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中铜的高速分析

铝合金中铜的高速分析

一、铝合金中铜的高速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苏州市机械工艺研究所[1](1967)在《铝合金中铜的高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我室同志在毛泽东思想伟大的红旗指导下,坚持突出政治,打破框框,发扬了敢想敢干的作风,采用二环己酮草酰双腙(简称 B.C.O.),试验成功铝合金中铜的高速分析方法。本法不论在速度及准确度方面都大大超过二乙基代胺二硫甲酸钠(简称 D.D.T.C.),使铝合金中铜的测定进入秒钟领域。

唐坤鹏[2](2016)在《时间分辨微弱信号检测及其在LIBS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的分析灵敏度会明显受到等离子体中电子轫致辐射的影响。由于电子轫致辐射的弛豫时间一般比原子辐射的弛豫时间短,因而可以采用时间分辨的信号检测技术来提高信号与背景之比。本文结合光电倍增管、以及光电倍增管的外围硬件电路方面完成门控电路和放大电路的设计。该系统实现的主要过程是:门控光电倍增管完成光电转换,利用高速放大器完成电信号的变换,通过数字存储示波器显示和记录数据。首先本文从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控制电路方面分别阐述了光电倍增管的外围电路的设计方法。选择了带宽增益较高的THS4012作为放大器完成了光电信号的提取。采用带有一种简单的新门控电路的光电倍增管来检测LIBS中的信号并以更高的分析灵敏度分析了铝合金样品中的铜杂质。该门控光电倍增管对背景的抑制比可达15∶1。铝合金中铜的检出限达到了1.02ppm,与不采用门控技术相比有明显改善。这种门控的光电倍增管可以用于降低LIBS技术中背景辐射的影响,同时改善LIBS的分析灵敏度和空间分辨本领。本文还采用一种新的门控放大器,来实现对光电倍增管出来的信号进行选择合适的采样门,以消除电子轫致辐射对原子辐射信号检测的干扰,也同样实现时间分辨的原子辐射光谱探测。不仅如此,在之前门控光电倍增管基础上,改善了之前的场效应管的开关效应,抑制开关效应,而且,还增加了放大倍数,使得探测灵敏度进一步提升。本论文以光电子学理论为基础,以门控光电倍增管、低噪声宽带放大电路为技术为支撑,开展实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的研究与设计工作。主要工作包括控制电路的设计和优化、低噪声宽带放大电路设计、门控放大器和部分实验工作。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整体设计可行,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等达到实验要求。

吕可欣[3](2019)在《2xxx系铝合金主要强化相的微观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xxx系铝合金是高强度铝合金,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最重要的新一代航空航天材料之一。它们普遍具有密度低、弹性模量高、比强度高、平面各向异性小以及疲劳裂纹拓展速率低等优点,是最理想的轻质结构材料之一。本课题选用2198及2024合金样品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2系铝合金时效过程中T1相、S相和T相的微观结构和生长规律。课题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对原始样品进行固溶、时效等热处理并通过硬度测试探究铝合金固溶后的强化效果,以及强化效果随着时效时间变化的规律。课题后半阶段的内容是利用双喷减薄等技术制备透射电镜样品,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品在固溶态、欠时效、峰值时效以及过时效状态下第二相的形貌特征,并用以探究他们的生长机制。T1相是2198铝锂合金时效过程中的主要强化相。随着时效时间的增长,T1相的数量不断增多、尺寸不断变大。并且会出现多层状的结构,同时使其微观结构发生一定变化。2024合金的主要强化相是S相和T相,其中S相是时效析出相,在完全长大之前会形成GPB区、S"相、S′等亚稳态相,并且S相的不同亚稳态相会同时出现。T相是铝合金在均匀化热处理中形核并长大的,其形貌和结构在时效过程中不发生改变。

高鸿,汪尔康,章咏华,高小霞,汪厚基,严辉宇[4](1979)在《电分析化学三十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已经经历了卅年的战斗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析化学战线也和其它战线一样,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庆祝建国卅周年,本刊从本期起,将连续二至三期登载总结和评述三十年来我国分析化学成就的文章。我们希望,这组文章的发表,对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展分析化学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能起一定作用。由于我们是按分析方法和分析对象分别组稿的,时间也较匆忙,所以在选材及文章内容上还存在着不全面、重复和不妥当的地方,望读者见谅。

