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齿轮测绘中如何确定其基本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高德生[1](1979)在《在齿轮测绘中如何确定其基本参数》文中提出本文是对渐开线圆柱齿轮和阿基米德螺线蜗杆及蜗轮在测绘工作中如何确定其基本参数而进行的专题探讨.文中所提出的九种齿轮和蜗轮蜗杆的参数测定公式,经过实测验证是完全适用的.
朱大伟[2](2013)在《渐开线圆柱齿轮反求设计研究及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我国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的齿轮传动设备。这些齿轮传动设备型号众多、结构多样,齿轮产品设计有很多独创之处,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为了制造和更换齿轮备件,对这些齿轮传动产品进行测绘也是不可缺少的。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测绘现场使用简单适用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必需的关键数据,并以此作为反求依据,准确地反求出被测绘齿轮的几何参数。依据渐开线圆柱齿轮反求设计要求和目的,对齿轮测绘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建立了对应的数学模型,重点探讨了螺旋角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下的参数求解方法。在求解过程中采用公法线长度补偿的办法,有效的减少了求解误差。借助VB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出渐开线圆柱齿轮参数反求设计软件。通过对三个渐开线圆柱齿轮测绘设计实例的成功求解,验证了齿轮几何参数反求数学模型和软件的正确性。对求解结果进行了评价,给出了误差来源分析以及减少求解误差的方法。利用本文建立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参数反求设计数学模型和开发的软件,能够根据测绘现场测量数据,准确地反求出被测绘齿轮的几何参数,为齿轮测绘提供了一个方便快速的反求设计工具。
尹海鹏,杨华,赵成龙,陶燚[3](2017)在《矿用货车差速器锥齿轮测绘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以测绘某矿用货车差速器锥齿轮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参考文献中的理论知识,指出现有文献中提供方法的局限性,并采用测绘-设计并行的逻辑给出差速器锥齿轮测绘的一种方法,在工程应用中,较于现有文献提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王春香,石宏民[4](2014)在《基于三维扫描点云对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提取》文中提出出于工程实际需要,基于实物逆向工程技术,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了渐开线圆柱斜齿轮基本参数的反求途径和方法。主要思路为以能否反求出基圆半径来判定齿轮的齿廓线是否为渐开线;在明确为渐开线齿廓的前提下,依据扫描点云并借助逆向三维软件及其数字化测量功能来获取齿轮的端面信息及齿全高、顶圆、根圆和公法线等主要几何尺寸;进而依据齿轮啮合理论、测量技术理论逐步反求出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制系数螺旋角等参数。并通过来源于工程实际的一配对斜圆柱齿轮的反求实例给出了其参数提取的主要方法及过程,以验证文中方法的可行性。在点云和反求齿轮类型、几何量测量方法及可操作性、编程处理工具的易用性等方面不同于主要参考文献[1-2]所述的两种参数反求方法,但具有二者的优点。
王春香,方国锋[5](2015)在《圆柱齿轮测绘的研究方向》文中指出全面概述了圆柱齿轮测绘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着重阐述了当前齿轮测绘的研究方向,并立足现状,提出了齿轮测绘的研究重点。
尤伟诚[6](2011)在《基于齿轮测绘中的公法线长度的应用》文中指出齿轮在机械传动中使用频繁,损坏在所难免,要更换形状一样的齿轮就必须先对旧齿轮进行测绘。现介绍了通过对公法线长度的应用进行齿轮测绘的方法及测量注意点,以供参考借鉴。
