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子萌发前处理研究进展

林木种子萌发前处理研究进展

一、林木种子催芽处理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麻云霞[1](2021)在《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药用植物、食用和蜜源树种,也是治理荒漠化、绿化荒山、美化城市的优良树种,广布于我国“三北”地区。但目前文冠果多数仍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类型极其混杂,种子来源不清,生长慢,产量低,生态和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本文以26个地理种源的文冠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冠果种子的特性、多点苗期生长特征和作为砧木造林的适用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为文冠果的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种源间文冠果含油率变异较大,在56.54~76.27%之间,脂肪酸含量丰富,共有18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和油酸,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生物柴油特性指标均符合ASTM D6751-2010,EN 14214-2008和GB/T 20828-200等国际标准。种子内含有17种氨基酸和8种人体必需矿质元素,VB1、VB2和VE的平均含量值较高。26个种源中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最为优质的种源有内蒙古甘旗卡、内蒙古扎鲁特、内蒙古奈曼、内蒙古库伦和山东东营,这些种源的种子是生产中食用油原料和生物柴油原料俱佳的首选资源。(2)文冠果种子形态质量指标最好的种源地为内蒙古图布信,种子的活力和含水率为93.29%和13.28%,吸水特性分为急速吸水时期、平缓吸水时期和生长吸水期三个时期。且形态和质量指标在组间和组内都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整体重复力也较高。处理方式、种源地及其交互效应对文冠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时间存在极显着的影响。种子处理效果最好的为处理方式B—沙藏+5%PEG浸泡24小时,发芽性能最好的种源为内蒙古科尔沁。种子的形态质量和发芽指标整体呈现西—东梯度逐渐增大的地理变异趋势,与种子品质特性的变异模式类似。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图布信、内蒙古扎鲁特、内蒙古舍伯吐和黑龙江牡丹江为文冠果种子形态质量和发芽特性表现最好的种源。(3)辽宁彰武(东北地区)试验点的优质文冠果优质种源有内蒙古奈曼、扎鲁特和辽宁海城,山东安丘(华东地区)试验点的优质种源有山东东营、安丘和内蒙古库伦,陕西靖边(西北地区)试验点的优质种源有内蒙古科尔沁、奈曼和北京房山,这些种源可在辽宁、山东和陕西三省或与本文试验地类似的立地环境进行推广。不同试验点的优质种源并不完全相同,其苗木保存率、苗高、地径、叶干质量和枝干质量均会随着试验地点的不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同时考虑平均株高与地径的情况下,内蒙古库伦、山东东营种源的平均育种值也为最高,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4)用26个种源二年生文冠果做砧木,嫁接文冠果新品种‘中石4号‘和‘中石9号‘,总体亲和性‘中石9号‘高于‘中石4号‘。内蒙古奈曼、山东东营、内蒙古库伦砧木种源嫁接成活率最高,河北张家口最低;内蒙古奈曼种源地砧木嫁接‘中石4号‘后,果实产量最高,内蒙古科尔沁种源地砧木嫁接‘中石9号‘后,果实产量最高。综合生长、生理特性和果实产量等多个指标得出:嫁接‘中石4号‘的优质砧木种源为内蒙古奈曼、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库伦、北京房山和山东临沂,嫁接‘中石9号‘的优质砧木种源为陕西靖边、内蒙古科尔沁、内蒙古库伦、内蒙古奈曼、北京房山和辽宁关山。

温汝红[2](2021)在《林业育苗栽植管控技术探究》文中指出林业育苗栽植管控技术对于林业的进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林业育苗栽植的水准,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林业育苗栽植管控工作的探究力度,从而推进我国育苗技术的持续提升。对林业育苗栽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这个基础上,对林业育苗栽植管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希望能够为从事林业育苗栽植管控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韦业[3](2020)在《花椒育苗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花椒是我国重要的木本调料、香料、药材和蔬菜树种。近年来,我国花椒良种选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选育出一批具有高产优质、少刺或无刺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为促进我国花椒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在花椒良种苗木繁育方面,对一些关键技术尚缺乏研究,由此对花椒良种的推广应用造成了很大影响。在花椒实生繁殖中,种子采收时期不但影响椒皮产量和质量,而且影响种胚发育和种子发芽能力;对于一些少刺或无刺花椒品种,常规实生繁殖条件下苗期和幼树阶段仍然存在皮刺发达的缺陷,而通过扦插或嫁接繁殖能够实现苗期少刺或无刺;此外,育苗密度对苗木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本论文针对花椒良种繁育中的关键技术,重点研究了花椒采种时期对种胚发育和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播种季节和育苗密度对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扦插育苗的生根原理和影响因素等问题,探讨了嫁接育苗的时机和方法,以期为花椒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Logistic生长方程,拟合出花椒1年生播种苗的高径生长曲线,确定了苗高生长过程的生长拐点,并据此确定了苗高生长的四个时期,即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旺期、生长后期,对比分析高径生长特征及其差异。(2)随着采种日期的后延,花椒种子及椒皮千粒重、有胚率逐渐增大,种子活力、实验发芽率和大田出苗率逐渐增大并在8月30日达最大值,之后略有下降;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逐渐增大,至8月30日采种的达到最大值,高、径生长量和总生物量鲜重分别达117.06 cm、10.60 mm和79.78 g。(3)花椒秋播较春播出苗期提早10天,出苗率提高0.81%;不同播种季节对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无明显影响。(4)育苗密度对苗木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有显着影响。15株·m-2(C1)、25株·m-2(C2)、30株·m-2(C3)、38株·m-2(C4)4种育苗密度之间,随着密度增大,地径生长逐渐减小,苗高在C2达到峰值,之后下降;生物量及根冠比差异显着,其中与C1相比,处理C2的叶片和茎鲜重显着提高,根冠比降低,而根系鲜重无显着差异。(5)花椒扦插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型,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诱导期、不定根形成期、不定根伸长期、生根后期4个阶段。IAA、IBA处理浓度为250 mg·L-1时成活率和生根效果指数最高,NAA处理浓度为500 mg·L-1时有利于促进生根。生长季节不同的时期嫩枝扦插,扦插苗生根率6月>4月>8月。嫩枝扦插时,插穗留6片小叶较不留小叶生根效果指数提高77.94%。单一基质中以珍珠岩扦插成活率最高,为50.67%;混合基质中以珍珠岩:草炭=2:1扦插成活率最高,为66.67%;混合基质显着优于单一基质。(6)研究发现,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皮部酶活性呈现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规律,表现为:SOD和PP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和不定根形成期上升,在不定根伸长期和后期下降;POD、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和不定根伸长期上升,在不定根形成期和生根后期下降。(7)运用隶属函数法对花椒嫁接育苗的技术要素进行了评价:嫁接方法:芽接>舌接>腹接;接穗品种:莱芜少刺>韩城无刺>西农无刺;嫁接时间:4月>6月>8月。

