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达杂波的综合解相关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润泽[1](1983)在《雷达杂波的综合解相关处理》文中研究说明现代船舶导航雷达利用微处理机进行数据处理,使船舶导航自动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雷达杂波却严量地影响着这类设备的优越性的发挥,该问题至今未能得别完善解决。本文提出对船舶导航雷达的各种杂波进行频段分集、极化分集、脉宽分集、波束分集和扫描相关的综合解相关处理方法。它与恒虚警处理方法相比较,可避免恒虚警损失之缺点;与单一解相关方法相比较,可克服适应条件的局限性。文中逐一论述了各种解相关方法的原理后,提出了综合解相关处理方案,分析了综合解相关处理的性能。实际计算与实验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赵元平[2](1985)在《双波束天线雷达杂波综合解相关处理》文中提出综合解相关处理是抑制船舶导航雷达杂波干扰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综合解相关的重要环节一信号组合方式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利用计算机证明了各种杂波条件下综合解相关处理的最佳信号组合方式.
赵元平[3](1987)在《雷达杂波综合解相关处理最佳信号组合方式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综合解相关处理是抑制船舶导航雷达杂波干扰的有效措施。本文针对综合解相关处理的重要环节——信号组合方式作了深入分析。文中在两路待处理杂波信号之分布律分别服从于Rayleigh模型和Weihull模型的前提下,导出了各种信号组合方式输出信号的虚警概率和目标检测概率,以最小错误概率准则为最佳准则,通过计算机的数值运算,证明了不同加权情况下各种杂波环境的综合解相关处理的最佳信号组合方式,得出了结论。文中给出了求解所得概率密度曲线和概率分布曲线,还给出了信杂比的计算结果。
许爽[4](2004)在《基于FPGA的雷达信号采集与处理的研究》文中提出在船舶交管系统中,雷达视频信号的处理、传输和记录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以模拟方式对雷达信号进行的处理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设计利用FPGA和DSP芯片,设计了一个数字化的雷达原始信号采集与处理的实时系统。 本设计主要包括雷达信号的采集和杂波抑制处理。在硬件结构上,本设计采用FPGA完成信号的采集和相关处理,采用DSP实现杂波抑制处理。 设计中重点讨论了杂波的抑制方法。首先是在FPGA中进行杂波的预处理,以相关处理方法平滑杂波,降低虚警率,为在DSP中杂波的进一步处理奠定基础。其次在DSP中采用基于子波变换的恒虚警处理方法,以便在不损失目标分辨率的情况下有效的抑制雷达信号中的各种杂波,改善信噪比。论文中对设计中所采用的方法给出了理论分析和试验仿真结果。
杨立[5](2008)在《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杂波处理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雷达杂波的处理能力直接影响到雷达目标的录取和跟踪性能,从而一直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课题。目前,建立在杂波统计特性基础上的参量法处理往往使位于强杂波环境中的小目标不能被有效地检测,而且难以实现对各种统计分布特性的杂波实现有效的的处理。而非参量的处理方法由于未利用干扰的先验知识,虽然适应性较强,但其针对性较差。因此研究更有效的雷达杂波处理算法及其实现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将小波变换的去噪理论应用于雷达信号的杂波处理,得出能够处理统计特性非平稳的雷达回波信号的算法和实现模型,并在FPGA中实现。首先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分析概念将雷达信号分解为表征杂波能量空间分布特性的小波平滑项和表征杂波方差成份的小波系数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小波恒虚警处理方法和小波系数浮动阈值杂波处理方法。其中小波恒虚警处理方法主要抑制了杂波的低频成分,小波系数浮动阈值杂波处理方法主要抑制杂波的高频成分。我们依据聂曼—皮尔逊准则,对浮动阈值的选择方法进行了研究,导出了各尺度小波系数的虚警概率控制系数γ,并用γ与该尺度的小波系数的统计均方根值构成该尺度小波系数的浮动阈值。用这种处理方法,可实现一定虚警概率下小波门限的自适应控制,有效抑制杂波尖峰成份。无论对于哪种分布的杂波,其小波系数的统计分布特性均服从零均值的高斯分布,因此该方法对各类统计分布特性的杂波的处理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最后,探讨了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杂波处理算法在FPGA中实现的具体模型。