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彭位华,桂和荣[1](2010)在《国内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大量研究表明,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是一种较理想实用的处理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概述了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介绍了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指出该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展望。
王文琪[2](2017)在《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化学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含镍电镀废水、含氰电镀废水和含铜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化学法的优缺点,并预测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周栋,高娜,高乐[3](2017)在《工业含铬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冶金、电镀和制革等行业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铬元素,含铬废水直接排放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理化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国内外污染控制的发展趋势,对今后含铬废水处理的技术走向进行了预测与展望,认为以废治污、联合处理技术开发及技术的工程转化可能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石林,段睿,杨翠英,邱阳,马有君,张聪聪[4](2015)在《常温还原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文中研究说明实验探究了常温还原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了不同亚铁盐及氨氮和COD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对沉淀进行了化学分析与材料表征。实验表明,在n(Fe2+)∶n(Cr6+)=6,共沉淀pH=10.0,还原时间为2 min,共沉淀时间为15 min条件下,处理含铬废水可达最好效果,总铬浓度从1 600 mg/L降至1.5 mg/L以下,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实现了常温条件下铁氧体法对含铬废水的处理。对于不同亚铁盐,氯化亚铁处理废水的性能要强于硫酸亚铁,沉降速率快且沉淀致密。一般浓度的氨氮(50 mg/L)与COD(500 mg/L)对处理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对沉淀进行酸稳定性分析和XRD表征,确定生成了稳定的含铬复合铁氧体。
吴成宝,胡小芳,罗韦因,徐金来[5](2006)在《浅谈铁氧体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文中提出铁氧体法是化学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中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介绍了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基本原理,一般工艺流程、间歇式工艺流程与连续式工艺流程,以及主要技术参数,包括硫酸亚铁的投加量和投加方式、氧化还原反应时间、不同阶段废水酸碱度的控制、加热温度的控制以及通气量。提出了铁氧体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今后研究的重点。
吕晋芳[6](2017)在《含铬混合废水分步净化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含铬混合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矿冶、化工、制药、航空及制革等行业,废水中主要包含铬、铜、镍和锌等重金属离子。六价铬具有较强毒性,是三价铬的100倍,美国环境保护署将其归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十七种化学物质之一。目前,处理含铬混合废水最常用的方法为化学沉淀法,但该方法较难解决资源综合回收、水体盐度高、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为实现含铬混合废水分步净化并综合回收有价金属,本文提出“高性能铁基材料还原-人造矿物分步合成-高效分选”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从源头上解决了含铬混合废水的危害及资源化难题。