刘俊涛[4](2020)在《千年桐优良单株选择与嫁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 Lour.)为大戟科油桐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我国千年桐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仅湘南地区就已超过20000hm2,但目前千年桐无性系的选育工作相对滞后,湖南尚未选育出千年桐优良无性系,生产上用实生苗造林,造成千年桐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因此,选育优良单株,通过嫁接繁殖培育无性系,是加速千年桐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湘南地区实生繁殖的进入盛果期的5000hm2千年桐为选优林分,根据单株结果数、单株产果量、树体大小、树形、果实聚集度等表型指标初步确定320株千年桐,通过复选确定32株备选优树。然后根据鲜果总质量、鲜果单果质量、果高、果径、总果数、单株产果量、胸径、树高、果壳厚度、干种仁质量、干籽出仁率、鲜果出籽率、脂肪含量、单株产油量、种仁含油率等15个经济性状指标,对千年桐备选优树的相关性和表型变异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优良单株。同时,以选育出的优良单株为采穗母树,进行嫁接繁殖技术研究,分别春季和秋季,构建了一套千年桐嫁接繁殖的技术体系。研究结果为千年桐优良无性系培育奠定了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表型变异分析:备选优树观测指标存在很大差异,表型指标变异系数在6.2%~54.15%之间,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产油量(54.15%)、单株产果量(46.91%)和总果数(46.00%),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果径(6.2%)。变异系数大,说明选择潜力大。2.果实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32株备选优树果实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鲜果单果质量与果壳厚度、果高、果径极显着正相关,与鲜果出籽率呈极显着负相关,与干种仁质量、种仁含油率、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单株产果量与单株产油量极显着正相关,与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呈负相关;鲜果出籽率与干籽出仁率、脂肪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种仁含油率呈显着正相关;干籽出仁率与种仁含油率、脂肪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单株产油量呈显着正相关。3.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和聚类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 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产量果型因子,方差贡献率为30.9%,第2主成分为经济品质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6.7%,第3主成分为表型因子,方差贡献率为8.2%,第4主成分为树体因子,方差贡献率为8.5%,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4%;建立了千年桐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F=a1Z1+a2Z2+a3Z3+a4Z4;聚类分析将32株千年桐聚分为三类,其中I类7株、Ⅱ12株、Ⅲ类13株,其中I类优树中的综合性状最优,可确定为目标优树。4.千年桐春季嫁接技术研究:采用1年生砧木,芽接、切接、劈接的成活率分别为65.00%、53.33%、36.67%,嫁接成活率芽接与劈接有显着性差异,与切接无显着性差异;1年生砧木的平均嫁接成活率为47.9%,2年生砧木为23.33%,芽接、劈接、切接的嫁接成活率1年生砧木与2年生砧木均存在显着性差异;1年生砧木的切接高度20 cm、30 cm、50 cm成活率分别为53.33%、65.00%、40.00%,嫁接成活率30 cm与50 cm存在显着差异,20 cm与30 cm、20 cm和50 cm无显着性差异;1年生砧木套袋的平均嫁接成活率为51.67%,不套袋的为39.44%,1年生砧木切接成活率套袋与不套袋存在显着性差异;1年生砧木半木质化绿色枝、木化绿色枝、褐色老枝的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别为46.92%、29.83%、16.83%,芽接、切接、劈接时3种接穗间平均嫁接成活率均存在显着差异。千年桐春季嫁接技术的最优组合为芽接+1年生砧木+套袋+半木质化绿色枝,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80%。5.千年桐秋季嫁接技术研究:接穗催芽后,1年生砧木的芽接、切接、劈接的成活率分别为61.67%、48.33%、28.33%,3种嫁接方法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接穗催芽后,1年生砧木的芽接、切接、劈接的成活率分别为68.33%、51.67%、33.33%,平均为51.11%,2年生砧木的芽接、切接、劈接的成活率分别为50.00%、20.00%、15.00%,平均为28.33%,平均成活率1年生是2年生的1.81倍;接穗催芽后,1年生砧木的嫁接成活率76.08%,不催芽52.5%,前者是后者的1.45倍;接穗催芽后,1年生砧木套袋平均成活率为49.16%,不套袋的37.19%,前者是后者的1.31倍;接穗催芽后,1年生砧木半木质化绿色枝、木质化绿色枝、褐色老枝的平均嫁接成活率为53.89%、36.66%、31.94%,平均嫁接成活率半木质化绿色枝是木质化绿色枝的1.46倍,是褐色老枝的1.68倍。千年桐秋季嫁接技术的最优组合为芽接+1年生砧木+催芽+套袋+半木质化绿色枝,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83.75%。通过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千年桐优树选择和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出了优良单株,完善了千年桐嫁接技术,为千年桐无性系繁育奠定了基础。