钟钢[7](2019)在《基于超单元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参数敏感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因其独特的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场所不乏有军用直升机等重要国防装备,齿轮系统传动特性复杂、耦合因素较多且难以表征,对于准确预估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水平及优化设计来说面临研究周期漫长、花费成本巨大等问题。本文基于超单元方法,建立高精度、高效率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对齿轮传动系统开展动力学参数敏感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超单元建模方法,建立了齿轮-转子系统及箱体超单元模型,以单级直齿轮减速器为例,通过箱体模态实验分析了箱体超单元建模中的误差来源,并对最大误差进行了修正,验证了箱体超单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振动响应实验验证了系统整体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2)结合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固有特性计算原理以及引入模态能量概念对系统固有特性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首先,总结了耦合箱体后系统固有特性存在“同频率”的现象,分析了箱体材料参数、啮合刚度以及支撑刚度对系统各阶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其次,分析了系统在耦合箱体前后以及箱体材料参数和系统激励参数变化下的动态响应,总结了各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3)齿轮传动系统中啮合刚度和轴承刚度是动力学模型耦合成系统的“桥梁”,从齿轮传动系统刚度参数出发,通过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sobol指数法),分析了刚度参数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全局敏感性指数,掌握了系统刚度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最后以增大第一阶固有频率和减小齿轮径向振动加速度为优化目标对系统刚度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为齿轮系统规避共振、减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徐学忠[8](2005)在《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的理论研究与仿真》文中提出本文对摆线齿廓啮合的普通摆线泵和多齿差摆线泵进行了研究。用复数矢量方法建立了摆线泵的齿廓曲线方程,讨论了啮合界限点、啮合角及其变化规律。根据摆线泵啮合运动规律和体积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求解摆线泵的排量、瞬时流量、流量脉动率的理论计算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态仿真;以泵单位体积的排量最大为目标函数,泵的传动条件、强度条件等为约束条件,创成系数、弧径系数为设计变量建立了摆线泵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其基本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解决该类泵的基本参数选择问题。提出了异型齿廓摆线泵的设计思想,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单位体积的排量最大为目标函数,连续传动条件和密封条件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异型齿廓摆线泵的基本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其基本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对多齿差摆线泵的啮合理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重合度、啮合角、齿项圆和齿根圆半径的计算模型和选择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多齿差摆线泵的齿廓相对运动速度与滑动系数、流量与流量脉动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首次对多齿摆线泵的齿廓重迭干涉现象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检验多齿差摆线泵不产生齿廓重迭干涉的条件,并推导了相应的校验公式。建立了以单位体积排量最大、流量脉动最小和磨损小等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对多齿差摆线泵的基本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摆线泵的动态仿真模型,并对啮合点的运动特性和摆线泵的流量特性进行了动态仿真。 探讨了普通摆线泵和多齿差摆线泵的齿形修正方法,提出了普通摆线泵和多齿差摆线泵齿形的转角修正法,讨论了转角修形对齿侧间隙的影响和修正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了摆线轮的公法线长度的计算和测量方法。并对摆线泵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制造方法进行了讨论。
