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狂犬病病例诊断

牛狂犬病病例诊断

一、牛狂犬病病例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曲振宇,叶琳,陈培波,畅灵丽,陈巧格,李国伟,王秀云,李三景[1](2022)在《18例狂犬病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2017—2019年某院收治的18例狂犬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指导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17—2019年来某院治疗的18例狂犬病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某院收治的18例狂犬病病例全部来自农村地区,其中10例来自周口、新乡、濮阳三市;秋季为狂犬病高发季节,男女病例之比为5∶1,多为儿童和老年人;伤人动物均为犬类,近一半的伤人动物逃逸或被售出;病例被咬伤部位均为四肢,其中右侧肢体占2/3;暴露后仅1例病例接种了3针疫苗,无注射免疫球蛋白者;部分病例在狂犬病前驱期未得到及时诊断,当恐风恐水症状出现后才确诊。结论应在农村地区开展动物免疫接种和狂犬病知识宣传工作,加强基层医疗人员的技术培训,从源头控制狂犬病毒的传播,减轻人群狂犬病的医疗负担。

李蕾,陈明望,陈飞,郭锦钊,郑嘉莹,李天宇[2](2022)在《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其动物疫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人畜共患病,该病感染范围广泛,人和各种温血哺乳动物均易感染。如果临床上出现神经症状,几乎100%死亡,而最为有效预防狂犬病方法首选接种狂犬病疫苗。为了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文将对当前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其动物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黄金田,李彦军,高雅,刘佳利,张承天,斯庆,孟克,郝学峰,王金玲[3](2021)在《一例黄牛狂犬病的病理学诊断》文中指出本研究凭借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尸体剖检综合诊断了1例黄牛狂犬病。发病牛临床症状表现为流涎,头颈后仰,四肢僵直,顶撞其他牛。尸体剖检可见大网膜、心内外均散在或密布出血点,左右心室腔积有大量血凝块。脑充血和水肿,脑膜静脉扩张。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脑血管严重充血,脑神经细胞多数自溶,在小脑的浦肯野细胞浆、海马多形细胞浆和脑干多极运动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狂犬病病毒包涵体(内基氏小体)。出现非化脓性脑炎,在部分小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浸润,形成淋巴细胞性"管套"。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病变。

丁全明,安银翠,马辛瑶,魏建军[4](2021)在《2018年汉中市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汉中市2018年22 835例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特征,为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狂犬病暴露者按三间分布、致伤动物、暴露及处置等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暴露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7月和8月是高峰期;暴露发生地区差异较大,人口密集的县区暴露率较高;男女性别暴露比为1.05∶1;暴露比例以0~岁组最多,占22.79%;职业以农民最多,占43.21%;伤人动物以家养犬为主,占65.85%;Ⅲ级暴露最多,占69.71%;暴露部位以上肢和下肢最多,分别占47.13%和47.01%;暴露者均接种了人狂犬病疫苗,Ⅲ级暴露者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31.00%,72.85%的暴露者能够在暴露后12 h内到犬伤门诊接受规范处置。结论汉中市狂犬病疫情形势比较严峻,应积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疾病危害。

章域震,杨卫红,张海林,冯云,周济华,潘虹,韩茜[5](2021)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犬类狂犬病监测系统构建与实践的评介》文中认为目的:评介2011—2013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犬类狂犬病监测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方法:获知一犬伤多人事件(ADAI)发生,医学干预启动,调查涉事犬、人,采集肇事犬脑组织标本送实验室检测。检测方法为免疫荧光试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现场调查报告构成了ADAI报告监测系统(ARSS)的数据基础。24 h内,实验室诊断报告提交。同时,收集非ADAI可疑病犬信息并采样。ADAI和非ADAI标本共同构成了有实验室支持的犬类狂犬病监测系统(Lab-CCSS)的材料基础。结果:2011—2013年,共收到89起ADAI报告,乡村地区占94.38%。ADAI肇事犬采样率51.69%(46/89),阳性率91.30%(42/46)。非ADAI可疑犬22只,阳性率59.09%(13/22)。在ADAI中,追踪到336人暴露;其中,≤14岁儿童风险最高,占30.36%,在头面部咬伤者中占80.00%(8/10),多重咬伤者中占40.54%(15/37)。结论:ARSS在疫情期间筛识狂犬病病犬具有高灵敏度,楚雄彝族自治州积累的实践经验对云南省乃至全国犬类狂犬病监测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价值。