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海杂波、雨雪杂波和陆地回波的处理都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孙长生[6](2005)在《VTS雷达杂波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在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s船舶交管系统)系统中,雷达杂波的处理能力已成为制约雷达目标录取、跟踪处理能力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随着区域性VTS的建立,要求将雷达信号以最高的质量和最低的代价远距离传输,而达到这一要求的关键技术环节——雷达信息的压缩处理也由于雷达杂波的存在而受到影响。因此,研究更有效的VTS雷达杂波处理技术是一项很有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工作。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面向实际应用的需求,主要研究VTS雷达杂波处理器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手段。 本文在分析雷达杂波特性的基础上,在探讨研究了基于统计特性的恒虚警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杂波处理中的大目标的阴影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分析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恒虚警处理方法,并且对其中阈值的处理、边界处理、降样算法和非降样算法比较以及小波基的选择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讨论,使之成为适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器件实现的算法。根据上面的理论基础,设计了基于FPGA的雷达杂波处理器模型,而且实现了其中的小波分解模块、小波重构模块以及阈值处理模块的设计,并且时序仿真成功。 通过本文所述的仿真和实验,本文设计的雷达杂波处理器对雷达杂波、雨雪杂波和陆地回波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地处理雷达杂波中的尖峰成分,使信噪比得到较大改善。
齐国清[7](1985)在《综合解相关系统反馈积累检测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全面讨论了用双极点滤波器构成的雷达视频信号反馈积累检测器(TPF),并分析了该检测器的时域、频域性能及最佳反馈系数,给出了杂波脉间不完全解相关情况下计算积累信杂比增益的公式,介绍了该检测器的设计过程.
李鸿杰[8](2010)在《XX雷达杂波抑制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某靶场主战装备的精密跟踪测量雷达,XX雷达目前由于工作环境的影响经常受到杂波的干扰,致使操作员不易分辨并快速捕获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XX雷达杂波抑制方法研究的课题,具有军事应用价值。XX雷达是一部典型的单脉冲雷达,主要用于跟踪、测量速度及航路均已知的高速飞行物体。飞行物体的确定性所含有的先验知识是辨别、捕获目标的依据。为了有利于提取目标并抑制杂波,采用了将先验知识应用到了雷达信号处理中的思想。为了采集到真实的雷达信号以验证杂波抑制方法对XX雷达杂波抑制的有效性,对XX雷达视频信号的频率特性进行测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对XX雷达视频信号的采集。根据小波变换能够处理非线性、非平稳雷达信号的特点,首先对小波变换工作原理、特点及小波基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小波变换实现了对XX雷达仿真信号的分解;接着根据先验知识在将提取的目标所在层用于信号重构的过程中,实现了目标的提取及杂波的抑制。对另一种时频信号分析工具HHT也进行了研究,并用HHT及先验知识对XX雷达仿真信号的分解与重构,实现了目标的提取和杂波抑制。实验证明:XX雷达信号经过小波变换或者HHT处理后杂波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在环型显示器上显示的目标回波也更加明亮、清晰,更有利于操作员的捕获及跟踪,较好地解决了XX雷达杂波抑制问题。
党博[9](2013)在《机载双基地MIMO雷达波形设计与空时自适应处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受到了研究学者以及工程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双基地MIMO雷达系统既有双基地雷达探测隐身目标、隐蔽侦查等特点,同时又能够获得MIMO技术带来的通道数目和自由度倍增等优势。双基地MIMO雷达通过对接收数据的处理,可同时获得目标相对于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的角度。机载双基地MIMO雷达利用上述优点能显着提高雷达的杂波抑制能力、目标检测性能和参数估计精度。本文针对双基地MIMO雷达的杂波特性、波形设计以及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 Space-TimeAdaptive Processing)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发射波形的自相关和互相关会对MIMO雷达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要设计具有理想相关性的波形是非常困难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双基地MIMO雷达波形解相关算法,该算法可以在接收端消除发射波形相关性对双基地MIMO雷达的影响。