张桐[5](2019)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铝合金具有低密度、良好的导热性及高强度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及食品安全等行业。然而,硬度低与耐磨性差等问题制约了铝合金的发展。而铝合金的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克服其性能上的缺点,在不改变铝合金自身服役性能的同时提高其表面硬度及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铝合金的表面改性技术及相应机理对铝合金更广泛的应用意义重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2024铝合金为基体,利用等离子体渗氮、磁控溅射及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分别在其表面制备一定厚度的渗氮层、N/TiN、N/Crx N/CrN薄膜及复合类金刚石(Si/DLC)薄膜。运用SEM-EDS、XRD、Raman光谱、摩擦磨损测试仪、纳米压痕仪等手段表征了薄膜的组织形貌、相结构及机械性能,讨论了薄膜的生长过程及相应机理。论文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2024铝合金等离子体渗氮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孕育期、生长期和稳定期。孕育期阶段,在铝合金表面出现小岛状的氮化铝;生长期阶段,在铝合金表面形成连续渗氮层;稳定期阶段,渗氮层厚度几乎不随渗氮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渗氮时间为3h时,可形成连续渗氮层。从磨损深度可知,渗氮时间为1h时,渗氮层的耐磨性未得到显著提高,而渗氮时间为2h以上时,耐磨性显著提高。渗氮后试样再镀TiN薄膜,薄膜的均匀度和致密性提高,与基体结合良好。而未渗氮直接镀TiN薄膜,薄膜与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缝隙,结合力较差。渗氮1h后镀TiN薄膜的耐磨性及膜基结合力均高于未渗氮及渗氮2h后镀TiN薄膜的耐磨性及膜基结合力。渗氮后镀CrN薄膜比未渗氮直接镀CrN薄膜的结合力较好。而在镀CrN薄膜前镀一个Cr+CrN过渡层的薄膜,膜基结合力最好,摩擦系数最低。在不同沉积温度下制备的DLC薄膜的致密性及均匀度均较好,且与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Al9Si与Si5C3过渡层。过渡层的形成提高了膜基结力,当沉积温度为100℃时,膜基结合力最大。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Si/DLC薄膜的厚度逐渐减小。随着Ar气与C2H2气体比例的增加,Si/DLC膜层厚度由4.455μm增加到7.481μm。Si/DLC膜硬度先增加后降低,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结合力先增大后减小。Ar气与C2H2气体比例为1:3时,薄膜的机械性能最佳。

丁邦琴[6](2007)在《光度法测定铝合金中铜——铜(Ⅰ)-碘化钾-罗丹明B显色体系》文中研究指明

吴镇堃,高妙英,李美燕[7](1968)在《纯铝、铝合金中铜的特快比色测定》文中认为 近年来介绍用二环己酮草酰双腙(简称 BCO)比色测定铜的方法,国内已应用在钢铁中铜的测定。有关文献报导锡、铅、铝等元素对铜的测定没有干扰,因此我们考虑在不分离铝的情况下,作直接测定铜的方法试验。利用王水溶样,消除干扰元素后控制发色酸度,使铜与 BCO 试剂形成稳定蓝色络合物,进行比色。在纯铝、铝合金中含铜量的测定范围在0.005~

