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olymorphisms of Exon 17 of Insulin-Receptor Gene in Pathogenesis of Human Disorder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论文文献综述)
贾林·阿布扎力汗[1](2021)在《APLP2基因变异体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分子机制及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淀粉样肽前体样蛋白2(APLP2)调控相关基因及新的变异位点,从基因/蛋白/环境多层次水平上研究其参与调控胆固醇代谢的机制与功能,为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高脂血症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及新的治疗策略。1)采用极端表型策略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疆地区人群中检测APLP2基因非同义突变位点,使用Methyltarget高通量测序法检测APLP2基因甲基化水平。2)探讨淀粉样肽前体样蛋白2(APLP2)新的变异体参与胆固醇代谢过程中的分子机制。3)探讨APL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新疆人群中血脂异常发生率间的关联性。方法:1)采用极端表型策略,选取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共60例研究对象,分析APLP2基因与血脂谱的关联性。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APLP2基因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的甲基化水平。2)在细胞水平上,构建APLP2基因新变异体的真核过表达质粒,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时定量PCR、免疫沉淀、免疫共沉淀等实验手段研究APLP2蛋白表达、稳定性、降解等本身特点及对靶蛋白Apo E/LRP1、PCSK9/LDLR的影响,探究APLP2参与调控胆固醇代谢的机制和功能。3)选择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年龄≥35岁的人群1738例,利用Taqman技术对APLP2基因标签SNPs进行扩大样本量验证,阐述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中入选的60例血脂极高和极低人群进行APLP2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共发现11个新的未曾报道的非同义变异体(Q194E、G42E、G295S、M323I、D329N、S447N、R468C、H534Q、V535M、D573Y及P601A),其中Q194E、G42E、M323I、S447N、R468C、及P601A非同义变异体出现在LDL-C极高组人群中,其余的均出现在LDL-C极低组人群中。冠心病患者中APLP2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2)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APLP2相比,APLP2 G42E变异体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APLP2 Q194E变异体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然而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APLP2 G42E突变体的半衰期相对较短,降解速度较快,APLP2 Q194E突变体的半衰期相对较长,降解相对缓慢。野生型APLP2能够与ApoE相互作用,与野生型相比,APLP2 G42E和APLP2 Q194E与ApoE的结合没有显着区别。APLP2野生型与LDLR有相互作用,并且是剂量依赖性增加。与野生型相比,APLP2 G42E和APLP2Q194E与PCSK9介导LDLR的降解实验无明显结果差异。3)APLP2基因rs2054247多态性位点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相关(P<0.05)。APLP2基因rs2054247位点多态性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关(P<0.05)。然而,rs2054247位多态性与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无关(P>0.05)。APLP2基因rs3740881多态性位点与血清TC、LDL-C、HDL-C和TG水平均无关(P>0.05)。APLP2 rs747180多态性位点只与TC、LDL-C水平相关(P<0.05)。结论:1)本研中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中共筛选出APLP2基因11个非同义突变位点,新疆地区人群冠心病患者中APLP2基因甲基化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2)对APLP2基因新变异体G42E和Q194E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机制研究后发现G42E和Q194E变异体不影响胆固醇水平。同时,该两个变异体不影响与ApoE/LRP1结合,也不影响PCSK9介导LDLR的降解。3)APLP2基因rs2054247和rs747180位点多态性在新疆人群中可能与高TC和高LDL-C水平相关。ApoE基因rs429358多态性位点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
王丹[2](2020)在《早发糖尿病的鉴别分析与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等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早发糖尿病(诊断年龄小于等于40岁)中经典1型糖尿病(T1DM)、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LADA)、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资料,分析对诊断分型有意义的临床指标,探寻临床指标不同切入点所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确定最佳切入点作为鉴别诊断的临界点。结合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为经典T1DM、LADA、T2DM的鉴别提供辅助诊断指标。方法收集2016年9月到2019年6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早发糖尿病患者,分为经典T1DM组、LADA组和T2DM组,保留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诊断年龄、病程、有无三多一少症状、有无酮症病史、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测量身高和体重、腰围和臀围)和临床资料(糖耐量试验中0、120min的血糖、胰岛素和C肽释放值,TG、TC、HDL-C、LDL-C、Hb A1c、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对比三组疾病的一般和临床资料,对经典T1DM和LADA、LADA和T2DM有鉴别意义的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取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参数值作为鉴别诊断的临界点;并分析炎性因子hs-CRP相关的代谢指标。结果纳入早发糖尿病患者398例,经典T1DM患者65例(16.3%),T2DM患者283例(71.1%),LADA患者50例(12.6%)。1.与经典T1DM和LADA比,早发T2DM患者在BMI、腰臀比、LDL、TG、非HDL、hs-CRP、代谢综合征和家族史发生率等指标上水平更高;在Hb A1c、HDL、三多一少症状、自发酮症的发生率等指标上水平更低(P<0.05)。2.在胰岛功能方面,空腹及餐后120min C肽、胰岛素等指标值,T2DM最高,LADA次之,经典T1DM最低(P<0.05)。3.部分指标对LADA和T2DM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AUC>0.7),具体指标及其对应的临界值为:BMI(24.3kg/m2)、TG(1.205mmol/L)、hs-CRP(0.505mg/L)、HOMA-IR(CP)(2.798)、HOMA-β(CP)(17.106)、空腹C肽(0.925ng/m L);当指标超过临界值时诊断考虑T2DM,未达临界值诊断考虑LADA。4.部分指标对经典T1DM和LADA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AUC>0.7),具体指标及其对应的临界值为:HOMA-IR(CP)(2.046)、HOMA-β(CP)(5.314)、空腹C肽(0.425ng/m L);当指标高于临界值时诊断考虑LADA,低于临界值诊断考虑经典T1DM。5.hs-CRP与TG、腰围、臀围、腰臀比、BMI、HOMA-IR(CP)均呈正相关关系,与HDL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对3种糖尿病的鉴别有参考价值,且肥胖、炎性因子指标对早发T2DM和LADA的鉴别有参考价值。目的探讨我院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的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特征;对其他罕见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等进行总结,提高对罕见病的认识。方法对临床表现符合MODY入组标准的患者,收集其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询问相关家系成员的病史。提取患者的DNA,PCR扩增后对MODY相关基因(除了KLF11、CEL、BLK、APPL1基因之外)进行二代测序,发现可能是致病突变后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1.共入组临床疑诊为MODY的糖尿病患者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每例患者家族中患有糖尿病的人数为2-5人。基因检测后确诊MODY患者3例,占所有患者的13%。其中GCK基因突变导致的MODY2患者1例,HNF1β基因突变导致的MODY5患者1例,ABCC8基因突变导致的MODY12患者1例。2.发现3个可能参与MODY发病的基因突变位点,GCK基因c.582+29G>T,HNF1β基因c.344+27C>T,上述两个突变位点位于内含子与外显子的交界,可能会影响剪接;还有ABCC8基因c.4372G>A,氨基酸改变p.Ala1458Thr;均为新报道突变。3.具有ABCC8基因c.4372G>A杂合突变的患者对磺脲类药物敏感。4.发现一个新的可能参与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TAIRS)发病的基因突变,临床表型为高胰岛素血症,空腹低血糖,检测到INSR基因杂合突变,c.3163G>C(p.A1055P)。结论分子检测对MODY、TAIRS患者的诊断至关重要,正确的诊断可以给予恰当的治疗,并且可以预测亲属的患病风险。对TAIRS和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TBIRS)的临床特征和分子、免疫学证据进行总结和分析,将更好地理解严重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有益于临床工作中的鉴别诊断。