采用吉布斯自由能变、金属离子溶液组分图和E-pH图,对“高性能铁基材料还原-人造矿物分步合成-高效分选”新技术过程热力学进行计算,确定了各组分的热力学稳定区域和相关物种之间相互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建立了人造硫化矿与磁性铬铁矿高效合成机制,从理论上证明该技术是可行的。通过球磨生铁、铸造生铁、灰口铸铁和二次还原铁粉四种固体铁基还原剂对Cr(Ⅵ)还原行为的研究,揭示了四种不同铁基材料还原Cr(Ⅵ)的行为差异,构建了不同的反应模型,最终筛选出灰口铸铁是一种高性能的铁基还原材料。该材料可从各种机械加工厂的废料中获得且价格低廉,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反应初始pH、铁粉用量、初始Cr(Ⅵ)浓度、颗粒大小、搅拌速度和温度等因素对Cr(Ⅵ)还原行为的影响,构建了还原反应动力学模型,求解出表观活化能为20.718 kJ/mol,推导出灰口铸铁还原Cr(Ⅵ)半经验方程:ln(C0/C)=-5.3815·C-1.277R1.521D-0.728eT/-2492t在高性能铁基材料还原Cr(Ⅵ)基础上,考察了 Cu(Ⅱ)初始浓度对还原过程的影响,发现在该体系下Cu(Ⅱ)的去除率偏低。基于超声波强化还原理论,研究了超声波对铁基材料还原Cr(Ⅵ)和Cu(Ⅱ)的影响。采用XRD、XPS、SEM-EDS和EPMA等测试技术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查明了铜在有无超声波强化体系下的还原反应路径,证明超声波强化铜的还原主要是通过对铁表面沉积的铁铬氢氧化物钝化膜进行清洗,使得铜离子首先被还原为金属铜,然后沉积在铁粉表面。基于镍和锌离子硫化反应理论,研究了硫化钠用量、作用时间和搅拌速度对镍和锌离子去除率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对产物进行表征,证实重金属镍离子和锌离子可以转化为人造硫化矿,而这种矿物有望通过浮选技术进行回收。铬铁矿合成试验表明,硫酸亚铁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初始pH、充气量、作用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溶液中铬离子去除率以及铬铁矿制备有重要影响,发现常温下可合成结构稳定且磁性较强的人造铬铁矿。采用SEM对产物进行表征,证实生成的产物为不规则六面体,结构致密且表面粗糙,最大粒度为64μm,有利于通过磁选回收。通过研究溶液中镍离子和锌离子初始浓度对制备的铁氧体种类、结晶度和磁性的影响,发现溶液中镍离子和锌离子浓度越高,铁氧体产物结晶度越差。锌离子主要进入锌铁尖晶石中,部分进入锌铬尖晶石。溶液中锌离子浓度对产物磁性有较大影响,较低的锌离子有利于提高产物磁性,较高的锌离子浓度则会降低产物磁性。与锌离子相比,镍离子较难进入尖晶石结构中,镍主要以镍铁尖晶石、镍铬尖晶石和少量氢氧化镍的形式存在于产物中,溶液中镍离子的浓度对产物的磁性也有明显影响。通过模拟废水进一步证实“高性能铁基材料还原-人造矿物分步合成-高效分选”新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了铁粉用量、硫化钠用量、硫酸亚铁用量对模拟废水工艺指标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参数。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我国电镀废水排放标准,溶液中的铜离子转变为金属铜、镍离子转变为硫化镍、铬则进入铬铁矿晶体中,实现了含铬混合废水分步净化的目的。采用毒性浸出检测手段,证实制备出的铬铁矿结构稳定性较好。对还原后的铁粉,采用“擦洗-磁选”工艺处理,得到含铜9.83%的铜精矿和含铁90.42%的铁精矿,铁基材料含铜从0.50%降低至0.29%,初步实现了 Fe-Cu分选。对采用还原后上层液制备的人造硫化物和铬铁矿,同样采用“擦洗-磁选”工艺,获得含Fe53.49%、Cr2.22%、Ni0.30%的含铬铁精矿和含Ni3.76%、Cr0.41%的硫化镍精矿,初步实现了硫化镍与铬铁矿的分选。
张慧卿[7](2014)在《电解锰废水中Cr6+和Mn2+的去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电解锰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铬锰,采用传统工艺处理这种废水时,出水重金属离子浓度很难达标,且污泥稳定性差,易造成二次污染。本课题分别选用还原沉淀-MnO2自催化氧化、MnO2自催化氧化-常温铁氧体、常温铁氧体法三种工艺处理电解锰废水,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出水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及所生成污泥的稳定性,实验结果如下:(1)还原沉淀-MnO2自催化氧化工艺处理电解锰废水的研究:反应分三个阶段,在Cr6+的Na2SO3还原反应阶段,投加0.5g/L的Na2SO3做还原剂,调节还原反应pH值为4,反应6min,将废水中的Cr6+还原为Cr3+;在Cr3+的沉淀反应阶段,调节沉淀反应pH值为8,反应10min,使Cr3+生成Cr(OH)3沉淀而除去;在MnO2自催化氧化阶段,投加25g/L的MnO2做自催化剂,调节曝气pH值为9,曝气10min,将废水中的Mn2+转化为MnO2沉淀而除去。