肖莉,熊明敏,郁可,侯群芳,潘先芳,陈琳,王庆松[6](2021)在《以高热、幻觉为主诉的狂犬病首诊为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文中认为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9年5例以高热、幻觉为主诉,以"颅内感染"为首诊而入院后临床确诊为狂犬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5例患者均以"感冒后高热,幻听、幻视"为主要临床表现,均在高热、幻觉出现后第3天死亡。该回顾研究提示"发热、幻觉"亦是与"恐水、恐风、恐声、恐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典型表现并列的狂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并且从5例患者在"高热、幻觉"出现后72 h后死亡来看,其可能是病情迅速恶化的预示。

刘佳佳[7](2020)在《2006-2018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1)了解我国狂犬病的分布概况,深入分析我国国家监测点狂犬病病例的暴露史、暴露后处置(PEP,Post-exposure Prophylactic)史、潜伏期等特征,探索我国狂犬病病例发病的影响因素,寻找目前我国狂犬病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为实现2030年犬狂犬病零死亡提供数据支持。2)丰富我国狂犬病病毒种群数据,了解高发省份湖南省狂犬病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提高湖南省狂犬病的防控效力。[方 法]1)收集2006-2018年我国狂犬病的时间、地区及人群等病例数据以及国家监测点狂犬病病例的个案调查数据,描述其人口学特征、暴露史及暴露后处置及潜伏期等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暴露后伤口处理、疫苗接种及抗血清注射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潜伏期的影响因素。2)检测2012-2017年湖南省狂犬病病例标本,扩增阳性标本的N基因并完成测序。3)GenBank数据库下载我国所有狂犬病流行株的N基因和全基因序列,构建中国狂犬病流行株的N基因数据库。4)利用ATGC、Clustal X、BioEdit等软件对得到的湖南省阳性标本的N基因序列进行拼接、整理和分析,构建N基因种系发生树。[结 果]1)我国狂犬病发病多集中于中部和南部地区,近年来,湖南省发病数下降缓慢,居全国首位。狂犬病全年均有发病且夏秋季高发,多见于40-60岁年龄组。2)国家监测点共纳入1872例狂犬病个案数据,以男性、农民病例为主,分别占69.02%和71.31%,暴露方式以咬伤为主,占79.65%,致伤动物以家犬和流浪犬为主,分别占43.83%和21.39%。3)病例在暴露后,8.69%的病例在医疗机构进行伤口处理,10.79%的病例接种疫苗,仅4.68%的病例进行狂犬病抗血清注射。男性、55岁以上人群在暴露后更有可能不去医疗机构进行处置。4)潜伏期的中位数为73天,性别、暴露程度、伤口处置、疫苗注射及抗血清注射可能为潜伏期的影响因素。5)湖南省2012-2017年58株狂犬病病毒N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显示,以China Ⅰ型为主,54株为China Ⅰ型,4株为ChinaⅡ型。[结 论]1)我国犬只管理存在不足,家犬、流浪犬造成的狂犬病感染及传播占比较高,应加强对家犬和流浪犬的管理。2)我国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率较低,且在不同的人群中所表现的暴露后处置均有所不同,应加强对高危人群,尤其是男性、农民等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暴露后处置率。3)狂犬病病例存在一定比例的“早死”现象,因此,应加大对暴露后处置的培训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处置后的失败率。4)高发省份湖南省狂犬病病毒种群以传统的优势种群China Ⅰ型为主,因此,在常规监测China Ⅰ型宿主的同时,也应扩大检测率,防止其他种群的播散。

