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hanghai Siemens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论文文献综述)
田雨欣[1](2020)在《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与技术演进的不断发展,技术标准竞争已经不再单单以国家作为主导力量,市场与企业逐渐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获得技术标准优势地位,各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行动者积极利用资源采取行动,配置、协调资源以改变现有制度环境,推动制度向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本研究首先基于Web of Scienc核心合集数据库19902019年发表于技术管理领域顶级期刊的关于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将已有文献划分为规制理论、技术管理、产业组织和战略管理四个理论视角。经过文献梳理,本研究发现,现有相关文献大多聚焦于技术标准竞争过程中企业如何受到外部环境如政府、市场、标准委员会的影响,对于企业在标准竞争过程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文献相对较少。制度创业视角关注行动者如何利用资源改变环境以满足自身利益,尤其适合弥补移动通信行业现有理论视角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制度创业理论视角,对中国移动通信行业TD-SCDMA与TD-LTE技术发展与标准竞争过程进行了案例研究。其次,在对中国3G技术研发背景与大唐电信面临的挑战的相关分析基础上,本研究回顾了制度创业理论的核心概念:合法性、制度创业行为和制度创业模型。通过将大唐电信公司推动TD-SCDMA成为中国3G技术标准之一所采取的制度创业行为及策略进行阶段性划分,选取了推动制度创业进程的关键事件,并参考其他学者关于制度创业的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该模型将大唐电信的制度创业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制度创业准备阶段、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及制度再生阶段。进一步地,本研究通过分析4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TD-LTE合法性确立验证了该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最后,上述案例分析证实了制度创业理论可以适用于分析技术标准这一特殊“制度”的产生。本研究经过案例分析与模型建立得出以下结论:(1)制度创业动因与情境影响制度创业者行为方式;(2)新制度产生是不同行动者共同推动的结果;(3)新制度不一定代表行业效率最优解,而且制度创业者也并不一定是新制度下的最大受益者。本研究结论为政府及企业在未来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余慧妍[2](2020)在《基于专利分析的通信企业话语权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企业对国家话语权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提升自身的国际话语权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需求,企业话语权是国家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话语权地位,企业成为国际博弈的重要参与者。第三,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因此,对企业话语权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企业话语权的内涵、构成及影响因素,基于专利分析构建了企业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32家通信企业的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通信企业话语权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企业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包括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媒介、话语客体和话语效果,企业的资本实力、人力资源、话语内容的质量、话语媒介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会影响企业话语权的大小。本文构建的企业话语权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了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近期表现,能够较好地量化通信企业的话语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技术服务商类企业和通讯设备制造商类企业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提升通信企业话语权必须注重技术的研发和市场的积累。
李成林[3](2011)在《项目质量管理在AOM质量监控系统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电信设备制造业在经历了快速增长之后,已进入成熟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关键要素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如何解决企业在在新产品研发制造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日益成为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公司开展的AOM质量监控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公司的历史及现状,然后提出提高AOM质量监控系统的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目标。通过对AOM质量监控系统在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方法。将项目质量管理理论的质量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和项目质量控制的相关工具与方法应用到AOM质量监控系统中,应用项目数据统计分析和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来解决AOM质量监控系统在数据统计分析及工艺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论证了优化后的AOM质量监控系统能实现项目质量目标从而提高企业质量水平这个观点。