛物线型,下沉移动呈偏态非对称型,重复采动对于坡表和覆岩的变形影响较大。(4)揭示了临空面对于采动高陡斜坡变形破坏具有“放大效应”。基于离散元数值实验发现,有临空面的采动斜坡岩体除产生向采空区倾倒式拉裂以外,还会有朝向临空面的变形。临空面明显增大了斜坡水平移动值和范围,加剧了坡表和覆岩的变形。随着临空面坡度的增加,斜坡覆岩和坡表移动也更加剧烈。(5)揭示了重复采动影响斜坡变形的规律。在初始和二次重复采动条件下,斜坡会形成移动盆地;随着重复采动的继续进行,斜坡会形成非连续变形,坡表拉裂变形扩大,采空区两侧形成了裂缝带,重复采动使得覆岩和坡表产生较大下沉值,而对水平移动值影响较小。重复采动与临空面的叠加作用使得斜坡裂缝带范围扩大,变形更剧烈。多煤层重复采动斜坡变形会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初始变形阶段、等速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稳定变形(蠕变)阶段,监测表明,斜坡目前处于稳定变形(蠕变)阶段。(6)提出了缓倾多煤层重复采动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通过数值和物理模拟,提出了斜坡变形过程包括开采扰动-坡顶拉裂-变形加剧-蠕滑变形四个阶段,揭示斜坡变形破坏形成机制为拉裂—蠕滑—侧向剪断,建立了缓倾多煤层开采诱发的斜坡变形破坏地质—力学模式。基于地质—力学模式绘制了煤洞坡变形体坡顶裂缝位移矢量图、裂缝形成演化图及失稳滑动示意图。提出了识别西南山区采动斜坡失稳的5个特征:高陡地形、有利临空面、陡倾节理发育、开采状况、“上硬下软”坡体结构,临空面特征具有识别指示作用。

贾雪浪,胡海涛[5](1983)在《湖北宜昌盐池河磷矿山体滑崩机理及其运动方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盐池河磷矿山体滑崩是一次典型的环境工程地质灾害。本文应用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其发生的机理及运动方式做了系统研究。作者认为,对一具体工程来说,先进行工程岩体的工程地质结构单元划分,然后分析研究比较合适。在影响山体滑崩的诸因素中,采矿是近期内突然施加的、高强度的外动力因素,降雨则是临时性的触发因素。根据采矿与山体结构的应力、变形特征关系分析,认为采空区上部山体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特征具有悬臂效应。为此设想修正一般安全开采深度即选用有效悬臂系数 Cx,Cx>1。

冯振[6](2012)在《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斜倾厚层岩质斜坡指滑移面倾角大于地形坡度的缓、内倾斜切厚层状单斜岩质斜坡,在中国重庆、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西南山区分布较广,在各种自然和人为等因素作用下,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由于斜倾厚层岩质斜坡的失稳模式主要以侧向崩塌为主,国内外对于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崩滑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地质成因分析研究方面,同时在进行评价分析时也往往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本论文选择典型斜倾厚层岩质滑坡-鸡尾山滑坡为例,在滑坡的详细工程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岩体结构力学特征的综合研究,获取宏观和细观地质现象,分析了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成因。建立了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室内试验及经验参数取值,分长期重力蠕滑、岩溶及地下水软化作用、采矿影响三种工况,利用离散元软件3DEC模拟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初始变形破坏特征。开展了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模拟武隆鸡尾山大型山体滑坡的产生和破坏过程,揭示滑坡的形成机理,分析和验证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后部块体驱动-前缘关键块体瞬时失稳”的失稳模式。根据“后部块体驱动-前缘关键块体瞬时失稳”的失稳机制和滑坡特征,建立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三维极限平衡分析力学模型,采用矢量法表示,提出了基于关键块体理论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对鸡尾山滑坡和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在对大型岩质斜坡失稳模式分类方法的统计对比分析基础上,综合归纳了岩质斜坡失稳模式识别和判断的方法,提出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识别特征。通过对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机制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机制的研究,从数值模拟、离心模拟及三维极限平衡稳定性分析三方面入手,探讨了斜倾厚层岩质斜坡的失稳破坏机理,丰富了大型岩质斜坡失稳的研究手段,为西南厚层岩质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救灾提供技术支撑。本论文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和成果:1.受地质结构及地形地貌的影响,斜倾厚层岩质斜坡的失稳模式具有复合性。一般而言,在重力作用下,山体初始顺岩层真倾角方向倾向变形蠕动。