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压器试验(四)(论文文献综述)
景一文[1](2021)在《配电网柔性熄孤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配电网中架空线路的绝缘化和城市线路的电缆化,以及非线性负荷、新能源容量的不断增加,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含有较大的有功分量及谐波分量,采用传统的消弧线圈无法补偿这些分量,且故障残流较大,接地故障电弧难以自行熄灭,因此有必要对接地故障的电压电流全补偿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配电网在非有效接地情况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特征,主要对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说明了现有消弧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功率源转换与有源逆变器相结合的柔性熄弧方法,该方法将故障相电压注入系统中性点,并在主变压器回路中加入一个有源逆变器,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将故障点电压控制为零,从而实现故障点的熄弧。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搭建了配电网柔性熄弧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了仅靠功率源转换进行消弧的方法,可知该方法消弧效果有限。在功率源转换外加熄弧电源的柔性熄弧系统,证明柔性熄弧系统能够完全补偿接地点残流和残压。分析了柔性熄弧在各种运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和后期产品化后在现场会遇到的各种限制因素,确定了柔性熄弧系统的应用条件以及现场安装调试的可行性方法。在陕西省电科院的配网真型试验场地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在实际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柔性熄弧系统可以可靠消弧。针对逆变器电压电流冲击问题,完善柔性熄弧系统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分析实验和仿真数据结果验证了本文设计的配电网柔性熄弧系统的正确性与合格性。
孙凌涛,刘建国,李旸[2](2021)在《电流互感器油色谱单氢超标试验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进一步明确电流互感器中超标氢气来源,针对某供电局220 kV光明变电站158明久Ⅱ回C相电流互感器油色谱氢气含量过万mL/L且无乙炔产生展开原因分析。首先通过油色谱与绕组介损试验并结合现场经验初步判断故障原因为绕组受潮且激励因素为油纸中局部放电。接着在得到油中微水及苯含量后通过计算分析及论证确定过量氢气主要来源于环己烷脱氢反应,次要来源是油中微水电解。文章最后通过解体检查确定环己烷来源于胶粘剂,并在红外光谱与局部放电对比试验中观察红外光谱吸收情况确定胶粘接剂中环己烷在局部放电环境下发生了脱氢反应,是电流互感器中过量氢气的主要来源,并据此从生产与运维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何智鹏[3](2019)在《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分析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电力能源是关键的核心能源之一,它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安全有效的使用电力能源对于国家建设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变电站肩负着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以及将高压电网中的电能配送到各级电网的作用,变电站的设备包括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其中一次设备是直接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电能的设备,变电站的一次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能否稳定运行。变电站一次设备管理的工作涵盖了设备电气试验、检修、巡视、检查、维护等多方面的工作,而电气试验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电气试验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内不为肉眼所见的隐藏缺陷,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对预防事故发生、制定检修策略、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通过对现有的电气试验工作分析发现,目前的电气工作中普遍存在质量管控措施的执行力度较低、试验作业程序不严谨、工作安全风险识别和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将针对现有电气试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制定电气试验策略,实行认清目标-定立原则-详细步骤-质量管控-安全管控-制定方案(作业指导文件)的工作模式。