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与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急性腰扭伤

针刺与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急性腰扭伤

一、针刺与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腰扭伤(论文文献综述)

蒋筠[1](2021)在《泽兰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泽兰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急性腰扭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因急性腰扭伤在福州市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及康复科就诊的病人,并符合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泽兰汤加味,疗程均为7天。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3天后、治疗7天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并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7天后的腰部活动度及中医证候积分。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指数、腰部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的组内、组间差异,统计分析均运用SPSS 20.0软件。结果:本试验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60人,最终共完成58例;完成率为93.10%。其中对照组29例,试验组29例。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腰部活动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组间对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与治疗前比较腰部活动度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及功能均得到改善。3、试验组在VAS评分、ODI指数、腰部活动度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72.41%,两组总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的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更优。结论:泽兰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及单纯针刺治疗均可减轻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症状,但泽兰汤加味联合针刺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说明泽兰汤加味联合针刺可有效减轻急性腰扭伤的症状。

陈学斌[2](2021)在《推拿结合塞来昔布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塞来昔布对急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腰背肌肌张力、腰椎功能状态以及一次治愈率的影响,减少患者治疗时间,以期更好、更快的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为急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的72例就诊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门诊的急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塞来昔布,200mg/次,一天两次,早晚饭后口服,连续服用3天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3次,连续治疗3天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疼痛度值、JOA评分、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作为观察指标,同时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一次治愈率以及综合疗效评价,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分析评定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体感诱发电位疼痛度值:两组疼痛度值进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降低患者疼痛感;治疗后两组疼痛度值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2.JOA评分: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状态;两组治疗后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腰椎功能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3.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两组治疗前后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能降低患者的腰背肌肌张力;两组治疗后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降低腰背肌肌张力方面优于对照组。4.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一次治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提高一次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推拿结合塞来昔布可以有效缓解腰部疼痛,降低腰背肌肌张力,改善腰椎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塞来昔布治疗。2.推拿结合塞来昔布可以提高患者的一次治愈率,且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塞来昔布,更好、更快的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朱黎[3](2021)在《体针结合腕踝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体针联合腕踝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比较体针联合腕踝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和单纯体针治疗本病的疗效,观察体针结合腕踝针能否更好地促进急性腰扭伤患者腰部功能的恢复,为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优的选穴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30日至2020年1月31日和2020年7月31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花园山)门诊接诊的66例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患者,对符合要求的病例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成2组,即体针组、体针结合腕踝针组(以下称结合组),每组各33例患者,66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无脱落。患者入组前先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腰部CT等检查,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体针组常规取穴,结合组患者在常规体针取穴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的穴位,治疗1次/天,每次30分钟,治疗持续5天,在开始治疗前、初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分别记录下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腰椎活动度量表(Range of motion,ROM)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并对比两组的疗效。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基线情况:本研究体针组和结合组的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全部治疗。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ROM评分、ODI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两组具有可比性。2.组内、组间比较:(1)体针组和结合组初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的VAS评分、ROM评分、ODI指数比治疗前的评分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体针组相比,结合组初次及疗程结束后的VAS评分、ROM评分、ODI指数下降程度更显着,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3.总疗效对比:疗程完成后,体针组和结合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体针组与结合组对比,体针组的治愈率为51.52%,显效率为30.30%;结合组的治愈率为72.73%,显效率为24.24%,两组数据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体针及体针结合腕踝针均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腰部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都具有安全性,并且体针结合腕踝针组的效果更好更快,所以体针结合腕踝针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更佳方案,能快速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其腰部活动等功能恢复,使其尽快回到正常社会生活。