真倾向方向的蠕滑受阻,由于卸荷作用,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侧向崩塌,崩塌体堆积在次级平台或坡脚,后续可能发展为堆积体滑坡。当斜坡前缘潜在滑面出露,斜坡变形或瞬时启动时由于局部受限,则可能呈现平面旋转滑动破坏。斜倾厚层岩质斜坡的视向滑动破坏则是由于前缘岩体发生瞬时破坏,后部岩体顺层滑动在前缘发生偏转、产生视向滑动的破坏模式。2.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受地形地貌、岩性组合、岩溶发育、工程扰动、岩体结构等方面因素控制:斜坡单斜构造为滑体视向剪出提供了临空条件;厚层灰岩夹软弱夹层是“上硬下软”的易滑结构;滑坡前缘原始地形为冲沟,岩溶发育强烈,形成强度相对脆弱的视向岩溶发育带;地下采空诱发山体应力调整,加速山体变形,对滑坡边界、平行于陡崖走向的侧向裂缝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效应;斜坡岩体为层状块裂结构,节理切割,岩溶发育,岩体离散型好,滑动过程中易于解体。3.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离心加速的增大,裂缝应变片由由后缘向前缘顺序破坏,后部驱动块体首先失稳并挤压前缘关键块体,随后关键块体位移出现陡增,发生视向滑动破坏,引起斜坡整体滑动失稳。表明软弱夹层抗剪强度的持续软化和前缘关键块体的瞬时失稳,是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主要原因。斜坡的破坏是由后部向前缘发展的,滑坡的初始破坏过程是一个从稳定到失稳渐进发展的过程,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破坏具有后部块体驱动-前缘关键块体瞬时失稳的特征。4.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显示,蠕滑阶段斜坡坡顶顺层不断增大,前缘关键块体位移较小。随着软弱夹层强度降低,关键块体沿岩溶发育带视向剪切破坏,关键块体位移明显增大,滑体发生整体滑动。表明关键块体控制和阻滑作用明显,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初始变形破坏过程,具有后部驱动块体顺层滑移、前缘关键块体脆性剪断的特征,软弱夹层强度降低和关键块体的瞬时破坏是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5.根据“后部块体驱动-前缘关键块体阻滑”的力学机制,对比整体稳定性计算方法,并对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进行分析,认为基于关键块体控制理论的三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更加合理可靠。关键块体受岩溶发育带及软弱夹层的控制,驱动块体受侧向裂缝和软弱夹层控制,驱动块体和关键块体均为双面滑动,计算中采用不平衡推理传递法,以关键块体的安全系数代表滑体的稳定安全系数。6.根据地质成因调查、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试验及工程统计类比分析,从地质结构、地形地貌、滑动机制等方面出发,认为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具有五个识别特征,即层状块裂结构条件、山体倾向阻挡条件、临空视向剪出条件、驱动块体下滑条件、关键块体阻滑条件。

张倬元[7](1985)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自1979年第一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以来,我国对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概括起来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1.深刻意识到动力地质作用可以发展成影响范围相当大的地质灾害,或者说充分认识到它们具有很强烈的环境效应,也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工程活动已成为重要的地质营力,对地质环境的改变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它们的研究已不再是孤立的、零星的,而是从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治理、

曹建磊[8](2016)在《易贡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速远程滑坡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在其前方和两翼会产生极强的超前冲击气浪现象。由滑坡体推动空气形成的超前冲击气浪危害,较之滑坡体本身的破坏力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应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2000年4月9日发生于西藏波密县的易贡高速远程滑坡为例,建立了该滑坡三维等比例数值模拟模型,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Ansys Fluent 14.5,将前人总结的适合描述高速远程滑坡运动的摩擦准则通过Fluent软件的用户自定义接口(UDF),利用C语言编程的方法导入计算程序,成功地实现了对易贡高速远程滑坡整个运动过程及其产生超前冲击气浪的三维数值仿真模拟。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易贡高速远程滑坡的整个运动过程历时150s,总的滑程约为10km,碎屑流的最大运动速度值出现在运动第30s时,最大速度约为75m/s。在此运动过程中,碎屑流每一时刻的最大速度值均出现在滑体内部靠近前缘(龙头)的地方,且其后缘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其前缘。(2)易贡高速远程滑坡产生的超前冲击气浪的最大速度值约为50ms,出现在15-30s时间段;超前冲击气浪压强的最大值有两个峰值点,碎屑流启动瞬间的压强660Pa和碎屑流冲进扎木弄沟主沟产生的1500Pa的正压,前者相当于12级飓风的风级,后者相当于强台风的风级。