研发制造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新产品研发制造项目中更好的对生产工艺实时控制来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新产品研发制造成本。通过本次研究,将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到AOM质量监控系统的项目质量管理中,可以解决该系统在质量数据统计分析及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项目质量管理问题,进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孙明君[4](2010)在《7号信令系统在西门子移动D900交换机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尽管中国已经发放了3G牌照,三大运营商都在努力建设3G网络,3G用户数也在快速增长,但是我国目前的2G网络规模还是占统治地位,2G业务还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期内改变,2G网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存在。所以,基于传统2G网络的7号信令也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西门子移动D900交换机是基于传统2G网络的交换机,符合7号信令规范,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的就是7号信令在西门子移动D900交换机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接着介绍7号信令的基础,介绍了7号信令的基本概念,我国7号信令的网络结构,OSI七层模型与7号信令的关系,简单介绍了MTP层、SCCP层、ISUP层、MAP层。然后介绍了西门子移动D900交换机的硬件和7号信令如何在西门子移动D900交换机上实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7年多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关于7号信令处理的五个非常典型的应用,这五个例子都很具有代表性,是本文的主要部分。如第一个例子是由于用户手机上短信中心地址设置错误,是用户原因;第二个例子是由于交换机上关于Early ACM的参数设置不合理引起的,是交换机原因;第三个例子是由于青牛平台把原被叫号码填至Redirecting Number,西门子交换机不支持引起的,是属于各个厂家的设备对规范、协议理解不同引起的;第四个例子是7号信令和话单、话务统计综合分析网络现象,是对各种工具的综合运用;第五个例子是呼损分析,分析各个失败的原因值,找出用户行为、网络问题等。选取的五个实例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都是通过直接应用7号信令分析或者7号信令和话单、话务统计的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本文所提供的应用7号信令分析网络问题的一些思路,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可以为以后遇到的其它的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简单介绍了R4软交换和IMS,提出NGN发展方向的个人理解。
王牮[5](2008)在《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实施IT服务管理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对IT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不仅仅要求IT服务持续不间断的支持业务运营,而且要求IT服务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得业务部门能够更好的达到业务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IT服务管理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是西门子在华的一家大型合资公司,该企业已在内部全面实施了ERP系统,业务部门对于IT的依赖不断加强,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IT服务管理体系和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架构,提高客户的IT服务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该企业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该企业现状,引入IT服务管理概念,运用IT服务管理的有关理论和具体方法,对企业的IT服务管理流程和信息基础架构进行了再造。从而在企业内建立起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IT服务管理体系。文中首先介绍企业背景,并对IT服务管理的概念、最佳实践和内容框架进行了阐述。然后详细分析了企业当前的IT状况和自身的业务需求,接着根据服务水平循环提升的原则进行IT服务管理项目的具体目标设定,然后根据目标设计IT服务管理流程和信息基础架构升级计划,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实施IT服务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引入IT成本转账支付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方法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
刘铁峰[6](2007)在《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销售体系的诊断及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说明