肖宁安[4](2021)在《针刺后溪穴、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镇痛效果对比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大量古代文献和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后溪穴、人中穴为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常用选穴,本研究以急性腰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观察后溪穴、人中穴干预急性腰扭伤的镇痛效果,分析后溪穴与人中穴的镇痛效果差异,从而为针灸干预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选穴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课题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后溪穴组和人中穴组,每组各30例。研究对象的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伤科)》中有关“急性腰扭伤”的中医诊断标准和证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制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有关“急性腰扭伤”的诊断标准。具体治疗方法:后溪穴组患者采取站立位,穴区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选用规格为0.3mm×25mm毫针直刺后溪穴,深度为0.5寸,得气感为手掌甚至手臂酸胀麻木疼痛,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泻法1min,同时嘱患者左右旋转、侧屈,上下俯仰活动腰部,并根据自身承受程度逐渐扩大活动幅度,腰部自主活动5min后嘱患者取俯卧位,针刺腰阳关、大肠俞、肾俞、上髎、次髎、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等穴,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min后出针。人中穴组患者先采取端坐位或站立位,头部轻微向后仰,穴区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选用规格为0.3mm×25mm毫针以45°角度朝鼻尖方向斜刺人中穴,深度为0.3-0.5寸,得气感为患者感鼻部酸胀麻木或眼睛湿润流泪,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泻法1min,随后患者腰部活动及腰部针刺操作方法同后溪穴组。以上两组均治疗1次。本研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现实疼痛强度量表评分(PPI)和腰椎活动度评分(ROM)为观察指标。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VAS、PPI、ROM评分量表信息,治疗5分钟后VAS、PPI评分量表信息和治疗30分钟后VAS、PPI、ROM评分量表信息,记录并收集治疗前后的治疗数据。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26.0,从而分析后溪穴与人中穴干预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镇痛效果差异。研究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VAS评分、PPI评分、ROM评分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分钟)VAS、PPI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分钟)VAS、PPI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针刺后溪穴与人中穴对急性腰扭伤均有镇痛效果。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分钟)VAS、PPI评分差值的比较,后溪穴组治疗前后(5分钟)VAS、PPI评分差值与人中穴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针刺后溪穴在缓解急性腰扭伤的疼痛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人中穴。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30分钟)VAS、PPI、ROM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30分钟)VAS、PPI、ROM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针刺后溪穴与人中穴对急性腰扭伤均有镇痛效果,且二者都能改善腰椎活动度。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30分钟)VAS、PPI、ROM评分差值的比较,后溪穴组治疗前后(30分钟)VAS、PPI、ROM评分差值与人中穴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针刺后溪穴在缓解急性腰扭伤的疼痛和改善腰椎活动度等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人中穴。6.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后溪穴组的愈显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3.3%;人中穴组的愈显率为36.7%、总有效率为86.7%;后溪穴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人中穴组,说明后溪穴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人中穴组。结论:本研究表明,针刺后溪穴对急性腰扭伤的镇痛作用、改善腰椎活动度的效果以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针刺人中穴,本研究为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选穴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李任成,刘汝专,魏纪湖,杨博,罗恒,梁雄钦,熊海风[5](2021)在《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急性腰扭伤是常见的中医骨伤科疾病之一,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工作学习产生了极大困扰。针刺治疗具有简、验、便、廉的优势,往往能获得效如桴鼓的临床疗效。由于针灸流派众多、医者的理论水平及临床经验不同、患者配合程度迥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性腰扭伤的诊疗方案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使得疗效和成本大相径庭,目前如何准确进行辨证论治和规范治疗急性腰扭伤是中医骨伤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近年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报道及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总结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客观规律。