(3)沿碎屑流运动方向上,从碎屑流前缘(龙头)至前方更远处,冲击气浪的影响范围大致在其龙头距离lkm范围内,且气浪的压强随着距龙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竖直方向上,超前冲击气浪的影响范围大致在龙头附近距地面高度lkm范围内,且气浪的压强随距地面高程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在滑坡堆积阶段,在龙头上方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压。(4)沟谷地形条件对滑坡碎屑流产生的超前冲击气浪压强的影响比较明显,研究认为其主要是通过影响碎屑流流深(厚度)的方式影响气浪压强的。碎屑流在沟谷纵向切割较深处挤压空气作用较大,这是因为两翼沟谷地形的限制使碎屑流流经此处时的厚度增加。另一方面,狭窄的沟谷地形使得快速推挤的空气不容易扩散,气浪强度陡升。

朱圻,程谦恭,王玉峰,车琪,侯文学,李炜[9](2014)在《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动力学分析》文中提出为研究沟谷多级折射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的特征,以牛圈沟滑坡三维地形形态为原型,采用CFD软件,引入Voellmy准则定义运动阻力,在反演碎屑流运动全过程的同时,对其冲击气浪的流场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1)牛圈沟滑坡从启动到停止历时为119 s,最大速度出现在滑体内部靠近前缘处,峰值分别为14 s的52 m/s、27 s的55 m/s和50 s的49 m/s。(2)气浪速度的最大值50 s时为38 m/s,其压强的最大值达657 Pa,相当于11级暴风。(3)当碎屑流前方出现高大的障壁时,来不及扩散的高压气流产生极为明显的压强梯度;当其前方遇跌坎或翻越山脊冲向山坡下方在其速度瞬间增大的同时,强烈压缩前方空气并导致其压强值局部出现陡增。

侯文学[10](2016)在《东河口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发生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东河口滑坡在滑动后掩埋了处于下方的东河口村,共摧毁四个村庄和东河口电站,并造成780人遇难。滑坡碎屑流停积后阻塞了红石河与青竹江,形成两大堰塞湖。东河口滑坡除对运动范围内的建筑和人员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伤亡外,其产生的超前冲击气浪也对运动范围外的人身财产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因为该滑坡拥有巨大的方量和超高的速度,且出现在高山峡谷地形陡峭的地区,在运动过程中滑坡体快速挤压前方空气,形成一股巨大的冲击气浪破坏滑坡范围外的物体,造成二次灾害。本文主要以等效流体假设为基础,应用Fluent计算流体软件来模拟东河口滑坡的全过程,并对滑坡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超前冲击气浪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东河口滑坡运动全过程约63s,滑程达2400余米,27s左右达到最大速度,约43.3m/s。在运动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时滑体速度最大处靠近滑体前缘部位。一般情况下,滑体前缘速度要远大于后缘速度,但是在40s-48s时,由于滑体中部运动至中央一处平台,此处地势较平缓,滑体前缘开始减速,而滑体后缘尚处于陡坎之上,因此滑体后缘速度大于前缘速度;61sλ63s时,因为滑体基本停积,前缘速度很小,而滑体后缘刚刚脱离中央平台,尚有较大的动能,此时滑体后缘速度也要大于前缘速度。(2)27s时,滑体速度达到最大值,滑体产生的超前冲击气浪的速度和压强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1m/s和681Pa。超前冲击气浪的速度和压强在滑坡运动前方呈指数型衰减,在碎屑流前缘200m范围内衰减变化较大,在200m范围外衰减变化较小,而且气浪的速度衰减比压强衰减更明显。(3)滑坡运动路径的地形对超前冲击气浪速度及压强的影响有重要影响。地形越平缓宽阔,冲击气浪的速度和压强越小。

二、湖北宜昌盐池河磷矿山体滑崩机理及其运动方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宜昌盐池河磷矿山体滑崩机理及其运动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湖北省陈家河煤矿跑马岭山体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山体地貌、地质构造及岩体结构特征
    1.1 山体地貌特征
    1.2 地层分布及岩性特征
    1.3 地质构造
    1.4 岩体结构特征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2 山体裂缝分布及形成机理分析
    2.1 井田开采简史及采空区分布
    2.2 山体裂缝分布、形态规模及发展过程
    2.3采空塌陷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与裂缝形成机理分析?[1]
3 山体稳定性分析评价
    3.1 从山体裂缝形成机理看跑马岭北坡山体稳定性质
    3.2 从山体稳定性检算看跑马岭北坡山体稳定性
        (1) III号陡壁剖面 (3—3′) 滑动稳定检算[2]
        (2) [3]号陡壁 (3—3′剖面) 坡脚应力与岩层强度对比
        (3) [2]号陡壁 (2—2′剖面) 滑动稳定检算
    3.3 从工程地质条件比拟看跑马岭北坡山体稳定性
        (1) 盐池河大型滑崩山体与跑马岭北坡山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比:?
        (2) 尖岩河小型岩崩体与跑马岭北坡山体工程地质条件对比:
