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草胶囊治疗尿酸肾病的实验研究

胃草胶囊治疗尿酸肾病的实验研究

一、威草胶囊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颜中玉,刘晓静,黄萍,孟令栋,沙鑫,刘珂[1](2022)在《尿酸性肾病中医药治疗概述》文中研究表明尿酸性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是因体内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目前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是终末期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尿酸性肾病方面展现独特优势,本文主要对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孙童[2](2021)在《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UAN)又称高尿酸血症肾病、痛风肾病,是指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尿酸晶体沉积于远端小管或集合管管腔所致的肾脏损害。按照其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以及尿酸结石三种类型[1]。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和痛风是导致肾脏损害的常见原因之一。并且有研究表明[2]40%以上痛风患者可以发展为慢性肾脏病,而将近有50%的患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尸检发现79%~99%的痛风患者都有尿酸性肾病[3]。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条件和饮食水平的提高,我国HUA患者已经达到将近1.2亿[4],该数据是我国10年前HUA患病率的10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是决定其预后转归的主要危险因素[5]。因此,加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的预防及治疗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及发病机制尚未得到统一认识,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客观评价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扩大样本量来研究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方案,以期能够为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目的:客观准确分析和评价中药在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治疗中关于疗效及安全性的问题,为今后在临床实际治疗操作中做出可靠的系统评价证据。研究方法:为避免研究的重复性及报告偏差,本研究在文献检索前于Prospero平台完成注册。注册完成后全面检索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包括:(1)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 以及 Cochrane liabrary 数据库。依据在Prospero平台注册时制定的检索策略广泛全面的检索有关中药或中西医结合(试验组)对比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RCT)。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到Noteexpress文献处理软件中,再结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严格仔细地筛选,确定最终纳入研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依据Coc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出统计分析所需要的指标和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对本研究的各项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产生的相应结果进行科学的方法学、医学以及伦理学上的详细解释和讨论。最终得出本篇论文的结果,即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是否有疗效,其疗效水平如何,具体指标缓解如何,并为以后的临床实际操作做出详细的可靠的决策证据。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文献74篇,均为中文文献,时间为201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共纳入患者5507名,其中试验组2759名,对照组2748名,男:女≈3:1。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30,95%CI(1.26,1.33),z=17.28,P<0.00001]纳入的74篇研究全部报告了血尿酸(SUA)的结果,合并结果示:试验组降低 SUA 水平优于对照组[MD=-38.81,95%CI(-49.01,-28.62),z=7.46,P<0.00001],但异质性大(I2=96%),故根据试验组干预措施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示:单用中药降低SUA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不显着[MD=-7.2,95%CI(-18.42,4.01),Z=1.26,P=0.21]。而中药联合西药降低SUA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性[MD=-45.71,95%CI(-56.16,-35.26),Z=8.57,P<0.00001]。共有 70 项研究报告了血肌酐(SCr),依据各对照组阳性药物不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对照组阳性药物为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时,试验组降低SCr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阳性药物为氯沙坦钾时,试验组降低SCr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18篇研究报告了中医症候积分,但异质性严重(I2=96%),根据参考标准不同进行亚组分析,8篇中医症候积分参照2002年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合并结果示试验组在减轻患者症状方面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显着[MD=-1.23,95%CI(-2.25,-2.0),Z=2.34,P=0.02];5 篇参照 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颁布的《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合并结果示试验组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显着[MD=-2.35,95%CI(-3.88,-0.81),Z=2.99,P=0.003];5篇未标明出处或未提参考标准或两种参考标准结合使用,合并结果示试验组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显着[MD=-1.35,95%CI(-2.37,-0.32),Z=2.58,P=0.01]。共有 48 篇研究报告了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24-UTP)的结果,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对照组阳性药物为别嘌醇、非布司他、氯沙坦钾时,试验组降低24-UTP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阳性药物为苯溴马隆时,试验组降低24-UTP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63篇报告了尿素氮(BUN)的结果,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12=94%),试验组降低BUN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1.95,95%CI(-2.29,-1.62),Z=11.41,P<0.00001]。共有 20 篇报告了尿 β2-微球蛋白(β2-MG)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I2=94%),试验组降低尿β2-MG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0.29,95%CI(-0.36,-0.22),z=7.62,P<0.00001]。共有 16 篇报告了血β2-MG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I2=95%),试验组降低血β2-MG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1.06,95%CI(-1.38,-0.75),Z=6.63,P<0.00001]。共有 6 篇报告了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I2=0%),试验组提高eGFR 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8.45,95%CI(6.47,10.44),z=8.34,P<0.00001]。共有 6篇报告了血清胱抑素-C(Cys-C)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I2=78%),试验组降低 Cys-C 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0.19,95%CI(-0.34,-0.04),Z=2.43,P=0.02]。共有30项研究报告了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合并结果示同质性较好(I2=22%),试验组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治疗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尿酸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血尿酸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单纯中药治疗降低血尿酸与单纯西药治疗无显着差异。在降低24-UTP、SCr、BUN、尿/血β2-MG、Cys-C,提高eGFR方面比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好。但对照组阳性药物为氯沙坦钾时,试验组与对照组降低SCr的疗效无显着差异,对照组阳性药物为苯溴马隆时,试验组与对照组降低24-UTP无显着差异。中药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着,且中药不良反应较低。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纳入的大多数文献存在异质性且RCT设计的方法亦有缺陷,因此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双盲设计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李东东,高建东,刘伟伟,甘静,周嘉宝[3](2020)在《中医药干预尿酸性肾病炎症的实验研究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炎症是尿酸性肾病进行性发展的主要病理因素,炎细胞和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药在尿酸性肾病炎症的治疗中具有多层次、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的优势,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炎症的研究作简明综述。