李媛媛[6](2021)在《《针灸甲乙经》郄穴命名内涵与功效拓展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考证《针灸甲乙经》郄穴正名、别名命名内涵,阐发其命名意义,思考总结郄穴命名内涵,从而丰富郄穴穴性内涵,为郄穴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2)对比研究总结《针灸甲乙经》郄穴功效的古今差异,以及古今临床应用差异缘由,以期拓展郄穴临床应用范围;(3)对比发现郄穴临床应用演变规律。方法:本研究以黄龙祥校注的《黄帝针灸甲乙经(新校本)》为蓝本,运用归纳分析方法和对比研究方法对郄穴命名内涵及功效进行研究。(1)归纳分析方法:运用《说文解字》对十六郄穴的正名、别名进行文字解读,再收集、整理有关腧穴命名内涵的相关着作,手动检索出论述郄穴命名内涵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梳理。(2)对比研究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和万方数据库,将通过检索搜集到的郄穴相关文献资料,与《针灸甲乙经》《经络腧穴学》中郄穴的临床应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针灸甲乙经》明确了十六郄穴的定位及其中五个郄穴的别名,对于穴位的描述也更为具体详尽,明确规定和记载了十六郄穴的针刺深度、留针时间、艾灸壮数、郄穴的主治病症等,后世据此发现了郄穴主治病症的选穴规律。(2)通过对《针灸甲乙经》郄穴正名内涵的挖掘与考证,十六郄穴穴性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发现郄穴的命名内涵主要与穴位所处位置机体形态特点、功能主治、穴位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与周围位置关系特点、穴位所在位置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点等相关。如:孔最、梁丘、地机、阴郄、郄门、外丘、中都、跗阳穴的命名主要与穴位所在位置的形态特点相关;温溜、地机、养老、金门、水泉、交信、跗阳穴的命名都与穴位的功能主治相关;梁丘、水泉的命名则与穴位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相关;会宗、中都、交信的命名则与其穴位所在位置与周围位置形成的关系特点相关;阴郄、筑宾、阳交的命名也与其穴位所在位置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相关;另有梁丘为春秋古地名,中都为古官府名。(3)通过对《针灸甲乙经》其中五个郄穴别名的挖掘与考证,发现郄穴的别名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表达郄穴的位置特点、功能主治特点及经气运行特点等。比如脾舌,则更清楚的展现了地机穴归属脾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及主治功能特点。另外,发现相较于郄穴正名内涵的研究而言,有关郄穴别名的研究内容少之又少。(4)通过对《针灸甲乙经》记载十六郄穴古今临床应用比较研究,发现郄穴的临床应用在《针灸甲乙经》中的记载与《经络腧穴学》中的记录以及现代临床应用三者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郄门、会宗、外丘、中都、跗阳穴的临床应用在《针灸甲乙经》中的记载与《经络腧穴学》中的记录基本一致。孔最、梁丘、地机、阴郄、养老、水泉、会宗、交信、阳交的临床应用相较《针灸甲乙经》时期得到进一步拓展。温溜、金门、外丘穴的临床应用在《针灸甲乙经》中的记载较《经络腧穴学》丰富。温溜、金门、会宗、筑宾穴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相较《针灸甲乙经》记载及《经络腧穴学》记录,研究内容渐趋减少和局限,筑宾穴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可治疗狂,癫疾,绝子,大疝等疾病,但现代临床应用已无相关研究,现代对于筑宾穴的应用多来自于临床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孔最、阴郄、养老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病症较少,但现代临床应用对其做了较多探索,对比可发现后世对这些穴位的临床应用多为痛症和血证,可能受“阳经郄穴治疗痛症,阴经郄穴治疗血证”的影响。地机、金门、郄门、中都、筑宾穴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研究者对其做了全新的探索,且临床疗效显着。但外丘、中都、阳交穴在《针灸甲乙经》记载及《经络腧穴学》中记录的临床应用,现代已基本无相关研究。结论:(1)郄穴命名内涵的考证与挖掘丰富了郄穴的穴性内涵,为郄穴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2)对比研究《针灸甲乙经》十六郄穴古今临床应用的演变,对后世临床工作具有指导和启迪意义。