韩惠新[7](2006)在《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公司销售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通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快速变化的市场态势,促使各外资电信设备企业意识到仅仅拥有产品的稳定性和先进性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客户的需求已趋向多元性。整合与创新成为企业立足市场,发展未来的两项法宝。整合资源,创新产品的营销模式正逐渐成为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本篇论文通过对上海西门子通信公司的销售体系的现状的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产品开发的连续性,目标市场的定位,售后服务的全面性,战略联盟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 在分析了电信及通讯设备市场的外部环境,结合上海西门子公司的自身的市场定位特点的基础上,应用市场营销理论、组织市场理论以及竞争理论等分析手段。有针对性的发掘出上海西门子公司的潜力,扬长避短地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并借鉴其他外资通讯企业的成功经验,给予企业的发展以一定的启发,为企业未来可能采取的销售策略提出合理的建议。
段国东[8](2004)在《波导手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中国的手机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众所周知,中国手机市场最初是国外手机的天下,国产手机起步晚且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无法与国外手机相比。自中国加入WTO 后,日本、韩国等手机产商也进入了中国手机市场。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要想不被淘汰,营销竞争策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波导手机从1999 年进入手机行业以来连续四年排名国产手机第一,仅次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行业的巨头。波导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营销竞争策略的正确性。本文首先在分析移动通信行业的概况及波导公司的发展的基础上,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和渠道策略四个方面分析了波导公司的成功营销竞争策略,然后笔者分析了目前的手机行业竞争状况,总结出了波导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最后笔者就波导公司的营销竞争策略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这些建议有助于波导公司今后的发展。
郝军[9](2004)在《西门子ICM进入中国市场方式的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带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重新配置,生产活动与资本的运动也已经跨越了国域疆界,实现了国际化和全球化。而跨国公司作为跨国投资、经营和管理的组织载体和国际市场的行为主体,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跨国公司又是如何进入海外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的呢?于是本文通过对德国西门子信息与移动通信集团——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obile(以下简称:ICM)进入中国市场方式的研究,对ICM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如何面对现有的机遇和挑战的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相信这也对西门子公司其他业务集团和跨国公司如何搭建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架构及实施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本文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以各种国际投资理论、主要是运用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通过对一系列数据和ICM进入中国市场时各种外部环境、内部因素的分析,针对ICM是如何选择进入中国市场方式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首先,在对ICM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涉及到的三优势理论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的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以及当时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市场的区位优势;再通过对西门子公司的具体情况研究了ICM凭借什么样的竞争优势进入中国市场,即分析了它在进入中国市场时究竟都拥有那些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主要是全球性的跨国经营网络、强有力的产品开发、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稳健的财务管理;同时,采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定义、定量计算和因素权重记分相结合等方法,最终从不同的角度确认了ICM应以投资式的方法进入中国市场;最后,分析了ICM为进入中国市场都制定了那些配套策略。 通过以上这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和研究,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详细研究了ICM集团是如何完成进入中国市场方式的选择和实施这一过程的,这对西门子其它业务集团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有着参考价值和实际的意义。
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0](2003)在《兢兢业业,创十年辉煌》文中指出
二、Shanghai Siemens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hanghai Siemens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论文提纲范文)
(1)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数据 |
2.2 描述性统计: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相关文献的全景图 |
2.2.1 发文数量与发文机构分析 |
2.2.2 发文期刊分析 |
2.2.3 发文作者和合着网络分析 |
2.3 共词分析 |
2.4 不同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的文献梳理 |