葛英飞[8](2007)在《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耐高温、耐磨损、耐疲劳、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已在航空航天、汽车、光学精密仪器等领域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其中通过精密、超精密加工获得的SiCp/Al零部件主要应用于卫星轴承/天线、激光反射镜、惯性导航系统等。近年来,有关SiCp/Al复合材料的超精密切削技术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但关于该类材料的超精密切削机理及表面形成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开展了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机理及工艺的研究,完成了以下颇具创新性的研究工作:1. 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切屑形成机制对锯齿型切屑变形时的应力、应变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切屑内部不同位置的显微硬度测试分析,探明了该材料超精密车削时第一、第二变形区材料的变形规律。通过切屑形态及切屑根部组织的观察,并结合SiCp/Al复合材料的本身特性以及切削时剪切区的应力、应变和温度环境,研究了剪切区微裂纹的动态萌生和扩展机制,以及此种动态行为对切屑形态及切屑形成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切屑厚度准周期变化的内在机制,将剪切角周期变化和微裂纹的动态影响相结合,建立了适应含不同颗粒体分比的该材料的切屑形成过程模型。2. 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形成及加工表面缺陷从工件材料膨胀侧流、刀具-工件相对振动、进给量和刀具圆弧半径组成的进给波纹、增强颗粒含量及尺寸、增强颗粒的去除方式等角度探讨了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形成机制。研究了切削用量、冷却条件、刀具刃口半径、基体和界面两者强度关系、刀具磨损状况等对增强颗粒去除方式的影响。阐述了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形成过程与加工表面缺陷的关系,并对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缺陷进行了全面的评估。3. 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粗糙度研究研究了增强颗粒含量、尺寸及分布,切削用量、冷却条件、刀具材料及其几何参数、刀具磨损状况等对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为超精密车削该材料时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4. SiCp/Al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金刚石刀具磨损研究观察和分析了聚晶金刚石(PCD)、单晶金刚石(SCD)刀具超精密车削SiCp/Al复合材料时的典型刀具磨损形态,并对刀具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为SCD刀具车削不同种类SiCp/Al复合材料时的前、后刀面合理定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赵建为,毛智慧[9](2013)在《2012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文中认为评述了云南分析工作者2012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冶金分析检测的研究论文,内容包括综述、样品分离富集方法和分析检测方法。其中,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分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原子光谱分析、滴定分析法及其它分析方法,引用文献54篇。

朱光明[10](1994)在《瓦带中铜铁钛硅的系统高速分析》文中提出运用我国独创的高速分析原理,结合数理工程手段,进行高锡铝合金中铜、铁、钛、硅的高速系统分析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炉前分析时间由十几小时缩短到几分钟,而且误差小,质量可靠。