阙嘉妤[3](2020)在《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研究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基因rs7579411位点多态性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种族人群的分布性差异。(2)比较LHCGR基因rs7579411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与对照组水平的差异。探讨广西人群LHCGR基因rs7579411多态性与PCOS内分泌代谢指标及PCOS亚型的相关性。方法:第一部分研究对象选择573例健康体检就诊者,运用im LDRTM多重SNP分型方法对LHCGR基因rs757941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DNA测序的方法验证分型结果。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 Map)公布的北京人群(Hap Map-CHB)、日本人群(Hap Map-JPT)、欧洲人群(Hap Map-CEU)及非洲人群(Hap Map-YRI)LHCGR基因多态性数据进行比较。第二部分选择234例PCOS患者为病例组和248例年龄相近的正常就诊者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运用im LDRTM多重SNP分型方法对LHCGR基因rs757941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PCOS患者和对照组两组中的分布,比较PCOS组和对照组间的基因多态性在内分泌代谢指标BMI、LH/FSH、T、AMH的差异,分别计算A、B、C以及D四种亚型的患者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rs7579411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在四种亚型与对照组间差异。结果:(1)广西人群中rs7579411位点包含CC、CT、TT基因型,以C/T基因型较常见(47.1%),等位基因以C较常见(62.7%)。rs7579411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两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广西人群rs757941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日本人群(Hap Map-JPT)、非洲人群(Hap Map-Y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北京人群(Hap Map-CHB)、欧洲人群(Hap Map-C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7579411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Hap Map-JPT、Hap Map-Y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ap Map-CHB、Hap Map-C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s7579411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在PCOS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rs7579411位点CC、CT和TT基因型与BMI、LH/FSH、T、AMH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LHCGR基因rs7579411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在A、B、C以及D四种亚型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HCGR基因rs757941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广西人群中分布与性别无关。(2)LHCGR基因rs7579411位点多态性与其他种族间存在差异。(3)rs7579411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在PCOS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rs7579411位点多态性与PCOS发病无明显相关性。(5)LHCGR基因rs7579411多态性在PCOS四种亚型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关联性。
徐丹[4](2019)在《脂联素、FTO和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和rs2241766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系列探索基因突变与PCOS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基因的功能性突变与PCOS的易感性有关,其中有研究发现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可能有关,但各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和rs2241766位点多态性与PCOS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互相矛盾,本Meta分析的目的是系统评价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和rs2241766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PMC、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和rs2241766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8月。由2名评价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多态性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34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3563例健康人群)。共纳入19个脂联素基因rs2241766多态性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63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4323例健康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敏感性分析剔除Xita研究后表明脂联素基因rs 1501299多态性在等位基因、纯合子、显性遗传模式下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有关[T vs.G:OR=0.82,95%CI(0.75,0.90),P=0.000;TT vs.GG:OR=0.64,95%CI(0.51,0.79),P=0.000;TT+TG vs.GG:OR=0.77,95%CI(0.68,0.88),P=0.000],进一步剔除不符合HWE遗传平衡研究后结果未发生改变,并且剔除Xita及不符合HWE遗传平衡研究后进行亚组分析提示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多态性在不同遗传模式下与亚洲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病风险有关[T vs.G:OR=0.80,95%CI(0.65,0.99),P=0.04;TT vs.GG:OR=0.59,95%CI(0.37,0.95),P=0.031;TT+TG vs.GG:OR=0.76,95%CI(0.64,0.89),P=0.001],而在高加索人群中无明显相关性[T vs.G:OR=0.86,95%CI(0.70,1.05),P=0.145;TT vs.GG:OR=0.85,95%CI(0.54,1.34),P=0.486;TT+TG vs.GG:OR=0.78,95%CI(0.60,1.02),P=0.067]。在所有纳入的研究中显示脂联素基因rs2241766位点无论在等位基因、纯合子、显性遗传模式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 vs.T:OR=1.12,95%CI(0.90,1.38),P=0.319;GG vs.TT:OR=1.08,95%CI(0.82,1.42),P=0.605;GG+GT vs.TT:OR=0.97,95%CI(0.86,1.10),P=0.671]。结论: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风险有关,而脂联素基因rs2241766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风险无关。第二部分FTO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系列探索基因突变与PCOS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基因的功能性突变与PCOS的易感性有关,其中有研究发现FTO基因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可能有关,但各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FTO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互相矛盾,本Meta分析的目的是探讨FTO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查找2018年11月以前关于FTO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应用Stata 12.0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FTO rs9939609(A/T)多态性,PCO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A vs.T:OR=1.34,95%CI(1.24,1.44),P=0.000;AA vs.TT:OR=1.68,95%CI(1.37,2.06),P=0.000;AA+AT vs.TT:OR=1.38,95%CI(1.27,1.50),P=0.000;AA vs.AT+TT:OR=1.50,95%CI(1.25,1.82),P=0.000]。对于FTO rs8050136(A/C)多态性研究,只有在纯合子模型[AA vs.CC:OR=1.68,95%CI(1.04,2.71),P=0.035]和隐性模型[AA vs.AC+CC:OR=1.68,95%CI(1.06,2.66),P=0.027]下,PCO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对于FTO rs1421085(C/T)多态性研究,PCO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vs.T:OR=1.10,95%CI(0.93,1.30),P=0.260;CCvs.TT:OR=1.72,95%CI(1.00,2.95),P=0.05;CC+CT vs.TT:OR=1.06,95%CI(0.88,1.27),P=0.554;CC vs.CT+TT:OR=1.69,95%CI(0.99,2.91),P=0.056]。结论:FTO rs9939609多态性与PCOS发病显着相关,FTO rs8050136 AA基因型可能与PCOS发病相关,而FTO rs1421085多态性与PCOS发病无关。