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料容器盛装汽油易起火(论文文献综述)
刘纪达,郑赛,孙洛浦[1](2020)在《典型塑料容器与汽油混合燃烧残留物的SPME-GC/MS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选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SPME-GC/MS)分析火场中常见塑料容器与汽油混合燃烧残留物,对火场中是否存在助燃剂进行判定。方法在扩散时间40min、扩散温度100℃、室温萃取的条件下,选取100μm PDMS红色萃取头,检测低密度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种塑料材质容器与汽油混合燃烧残留物的主要成分,并对火场中是否存在汽油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从两种塑料材质容器与汽油混合燃烧残留物中提取到较完整的汽油特征组分,主要包括甲苯、二甲基苯、三甲基苯、四甲基苯、五甲基苯、萘、甲基萘及茚满类化合物。结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影响因素较少,能够满足对火场残留物中汽油特征组分的检测要求。
黄勇[2](2012)在《公共汽车的防火设计缺陷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以2009年成都"6.5"公交车放火案件为例,根据火灾现场勘查、证人证言和公交车全尺寸火灾实验,分析公共汽车防火设计存在的缺陷,总结事故的教训,对公共汽车防火本质安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张成立[3](2011)在《空气泡沫灭火剂与石油化工火灾扑救》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频发的石油化工火灾为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再一次引起人们对石油化工火灾问题的高度关注。文章介绍了在石油化工火灾中常用空气泡沫灭火剂的种类、灭火机理、适用范围、优点及不足,指出了空气泡沫灭火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展望了其在石油化工火灾中的应用前景。
宋晓勇[4](2009)在《成都市“6·5”公交车放火案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分析了成都市"6.5"公交车放火案的调查工作,论述了确认起火时间、起火部位、起火点和车厢地板上液体燃烧痕迹的推理分析方法以及获取关键物证、确认事件有放火嫌疑的过程;并对提高客运车辆的本质安全水平和今后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朱印华,田堂允[5](2009)在《盛夏:严防家庭火灾隐患》文中研究说明每到夏日高温天气,在用电高峰期,电力部门为避免电网崩溃,往往都会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若预防不到位,会导致正在高速运转的电脑、电视、空调等电器发生短路,甚至引起各种电器火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
李航[6](2009)在《易燃品包装对铁路运输安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危险货物包装能够防止其因接触雨雪、阳光、潮湿空气和杂质发生变质或剧烈化学反应而造成事故;其次,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所受的碰撞、摩擦、使其在包装保护下处于完整和相对稳定状态,从而保证安全运输;第三,防止因货物撒漏、挥发以及性质相互抵触的货物直接接触而发生事故或污染运输设备及其它货物;第四,便于装卸、搬运和保管,做到及时运输并使车辆载重量提高。所以,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是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完整的基础。本论文选定极易造成运输事故的易燃品作为研究范围,从运输包装着手,研究包装条件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关系。通过对易燃化学品进行分类,归纳分析了各类危险品的化学特性;介绍了危险品各类运输包装以及对包装强度进行检验的包装性能试验的方法,并以电石运输包装为例,讨论了包装与易燃品本身的适应性,提出了危险品运输包装的特殊条件。而在运输过程中,易燃品包装件可能受到温度湿度变化、化学活性污染冲击、振动、静压力和动态压力等损害。针对流通过程中包装件可能产生的损坏,需要对运输包装及其内装物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在分析以上各种损害性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缓冲包装的设计方法,为提高危险货物运输包装强度措施的采取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最后在分析了运输过程中致使包装件破损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参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了易燃货物运输包装安全检查表,并从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三个方面提出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预防对策,以确保运输的安全。