新策略中提出了电气试验工作质量管控措施和安全管控措施,并将这些措施编入作业指导书中,最终通过刚性执行作业指导书的方式促进电气试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这种优化电气试验策略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优化各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有利于设备管理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文中也对这种策略在设备调试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本文以110k 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工作为例,根据新的试验策略要求编制出110k 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其中包括了编写依据、试验准备、作业标准、施工作业流程、试验方法方法及工艺要求、试验安全管理及措施、关键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等内容。文章的最后将通过电气试验实例观察,对作业指导书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对新的电气试验策略应用效益进行分析。
王东阳[4](2018)在《高铁牵引变压器绝缘的介电频谱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国内高铁总运营里程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一半以上,高铁系统中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保障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牵引变压器(含附属套管)作为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核心设备,承担着电能转换的任务,其绝缘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因此如何实现牵引变压器绝缘状态的有效、准确评估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除对牵引变压器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之外,牵引变压器绝缘状态的检验主要是利用“天窗”时间进行定期的离线检修与预防性绝缘试验,依据测试结果(绝缘电阻、工频介损等)只能对变压器的绝缘状态进行大体上的评判,包含信息较少且对绝缘状态变化敏感性不强,当测试结果发生明显变化时绝缘性能已严重降低。频域介电谱法由于具有测试电压低且无损、携带绝缘信息丰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国内外相关学者一致认为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实际工程中,基于频域介电谱法对牵引变压器进行测试与绝缘状态评估时存在如下问题:1)“天窗”时间有限,牵引变压器绝缘温度无法与环境温度平衡,测试过程中牵引变压器绝缘温度时变;2)由于牵引负荷具有冲击性,牵引变压器绝缘不均匀老化问题突出,不均匀老化对绝缘频域介电谱的具体影响因素及特征尚不清楚。为了提高牵引变压器绝缘状态评估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本文针对牵引变压器绝缘频域介电谱测试及状态评估开展了如下工作:1)通过研究油隙载流子运动方程与分布模型,分析了变压器油隙介电响应过程中载流子分布特征,得到了以电导率、离子迁移率等为参量的绝缘电介质(油隙、油浸纸)的介电参数方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2)研究了时变温度下油隙介电谱特征,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时变温度下油隙介电谱的校正方法,推导了油隙介电参数与复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归纳、验证温度对油隙电导率频域谱的作用规律,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油隙介电谱归算至参考温度的方法;3)研究了绝缘纸不均匀热老化对频域介电谱的影响,得到了不均匀热老化影响变压器绝缘介电谱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不均匀热老化对牵引变压器绝缘水分含量评估的影响;4)通过试验模型制作、测试与结果分析,研究了参考温度下油浸式套管水分含量评估,进一步考虑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油浸式套管受潮状态评估方法。
王新星[5](2017)在《变电站主要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内特高压电网快速发展,新疆地区拥有全国电压等级最高、数量最多的特高压电网,正处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度的重要时期。输、变、配电设备逐年增加,运行维护工作量陡增。随着新投运变电站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持续进行,部分问题开始显现。通过近几年跟踪统计,部分设备在服役期间没有办法满足运行规定的要求,故障率一直处于高位,采用的检测、检修方法有限,现有技术人员知识水平及经验不能快速解决现场问题,培训工作滞后于现场实际,以上因素严重制约着检修工作的发展。所以,研究变电站内设备的故障类型、检测方法、检修手段、处理方案等,对提高设备故障检出率、缩短检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停电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变电站内主要设备的常见故障类型及解决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及理论研究探索设备缺陷及故障产生原因,找到共性,采取有效、实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测试,作为定性判断;然后进一步复测确定,及时总结成果,编制技术规范。本文利用生产一线典型案例,采用局放带电检测、油气分析等方法及手段,研究缺陷及事故发生原因,阐述检修方法及手段,结合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知识,对缺陷及事故原因进行归纳汇总,形成培训讲义。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实现了利用状态监测和带电检测技术,判断出变电站内主要设备的常见故障类型,制定检修方案,客观评价新疆电力公司状态监测和带电检测技术自身优势和差距,修订专业人员培养方案,起到“学中做、做中学”的良性循环。