吴新烨[9](2005)在《457汽车后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CAD/CAPP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市场日益强化,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及更新换代周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产品设计则是产品的灵魂,只有采用先进的产品设计手段和方法,逐步推广和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及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技术,不断提高对产品的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CAD/CAPP技术的研究,根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设计的基本理论,采用VB语言,在AutoCAD 2004平台上,开发了齿轮CAD/CAPP系统。该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齿轮CAD系统、齿轮CAPP系统。 齿轮CAD系统利用良好的人机界面,通过人机对话,根据设计者输入的设计参数,进行齿轮尺寸设计。同时,设计者可对所得的设计参数进行必要的修正。利用齿轮CAD系统所得的设计参数进行齿轮零件图的绘制。这极大地提高了齿轮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在齿轮CAD系统中还设计了齿廓误差计算、齿轮测绘及齿轮国家标准查询等一些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模块。 按照直齿圆柱齿轮工艺的设计路线,齿轮CAPP系统分成两个模块:直齿圆柱齿轮零件信息输入模块、工艺参数设计模块。CAPP系统利用零件信息输入模块中的几何信息在AutoCAD 2004中生成齿轮零件的CAD几何模型:然后根据生成的模型及工艺参数设计模块的CAPP功能,计算或判断确定相应的工艺参数;之后生成工艺参数文件;最后打印输出工艺卡片用以指导实际生产。
刘小霞[10](2019)在《逆向工程在渐开线圆柱直齿轮测绘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提高渐开线圆柱齿轮测绘数据的准确性是还原齿轮原始数据的基本,即将逆向工程引入到齿轮测绘中,不仅可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也可作为一种辅助的测量和验证工具。在熟悉进口齿轮设计标准的前提条件下,选用合适的齿轮计算方法,并应用逆向软件中齿廓验证和配对齿轮参数验证两种方法来验证齿轮计算的结果,表明了逆向工程技术对提高齿轮测绘数据精度和验证齿轮参数合理性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在齿轮测绘中如何确定其基本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齿轮测绘中如何确定其基本参数(论文提纲范文)
(2)渐开线圆柱齿轮反求设计研究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齿轮传动综述 |
1.1.1 齿轮传动的特点 |
1.1.2 齿轮传动的主要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
1.2 课题来源和意义 |
1.2.1 测绘逆向工程简介 |
1.2.2 齿轮测绘的类型及测绘条件 |
1.2.3 齿轮测绘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渐开线齿轮的几何特性与几何参数 |
2.1 渐开线啮合的性质 |
2.2 渐开线函数的直角坐标方程 |
2.3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及其对啮合性能的影响 |
2.4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跨测齿数值域特性及公法线长度计算 |
3.1 跨测齿数值域特性 |
3.1.1 跨测齿数计算 |
3.1.2 标准斜齿轮跨测齿数 |
3.1.3 变位斜齿轮跨测齿数 |
3.2 公法线长度 |
3.2.1 公法线简介 |
3.2.2 公法线长度计算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反求数学模型的分类及建立 |
4.1 求解模型的分类和建立 |
4.1.1 单配制作使用条件 |
4.1.2 成对制作使用条件 |
4.2 反求模数和压力角 |
4.3 反求螺旋角已知的变位圆柱齿轮 |
4.4 反求螺旋角未知的变位圆柱齿轮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学模型的软件开发和验证 |
5.0 软件开发工具 VB 简介 |
5.1 重要求解步骤的程序 |
5.2 反求模型及软件的验证 |
5.3 求解结果检验及改进分析 |
5.3.1 求解结果检验 |
5.3.2 误差分析及优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在读期间参与项目 |