首先推导了双地基MIMO雷达波形相关性信号模型,并设计了基于直接矩阵求逆(DMI)的波形解相关滤波器。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噪声的影响,设计了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的波形解相关滤波器。此外,针对以上两种解相关滤波器计算复杂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泰勒多项式扩展的发射波形解相关算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DMI和MMSE两种解相关滤波器的计算复杂度,并且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最后,以双基地MIMO雷达收发角度联合估计为例,对波形解相关方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消除发射波形相关性对双基地MIMO雷达产生的影响。2.传统双基地相控阵雷达杂波抑制采用空时二维联合处理,需要对距离依赖杂波进行补偿。把MIMO技术引入机载双基地雷达中,可通过对接收数据的处理同时获得目标相对于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的角度,实现空时三维自适应处理(3D-STAP)。首先分析了双基地MIMO雷达三维杂波谱特性,当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都是正侧视时,所有距离门的杂波聚集在同一个三维平面上。此时,只要目标径向速度不为零,目标就不会位于杂波所在平面,因此通过构建3D-STAP滤波器在杂波平面处形成凹口即可实现双基地雷达距离依赖杂波抑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维多通道联合处理(3D-mDT)和三维局域化联合处理(3D-JDL)的降维3D-STAP方法,以降低雷达地面杂波抑制的计算复杂度和对独立同分布杂波样本数的需求。仿真结果与分析表明,利用3D-mDT和3D-JDL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双基地MIMO雷达在小样本情况下的距离依赖杂波抑制性能。3.针对地面杂波抑制问题,提出了机载正侧视双基地MIMO雷达多普勒分集复用(DDMA)波形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DDMA波形的工作原理,并推导了基于DDMA波形的双基地MIMO-STAP信号模型。DDMA波形通过对每一个发射孔径自由度分配不同的慢时间线性编码,实现在多普勒域的正交波形设计。此外,为了恢复发射自由度,推导了基于DDMA波形的双基地MIMO雷达多普勒后处理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DMA波形的双基地MIMO雷达3D-STAP方法。由于正侧视双基地MIMO雷达所有杂波分布在同一平面上,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归一化频率偏置和脉冲重复频率(PRF),就可以保证每个发射孔径自由度对应的被搬移的杂波平面可以分得足够开而不至于混叠。仿真分析表明DDMA波形能够在机载正侧视双基地MIMO雷达中获得良好的杂波抑制性能。4.针对3D-STAP巨大的运算量和对样本数的需求,提出了基于三维投影的机载正侧视双基地MIMO雷达杂波抑制方法。在正侧视情况下,利用杂波共面特性,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向可使投影后的杂波脊在新的二维坐标系下变为一条直线,从而消除杂波的距离依赖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三维投影矩阵维数较大、实现困难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发射波束形成的三维投影矩阵近似拟合方法。此外,为了提高杂波抑制性能,还提出了两种虚拟发射权的设计方法。第一种方法以输出信干噪比(SINR)为代价函数对虚拟发射权进行优化;第二种方法利用空时插值原理推导了虚拟发射权的闭式解。仿真分析表明,利用优化和设计得到的虚拟发射权可以有效拟合三维投影矩阵,实现距离依赖杂波抑制。三维投影方法可以在保留双基地雷达特点的同时,将正侧视双基地MIMO雷达杂波谱变换为正侧视单基地相控阵雷达杂波谱,有效降低了机载双基地MIMO-STAP的计算复杂度和对样本数的需求。