        (3) 跑马岭南北两片采空区上新老塌陷裂谷状态对比
    3.4 跑马岭北坡各陡壁岩体的局部稳定性分析、评价
4 山体变形观测
    4.1 观测网的布设、误差估算及变形计算方法
    4.2 形变观测资料的分析及结论
5 确保山体长期稳定和局部岩体防护措施
    5.1 确保山体长期稳定的措施
    5.2 局部岩体的工程防护措施
6 对高陡山体下采矿方法与地面稳定性之间关系的几点认识
    6.1 高陡山体下采矿与边坡稳定是矿山环境工程地质的一个重要课题
    6.2 保安矿柱与山体地面稳定性的关系和预留方法
7 结语

(2)湖北远安盐池河1980年“6.3”山崩灾难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环境
2 山体开裂与采矿的相关性
3 山体变形破坏的阶段性特征
4 山体崩塌成因分析
5 山体开裂-滑移的力学判据
    5.1 山体开裂的力学判据
    5.2 山体滑移的力学判据
6 山崩前兆与防灾启示
    6.1 山崩前兆
    6.2 防灾文化启示

(3)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动力学及防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意义
    1.3 高速远程滑坡典型实例及机理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关于高速远程滑坡典型实例及机理研究
        1.3.2 国内关于高速远程滑坡典型实例及机理研究
        1.3.3 关于汶川地震诱发高速远程滑坡实例研究
    1.4 国外关于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5 国内关于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6 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研究现状
    1.7 高速远程滑坡防护结构研究现状
    1.8 研究的出发点
    1.9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9.1 研究内容
        1.9.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第2章 高速远程滑坡数值模拟方法
    2.1 高速远程滑坡等效流体假设
    2.2 高速远程滑坡流体阻力关系
    2.3 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基础
        2.3.1 基本控制方程
        2.3.2 控制方程的离散基本思想
        2.3.3 控制方程求解的基本思想
        2.3.4 边界条件
        2.3.5 计算流体力学(CFD)求解流程
    2.4 FLUENT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2.4.1 湍流模型的概念
        2.4.2 湍流的基本方程
        2.4.3 标准k-ε湍流模型
        2.4.4 流体体积VOF法
        2.4.5 用户自定义函数UDF
第3章 牛圈沟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机理研究
    3.1 牛圈沟高速远程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3.1.1 地形地貌
        3.1.2 地层岩性
        3.1.3 地质构造
    3.2 牛圈沟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及气浪特征
    3.3 牛圈沟高速远程滑坡二维动力学模拟
        3.3.1 基本假设
        3.3.2 模型建立
        3.3.3 流变关系
        3.3.4 模型计算
        3.3.5 滑坡二维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3.3.6 超前冲击气浪二维模拟结果分析
    3.4 牛圈沟高速远程滑坡三维动力学模拟
        3.4.1 模型建立
        3.4.2 模型流变关系及计算
        3.4.3 滑坡三维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3.4.4 超前冲击气浪三维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3.5 牛圈沟高速远程滑坡二维与三维动力学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第4章 王家岩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对建筑物破坏机理研究
    4.1 王家岩高速远程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4.1.1 地形地貌
        4.1.2 地层岩性
        4.1.3 地质构造
    4.2 王家岩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及气浪特征
        4.2.1 滑坡运动特征
        4.2.2 气浪影响特征
    4.3 王家岩高速远程滑坡三维动力学模拟
        4.3.1 模型建立
        4.3.2 模型计算
    4.4 王家岩高速远程滑坡三维模拟结果分析
        4.4.1 滑体堆积体分布
        4.4.2 滑体运动速度
    4.5 王家岩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模拟结果分析
        4.5.1 超前冲击气浪速度分析
        4.5.2 超前冲击气浪压强分析
    4.6 王家岩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对建筑物的破坏分析
