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金属管材超声波探伤标准一览表(论文文献综述)
杨博[1](2014)在《基于虚拟仪器的表面粗糙钢管超声检测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利用超声波在对钢管进行检测时,其中影响超声检测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钢管的表面状况。如果钢管材料的表面状况很差,粗糙度高,超声波会在材料的检测表面发生反射、折射作用,这对超声波造成很大的衰减并使得超声回波信号伴随有大量噪声信号,降低了超声检测的灵敏度和信噪比,严重影响后续对超声检测缺陷信号的判别以及定性、定量分析,影响超声探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结合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自行搭建一套完整的超声检测信号处理系统,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通过美国国家仪器(NI)提供的LabVIEW开发软件设计出了基于虚拟仪器的超声检测信号处理平台。该系统可以激励超声探头发射超声波信号,利用数据采集卡完成超声检测回波信号的模/数转换,并通过USB串口总线把所采集的数据上传到计算机内。在计算机上开发的基于虚拟仪器的超声检测信号处理平台可以对数据采集卡进行状态控制和参数设置,并对所读取的超声检测回波信号做相应的处理工作。利用自行搭建的基于虚拟仪器超声检测信号处理系统,对表面粗糙钢管的超声检测信号进行了相关的处理工作。对表面粗糙钢管的信号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基于传统傅立叶变换的信号分析处理工作和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分析处理工作。基于传统傅立叶变换的信号分析处理工作主要有:①对表面粗糙钢管的超声检测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完成表面粗糙钢管超声检测信号的频谱分析;②在频谱分析的基础上,对表面粗糙钢管的超声检测信号做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R)加窗滤波处理,并对所加不同窗函数的滤波效果进行比较分析;③利用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对表面粗糙钢管的超声检测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分析处理工作主要有:①利用小波变换(WT)对表面粗糙钢管的超声检测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并与短时傅立叶变换的时频分析结果相比较;②利用小波阈值去噪法对表面粗糙钢管的超声检测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并对软、硬阈值法去噪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超声检测技术对表面状况达不到标准规定要求的钢管材料进行检测时,如果不进行任何降噪处理,由于检测信噪比较低,很难实现缺陷的可靠检出(工业探伤的信噪比一般应达到6dB~8dB以上)。而通过对检测信号进行适当的滤波或去噪处理后,检测信噪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传统的基于傅立叶变换的FIR波技术,在消除噪声的同时会把大量的有用信号也滤除掉,导致波形的失真;而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去噪处理,几乎不会造成有用信号的损失,而且可以有效保持缺陷信号的特征形貌,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这为今后表面粗糙钢管的超声检测信号处理技术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纪象民[2](2007)在《电站锅炉监督检验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我国电站锅炉安全监察与监督检验工作的隶属关系几经变动,影响了电站锅炉安全监察与检验工作情况的经验交流与事故教训的全面总结,特别是安装、使用及修理改造阶段,各地因检验资源条件不同,具体开展监督检验工作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别,甚至在某些应该开展好的监督检验环节出现了空白,对电站锅炉安全运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本文根据当前电站锅炉监督检验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结合东营境内在建和在用电站锅炉监督检验工作开展的实际经验,从电站锅炉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分析、安装阶段监督检验关键环节确定、定期检验主要问题分析及其相应预防措施、化学监督检验的安全保障技术探讨、典型检验案例的具体分析以及我国电站锅炉发展方向与安全检验问题研究等六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电站锅炉监督检验与安全运行的技术保障措施,为今后我市电站锅炉全方位的安全监管提供了全面而又系统的安全技术支撑。电站锅炉化学监督检验是定期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电站锅炉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但因现行检验规范中有关化学监督的内容和程序尚不十分明确,导致各地此项工作开展得非常不均衡,甚至出现了空白;另外,电站锅炉寿命评估方面的研究也是当前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被列入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研究项目,本文对于以上两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消除整个电站锅炉监督检验行业中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出现的空白,并将有利于整个电站锅炉安全监管和检验行业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本文关于电站锅炉各阶段、全方位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不仅适用于东营地区电站锅炉的安全技术监督检验与运行管理,而且也适用于其他地区电站锅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为整个电站锅炉行业的安全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张剑丽[3](2014)在《大牛地气田天然气集输系统管道管材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然气管道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对管材的选取,管材选取的好坏将对整个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是对大牛地气田2013年新建的集输系统管道(采气管道、集气管道和气田内部干线管道)按照先选管型后选钢级的原则进行选材。