刘美茜[4](2020)在《利湿化浊补肾法治疗高尿酸性肾病(肾阳不足,湿浊偏盛证)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立足于最新的高尿酸性肾病研究成果,结合祖国传统医学中历代医家对高尿酸性肾病的认识和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等理论学说,从临床研究入手,通过观察自拟方降酸复肾方治疗高尿酸性肾病(肾阳不足,湿浊偏盛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临床的安全性,进而为中医药治疗高尿酸性肾病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本课题严格依照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疗区的72例高尿酸性肾病(肾阳不足,湿浊偏盛证)患者。按随机法设置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人。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一般临床指标方面,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另加降酸复肾方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另加非布司他片进行治疗。在临床医治过程中,逐一记录、核对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中医中医症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数值、血肌酐、尿素氮、尿β2-MG、尿隐血等方面情况,并做出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经SPSS 17.0统计系统对所采集的数据行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两个组在腰酸腿软、肢冷畏寒、肢体浮肿、口中黏腻等症状方面均出现P>0.05,无显着差异;在身体困重、纳呆食少、精神不振等症状方面P<0.05,具有显着差异。在中医症候总积分方面,组内、组间比较均呈现P<0.05,具有显着差异。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91.6%,将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P<0.05,具有显着差异。在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尿β2-MG、尿隐血等方面,组内比较均呈现P<0.05,存在显着差异。组间比较时,肌酐、尿隐血两个方面得出P>0.05,不存在显着差异;血尿酸、尿素氮、尿β2-MG三个方面P<0.05,存在显着差异。在疾病疗效总有效率这一方面,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88.9%、91.6%,将两组进行组间对比,得出P<0.05,具有显着差异。说明降酸复肾方在治疗高尿酸性肾病(肾阳不足,湿浊偏盛证)方面具有显着疗效,且在改善中医证候身体困重、纳呆食少、精神不振等方面以及降低血尿酸、尿素氮、尿β2-MG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降酸复肾方治疗高尿酸血症(肾阳不足,湿浊偏盛证)临床疗效突出,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安全性良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改善肾功能,并能有效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叶琳琳[5](2019)在《基于NLRP3炎性体探讨利湿化瘀通络法组方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利湿化瘀通络法组方对尿酸性肾病(UAN)大鼠血清尿酸(S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影响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IL-1β含量、NLRP3蛋白的表达及NLRP3、IL-1β、IL-18 mRNA表达情况,探讨组方是否通过下调NLRP3炎性体,进而影响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表达,发挥干预尿酸性肾病的作用。方法:适应性喂养60只Wistar大鼠一周后,随机等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并予普通饲料饮食、自由饮用蒸馏水。制备UAN模型与给药治疗于同一天进行,上午腺嘌呤(100mg/kg)+乙胺丁醇(250mg/kg)混悬液灌胃造模,下午空白组、模型组分别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余组大鼠分别予不同浓度的利湿化瘀通络法组方(10.53g/kg,21.07g/kg,42.14g/kg)及别嘌醇混悬液(27mg/kg)灌胃治疗,连续21天。造模第21天灌胃治疗2h后称量大鼠体重,依重量予以麻醉后取材。检测大鼠SUA、Scr、BUN,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NLRP3的蛋白生成状态,Q-PCR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NLRP3、IL-1β、IL-18 mRNA表达。结果:1.血清尿酸、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SUA、S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别嘌醇组SU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药低剂量组SUA水平稍有下调,但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SUA、Scr、BUN水平最接近空白组(P<0.05)。2.血清IL-1β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别嘌醇组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在各药物干预组中IL-1β含量与空白组最接近(P<0.01)。3.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大鼠肾组织病变明显,管腔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崩解,落入管腔。在肾小管和间质中,观察到棕色尿酸盐晶体沉积,局部炎性细胞浸润。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别嘌醇组大鼠肾脏尿酸盐结晶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肾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有不同程度减轻,肾小管扩张有所改善。其中,中药中剂量组的肾组织结构相对完整,细胞损伤程度轻,与正常组的病理切片最接近。4.免疫组化结果:空白组未见明显NLRP3蛋白表达;模型组NLRP3阳性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NLPR3蛋白阳性表达呈棕色块状物,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中;各药物干预组NLRP3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中药中剂量组降低NLRP3蛋白表达的作用优于别嘌醇组(P<0.05),且中药中剂量组下调NLRP3蛋白表达的作用最优(P<0.01)。5.Q-PCR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余组大鼠肾组织IL-1β、IL-18、NLRP3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IL-1β、IL-18、NLRP3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中药中剂量组下调IL-1β、IL-18、NLRP3水平优于其他药物干预组。结论:1.利湿化瘀通络法组方有效改善UAN大鼠的一般情况,降低UAN大鼠SUA、Scr、BUN水平的作用,并能减少肾脏中尿酸盐的沉积,减轻肾细胞变性、炎性浸润、坏死程度,具有一定的保护肾脏的作用。2.利湿化瘀通络法组方明显降低IL-1β含量、NLRP3的蛋白表达及NLRP3、IL-1β、IL-18 mRNA的表达,进而减轻UAN病变的程度。3.利湿化瘀通络法组方通过抑制NLRP3炎性体活化,抑制炎症因子IL-1β、IL-18分泌和释放,发挥干预UAN的作用,这可能是利湿化瘀通络法组方治疗UAN的机制之一。