王希刚,孙璐,明英会,张雅奎,李华,曾凡锁[5](2019)在《我国偃松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偃松属于松科松属,五针松常绿灌木,又名爬地松、矮松等。偃松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被列为水土保持林,属于生态公益林中的重点树种,也是药用和食用的重要经济树种。由于自然火灾和人为的原因,偃松成为了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的濒危树种,是迫切需要保护的重点树种。为了保护我国偃松种质资源,为科技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偃松提供参考,进而推动偃松研究工作的进展,本文结合最新文献报道详述了偃松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与技术研究进展。催芽育苗技术:在室温贮藏、低温贮藏、低温混沙贮藏、自然条件雪藏和快速变温催芽等不同催芽方式中,低温混沙贮藏催芽效果最好,其次为自然条件雪藏,室温贮藏最次。无性繁殖技术:以偃松嫩枝为接穗,4~5年生樟子松为砧木,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成功;俄罗斯科学院使用偃松种子为外植体成功诱导了偃松的胚性愈伤组织,并且通过植组织培养获得了完整的偃松苗;偃松扦插试验尚没有开展研究。引种试验:在伊春引种成功,母树已开始大量结实,可用于连年培育子代,扩大繁殖,并建立子一代母树林;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偃松引种试验,筛选出了适合当地的偃松优良种源。促进结实技术:通过抚育和集约经营技术,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松籽产量30%以上。偃松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加强偃松种质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着力建成优良的偃松母树林基地、种子园和采穗圃;努力探究偃松高效培育技术,提出促进偃松开花结实的配套措施;在加强常规育种的基础上,采用分子育种的方法,定向、高效、快速地遗传改良偃松的关键性状,加快偃松的育种进程。

汪钰莹[6](2019)在《青檀优株选择及其繁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是我国特有的纤维树种,为生产宣纸的重要原料。本研究以安徽省泾县的青檀为研究对象,制定了青檀的选优标准,经过初选、复选,最后决选出3株青檀优良单株。并探讨了青檀种子催芽技术以及扦插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皮用青檀优株选择。在对安徽省泾县青檀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长势良好、生长量大、檀皮纤维长度长、纤维长宽比大、纤维素含量高等作为选优主要指标,首次提出了青檀选优标准为树势健壮、无病虫害、总萌条体积在0.20 m3以上、纤维长度在2900 μm以上、纤维长宽比在275以上、纤维素含量在42%以上。使用3株优势木对比法进行初选,依据纤维形态进行复选,根据纤维成分最终决选出3株青檀优株,分别为生长在泾川镇晏公古坝向阳村的青檀1号、青檀5号以及汀溪乡高山村的青檀20号,为皮用青檀良种选育提供基础。(2)优株主要优良性状。青檀1号萌条体积最大,青檀5号纤维素含量最高,萌条体积大,青檀20号纤维长度最长,长宽比最大,木质素含量最低。优株萌条体积大,檀皮纤维成分综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低。优株的萌条平均基径为4.70 cm,萌条平均断面积为455.03 cm2,萌条平均长为6.82 m,萌条体积大,平均为0.30 m3。优株檀皮的纤维长度长,平均为3021.49μm,纤维宽度为10.84 μm,纤维长宽比大,平均为282.02。纤维长度主要集中在2800-3400 μm之间,占65.00%-78.00%,檀皮纤维形态符合正态分布,檀皮纤维的均整好。檀皮纤维成分水分含量平均为10.46%、灰分5.63%、苯醇抽出物7.67%、综纤维素62.84%、纤维素43.31%、木质素9.63%和戊聚糖20.77%。(3)种子催芽技术。青檀种子存在生理休眠,催芽处理尤为重要。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青檀种子,结果为浓度300 mg/L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为37.33%、15.33%,与其它浓度处理的差异显着。不同低温(4℃C)层积时间处理青檀种子,其中层积90 d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为78.60%、34.00%。种子打破休眠最佳处理方式为低温层积处理90 d。(4)优株扦插繁殖。为了优株的优良性状保存,以及为品种选育的区域化试验提供无性繁殖苗木。论文采用激素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对优株插穗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为青檀1号、青檀5号和青檀20号的最适扦插生根试验组合均为A1B1C1,即1000 mg/LIBA处理插穗20 s,此时插穗生根效果均最好,生根率分别达到58.89%、60.00%、63.33%,平均根长分别达到4.33 cm、4.10 cm、4.77 cm,平均根数分别达到3.90、4.57、4.13,根系效果指数分别达到0.56、0.63、0.66。

田旭平[7](2019)在《绒毛白蜡二态型果实扩散与萌发的生态适应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种子多态性是植物对生存环境的一种形态及生理适应现象,在种子扩散和萌发方面具有“两头下注”的策略,保证了种群的繁衍及潜在扩大种群的作用。种子多态性研究对研究植物表型特征与生态进化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两种不同翅型的果实形态结构特征、扩散特征、萌发适应性、萌发初期的种子转录组学进行了研究。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比较果实表型特征发现:二翅型果实果宽和果长显着大于三翅型,但其果实和种子重量显着地比三翅型低。果宽和果长这两个性状受年份影响显着,但果实重量和种子重量性状受年份影响较小。果实表型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与翅型相关。两类果实内都会产生腐烂种子、空种子或多粒种子。果实的表型特征是母树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表型多样化是扩散和萌发差异的基础,避免了同胞竞争。(2)果实和种子结构解剖显示:二翅型果实与三翅型果实的差异主要是在靠近珠孔端附近的果皮结构不同,二翅型果皮有2组维管束,三翅型果皮有3组维管束。除此之外,两种翅型果实和种子均具有如下特征:果皮组织结构致密,胚乳组织致密,种子胚已经发育成熟。中央维管束组织贯穿子叶和胚轴及胚芽生长点。果翅部位中果皮细胞成空腔状,在种子内部存在很多空隙,如胚乳和胚间、两子叶之间、胚根根冠和胚乳间。果实的结构特征有助于种子扩散,保护种子度过不利环境的同时,也对萌发造成了阻碍。(3)从两类果实的扩散距离和扩散时长看:果翅翅型影响着扩散特征,三翅型的扩散距离较远,容易在阵风的作用下进行传播,而二翅型果实的扩散时长较大,容易被二次传播,二翅型和三翅型果实两种扩散机制的结合有助于种群之间避免同胞竞争,更有利于绒毛白蜡种群的扩散与繁衍。(4)二翅型和三翅型种子萌发时对光周期、光照强度、温度都有各自的适应范围,会根据所处环境调整萌发行为,从而能在不同的条件下萌发。在同一环境下萌发具有差异,是因为其具有多态性种子两头下注的萌发策略。其中,种子萌发最适光周期表现为:在24h和8h光照时,二翅型种子发芽率高于三翅型种子,而在12h和10h光照时,三翅型种子发芽率高于二翅型种子,在黑暗条件下时,两类种子发芽率很低。两类种子的发芽率在12h光照时最高。二翅型种子在1000、2000、3000、4000Lx4个光照强度时都能萌发,及该类种子能在较宽的光照强度范围内萌发。三翅型种子则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萌发较好。二翅型种子萌发需求的温度较高,但三翅型种子萌发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宽,在20-30℃恒温和35/20℃变温下都能较好的萌发,即三翅型种子具有适应不同气温时萌发的潜能。两类种子都随着温度升高,其发芽率显着升高,而变温能显着促进种子萌发,出苗整齐且周期短。(5)比较贮藏时间及果皮状况对种子萌发影响发现,后熟都能促进种子萌发。果皮则是抑制萌发,果皮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主要源于果皮降低了光照,使得种子感受光强减弱,限制了萌发。