第三部分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应用Stata 12.0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病例组965例,对照组9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瘦素受体Gln223Ar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风险无相关性[A vs.G:OR=1.15,95%CI(0.83,1.59),P=0.415;AA vs.GG:OR=1.70,95%CI(0.76,3.82),P=0.197;AA+AG vs.GG:OR=1.29,95%CI(0.77,2.17),P=0.333;AA vs.AG+GG:OR=1.07,95%CI(0.75,1.52),P=0.722;AG vs.GG:OR=1.24,95%CI(0.77,2.00),P=0.37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Gln223Arg多态性与亚洲人群[A vs.G:OR=1.11,95%CI(0.58,2.12),P=0.756;AA vs.GG:OR=1.66,95%CI(0.27,10.14),P=0.581;AA+AG vs.GG:OR=1.36,95%CI(0.52,3.53),P=0.530;AG vs.GG:OR=1.30,95%CI(0.57,3.00),P=0.533]和高加索人群[A vs.G:OR=1.11,95%CI(0.86,1.44),P=0.421;AA vs.GG:OR=1.33,95%CI(0.80,2.21),P=0.277;AA+AG vs.GG:OR=1.17,95%CI(0.75,1.83),P=0.482;AG vs.GG:OR=1.14,95%CI(0.69,1.86),P=0.612]均无相关性。结论:瘦素受体Gln223Arg多态性可能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孔伶俐[5](2018)在《脑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异常沉积以及tau蛋白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是公认的一种功能性退化的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在研究中可用于增加AD病理生理过程的确定性,也可用作临床诊断工具。由于大脑活动离不开葡萄糖的功效,故AD与糖代谢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表明,糖代谢紊乱患者发生AD的风险更高,糖代谢紊乱可能是AD的重要始动因子。大脑皮层糖代谢的水平在疾病的早期就能反映AD患者的脑功能障碍,可以作为观察AD进展的指标。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18F-FDG)代谢可准确反映糖代谢水平。虽然在已知与AD相关的一些区域已经证实糖代谢下降,但对于糖代谢与遗传的相关性却知之甚少。研究发现,以内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对传统病例对照GWAS的有效补充,可弥补病例对照GWAS的不足,提高统计效能。因此,在本项研究中,我们以18F-FDG代谢作为内表型,进行了首个关于脑18F-FDG代谢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希望鉴定出与18F-FDG代谢相关的新的变异位点。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其相关数据资料均来自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数据库。AD诊断标准采用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交流障碍和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学会(The National Institue of Neurologic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nd Stroke-AD and Related Disorders Association,NINCDS-ADRDA)标准,简易智能状态评估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为20-26分,临床痴呆总体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分为0.5或1分。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MMSE评分为24-30分,记忆量表评分≥0.5分。所有受试者均经过全面、系统的病史采集,进行了常规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脑卒中、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脑创伤或脑损害、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严重非AD躯体障碍以及正在服用抗精神病性药物、抗抑郁焦虑的药物、镇静催眠的药物和情感稳定剂的患者。我们的研究对象包括ADNI中的AD患者,MCI患者和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共757例,其中男449例,女308例,后经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排除了种族为西班牙裔白人71例受试者,排除了基因型数据丢失的151例受试者,删除了缺少18F-FDG数据的313例受试者,最后,我们的研究保留了222例受试者(其中AD=37,MCI=126,HC=59)。所有受试者均为非西班牙裔白人,符合所有QC标准。18F-FDG分析数据来源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对原始18F-FDG PET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到的皮层糖代谢率的数据集。采用Illumina Infinium Human 610-Quad芯片进行基因分型。结合Hapmap数据库的数据,从而对最佳化的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基因分型,使其能够最充分地代表所有基因的普遍变异。应用Illumina Bead Studio软件完成SNP具体分型。应用PLINK 1.07软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控制标准如下:最小应答率(minimum call rate)>98%,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imum minor allele frequencies,MAF)>0.04,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001。对MAF大于0.04的SNP的限制降低了假阳性结果的概率,增强了统计能力。定义载脂蛋白E(Apo lipoprotein E,APOE)等位基因的rs7412和rs429358分别采用APOE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基因分型。对于不同诊断人群之间连续性变量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分类变量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Chi square test)。利用PLINK 1.07和R 3.2.3软件评估18F-FDG代谢与遗传变异的关系。P<10-5和P<10-7的阈值分别用于提示和全基因组相关及显着相关。对所分析的620901个SNPs采取了质量控制措施来降低应用PLINK 1.07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可能存在的偏倚。根据所有的SNPs数据,我们排除了基因型数据丢失的36957个SNPs,根据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排除了1154个SNPs,根据MAF阈值排除了52935个SNPs。经过严格QC后,共纳入了529855个SNPs。此外,还应用haploview软件分析了rs12444565上下500KB的位点间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关系。最后,为了初步探讨RNA结合蛋白同源体1(RNA-binding Fox1,RBFOX1)基因的rs12444565多态性与AD相关表型的关系,在ADNI数据库里选择了独立与此GWAS分析的另一人群进行验证,进行了RBFOX1基因的rs12444565多态性与AD相关表型的关联分析。应用R 3.2.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MCI和HC三组人群在年龄和性别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0.910),在受教育程度、APOEε4等位基因的携带比例、MMSE评分、CDRSB评分、ADAS11评分和葡萄糖代谢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0.021,0.000,0.000,0.000,0.007)。RBFOX1基因的rs12444565位点与18F-FDG代谢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5.89×10-8)。rs255141、rs79037、rs12526331和rs12529764四个位点与18F-FDG代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3.80×10-7,4.95×10-7,1.57×10-7,1.57×10-7)。对rs12444565位点上下500KB的位点进行了连锁不平衡分析,未发现有位点与其存在连锁不平衡。rs12444565多态性与AD相关表型的关联分析显示MMSE、CDRSB、ADAS11评分、海马体积、内嗅皮层体积以及脑脊液Aβ、tau、磷酸化tau水平在rs12444565的C/C、C/A和A/A这三种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0.20345,0.538,0.1050,0.454874,0.800,0.8981,0.9063)。结论:1.RBFOX1基因的rs12444565位点以及rs235141、rs79037、rs12526331、rs12529764四个位点与糖代谢相关。2.RBFOX1调节回路异常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和癫痫的危险因素,ASD和癫痫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18F-FDG PET可作为ASD和癫痫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3.RBFOX1基因的rs12444565多态性与AD的相关表型(海马体积、内嗅皮层体积、脑脊液Aβ、tau及磷酸化tau)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表明rs12444565不通过影响海马及内嗅皮层体积,也不通过影响脑脊液Aβ、tau及磷酸化tau水平参与AD的病理过程。