2.4.1 基于规制理论视角的研究 |
2.4.2 基于技术管理理论视角的研究 |
2.4.3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的研究 |
2.4.4 基于战略管理理论视角的研究 |
2.5 已有文献的研究局限 |
第三章 中国3G技术研发背景与大唐电信面临的挑战 |
3.1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代际更迭 |
3.2 中国政府与企业支持本土3G技术的原因 |
3.2.1 经济原因 |
3.2.2 政治原因 |
3.3 大唐电信开发TD-SCDMA技术标准面临的挑战 |
3.3.1 来自内部技术资源的挑战 |
3.3.2 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
第四章 大唐电信制度创业行为与TD-SCDMA合法性确立 |
4.1 TD-SCDMA技术标准发展历程 |
4.2 制度创业相关概念及理论 |
4.2.1 制度创业与制度创业者 |
4.2.2 合法性 |
4.2.3 制度创业行为 |
4.2.4 制度创业模型 |
4.3 数据来源 |
4.4 制度创业准备阶段——制度变化、标准构建及寻求技术可行性 |
4.4.1 直接参与策略与代言人策略 |
4.4.2 协作R&D |
4.4.3 内向型开放式创新 |
4.5 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标准的理论化与扩散 |
4.5.1 产业联盟 |
4.5.2 开放型标准战略 |
4.5.3 调动社会力量 |
4.5.4 信息咨询策略 |
4.6 制度再生阶段——TD-SCDMA合法性确立 |
4.7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构建 |
第五章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验证:TD-LTE合法性确立案例 |
5.1 数据来源 |
5.2 TD-LTE发展概述 |
5.3 制度创业阶段划分及模型构建 |
5.3.1 制度创业准备阶段 |
5.3.2 制度创业能动变化阶段 |
5.3.3 制度再生阶段 |
5.4 制度创业三阶段模型:TD-LTE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与启示 |
6.1.1 结论 |
6.1.2 启示 |
6.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基于专利分析的通信企业话语权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2 通信企业话语权评价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通信企业评价理论与方法 |
2.1.1 通信企业概念界定 |
2.1.2 通信企业的特点 |
2.1.3 评价学理论与方法 |
2.1.4 企业评价方法 |
2.2 专利分析法 |
2.2.1 专利文献与专利分析 |
2.2.2 企业专利分析研究 |
2.3 引文分析法 |
2.3.1 引文分析理论 |
2.3.2 基于专利的引文分析 |
2.4 社会网络分析法 |
2.4.1 社会网络分析定义及指标 |
2.4.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企业研究 |
3 企业话语权分析与评价框架 |
3.1 企业话语权 |
3.1.1 企业话语权定义 |
3.1.2 企业话语权构成要素 |
3.2 基于专利分析的企业话语权评价体系构建 |
3.2.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原则 |
3.2.2 企业话语权评价指标选取 |
3.2.3 企业话语权评价指标赋权 |
3.2.4 企业话语权评价体系构建 |
4 通信企业话语权评价实证分析 |
4.1 数据获取与处理 |
4.1.1 数据来源 |
4.1.2 通信企业的选取 |
4.1.3 指标数据的收集与计算 |
4.2 通信企业话语权评价结果 |
4.2.1 专利申请量发展趋势 |
4.2.2 指标权重计算 |
4.2.3 评价模型构建及结果计算 |
4.3 通信企业话语权评价结果验证与分析 |
4.3.1 企业共被引网络分析 |
4.3.2 三种排名比较 |
4.3.3 评价结果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项目质量管理在AOM质量监控系统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1.4 本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
1.4.1 本文研究意义 |
1.4.2 本文研究目的 |
第2章 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
2.1 项目质量概念及影响因素 |
2.2 项目质量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
2.3 项目质量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
2.3.1 数据统计方法 |
2.3.2 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
2.3.3 项目质量数据的采集和检验方法 |
2.3.4 统计特征数 |
2.4 项目质量控制原理 |
2.4.1 项目质量开展的基本原理 |
2.4.2 项目质量控制及其依据 |
2.5 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
2.5.1 发现异常的方法 |
2.5.2 工序能力分析法 |
2.5.3 分析原因的方法 |
2.6 项目质量信息化 |
2.6.1 质量信息的含义和来源 |
2.6.2 质量信息的作用 |
2.6.3 质量信息反馈的基本要求 |
第3章 SSMC公司基本概况与AOM质量监控系统简介 |
3.1 SSMC公司背景介绍和基本情况 |
3.2 SSMC产品简介 |
3.3 SSMC生产工艺流程 |
3.4 AOM质量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况 |
3.5 AOM质量控制系统的应用背景及工艺介绍 |
3.5.1 AOM闭环控制系统应用背景介绍 |
3.5.2 AOM质量控制系统工艺分析 |
3.6 项目质量管理应用在SSMC的AOM质量监控系统中的背景介绍 |
第4章 AOM质量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AOM质量监控系统在数据及过程能力分析中的问题 |
4.1.1 AOM质量监控系统在数据分析中的问题 |
4.1.2 AOM质量监控系统在过程能力分析中的问题 |
4.2 AOM质量监控系统在质量异常监控中存在问题 |
4.3 AOM质量监控系统在关键工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章 AOM质量监控系统的改进方案 |
5.1 项目质量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在AOM质量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