姜南[6](2019)在《膏摩联合加味活血四妙汤干预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改变,高尿酸血症正以每年极大的速率递增并趋于年轻化。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新发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引起尿酸性肾病。尿酸性肾病早期临床症状隐匿,极易误诊和漏诊,患者多以长期痛风后出现蛋白尿、血尿、腰痛等为首发症状就诊于肾病科,此时肾功能多有下降,常已进展为慢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危害性极大,一旦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且常并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目前针对慢性尿酸性肾病,西医主要有降低血尿酸、保护残存肾功能、防治并发症等治法,降尿酸获效明显,但在大量药物使用的同时,不良反应随之而来,西医无法改善患者的多种临床症状,患者周身乏力、食欲减退、腰部酸痛等症状常常出现,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干预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病程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优势愈发凸显,导师组临床以活血化瘀、利湿化浊为法,运用加味活血四妙汤,临床及动物实验均取得明确疗效。同时,导师组在临床运用具有补益脾肾、化瘀泄浊功效的中药膏摩治疗多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证属脾肾亏虚、湿浊瘀阻的患者时,同样取良好临床疗效,患者腹部胀满、腰酸乏力等症状得以显着缓解。因此,本课题探讨了中药膏摩外用联合中药内服干预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效果。另一方面,加味活血四妙汤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疗效显着,然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课题进一步通过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加味活血四妙汤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1.临床试验:临床观察中药膏摩外用联合加味活血四妙汤内服及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脾肾亏虚、湿浊瘀阻型慢性尿酸性肾病的效果,并与加味活血四妙汤联合西药内服相比,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尿酸、血肌酐的变化,并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2.动物实验:建立慢性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予加味活血四妙汤灌胃进行干预,4周后取材,对正常组、模型组、加味活血四妙汤组大鼠之间的血清代谢轮廓进行系统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加味活血四妙汤干预慢性尿酸性肾病的机制。研究方法:1.临床试验: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符合脾肾亏虚、湿浊瘀阻型慢性尿酸性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膏摩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加味活血四妙汤内服进行干预,膏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膏摩外用,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尿酸、血肌酐等血生化指标,并进行疗效评定。2.动物实验:采用腺嘌呤联合乙胺丁醇诱导慢性尿酸性肾病模型,模型成功后给予加味活血四妙汤灌胃进行干预,并对正常组、模型组、加味活血四妙汤组大鼠血清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代谢组学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试验:(1)膏摩组及对照组血尿酸均显着降低,其中膏摩组尿酸较治疗前平均下降29.80%(t=4.453,P=0.001),对照组下降13.73%(Z=4.453,P=0.001)。(2)治疗后,膏摩组患者Scr水平较前平均下降34.78%(Z=-3.408,P=0.001),对照组在减轻患者Scr水平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Scr均值较治疗前呈现下降趋势。(3)膏摩组在改善检验结果方面,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膏摩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4)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其中膏摩组症状总积分较前下降71.14%(t=19.572,P=0.00),对照组下降66.20%(t=14.981,P=0.00);膏摩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膏摩组优于对照组(P=0.00)。2.动物实验:经加味活血四妙汤干预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鉴定了 42种潜在的病理标志物,其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及磷脂酰丝氨酸等14个代谢物呈现出显着下调,色氨酸、吲哚等28个差异代谢物出现出显着上调。研究结论:1.临床试验: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加味活血四妙汤口服、膏摩外治法对脾肾亏虚、痰瘀湿阻型CUAN较单纯药物内服具有更好的降低血尿酸、血肌酐效果,且能更显着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动物实验:慢性尿酸性肾病大鼠体内存在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泛酸盐及辅酶A合成等代谢通路的紊乱,加味活血四妙汤可能通过调节上述紊乱的代谢途径,进而延缓慢性尿酸性肾病的进展,保护残存肾功能。