权莉[6](2019)在《新疆维吾尔族中老年男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糖代谢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了解新疆部分地区维吾尔族中老年男性血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2)探讨睾酮水平、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3)初探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多态性和2型糖尿病相关性。方法:1)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对乌鲁木齐地区年龄大于40岁的维吾尔族男性进行样本采集,测定睾酮、胰岛素、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身高、体重等生化及物理指标,比较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之间生化指标的差异。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研究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的影响因素;2)将正常血糖代谢水平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测定,按不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下血糖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研究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影响因素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3)选取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的8个位点(rs11078701、rs858521、rs858518、rs3760213、rs1799941、rs6257、rs6259、rs727428)进行多态性分析,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生化指标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进一步了解各位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1、对于中老年维吾尔族男性HOMA-IR升高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总睾酮水平是2型糖尿病的保护因素,独立于HOMA-IR、血脂水平、血压水平的影响。在考虑总睾酮水平后,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缺乏关联。2、中老年维吾尔族男性中,不同年龄性激素水平、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存在差异性。虽然不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之间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年龄并没有成为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独立影响因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独立影响因素为低密度脂蛋白、25OHD、HOMA-IR、睾酮、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糖代谢人群未见糖化血红蛋白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线性相关性。3、中老年男性维吾尔族在考虑腰围、BMI、血脂水平、年龄因素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随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rs858521位点不同的基因型在对照组与2型糖尿病组中分布有统计学差异,等位基因G为风险等位基因。rs1799941位点不同的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有统计学差异,未发现等位基因A在健康对照组中有分布。rs6259位点不同的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有统计学差异,等位基因G为风险等位基因。SHBG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单体型分布频率rs6259-rs727428单体型GA、GG在两组之间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rs858518-rs3760213-rs1799941-rs6257单体型TCGC两组比较OR值为0.697,95%CI[0.8671.743]、rs6259-rs727428单体型GA两组比较OR值为0.468,95%CI[0.3200.683]、rs6259-rs727428单体型GG两组比较OR值为1.478,95%CI[1.0532.074]。结论:研究结果提示胰岛素水平、HOMA-IR是影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独立因素,且可能发生在血糖达到糖尿病标准之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另外SHBG基因单体型rs6259-rs727428、rs6259-rs727428单体型、rs6259-rs727428单体型在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分布有差异,首次对维吾尔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多态性与2性糖尿病的关联进行探讨,尚需更多研究进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的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的调控机制探讨。
邓晓龙[7](2017)在《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及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分析与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明晰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T2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易感基因TCF7L2,HNF1B,JAZF1和KCNQ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与T2DM之间的关联,进而体外实验研究TCF7L2剪切异构体对肝细胞和胰岛细胞代谢的影响,阐明糖尿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为早期发现新疆地区维吾尔族T2DM高危人群、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及探索靶向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五附属医院、喀什地区第一医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0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在该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非糖尿病病人的维吾尔族人群1010例。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人口学、疾病史、吸烟、饮酒等信息。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生理指标,检测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相关环境危险或保护性因素。然后抽取293名病例组与258名对照组人群血样进行易感基因多态性与T2DM人群患病风险的关联性分析。检测T2DM13个易感基因的3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位点(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进行血细胞基因组DNA提取测序,通过Mulitiplex Snapshot多重SNP分型技术(iMLDR?SNP)对每一个样本的每一个检测位点多态性进行了分型。选择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进行进一步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易感基因多态性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与维吾尔族人群中T2DM的关联。在细胞机制功能方面研究,细胞培养人正常肝细胞系HL-02,肝癌细胞系HepG2,Hep 3B2.1-7以及人胰岛细胞HPDE6-C7,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PANC-1,BXPC-3,通过细胞增值实验、细胞转染、流式细胞检测等方法观察TCF7L2转录异构体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之后通过实时定量RT-PCR验证TCF7L2转录异构体对人β胰岛细胞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细胞周期调控蛋白D1(Cyclin D1,CCND1),胰岛素(insulin)和胰岛素促进因子(Pancreas/duodenum homeobox protein 1,pdx-1)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验证TCF7L2剪切异构体的功能。结果:1、识别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2型糖尿T2DM患病相关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组中男性人数为630人(31.3%),女性为380人(18.9%),对照组中男性人数为628人(31.2%),女性372人(18.5%)。两组在年龄组成(χ2=6.00,P=0.318)和性别构成(χ2=0.04,P=0.84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高血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冠心病等相关病史和糖尿病家庭史、饮酒和吸烟等生活习惯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高腰臀比是危险因素,相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OR值为1.019(95%CI:1.005-1.034),说明腰围高一个单位组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低一个单位组患者发生糖尿病风险的1.019倍。在收入水平上,月收入为2000-3500元组、3500-5000元组与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的组相比,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两组与月收入2000以下相比的OR值分别为2.314(95%CI:1.300-4.118)、3.498(95%CI:1.977-6.192)。说明在一定收入范围内,高月收入反而是危险因素。通过比较相关疾病史如高血压、冠心病、NAFLD、家族糖尿病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因素与T2DM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血压、冠心病、DM家族史、NAFLD、饮酒的OR值分别为4.556(95%CI:,2.509-8.274)、4.039(95%CI:2.333-6.990)、6.410(95%CI:3.212-12.789)、3.581(95%CI:2.097-6.118)、1.735(95%CI:1.193-2.522)。