冯浩[10](2002)在《基于子波变换的雷达杂波恒虚警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雷达杂波的恒虚警处理技术是雷达检测技术的一个十分重要部分,在VTS(Vessel Tranffic Services,船舶交管系统,简称VTS)系统中,雷达杂波的处理能力已经成为制约雷达目标录取和跟踪处理能力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VTS系统的不断发展对雷达杂波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更有效的杂波处理技术是一项很有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工作。 本文主要研究将子波变换技术应用于VTS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的方法。文中根据子波多分辨分析概念,论证了雷达杂波的子波变换系数的分布特性,杂波的子波平滑项表征了杂波的能量空间分布特性,而不同分布类型的雷达杂波的子波变换系数则呈现出正态分布特性。本文在上述理论基础上,结合基于统计特性的杂波恒虚警处理原理,证明了高斯白噪声分布,瑞利分布的恒虚警处理器的恒虚警处理原理,分析了其处理性能。我们还证明了适用于各种分布类型的杂波的浮动阈值子波恒虚警处理器,分析了此恒虚警处理器的鲁棒特性和处理性能。 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子波变换的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器对杂波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浮动阈值子波系数处理器,在损失目标分辨率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抑制雷达杂波的尖峰成份,使信杂比得到极大改善。 本研究是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在柳晓鸣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
二、雷达杂波的综合解相关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达杂波的综合解相关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4)基于FPGA的雷达信号采集与处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1 实时信号处理 |
1.2.2 雷达自动检测 |
1.2.3 雷达杂波处理 |
1.3 系统方案的总体设计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基于FPGA的系统设计 |
2.1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2.2 接口电路的设计 |
2.3 FPGA时序电路的设计 |
2.3.1 电路的设计 |
2.3.2 时序电路仿真 |
2.3.3 设计的输入与实现 |
2.4 FPGA到SRAM的数据接口方法 |
第3章 雷达信号的杂波处理 |
3.1 引言 |
3.2 雷达杂波的基本特性分析 |
3.2.1 雷达杂波的频谱特性 |
3.2.2 雷达杂波的统计特性 |
3.3 雷达杂波的相关处理 |
3.3.1 设计方案的选择 |
3.3.2 性能分析 |
3.4 系统的改进设计 |
3.5 FPGA中FIR的实现 |
3.5.1 FIR理论 |
3.5.2 直接FIR设计 |
3.5.3 快行FIR设计 |
第4章 基于DSP的雷达自动检测与恒虚警处理 |
4.1 基于统计特性的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技术 |
4.1.1 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的原理 |
4.1.2 雷达杂波的恒虚警处理 |
4.1.3 基于统计特性的均值类恒虚警处理器 |
4.2 基于子波变换的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技术 |
4.2.1 基于子波变换的杂波处理原理 |
4.2.2 杂波的子波变换特性 |
4.2.3 基于子波变换的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 |
4.2.4 性能分析 |
4.3 自动检测功能的实现 |
4.3.1 自动检测的工作流程 |
4.3.2 TMS320VC5410A基本结构 |
4.4 在DSP中的软件实现 |
第5章 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杂波处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1.2 雷达杂波抑制处理的研究现状 |
1.2.1 传统的雷达杂波处理方法 |
1.2.2 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杂波处理中的应用 |
1.2.3 雷达杂波处理的实现方法和发展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成果 |
1.4 本文的论文结构 |
第2章 雷达杂波的特性分析 |
2.1 雷达杂波的类型和频谱特性 |
2.1.1 VTS雷达杂波的类型 |
2.1.2 杂波的频谱特性分析 |
2.2 雷达杂波的数学模型 |
2.2.1 海杂波的数学模型 |
2.2.2 雨雪杂波的数学模型 |
2.2.3 噪声的数学模型 |
2.2.4 同频雷达干扰的数学模型 |
2.3 雷达杂波的恒虚警处理 |
2.3.1 慢门限恒虚警处理 |
2.3.2 快门限恒虚警处理 |
第3章 雷达杂波的小波抑制算法的理论研究 |
3.1 小波变换用于雷达杂波处理的可行性分析 |
3.1.1 小波变换的发展与应用 |
3.1.2 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分析与Mallat算法 |
3.1.3 小波分析用于雷达杂波抑制的可行性分析 |
3.2 小波恒虚警处理器的原理与模型研究 |
3.3 小波浮动阈值处理器的原理与模型研究 |