        4.6.1 LS-DYNA简介及计算理论基础
        4.6.2 LS-DYNA中建筑物模型建立
        4.6.3 建筑物材料模型及参数
        4.6.4 FLUENT模拟建筑物表面气浪压强特征分析
        4.6.5 气浪对建筑物破坏作用机理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谢家店子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防控机理研究
    5.1 谢家店子高速远程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5.1.1 地形地貌
        5.1.2 地层岩性
        5.1.3 地质构造
    5.2 谢家店子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及气浪特征
        5.2.1 滑坡运动特征
        5.2.2 气浪影响特征
    5.3 谢家店子高速远程滑坡及防护结构三维动力学模拟
        5.3.1 模型建立
        5.3.2 流变关系及计算
    5.4 谢家店子高速远程滑坡及防护结构三维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4.1 滑坡堆积体分布对比
        5.4.2 滑体运动速度对比
    5.5 谢家店子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及防护结构三维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5.1 超前冲击气浪速度分析
        5.5.2 超前冲击气浪压强分析
        5.5.3 碎屑流前缘竖直方向上气浪压强对比
    5.6 谢家店子高速远程滑坡防护结构作用及机理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山区缓倾煤层地下开采诱发斜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以贵州煤洞坡变形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动坡体变形与失稳机理研究
        1.2.2 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1.2.3 采动坡体稳定性评价研究
        1.2.4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2.1 自然地理
        2.1.1 位置交通
        2.1.2 气象
        2.1.3 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3.1 第四系(Q)
        2.3.2 石炭系
        2.3.3 泥盆系
        2.3.4 矿层
    2.4 地质构造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第3章 斜坡坡体结构与采空区分布特征
    3.1 斜坡坡体结构特征
        3.1.1 斜坡形态特征
        3.1.2 岩体结构特征
    3.2 开采历史
    3.3 开采方法及巷道布置
    3.4 矿区老窑调查
    3.5 采空区分布范围
        3.5.1 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
        3.5.2 高密度电法探测采空区
        3.5.3 采空区分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斜坡变形破坏特征及概念模型
    4.1 斜坡变形破坏特性
        4.1.1 变形体形态特征
        4.1.2 煤洞坡斜坡变形破坏特征
        4.1.3 马达岭滑坡基本特征
    4.2 煤洞坡斜坡变形机制的概念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采动岩体变形物理模型试验
    5.1 试验基本原理
    5.2 地质原型概况
    5.3 相似模型试验设计
        5.3.1 模型材料选取及配比试验
        5.3.2 制作相似模型
        5.3.3 布设监测点位
        5.3.4 模型开采模拟试验方案
        5.3.5 模型试验监测方案
    5.4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5.4.1 开采过程中覆岩变形破坏特征
        5.4.2 开采过程中覆岩竖向变形规律
        5.4.3 开采过程中覆岩水平向变形规律
        5.4.4 开采过程中坡表变形规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斜坡变形破坏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6.1 斜坡变形破坏数值模拟实验研究
        6.1.1 实验目的及方案设计
        6.1.2 倾向剖面有无临空面的变形破坏模拟与分析
        6.1.3 走向剖面有无临空面的变形破坏模拟与分析
        6.1.4 不同临空面坡度的变形破坏模拟与分析
        6.1.5 重复采动条件下斜坡移动变形规律与机理
    6.2 基于FLAC3D斜坡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6.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6.2.2 自然状态下坡体应力场分布特征
        6.2.3 天然状态下采动坡体应力场分布特征
        6.2.4 天然状态下采动坡体位移场分布特征
        6.2.5 降雨状态下采动坡体应力场分布特征