(2)MnO2自催化氧化-常温铁氧体工艺处理电解锰废水的研究:反应分两个阶段,在MnO2自催化氧化阶段,投加20g/L的MnO2做自催化剂,调节曝气pH值为9,曝气10min,将废水中的Mn2+转化为MnO2沉淀而除去;常温铁氧体反应阶段,投加300mg/L的Fe2+,调节铁氧体反应pH值为8,反应10min。(3)常温铁氧体法直接处理电解锰废水的研究:反应分两个阶段,在常温铁氧体反应阶段,投加300mg/L的Fe2+,调节反应pH值为9,反应40min,在污泥陈化阶段,调节污泥陈化pH值为12,搅拌30min,回流至反应器诱导形成更多铁氧体,如此循环四次。本课题开发的三种适合处理电解锰废水的工艺,最终出水总铬浓度从100mg/L降至低于0.187mg/L,出水Mn2+浓度从1000mg/L降至低于1.253mg/L,总铬去除率高于99.81%,Mn2+去除率高于99.875%。曝气阶段产生的MnO2,可继续回用到反应体系做催化剂和吸附剂使用,而铁氧体反应阶段产生的铁氧体污泥,安全无毒,可外销作磁性材料,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
侯梦然,张蔚萍,胡庆华,黄斌[8](2011)在《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简述现阶段几种主要的含铬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化学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生物法等,并阐述各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根据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目前的应用情况,提出各方法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含铬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发展研究前景。
全英聪,吕晋芳,童雄[9](2020)在《含铬混合废水的净化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现状》文中指出以常见镍铬、镍铜铬、锌铬、锌镍铜铬和钒铬混合废水为研究对象,全面阐述这几种废水常用的净化和资源化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
常军霞,王三反,王挺,陈真[10](2010)在《化学共沉淀-铁氧体法对含铬废水的处理工艺》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废水中Fe2+与Cr2O72-的摩尔比为10∶1、温度为70℃、pH=9.0时,铬的去除率达99.0%以上,经处理后的废水中铬含量降低至0.16 mg/L以下,达到排放标准。出水中磁性物质稳定性高,其中铁氧体含量占97%左右,稳定性很强的铁氧体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二、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
2 基本原理 |
2.1 铁氧体 |
2.2 铁氧体沉淀法工艺分类 |
2.2.1 中和法 |
2.2.2 氧化法 |
2.3 处理含铬重金属废水的基本原理 |
3 工艺流程及主要技术参数 |
3.1 配料反应 |
3.1.1 中和法工艺 |
3.1.2 氧化法工艺 |
3.2 酸度控制 |
3.3 加碱共沉淀 |
3.4 充氧加热, 转化沉淀 |
3.5 固液分离与沉渣处理 |
4 工业应用 |
4.1 处理含铬电镀废水 |
4.2 处理重金属混合废水 |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
5.1 在处理实际工业废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 前景展望 |
(2)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化学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 |
2 化学法处理含镍电镀废水 |
3 化学法处理含氰电镀废水 |
4 化学法处理含铜电镀废水 |
5 结语 |
(3)工业含铬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化处理技术 |
1.1 反渗透法 |
1.2 离子交换法 |
1.3 电渗析法 |
1.4 吸附法 |
2 化学处理技术 |
2.1 化学还原沉淀法 |
2.2 铁氧体法 |
2.3 电解法 |
3 生物处理技术 |
3.1 生物吸附法 |
3.2 生物絮凝剂法 |
4 技术展望 |
(4)常温还原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 1 常温还原铁氧体法的原理与流程 |
1. 2 实验方法 |
1. 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 结果与讨论 |
2. 1 条件部分 |
2. 1. 1 n( Fe2 +) ∶ n( Cr6 +) 的影响 |
2. 1. 2 p H的影响 |
2. 1. 3 还原时间t1的影响 |
2. 1. 4 共沉淀时间t2的影响 |
2. 1. 5 n( Cr3 +) : n( Cr6 +) 的影响 |
2. 2 不同亚铁盐的影响 |
2. 2. 1 不同亚铁盐对出水的影响 |
2. 2. 2 不同亚铁盐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