钢管选管型时要根据天然气常用钢管管型的特点、性能及管径、设计压力、沿线的自然条件和钢管价格、管输介质,同时为了便于与已建管网衔接考虑到已有管线用管等因素,确定出满足要求的管型。选择钢级时,先初选三个不同的钢级,计算并圆整各钢级壁厚,从而得出不同钢级的耗钢量和费用。这样有了经济的计算结果,再结合强度、韧性、焊接性、刚性、抗震性等控制钢管质量的各项基本指标,综合分析比较最终确定各管线钢级,做到科学选择、功能匹配、因地制宜,不可“功能过剩”。经过管型和钢级的选择最终确定:采气管线、集气管线、气田内部干线分别选择60.3×7.1的20#无缝钢管、273×7.1钢级为L290N的高频直缝电阻焊钢管、711×11钢级为L415N的螺旋缝埋弧焊钢管。管道外防腐涂层采气管线和集气管线为两层PE防腐涂层,气田内部干线为三层PE防腐涂层。
廖昌建[4](2009)在《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腐蚀机理研究及安全评价》文中指出针对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由于腐蚀、冲刷、磨损等多种因素对采气管线和设备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对其运行安全形成威胁这一企业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本课题对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腐蚀机理和安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课题以长庆油田采气一厂具有代表性的管线及汽水分离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腐蚀现状,并对其腐蚀产物及腐蚀类型进行了分析,得出管线和分离器主要是由H2S和CO2及游离水共存状态下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在分离器内同时存在微生物腐蚀。在腐蚀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管线和分离器进行了理化性能检测和无损检测。采用了修正B31G和有限元分析方法,重点对典型性腐蚀缺陷进行了安全评价。研究结果为采气管线和站内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得到了靖边气田分离器腐蚀的主要腐蚀原因,其是由CO2—H2O(Cl-)—H2S系统联合作用引起的电化学腐蚀。(2)首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靖边气田典型性腐蚀缺陷管道及设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李翠英[5](2012)在《葫芦岛塔山钢管公司石油输送管与油井抽油管项目规划与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葫芦岛塔山钢管公司20万t/a石油输送管和4万t/a油井抽油管项目为背景,以项目生命周期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项目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阅读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科研方法,论证石油输送管、油井抽油管项目在经济、技术和实施方面的可行性,根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讨项目的总体规划,结合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分析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工艺特点、质量控制措施、进度管理、投资收益等等,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对于同类项目的投资运行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1章明确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写作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第2章为相关基础理论阐述,对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和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行阐述,介绍项目进度规划和控制的主要方法,以及进行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第3章对油井抽油管项目的基本情况作了分析,并制定出本项目的管理框架和管理流程,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建设实施可行性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论证。第4章制定葫芦岛塔山钢管公司20万t/a石油输送管和4万t/a油井抽油管项目的总体规划。首先,分析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针对该项目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提出该项目的设计规划和实施规划。第5章制定葫芦岛塔山钢管公司20万t/a石油输送管和4万t/a油井抽油管项目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规划的前提下,提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保障措施,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定位和授权;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质量目标的分解和控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风险进行充分的预估计和预防;在石油输送管项目的进度计划和控制方面,要适时采取工期优化和调整的措施,注意多种进度管理工具的综合运用。最后对葫芦岛塔山钢管公司20万t/a石油输送管和4万t/a油井抽油管项目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效果评价,包括投资收益、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等。