说明高血压、冠心病、DM家族史、NAFLD、饮酒都是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而吸烟、体育锻炼的OR值分别为0.035(95%CI:0.014-0.089)、0.544(95%CI:0.350-0.843),说明吸烟、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2、TCF7L2,HNF1B,JAZF1和KCNQ1基因多态性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与T2DM之间的关联(1)通过对易感基因分型检测、标签SNPs筛选,选择4个基因TCF7L2(Transcription factor7-like2),HNF1β,JAZF1和KCNQ1的4个多态性位点rs290487、rs864745、rs231362、rs4430796进行分析。通过Hardy-Weinber平衡检验,对照组中4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分别是rs290487(X2=0.350,P=0.840)、rs4430796(X2=1.751,P=0.417)、rs864745(X2=0.000,P=1.000)和rs231362(X2=0.073,P=0.972),说明此研究对照组中在4个位点的基因频数分布与全人群的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样本有人群代表性。(2)易感基因4个位点的基因型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分布及性别分层分析(1)易感基因SNPs的4个位点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基因型在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发现该位点的CC、CT及TT基因型在组间分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8.830,P<0.001)。HNF1β基因rs4430796位点基因型在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发现该位点的AA、AG及GG基因型在组间分布存在差异(x2=9.144,P=0.010)。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基因型在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发现该位点的CC、CT及TT基因型在组间分布存在差异(x2=35.440,P<0.010)。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基因型在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发现该位点的GG、GA及AA基因型在组间分布存在差异(X2=63.94,P<0.001)。(2)易感基因SNPs的4个位点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的性别分层分析在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分析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和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在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人群中,HNF1β基因rs4430796位点在维吾尔族整体人群和女性人群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易感基因SNPs的4个位点的各遗传模型分析通过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组比较,易感基因SNPs的基因位点的遗传模型发现,rs231362、rs290487、rs864745和rs231362位点的遗传模型均有显着差异(P<0.001)。(1)T2DM病例组与对照组中rs231362基因型分析(GA vs GG:OR=0.330,95%CI=0.225-0.484,P<0.001;AA vs GG:OR=0.127,95%CI=0.070-0.228,P<0.001)。T2DM组携带rs231362的等位基因A者是携带等位基因G者发生T2DM的风险的0.351倍(A vs G:OR=0.351,95%CI=0.272-0.452,P<0.001)、而在显性基因模型中显示,携带GA+AA者是携带显性基因GG者患病风险的0.281倍,具有统计学意义(GA+AA vs GG:OR=0.281,95%CI=0.195-0.405,P<0.001)以及隐性基因模型(AA vs GG+GA:OR=0.229,95%CI=0.132-0.396,P<0.001)。(2)T2DM病例组与对照组中rs290487基因型分析(TCvs TT:OR=0.234,95%CI=0.096-0.570,P<0.001;CC vs TT:OR=0.066,95%CI=0.027-0.159,P<0.001)。rs290487的等位基因C者是携带等位基因T者发生T2DM的风险的0.280倍(C vs T:OR=0.280,95%CI=0.211-0.372,P<0.001)、而在显性基因模型中显示,携带TC+CC者是携带显性基因TT者患病风险的0.116倍,具有统计学意义(TC+CC vs TT:OR=0.116,95%CI=0.049-0.275,P<0.001),在隐性基因模型中显示,具有CC者是TC+CC患T2DM的风险的0.226倍(CC vs TC+TT:OR=0.226,95%CI=0.158-0.328,P<0.001)。(3)T2DM病例组与对照组中rs4430796基因型分析(GA vs AA:OR=0.586,95%CI=0.397-0.864,P=0.001;GG vs AA:OR=0.524,95%CI=0.316-0.871,P=0.007)。rs4430796的等位基因模型显示T2DM组携带等位基因G者是携带等位基因A者发生T2DM的风险的0.719倍,具有统计学意义,(G vs A:OR=0.719,95%CI=0.566-0.914,P=0.007)、,而在显性基因模型中显示,携带GA+GG者是携带显性基因AA者患病风险的0.570倍,具有统计学意义(GA+GG vs AA:OR=0.570,95%CI=0.393-0.826,P=0.003)。(4)T2DM病例组与对照组中rs864745基因型分析(TCvs TT:OR=0.523,95%CI=0.357-0.766,P<0.001;CC vs TT:OR=0.206,95%CI=0.120-0.356,P<0.001),rs864745的等位基因模型显示,T2DM组携带等位基因C者是携带等位基因T者发生T2DM的风险的0.480倍(C vs T:OR=0.480,95%CI=0.376-0.613,P<0.001)、而在显性基因模型中显示,携带TC+CC者是携带显性基因TT者患病风险的0.421倍(TC+CC vs TT:OR=0.421,95%CI=0.293-0.606,P<0.001),在隐性基因模型结果中显示,具有CC者是TC+TT者患T2DM风险的0.301倍,具有统计学意义(CC vs TC+TT:OR=0.301,95%CI=0.184-0.493,P<0.001)。(4)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1)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发现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在显性模型下与体育锻炼(P<0.001)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与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GG基因型且不进行体育锻炼个体相比,GA+AA基因型且不进行体育锻炼个体(P=0.007)、GA+AA基因型且体育锻炼个体(P<0.001)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均较低。(2)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发现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在显性模型下分别与吸烟(P=0.004)、饮酒(P=0.001)和高血压(P<0.001)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与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CC基因型且不吸烟个体对比,CT+TT基因型且不吸烟个体(P<0.001)、CT+TT基因型且戒烟个体(P=0.009)、CT+TT基因型且吸烟个体(P=0.040)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都较高。同时,与该位点CC基因型且不饮酒个体对比,CT+TT基因型且不饮酒个体(P<0.001)、CT+TT基因型且戒酒个体(P=0.041)、CT+TT基因型且饮酒个体(P=0.048)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都较高。以及与该位点CC基因型且血压正常个体相比,CT+TT基因型且血压正常个体(P<0.001)、CT+TT基因型且高血压患者(P<0.001)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均较高。(3)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发现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在隐性模型下分别与血脂异常(P<0.001)和体育锻炼(P=0.008)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与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TT+TC基因型且血脂正常个体对比,CC基因型且血脂正常个体(P=0.004)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较低,而TT+TC基因型且血脂异常个体(P<0.001)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较高。以及与该位点TT+TC基因型且不进行体育锻炼个体相比,CC基因型且不进行体育锻炼个体(P<0.001)、CC基因型且进行体育锻炼个体(P=0.028)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均较低。(4)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其他因素后未能发现HNF1β基因rs4430796位点与吸烟、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BMI、糖尿病家族史、体育锻炼存在交互作用(P>0.05)。3、TCF7L2剪切异构对肝及胰岛细胞关键基因表达和增殖、凋亡影响通过TCL7L2在肝和胰8个细胞株中剪切异构方面研究,证明细胞中存在exon4和exon5外显子缺失的转录产物,其中胰岛细胞株HPDE6-C7细胞株中缺失exon4和exon5外显子的剪切体最为明显,而人正常肝细胞HL02和胰岛β细胞表达exon4和exon5外显子的剪切体的能力相对较弱。所有细胞株中没有观测到8号外显子的剪切异构体存在。