2. 3 氨氮与化学需氧量( COD) 的影响 |
2. 4 沉淀物表征 |
2. 4. 1 探究沉淀物中铬元素是否存在 |
2. 4. 2 沉淀物酸稳定性分析 |
2. 4. 3 沉淀物XRD分析 |
3 结论 |
(5)浅谈铁氧体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铁氧体法基本原理 |
3 铁氧体法处理废水工艺流程 |
4 技术条件和主要技术参数 |
4.1 FeSO4·7H2O的投加量和投加方式 |
4.2 氧化还原反应时间 |
4.3 不同阶段废水酸碱度的控制 |
4.4 加热温度的控制 |
4.5 通气量 |
5 结语 |
(6)含铬混合废水分步净化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含铬废水来源与危害 |
1.1.1 含铬废水的来源 |
1.1.2 含铬废水的危害 |
1.2 含铬废水净化现状 |
1.2.1 化学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 |
1.2.2 膜分离法处理含铬废水 |
1.2.3 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 |
1.2.4 生物法处理含铬废水 |
1.2.5 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铬废水 |
1.2.6 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 |
1.2.7 溶剂萃取法处理含铬废水 |
1.2.8 光催化法处理含铬废水 |
1.2.9 离子浮选法处理含铬废水 |
1.3 含铬混合废水中重金属的资源化研究现状 |
1.3.1 从含铬混合废水中回收重金属研究现状 |
1.3.2 从污泥中回收重金属研究现状 |
1.4 还原-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现状 |
1.4.1 还原-铁氧体法技术特点 |
1.4.2 还原-铁氧体法基本原理 |
1.4.3 还原-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工艺流程 |
1.4.4 Cr(Ⅵ)还原剂种类的研究现状 |
1.4.5 高纯磁性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1.5.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5.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2.1 试验原料 |
2.1.1 铁基材料 |
2.1.2 模拟废水 |
2.2 试验设备及药剂 |
2.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2.2.2 试验药剂 |
2.3 试验方法 |
2.3.1 高性能铁基材料还原Cr(Ⅵ)动力学试验 |
2.3.2 含铬混合废水中铜、镍、锌分步净化试验 |
2.3.3 铬铁矿的合成及难免离子影响 |
2.3.4 模拟废水试验 |
2.3.5 六价铬分析测试方法 |
2.3.6 毒性浸出试验 |
2.4 表征方法 |
2.4.1 X射线衍射测定 |
2.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 |
2.4.3 扫描电镜分析 |
2.4.4 透射电镜分析 |
2.4.5 电子探针分析 |
2.4.6 震动样品磁强计 |
第三章 含铬混合废水分步净化热力学 |
3.1 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 |
3.1.1 单质铁还原金属离子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 |
3.1.2 硫化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 |
3.1.3 铁氧体合成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 |
3.2 金属离子溶液组分图 |
3.2.1 还原体系下金属离子溶液组分图 |
3.2.2 硫化体系下金属离子溶液组分图 |
3.3 E-pH图 |
3.3.1 单质铁还原体系下E-pH图 |
3.3.2 硫化反应体系下E-pH图 |
3.3.3 铁氧体合成体系下E-pH图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含铬混合废水铁基材料还原动力学 |
4.1 高性能铁基材料的筛选 |
4.1.1 铁粉用量对Cr(Ⅵ)还原行为的影响 |
4.1.2 铁粉种类及粒度对Cr(Ⅵ)还原行为的影响 |
4.1.3 铁基材料组分和形貌的变化 |
4.2 高性能铁基材料还原动力学 |
4.2.1 pH对高性能铁基材料还原Cr(Ⅵ)的影响 |
4.2.2 相关参数对Cr(Ⅵ)还原的影响 |
4.2.3 动力学分析 |
4.2.4 活化能 |
4.3 不同铁基材料还原Cr(Ⅵ)反应模型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含铬混合废水中铜、镍和锌离子分步净化 |
5.1 铜离子的净化与回收 |
5.1.1 铜离子对铁基材料还原Cr(Ⅵ)的影响 |
5.1.2 超声波强化铜离子的去除行为 |
5.1.3 超声波体系下产物表征 |