董彪[6](2016)在《常规综自变电站升级与调试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智能变电站的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变电站设备建设方案因其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高的特点得到广泛推广,并应用于所辖区域内的变电站中,原有的常规综自变电站升级是时代的潮流,是大势所趋,升级为数字化变电站后,变电站的调试工作是变电站升级改造的紧要组成单元,变电站的调试水平高低将关系到变电站乃至整个电网未来的运行安全,所以常规综自变电站升级后调试技术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变成当代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内容。本文将220kV兴城变电站原有的配置为雏形,以220kV常规综自变电站升级与调试为研究课题,将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实用性作为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基本原则,充分满足二次系统防护安全规定、安全生产运行规程,发挥资产设备使用效益和效率,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生产管理效益。依据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企业标准关于220kV常规综自变电站智能化升级的要求,结合迁西县220kV兴城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本次升级方案工作的设计,构建了信息化一体平台,对一次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增加实用性高级应用。
赵婕[7](2014)在《石家庄供电公司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研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试验模式试验效率低、试验过程中容易出现误操作、劳动人员工作量大,越来越不能适应电网对变压器试验的要求,为解决传统试验模式存在的弊端,石家庄供电公司自主研发新型变压器集成试验车,应用于石家庄市区变电站的变压器试验现场,简化试验流程、降低安全风险、提高试验效率。本文介绍了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研制方案和研发过程,变压器集成试验车利用电气试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和绝缘结构设计等领域成熟的技术,对试验仪器、试验接线和试验车辆进行集成,提高现场变压器试验操作的自动化水平。本论文利用分布集成方法组织、整合试验资源,研制变压器集成试验车。首先,介绍了原型产品:变压器综合试验切换箱;其次,针对原型产品的问题,研制完成了实用型产品“程控式变压器集成试验台”,实现了变压器试验操作由“空中”到“地面”,由“手动”到“自动”的转变;最后,将“程控式变压器集成试验台”整合至专用车内,并进行系统改进,形成车载试验体系——“变压器集成试验车”。并且,为验证变压器集成试验车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性,论文对分别对4台220kV主变和1台110kV主变进行了验证试验,并对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分析。该成果实际应用于石家庄所辖各变电站现场,有效减少变压器现场试验时的高摔、触电和误接线风险,大大缩短工作时间、显着减少工作人员数量、降低劳动强度,极大地提升现场试验的安全性和劳动效率,在变压器试验领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孔亚林[8](2013)在《双百万电力变压器绝缘试验的研究》文中认为对双百万电力变压器这种技术难点多、电压等级高和结构复杂的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来说,它的绝缘试验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论文对双百万电力变压器中两个主要的绝缘试验--雷电冲击试验和局部放电测量试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并对试验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解决。在雷电冲击试验中,通过增加调波装置来改善雷电波形,从而解决了冲击波形波头时间与电压过冲的矛盾;在测量局部放电试验中,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双百万电力变压器的局部放电试验方法和遇见有局部放电信号时的处理方法,特别是使用超声定位系统对局部放电部位进行超声定位处理,从而找到产生局部放电信号的准确位置,为双百万变压器返工处理和以后生产工艺提供准确数据支持。目前双百万电力变压器已经在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南阳变电站上正式投入电网使用,各项性能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有效的改善了能源结构,缓解了跨区输电难题。