        6.2.6 降雨状态下采动坡体位移场分布特征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缓倾采动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及识别特征
    7.1 煤洞坡变形体形成机理分析
    7.2 采动坡体失稳的地质条件及控制性因素
    7.3 山区采动斜坡变形失稳识别特征
    7.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特大型岩质滑坡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斜倾厚层岩质滑坡研究进展
        1.2.3 岩质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鸡尾山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成因机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滑坡区地质环境背景
        2.2.1 地形地貌与新构造运动
        2.2.2 地质结构
        2.2.3 水文地质特征
        2.2.4 采矿活动
        2.2.5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第三节 滑坡基本特征分析
        2.3.1 滑坡类型
        2.3.2 滑坡边界
        2.3.3 崩滑体特征
        2.3.4 滑动面
        2.3.5 滑坡平面形态
    第四节 鸡尾山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成因机制
        2.4.1 鸡尾山滑坡成因
        2.4.2 鸡尾山滑坡视向滑动机理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第一节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
        3.1.1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发展历史
        3.1.2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相似理论及相似比
    第二节 试验设备
    第三节 试验目的
    第四节 模型设计
    第五节 模型制备
        3.5.1 结构面模拟
        3.5.2 岩块材料
    第六节 试验监测
        3.6.1 高清数码摄像机
        3.6.2 激光位移传感器
        3.6.3 裂缝监测应变片
    第七节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及分析
        3.7.1 试验LF
        3.7.2 试验LE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三维离散元模拟
    第一节 三维离散元模型的建立
    第二节 模型参数取值
    第三节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1 重力的长期作用下蠕滑变形模拟
        4.3.2 底部采空
        4.3.3 软弱夹层软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的三维极限平衡分析
    第一节 后部块体驱动、前缘关键块体阻滑的滑动机制
    第二节 三维极限平衡分析的解析解方法
        5.2.1 静力解析解法的假设
        5.2.2 滑体几何特性及矢量推导
    第三节 力的解析与安全系数
        5.3.1 整体稳定性分析
        5.3.2 基于关键块体理论的解析解
        5.3.3 鸡尾山斜坡安全系数计算
    第四节 离心模型试验的三维极限平衡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识别特征
    第一节 特大型岩质滑坡模式
    第二节 岩质斜坡失稳模式的控制性因素及判定方法
    第三节 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识别特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8)易贡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易贡高速远程滑坡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易贡高速远程滑坡地质条件及特征
    2.1 易贡高速远程滑坡概况
    2.2 滑坡区地质背景
        2.2.1 气象水文
        2.2.2 地形地貌
        2.2.3 地层岩性
        2.2.4 地质构造
        2.2.5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
    2.3 易贡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特征及气浪作用
        2.3.1 易贡滑坡的运动特征
        2.3.2 易贡滑坡气浪破坏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易贡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全过程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3.1 计算流体力学(CFD)概述
        3.1.1 CFD的研究特点
        3.1.2 CFD计算流程
        3.1.3 CFD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3.2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概述