(6)对在25℃1700Lx24h光照下处于萌发初期的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得到4350个差异Unigenes,3875个得到功能注释。上调基因1936条,下调基因2414条,萌发初期两类种子基因表达量差异显着。2077条基因在GO功能富集中得到注释,分配到41个GO二级功能类别中。在KEGG Pathway分析后,1263个差异基因得到注释,分布到118个信号通路Pathway中,富集显着的有20个通路。(7)通过分析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光合作用通路表明,三翅型种子在萌发初期通过LHCA和LHCB降低光能捕获,减少光损伤,三翅型种子在萌发初期较二翅型适应低光照。(8)鉴定了对绒毛白蜡种子萌发有重要作用的GO富集条目,分别是种子萌发(GO:0009845)、种子萌发的正调节(GO:0010030)、种子休眠过程(GO:0010162),在这些生物过程中,三翅型种子中的基因表达全部下调。有编码调控胚乳破裂的β-1,3-glucannase基因、编码甲硫氨酸合成酶和S-腺苷甲硫胺酸合成酶的基因,三翅型种子中这些基因表达量为下调,说明三翅型种子的萌发要弱于二翅型种子,佐证了两类种子发芽率差异的原因。综上所述,绒毛白蜡三翅型果实是母树对生长环境的适应,通过三翅型果实,有助于种子进一步扩散,扩大种群范围。通过二翅型果实,保证其物种的生存。两种果实萌发时能应对不同环境,为绒毛白蜡增添了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萌发机制。绒毛白蜡二态型果实的有机结合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在扩散和萌发方面都是“两头下注”的生存策略,不仅是表型特征的进化体现,同时在基因调控方面也具有适应性变异,从表型到基因都产生了进化机制。

常馨月[8](2019)在《巨柏种子质量和发芽测定条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巨柏(Cupressus gigantea)作为西藏林芝市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特有孑遗树种,对研究藏东南地区的气候变化,更好地实施巨柏的人工扩繁与濒危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国家一级濒危物种巨柏为试验材料,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解剖,研究巨柏种子的发芽条件,以及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1)浸种温度影响种子的吸水过程,浸种温度越高,种子吸水量越大,吸水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浸种温度影响种子的发芽过程,巨柏种子浸种的适宜温度为50℃,浸种时间为36.5h。沙培法进行巨柏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条件为:25℃恒温,相对湿度为60%,发芽势测定时间为7d,持续发芽时间15天。如果水分条件可以得到保障,采用沙上法以控制光照;如果水分条件保障困难,则采用沙中法优先保障水分。(2)巨柏球果大小和部位、树冠方位和部位、树龄、立地类型和采种时间等因素影响巨柏种子质量。巨柏球果越大,种子质量越好;巨柏球果下部种子质量优于球果中部和上部的种子;不同树冠方位采集的巨柏球果,其种子质量表现为南面最高,且规律表现为南面>东面、西面>北面;巨柏树冠中部的种子质量优于树冠上部和下部的种子;胸径为22.80cm的巨柏母树,其种子质量优于胸径为96.75cm的巨柏母树;不同立地类型下,巨柏种子质量的规律为山麓坡地>阶地>阶地斜坡>水线。(3)巨柏种子成熟过程发生一系列形态变化,包括球果增大、种子增重、色泽变化等。巨柏开花授粉当年4~7月是巨柏球果的速生期,第二年早春3月种子重量明显增加;球果颜色最初为绿色,10月部分球果局部变棕色,第二年3月变为棕褐色。巨柏种子第二年3月形态成熟,4月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4)自然条件下巨柏种子中未发芽种子所占比率高达34.00%~62.67%,主要表现为正常未发芽、发育不全、虫粒、空粒、木栓和涩粒等6种类型,占未发芽种子的比率分别为17.30%~38.57%、4.14%~19.34%、0~8.62%、5.52%~27.40%、11.70%~38.40%和2.56%~24.47%;巨柏球果大小和部位、树冠方位和部位、树龄、立地条件等因素影响巨柏未发芽种子的数量。(5)巨柏种子的质量与球果大小和部位、树冠方位与部位、树龄、立地类型、采种时间等因素均有关系。综合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影响因子为采种时间、树冠部位、球果大小和树冠方位。

黄放[9](2019)在《侧柏种衣剂成分筛选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种子包衣可以通过机械方法使药剂作用于种子,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种子发芽率、幼苗活力和抗逆性。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先锋造林树种,生态适应能力强,经济价值高。本研究以侧柏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壳聚糖(Chitosan,CS)-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复合成膜剂、赤霉素(GA3)、有机锗(Ge-132)和水杨酸(SA)进行筛选,研究单一成分和复合配方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包衣处理的种子发芽、幼苗形态、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和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探索侧柏种衣剂最佳配方,并通过PEG模拟干旱条件验证种衣剂的实用性,以期为侧柏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壳聚糖复合成膜剂配方为0.2%CS+0.06 g nano-Ti O2时,可显着提高侧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促进幼苗生长。(2)种衣剂各成分均显着改善种子萌发效果,GA3单独处理最佳浓度为50 mg L-1,Ge-132最佳浓度为5μmol L-1,SA最佳浓度为1.5 mmol·L-1。(3)将种衣剂成分进行正交试验后得到复配最佳组合:50 mg L-1GA3+2.0 mmol L-1SA+7.5μmol L-1 Ge-132,该组合显着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4)在无干旱胁迫条件下,种衣剂最佳配方为成膜剂0.2%CS+0.06 g nano-Ti O2+50mg L-1 GA3+2.0 mmol L-1 SA+7.5μmol L-1 Ge-132,该复合包衣配方显着促进种子萌发,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5%PEG模拟干旱条件下该复合包衣效果也是最佳,表现为发芽指标、幼苗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均显着提高,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明显上升,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说明此配方为干旱条件下幼苗后期生长和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可应用于侧柏育苗中。