通过构建EGFP过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胚胎肝细胞HL-02和胰岛β-细胞,,随后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TCF7L2影响肝细胞和胰岛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相对于野生型TCF7L2组,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组对人肝细胞增殖促进能力减弱(P均<0.05),同时抑制凋亡的保护能力减弱(P均<0.01)。而野生型TCF7L2组以及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组对人胰岛细胞增殖促进能力都不明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均>0.05),但其抑制凋亡的保护能力减弱(P均<0.01),同时相对于野生型TCF7L2组,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组对胰岛细胞关键基因如GLP-1mRNA、insulin mRNA、pdx-1mRNA的表达促进能力减弱(P均<0.01),对CCND-1 mRNA的表达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BMI、腰臀比显示出差异。维吾尔族人群中吸烟和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性因素,而一定范围内的高收入,合并高血压、冠心病、NAFLD以及有家族糖尿病病史,及饮酒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维吾尔族男性糖尿病者的腰围、臀围、腰臀比、尿酸、血肌酐、总胆固醇明显高于女性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着低于女性糖尿病患者。2、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人群和对照人群中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HNF1β基因rs4430796位点、和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这4个位点的各基因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KCNQ1基因的rs231362的G等位基因和基因型GG,JAZF1基因的rs864745位点T等位基因和基因型TT,TCF7L2基因的rs290487的T等位基因和基因型TT,HNF1β基因rs4430796位点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AA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T2DM发病风险有关。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与体育锻炼存在交互作用,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分别与吸烟、饮酒和高血压存在交互作用,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分别与血脂异常和体育锻炼存在交互作用。3、TCF7L2在人肝及胰腺来源的细胞系中都存在exon4/exon5的异构剪切。相对于野生型TCF7L2,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对人肝细胞增殖促进能力减弱,同时抑制凋亡的保护能力减弱。野生型TCF7L2以及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对人胰岛细胞增殖促进能力都不明显,但其抑制凋亡的保护能力减弱。相对于野生型TCF7L2,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对胰岛细胞关键基因如胰岛素合成基因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促进的能力减弱。
蒋天从[8](2017)在《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8、9、17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基因(INSR)外显子8(rs2059806)、9(rs2059807)、17(rs1799817)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其分型的关系。方法提取PCOS患者组(121例)和对照组(133例)的血清,进行基础性激素、抗苗勒氏管激素、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对PCOS患者组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胰岛素释放实验(INS)及血脂水平检测。采集两组的全血样本,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PCOS患者组(121例)和对照组(133例)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9(rs2059807)、17(rs1799817)多态性,并计算两组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所占百分比。结果1 PCOS组与对照组比较,BMI、WHR、FSH、LH、T、AMH、ALT、AST、GGT、TSH、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COS组与对照组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2.07%、69.17%)、(35.53%、21.05%)、(12.40%、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5)。PCOS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G、A的频率分别为(69.83%、79.70%)、(30.1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INSR基因外显子9(rs2059807)、17(rs1799817)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0.05、P=0.849>0.05、P=0.386>0.05、P=0.720>0.05)。3 PCOS组中,经典型与非经典型患者相比,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GG、GA、A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A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502>0.05、P=0.303>0.05)。PCOS组中合并代谢综合征与无合并代谢综合征相比,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GG、GA、A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A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P=0.003<0.05)。结论1 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多态性与PCOS有关;尚未发现INSR基因外显子9(rs2059807)、17(rs1799817)多态性与PCOS有关。2 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多态性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PCOS有关;等位基因A与PCOS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易感性有关。
吴希[9](2017)在《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由综述、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三部分构成。综述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动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组学研究进展构成。文献研究通过对5年来收录于中国三大主要中文数据库有关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文献用药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探讨核心用药、药对、基础方等用药规律,进一步归纳总结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机。实验部分由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两部分构成。[目的]探讨辅助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以及单独使用对ZD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并从小分子代谢物角度探讨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及药物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及基础。[方法]8周龄雄性ZDF大鼠诱导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二甲双胍组(X)、辅助降糖颗粒组(Z)、联合组(辅助降糖颗粒+二甲双胍)(L)各12只,以及同系非糖尿病ZL组(N)大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大鼠一般情况、摄食量、体质量等变化,治疗12周后进行血糖、OGTT、糖化血清蛋白、血脂四项、空腹胰岛素等指标检测。同时各组随机抽取血清样本10个,进行GC-TOFMS检测。[结果]相对于N组,M组摄食量及体质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T空腹及各时间点血糖均升高(P<0.05);OGTT曲线下面积(AUC)升高(P<0.05);Fins升高及ISI下降(P<0.05);糖化血清蛋白(GSP)升高(P<0.05);TC、TG、HDL、LDL升高(P<0.05)。与M组相比,X、Z、L三组摄食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M组大鼠体重逐渐增加,分别从8周、1 1周及12周开始X、Z及L组与M组差异持续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T空腹时点Z组及L组血糖下降(P<0.05),30、60和120分钟时点L组血糖下降(P<0.05);AUC比较,X组及Z组具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组下降(P<0.05);X组、Z组的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的Fins下降(P<0.05);X组及L组ISI升高(P<0.05);X组、Z组及L组的GSP下降(P<0.05);X组、Z组及L组的TC、HDL、LDL均降低(P<0.05),三组的TG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X组,Z、L两组的摄食量及体质量组间差异均不明显;OGTT则只有L组120分钟时点血糖下降(P<0.05);X组、L组在AU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Fins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I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L组的G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的TC、HDL、LDL均降低(P<0.05),TG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由5组大鼠的PCA散点图可见,M组和N组样本各自集中,分离显着。