5.2 镍、锌离子的净化与回收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铬铁矿的合成及难免离子影响 |
6.1 铬铁矿的合成 |
6.1.1 硫酸亚铁用量试验 |
6.1.2 反应温度试验 |
6.1.3 pH试验 |
6.1.4 常温下硫酸亚铁用量试验 |
6.1.5 充气量试验 |
6.1.6 作用时间试验 |
6.1.7 搅拌速度试验 |
6.1.8 产物形貌 |
6.2 难免离子对铬铁矿合成的影响 |
6.2.1 难免离子对产物的影响 |
6.2.2 难免离子对产物磁性的影响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含铬混合废水分步净化回收有价金属技术研究 |
7.1 工艺参数优化试验 |
7.1.1 高性能铁基材料用量试验 |
7.1.2 硫化钠用量试验 |
7.1.3 硫酸亚铁用量试验 |
7.2 人造铬铁矿形貌分析 |
7.3 人造矿物分选试验 |
7.3.1 Fe-Cu分选试验 |
7.3.2 NiS-Cr_xFe_(3-x)O_4分选试验 |
7.4 推荐含铬混合废水净化及资源化流程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特色创新 |
8.1 主要结论 |
8.2 特色创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附录B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附录C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与荣誉 |
(7)电解锰废水中Cr6+和Mn2+的去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电解锰废水来源、性质及危害 |
1.1.1 电解锰生产工艺简介 |
1.1.2 电解锰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
1.1.3 电解锰废水的危害 |
1.2 电解锰废水主要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1.2.1 还原沉淀法 |
1.2.2 铁氧体法 |
1.2.3 铁屑微电解法 |
1.2.4 絮凝沉淀法 |
1.2.5 吸附法 |
1.2.6 液膜分离法 |
1.2.7 离子交换法 |
1.3 本课题选题依据及意义 |
1.3.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 |
2.1 实验废水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3 实验装置 |
2.4 分析方法 |
2.4.1 总铬浓度测定 |
2.4.2 Cr~(6+)浓度的测定 |
2.4.3 Mn~(2+)浓度的测定 |
第三章 还原沉淀-MnO_2自催化氧化工艺处理电解锰废水 |
3.1 引言 |
3.2 实验流程 |
3.3 反应方式对出水重金属离子浓度和污泥沉降性的影响 |
3.4 还原条件对Cr~(6+)转化率的影响 |
3.4.1 Na_2SO_3用量的影响 |
3.4.2 还原反应时间的影响 |
3.4.3 还原反应pH值的影响 |
3.5 Cr(Ⅲ)沉淀过程对出水总铬浓度的影响 |
3.5.1 沉淀反应时间的影响 |
3.5.2 沉淀反应pH值的影响 |
3.6 Mn~(2+)生成MnO_2的自催化氧化对出水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
3.6.1 MnO_2用量的影响 |
3.6.2 曝气pH值的影响 |
3.6.3 曝气时间的影响 |
3.7 最佳工艺条件和污泥稳定性实验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nO_2自催化氧化-常温铁氧体工艺处理电解锰废水 |
4.1 引言 |
4.2 实验流程 |
4.3 反应方式对出水重金属离子浓度和污泥沉降性的影响 |
4.4 Mn~(2+)生成MnO_2的自催化氧化条件对出水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 |
4.4.1 MnO_2用量的影响 |
4.4.2 MnO_2自催化氧化pH值的影响 |
4.4.3 曝气时间的影响 |
4.5 常温铁氧体法反应条件对出水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 |
4.5.1 Fe~(2+)投加量的影响 |
4.5.2 反应pH值的影响 |
4.5.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4.6 最佳工艺条件和污泥稳定性实验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常温铁氧体法直接处理电解锰废水 |
5.1 引言 |
5.2 实验流程 |
5.3 Fe~(2+)用量对出水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 |
5.4 反应pH值对出水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 |
5.5 反应时间对出水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 |
5.6 最佳工艺条件和污泥稳定性实验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法 |
1.1 铁氧体法 |
1.1.1 铁氧体法原理 |