3.3.1 雷达杂波的小波浮动阈值处理准则 |
3.3.2 浮动阈值的确定 |
3.3.3 小波浮动阈值处理器的模型 |
第4章 雷达杂波抑制算法的仿真及小波算法的选择 |
4.1 雷达杂波的模拟 |
4.2 雷达杂波抑制算法的仿真 |
4.2.1 基于小波平滑项的小波恒虚警处理的仿真及性能分析 |
4.2.2 基于小波系数项的浮动阈值处理的仿真及性能分析 |
4.3 雷达杂波抑制处理的小波算法的选择 |
第5章 雷达杂波抑制处理算法在FPGA中实现的研究 |
5.1 FPGA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平台的简介 |
5.2 雷达杂波处理器的总体设计 |
5.3 雷达杂波处理器各模块的设计 |
5.3.1 小波分解模块的设计 |
5.3.2 浮动阈值计算模块的设计 |
5.3.3 小波系数处理模块的设计 |
5.3.4 小波重构模块的设计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6)VTS雷达杂波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课题的提出) |
1.2 雷达杂波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 雷达杂波处理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 |
1.3.1 信号的时频分析 |
1.3.2 小波变换及其应用 |
1.3.3 其他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
1.4.1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2 本文研究的结果 |
1.5 论文的结构及特点 |
第2章 小波分析理论~[19][27][72] |
2.1 小波变换的发展历史 |
2.2 连续小波变换及其性质 |
2.3 离散小波变换 |
2.4 多分辨分析与 MALLAT算法 |
2.4.1 多分辨分析 |
2.4.2 Mallat算法 |
2.5 小波变换在信噪分离与滤波中的应用 |
2.6 HAAR小波简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雷达杂波处理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
3.1 雷达杂波的基本特性 |
3.1.1 杂波的频谱特性 |
3.1.2 杂波的统计特性 |
3.2 基于统计特性的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 |
3.2.1 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的基本原理 |
3.2.2 基于统计特性的恒虚警处理 |
3.2.2.1 邻近单元平均恒虚警处理 |
3.2.2.2 韦布尔杂波恒虚警处理 |
3.2.2.3 有序统计恒虚警处理 |
3.2.3 大目标阴影效应及解决办法 |
3.2.4 基于统计特性的恒虚警处理小结 |
3.3 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 |
3.3.1 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杂波处理原理 |
3.3.2 基于瑞利分布的小波恒虚警处理器 |
3.3.3 基于小波变换的浮动阈值恒虚警处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 FPGA的雷达杂波处理的仿真与实现 |
4.1 雷达海杂波的模拟 |
4.2 基于FPGA 的雷达杂波抑制算法的选择 |
4.2.1 阈值的处理方法 |
4.2.2 边界的处理 |
4.2.3 降样算法与非降样算法运算量的比较 |
4.2.4 不同小波和算法的选择 |
4.2.4.1 不同的小波杂波抑制效果比较 |
4.2.4.2 关于信噪比 |
4.2.5 尺度的选择 |
4.2.6 关于FPGA实现杂波处理算法选择的小结 |
4.3 算法在 FPGA中的实现 |
4.3.1 FPGA的简介及开发板的基本结构 |
4.3.2 系统设计综述 |
4.3.2.1 基于小波平滑项的杂波处理器模型 |
4.3.2.2 基于小波变换的杂波处理模型 |
4.3.2.3 二种杂波处理模型的比较 |
4.3.3 雷达杂波处理器模型各模块的设计 |
4.3.3.1 小波分解模块的设计 |
4.3.3.2 小波重构模块的设计 |
4.3.3.3 阈处理模块的设计(compare) |
4.3.4 系统的改进设计 |
4.4 调试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束语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履历 |
(8)XX雷达杂波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1.2 课题的现实意义 |
1.2 雷达杂波常用抑制方法及研究现状 |
1.2.1 雷达杂波及模型 |
1.2.2 常用雷达杂波抑制方法 |
1.2.3 雷达杂波抑制技术的新方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XX 雷达介绍 |
2.1 XX 雷达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
2.2 XX 雷达的主要分机特征 |
2.2.1 天线 |
2.2.2 发射机 |
2.2.3 接收机 |
2.2.4 显示器 |
2.3 XX 雷达的其它战术、技术指标 |