第6章对全文内容作了总结,概括本文在葫芦岛塔山钢管公司石油输送管与油井抽油管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总体规划、项目管控与实施等方面作出的工作,并对相关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王民娟[6](2014)在《西单文化广场燃气管道缺陷测试及风险评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飞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尤其是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而管道运输作为当今石油天然气等液体和气体的主要运输方式,有其独有的优势,使其在世界各地得以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伴随运输管线的不断增多,管道运行年限也越来越久,加之,内部介质和外部环境的腐蚀以及长时间的磨损等不可避免的原因,导致管道事故频有发生,事故发生遵循事故率曲线,即“浴盆曲线”。输送燃气的管道,由于其输送介质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对燃气管道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是安全检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基于西单文化广场火灾隐患排查项目对西单文化广场燃气管道进行缺陷检测和安全性评估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管道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缺陷,介绍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将缺陷分为焊缝缺陷、管道腐蚀缺陷和管道接口处缺陷三类,为后续的专项检测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对比几种常用的管道缺陷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最终选用TM360数字超声波探伤仪对焊缝缺陷进行无损探伤,选用燃气泄漏检测仪对管道接口、空间等处进行泄漏检测,选用超声波厚度测试仪对管道壁厚损失进行测试,并分别介绍了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校准方法等。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绘制出西单文化广场燃气走向图,制定出详细的检测方案,涵盖测量的方法、位置等,综合几种仪器的优点对燃气管道进行全面检测,并记录相关的的检测数据,为后续管道安全性的评估提供依据。缺陷评定是管道缺陷检测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依据相关探伤标准、泄漏检测标准等分别对管道焊缝无损探伤结果、燃气泄漏检测结果和管道壁厚损失检测记过划分危险等级。并且依据最大危险性等级原则,各家商铺危险性等级按照后果最严重考虑,确定最终的危险等级。本次检查的9家商铺和2个燃气表间中,危险等级为Ⅳ级的有3家,危险等级为Ⅲ级的有3家,危险等级为Ⅱ级的有1家,剩下的危险等级均处于Ⅰ级。依据检测结果,对于危险等级处于Ⅰ级以上的均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张艳飞[7](2010)在《耐腐蚀高压容器衬里层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耐腐蚀衬里容器的广泛使用,焊缝埋藏缺陷和衬里背侧裂纹已成为造成衬里失效的重要威胁因素。本文针对不锈钢衬里背侧裂纹进行了超声波探伤的试验研究,并对Lamb波在厚度为8mm的316Mod尿素级不锈钢衬里背侧裂纹检测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实现耐腐蚀高压容器衬里层的快速检测奠定了一定基础。分析了引发耐腐蚀高压容器衬里层失效的主要因素。基于ANSYS有限元法分析了尿素合成塔衬里间隙对衬里板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衬里间隙的存在,增加了衬里层发生强度失效和衬里破裂的机率。模拟分析了背侧含有穿透性裂纹和圆坑的尿素合成塔衬里背侧应力的分布情况,求出了316L尿素级不锈钢板应力腐蚀的门槛值为213MPa·m1/2。采用线切割的加工方式,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组具备一定尺寸和形状的人工模拟背侧缺陷试块。通过试验研究,对比不同超声参数对超声探伤效果的影响,得到了8mm厚316Mod尿素级不锈钢板的超声探伤参数:纵波探头,2.5P13×13K1,耦合剂为机油。对人工缺陷试块进行了超声波探伤。探伤的结果表明:超声探伤对深度为0.5mm以上的缺陷比较敏感,缺陷回波的高度与缺陷深度成正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含有自然缺陷的衬里试块的超声检测,对其内部缺陷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和定量。采用Matlab软件得出了316Mod尿素级不锈钢板的群速度与相速度的频散曲线,首次将Lamb波检测技术应用在8mm厚不锈钢衬里层背侧裂纹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lamb波用于8mm厚的316Mod尿素级不锈钢板背侧裂纹的探伤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并且可以实现大面积的的检测,探伤效率高,值得推广
庄圣贤[8](2001)在《超声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固化及新型数字超声探伤仪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该报告是本人在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期间所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总结。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采用可编程ASIC技术实现了超声数字信号处理软件的集成与固化,并成功地应用于DSP处理的小型化数字超声探伤仪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C平台和FPGA的新型嵌入式模块化的超声探伤仪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方案,研制了铁路机务系统专用的数字超声探伤仪;提出了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超声信号的噪声抑制方法,设计了对超声信号进行多尺度分析的正交FIR滤波器,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超声信号的多尺度分析方法的良好的噪声抑制性能。 