房钢[10](2018)在《裂叶垂枝桦引种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将垂枝桦种子采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适宜栽培地选择等技术有机组合、综合配套,形成了完整的引种栽培技术体系,为人工用材林造林、沙地生态恢复、矿山迹地造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增添了新的树种。1.针对几种不同的催芽方式对垂枝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叶垂枝桦场圃的种子发芽率,露天混雪埋藏和露天混沙埋藏是最好的催芽方法,而混沙催芽方法次之。2.通过对不同的土壤质地的育苗结果的影响调查发现,沙壤的土壤质地最适宜裂叶垂枝桦的育苗,其次是中壤,而育苗结果表现最差的是粘土,所以土壤质地为粘土的不适宜裂叶垂枝桦育苗。3.不同栽培区域的生长调查发现,荒山、退耕还林迹地类型的栽培效果没有明显差别,圃地优于采伐迹地、荒山、退耕还林迹地。在以煤矸石为主的矿山迹地生长正常,并能正常开花结实。沙壤适宜裂叶垂枝桦生长,而粘土生长滞后,且有枯死现象。4.不同栽培区域生长调查,彰武县章古台试验区为沙化土壤荒地,腐殖质层薄,蓄水能力差,但透气性好,年均气温较高生长良好。5.效益评价裂叶垂枝桦是一种构建种子园的优良材料,其树干形好,抗性强,生长速度快,而且对地质要求不严格。裂叶垂枝桦可以采用播种和嫩枝的扦插方法进行繁殖。垂枝桦的树干是通直的,枝条是柔软的,树皮为白色,秋叶为黄色,树冠呈圆锥形。因树型及其优美,观赏价值极高,所以它是城乡绿化的一种优良树种。

二、林木种子催芽处理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林木种子催芽处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冠果研究概述
        1.2.1 文冠果生物学特性
        1.2.2 文冠果地理分布
        1.2.3 文冠果综合价值
        1.2.4 文冠果繁殖技术
    1.3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3.1 植物种质资源的含义
        1.3.2 种质收集状况及意义
        1.3.3 种质资源评定与利用
    1.4 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研究进展
        1.4.1 地理种源变异的研究
        1.4.2 种源试验研究
    1.5 早期选择的相关研究
        1.5.1 苗木早期选择的意义
        1.5.2 苗木早期选择的可行性
        1.5.3 苗木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
        1.5.4 苗木早期选择的方法
        1.5.5 苗木生长与环境因子
    1.6 ASReml和 GGE双标图应用研究
        1.6.1 ASReml的应用研究
        1.6.2 GGE双标图的应用研究
    1.7 研究意义与内容
        1.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环境数据测定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种源文冠果油脂特性研究
        2.2.2 不同种源文冠果营养特性研究
        2.2.3 文冠果种子品质特性熵值法评价
    2.3 小结
3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形态和质量指标分析
        3.2.2 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发芽能力指标分析
        3.2.3 文冠果种子生物学特性相关性分析
        3.2.4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地理变异规律
        3.2.5 文冠果种子形态和发芽特性熵值法分析
    3.3 小结
4 文冠果苗期评价及早期选择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试验材料和设计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种源文冠果在三个试验地点的苗期生长状况观测
        4.2.2 不同种源文冠果在三个试验地点的BLUP-GGE分析
        4.2.3 文冠果苗期生长指标的相关性
        4.2.4 文冠果苗期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
        4.2.5 文冠果苗期生长性状育种值分析
    4.3 小结
5 文冠果砧木造林表现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1.4 指标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亲和性的表现
        5.2.2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生长表现
        5.2.3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生理指标测定
        5.2.4 文冠果不同嫁接组合果实表型和产量测定
        5.2.5 不同种源砧木综合评价
    5.3 小结
6 讨论
    6.1 文冠果种质资源评价
    6.2 文冠果种源×试验地互作效应研究
    6.3 文冠果砧木嫁接新品种研究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林业育苗栽植管控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育苗栽植技术
    1.1 林木种子培育技术
    1.2 容器育苗技术
    1.3 育苗播种技术
2 林业育苗的栽植管控
    2.1 育苗理念管控
    2.2 育苗技术管控
    2.3 育苗制度管控
3 结语

(3)花椒育苗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花椒种质资源概况
        1.1.2 当前花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花椒良种繁育研究现状
        1.2.1 实生繁殖
        1.2.2 扦插繁殖
        1.2.3 嫁接繁殖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拟解决关键问题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播种育苗试验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供试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1.4 测定方法
    2.2 扦插育苗试验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设计
        2.2.4 测定方法
    2.3 嫁接育苗试验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设计
        2.3.3 测定方法与数据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3.1.1 采种期对种子发育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3.1.2 播种季节对苗木生长特性的影响
        3.1.3 育苗密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3.2 播种苗木生长的规律
        3.2.1 苗木生长进程
        3.2.2 生长曲线拟合
        3.2.3 苗木生长节律
    3.3 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3.3.1 插穗生根进程
        3.3.2 插穗部位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3.3 激素处理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3.3.4 扦插时间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3.3.5 插穗留叶数量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3.6 扦插基质配比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3.3.7 插穗生理特性变化规律
    3.4 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3.4.1 嫁接方法