2.4 XX 雷达的应用 |
第三章 XX 雷达视频信号的分析与采集 |
3.1 XX 雷达视频信号的形成 |
3.2 XX 雷达视频信号的分析 |
3.3 XX 雷达视频信号的采集 |
3.3.1 采样定理 |
3.3.2 TDS2012B数字存储示波器 |
3.3.3 视频信号采集 |
第四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杂波抑制方法研究 |
4.1 小波变换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4.2 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
4.2.1 连续小波变换 |
4.2.2 离散小波变换 |
4.2.3 Mallat 塔式算法 |
4.3 小波变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4.3.1 初始尺度系数的选取 |
4.3.2 小波基的选取 |
4.3.3 常用的小波基函数 |
4.3.4 小波分解的层数 |
4.4 小波变换的去噪算法 |
4.4.1 阈值消噪法 |
4.4.2 模极大值法 |
4.4.3 系数置零法 |
4.4.4 几种方法的比较 |
4.5 XX 雷达信号的小波分解及杂波抑制 |
4.5.1 应用小波变换抑制XX 雷达杂波的实现方法 |
4.5.2 稳定跟踪目标时的雷达仿真信号及小波分解与杂波抑制 |
4.5.3 低信噪比情况下的雷达仿真信号及其小波分解与杂波抑制 |
4.5.4 邻近点杂波干扰仿真信号及其小波分解与杂波抑制 |
4.5.5 同频干扰仿真信号及其小波分解与杂波抑制 |
4.6 其它先验知识对信号判定及重构中的应用 |
第五章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雷达杂波抑制方法研究 |
5.1 HHT 的基本原理 |
5.1.1 基本概念 |
5.1.2 HHT 算法 |
5.2 HHT 的特点 |
5.3 HHT 对XX 雷达视频信号分析与处理 |
5.3.1 HHT 对低信噪比雷达仿真信号的分解与重构 |
5.3.2 HHT 对同频干扰雷达仿真信号的分解与重构 |
5.3.3 HHT 对相邻干扰雷达仿真信号的分解与重构 |
第六章 验证实验 |
6.1 对XX 雷达一般信号中杂波的抑制验证实验 |
6.2 从XX 雷达低信噪比信号中提取目标的验证实验 |
6.2.1 对信噪比等于5dB的信号进行实验验证 |
6.2.2 对信噪比等于0dB的信号进行实验验证 |
6.2.3 对信噪比等于0dB的信号积累后的小波变换和HHT 实验 |
6.3 对XX 雷达同频干扰信号抑制的验证实验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机载双基地MIMO雷达波形设计与空时自适应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双基地 MIMO 雷达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MIMO 雷达波形设计 |
1.2.2 机载双基地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 |
1.2.3 机载 MIMO 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 |
1.2.4 双基地 MIMO 雷达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双基地 MIMO 雷达波形解相关算法 |
§2.1 引言 |
§2.2 双基地 MIMO 雷达波形解相关滤波器 |
2.2.1 波形相关性信号模型 |
2.2.2 直接矩阵求逆波形解相关滤波器 |
2.2.3 MMSE 波形解相关滤波器 |
§2.3 基于泰勒多项式展开的波形解相关算法 |
2.3.1 泰勒多项式展开 |
2.3.2 收敛性能分析 |
§2.4 仿真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机载双基地 MIMO 雷达空时三维自适应处理 |
§3.1 引言 |
§3.2 机载双基地 MIMO 雷达杂波特性分析 |
3.2.1 双基地 MIMO 雷达信号模型 |
3.2.2 双基地 MIMO 雷达杂波特性 |
§3.3 正侧视双基地 MIMO 雷达空时三维杂波抑制方法 |
3.3.1 三维线性最小方差方法 |
3.3.2 三维多通道联合处理方法 |
3.3.3 三维局域化联合处理方法 |
§3.4 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机载双基地 MIMO 雷达多普勒分集复用波形设计 |
§4.1 引言 |
§4.2 多普勒分集复用波形原理 |
§4.3 双基地 MIMO 雷达 DDMA 波形设计 |
4.3.1 双基地 MIMO 雷达 DDMA 信号模型 |
4.3.2 双基地 MIMO-DDMA 雷达 3D-STAP 方法 |
§4.4 仿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三维投影的机载双基地 MIMO 雷达杂波抑制方法 |
§5.1 引言 |
§5.2 三维杂波投影原理 |
5.2.1 三维投影原理 |
5.2.2 投影方向选择 |
§5.3 基于三维投影的双基地 MIMO 雷达杂波抑制方法 |
5.3.1 三维投影矩阵 |
5.3.2 基于虚拟发射波束形成的三维杂波投影方法 |
5.3.3 虚拟发射权优化 |
5.3.4 虚拟发射权设计 |