5.2 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在AOM质量监控系统异常质量监控中的应用 |
5.3 关键工序控制在AOM质量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
5.3.1 过程能力分析法在AOM质量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
5.3.2 关键工序等级及过程能力评估在AOM系统中的应用 |
第6章 AOM质量监控系统优化后的预期效果案例分析 |
6.1 FTM产品背景简介 |
6.2 FTM产品在AOM质量监控系统优化前存在的问题简介 |
6.3 AOM质量监控系统在FTM产品中应用的预期效果 |
6.3.1 运用AOM质量监控系统分析FTM产品主要质量缺陷类型 |
6.3.2 运用AOM系统可以实现FTM产品的印刷工艺的有效控制 |
6.3.3 运用AOM质量监控系统对FTM产品的贴片工艺的进行有效控制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4)7号信令系统在西门子移动D900交换机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背景介绍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7号信令基础 |
第一节 7号信令基本概念 |
第二节 我国七号信令网的结构 |
第三节 OSI和7号信令的关系 |
第四节 MTP层 |
第五节 SCCP层 |
第六节 ISUP层 |
第七节 MAP层 |
第三章 7号信令在西门子移动D900交换机的实现 |
第一节 西门子D900交换机的硬件 |
第二节 7号信令在西门子D900交换机上的数据配置 |
第四章 7号信令在西门子移动D900交换机的应用举例 |
第一节 用户不能发短信 |
第二节 拨打17951号码发送不全的问题 |
第三节 12580呼转"商旅服务"故障的说明及解决 |
第四节 1秒话单分析 |
第五节 交换机短信接通率分析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软交换和NGN简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实施IT服务管理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公司背景分析 |
1.1 上海西门子移动经营状况 |
1.2 上海西门子移动信息化建设现状 |
1.3 上海西门子移动IT 部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第2章 IT 服务管理概念分析 |
2.1 IT 服务管理简介 |
2.2 IT 服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
2.3 IT 服务管理的定义 |
2.4 IT 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ITIL |
2.4.1 ITIL 的产生 |
2.4.2 ITIL 的内容框架 |
2.5 IT 服务管理的价值 |
第3章 上海西门子移动IT 服务管理业务需求调研 |
3.1 IT 基础架构调研 |
3.1.1 数据中心 |
3.1.2 IT 基础服务 |
3.1.3 基本办公服务 |
3.1.4 业务应用系统服务 |
3.2 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调研 |
3.3 IT 成本调研 |
3.4 IT 绩效考核调研 |
3.5 安全调研 |
第4章 上海西门子移动IT 服务管理项目具体目标设定 |
4.1 IT 服务水平成熟度分析 |
4.2 项目目标设定原则 |
4.3 上海西门子移动IT 服务管理项目的具体目标 |
第5章 IT 服务管理的设计方案 |
5.1 IT 服务的提供方和服务对象 |
5.2 IT 服务管理各流程之间的关系 |
5.3 服务级别管理流程 |
5.4 IT 服务台 |
5.5 事故管理 |
5.5.1 事故定义 |
5.5.2 事故管理内容 |
5.5.3 事故管理流程 |
5.6 问题管理 |
5.6.1 问题定义 |
5.6.2 问题管理内容 |
5.6.3 问题管理流程 |
5.6.4 问题管理和事故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
5.7 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 |
5.7.1 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的目的 |
5.7.2 配置管理流程 |
5.7.3 变更管理流程 |
5.7.4 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的关系 |
5.8 能力管理 |
5.8.1 能力管理的目的 |
5.8.2 能力管理流程 |
5.9 IT 基础架构升级方案 |
5.9.1 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 |
5.9.2 服务器和网络监控系统 |
5.9.3 补丁管理系统 |
5.9.4 网络改造 |
5.9.5 数据中心改造 |
5.10 信息安全管理加强方案 |
5.10.1 IT 资源的访问控制 |
5.10.2 服务器安全加强 |
5.10.3 网络安全加强 |
5.10.4 客户端安全加强 |
第6章 IT 服务管理项目的实施 |
6.1 项目实施的阶段划分 |
6.2 实施项目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
6.3 IT 部门的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角色安排 |
6.4 实施IT 部门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系统 |
6.5 实施IT 成本控制 |
第7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销售体系的诊断及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上海西门子销售体系概况 |
二、 上海西门子销售体系诊断 |
(一) 销售策略 |
(二) 目标市场 |
(三) 组织结构 |
(四) 新产品开发 |
三、 上海西门子销售体系解决方案 |
(一) 销售策略调整 |
(二) 目标市场调整 |
(三) 所有者结构关系调整 |
(四) 价格政策调整 |
(7)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公司销售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第一章 上海西门子公司公司背景介绍 |
第二章 上海西门子公司销售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
(一) 上海西门子公司销售体系的现状 |
(二) 上海西门子公司销售体系的问题 |
第三章 上海西门子公司销售体系问题分析 |
(一)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概况 |
(二) 中国电信产业的波特模型分析 |