(3)矿用货车差速器锥齿轮测绘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直齿锥齿轮的基本参数 |
(1)模数 |
(2)压力角和齿数 |
(3)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 |
(4)变位判定 |
(5)齿制判定 |
2 实例计算 |
3 结语 |
(4)基于三维扫描点云对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反求步骤 |
1.1反求思路 |
1. 2点云数据处理 |
1. 3判定齿廓为渐开线的方法 |
1. 4几何尺寸的测量和基本参数的反求 |
1. 5变位的反求 |
2反求实例 |
2. 1点云数据处理 |
2. 2判定齿廓线是否为渐开线 |
2. 3端面模型的测量以及参数的反求 |
2. 4变位的反求 |
2. 5螺旋角的反求 |
3结论 |
(5)圆柱齿轮测绘的研究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齿轮测绘 |
1.1 表征齿廓的关键参数 |
1.2 齿轮测绘的现状 |
2 齿轮测绘的研究方向 |
2.1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齿轮参数测量 |
2.2 基于实物逆向工程技术的齿轮参数测量 |
2.3 基于优化方法的参数反求 |
3 归纳与展望 |
(6)基于齿轮测绘中的公法线长度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齿轮测绘的基本参数 |
2 齿轮公法线的实质及测量注意点 |
3 如何确定齿轮模数与压力角 |
4 结语 |
(7)基于超单元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参数敏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齿轮动力学研究现状 |
1.3.1 建模及动态特性研究 |
1.3.2 齿轮传动系统实验研究 |
1.4 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现状 |
1.4.1 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 |
1.4.2 代理模型方法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齿轮传动系统超单元建模及实验验证 |
2.1 引言 |
2.2 齿轮传动系统超单元建模 |
2.2.1 研究内容 |
2.2.2 齿轮箱超单元建模 |
2.2.3 动力学矩阵组装及求解 |
2.3 系统多源激励数学表征 |
2.3.1 时变啮合刚度 |
2.3.2 齿轮啮合误差 |
2.3.3 齿侧间隙 |
2.3.4 齿面摩擦 |
2.4 箱体超单元模型实验验证 |
2.4.1 模态实验目的 |
2.4.2 实验原理与流程 |
2.4.3 实验结果与验证 |
2.5 系统振动响应实验验证 |
2.5.1 实验研究目的 |
2.5.2 实验台及其测试 |
2.5.3 实验结果与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3 齿轮传动系统固有特性及振动响应研究 |
3.1 引言 |
3.2 固有特性参数影响分析 |
3.2.1 系统固有特性求解 |
3.2.2 耦合箱体影响 |
3.2.3 啮合刚度影响 |
3.2.4 轴承刚度影响 |
3.3 系统动态特性参数影响分析 |
3.3.1 箱体影响 |
3.3.2 轴承刚度影响 |
3.3.3 齿面摩擦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齿轮传动系统刚度参数全局敏感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 |
4.2.1 输入参数及评价指标 |
4.2.2 代理模型构建 |
4.2.3 Sobol指数法 |
4.3 固有频率敏感性分析 |
4.4 动态响应参数敏感性分析 |
4.4.1 振动位移敏感性分析 |
4.4.2 振动加速度敏感性分析 |
4.4.3 动态啮合力敏感性分析 |
4.5 敏感参数对系统动态响应影响 |
4.5.1 固有频率影响 |
4.5.2 振动响应影响 |
4.5.3 振动加速度影响 |
4.6 动态特性多目标优化 |
4.6.1 优化目标和变量 |
4.6.2 优化方法 |
4.6.3 优化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B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8)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的理论研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变量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齿轮泵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1.2 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的研究概况 |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4 论文的构思、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摆线齿轮泵的啮合原理 |