刘伟[9](2013)在《面向数字化变电站的主变智能保护装置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逐步推广,设计既能在现有变电站系统中稳定运行又能适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的主变保护装置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使主变保护装置既能接收传统的模拟量输入和开关量输入输出信息,又能收发符合IEC61850标准的采样值和开关量输入输出信息。借鉴数字化变电站的分层思想,本文设计并实现一种新型的主变保护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各模块之间通过交换式以太网通信,配置十分灵活,既能在现有变电站系统中使用,又可直接应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设计了一套基于AT91RM9200的主变智能保护装置,主要包括逻辑控制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各模块硬件之间相互独立,通过交换式以太网交互信息。主变智能保护装置的软件功能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实现逻辑控制功能。针对变压器励磁涌流的影响,采用一种改进型二次谐波制动算法,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分析。最后,对各个功能进行了测试,完成了装置差动保护和以太网通信等试验。研究与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面向数字化变电站的主变智能保护装置可以实现准确的差动保护和以太网通信等功能,可以满足数字化变电站的需求,达到了设计目标。图60幅,表8个,参考文献60篇。
邹进,朱志杰,司玲玲[10](2013)在《基于DSP的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低压配电网负荷三相不平衡的情况,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研制了一种适用于低压配电网的三相无功不平衡的动态补偿装置。该装置以DSP56F807为核心,以电子复合开关对电容器组进行投切,具有响应快,无冲击,操作方便等优点。
二、变压器试验(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压器试验(四)(论文提纲范文)
(1)配电网柔性熄孤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单相接地消弧技术研究现状 |
1.2.1 无源消弧技术 |
1.2.2 有源消弧技术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2 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有源电压消弧原理研究 |
3.1 电压消弧原理的分析 |
3.2 柔性消弧系统原理分析 |
3.3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柔性消弧实现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4 配电网柔性熄弧系统的仿真分析 |
4.1 柔性熄弧仿真系统参数的选择 |
4.1.1 10k V配电网系统的等值参数 |
4.1.2 配电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
4.1.3 注入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
4.1.4 隔离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
4.2 柔性熄弧的仿真模型的搭建 |
4.2.1 消弧线圈补偿的仿真分析 |
4.2.2 仅投功率源的仿真分析 |
4.2.3 柔性系统的仿真分析 |
4.2.4 柔性熄弧和消弧线圈配合的仿真分析 |
4.2.5 柔性熄弧无故障的仿真分析 |
4.2.6 柔性熄弧选相错误的仿真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配电网柔性熄弧系统的实验验证 |
5.1 实验环境 |
5.1.1 户外试验场一次接线 |
5.1.2 中性点接地方式 |
5.1.3 试验线路 |
5.2 配电网柔性熄弧系统实验 |
5.2.1 柔性熄弧系统仅投功率源实验 |
5.2.2 柔性熄弧系统实验 |
5.2.3 逆变器冲击问题实验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分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110kV变电站一次设备与电气试验现状分析 |
2.1 110kV变电站概况 |
2.1.1 变电站 |
2.1.2 110kV变电站的一次设备 |
2.2 一次设备的电气试验 |
2.3 当前变电一次设备电气试验存在的问题 |
2.3.1 工作质量方面的问题 |
2.3.2 安全方面的问题 |
第三章 110kV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的优化 |
3.1 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的主要内容 |
3.2 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优化的基本原则 |
3.3 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优化的内容 |
3.3.1 电气试验的质量管理优化 |
3.3.2 电气试验的安全管理优化 |
3.3.3 电气试验周期管理优化 |
3.3.4 测试数据异常处理 |
3.3.5 设备试验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实施 |
第四章 实例研究与分析 |
4.1 电气试验实例概况 |
4.2 110kV电力变压器电气试验策略优化 |
4.2.1 110k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的目标 |
4.2.2 110k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各项试验步骤 |
4.2.3 110k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作业质量控制 |
4.2.4 110k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作业安全管理 |