二、铝合金中铜的高速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铝合金中铜的高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时间分辨微弱信号检测及其在LIBS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门控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技术现状
        1.2.2 国外技术现状
    1.3 微弱信号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技术现状
        1.3.2 国外技术现状
    1.4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简介
        1.4.1 基本原理
        1.4.2 LIBS的特点及应用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1.6 论文框架结构介绍
第二章 系统设计
    2.1 PMT电路设计
        2.1.1 PMT简介
        2.1.2 PMT的选择
        2.1.3 PMT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1.4 PMT的高压接法
    2.2 门控技术
        2.2.1 场效应管的选择
        2.2.2 控制电路的设计
    2.3 门控电路的制作与测试
    2.4 放大电路设计
        2.4.1 放大电路设计思路
        2.4.2 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2.4.3 放大电路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门控技术在LIBS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
    3.3 结果和讨论
        3.3.1 时域谱观测
        3.3.2 激光能量和烧蚀坑洞
        3.3.3 分析灵敏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门控放大器
    4.1 引言
    4.2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
        4.2.1 主要研究内容
        4.2.2 技术指标
    4.3 放大电路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4.4 放大电路主要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4.5 实验
    4.6 结果和讨论
        4.6.1 时域谱观测
        4.6.2 门控光电倍增管和门控放大器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2xxx系铝合金主要强化相的微观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铝铜合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2024铝合金的研究现状
        1.2.2 铝锂合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2xxx系铝合金的主要析出相简介
    1.4 合金元素在铝合金中的作用
        1.4.1 Li、Cu、Mg、Ag、Zn在合金中的作用
        1.4.2 稀土元素在合金的作用
    1.5 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1.5.1 均匀化退火
        1.5.2 固溶处理
        1.5.3 时效处理
    1.6 铝合金的第二相对性能的影响
    1.7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
    2.1 样品的选择
    2.2 热处理工艺
        2.2.1 固溶淬火
        2.2.2 时效处理
    2.3 硬度测试
    2.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4.1 双喷薄膜样品的制备
        2.4.2 电解双喷减薄法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铝合金的固溶及时效后硬度的变化
    3.1 2198和2024 铝合金的固溶处理
        3.1.1 固溶处理实验方案
        3.1.2 铝合金固溶后的硬度测试
        3.1.3 分析与讨论
    3.2 铝合金的时效处理
        3.2.1 铝合金时效实验方案
        3.2.2 时效处理对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198铝合金中的强化相
    4.1 2198铝合金时效析出相随时效时间的变化
        4.1.1 时效时间为0h、20min、2.5h、4.5h和18h下的显微组织图
        4.1.2 T_1相密度与尺寸随时效时间的变化
    4.2 T_1相的形态与生长方式
        4.2.1 经典单层状T_1 相的原子结构
        4.2.2 多层状的T_1相结构
    4.3 相之间的交互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024铝合金中的S相和T相
    5.1 2024铝合金时效析出相的宏观图像分析
    5.2 2024铝合金中的S相及其亚稳态的形貌
        5.2.1 GPB区
        5.2.2 S"相
        5.2.3 S′相
        5.2.4 S相
    5.3 S相的生长方式以及与其亚稳态的共存关系
    5.4 2024铝合金中的T相
        5.4.1 T相颗粒的形貌
        5.4.2 铝合金中T相的微观结构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课题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引言
    1.2 铝和铝合金
    1.3 表面改性技术
        1.3.1 离子渗氮在铝合金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1.3.2 磁控溅射在铝合金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1.3.3 化学气相沉积
    1.4 硬质膜
        1.4.1 氮化物薄膜
        1.4.2 碳化物薄膜
        1.4.3 多元过渡金属化合物涂层
        1.4.4 类金刚石薄膜
    1.5 选题意义
2.实验内容
    2.1 试样准备
    2.2 实验过程
    2.3 薄膜的制备
        2.3.1 渗氮过程及实验参数
        2.3.2 TiN薄膜制备过程及实验参数
        2.3.3 CrN薄膜制备过程及实验参数
        2.3.4 DLC薄膜制备过程及实验参数
    2.4 镀膜设备
    2.5 薄膜的表面形貌及性能表征
        2.5.1 薄膜表面与截面形貌分析
        2.5.2 X射线衍射分析
        2.5.3 薄膜的Raman测试
        2.5.4 膜基结合力测试
        2.5.5 薄膜的硬度测试
3.2024 铝合金等离子体渗氮过程微观机制及性能研究
    3.1 形貌与性能分析
        3.1.1 截面形貌
        3.1.2 相组成及耐磨性分析
    3.2 渗氮过程的动力学计算
        3.2.1 渗氮过程中“孕育期”时间计算
        3.2.2 渗氮层生长规律
        3.2.3 渗氮层生长演变模型
    3.3 本章小结
4.2024 铝合金表面沉积N/TiN薄膜组织及性能研究