何冬玲,岳强[7](2007)在《加油站危险性分析和控制》文中指出从物料、工艺、设备、环境、人为五方面分析了加油站的危险、有害因素,总结和给出了加油站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成都鑫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8](2001)在《纪念江泽民总书记《责任重于泰山》重要讲话公开发表五周年 “剑南春”杯全国青少年消防知识竞赛题》文中指出参赛须知 一、答题请用钢笔或圆珠笔、毛笔将答题卡的正确答案涂黑。 二、将填好的答题卡剪下放入信封内,贴足邮资;寄到北京市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全国青少年消防知识竞赛组委会”,邮政编码:100050。 三、竞赛从2001年11月9日“119消防日”开始,2002年1月19日结束,答题卡截止时间为2002年1月19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四、正确答案及获奖名单将在《中国青年》杂志、《中国消防》杂志及《云南消防》杂志上公布。 五、竞赛采取抽奖形式,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20o名,分别给予奖全或纪念品,另评出优秀组织奖20名。 六、答题卡复印有效,每位参赛者只能坟写一份答题卡。
《中国青年》杂志社[9](2001)在《纪念江泽民总书记《责任重于泰山》重要讲话公开发表五周年 “剑南春”杯全国青少年消防知识竞赛题》文中认为
仵建民,张玉洁[10](1999)在《刑事犯罪中常见微量物证的发现和采集》文中研究表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微量物证对案件侦破的作用愈来愈大,但由于其体积小、质量轻、不易察觉、易污染等特点,现场勘查时较难发现、提取和保存。鉴于此,本文系统的阐述了微量物证现场存在的重点部位、不同案件中勘查的重点以及爆炸残留物、射击残留物、纤维等常见微量物证的提取、保存和注意事项。
二、塑料容器盛装汽油易起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塑料容器盛装汽油易起火(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塑料容器与汽油混合燃烧残留物的SPME-GC/M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1.2 实验条件 |
1.2.1 色谱条件 |
1.2.2 质谱条件 |
1.3 样品制备 |
1.4 实验方法 |
1.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1.5.1 纤维萃取头的选择 |
1.5.2 检测温度的优化 |
1.5.3 扩散时间的优化 |
1.5.4 萃取时间的优化 |
1.5.5 气密性检测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汽油原样的SPME-GC/MS分析 |
2.2 LDPE材质塑料容器对应样品的SPME-GC/MS分析 |
2.2.1 LDPE材质塑料容器原样燃烧残留物 |
2.2.2 LDPE材质塑料容器与汽油混合燃烧残留物 |
2.3 PET材质塑料容器对应样品的SPME-GC/MS分析 |
2.3.1 PET材质塑料容器原样燃烧残留物 |
2.3.2 PET材质塑料容器与汽油混合燃烧残留物 |
3 结论 |
(2)公共汽车的防火设计缺陷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件概况 |
2 公交车火灾防控方面暴露出的问题 |
2.1 乘客“逃生无门” |
2.2 车辆内饰材料燃烧迅猛 |
2.3 常规器材根本不能应对此类突发事件 |
3 对 策 |
3.1 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 |
3.2 载客密度、车门应急开启方式和驾驶员门 |
3.3 尽快修订法律法规, 为公共交通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
3.4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 加强综合治理 |
(3)空气泡沫灭火剂与石油化工火灾扑救(论文提纲范文)
1 石油化工火灾和灭火剂选择 |
1.1 石油化工火灾 |
1.2 灭火剂选择 |
2 常见空气泡沫灭火剂在石油化工火灾中的应用 |
2.1 空气泡沫灭火剂灭火原理 |
2.2 在石油化工火灾中的应用[2-4] |
2.2.1 蛋白泡沫灭火剂 (P) [5-6] |
(1) 灭火机理 |
(2) 适用范围 |
(3) 优点和不足 |
2.2.2 氟蛋白泡沫灭火剂 (FP) [7-8] |
(1) 灭火机理 |
(2) 适用范围 |
(3) 优点和不足 |
2.2.3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AFFF) [9] |
(1) 灭火原理 |
(2) 适用范围 |
(3) 优点和不足 |
2.2.4 抗溶性泡沫灭火剂 (AR) |
3 注意事项 |
3.1 空气泡沫灭火剂扑救石油化工火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3.2 合理包装、运输、储存泡沫液 |
4 发展趋势[10] |
(4)成都市“6·5”公交车放火案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1.1 车 况 |
1.2 现场概况 |
2 调查情况 |
2.1 起火时间的认定 |
2.2 起火部位的认定 |
2.2.1 车体外部燃烧痕迹证明起火部位 |
2.2.2 车厢内部燃烧痕迹证明起火部位 |
2.2.3 乘客证言证明起火部位 |
2.2.4 报警人证言证明起火部位 |
2.2.5 手机拍摄视频证明起火部位 |
2.2.6 尸体的分布状态证明起火部位 |
2.3 起火点的认定 |
2.3.1 液体燃烧痕迹证明起火点 |
2.3.2 乘客的烧伤痕迹证明起火点 |
2.3.3 乘客的证言证明起火点 |
2.4 起火原因的认定 |
2.4.1 排除爆炸引起燃烧 |
2.4.2 排除发动机故障引起燃烧 |
2.4.3 排除汽车底盘高温部件引燃汽油 |
2.4.4 排除油路、电路故障引起燃烧 |
2.4.5 排除空调引起燃烧 |
2.4.6 排除手机等电子类物品引起燃烧 |
2.4.7 排除车辆外部火源引起燃烧 |
2.4.8 物证和证人证言证明此案有放火嫌疑 |
3 今后工作中需进一步强调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
3.1 对公交系统实施监督管理的管辖权限问题 |
3.1.1 监督管理是公安消防机构的法定职责 |
3.1.2 监督检查内容必须遵从相关消防法规的规定 |
3.1.3 监督检查必须使用与法规配套的法律文书 |
3.2 突发事件中相关警种之间协调等问题亟待解决按照公安部令第108号《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一 |