4.2.5 110k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电气试验实例 |
4.2.6 电气试验策略优化前后的试验数据对比 |
4.4 电气试验策略应用效果评价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铁牵引变压器绝缘的介电频谱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变压器频域介电响应研究现状 |
1.2.1 频域介电谱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特征 |
1.2.2 油纸绝缘频域介电谱的建模与解释 |
1.2.3 基于频域介电谱的油纸绝缘状态诊断方法 |
1.2.4 频域介电谱测试方法的优化 |
1.2.5 主要问题阐述 |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油纸绝缘低频介电响应的模型研究 |
2.1 引言 |
2.2 低频激励下油隙介电响应建模 |
2.2.1 测试过程中载流子来源研究 |
2.2.2 载流子运动方程及其分布模型 |
2.3 模型验证与特征分析 |
2.3.1 模型离散化与边界条件 |
2.3.2 试验测试及模型验证 |
2.3.3 介电响应过程载流子分布特征 |
2.4 油纸绝缘系统低频介电参数方程 |
2.4.1 介电参数方程的建立 |
2.4.2 试验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温度对油隙频域介电响应的影响研究 |
3.1 引言 |
3.2 时变温度下油隙频域介电响应特性 |
3.2.1 时变温度下油隙介电谱测试 |
3.2.2 试验结果与特性分析 |
3.3 时变温度下油隙频域介电响应校正 |
3.3.1 时变温度下校正方法研究 |
3.3.2 校正方法验证 |
3.4 温度对油隙电导率频域介电谱的影响规律归纳与证明 |
3.4.1 试验材料处理与测试 |
3.4.2 试验结果分析与规律归纳 |
3.4.3 规律验证与证明 |
3.5 不同温度油隙频域介电谱归算方法与案例证明 |
3.5.1 油隙介电参数与电导率的关系推导 |
3.5.2 归算方法的提出 |
3.5.3 案例证明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绝缘纸不均匀热老化对频域介电谱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不均匀热老化油纸绝缘频域介电响应试验 |
4.2.1 试验材料及其预处理 |
4.2.2 加速热老化实验 |
4.2.3 试验设计及测试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1 绝缘纸聚合度 |
4.3.2 绝缘纸中弱酸含量 |
4.3.3 频域介电谱测试结果与分析 |
4.4 试验结果讨论 |
4.4.1 影响因素分析与讨论 |
4.4.2 水分及其不均匀分布对频域介电谱的影响 |
4.4.3 不均匀热老化对油纸绝缘水分含量评估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套管油纸绝缘受潮状态评估研究 |
5.1 引言 |
5.2 不同受潮状态套管试验 |
5.2.1 试验材料预处理 |
5.2.2 套管试验模型制作 |
5.2.3 不同受潮状态套管频域介电谱测试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1 试验结果 |
5.3.2 基于修正模型的结果分析 |
5.4 套管油纸绝缘水分含量评估研究 |
5.4.1 参考温度下水分评估研究 |
5.4.2 温度对套管油纸绝缘频域介电谱影响研究 |
5.4.3 实际工况下受潮状态评估方法及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5)变电站主要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气设备绝缘故障及危害性 |
1.2 变电站内主要设备常见故障 |
1.3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监测及检测技术分析 |
2.1 引言 |
2.2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
2.3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分析 |
2.4 特高频、超声波法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分析 |
2.5 紫外检测技术分析 |
2.6 SF6气体检测技术分析 |
2.7 其他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压器状态监测和带电检测技术 |
3.1 引言 |
3.2 有载分接开关底部串油缺陷 |
3.2.1 故障情况 |
3.2.2 原因分析 |
3.2.3 检修处理措施 |
3.2.4 培训建议 |
3.3 高压电抗器内部放电缺陷 |
3.3.1 缺陷简述 |
3.3.2 原因分析 |
3.3.3 检修处理措施 |
3.3.4 培训建议 |
3.4 变压器套管导电杆发热缺陷 |
3.4.1 缺陷简述 |
3.4.2 原因分析 |
3.4.3 检修处理措施 |
3.4.4 培训建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保障性设备状态监测和带电检测技术 |
4.1 引言 |
4.2 罐式断路器局部放电缺陷 |
4.2.1 缺陷简述 |
4.2.2 原因分析 |
4.2.3 检修处理措施 |
4.2.4 培训建议 |
4.3 断路器套管漏气缺陷 |
4.3.1 缺陷简述 |
4.3.2 原因分析 |
4.3.3 检修处理措施 |
4.3.4 培训建议 |
4.4 GIS组合电器CT受潮缺陷 |
4.4.1 缺陷简述 |
4.4.2 原因分析 |
4.4.3 检修处理措施 |
4.4.4 培训建议 |
4.5 隔离开关A相T型线夹发热缺陷 |
4.5.1 缺陷简述 |
4.5.2 原因分析 |
4.5.3 检修处理措施 |
4.5.4 培训建议 |
4.6 避雷器放电缺陷 |
4.6.1 缺陷简述 |
4.6.2 原因分析 |
4.6.3 检修处理措施 |
4.6.4 培训建议 |
4.7 开关柜局部放电缺陷 |
4.7.1 缺陷简述 |
4.7.2 原因分析 |
4.7.3 检修处理措施 |