司野[7](2021)在《运动针法治疗颈腰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梳理运动针法在治疗颈腰痛类疾病的应用,了解运动针法在治疗颈腰痛方面的研究进展,整理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采用Cohrane系统评价标准对其疗效、镇痛效果、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临床实践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全面检索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运用运动针法治疗颈腰痛类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范围是各个数据库建库日期到2021年1月1日,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来补充获取文献。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运用Cochrane协助网推荐的风险偏移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结局指标主要关注总有效率、VAS疼痛评分及安全性。运用Rev Iew Manager 5.4、Stata 15.1软件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森林图、漏斗图、Egger和Harb ORd线性回归图、星状图等,得出运动针法治疗颈腰痛类疾病的疗效、镇痛效果、安全性的客观评价。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57篇文献均报告了运动针法治疗颈腰痛的有效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⑴有效率:(1)运动针法的疗效优于传统针灸(OR=3.95,95%CI=[2.54,6.14],P﹤0.00001),Egger’s回归法检验P=0.984﹥0.10不存在发表偏移,敏感性分析结果与Meta分析结果一致;(2)运动针法的疗效优于电针(I2=37%﹤40%,OR=1.83,95%CI=[1.00087,3.35163),P=0.005),显着性分析发现结果位于统计学意义的边界,按疼痛部位进行亚组分析后,颈痛组无统计学意义,腰痛组结果与Meta分析一致,组间差异为I2=84.4%,异质性可能来源于疼痛部位,因颈痛组样本量仅有2篇不足以说问题,需将来进一步验证,目前可得出结论:运动针法较电针在治疗腰痛时更有优势;(3)运动针法治疗腰痛时疗效优于西药(OR=4.34,95%CI=[2.23,8.44],P=0.0001﹤0.05);(4)运动针法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结合其他疗法(OR=4.77,95%CI=[2.55,8.93],P﹤0.00001);(5)运动针法与其他疗法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I2=45%﹤50%,OR=0.90,95%CI=[0.12,6.84],P=0.91﹥0.05),因仅纳入3篇文献,结果需谨慎对待;(6)运动针法结合传统针灸疗效优于传统针灸(OR=2.91,95%CI=[1.24,6.82],P=0.01﹤0.05)。(7)运动针法结合其他疗法疗效优于非运动针法(I2=8%﹤20%,OR=5.36,95%CI=[3.70,7.76]P﹤0.00001),Harbord检验结果P=0.232﹥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发表偏移,敏感性分析结果与Meta分析结果一致,说明结果稳定。⑵镇痛效果:(1)运动针法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针灸(I2=83%﹥50%,SMD=1.08,95%CI=[0.74,1.42],P﹤0.01),敏感性分析排除经Galbr检验发现的异质性较大文献,结果与Meta分析一致,结果稳定但证据质量较低。;(2)运动针法的镇痛效果优于电针(WMD=0.80,95%CI=[0.85,1.06]);(3)运动针法镇痛效果优于西药(I2=95%﹥50%,WMD=2.04,95%CI=[0.47,3.61]),异质性较大结果不可信,进行定性分析。(4)运动针法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针灸结合其他疗法(I2=30%﹤40%WMD=0.89,95%CI=[0.85,1.22]P﹤0.01);(5)运动针法结合传统针灸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针灸(I2=78%﹥50%,WMD=0.78,95%CI=[0.53,1.04],P﹤0.01),通过减补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后结果稳定,但因异质性较大,证据质量较低;(6)运动针法结合其他疗法镇痛效果优于非运动针法(I2=82%﹥50%WMD=2.11,95%CI=[1.64,2.58],P﹤0.01),egger线性回归法计算,P=0.732﹥0.1,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证据质量较低;(7)定性分析显示:运动针法短期镇痛效果强于西药,长期疗效有待考证。⑶安全性:有20篇文献对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副作用进行了报道,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运动针法安全性较好。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1)在治疗颈腰痛时使用运动针法可以得到更好了临床疗效,但在治疗颈痛时使用电针还是运动针刺仍需要将来进一步探讨。(2)使用运动针法治疗颈腰痛时与其他疗法相比,运动针法对颈腰痛的缓解更显着。(3)运用运动针法在治疗颈腰痛时安全性较好。

贾建婷,王立锁,李斌,张连城[8](2021)在《浅谈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近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腰扭伤在临床上很常见,多因腰部活动姿势不正确或搬抬重物时肌肉不配合、不协调,以及跌扑损伤造成的腰部肌肉、韧带、筋膜及小关节损伤所致,使患者腰部疼痛并且活动受限,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发展为慢性顽固性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文献研究表明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着,通过不同的针灸手法疏通腰部肌肉经络,缓解腰部肌肉痉挛。对急性腰扭伤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便了解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

刘超[9](2020)在《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大学生急性腰扭伤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作为困扰训练发展的难题之一,大学生训练受伤逐渐受到关注。由于大学生在训练中较注重强度,同时常存在训练前未进行充分热身、剧烈运动、姿势不当等情况,易引起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造成急性腰扭伤,导致腰痛、活动受限等,影响训练发展及日常学习与生活。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将祖国传统的针刺疗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相结合,在针刺之前、同时,或之后配合运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余星星[10](2020)在《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Plus on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同时结合手工检索方法收集有关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文献,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准确地提取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及基本信息等,最终运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质量分级。结果:1.共检索得到1503篇文献;2.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包括1206名急性腰扭伤患者;3.meta分析结果:(1)有13项研究报告临床总有效率:OR=2.86,95%CI(1.85,4.43),p<0.00001;(2)有12项研究报告痊愈率:OR=2.11,95%CI(1.49,2.99),p<0.0001;(3)有3项研究报告VAS疼痛评分:MD=-2.08,95%CI(-2.33,-1.82),p<0.00001;(4)有2项报告Schoder征(前屈位)两标记间距:MD=1.43,95%CI(1.12,1.74),p<0.00001。结论: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肯定,且具有安全性。