郭淳[8](2019)在《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预防处置门诊地理可及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深入了解中国狂犬病病例的暴露史、暴露后预防(PEP,Post-exposure prophylactic)处置史、临床特征以明确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并探索PEP实践过程和狂犬病诊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PEP和潜伏期的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2.展示中国狂犬病PEP门诊分布并评价居民对狂犬病PEP门诊的地理可及性,为狂犬病PEP相关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有力证据。3.描述中国狂犬病病例对狂犬病PEP门诊的地理可及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通过改善狂犬病PEP门诊的地理可及性来提高狂犬病PEP比例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2006-2012年中国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以描述其人口特征、暴露史、PEP处置史和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在医疗机构进行伤口处置、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的影响因素。利用Cox回归模型筛选潜伏期的影响因素。2.收集2013年中国狂犬病PEP门诊的地址和提供的服务类型信息,分地区计算各服务类型门诊的数量及核密度。3.结合网路下载的交通路网、土地覆盖、高程模型、内陆水体等数据在ArcGIS中建立成本距离模型,计算各地区居民距离最近各服务类型的狂犬病PEP门诊的累计交通成本分数和交通时间。4.收集2013年中国狂犬病病例基本信息,根据病例的住址从居民距离最近狂犬病PEP门诊的交通时间结果中提取病例的交通时间,比较病例距离最近提供不同服务类型的狂犬病PEP门诊交通时间的差异。利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例距离最近狂犬病PEP门诊交通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病例和居民距离最近狂犬病PEP门诊交通时间的差异。结果:1.共纳入10971例狂犬病病例,男性和农民病例数较多,分别占69.41%和71.82%。92.02%病例被动物咬伤,40.50%病例神经分布丰富部位(头面部或颈部或手部)被咬伤,58.67%病例发生了Ⅲ级狂犬病暴露。致伤动物中55.80%为家养犬,28.6%为流浪犬。4.79%的家养犬接种过兽用狂犬病疫苗。2.1095(9.98%)例病例在医疗机构进行过伤口处置,其中52.69%病例进行了伤口冲洗和消毒;男性相对女性(OR=0.67,95%CI:0.59-0.78)、农民相对其他职业(OR=0.70,95%CI=0.54-0.90)、“15-54”岁相对“≥55”岁(OR=0.81,95%CI:0.69-0.95)更有可能不去医疗机构进行伤口处置。1187(11.68%)例病例在暴露后接种狂犬病疫苗,其中19.29%病例完成全程接种,男性相对女性(OR=0.80,95%CI:0.70-0.92),农民相对其他职业(OR=0.67,95%CI:0.53-0.85)是更有可能不接种疫苗。3.02%病例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男性相对女性(OR=0.75,95%CI:0.5-0.98)、“15-54”岁相对“≥55”岁(OR=0.66,95%CI:0.47-0.93)是更有可能不注射被动免疫制剂。