4.7.4 培训建议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传输设备(电缆)状态监测和带电检测技术 |
5.1 引言 |
5.2 电缆接头接触不良缺陷 |
5.2.1 故障情况 |
5.2.2 原因分析 |
5.2.3 检修处理措施 |
5.2.4 培训建议 |
5.3 电缆终端头应力集中缺陷 |
5.3.1 故障情况 |
5.3.2 原因分析 |
5.3.3 检修处理措施 |
5.3.4 培训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常规综自变电站升级与调试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智能电网及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 |
1.2.1 国际智能化的发展 |
1.2.2 国内智能化的发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迁西县 220kV兴城变电站建设现状 |
2.1 地区社会概况 |
2.2 迁西县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现状 |
2.2.1 电网结构 |
2.2.2 电网设备 |
2.3 220kV兴城变电站概况 |
2.4 220kV兴城变电站改造升级概述 |
第3章 变电站升级改造方案设计 |
3.1 智能化改造方案 |
3.2 信息化一体平台 |
3.3 高级应用 |
3.4 一次设备智能化 |
3.5 站内附属设备智能化管理 |
3.6 计量系统智能化改造 |
3.7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
3.8 AVC系统在 220kV兴城变电站中的应用 |
3.9 220kV兴城变电站布置 |
第4章 智能变电站设备集成调试 |
4.1 主要内容 |
4.1.1 单装置调试与ICD文件检验结合 |
4.1.2 高效的系统配置文件SCD组态集成 |
4.1.3 面向用户的高级应用功能调试 |
4.2 220kV兴城变电站调试应用 |
4.2.1 系统联调 |
4.2.2 现场调试 |
4.2.3 220kV兴城变电站保护调试方法 |
4.3 技术性能分析 |
4.4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和应用评价 |
4.4.1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
4.4.2 应用价值评价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石家庄供电公司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变压器设备状态影响 |
1.1.2 石家庄地区变压器检修试验现状 |
1.1.3 石家庄供电公司变压器试验班组存在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研发方案 |
2.1 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设计思路 |
2.2 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系统基本原理 |
2.3 具体实施方案 |
2.4 材料选择、结构尺寸等工艺控制规范 |
第3章 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研制 |
3.1 变压器综合试验切换箱的研制 |
3.2 程控式变压器集成试验台的研制 |
3.3 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研制 |
3.3.1 研发方案 |
3.3.2 创新点和与原有技术的不同 |
3.4 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试验项目 |
3.4.1 变压器绝缘试验 |
3.4.2 变压器特性试验 |
第4章 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对比试验 |
4.1 试验分析 |
4.1.1 110千伏石培中心实训变试验数据对比 |
4.1.2 220千伏兆通站备用变试验数据对比 |
4.1.3 220千伏束鹿站1 |
4.1.4 220千伏大河站2 |
4.1.5 220千伏鹿泉站1 |
4.2 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
第5章 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应用前景 |
5.1 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特点 |
5.2 应用前景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双百万电力变压器绝缘试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双百万电力变压器绝缘试验的总体设计 |
1.3.2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2 绝缘试验中雷电冲击试验的研究 |
2.1 雷电冲击试验的原理 |
2.2 试验调波装置的设计原理 |
2.3 调波装置的试验调试和结论 |
2.3.1 调波装置的试验调试 |
2.3.2 添加调波装置结论及合理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绝缘试验中局部放电试验的研究 |
3.1 双百万电力变压器绝缘试验中局部放电的产生原因和危害 |
3.1.1 局部放电的定义 |
3.1.2 局部放电的产生原因 |
3.1.3 变压器局部放电的危害 |
3.1.4 局部放电的一般预防措施 |
3.2 双百万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的试验方法及去除外部干扰的一般处理方法 |
3.2.1 双百万变压器局部放电的试验方法 |
3.2.2 双百万变压器局部放电去除外部干扰的一般处理方法 |
3.3 双百万变压器内部局部放电的超声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3.1 局部放电超声定位系统的原理 |
3.3.2 使用超声定位仪的局部放电测量 |