为了解决传统的数字化超声探伤仪中重复频率和显示刷新频率较低的问题,我们将原有数字超声探伤仪中的一些信号处理电路和软件设计成了基于FPGA实现的可编程专用集成电路。在详细地讨论数字超声探伤仪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超声信号的采样与数据压缩以及闸门设置的方法,针对液晶点阵显示驱动器的工作特点,提出了一种简洁而适合于硬件实现的波形显示点阵形成算法,并针对FPGA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具有数字检波、采样控制与数据压缩、闸门设置与报警、多种波形显示点阵形成功能的数字逻辑电路,经FPGA开发工具的分析、仿真与综合,生成了由Xilinx公司的Spartan XCS30XL集成实现的网表文件。采用所设计的FPGA器件对原来小型化数字超声探伤仪的硬件电路作了改进,使得新的数字超声探伤仪克服了软件串行处理方式所造成的超声探伤仪重复频率和显示刷新频率慢的缺点,并进一步提高硬件电路的集成度,减小整机的体积和功耗。通过对样机的现场测试与试用,证明了采用FPGA技术对提高超声数字探伤仪技术性能指标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根据铁路机务系统对车轴和轮毂探伤的特点和工艺流程,确定了铁路机务专用数字超声探伤仪的各项性能指标,为使铁路机务系统专用数字化探伤仪具有一个灵活性好、适用性强、易于扩展以及信号处理速度快的硬件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PC104总线和FPGA技术的硬件系统的嵌入式模块设计方案,并详细讨论了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和通用模块的选择方法,设计了一个可调增益达84dB、总衰减量达110dB的超低噪声可编程增益控制电路,对电路中的采用的可编程放大器AD604、模数转换器AD9012、数模转换器AD7840主要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应用方法作了较为详细地介绍与分析。讨论了铁路机务探伤专用软件的模块式的设计方法,对各模块的功能以及主要设计流程均作了详细地讨论。根据所提出的性能指标和设计方案,完成了硬件和软件的调试,所研制的样机具有了铁路机务探伤的基本功能,经过进一步的完善,相信该产品可以
张辉英,沈洪玲,王圣磊,王慧慧,陈虞浩[9](2016)在《油田高压注水用钢管材质对比与选择》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油田注水高压所用的三种管材的检验项目、方法、化学成分及残余元素含量(%)的对比,整理出其检验标准的高低。从而确定每种管材的出厂检验标准。
张大成[10](2015)在《石油物资供应总公司仓储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疆油田的建设发展对油田物资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仓储设施和物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解决新疆油田公司物资储备问题为目标,以石油物资供应总公司仓储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新疆油田公司生产物资需求的类别、数量、需求特性进行分析,预测未来需求数量。运用仓储规划理论,确定仓库选址,测算仓储设施的面积,制定仓储作业流程。提出优化方案,完成仓储规划研究,得出规划的基本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通过对历年来新疆油田公司油气产量数据的分析,找到影响物资存储量的因素,建立合理的回归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最终结果作为油田物资仓储区规模确定的基础。(2)针对实际情况,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对周边环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种选址方案。依据适应性、协调性、经济性、战略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的选址原则,结合自然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和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因素,分析不同选址方案的优劣势,提出了方合理的选址方案。(3)从仓储区的仓储基本流程:收货、入库、拣选、分类、装运着手,并分析了特殊作业的流程,结合对仓库布局的规划,对其仓储作业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合理选择作业设备、优化仓库布局、合理组织作业流程等手段,提升了仓储作业的灵活性,节约了成本,及提高了仓储作业运作效率。
二、国外金属管材超声波探伤标准一览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金属管材超声波探伤标准一览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虚拟仪器的表面粗糙钢管超声检测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现有表面粗糙钢管的超声检测技术解决方法 |
1.2.1 传统技术方法 |
1.2.2 超声检测信号处理技术方法 |
1.2.3 新型超声检测技术方法 |
1.3 基于虚拟仪器的超声检测技术进展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钢管超声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
2.1 超声波的基本特性 |
2.1.1 超声波的分类 |
2.1.2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
2.2 钢管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
2.2.1 钢管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2.2.2 表面粗糙钢管超声检测特点及注意事项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超声检测信号处理系统 |
3.1 超声检测系统方案 |
3.1.1 超声检测系统 |
3.1.2 超声检测系统方案确定 |
3.2 基于虚拟仪器的超声检测信号处理系统硬件的搭建 |
3.3 基于虚拟仪器的超声检测信号处理系统软件的设计 |
3.3.1 数据采集卡的驱动 |
3.3.2 基于虚拟仪器的超声检测信号处理平台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表面粗糙钢管超声检测信号处理方法 |
4.1 基于虚拟仪器的表面粗糙钢管超声检测 |
4.2 频谱分析技术 |