二、针刺与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腰扭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与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腰扭伤(论文提纲范文)

(1)泽兰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证候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剔除标准
        2.8 脱落、剔除病例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及盲法
        3.2 对照组
        3.3 试验组
    4 观察指标
        4.1 基本数据
        4.2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4.3 指标评定时点
    5 安全性观察与分级
    6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1 VAS评分比较
        3.2 ODI指数比较
        3.3 腰部活动度比较
        3.4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5 服用止痛药数量比较
    4 安全性观察及随访
讨论与分析
    1 急性腰扭伤的的病因病机认识
        1.1 中医对急性腰扭伤的病因病机认识
        1.2 西医对急性腰扭伤发病机制的认识
    2 针刺治疗的机制及作用
        2.1 针刺治疗机制
        2.2 选取穴位
    3 泽兰汤加味组方思想初探
        3.1 泽兰汤加味组成、处方分析
        3.2 泽兰汤加味现代药理研究
    4 中药内服与针刺的联合应用
    5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基线情况分析
        5.2 VAS评分变化分析
        5.3 ODI指数变化分析
        5.4 腰部活动度变化分析
        5.5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5.6 服用止痛药数量评价
        5.7 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
    6 创新性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推拿结合塞来昔布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前评估
        3.3 治疗方法
    4 疗效观察指标及方法
        4.1 体感诱发电位疼痛度值
        4.2 JOA评分
        4.3 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
    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6 统计学数据处理方法
    7 质量控制措施
    8 不良事件统计与处理
    9 终止研究的条件
    10 伦理审查批件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对比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治疗前后疼痛度值比较
        3.2 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3.3 治疗前后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不良事件统计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手段
    2 现代医学对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认识
        2.1 概念和流行病学
        2.2 致病因素
        2.3 治疗手段
    3 治疗机理探讨
        3.1 推拿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作用机制
        3.2 塞来昔布的作用机理及选择依据
        3.3 推拿结合塞来昔布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作用机理及优势
    4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4.1 体感诱发电位疼痛度值
        4.2 JOA评分
        4.3 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
    5 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
        5.2 体感诱发电位疼痛度值比较
        5.3 JOA评分比较
        5.4 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比较
        5.5 疗效评价比较
    6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体针结合腕踝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词缩略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中止研究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用具
        2.3 治疗方案
        2.4 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2.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水平比较
        3.2 两组VAS评分比较
        3.3 两组ROM评分比较
        3.4 两组ODI指数比较
        3.5 两组总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5 结论
讨论
    1 中医对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进展
        1.1 古代文献层面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现状
    2 西医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2.1 腰部解剖结构
        2.2 病因病理
        2.3 西医疗法
    3 方案确立依据
        3.1 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中西医依据
        3.2 腕踝针法
        3.3 选穴依据
    4 体针结合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优势
    5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综述 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针刺后溪穴、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镇痛效果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与选择标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2.观察方法
    2.1 选穴和定位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资料整理与统计
3.研究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4 结论
4.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
    4.2 现代医学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4.3 中医学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4.4 后溪穴选穴依据
    4.5 人中穴选穴依据
    4.6 腰部腧穴选穴依据
    4.7 针刺镇痛的机理探讨和分析
    4.8 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镇痛机理探讨
    4.9 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镇痛机理探讨
    5.0 运动针法的镇痛机理
    5.1 后溪穴优于人中穴的差异分析
    5.2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5)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对急性腰扭伤诊断、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
2 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作用机制
3 辨证辨经和选穴规律
4 针刺方法
    4.1 单纯针刺治疗
    4.2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
    4.3 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
    4.4 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
    4.5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
5 针刺注意事项
6 针刺时间及疗程
7 结语