3.狂犬病病例的潜伏期中位数为66天。男性相对女性、“15-54”岁相对“355”岁、神经分布丰富部位咬伤相对其他部位伤口、Ⅲ级暴露相对Ⅰ级、仅医疗机构进行伤口处置相对未处置、接种疫苗相对未接种、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相对未注射的发病风险分别是0.94倍、1.17倍、1.34倍、1.10倍、1.36倍、1.50倍、1.50倍。99.15%病例出现狂躁型狂犬病的临床表现,98.61%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4.共28571个狂犬病PEP门诊,其中89.41%门诊提供伤口处置服务,48.92%门诊提供被动免疫制剂服务。不同行政地区中,西南地区各服务类型的门诊人均数量最多,西北地区最少;中南地区各服务类型的门诊核密度几何均数最大且几何标准差最小,西北地区各服务类型的门诊核密度几何均数最小;不同经济地区中,东部地区各种服务类型门诊人均数量最少,中部地区最多;东部地区各服务类型的门诊核密度最大几何均数最大且几何标准差最小,西部地区几何均数最小且几何标准差最大。5.不同行政地区中,华东地区的居民距离最近各服务类型的狂犬病PEP门诊累计交通成本分数几何均数均最小,其次是中南地区;西北地区最大;中南地区的几何标准差最小,其次是华东地区;西南地区最大;不同经济地区中,东部地区的各服务类型的门诊累计交通成本分数几何均数和几何标准差均最小,西部地区几何均数和几何标准差均最大。全国居民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狂犬病PEP门诊、提供伤口处置的狂犬病PEP门诊、提供被动免疫制剂的狂犬病PEP门诊人口比例分别为40.08%、38.16%、33.17%。6.狂犬病病例距离最近PEP门诊、提供伤口处置的PEP门诊、提供被动免疫制剂的PEP门诊交通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5分钟、37分钟、53分钟,病例距离最近不同服务类型门诊的交通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行政地区和经济地区的病例距离各服务类型的门诊交通时间均小于全人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7.农村地区病例相对城市(OR=1.99,95%CI=1.47-2.70)、农民病例相对其他职业(OR=1.91,95%CI:1.30-2.80)、西部地区的病例相对中部地区(OR=1.56,95%CI:1.16-2.10)距离最近PEP门诊的交通时间长。农村地区病例相对城市(OR=1.94,95%CI=1.43-2.61)、农民病例相对其他职业(OR=1.91,95%CI:1.30-2.79),西部地区的病例相对中部地区(OR=1.43,95%CI:1.06-1.93)距离最近可提供伤口处置的PEP门诊交通时间长。农村地区病例相对城市(OR=2.33,95%CI=1.73-3.15)、农民病例相对其他职业(OR=1.81,95%CI:1.24-2.63)、西部地区的病例相对中部地区(OR=1.87,95%CI:1.37-2.53)距离最近可提供被动免疫制剂的PEP门诊的交通时间长。结论:1.未进行完整且规范的PEP是狂犬病病例发病的主要原因,需加强狂犬病PEP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提高进行完整PEP的比例,尤其是男性和农民;需加强犬类的管理和疫苗接种,同时增加狂犬病实验室诊断的比例。2.居民对狂犬病PEP门诊的地理可及性低于一般医疗点,需要提高狂犬病PEP相关卫生资源的地理可及性。狂犬病PEP门诊的分布和地理可及性存在地区差异,应适当增加北方地区的门诊数量,同时将西南地区的门诊优先考虑选址在交通便利的位置。3.病例距离各服务类型PEP门诊地理可及性的差异与病例进行PEP各步骤的比例差异一致,可通过增加狂犬病PEP相关卫生资源的地理可及性尤其是农村地区来提高PEP处置的比例从而控制狂犬病疫情。