张金焕[7](2019)在《痛风性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在中医证型中的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痛风性肾病和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痛风性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在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中比较相关因素的中差异,为痛风性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方法口本研究基于相应诊断标准的临床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了 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深圳市中医院住院部风湿病科,内分泌科和肾内科确诊的120例痛风患者为对照组,及61例痛风性肾病患者为病例组,分析临床资料,包括基础资料:性别、年龄、BMI、病程、既往史(高血压及高血糖病史);实验室指标:肾功能(SUA、Scr、BUN、Cys-C)、血脂(TC、TG、HDL、LDL)及尿常规结果,使用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痛风性肾病的危险因素。另外参照相应的中医诊断标准,统计分析痛风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在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1.痛风性肾病组与痛风组在基本情况方面比较,高血压病史(P=0.000)、年龄(P=0.007)、病程(P=).000)、BMI(P=0.000)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性别、吸烟烟酒史、高血糖病史方面差异无显着性差异(P>0.05)。2.痛风性肾病组与痛风组在实验室指标的血脂方面,HDL(P=0.033)、TG(P=0.013)、尿比重(P=0.003),尿ph(P=0.007)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LDL、TC、差异无显着性差异(P>0.05)。3.痛风性肾病组与痛风组在实验室指标的肾功能方面比较,SUA(Pl0.002)、Scr(P=0.000)、BUN(P=0.005)、Cys-C(P=0.000)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在考虑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得出,结果显示:病程(or=8.403,P=0.000)、年龄(OR=1.089,P=0.023)、BMI(OR=5.482,P=0.001)、高血压(OR143.18,P=0.001)是痛风性肾病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病程越长,BMI越高,患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痛风性肾病的风险越大。5.在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证型即虚实夹杂与实证在临床相关因素比较得出两种证型在血尿酸水平上有显着差异(P=0.013<0.05)。结论:1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BMI、胱抑素C、血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PH、尿比重是痛风性肾病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病程、血尿酸、BMI、高血压病史是痛风性肾病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尿酸越高、BMI越大越高,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并发痛风性肾病。2痛风性肾病中医证型在血尿酸方面有显着性差异。