§5.4 仿真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内容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基于子波变换的雷达杂波恒虚警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雷达杂波处理技术和研究方法 |
1.3 现代信号处理技术与雷达杂波处理 |
1.4 小波变换及应用 |
1.4.1 小波的发展历史 |
1.4.2 小波及小波变换的应用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
1.5.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2 研究结果 |
1.6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小波变换及其性质 |
2.1 连续小波变换及其反变换 |
2.2 二进小波变换 |
2.3 数字信号的二进小波变换 |
2.4 离散小波变换 |
2.5 多分辨分析及其Mallat算法 |
2.5.1 多分辨分析 |
2.5.2 Mallat算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波的杂波处理原理 |
3.1 Mallat的基于小波变换的杂波处理原理 |
3.1.1 基于小波变换的杂波处理原理 |
3.1.2 WTMM(Wavelet Transform Modulus Maxima)的杂波处理算法 |
3.2 Tai-Chiu Hsung的奇异性检测杂波处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统计特性的雷达杂波的恒虚警处理 |
4.1 雷达杂波的基本特性分析 |
4.1.1 杂波的频谱特性 |
4.1.2 杂波的统计分布特性 |
4.2 基于统计特性的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 |
4.2.1 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的原理 |
4.2.2 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子波变换的雷达杂波的恒虚警处理 |
5.1 雷达杂波的子波变换特性 |
5.1.1 杂波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和自相关特性 |
5.1.1.1 功率谱密度函数和自相关函数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
5.1.1.2 地面杂波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和自相关特性 |
5.1.1.3 海杂波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和自相关特性 |
5.1.2 杂波的子波变换特性 |
5.2 基于子波变换的雷达杂波恒虚警处理器 |
5.2.1 雷达杂波数据的仿真 |
5.2.2 基于子波变换的高斯白噪声的杂波恒虚警处理及其性能 |
5.2.2.1 基于子波变换的高斯白噪声的恒虚警处理器 |
5.2.2.2 仿真实验及其性能分析 |
5.2.3 基于子波变换的瑞利分布杂波恒虚警处理器原理及其性能 |
5.2.3.1 杂波恒虚警处理器的原理 |
5.2.3.2 杂波子波恒虚警处理器的处理结果及同CA_CFAR恒虚警处理器比较 |
5.2.3.3 结论 |
5.2.4 基于子波变换的浮动阈值恒虚警处理器的性能及其分析 |
5.2.4.1 浮动阈值小波杂波处理器 |
5.2.4.2 浮动阈值处理器的性能分析 |
5.2.4.3 鲁棒性分析 |
5.2.4.4 SCR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雷达杂波的综合解相关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雷达杂波的综合解相关处理[J]. 张润泽. 大连海运学院学报, 1983(S1)
- [2]双波束天线雷达杂波综合解相关处理[J]. 赵元平. 大连海运学院学报, 1985(02)
- [3]雷达杂波综合解相关处理最佳信号组合方式的探讨[J]. 赵元平.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1987(02)
- [4]基于FPGA的雷达信号采集与处理的研究[D]. 许爽. 大连海事大学, 2004(04)
- [5]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杂波处理技术的研究[D]. 杨立.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3)
- [6]VTS雷达杂波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D]. 孙长生. 大连海事大学, 2005(08)
- [7]综合解相关系统反馈积累检测器[J]. 齐国清. 大连海运学院学报, 1985(02)
- [8]XX雷达杂波抑制方法研究[D]. 李鸿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6)
- [9]机载双基地MIMO雷达波形设计与空时自适应处理研究[D]. 党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11)
- [10]基于子波变换的雷达杂波恒虚警技术研究[D]. 冯浩. 大连海事大学,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