(三)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供应商市场概况 |
(四) 上海西门子公司市场定位分析 |
第四章 上海西门子公司销售体系解决方案 |
(一) 竞争战略调整 |
(二) 产品结构调整 |
(三) 目标市场调整 |
(四) 销售策略调整 |
(五) 所有者结构关系调整 |
(六) 价格政策调整 |
(七) 战略联盟调整 |
(八) 新技术研发调整 |
(九) 售后服务调整 |
(十) 人员招聘和培训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8)波导手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1.1 移动通信行业的概况 |
1.1.2 国内移动通信行业概况 |
1.1.3 国外着名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在中国的发展简介 |
第二章 波导公司的发展历程 |
2.1 波导公司简介 |
2.2 波导公司的主要优势 |
第三章 波导手机成功的营销组合策略 |
3.1 营销组合理论概述 |
3.2 波导手机的产品策略 |
3.3 波导手机的价格策略 |
3.4 波导手机的促销策略 |
3.5 波导手机的渠道策略 |
第四章 波导手机营销环境分析 |
4.1 手机产品竞争状况 |
4.2 手机价格竞争状况 |
4.3 手机分销渠道竞争状况 |
4.4 手机促销竞争状况 |
第五章 波导手机未来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
5.1 波导手机竞争态势分析 |
5.1.1 波导手机的竞争劣势 |
5.1.2 波导手机的竞争优势 |
5.2 波导手机的营销策略研究 |
5.2.1 市场换技术的营销策略 |
5.2.2 强占先机的营销策略 |
5.2.3 细分市场、整合营销策略 |
5.2.4 渠道掌控、精品导向的营销策略 |
5.3 国际市场开拓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9)西门子ICM进入中国市场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ICM进入中国市场方式的研究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2 理论综述 |
2.1 跨国公司的传统理论 |
2.1.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1.2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2.1.3 特定优势理论 |
2.1.4 内部化理论 |
2.1.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2 跨国公司理论的新发展 |
2.2.1 投资发展水平理论 |
2.2.2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
2.2.3 全球商品链理论 |
3 中国市场的区位优势分析 |
3.1 中国的市场环境分析 |
3.1.1 中国的经济环境分析 |
3.1.2 中国的政策环境分析 |
3.1.3 其他的投资因素分析 |
3.2 中国的市场需求分析 |
3.2.1 中国移动通信业对发展的要求 |
3.2.2 发展所带来的市场需求 |
4 西门子ICM的自身优势 |
4.1 西门子ICM的所有权优势分析 |
4.1.1 技术竞争优势分析 |
4.1.2 企业规模竞争优势分析 |
4.1.3 组织管理竞争优势分析 |
4.1.4 融资竞争优势分析 |
4.2 西门子ICM的内部化优势分析 |
4.2.1 全球化的跨国经营网络 |
4.2.2 强有效的产品开发 |
4.2.3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
4.2.4 严密稳健的财务控制 |
5 西门子ICM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选择 |
5.1 选择进入方式时需考虑的因素 |
5.2 进入中国市场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
5.2.1 可选的进入方式 |
5.2.2 进入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
6 西门子ICM进入中国市场的配套策略 |
6.1 产品策略 |
6.2 市场开发策略 |
6.3 定价策略 |
6.4 促销策略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兢兢业业,创十年辉煌(论文提纲范文)
1 提供技术先进的智能网(IN)系统 |
2 从GSM、WAP到GPRS的全方位合作 |
3 鼎力支持西部移动通信建设 |
4 推陈出新,为3G时代作好准备 |
5 荣获质量体系认证,推行6 Sigma项目 |
6 EMBA高级人才培养再续新篇 |
7 借助Discovery推广移动应用新理念 |
8 3508i成为英国女王私人手机的首选 |
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SSMC) 大事记 |
四、Shanghai Siemens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论文参考文献)
- [1]制度创业理论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研究[D]. 田雨欣. 山西大学, 2020(01)
- [2]基于专利分析的通信企业话语权评价研究[D]. 余慧妍. 武汉大学, 2020(04)
- [3]项目质量管理在AOM质量监控系统上的应用[D]. 李成林.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4]7号信令系统在西门子移动D900交换机上的应用[D]. 孙明君. 复旦大学, 2010(03)
- [5]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实施IT服务管理的策略研究[D]. 王牮.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7)
- [6]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销售体系的诊断及解决方案[J]. 刘铁峰.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04)
- [7]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公司销售体系研究[D]. 韩惠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08)
- [8]波导手机营销策略研究[D]. 段国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04(07)
- [9]西门子ICM进入中国市场方式的研究[D]. 郝军. 西安理工大学, 2004(03)
- [10]兢兢业业,创十年辉煌[J]. 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信快报, 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