X组、Z组及L组样本各自集中,尽管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有明显分离趋势。依据代谢物与质谱检测峰的匹配度大于80%的标准,M组对N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苏氨酸、甘氨酸、脯氨酸、棕榈油酸、棕榈酸、缬氨酸、肌醇、丙氨酸、氧代脯氨酸、氨基丙二酸、磷酸盐、花生四烯酸,显着上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油酸;X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油酸、棕榈酸、乙醇酸、2-羟基丁酸、2-羟基吡啶、磷酸盐、花生四烯酸;Z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油酸、乙醇酸、羟胺、琥珀酸、花生四烯酸;L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氨酸、脯氨酸、棕榈油酸、异亮氨酸、肌醇、丙氨酸、磷酸盐、亚油酸、羟胺、花生四烯酸;L组对X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羟胺和花生四烯酸;L组对Z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硬脂酸、甘氨酸、棕榈油酸、异亮氨酸、肌醇、丙氨酸、磷酸盐、油酸、花生四烯酸。[结论]辅助降糖颗粒可以降低ZDF大鼠的摄食量和体质量、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及TC、LDL。联合组可以降低摄食量和体质量、OGTT当中0’、30’、60’、120,血糖、AUC、Fins、GSP、TC、LDL,并升高ISI。联合用药相比较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更加有利于降低120’血糖、TC、LDL及改善ISI。由此得出辅助降糖颗粒可以改善T2DM大鼠摄食量、体质量及糖脂代谢,联合组除了以上作用外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相对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起到增效的作用。同时代谢组学提示辅助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或者单独使用的良好药效,可能是通过干预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代谢、嘧啶代谢以及胰岛素信号传导等途径来实现的。饱和脂肪酸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具有增加饱和脂肪酸浓度的副反应,联合用药则可以避免这一不利影响。因此辅助降糖颗粒可以起到减轻副反应的作用。
马单单,刘丽丽[10](2016)在《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1058位点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89例PCOS患者(试验组)和45例健康妇女(对照组)血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1058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1058T位点频率。分析试验组患者的BMI、有无高雄激素血症及有无胰岛素抵抗的位点频率差异。结果试验组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1058 T位点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BMI≥25kg/m2)低于非肥胖组(BMI<25kg/m2)(P<0.05),但在有无高雄激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1058位点C/T基因为PCOS患者的易感基因;其多态性与PCOS患者肥胖密切相关,但与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无明显相关性。
二、Polymorphisms of Exon 17 of Insulin-Receptor Gene in Pathogenesis of Human Disorder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olymorphisms of Exon 17 of Insulin-Receptor Gene in Pathogenesis of Human Disorder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论文提纲范文)
(1)APLP2基因变异体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分子机制及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人群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APLP2 新突变位点的筛查及甲基化水平检测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学方法 |
1.6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APLP2 基因新变异体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分子机制及功能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4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APLP2 与血脂异常的关联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分析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APLP2在胆固醇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早发糖尿病的鉴别分析与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等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1 |
英文摘要1 |
中文摘要2 |
英文摘要2 |
第一部分 早发糖尿病的鉴别分析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ODY等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LADA与经典T1DM、T2DM发病机制与临床鉴别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广西人群LHCGR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LHCGR 基因位点的选择标准 |
1.3 标本收集 |
1.4 基因组DNA提取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LHCGR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型结果 |
2.2 LHCGR基因多态性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 |
2.3 LHCGR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间的比较 |
3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LHCGR基因位点多态性与PCOS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标本收集 |
1.3 基因组DNA提取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LHCGR 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型比较 |
2.2 LHCGR 基因多态性与 PCOS 内分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 LHCGR 基因多态性与 PCOS 的 A、B、C、D 四种亚型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4)脂联素、FTO和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中文缩略名词对照 |
研究背景 |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概述 |
2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
2.1 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
2.2 与脂代谢异常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
3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脂联素基因 rs1501299 和 rs2241766 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 Meta 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二部分 FTO 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 Meta 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三部分 瘦素受体基因 Gln223Arg 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 Meta 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和rs2241766 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文献检索策略 |
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4 文献质量评价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 Meta分析结果 |
2.1 rs1501299 多态性结果分析 |
2.2 rs2241766 多态性结果分析 |
2.3 敏感性分析 |
2.4 发表偏倚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FTO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易感性的Meta分析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标准 |
2 排除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5 文献质量评价 |
6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Meta分析结果 |
2.1 FTO rs9939609(A/T)多态性与PCOS发病相关性 |
2.2 FTO rs8050136(A/C)多态性与PCOS发病相关性 |
2.3 FTO rs1421085(C/T)多态性与PCOS发病相关性 |
2.4 发表偏倚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标准 |