4.3 滤波处理技术 |
4.4 时频分析技术 |
4.4.1 短时傅立叶变换 |
4.4.2 小波变换 |
4.5 小波去噪技术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表面粗糙钢管超声检测实验 |
5.1 基于虚拟仪器的表面粗糙热轧钢管超声检测实验 |
5.1.1 表面粗糙热轧钢管的FIR矩形窗滤波 |
5.1.2 表面粗糙热轧钢管的小波时频分析和小波去噪 |
5.1.3 实验结果的分析 |
5.2 基于虚拟仪器的表面粗糙锻造钢管超声检测实验 |
5.2.1 表面粗糙锻造钢管的FIR矩形窗滤波 |
5.2.2 表面粗糙锻造钢管的小波时频分析和小波去噪 |
5.2.3 实验结果的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
6.2 进一步的改进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A 数据采集卡驱动程序动态链接库函数 |
致谢 |
(2)电站锅炉监督检验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我国锅炉安全技术监督发展的历史 |
1.1.1 我国锅炉安全监察与技术监督体系概况 |
1.1.2 我国锅炉安全监管现状统计分析 |
1.2 东营市电站锅炉发展概况 |
1.3 电站锅炉重点监督检验环节分析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2 电站锅炉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
2.1 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
2.1.1 电站锅炉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 |
2.1.2 电站锅炉安装过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 |
2.1.3 在用电站锅炉定期检验的无损检测 |
2.1.4 本节小结 |
2.2 磁粉检测技术研究 |
2.2.1 检测设备和器材的选择 |
2.2.2 检验前的准备 |
2.2.3 磁化及施加磁悬液 |
2.2.4 磁痕的观察与记录 |
2.2.5 超标缺陷磁痕显示的处理 |
2.2.6 本节小结 |
2.3 金相复膜技术研究 |
2.3.1 金相复膜技术 |
2.3.2 电站锅炉现场金相的制作方法 |
2.3.3 金相复膜技术在现场检测中的实例分析 |
2.3.4 本节小结 |
2.4 硬度检测技术研究 |
2.4.1 常用的硬度检测方法及检测要求 |
2.4.2 硬度检测的意义 |
2.4.3 电站锅炉检验中硬度检测的应用 |
2.4.4 硬度检测评定标准 |
2.4.5 本节小结 |
2.5 本章总结 |
3 电站锅炉安装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
3.1 安装前安全性能检验管理 |
3.1.1 安全性能检验合同的签约 |
3.1.2 安全性能检验项目部 |
3.1.3 安全性能检验流程 |
3.1.4 检验报告及结论 |
3.1.5 本节小结 |
3.2 焊接施工与安全质量控制 |
3.2.1 焊接质量控制的一般要求 |
3.2.2 焊接设备的控制 |
3.2.3 母材和焊接材料的控制 |
3.2.4 焊接工艺评定 |
3.2.5 焊接全过程的控制 |
3.2.6 焊接检验及返修 |
3.2.7 本节小结 |
3.3 水压试验方案研究 |
3.3.1 水压试验的范围 |
3.3.2 水压试验技术参数 |
3.3.3 水压试验前应当具备的条件 |
3.3.4 水压试验安全措施 |
3.3.5 整体水压试验的步骤 |
3.3.6 整体水压试验后的锅炉保养 |
3.3.7 本节小结 |
3.4 启停阶段安全技术措施研究 |
3.4.1 锅炉各部位的运行特点 |
3.4.2 锅炉启停过程中各承压部件的安全保护措施 |
3.4.3 本节小结 |
3.5 本章总结 |
4 电站锅炉定期检验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
4.1 定期检验中主要缺陷分析 |
4.1.1 电站锅炉内部检验的主要缺陷分类 |
4.1.2 检验中发现的其他一些常见问题 |
4.1.3 本节小结 |
4.2 “四管”磨损与防止措施 |
4.2.1 锅炉受热面管飞灰磨损的机理 |
4.2.2 飞灰磨损的影响因素 |
4.2.3 飞灰磨损的预防措施 |
4.3 受热面高温腐蚀原因分析与预防 |
4.3.1 受热面烟气侧高温腐蚀机理分析 |
4.3.2 影响腐蚀的关键因素 |
4.3.3 高温腐蚀的预防措施 |
4.3.4 本节小结 |
4.4 受热面低温腐蚀原因分析与预防 |
4.4.1 低温腐蚀的机理 |
4.4.2 影响低温腐蚀的因素 |
4.4.3 防止和减轻低温腐蚀的方法 |
4.4.4 本节小结 |
4.5 水侧受热面腐蚀原因分析与预防 |
4.5.1 电站锅炉水侧腐蚀的原因 |
4.5.2 防治对策 |
4.5.3 本节小结 |
4.6 受热面积灰分析与预防 |
4.6.1 积灰的危害 |
4.6.2 飞灰的分类及积灰的形态 |
4.6.3 对粘结性积灰的研究 |
4.6.4 对松散性积灰的研究 |
4.6.5 本节小结 |
4.7 炉膛结焦原因分析与预防 |
4.7.1 锅炉结焦原因 |
4.7.2 解决锅炉结焦对策 |
4.7.3 本节小结 |
4.8 本章总结 |
5 电站锅炉化学监督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
5.1 化学监督内容及程序研究 |
5.1.1 化学监督检验前的准备 |
5.1.2 补给水、给水系统的化学监督检验 |
5.1.3 汽包的化学监督检验 |
5.1.4 四管的化学监督检验 |
5.1.5 化学监督检验结果评价 |
5.2 结垢类型与化学清洗方法研究 |
5.2.1 锅炉爆管、胀粗原因分析 |
5.2.2 垢型分类 |
5.2.3 清洗工艺 |
5.2.4 本节小结 |
5.3 化学清洗中镀铜的防止 |
5.3.1 硫脲法防镀铜与氨洗除铜的比较 |
5.3.2 从清洗实例看硫脲法防镀铜与氨洗除铜效果 |
5.3.3 采用硫脲法时,不同清洗工艺对防镀铜效果及缓蚀性能的影响 |
5.3.4 酸洗系统中监视管安装位置对镀铜检验的影响 |
5.3.5 本节小结 |
5.4 本章总结 |
6 典型检验案例分析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
6.1 汽包焊缝裂纹的检验与修复 |
6.1.1 汽包缺陷检查 |
6.1.2 缺陷挖补前的各项工作检查 |
6.1.3 缺陷挖除 |
6.1.4 缺陷挖除后的补焊工艺 |
6.1.5 脱氢处理 |
6.1.6 焊后热处理 |
6.1.7 热处理后的各项工作检查 |
6.1.8 裂纹修复后的结论分析 |
6.2 减温器损坏案例分析与预防 |
6.2.1 减温器检验情况 |
6.2.2 减温器断裂、胀粗原因分析 |
6.2.3 缺陷处理及技改方法 |
6.3 水冷壁爆管案例分析与预防 |
6.3.1 检验与分析 |
6.3.2 爆管原因分析 |
6.3.3 结论分析及预防措施 |
6.4 化学监督案例分析与预防 |
6.4.1 锅炉化学监督检验结果 |
6.4.2 汽、水系统查定方案 |
6.4.3 查定结果及存在问题 |
6.4.4 整改措施及效果 |
6.5 在役电站锅炉安全评估实例探讨 |