        3.4.2 嫁接时间
        3.4.3 嫁接品种
4 讨论
    4.1 采种时期、播种季节以及育苗密度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
    4.2 插穗规格、扦插时间和基质配方影响花椒插穗成活率和生根效果
    4.3 外源激素处理影响花椒扦插成活和生根生理特性
    4.4 嫁接时间、方法和品种对花椒嫁接成活有显着影响
    4.5 花椒无性繁殖的优缺点
5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千年桐优良单株选择与嫁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千年桐概述
        1.1.1 千年桐的生物学特性
        1.1.2 千年桐的生态学特性
        1.1.3 千年桐栽培概况
        1.1.4 千年桐发展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千年桐苗木繁育技术研究
        1.2.2 幼苗期生长特性研究
        1.2.3 千年桐雌雄性别鉴别研究
        1.2.4 千年桐优良无性系研究
        1.2.5 千年桐造林技术研究
        1.2.6 桐油的开发利用及研究状况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背景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千年桐优良单株选择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备选优树测定指标的表型变异和相关性分析
        2.2.2 千年桐各品质指标间的主成分分析
        2.2.3 综合评分模型构建
        2.2.4 基于综合评价指标(F)的聚类分析
    2.3 讨论
3 千年桐嫁接繁殖技术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嫁接材料
        3.1.2 嫁接方法
        3.1.3 确保千年桐嫁接成活的因素
        3.1.4 嫁接试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嫁接方法对千年桐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2.2 砧木树龄对千年桐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2.3 砧木高度和催芽措施对千年桐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2.4 套袋措施对千年桐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2.5 接穗成熟度对千年桐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3 讨论
4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我国偃松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偃松的基本特征
2 偃松的价值
3 偃松种子催芽技术
4 偃松无性繁殖技术
5 偃松引种试验
6 偃松开花结实促进技术
7 偃松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8 总结与展望

(6)青檀优株选择及其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纸浆林研究进展
        1.1.1 纸浆林优株选择
        1.1.2 影响造纸的因素
    1.2 青檀概况
        1.2.1 青檀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1.2.2 青檀的生态适应性及分布
        1.2.3 青檀的应用价值
    1.3 植物催芽及扦插技术研究
        1.3.1 催芽技术研究
        1.3.2 扦插技术研究
        1.3.3 青檀繁殖技术研究
2 引言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4 主要研究内容
        2.4.1 皮用青檀优株选择
        2.4.2 种子催芽技术研究
        2.4.3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3 材料与方法
    3.1 优株选择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选优标准
        3.1.4 选优方法
        3.1.5 材料处理
        3.1.6 测定方法
    3.2 种子催芽试验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材料
        3.2.3 试验设计
        3.2.4 测定方法
    3.3 扦插试验
        3.3.1 试验地概况
        3.3.2 试验材料
        3.3.3 试验设计
        3.3.4 测定方法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青檀优株选择
        4.1.1 候选优株与对比优势木的生长量分析(初选)
        4.1.2 候选优株的纤维形态分析(复选)
        4.1.3 候选优株的纤维成分分析(决选)
        4.1.4 3株优株的优良性状
    4.2 青檀种子催芽
        4.2.1 赤霉素浓度对青檀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
        4.2.2 低温层积时间对青檀种子发芽的影响
    4.3 青檀硬枝扦插繁殖
        4.3.1 IBA浓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4.3.2 激素种类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4.3.3 激素处理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4.3.4 优株扦插生根技术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皮用青檀优株选择
        5.1.2 青檀种子活力技术研究
        5.1.3 青檀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介

(7)绒毛白蜡二态型果实扩散与萌发的生态适应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多态性果实的生态适应
        1.2.1.1 种子形态与扩散
        1.2.1.2 种子休眠
        1.2.1.3 种子萌发
        1.2.1.4 土壤种子库
        1.2.1.5 生态意义
        1.2.2 种子萌发与休眠机制
        1.2.2.1 环境对休眠的影响
        1.2.2.2 种子结构与休眠的关系
        1.2.2.3 种子萌发与环境的关系
        1.2.2.4 种子萌发和休眠的分子调节
        1.2.3 白蜡属果实的扩散与种子萌发
        1.2.3.1 果实扩散
        1.2.3.2 种子萌发
        1.2.4 绒毛白蜡种子萌发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二态型果实的形态结构与扩散特征
    2.1 果实及种子形态特征研究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2.1 二态型果实的界定
        2.1.2.2 果序中两类果实的比例
        2.1.2.3 果实与种子特征的观测
        2.1.2.4 统计分析
        2.1.3 结果与分析
        2.1.3.1 二态型果实的界定
        2.1.3.2 果序中两类果实数量间的比例
        2.1.3.3 果实表型特征的年度比较
        2.1.3.4 果实的异常发育