(6)《针灸甲乙经》郄穴命名内涵与功效拓展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腧穴命名的研究概况
    1 古代腧穴命名内涵的发展过程
    2 现代腧穴命名内涵的研究现状
    3 腧学命名内涵研究的分类
        3.1 十四经腧穴命名内涵
        3.2 特定穴命名内涵
        3.3 同类腧穴命名内涵
        3.4 单个腧穴命名内涵
第二部分 《针灸甲乙经》郄穴命名的文献研究
    1 《针灸甲乙经》郄穴的文献研究
        1.1 研究范围
        1.2 研究方法
    2 《针灸甲乙经》郄穴正名内涵考证
        2.1 手太阴之郄孔最
        2.2 手阳明之郄温溜
        2.3 足阳明之郄梁丘
        2.4 足太阴之郄地机
        2.5 手少阴之郄阴郄
        2.6 手太阳之郄养老
        2.7 足太阳之郄金门
        2.8 足少阴之郄水泉
        2.9 手厥阴之郄郄门
        2.10 手少阳之郄会宗
        2.11 足少阳之郄外丘
        2.12 足厥阴之郄中都
        2.13 阴蹻之郄交信
        2.14 阳蹻之郄跗阳
        2.15 阴维之郄筑宾
        2.16 阳维之郄阳交
        2.17 总结
    3 《针灸甲乙经》郄穴别名内涵考证
        3.1 温溜穴别名逆注
        3.2 温溜穴别名蛇头
        3.3 地机穴别名脾舌
        3.4 金门穴别名关梁
        3.5 中都穴别名中郄
        3.6 阳交穴别名别阳
        3.7 阳交穴别名足窌
        3.8 总结
第三部分 《针灸甲乙经》郄穴古今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1 孔最穴古今临床应用
    2 温溜穴古今临床应用
    3 梁丘穴古今临床应用
    4 地机穴古今临床应用
    5 阴郄穴古今临床应用
    6 养老穴古今临床应用
    7 金门穴古今临床应用
    8 水泉穴古今临床应用
    9 郄门穴古今临床应用
    10 会宗穴古今临床应用
    11 外丘穴古今临床应用
    12 中都穴古今临床应用
    13 交信穴古今临床应用
    14 跗阳穴古今临床应用
    15 筑宾穴古今临床应用
    16 阳交穴古今临床应用
    17 总结
结语
    1 结论
    2 存在的问题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文献综述 郄穴源流考证及近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运动针法治疗颈腰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运动针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浅谈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一、单纯针灸疗法
二、针灸配合其他治疗
    1.针刺结合拔罐疗法。
    2.针刺结合推拿疗法。
    3.针刺结合中药疗法。
    4.针刺配合电针疗法。
三、其他治疗方法
    1.小针刀。
    2.穴位注射。
四、结语

(9)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大学生急性腰扭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刺疗法
    1.1 普通针法
    1.2 特殊针法
2 运动疗法
    2.1 主动运动
    2.2 被动运动
3 针刺联合运动疗法
4 小结

(10)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对病名的记载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现状
    2 现代医学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诊断标准
        2.4 西医治疗现状
第二部分 Meta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筛选
        1.3 文献偏倚风险评估
        1.4 数据提取
        1.5 统计分析
        1.6 GRADE质量分级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2.3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4 Meta分析结果
        2.5 GRADE评价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主要穴位的相关探讨
    3 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机理探讨
    4 Meta分析结果探讨
    5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四、针刺与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腰扭伤(论文参考文献)

  • [1]泽兰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D]. 蒋筠.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推拿结合塞来昔布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学斌.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体针结合腕踝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D]. 朱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针刺后溪穴、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镇痛效果对比观察[D]. 肖宁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进展[J]. 李任成,刘汝专,魏纪湖,杨博,罗恒,梁雄钦,熊海风. 中国中医急症, 2021(03)
  • [6]《针灸甲乙经》郄穴命名内涵与功效拓展文献研究[D]. 李媛媛.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运动针法治疗颈腰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 司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8]浅谈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近况[J]. 贾建婷,王立锁,李斌,张连城.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1(01)
  • [9]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大学生急性腰扭伤研究进展[J]. 刘超. 内蒙古中医药, 2020(10)
  • [10]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 余星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针刺与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急性腰扭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