    4.1 薄膜形貌与性能分析
        4.1.1 薄膜表面及截面形貌分析
        4.1.2 薄膜相组成分析
        4.1.3 薄膜耐磨性及结合力分析
    4.2 本章小结
5.2024 铝合金表面沉积N/CrXN/CrN薄膜组织及性能研究
    5.1 薄膜形貌及性能分析
        5.1.1 薄膜表面及截面形貌分析
        5.1.2 薄膜相组成分析
        5.1.3 薄膜耐磨性分析
    5.2 本章小结
6.2024 铝合金表面沉积Si/DLC薄膜
    6.1 沉积气氛对2024 铝合金表面沉积Si/DLC薄膜的影响
        6.1.1 截面形貌分析
        6.1.2 DLC薄膜Raman结果
        6.1.3 硬度曲线分析
        6.1.4 耐磨性及结合力分析
    6.2 沉积温度对2024 铝合金表面沉积Si/DLC薄膜的影响
        6.2.1 截面形貌及相组成分析
        6.2.2 薄膜第二相及膜基结合力分析
        6.2.3 DLC薄膜沉积过程的动力学计算
    6.3 本章小结
7.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8)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1.3 SiC_p/AL 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及力学性能
        1.3.1 增强机制
        1.3.2 力学性能
    1.4 SiC_p/AL 复合材料常规切削加工研究现状
        1.4.1 切削变形及材料去除机理
        1.4.2 切屑形态及其形成机制
        1.4.3 加工表面质量
        1.4.4 切削力与切削温度
        1.4.5 刀具磨损及其机理
    1.5 超精密切削技术在 SIC/AL 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6 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SiC_p/AL 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的切屑形成机制
    2.1 SiC_p/AL 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切屑形态
    2.2 SiC_p/AL 复合材料精密车削切屑形成机制
        2.2.1 切屑根部的获取
        2.2.2 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机制
        2.2.3 微裂纹对切屑形成与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2.2.4 切屑厚度准周期变化的机制
        2.2.5 层状物的形成机制
        2.2.6 锯齿切屑内应变和应变率的计算
    2.3 影响SiC_p/AL 复合材料切屑形态的主要因素
        2.3.1 增强颗粒含量和尺寸的影响
        2.3.2 切削用量的影响
        2.3.3 刀具材料及其几何参数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iC_p/AL 超精密车削表面形成机制及加工表面缺陷分析
    3.1 表面粗糙度轮廓信号谱分析原理
        3.1.1 谱分析在表面粗糙度轮廓分析中的应用
        3.1.2 表面粗糙度轮廓频谱分析原理
    3.2 试验条件及方法
    3.3 SiC_p/AL 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形成及其缺陷
        3.3.1 材料的膨胀、塑性侧流
        3.3.2 刀具-工件相对振动
        3.3.3 刀具干涉
        3.3.4 进给量及刀尖圆弧半径的影响
        3.3.5 增强颗粒的去除方式
        3.3.6 后刀面的熨压及基体对表面缺陷的填充作用
        3.3.7 增强颗粒体分比和尺寸的影响
    3.4 加工表面/次表面变质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iC_p/AL 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表面粗糙度
    4.1 试验条件及方案
    4.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2.1 增强颗粒含量、尺寸和形状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2.2 切削参数的影响
        4.2.3 冷却条件的影响
        4.2.4 刀具种类及其几何角度的影响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SiC_p/AL 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刀具磨损与积屑瘤
    5.1 刀具的选择及其适应性
    5.2 刀具磨损形式与磨损机理
        5.2.1 SCD 刀具
        5.2.2 PCD 刀具
    5.3 影响刀具磨损的主要因素
    5.4 刀具磨损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5.5 积屑瘤的形态、形成机制及其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5.5.1 积屑瘤的形态
        5.5.2 积屑瘤的形成机制
        5.5.3 积屑瘤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2012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综 述
2 分离富集方法
3 分子光谱分析
4 电化学分析
5 原子光谱分析
    5.1 原子吸收光谱法
    5.2 原子发射光谱法
    5.3 X射线荧光光谱法
6 滴定分析
7 其它分析方法
8 结 语

四、铝合金中铜的高速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铝合金中铜的高速分析[J]. 苏州市机械工艺研究所. 理化检验通讯, 1967(05)
  • [2]时间分辨微弱信号检测及其在LIBS中的应用[D]. 唐坤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3]2xxx系铝合金主要强化相的微观结构研究[D]. 吕可欣.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4]电分析化学三十年[J]. 高鸿,汪尔康,章咏华,高小霞,汪厚基,严辉宇. 分析化学, 1979(05)
  • [5]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张桐. 辽宁科技大学, 2019(01)
  • [6]光度法测定铝合金中铜——铜(Ⅰ)-碘化钾-罗丹明B显色体系[J]. 丁邦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7(06)
  • [7]纯铝、铝合金中铜的特快比色测定[J]. 吴镇堃,高妙英,李美燕. 理化检验通讯, 1968(01)
  • [8]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超精密车削的基础研究[D]. 葛英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5)
  • [9]2012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J]. 赵建为,毛智慧. 云南冶金, 2013(02)
  • [10]瓦带中铜铁钛硅的系统高速分析[J]. 朱光明. 汽车科技, 1994(06)

标签:;  ;  ;  

铝合金中铜的高速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