1.1.2 铁氧体法的优缺点 |
1.1.3 铁氧体法在含铬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
1.1.4 铁氧体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
1.2 铁屑 (铁粉) 内电解法 |
1.2.1 铁屑 (铁粉) 内电解法的原理 |
1.2.2 铁屑 (铁粉) 内电解法的优缺点 |
1.2.3 铁屑 (铁粉) 内电解法在含铬电镀废水中的应用情况 |
1.2.4 铁屑 (铁粉) 内电解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
2 离子交换法 |
2.1 离子交换法的原理 |
2.2 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优缺点 |
2.3 离子交换法在含铬电镀废水中的应用情况 |
2.4 离子交换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
3 吸附法 |
3.1 吸附法的原理 |
3.2 吸附法的优缺点 |
3.3 吸附法在电镀废水中的应用情况 |
3.4 吸附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
4 生物处理法 |
4.1 生物处理法的原理[17-19] |
4.1.1 生物絮凝法 |
4.1.2 生物吸附法[20] |
4.1.3 生物化学法 |
4.1.4 植物修复法 |
4.2 生物法处理电镀废水的优缺点 |
4.3 生物法处理电镀废水目前的应用情况 |
4.4 生物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
5 两种或多种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处理含铬电镀废水 |
6 目前其它先进技术处理含铬电镀废水 |
(9)含铬混合废水的净化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含铬混合废水净化技术研究现状 |
1.1 镍铬废水的净化方法 |
1.1.1 沉淀法 |
1.1.2 电渗析法 |
1.1.3 絮凝法 |
1.1.4 萃取法 |
1.2 铜镍铬废水的净化方法 |
1.2.1 吸附法 |
1.2.2 芬顿处理法 |
1.2.3 诱导结晶–反渗透法 |
1.3 锌铬混合废水及锌镍铜铬混合废水的净化方法 |
1.3.1 生物法 |
1.3.2 铁氧体法 |
1.3.3 微电解法 |
1.4 钒铬混合废水净化方法 |
1.4.1 电解法 |
1.4.2 离子交换法 |
2 含铬混合废水资源化利用现状 |
2.1 含铬混合废水净化过程中有价金属的资源化 |
2.2 含铬污泥中有价金属的资源化 |
3 结语 |
(10)化学共沉淀-铁氧体法对含铬废水的处理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铁氧体法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水的原理 |
2 工艺路线 |
3 试验部分 |
3.1 废水、试剂与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4 结果与讨论 |
4.1 投料比的影响 |
4.2 温度的影响 |
4.3 p H值的影响 |
5 结论 |
四、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应用现状[J]. 彭位华,桂和荣. 水处理技术, 2010(05)
- [2]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J]. 王文琪. 电镀与环保, 2017(02)
- [3]工业含铬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周栋,高娜,高乐. 中国冶金, 2017(01)
- [4]常温还原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J]. 石林,段睿,杨翠英,邱阳,马有君,张聪聪.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8)
- [5]浅谈铁氧体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J]. 吴成宝,胡小芳,罗韦因,徐金来. 电镀与涂饰, 2006(05)
- [6]含铬混合废水分步净化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D]. 吕晋芳.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 [7]电解锰废水中Cr6+和Mn2+的去除方法研究[D]. 张慧卿. 中南大学, 2014(03)
- [8]含铬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探讨[J]. 侯梦然,张蔚萍,胡庆华,黄斌. 广东化工, 2011(12)
- [9]含铬混合废水的净化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现状[J]. 全英聪,吕晋芳,童雄. 电镀与涂饰, 2020(23)
- [10]化学共沉淀-铁氧体法对含铬废水的处理工艺[J]. 常军霞,王三反,王挺,陈真. 净水技术,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