6.5.1 锅炉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特点及系统布置 |
6.5.2 检验方案制定的原则、检验项目及方法的选用 |
6.5.3 检验数据统计及结果简述 |
6.5.4 安全评估 |
6.5.5 评估的结论及建议 |
6.6 本章总结 |
7 我国电站锅炉的发展方向与安全检验问题研究 |
7.1 超临界及超超临界锅炉的概念及特点 |
7.2 世界上超临界及超超临界锅炉的发展情况 |
7.3 目前我国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电站锅炉情况 |
7.4 超临界及超超界电站锅炉的关键技术及检验探讨 |
7.5 本章总结 |
8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大牛地气田天然气集输系统管道管材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管材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1.1 管道运输的优势 |
1.1.2 管材研究的目的 |
1.1.3 管材研究的意义 |
1.2 管道选材的一般原则 |
1.2.1 安全性原则 |
1.2.2 使用性原则 |
1.2.3 工艺性原则 |
1.2.4 经济性原则 |
1.3 气田集输系统管道的构成和特点 |
1.3.1 采气管线 |
1.3.2 集气管线 |
1.3.3 集气干线 |
1.4 天然气用钢管分类 |
1.4.1 无缝钢管(SMLS) |
1.4.2 埋弧焊钢管(SAW) |
1.4.3 高频直缝电阻焊钢管(ERW) |
1.5 弯管 |
1.5.1 冷弯弯管 |
1.5.2 热煨弯管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气田概况 |
2.1 自然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工程地质及构造 |
2.1.4 水文 |
2.1.5 气象 |
2.1.6 地震 |
2.1.7 土壤腐蚀性 |
2.2 气藏参数 |
2.3 气田集输管网 |
第三章 管材的选择 |
3.1 管道选材基础计算 |
3.1.1 集输系统管道压力设定 |
3.1.2 水力计算 |
3.1.3 压缩系数计算 |
3.1.4 集输系统管道管径选择 |
3.2 管型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
3.2.1 管径 |
3.2.2 设计压力 |
3.2.3 沿线自然条件 |
3.2.4 经济因素 |
3.2.5 采办方面 |
3.2.6 小结 |
3.3 钢级选则 |
3.3.1 管道初选钢级壁厚确定 |
3.3.2 管道用钢量 |
3.3.3 焊接性要求 |
3.3.4 断裂韧性要求 |
3.3.5 强度要求 |
3.3.6 刚性要求 |
3.3.7 抗震性要求 |
3.3.8 小结 |
3.4 弯管管材选择 |
3.4.1 弯管管型确定 |
3.4.2 弯管曲率半径确定 |
3.4.3 弯管壁厚确定 |
3.4.4 弯管强度(钢级)确定 |
3.4.5 小结 |
3.5 管道校核 |
3.5.1 强度校核 |
3.5.2 管道径向稳定校核 |
3.5.3 小结 |
第四章 管道防腐涂层选择及焊接质量检验要求 |
4.1 管道防腐涂层选择 |
4.1.1 管道外防腐涂层选择 |
4.1.2 管道内防腐涂层选择 |
4.2 焊接质量检验要求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4)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腐蚀机理研究及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任务 |
1.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2 研究任务 |
1.2 金属腐蚀机理 |
1.2.1 金属腐蚀电化学理论 |
1.2.2 极化与去极化理论 |
1.2.3 金属腐蚀的影响因素 |
1.3 腐蚀缺陷分类及几何模型 |
1.4 安全评价 |
1.4.1 剩余强度评价方法 |
1.4.2 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小结 |
第二章 采气管线及分离器腐蚀机理研究 |
2.1 检测试样选取 |
2.2 腐蚀产物检测方法 |
2.3 试样检测结果及腐蚀机理分析 |
2.3.1 采气管线腐蚀检测结果及分析 |
2.3.2 分离器腐蚀检测结果及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缺陷型采气管线检测及安全评价 |
3.1 采气管线理化性能检测 |
3.1.1 检测试样选取 |
3.1.2 检测工艺流程 |
3.1.3 检测内容 |
3.2 管线安全评价 |
3.2.1 安全性分析方法 |
3.2.2 安全性分析参数 |
3.2.3 剩余强度评价 |
3.2.4 管线陕194b剩余寿命预测 |
3.3 小结 |
3.3.1 采气管线腐蚀检测 |
3.3.2 安全评价 |
第四章 控制总机关缺陷检测及安全评价 |
4.1 现场检测 |
4.1.1 现场检测试样选取 |
4.1.2 北九站检测结果及分析 |
4.1.3 西一站检测结果及分析 |
4.1.4 中十五站检测结果及分析 |
4.2 控制总机关安全评价 |
4.2.1 安全性分析方法 |
4.2.2 安全性分析参数 |
4.2.3 剩余强度评价 |
4.3 小结 |
4.3.1 控制总机关腐蚀检测 |
4.3.2 控制总机关安全评价 |
第五章 分离器缺陷检测及安全评价 |
5.1 现场检测 |
5.1.1 现场检测分离器选取 |
5.1.2 北九站检测结果及分析 |
5.1.3 西一站检测结果及分析 |
5.1.4 中十五站检测结果及分析 |
5.2 分离器安全评价 |
5.2.1 安全性分析方法 |
5.2.2 安全性分析参数 |
5.2.3 剩余强度评价 |
5.2.4 分离器剩余寿命预测 |
5.2.5 夹层不影响验证 |
5.3 小结 |
5.3.1 分离器腐蚀检测 |
5.3.2 分离器安全评价 |
第六章 分离器腐蚀防护研究 |
6.1 阴极保护技术 |
6.2 牺牲阳极分析 |
6.2.1 牺牲阳极基础资料 |
6.2.2 锌板腐蚀情况分析 |
6.2.3 工艺计算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研究意义 |
7.1.2 腐蚀机理研究 |
7.1.3 采气管线检测与安全评价 |
7.1.4 控制总机关检测与安全评价 |
7.1.5 分离器检测与安全性分析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腐蚀检测结果 |
附录 2 采气一厂站内设备现场检测方案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葫芦岛塔山钢管公司石油输送管与油井抽油管项目规划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项目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
2.1 项目及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
2.1.1 项目定义 |