3.3.3 局部放电的超声测量 |
3.3.4 局部放电的定位处理 |
3.4 本章小结 |
4 结论 |
4.1 主要结论 |
4.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面向数字化变电站的主变智能保护装置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数字化变电站概述 |
1.3 主变保护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变保护装置发展趋势 |
1.5 论文的章节安排 |
2 主变智能保护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
2.1 数字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 主变智能保护装置的功能需求 |
2.3 主变智能保护装置的设计原则 |
2.4 差动、后备与非电量保护的基本原理 |
2.4.1 差动保护 |
2.4.2 后备保护 |
2.4.3 非电量保护 |
2.5 主变智能保护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
2.5.1 采样系统类型选择 |
2.5.2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2.5.3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主变智能保护装置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设计 |
3.1.1 装置硬件结构 |
3.1.2 主控芯片选择 |
3.2 逻辑控制模块 |
3.2.1 存储电路设计 |
3.2.2 串口通信和调试电路设计 |
3.2.3 以太网通信电路设计 |
3.2.4 人机界面设计 |
3.2.5 外围电路设计 |
3.3 开关量模块 |
3.3.1 开关量输入模块 |
3.3.2 开关量输出模块 |
3.3.3 以太网通信电路设计 |
3.4 模拟量采样模块 |
3.4.1 交流信号采样电路 |
3.4.2 以太网通信电路设计 |
3.5 通信模块 |
3.6 双网冗余设计 |
3.7 电磁兼容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主变智能保护装置软件设计 |
4.1 VxWorks实时系统简介 |
4.2 VxWorks系统在CPU上的移植 |
4.2.1 VxWorks的板级支持包 |
4.2.2 VxWorks开发工具 |
4.2.3 VxWorks操作系统移植 |
4.3 VxWorks系统应用程序的实现 |
4.3.1 AT91 RM9200的任务划分 |
4.3.2 AT91RM9200的调度机制 |
4.3.3 AT91 RM9200的任务实现 |
4.4 以太网通信程序设计 |
4.4.1 DM9000A驱动程序设计 |
4.4.2 以太网TCP/IP协议实现 |
4.5 人机接口模块程序设计 |
4.6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程序设计 |
4.7 模拟量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5 改进型二次谐波制动算法及实现 |
5.1 变压器励磁涌流的相关介绍 |
5.1.1 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的原因 |
5.1.2 励磁涌流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 |
5.2 改进型二次谐波制动方案的提出 |
5.2.1 二次谐波制动的原理分析 |
5.2.2 传统二次谐波制动存在的问题 |
5.2.3 改进型二次谐波制动的提出 |
5.3 改进型二次谐波制动的实现方案 |
5.4 仿真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6.1 系统试验环境 |
6.2 交流采样值测试 |
6.3 差动保护功能测试 |
6.4 以太网驱动程序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变压器试验(四)(论文参考文献)
- [1]配电网柔性熄孤系统研究[D]. 景一文.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2]电流互感器油色谱单氢超标试验对比分析[J]. 孙凌涛,刘建国,李旸. 广西电力, 2021(01)
- [3]变电站一次设备电气试验策略分析与应用[D]. 何智鹏.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6)
- [4]高铁牵引变压器绝缘的介电频谱研究及应用[D]. 王东阳.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5]变电站主要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 王新星.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6]常规综自变电站升级与调试的研究与实践[D]. 董彪.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7]石家庄供电公司变压器集成试验车的研发与应用[D]. 赵婕.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5)
- [8]双百万电力变压器绝缘试验的研究[D]. 孔亚林.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9]面向数字化变电站的主变智能保护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 刘伟. 中南大学, 2013(05)
- [10]基于DSP的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J]. 邹进,朱志杰,司玲玲. 江西电力, 2013(02)
标签:变压器; 局部放电; 变电站;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一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