洪穗瑶[9](2018)在《2010年至2017年广州市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狂犬病易感动物范围非常广泛,目前多发于犬科动物等肉食动物中。而人作为终末宿主,发病大多数是因为被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发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怕风等,最典型的症状为恐水。狂犬病在人和多种动物中引起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死率几乎为100%。近10年来,广州市犬只数量不断增多,犬只伤人事件也逐渐增多,根据不完全统计,犬咬伤人的数量已经达到10.56万人次,民众的暴露风险提高。因广州市近10年来,人间有狂犬病病例的报道,而犬间并没有狂犬病病例的发生,故需加强对犬间狂犬病病原学监测,从而才能科学评估广州市狂犬病流行风险。笔者所在的实验室自2010年起至2017年在广州市开展犬间狂犬病病原学监测,笔者自2015年参与此项研究,是对往监测工作的延续和总结。采用在广州市各区进行随机抽样的方式,共采集了1130份样品,用RT-PCR检测方法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广州市犬间狂犬病病毒流行状况。经过实验室RT-PCR的检测,本研究监测的1130份样品中均未发现有病毒阳性样品,提示近年来广州市内犬只狂犬病带病毒率较低。为了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各区犬只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从而了解广州市犬狂犬病防控免疫工作的开展情况,自2010年起至2017年到广州市各区进行采样,采样点主要是宠物医院和散养户,共采集犬只血清样品2959份,用ELISA方法检测采集到的样品,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检测结果为:在2959份犬血清中,免疫抗体合格数仅为1701份,综合免疫合格率为57.49%,结果表明广州市总体免疫抗体水平低下,难以抵抗野毒的侵袭,广州市犬只狂犬病防控免疫工作结果不理想。根据研究结果,以OIE《动物卫生法典(2014版)》有关规定为依据,参照OIE风险分析框架,以我国《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准则》为准绳,构建广州市狂犬病风险分析框架,对广州市狂犬病进行风险评估。广州市狂犬病存在一定的传入风险、暴露风险,而因为民众的狂犬病预防意识水平有所提升,故后果风险较低。根据综合评估,广州市狂犬病流行风险总体较低。根据传入风险、暴露风险、后果风险三个方面评估的风险点,提出广州市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及建议,以期进一步降低广州市狂犬病流行风险,从而有效防控广州市狂犬病。