        2.1.3.5 果实主要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
        2.1.4 讨论
        2.1.4.1 二态型果实产生的原因
        2.1.4.2 果实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
        2.1.4.3 果实性状的稳定特征
        2.1.5 小结
    2.2 果实及种子结构特征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果实的形状
        2.2.2.2 果实的总体结构
        2.2.2.3 种子结构特征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果实形态特征对扩散的影响
        2.3.1 材料
        2.3.2 方法
        2.3.2.1 二态型果实表型特征测量
        2.3.2.2 果实水平扩散特征
        2.3.2.3 数据统计分析
        2.3.3 结果与分析
        2.3.3.1 果实形态特征
        2.3.3.2 果实水平扩散距离与扩散时长
        2.3.3.3 果实沉降速度
        2.3.3.4 果实表型特征与水平扩散的相关性
        2.3.4 讨论
        2.3.4.1 果实沉降速度
        2.3.4.2 释放高度对果实水平扩散的影响
        2.3.4.3 风速对果实水平扩散的影响
        2.3.4.4 果实表型特征对扩散的影响
        2.3.5 小结
    本章小结
3 二态型果实及种子的萌发适应性
    3.1 光周期对果实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2.1 种子萌发对不同光周期的响应
        3.1.2.2 贮藏对种子在24h光照下萌发的影响
        3.3.2.3 发芽指标测量及计算
        3.1.3 结果与分析
        3.1.3.1 种子对不同光周期的萌发响应
        3.1.3.2 贮藏对种子在24h光照下萌发的影响
        3.1.4 讨论
        3.1.4.1 种子萌发对光周期的响应
        3.1.4.2 种子后熟对萌发的响应
        3.1.4.3 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差异
        3.1.5 小结
    3.2 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1 材料
        3.2.2 方法
        3.2.2.1 不同梯度的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2 土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3 发芽指标测量及计算
        3.2.3 结果与分析
        3.2.3.1 种子萌发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
        3.2.3.2 种子萌发对土埋处理的响应
        3.2.4 讨论
        3.2.4.1 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2 土埋及果翅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5 小结
    3.3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3.1 材料
        3.3.2 方法
        3.3.2.1 温度对新采收种子萌发的影响
        3.3.2.2 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3.2.3 发芽指标测量及计算
        3.3.3 结果与分析
        3.3.3.1 温度对种子及果实萌发的影响
        3.3.3.2 贮藏对种子在低温萌发时的影响
    3.4 讨论
        3.4.1 对温度反应的差异
        3.4.2 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5 小结
    本章小结
4 二态型种子萌发初期的转录水平差异
    4.1 材料
    4.2 方法
        4.2.1 RNA提取及RNA文库构建
        4.2.2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组装
        4.2.3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注释
        4.2.4 Unigene基因功能注释及分类
        4.2.5 调控绒毛白蜡种子萌发初期的差异基因的鉴定
        4.2.6 Realtime-PCR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RNA质量检测
        4.3.2 测序产量和组装质量统计
        4.3.3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4.3.4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
        4.3.5 调控绒毛白蜡种子萌发的主要基因鉴定
        4.3.5.1 对光响应的有关基因及代谢通路
        4.3.5.2 与萌发有关的激素基因分析
        4.3.5.3 有关萌发与休眠的代表性GO富集
        4.3.5.4 与胚乳与关的差异基因
        4.3.5.5 其他与种子萌发有关的基因
        4.3.6 测序结果与定量PCR结果的比较
    4.4 讨论
        4.4.1 调控绒毛白蜡种子萌发的激素
        4.4.2 二态型种子对光的应答反应
        4.4.3 调控种子萌发的GO富集的生物过程
        4.4.4 调控胚乳破裂的基因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巨柏种子质量和发芽测定条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巨柏种子研究现状
        2.1.1 巨柏概述
        2.1.2 巨柏研究概述
        2.1.3 巨柏种子研究
        2.1.4 总结
    2.2 种子质量研究
        2.2.1 种子质量评价
        2.2.2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第三章 巨柏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浸种温度和时间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发芽床湿度和覆盖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3.2.3 温度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光照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巨柏种子浸种的最适条件
        3.3.2 巨柏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
        3.3.3 发芽试验条件讨论