张金焕,张剑勇[8](2018)在《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损害成为高尿酸血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目前现代医学对尿酸性肾病的病机和治疗的研究逐渐清楚。但由于诊断为尿酸性肾病时肾损害已经是中晚期,且西药的毒副作用不能忽略,因此近年来从中医药方面寻求有效且安全的防治方法为本病开阔了前景。本文旨在从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庄丽华,胡家才,王道春,吴凡,任开明,杨智杰,刘俊,吴昊,梅莎莎,邓巧莉,周甜[9](2017)在《威草胶囊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miR-29a和miR-30c的影响和机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威草胶囊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miR-29a和miR-30c表达的影响,探讨威草胶囊降血尿酸和肾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威草胶囊小剂量组、威草胶囊大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4组均给予高嘌呤饲料喂养,在给予高嘌呤饲料后的第20天停用高嘌呤饲料,均改用普通饲料喂养。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蒸馏水2 m L灌胃,别嘌呤醇组给予别嘌呤醇0.05 g/(kg·d)灌胃,威草胶囊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分别给予威草胶囊0.9g/(kg·d)、1.8 g/(kg·d)灌胃,共4周。4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UA、BUN、SCr水平;摘取双侧肾脏,做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TGF、TGF-β1、ColⅠ、ColⅢ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大鼠肾组织中miR-29a和miR-30c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UA、BUN、SC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别嘌呤醇组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威草胶囊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血清UA、BUN、SCr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威草胶囊大剂量组血清UA、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别嘌呤醇组(P均<0.05),威草胶囊小剂量组血清UA、BUN、SCr水平与威草胶囊大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E染色、Masson染色:正常组少量肾组织纤维化,纤维化程度轻;模型组纤维化区域增多,纤维化程度重;别嘌呤醇组肾组织纤维化改变不明显;威草胶囊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肾组织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威草胶囊大剂量组接近正常。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CTGF、TGF-β1、ColⅠ、ColⅢ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威草胶囊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CTGF、ColⅠ、ColⅢ表达量和威草胶囊大剂量组TGF-β1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别嘌呤醇组(P均<0.05);威草胶囊小剂量组CTGF、TGF-β1、ColⅠ、ColⅢ表达量与威草胶囊大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miR-29a、miR-30c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威草胶囊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miR-29a、miR-30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别嘌呤醇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威草胶囊大剂量组miR-29a、miR-30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别嘌呤醇组(P均<0.05);威草胶囊小剂量组miR-29a、miR-30c表达水平与威草胶囊大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威草胶囊可改善尿酸性肾病大鼠的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纤维化程度,与其升高肾组织miR-29a、miR-30c的表达水平,降低TGF-β1、CTGF的表达,减少ColⅠ、ColⅢ的生成有关,别嘌呤醇不具有此作用。

宋慧真[10](2017)在《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对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辨证分型、检查指标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确立慢性尿酸性肾病的辨证要素,总结出慢性尿酸性肾病的证候要素特点,探讨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分析与慢性尿酸性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慢性尿酸性肾病中医证候诊断、预防、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所制定的《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为准,共纳入5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男性45例,女性11例,年龄在24岁至79岁之间,参照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所制定的《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将慢性尿酸性肾病分为4个实性证型,5个虚性证型,根据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体征,四诊合参,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制订临床调查登记表,详细收集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饮食习惯、体重、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一般情况,及患者血尿常规、血栓止血、血脂等实验室检查,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验证各个因素是否与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有显着性影响。结果:1.本研究发现,性别、年龄、体重、患高尿酸血症病程、并发病症、职业类型、饮食习惯、家族史、发病诱因、血脂是慢性尿酸性肾病发病的可能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29、0.002、0.002、0.048、0.008、0.007、0.038、0.016、0.039),季节与其发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2.性别、年龄、体重、血脂、患高尿酸血症病程、饮食习惯是慢性尿酸性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5、0.037、0.002、0.005、0.042、0.001)。3.5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临床证型复杂,虚性与实性证候要素交互间杂的复合型证型多见,纯虚证共7例,占总例数的12.5%,其中脾肾气虚型3例,为最多;纯实证共13例,占总例数的23.21%,其中血瘀型5例,为最多;虚实夹杂型共36例,占总例数的64.29%,其中脾肾气虚兼湿热证、肝肾阴虚兼血瘀证较为显着,分别为9例、8例。4.虚性证型中各种证型与体重指数、凝血指标、血常规的关系比较上,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性证型中湿热型与血小板计数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多种因素对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有影响,其中性别、年龄、体重、血脂、患高尿酸血症病程、饮食习惯是慢性尿酸性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基本规律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临床证型复杂,虚性与实性证候要素交互间杂的复合型证型多见;虚性证型中脾肾气虚型例数最多;实性证型中血瘀型例数最多;虚实夹杂型中脾肾气虚兼湿热证、肝肾阴虚兼血瘀证较为显着。3.实性证型中湿热型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计数与湿热型存在一定关系。