李浩[10](2016)在《狂犬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狂犬病(Rabies),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属病毒(Lyssavirus, LYSSA)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高度致死性脑脊髓炎,是最早被人类所发现和认识的疾病之一。狂犬病以近乎100%的病死率成为全世界感染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狂躁型和麻痹型两种。不同基因型别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有所不同,在犬、猫等哺乳动物中主要传播和流行的狂犬病病毒通常为基因Ⅰ型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ABV), I临床表现以狂躁型为主;而在蝙蝠中传播的狂犬病病毒基因型别较多也较为复杂,但毒力相对较弱,一般出现麻痹型临床表现。LYSSA属于弹状病毒科成员之一,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全基因组长度约为12kb,病毒基因组从3’端到5’端依次编码有N、P、M、G和L共5种结构蛋白。目前,已确认LYSSA 7个基因型14种病毒,近几年又有一些新待定的LYSSA报道。本研究通过狂犬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LYSSA分子分型技术、狂犬病监测信息报告及数据管理系统和相关病毒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从国家层面搭建了满足多部门、多机构狂犬病网络化实验室监测和科学技术研究任务所需的技术方法和信息传导及联动应用平台。通过初步应用,对我国狂犬病流行毒株的种群及地域分布进行了监测与分析,揭示了我国狂犬病流行株的种群划分情况及各种群地域分布特点:监测发现我国首例输入性实验室确诊狂犬病病例,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与溯源分析:监测获得我国第一个北极相关群流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且对我国不同种群的基因组序列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本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狂犬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能力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相关应用及分析揭示我国狂犬病流行与传播的内在规律,为科学预警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第一章:狂犬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技术的建立本研究首先从我国狂犬病疫情流行情况入手,通过对2013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和分布特点。2013年我国狂犬病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是我国狂犬病在2007年达到新流行期顶峰后,连续第6个疫情下降的年份。我国狂犬病病例绝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流行与地域存在紧密联系,报告病例仍然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省区,虽然与近年监测的疫情分布状况近似,但与长江以北地区的差距呈持续减小趋势,疫情地域蔓延趋势异常明显,疫情呈现由南向北,由高发向低发的不断转移,我们应对此现象给予足够的警惕和重视。为提高狂犬病实验室监测能力,针对狂犬病病毒属各不同基因型病毒,利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成功建立LYSSA巢式RT-PCR检测体系、LYSSA全基因组测序体系、LYSSA基因型快速鉴定方法及分型标准;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建立基于现代网络的狂犬病监测信息报告及数据管理系统,同时建立了多部门共享的人与动物狂犬病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库、病原学数据库和基因数据库,为进一步提高狂犬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能力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第二章:狂犬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平台的应用通过本研究所建立的狂犬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技术平台,首先对我国狂犬病流行毒株的种群及地域分布进行监测与分析,完成标本收集与检测、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及种系发生分析,涉及标本8441份(384份阳性),分别来自人、犬、猫、鼬獾、鼠和牛等宿主。对截至目前几乎所有的具有明确背景信息的中国狂犬病病毒N基因序列进行下载整理后结合新测的序列,共452个流行株的序列进行种系发生分析,覆盖全国26个省区,时间跨度47年(1969年-2015年)。结果显示,我国狂犬病病毒可以分为China I-VI共6个毒株群,China I群仍然是目前我国狂犬病流行的最优势毒株群,分布范围不仅贯穿南部,而且已经扩散到西部的甘肃和宁夏,引发当地平静多年后新的狂犬病流行,中部北部省区近年疫情上升期分离到的毒株也都属于C hina I群,照此趋势,China I群的扩散还会继续向鲜有狂犬病病例报告的西部和东北部省区扩散,引发当地疫情的上升;除了China I群以外,China II群也是分布范围广、毒株数量较多的种群,本研究汇总China II群的分布范围已扩展到14个省区,说明近年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都在增长,China II群和China I群都是以犬为主要传播宿主的种群,但分布于浙江、江西等地的野生动物鼬獾的毒株却绝大部分属于China II群,极个别毒株属于China I群,说明两者宿主种类上分布的差异:China III群的数量虽然远低于China I群和China II群,但分布范围比之前了解的大了很多,已扩展至9个省区,而且新疆、内蒙古的牛、羊、骆驼等均属于China III群,China III群是参与世界范围循环的毒株群,新疆、内蒙古的毒株还跟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野生动物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没有人狂犬病病例报告的青海和西藏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开始报告狂犬病病例,其流行株归属于此前只在我国内蒙古极少量发现的China IV群;China V群仍然只包括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之前的毒株,没有参与1996年之后的第三个疫情流行高峰;China VI群仍局限在我国云南和广西地区。监测发现我国首例输入性实验室确诊狂犬病病例,并测定病毒N基因序列,通过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中国目前流行的6个毒株群(ChinaI-VI)中,只在内蒙古等省区小范围循环的China IV群与该病例属于同一大分支,但又有较大差异;与国际毒株比较发现,该病例与印度毒株I141以及RV61等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Arctic-like-1群,是主要分布于中东和南亚的一支北极相关毒株群;病例在北京发病前曾在印度被猴子咬伤,种系发生分析证实其传染源的确是印度野生动物,进一步证实该病例为狂犬病输入病例。监测获得我国第一个北极相关群流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且对我国不同种群的基因组序列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第三章:相关病毒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能力,实现2小时内病原快速甄别,同时建立了LYSSA相关病毒的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建立完成针对Flanders病毒(Flanders virus, FLAV)的TaqMan PCR检测方法,引物与探针工作特异性良好,同一样品重复检测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7%,定量分析模型灵敏度达到100 copies/PCR。建立完成针对Tahyna病毒(Tahyna virus, TAH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同一样品重复检测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定量分析模型灵敏度达到10 copies/PCR。