第四章 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的因素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球果大小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2 球果部位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3 树冠方位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4 树冠部位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5 树龄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6 立地类型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7 采种时间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4.2.8 巨柏未发芽种子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2.9 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相关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4.3.1 巨柏种子质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4.3.2 巨柏的成熟过程
        4.3.3 巨柏球果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讨论
        4.3.4 巨柏未发芽种子的类型
        4.3.5 影响巨柏未发芽种子数量的因素
        4.3.6 巨柏未发芽种子形成原因讨论
        4.3.7 影响巨柏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侧柏种衣剂成分筛选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种子包衣概述
        1.2.1 种子包衣概念
        1.2.2 种子包衣种类
        1.2.3 种子包衣功效
    1.3 种衣剂概述
        1.3.1 种衣剂概念
        1.3.2 种衣剂成分组成
    1.4 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
        1.4.1 农业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
        1.4.2 林业种子包衣技术研究进展
    1.5 侧柏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种衣剂成分筛选
        2.2.1 复合成膜剂筛选
        2.2.2 赤霉素浓度筛选
        2.2.3 有机锗浓度筛选
        2.2.4 水杨酸浓度筛选
        2.2.5 复合剂型浓度筛选
    2.3 侧柏种衣剂最优配方筛选
        2.3.1 侧柏种衣剂配方优化
        2.3.2 种衣剂配方的应用效应探究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种衣剂成分筛选
        3.1.1 复合成膜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2 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3 有机锗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4 水杨酸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3.1.5 复合剂型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 侧柏种衣剂最优配方筛选
        3.2.1 不同包衣配方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不同包衣配方对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2.3 不同包衣配方对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3.2.4 干旱胁迫下不同包衣配方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3.2.5 干旱胁迫下不同包衣对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2.6 干旱胁迫下不同包衣对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壳聚糖复合成膜剂的效应初探
        4.1.2 赤霉素处理的效应初探
        4.1.3 有机锗处理的效应初探
        4.1.4 水杨酸处理的效应初探
        4.1.5 种衣剂配方的确定和应用初探
    4.2 结论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裂叶垂枝桦引种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裂叶垂枝桦的概述
    1.2 垂枝桦的国内外研究
    1.3 裂叶垂枝桦概述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引种试验地区概况
        2.1.1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2.1.2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2.1.3 阜新市林业局科技园区
    2.2 分类特征
    2.3 种子采集
    2.4 种子催芽试验
    2.5 不同土壤质地育苗试验
    2.6 苗期管理技术
    2.7 引种栽培技术
        2.7.1 采种技术
        2.7.2 采伐迹地栽培技术
        2.7.3 矿山迹地栽培技术
        2.7.4 风沙地栽培技术
        2.7.5 适宜栽培区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物学特性
        3.1.1 植物学特性
        3.1.2 物候特性
    3.2 催芽方式对发芽率的影响
    3.3 不同土壤质地对育苗结果的影响
    3.4 不同栽培区域生长调查
        3.4.1 辽西干旱区生长情况调查
        3.4.2 辽东山区生长情况调查
        3.4.3 大孤山镇试验区栽培地为退耕地生长情况调查
        3.4.4 矿山复垦区生长情况调查
        3.4.5 栽培试验区域结果分析
    3.5 效益评价
        3.5.1 生长指标评价
        3.5.2 生态优势评价
        3.5.3 经济效益评价
        3.5.4 社会效益评价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林木种子催芽处理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冠果种子特性变异及优良砧用种源选择[D]. 麻云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林业育苗栽植管控技术探究[J]. 温汝红. 种子科技, 2021(04)
  • [3]花椒育苗关键技术研究[D]. 韦业.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4]千年桐优良单株选择与嫁接技术研究[D]. 刘俊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5]我国偃松研究进展[J]. 王希刚,孙璐,明英会,张雅奎,李华,曾凡锁. 温带林业研究, 2019(02)
  • [6]青檀优株选择及其繁殖技术研究[D]. 汪钰莹.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7]绒毛白蜡二态型果实扩散与萌发的生态适应策略[D]. 田旭平.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8]巨柏种子质量和发芽测定条件的研究[D]. 常馨月. 西藏大学, 2019
  • [9]侧柏种衣剂成分筛选及应用研究[D]. 黄放.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4)
  • [10]裂叶垂枝桦引种栽培技术研究[D]. 房钢.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林木种子萌发前处理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