2.1.2 项目生命周期的定义及生命周期的划分 |
2.2 项目管理的概述 |
2.2.1 项目管理的概念 |
2.2.2 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 |
2.3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
2.3.1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
2.3.2 项目团队形成期的人力资源整合 |
2.3.3 项目团队震荡期的人力资源协调和沟通 |
2.4 项目的进度计划和控制的主要方法 |
2.4.1 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方法 |
2.4.2 项目控制的主要方法 |
2.5 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
第3章 石油输送管和油井抽油管项目基本情况与可行性论证 |
3.1 项目背景 |
3.2 项目管理框架及流程 |
3.3 可行性论证 |
3.3.1 项目策划 |
3.3.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3.3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3.4 建设可行性分析 |
第4章 石油输送管和油井抽油管项目总体规划 |
4.1 规划解决的主要问题 |
4.2 项目总体规划 |
4.2.1 项目任务与目标 |
4.2.2 项目设计规划 |
4.2.3 项目实施规划 |
第5章 石油输送管和油井抽油管项目管控与实施 |
5.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5.1.1 项目人力资源组织规划 |
5.1.2 项目团队人力资源招募 |
5.1.3 角色定位和授权 |
5.2 项目的质量控制 |
5.2.1 项目质量规划 |
5.2.2 质量目标分解和计划 |
5.2.3 影响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
5.2.4 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
5.3 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 |
5.3.1 项目任务分解 |
5.3.2 项目的网络规划 |
5.3.3 工期优化和调整 |
5.4 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西单文化广场燃气管道缺陷测试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管道缺陷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1 无损探伤技术研究现状 |
1.2.2 燃气泄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3 管道腐蚀检测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燃气管道常见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
2.1 焊缝缺陷 |
2.2 管道腐蚀缺陷 |
2.3 管道接口处缺陷 |
第3章 燃气管道缺陷测试方法的选择 |
3.1 焊缝探伤 |
3.1.1 无损探伤 |
3.1.2 焊缝探伤方法选择 |
3.1.3 超声波探伤仪 |
3.2 管道腐蚀测试 |
3.2.1 腐蚀测试方法 |
3.2.2 超声厚度测试仪 |
3.3 管道接口处缺陷测试 |
3.3.1 接口处缺陷测试方法 |
3.3.2 燃气泄漏检测仪 |
第4章 西单文化广场燃气管道缺陷测试 |
4.1 测试方案 |
4.1.1 焊缝缺陷检测 |
4.1.2 燃气泄漏检测 |
4.1.3 厚度损失测试 |
4.2 现场测试及结果 |
4.2.1 泄漏检测 |
4.2.2 超声波检测 |
4.2.3 测试结果 |
第5章 燃气管道安全性评估研究 |
5.1 超声波探伤仪焊缝缺陷评定 |
5.1.1 缺陷评定方法 |
5.1.2 测试结果评定 |
5.2 泄漏检测仪泄漏检测 |
5.2.1 泄漏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
5.2.2 泄漏结果判定 |
5.3 超声波厚度损失 |
5.3.1 厚度损失判定方法 |
5.3.2 厚度损失结果 |
5.4 综合安全性评估 |
5.5 对策措施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耐腐蚀高压容器衬里层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无损检测 |
1.2.1 超声波检测技术 |
1.2.2 Lamb波检测技术 |
1.3 耐腐蚀高压容器衬里层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2 耐腐蚀高压容器衬里层失效成因分析 |
2.1 耐腐蚀高压衬里容器 |
2.1.1 基本结构 |
2.1.2 衬里方法 |
2.2 衬里层失效成因分析 |
2.2.1 应力腐蚀 |
2.2.2 蒸汽检漏 |
2.2.3 化学清洗 |
2.2.4 介质腐蚀 |
2.2.5 其他形式的不锈钢衬里腐蚀失效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ANSYS分析法的尿素合成塔衬里层失效原因分析 |
3.1 尿素合成塔衬里失效原因分析 |
3.2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
3.3 衬里间隙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
3.3.1 衬里间隙 |
3.3.2 多层包扎衬里间隙应力场分布 |
3.3.3 间隙应力对衬里焊缝的影响 |
3.4 机械损伤造成的衬里背侧裂纹的有限元分析 |
3.4.1 背侧裂纹的形成原因 |
3.4.2 分析过程及结果 |
3.4.3 应力腐蚀门槛值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4 衬里层背侧缺陷的超声波检测方法研究 |
4.1 试块制作 |
4.1.1 试块的材料,形状和尺寸 |
4.1.2 人工模拟缺陷试块的精度评定 |
4.2 试验仪器及探头 |
4.3 超声波探伤仪参数的选择 |
4.3.1 探伤波型选择 |
4.3.2 探头k值的选择 |
4.3.3 探头频率的选择 |
4.3.4 晶片尺寸的确定 |
4.3.5 耦合剂 |
4.3.6 DAC曲线 |
4.4 人工缺陷波高测量及结果分析 |
4.4.1 试验检测 |
4.4.2 结果分析 |
4.5 不锈钢内衬背侧缺陷超声检测评价指标 |
4.5.1 缺陷信号的识别 |
4.5.2 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的测定方法 |
4.5.3 缺陷的评定方法 |
4.6 自然缺陷试块的超声波检测 |
4.7 本章小结 |
5 衬里层背侧缺陷的Lamb波检测方法研究 |
5.1 Lamb波探伤基本理论 |
5.1.1 Lamb波的基本概念 |
5.1.2 相速度与群速度 |
5.1.3 Lamb波特征方程 |