        3.2.1 连续性方程
        3.2.2 本构方程
        3.2.3 粘性流体运动方程
        3.2.4 能量方程
    3.3 FLUENT软件模拟理论与方法
        3.3.1 Fluent软件简介
        3.3.2 Fluent湍流模型
        3.3.3 流体体积模型
        3.3.4 用户自定义函数
    3.4 计算结果后处理工具
        3.4.1 Tecplot软件
        3.4.2 CFD-Post软件
    3.5 连续介质模型假设
    3.6 等效流体假设
    3.7 DEM模型的建立
    3.8 流变关系及计算
        3.8.1 模型的流变关系
        3.8.2 模型的计算
    3.9 滑坡运动全过程分析
        3.9.1 滑坡碎屑物运动速度分布
        3.9.2 滑坡碎屑物堆积厚度分布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易贡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分析
    4.1 滑坡运动超前冲击气浪分析
        4.1.1 超前冲击气浪速度分析
        4.1.2 超前冲击气浪压强分析
        4.1.3 超前冲击气浪作用范围分析
    4.2 易贡滑坡堆积范围对比分析
    4.3 易贡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作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10)东河口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东河口滑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东河口高速远程滑坡地质条件及特征
    2.1 地质发育条件
        2.1.1 气象水文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层岩性
        2.1.4 地质构造
    2.2 滑坡特征
        2.2.1 滑坡地质特征
        2.2.2 滑坡运动特征
第3章 东河口滑坡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3.1 等效流体假设
    3.2 基本控制方程
        3.2.1 质量守恒方程
        3.2.2 动量守恒方程
        3.2.3 能量守恒方程
    3.3 边界条件
    3.4 摩擦阻力方程
    3.5 模型建立
    3.6 模型计算
    3.7 模拟结果分析
        3.7.1 滑坡堆积形态对比
        3.7.2 滑坡运动过程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河口滑坡超前冲击气浪运动特征
    4.1 超前冲击气浪速度分析
    4.2 超前冲击气浪压强分析
    4.3 滑坡特殊位置横截面形态及速度变化
    4.4 滑坡运动转折点横截面形态及速度变化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湖北宜昌盐池河磷矿山体滑崩机理及其运动方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省陈家河煤矿跑马岭山体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J]. 范士凯,粟怡然,蔡伟英,陈尚轩,赵清平.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6(S1)
  • [2]湖北远安盐池河1980年“6.3”山崩灾难成因分析[J]. 刘传正,肖锐铧. 灾害学, 2021(02)
  • [3]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动力学及防控机理研究[D]. 朱圻.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8)
  • [4]山区缓倾煤层地下开采诱发斜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以贵州煤洞坡变形体为例[D]. 史文兵.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2)
  • [5]湖北宜昌盐池河磷矿山体滑崩机理及其运动方式的研究[A]. 贾雪浪,胡海涛. 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3中英文合订本), 1983
  • [6]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机制研究[D]. 冯振.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2(09)
  • [7]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进展[J]. 张倬元. 工程勘察, 1985(01)
  • [8]易贡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数值模拟分析[D]. 曹建磊.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 [9]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动力学分析[J]. 朱圻,程谦恭,王玉峰,车琪,侯文学,李炜. 岩土力学, 2014(10)
  • [10]东河口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数值模拟分析[D]. 侯文学.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湖北宜昌盐池河磷矿体滑坡机理及运动方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