二、牛狂犬病病例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牛狂犬病病例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18例狂犬病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地区分布
    2.2 时间分布
    2.3 人群分布
    2.4 暴露情况与潜伏期
    2.5 临床表现
3 讨 论

(2)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其动物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特点及理化性质
2 狂犬病的流行特点
    2.1 全球狂犬病分布和流行趋势
    2.2 我国狂犬病流行趋势和病例分布
3 病毒检测方法
    3.1 病毒分离和培养
    3.2 荧光抗体技术
    3.3 直接荧光抗体技术
    3.4 快速免疫组化技术
    3.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6 核酸检测技术
4 动物狂犬病疫苗的研究现状
    4.1 神经组织疫苗
    4.2 鸡胚疫苗
    4.3细胞培养疫苗
    4.4 基因工程疫苗
    4.5 口服疫苗
5 小结

(3)一例黄牛狂犬病的病理学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病史
2 大体病变
3 组织病理学变化
4 诊断
5 讨论

(4)2018年汉中市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狂犬病暴露诊断与分级标准
        1.2.2 病例定义
        1.2.3 实验室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疫情概况
    2.2 时间分布
    2.3 地区分布
    2.4 人群分布
    2.5 暴露情况
    2.6 处置情况
3 讨 论

(5)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犬类狂犬病监测系统构建与实践的评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地区
    1.2 监测系统的结构
    1.3 ADAI
    1.4 标本采集
    1.5 实验室诊断
    1.6 数据收集
    1.7 数据分析
    1.8 控制措施
2 结果
    2.1 标本检测
    2.2 ADAI犬
    2.3 ADAI中的暴露者
    2.4 人类狂犬病病例
    2.5 ARSS和Lab-CCSS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3 讨论
    3.1 ARSS是Lab-CCSS的重要基础
    3.2 Lab-CCSS是ARSS的参考基础
    3.3 楚雄州犬类狂犬病双元监测系统的优点和缺陷

(6)以高热、幻觉为主诉的狂犬病首诊为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
    1.2病例特征
        1.2.1前驱期症状
        1.2.2特征性症状
        1.2.3实验室检查
        1.2.4其他症状、体征及治疗
2讨论