2.1 短幅外摆线及其参数方程 |
2.1.1 短幅外摆线的形成 |
2.1.2 短幅外摆线的参数方程 |
2.1.3 用坐标变换法建立曲线方程 |
2.1.4 复数矢量法建立短幅外摆线方程 |
2.2 摆线泵齿廓曲线方程 |
2.2.1 摆线泵的齿廓 |
2.2.2 啮合方程 |
2.2.3 短幅外摆线等距曲线方程 |
2.3 摆线泵工作原理概述 |
2.3.1 摆线齿廓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
2.3.2 摆线泵的工作原理 |
2.4 摆线泵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 |
2.4.1 基本参数 |
2.4.2 几何尺寸 |
2.5 摆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
2.5.1 短幅外摆线的曲率半径 |
2.5.2 摆线齿廓的曲率半径及其对齿廓的影响 |
2.6 摆线泵的啮合特性分析 |
2.6.1 啮合角及其变化规律 |
2.6.2 外转子的啮合界限点 |
2.7 外转子齿廓的二次包络法 |
2.8 摆线泵的密封性能 |
2.8.1 进、排油腔的形状与尺寸 |
2.8.2 内外转子的配合间隙 |
2.9 摆线转子泵的齿形修正 |
2.9.1 齿形修正方法与间隙计算 |
2.9.2 齿形修正量的选择 |
2.10 齿廓公法线的测量 |
2.10.1 公法线长度的计算 |
2.10.2 齿形修正对公法线长度的影响 |
2.10.3 计算实例 |
2.11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多齿差内啮合摆线泵的啮合 |
3.1 多齿差摆线齿轮泵的齿廓 |
3.1.1 摆线齿廓曲线方程 |
3.1.2 摆线齿轮泵的齿廓 |
3.2 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
3.2.1 基本参数 |
3.2.2 几何尺寸 |
3.3 齿廓几何参数的限制条件 |
3.3.1 圆弧齿轮齿顶变尖 |
3.3.2 摆线轮的齿廓交叉 |
3.4 多齿差摆线泵的齿廓重迭干涉 |
3.4.1 齿廓重迭干涉现象 |
3.4.2 不产生齿廓重迭干涉的条件 |
3.4.3 避免产生齿廓重迭干涉的措施 |
3.5 多齿差摆线泵的啮合特性 |
3.5.1 啮合角 |
3.5.2 重合度 |
3.5.3 啮合界限点 |
3.5.4 啮合线 |
3.6 多齿差摆线泵的齿形修正 |
3.6.1 齿形修正方法 |
3.6.2 圆弧齿轮的齿形修正 |
3.6.3 摆线轮的齿形修正 |
3.6.4 齿形修正方式的选择 |
3.7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摆线齿轮泵的运动分析及仿真 |
4.1 齿廓啮合点的运动分析 |
4.2 齿廓相对滑动系数分析 |
4.2.1 滑动系数的计算 |
4.2.2 普通摆线齿轮泵的相对滑动系数 |
4.2.3 多齿差摆线泵的相对滑动系数 |
4.3 摆线泵的运动仿真 |
4.4 多齿差摆线泵的运动仿真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摆线泵的流量特性分析 |
5.1 普通摆线泵排量的理论计算 |
5.1.1 排量计算的数学模型 |
5.1.2 计算实例分析 |
5.2 普通摆线泵的流量特性分析 |
5.2.1 流量特性分析的数学模型 |
5.2.2 流量计算 |
5.3 摆线泵的流量特性仿真 |
5.4 多齿差摆线泵的流量特性分析 |
5.4.1 瞬时流量的计算 |
5.4.2 排量的计算 |
5.4.3 平均流量 |
5.4.4 流量脉动分析 |
5.4.5 流量特性仿真 |
5.5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摆线齿轮泵的参数优化设计 |
6.1 普通摆线泵的优化设计 |
6.1.1 设计变量 |
6.1.2 目标函数 |
6.1.3 约束条件 |
6.1.4 目标函数的处理 |
6.1.5 优化过程及结果 |
6.2 多齿差摆线泵的优化设计 |
6.2.1 目标函数和设计变量 |
6.2.2 约束条件 |
6.2.3 设计实例与结论 |
6.3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异型齿廓摆线泵的研究 |
7.1 工作原理概述 |
7.2 异型齿廓的形成 |
7.2.1 异型摆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
7.2.2 异型齿廓曲线方程 |
7.3 异型齿廓摆线泵设计必须满足的条件 |
7.3.1 连续传动条件 |
7.3.2 密封条件 |
7.3.3 强度条件 |
7.4 齿廓曲线的交点和齿顶厚 |
7.4.1 齿廓曲线的交点 |
7.4.2 摆线轮齿的齿顶厚 |
7.5 异型齿廓摆线泵的参数优化设计 |
7.5.1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
7.5.2 优化实例分析 |
7.6 啮合特性和流量特性分析 |
7.6.1 齿廓相对滑动系数 |
7.6.2 泵的流量特性 |
7.7 样机制造及性能测试 |
7.7.1 样机制造 |
7.7.2 试验装置与测试结果 |