二、威草胶囊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威草胶囊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尿酸性肾病中医药治疗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尿酸性肾病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治疗
    2.1 辨证分期论治
    2.2 专方
    2.3 中成药治疗
    2.4 单味药治疗
    2.5 实验研究
    2.6 中医外治
3 小结

(2)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尿酸性肾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实验室检查
        5 诊断标准
        6. 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尿酸性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尿酸性肾病的认识
        2. 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证型分布
        4. 中医药治疗
        5. 导师经验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2. 纳入排除标准
        3 文献选择和质量评价
        4. 资料提取和偏倚分析
        5. 资料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检索流程和结果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 纳入RCT的偏倚评价
        4. 结局指标
    三、讨论
        1. 临床总有效率
        2. SUA
        3. 中医症候积分
        4. 肾功能
        5. 安全性
        6. 偏倚分析
        7.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附录2

(3)中医药干预尿酸性肾病炎症的实验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参与炎症反应的炎细胞和炎症介质
    1.1炎细胞
    1.2 炎症介质
2 中医药研究
    2.1 端本清源,以除湿浊
    2.2活血化瘀,以通脉络
    2.3 固护脾肾肝,以扶正气
3 讨论

(4)利湿化浊补肾法治疗高尿酸性肾病(肾阳不足,湿浊偏盛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西医学对本病的研究概况
    2 中医学对本病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学对高尿酸性肾病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高尿酸性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学对高尿酸性肾病的辨证分型
        2.4 中医药在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
        2.4.1 单味中药
        2.4.2 中药汤剂
        2.4.3 中药颗粒
        2.4.4 中成药
        2.5 结语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入选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剔除、脱落和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西医常规治疗
        2.2.2 对照组治疗
        2.2.3 治疗组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安全性观察
        2.3.2 疗效性观察
        2.4 疗效评定标准
        2.4.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2.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4.3 中医证候积分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临床资料分析
        3.1 一般情况、可比性分析
        3.2 临床疗效对比
        3.3 观察指标分析
讨论
    1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
    2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
    3 降酸复肾方的药物组成、分析以及方解
        3.1 药物组成
        3.2 药物分析
        3.3 方解
    4 本课题的结果分析
        4.1 中医观察指标分析
        4.2 化验结果分析
        4.3 安全性观察指标分析
结论
本文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基于NLRP3炎性体探讨利湿化瘀通络法组方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UAN与NLRP3炎性体的相关研究进展
        1.1 NLRP3炎性体与炎症因子IL-1β、IL-18
        1.2 炎症因子IL-1β、IL-18 与UAN的相关性
        1.3 NLPR3炎性体与UAN的相关性
    2 UAN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2.1 尿酸性肾病的中医病名沿革
        2.2 尿酸性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2.3 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溶液配制
    2 方法
        2.1 分组、造模及给药
        2.2 一般情况观察
        2.3 实验取材
        2.4 检测方法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及体重比较
        3.2 肉眼观察肾组织外观形态
        3.3 血清尿酸(SUA)水平比较
        3.4 肾功能(BUN、Scr)水平比较
        3.5 血清IL-1β 表达水平比较
        3.6 肾组织病理学观察
        3.7 肾组织免疫组化观察
        3.8 肾组织IL-1β、IL-18、NLRP3 m RNA表达水平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UAN中医病机分析
    2 利湿化瘀通络法组方的理论依据
        2.1 方药分析
        2.2 药理研究
    3 UAN动物模型的建立
    4 利湿化瘀通络法组方基于NLRP3炎性体调控IL-1β、IL-18 炎症因子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膏摩联合加味活血四妙汤干预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尿酸性肾病的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1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 尿酸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 尿酸性肾病的治疗进展
        4 结语
        参考文献
    二、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诊治概述
        1 尿酸性肾病的病名
        2 历代医家对尿酸性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现状与机理探讨
        4 中药膏膜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及脱落标准
        6 研究方法
        7 疗效判定标准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2 安全性评价
    讨论与分析
        1 实验室指标分析
        2 治疗后两组西医临床疗效分析
        3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 中医疗效机制的探讨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 CUAN模型评价
        2 CUAN模型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平台系统的方法学评价
        3 血清代谢组学数据的分析结果
    讨论与分析
        1 甘油磷脂代谢
        2 色氨酸代谢
        3 泛酸及辅酶A合成
        4 小结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7)痛风性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在中医证型中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s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痛风性肾病的研究现状
        1.1.1 病名释义
        1.1.2 病因病机
        1.1.3 辨证论治
        1.1.4 临床治疗观察兙
        1.1.5 中医方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实验研究
        1.1.6 其他治疗
        1.1.7 结语
    1.2 现代医学关于痛风性肾病的研究现状
        1.2.1 流行病学
        1.2.2 痛风性肾病类型兙
        1.2.2.1 急性痛风性肾病
        1.2.2.2 慢性尿酸肾病
        1.2.2.3 尿酸性肾结石
    1.3 痛风性肾病的治疗
    1.4 结语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入组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研究指标
        2.1.7 统计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痛风与痛风性肾病的比较
        2.2.2 痛风性肾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2.3 痛风性肾病中医证型在各项指标中的的比较
    2.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名释义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3.1 治未病
    3.2 分期治疗
    3.3 虚实论治
        3.3.1 虚实夹杂证
        3.3.2 实证
        3.3.3 虚证
    3.4 中药实验研究
    3.5 中医外治法
        3.5.1 灌肠治疗
        3.5.2 针灸治疗
4 小结