3.3 应立即组织修订相关现行国家标准 |
3.4 进一步研究调查静电起火的技术问题 |
(6)易燃品包装对铁路运输安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危险货物运输及包装管理政策法规 |
1.2.2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条件及安全分析现状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易燃化学品包装条件研究 |
2.1 危险货物的包装概述 |
2.1.1 危险货物包装的分类 |
2.1.2 包装性能试验 |
2.2 易燃品的化学特性及其包装 |
2.2.1 各类易燃品的化学特性分析 |
2.2.2 几种常见重要的包装 |
2.3 运输包装条件研究 |
2.3.1 电石的特性及运输包装 |
2.3.2 相对湿度和乙炔气体产生的关系 |
2.3.3 最小需水量计算 |
2.3.4 结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环境条件对运输包装的影响分析 |
3.1 概述 |
3.2 自然因素对包装件的影响 |
3.2.1 温度对包装的影响 |
3.2.2 湿度对包装的影响 |
3.2.3 化学腐蚀对包装件的影响 |
3.3 机械作用对包装件的影响 |
3.3.1 静压力对包装件的影响 |
3.3.2 振动对包装件的影响 |
3.3.3 冲击对包装件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易燃品运输包装安全研究 |
4.1 缓冲包装设计 |
4.1.1 缓冲包装设计基本原理 |
4.1.2 缓冲包装设计 |
4.2 易燃品运输包装安全评价 |
4.2.1 安全检查表法 |
4.2.2 易燃货物运输包装安全检查表 |
4.3 危险货物包装安全技术要求 |
4.3.1 包装的材质、种类和封口 |
4.3.2 包装及材料的强度 |
4.3.3 包装衬垫 |
4.3.4 包装避免气候变化影响 |
4.3.5 合理采用小包装运输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对策 |
5.1 事故可预防原理 |
5.2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对策 |
5.2.1 安全教育对策 |
5.2.2 安全管理对策 |
5.2.3 技术设备的控制 |
5.3 运输事故初期应急处理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加油站危险性分析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加油站危险性分析 |
2.1 与油品相关的危险性分析 |
2.2 工艺操作过程危险性分析 |
(1) 卸油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
(2) 量油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
(3) 加油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
(4) 清罐时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中毒和窒息事故。 |
2.3 设备 (设施) 危险性分析 |
(1) 油罐、管道渗漏。 |
(2) 设备 (设施) 雷击事故。 |
(3) 电气火灾。 |
(4) 触电事故 |
(5) 采光照明不良 |
2.4 加油站站内外环境危险性分析 |
2.4.1 站外环境危险性分析 |
2.4.2 站内环境危险性分析 |
2.5 人为危险性分析 |
2.6 加油站危险性分析结果 |
3 加油站危险性控制措施 |
3.1 提高员工素质, 增强安全意识 |
3.2 控制加油站设施安全间距 |
3.3 控制油气散发和集聚 |
(1) 实施密闭卸油技术。 |
(2) 使用密封加油技术。 |
(3) 禁止室内罐储油、地下室储油。 |
(4) 增加通风。 |
(5) 合理设定地坪标高。 |
3.4 控制油罐和管道标高 |
3.5 消除静电危害 |
3.6 防止雷击 |
3.7 控制电气点火源 |
3.8 控制明火源 |
3.9 汽油、柴油储存特别注意事项 |
3.10 做好加油站的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 |
4 加油站火灾应急处理措施 |
4.1 加油站火灾扑救 |
4.2 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
4.2.1 油罐或油罐车油品火灾扑救 |
4.2.2 加油机或卸油口火灾扑救 |
4.2.3 漫溢油品火灾 |
4.2.4 加油车、运油车发动机起火 |
4.2.5 其它非油品火灾 |
四、塑料容器盛装汽油易起火(论文参考文献)
- [1]典型塑料容器与汽油混合燃烧残留物的SPME-GC/MS分析[J]. 刘纪达,郑赛,孙洛浦. 刑事技术, 2020(01)
- [2]公共汽车的防火设计缺陷与对策[J]. 黄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05)
- [3]空气泡沫灭火剂与石油化工火灾扑救[J]. 张成立. 广州化工, 2011(12)
- [4]成都市“6·5”公交车放火案调查与分析[J]. 宋晓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09)
- [5]盛夏:严防家庭火灾隐患[J]. 朱印华,田堂允. 新安全 东方消防, 2009(07)
- [6]易燃品包装对铁路运输安全影响研究[D]. 李航.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 [7]加油站危险性分析和控制[J]. 何冬玲,岳强. 林业劳动安全, 2007(02)
- [8]纪念江泽民总书记《责任重于泰山》重要讲话公开发表五周年 “剑南春”杯全国青少年消防知识竞赛题[J]. 成都鑫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消防, 2001(06)
- [9]纪念江泽民总书记《责任重于泰山》重要讲话公开发表五周年 “剑南春”杯全国青少年消防知识竞赛题[J]. 《中国青年》杂志社. 山东消防, 2001(11)
- [10]刑事犯罪中常见微量物证的发现和采集[J]. 仵建民,张玉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