5.1.4 Lamb波频散曲线 |
5.1.5 Lamb波探伤原理 |
5.2 厚度为8mm的不锈钢板Lamb波探伤的可行性分析 |
5.3 试验研究 |
5.3.1 316Mod不锈钢板Lamb波频散曲线制作 |
5.3.2 探伤模式选择 |
5.3.3 探伤激发角度选择 |
5.3.4 试验装置与参数设置 |
5.3.5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5.4 衬里层的Lamb波检测方法与超声波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超声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固化及新型数字超声探伤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前言 |
§1.1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
§1.2 当代超声无损检测及其信号处理技术 |
§1.2.1 超声导波技术 |
§1.2.2 声发射技术 |
§1.2.3 新型非接触超声换能方法 |
§1.2.4 超声信号处理与评价技术 |
§1.3 新世纪超声探伤仪器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1.4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工作 |
第二章超声探伤仪中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ASIC设计与FPGA实现 |
§2.1 引言 |
§2.2 数字化超声探伤仪的基本原理 |
§2.3 数字超声探伤仪中的信号处理原理与硬件电路设计 |
§2.3.1 数据压缩原理及其硬件电路设计 |
§2.3.2 闸门控制与报警电路的设计 |
§2.3.3 液晶显示驱动原理与点阵形成电路的设计 |
§2.4 超声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FPGA实现 |
§2.4.1 FPGA原理及结构 |
§2.4.2 超声信号处理电路的FPGA实现 |
§2.5 FPGA在数字超声探伤仪中的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基于PC平台的铁路机务系统专用探伤仪的研制 |
§3.1 引言 |
§3.2 机车车轴和轮毂超声探伤技术及对机务专用探伤仪的技术要求 |
§3.2.1 机车车轴和轮毂的超声探伤技术 |
§3.2.2 铁路机务探伤对专用数字探伤仪器的技术要求 |
§3.3 超声探伤仪的硬件电路设计 |
§3.4 铁路机务专用超声探伤仪的软件设计 |
§3.4.1 铁路机务超声探伤仪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
§3.4.2 铁路机务超声探伤仪软件的设计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超声信号处理 |
§4.1 引言 |
§4.2 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及其滤波器原理 |
§4.2.1 连续小波变换 |
§4.2.2 离散网格上的小波变换 |
§4.2.3 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 |
§4.3 超声信号的离散小波分析与综合 |
§4.3.1 超声信号的噪声模型 |
§4.3.2 基于Daubechies小波的正交镜像对称滤波器设计 |
§4.3.3 超声信号的离散小波变换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
(9)油田高压注水用钢管材质对比与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检验项目和化学成分对比 |
1.1《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6479-2013与《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2008的对比 |
1.2《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6479-2013与《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5310-2008的对比 |
1.3 钢的化学成分 (熔炼分析) 对比 |
1.4 个别单项指标的对比 |
2 结论 |
(10)石油物资供应总公司仓储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
2.1 油田物资需求量预测方法 |
2.2 油田物资需求特点 |
2.3 油田物资种类及存储模式 |
2.4 油田物资物流仓储区的功能及作业方法 |
2.5 新疆油田物资供给发展方向 |
2.6 小结 |
第3章 仓储库区功能及规划 |
3.1 市场需求预测 |
3.2 功能定位 |
3.3 建设规模 |
3.4 选址 |
3.5 小结 |
第4章 总体规划方案 |
4.1 原则 |
4.2 铁路专用线 |
4.3 库区部分 |
4.4 设备选择 |
4.5 信息化建设 |
4.6 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国外金属管材超声波探伤标准一览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虚拟仪器的表面粗糙钢管超声检测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 杨博. 钢铁研究总院, 2014(03)
- [2]电站锅炉监督检验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 纪象民. 山东大学, 2007(08)
- [3]大牛地气田天然气集输系统管道管材的选择研究[D]. 张剑丽.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5)
- [4]采气管线及集气站内设备腐蚀机理研究及安全评价[D]. 廖昌建. 西北大学, 2009(08)
- [5]葫芦岛塔山钢管公司石油输送管与油井抽油管项目规划与控制研究[D]. 李翠英. 吉林大学, 2012(10)
- [6]西单文化广场燃气管道缺陷测试及风险评估的研究[D]. 王民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8)
- [7]耐腐蚀高压容器衬里层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 张艳飞. 青岛科技大学, 2010(05)
- [8]超声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固化及新型数字超声探伤仪的研制[D]. 庄圣贤. 浙江大学, 2001(08)
- [9]油田高压注水用钢管材质对比与选择[J]. 张辉英,沈洪玲,王圣磊,王慧慧,陈虞浩. 科技视界, 2016(27)
- [10]石油物资供应总公司仓储规划研究[D]. 张大成.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