(9)威草胶囊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miR-29a和miR-30c的影响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资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方法
        1.2.1 高嘌呤饲料及威草胶囊的制备
        1.2.2 分组、模型制作及给药方法
        1.2.3 标本的采集及指标检测
        1.2.3. 1 大鼠一般状况观察
        1.2.3. 2 血生化指标检测
        1.2.3.3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
        1.2.3. 4 肾组织miRNAs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死亡情况
    2.2 各组大鼠实验过程中体质量变化情况
    2.3 各组大鼠血清UA、BUN、SCr水平比较
    2.4 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表现
        2.4.1 光镜下HE染色表现
        2.4.2 光镜下Masson染色表现
    2.5 各组大鼠肾组织中CTGF、TGF-β1、ColⅠ、ColⅢ表达情况
    2.6 各组大鼠肾组织中miR-29a、miR-30c表达情况比较
3 讨论

(10)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步骤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信息情况
    2 中医证候分型分布情况
    3 各证型与辅助检查的关系
讨论
    1.中医认识
    2 西医研究
    3 危险因素分析
    4 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5 中医证候与检查指标的关系
    6 结语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病例报告表
附录2 文献综述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3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威草胶囊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尿酸性肾病中医药治疗概述[J]. 颜中玉,刘晓静,黄萍,孟令栋,沙鑫,刘珂. 内蒙古中医药, 2022(01)
  • [2]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Meta分析[D]. 孙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中医药干预尿酸性肾病炎症的实验研究概述[J]. 李东东,高建东,刘伟伟,甘静,周嘉宝. 辽宁中医杂志, 2020(07)
  • [4]利湿化浊补肾法治疗高尿酸性肾病(肾阳不足,湿浊偏盛证)临床观察[D]. 刘美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基于NLRP3炎性体探讨利湿化瘀通络法组方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D]. 叶琳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膏摩联合加味活血四妙汤干预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研究[D]. 姜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7]痛风性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在中医证型中的分析[D]. 张金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J]. 张金焕,张剑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15)
  • [9]威草胶囊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miR-29a和miR-30c的影响和机制[J]. 庄丽华,胡家才,王道春,吴凡,任开明,杨智杰,刘俊,吴昊,梅莎莎,邓巧莉,周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7)
  • [10]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宋慧真.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胃草胶囊治疗尿酸肾病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