(7)2006-2018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高发省湖南省狂犬病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宄
    参考文献
附录 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预防处置门诊地理可及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中国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居民对狂犬病PEP门诊的地理可及性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狂犬病病例对狂犬病PEP门诊的地理可及性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研究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9)2010年至2017年广州市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病原学特征
        1.1.1 病毒结构及功能
        1.1.2 病毒的理化性质
        1.1.3 病毒的分型及致病力
    1.2 临床症状
        1.2.1 人狂犬病旳临床症状
        1.2.2 动物狂犬病的临床诊断
    1.3 病原学诊断方法
        1.3.1 直接荧光抗体方法
        1.3.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1.3.3 细胞培养法
        1.3.4 直接快速免疫组化法
        1.3.5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
        1.3.6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1.4 血清学诊断方法
        1.4.1 快速荧光灶抑制检测技术
        1.4.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4.3 荧光抗体病毒中和检测试验
        1.4.4 病毒中和试验
    1.5 狂犬病的流行情况
    1.6 狂犬病风险评估及防制措施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广州市犬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
    2.1 材料
        2.1.1 样品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试剂配制
        2.1.4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样品采集方法
        2.2.2 总RNA的提取
        2.2.3 目的基因引物的设计
        2.2.4 RT-PCR反应体系
    2.3 结果判定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广州市犬只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样品
        3.1.2 实验试剂
        3.1.3 主要试剂配备
        3.1.4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3.2 检测步骤
    3.3 结果判定
    3.4 结果
    3.5 讨论
第四章 风险评估
    4.1 风险评估方法
    4.2 传入风险评估
    4.3 暴露风险评估
    4.4 后果风险评估
    4.5 评估结果
第五章 综合防制对策及建议
    5.1 降低传入风险措施
        5.1.1 多部门联合,规范犬只调运管理
        5.1.2 完善疫情报告制度,防止疫区犬只运输
    5.2 降低暴露风险措施
        5.2.1 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有效监测工作
        5.2.2 提高免疫抗体水平,形成保护屏障
        5.2.3 加强监管,规范犬只管理
        5.2.4 制定合理的财政预算,加强资金投入
        5.2.5 提高犬主人责任意识,规范养犬
    5.3 降低后果风险措施
        5.3.1 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高预防狂犬病意识
        5.3.2 加强监管,确保疫苗质量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狂犬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狂犬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技术的建立
    第一节 2013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2 流行特征
        2.3 2013年中国狂犬病疫情动态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分子分型技术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LYSSA巢式RT-PCR检测特异性引物
        2.2 LYSSA全基因组测序特异性引物
        2.3 LYSSA巢式RT-PCR检测体系的特异性与稳定性
        2.4 LYSSA基因型快速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狂犬病监测信息报告及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系统需求
        2.2 系统模块
        2.3 系统测试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狂犬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平台的应用
    第一节 我国狂犬病流行毒株的种群及地域分布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收集及检测
        1.2 序列测定
        1.3 同源性比较及种系发生分析
        2 结果
        2.1 标本收集和检测
        2.2 新测N基因序列标本
        2.3 我国狂犬病流行株N基因种系发生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我国首例实验室确诊狂犬病输入病例的诊断及感染来源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人发病情况
        1.2 标本检测
        1.3 N基因扩增测序
        1.4 系统进化分析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2.2 系统进化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我国狂犬病病毒不同种群的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及首个北极株全基因组序列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数据
        1.2 标本检测
        1.3 序列测定
        1.4 同源性比较及种系发生分析
        2 结果
        2.1 本研究新测及引用的毒株
        2.2 中国街毒株全基因组种系发生分析
        2.3 不同种群基因组同源性比较
        2.4 不同种群基因组结构比较
        2.5 北极和北极相关群毒株全基因组种系发生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相关病毒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第一节 PLANDERS病毒TAQWAN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引物、探针的设计
        1.2 FLAV阳性质粒标准品的合成及体外转录
        1.3 TaqMan 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1.4 检测体系的特异性评价
        1.5 检测体系标准曲线的绘制
        1.6 检测体系稳定性实验
        2 结果
        2.1 FLAV特异的引物与探针
        2.2 检测体系特异性
        2.3 检测体系标准曲线
        2.4 检测体系稳定性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TAHYNA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引物、探针的设计
        1.2 毒株
        1.3 RNA的提取、反转录和Real-time 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1.4 检测体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
        1.5 检测体系稳定性实验
        1.6 检测体系的标准曲线绘制
        1.7 检测体系应用
        2 结果
        2.1 检测Tahyna病毒特异性引物和探针
        2.2 检测Tahyna病毒体系的评价
        2.3 检测体系稳定性评价
        2.4 Tahyna病毒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建立
        2.5 蚊虫标本中的Tahyna病毒检测
        3 计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牛狂犬病病例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18例狂犬病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曲振宇,叶琳,陈培波,畅灵丽,陈巧格,李国伟,王秀云,李三景. 医学动物防制, 2022
  • [2]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其动物疫苗研究进展[J]. 李蕾,陈明望,陈飞,郭锦钊,郑嘉莹,李天宇. 中国动物保健, 2022(01)
  • [3]一例黄牛狂犬病的病理学诊断[J]. 黄金田,李彦军,高雅,刘佳利,张承天,斯庆,孟克,郝学峰,王金玲.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1(06)
  • [4]2018年汉中市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丁全明,安银翠,马辛瑶,魏建军. 医学动物防制, 2021(11)
  • [5]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犬类狂犬病监测系统构建与实践的评介[J]. 章域震,杨卫红,张海林,冯云,周济华,潘虹,韩茜. 大理大学学报, 2021(10)
  • [6]以高热、幻觉为主诉的狂犬病首诊为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J]. 肖莉,熊明敏,郁可,侯群芳,潘先芳,陈琳,王庆松.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09)
  • [7]2006-2018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刘佳佳.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预防处置门诊地理可及性研究[D]. 郭淳.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9]2010年至2017年广州市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评估[D]. 洪穗瑶.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10]狂犬病实验室网络化监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D]. 李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02)

标签:;  ;  ;  ;  

牛狂犬病病例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