7.8 本章小节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457汽车后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CAD/CAPP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CAD技术 |
1.1.1 CAD技术的发展史 |
1.1.2 CAD系统 |
1.1.3 工程图形技术 |
1.1.4 计算机仿真 |
1.2 CAPP技术 |
1.2.1 CAPP技术概述 |
1.2.2 CAPP的基础技术 |
1.2.3 CAPP的类型 |
1.2.4 CAPP发展趋势 |
1.3 齿轮技术研究概况 |
1.3.1 现代齿轮技术的发展及最新成果 |
1.3.2 国际齿轮技术的现状和特点 |
1.3.3 我国齿轮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 |
1.4 齿轮技术的发展趋势 |
1.5 课题的提出及所做的主要工作 |
1.5.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5.2 课题提出的意义 |
1.5.3 课题所做的主要工作 |
2 齿轮CAD/CAPP系统开发工具及功能要求 |
2.1 系统开发工具简介 |
2.1.1 Visual basic 6.0的主要功能特点 |
2.1.2 Auto CAD2004基本知识 |
2.2 齿轮CAD/CAPP系统功能及模块组成 |
2.2.1 齿轮CAD/CAPP系统功能要求 |
2.2.2 齿轮CAD/CAPP功能模块 |
3 齿轮CAD/CAPP系统设计 |
3.1 齿轮CAD设计 |
3.1.1 齿轮CAD系统的总体结构 |
3.1.2 齿轮设计中设计资料的程序处理和管理 |
3.1.3 齿轮传动设计原则 |
3.1.4 齿轮传动设计 |
3.1.5 齿轮零件图的绘制 |
3.2 齿轮CAPP设计 |
3.2.1 CAPP系统总体设计与体系结构 |
3.2.2 零件分类编码 |
3.2.3 复合工艺编制 |
3.2.4 零件信息描述与输入 |
3.2.5 工艺决策 |
3.2.6 工序规划 |
3.2.7 工艺规程 |
3.2.8 工序图的生成 |
3.2.9 计算机辅助材料定额 |
3.2.10 工时定额制定 |
3.3 系统用户界面设计 |
4 直齿圆柱齿轮CAD/CAPP系统运行结果 |
4.1 齿轮CAD |
4.1.1 齿轮副计算模块 |
4.1.2 齿轮计算模块 |
4.1.3 齿廓误差计算以及齿廓范成展示 |
4.1.4 齿轮测绘演示及齿轮标准查询 |
4.2 齿轮CAPP |
4.2.1 直齿圆柱齿轮典型工艺 |
4.2.2 零件信息输入 |
4.2.2 工序图及工序卡片的生成 |
5 结果与展望 |
5.1 结果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部分源程序代码)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10)逆向工程在渐开线圆柱直齿轮测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逆向工程概述 |
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绘、计算和验证 |
2.1 基本参数测绘 |
2.2 参数计算 |
2.2.1 确定模数、齿形角、顶高系数、齿根高系数 |
2.2.2 判断是否变位及变位系数 |
2.3 参数验证 |
2.3.1 在逆向软件中用齿廓形状验证 |
2.3.2 通过配对齿轮验证 |
3 实例应用 |
3.1 基本参数测绘 |
3.2 参数计算 |
3.3 参数验证 |
3.3.1 在逆向软件中用齿廓形状验证 |
3.3.2 通过配对齿轮验证 |
4 结论 |
四、在齿轮测绘中如何确定其基本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 [1]在齿轮测绘中如何确定其基本参数[J]. 高德生. 大连海运学院学报, 1979(04)
- [2]渐开线圆柱齿轮反求设计研究及软件开发[D]. 朱大伟.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3(S1)
- [3]矿用货车差速器锥齿轮测绘与设计[J]. 尹海鹏,杨华,赵成龙,陶燚. 煤矿机械, 2017(01)
- [4]基于三维扫描点云对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提取[J]. 王春香,石宏民. 机床与液压, 2014(23)
- [5]圆柱齿轮测绘的研究方向[J]. 王春香,方国锋. 山西科技, 2015(04)
- [6]基于齿轮测绘中的公法线长度的应用[J]. 尤伟诚. 机电信息, 2011(24)
- [7]基于超单元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参数敏感性研究[D]. 钟钢. 重庆大学, 2019
- [8]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的理论研究与仿真[D]. 徐学忠. 东南大学, 2005(01)
- [9]457汽车后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CAD/CAPP系统设计[D]. 吴新烨. 中南林学院, 2005(03)
- [10]逆向工程在渐开线圆柱直齿轮测绘中的应用[J]. 刘小霞. 煤矿机电,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