2 排除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 Meta分析结果 |
2.1 等位基因模型(A vs.G) |
2.2 纯合子遗传模型(AA vs.GG) |
2.3 显性遗传模型(AA+AG vs.GG) |
2.4 隐性遗传模型(AA vs.AG+GG) |
2.5 杂合子遗传模型(AG vs.GG) |
2.6 敏感性分析 |
2.7 发表偏倚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价标准 |
致谢 |
特别鸣谢 |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5)脑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ADNI数据库 |
2 研究对象 |
3 18F-FDG PET评价葡萄糖代谢及质量控制 |
4 基因分型及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纳入人群的基本特征 |
2 以18F-FDG代谢为内表型进行GWAS的曼哈顿图 |
3 与18F-FDG代谢相关的SNPs |
4 rs12444565 连锁不平衡分析 |
5 rs12444565 多态性与 AD 相关表型的关联分析 |
讨论 |
1 APOEε4 等位基因与AD的相关性 |
2 糖代谢异常与AD的相关性 |
3 研究方法优势 |
4 RBFOX1 基因及其功能 |
5 RBFOX1 基因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
6 RBFOX1 基因与癫痫 |
7 糖代谢异常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
8 糖代谢异常与癫痫 |
9 四个SNP相邻基因的相关研究 |
10 rs12444565 多态性与AD相关表型的相关性 |
1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附录 |
致谢 |
(6)新疆维吾尔族中老年男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糖代谢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部分地区维吾尔族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诊断标准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正常糖代谢状态维吾尔族中老年男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与血糖水平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诊断标准 |
1.4 SNP选择 |
1.5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
1.6 实验步骤 |
1.7 质量控制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信息 |
导师评阅表 |
(7)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及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分析与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糖尿病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TCF7L2剪切异构对肝及胰岛细胞关键基因表达和增殖、凋亡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8)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8、9、17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1.1 主要仪器 |
1.1.2 主要试剂 |
1.2 研究对象与样本收集 |
1.2.1 研究对象 |
1.2.2 资料及样本收集 |
1.3 实验室检测 |
1.3.1 生化检测 |
1.3.2 基因组DNA提取 |
1.3.3 DNA浓度及纯度检测 |
1.3.4 PCR扩增 |
1.3.5 琼脂糖电泳 |
1.3.6 数据处理 |
1.4 结果 |
1.4.1 PCOS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比较 |
1.4.2 PCOS组和对照组测序结果及基因型比较 |
1.4.3 INSR基因外显子8多态性与PCOS亚型的关系 |
1.5 讨论 |
1.5.1 PCOS与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临床表现 |
1.5.2 INSR基因多态性与PCOS |
1.5.3 INSR基因外显子8多态性与PCOS分型的关系 |
1.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
2.1 多囊卵巢综合征 |
2.1.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征 |
2.1.2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 |
2.2 INSR及其基因 |
2.2.1 INSR与INSR基因 |
2.2.2 INSR基因多态性 |
2.2.3 INSR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
2.3 INSR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关系 |
2.3.1 INSR基因rs1799817位点与PCOS的关系 |
2.3.2 INSR基因rs2059806位点与PCOS的关系 |
2.3.3 INSR基因其他位点SNP与PCOS的关系 |
2.4 PCOS患者的早期阶段管理 |
2.4.1 改善PCOS患者的生活方式。 |
2.4.2 进行心理辅导干预 |
2.4.3 相关检测 |
2.5 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B PCOS患者及对照组患者信息登记表 |
附录C PCOS患者痤疮及黑棘皮症评分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动态 |
1. 炎症与胰岛素抵抗 |
2. 组织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
3. 肥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 |
4. 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 |
5. 内质网应激与胰岛素抵抗 |
6.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 |
7. 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 |
8. 微量元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 |
9. 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 |
10. 其他 |
11.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
1. 古文献中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和治疗的认识 |
2.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
1. 代谢组学概念及流程 |
2. 代谢组学与糖尿病的研究 |
3.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胰岛素抵抗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问题与不足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10)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1.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检测 |
2.基因检测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多态性 |
二、试验组与对照组C/T单基因多态性比较 |
三、肥胖组与非肥胖组C/T单基因多态性比较 |
四、胰岛素抵抗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患者C/T单基因多态性比较 |
五、高雄激素血症组和非高雄激素血症组C/T单基因多态性比较 |
讨论 |
四、Polymorphisms of Exon 17 of Insulin-Receptor Gene in Pathogenesis of Human Disorder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论文参考文献)
- [1]APLP2基因变异体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分子机制及功能研究[D]. 贾林·阿布扎力汗.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2]早发糖尿病的鉴别分析与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等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D]. 王丹.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3]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性研究[D]. 阙嘉妤.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3)
- [4]脂联素、FTO和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D]. 徐丹. 暨南大学, 2019
- [5]脑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 孔伶俐. 青岛大学, 2018(07)
- [6]新疆维吾尔族中老年男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糖代谢相关研究[D]. 权莉.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4)
- [7]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及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分析与其机制研究[D]. 邓晓龙.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3)
- [8]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8、9、17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D]. 蒋天从.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9]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D]. 吴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 [10]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J]. 马单单,刘丽丽. 江苏医药, 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