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忽必烈以农为本的经济方针(论文文献综述)
李青[1](2021)在《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赵彦臻,王福革[2](2018)在《忽必烈功利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元一代,忽必烈以"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莫如实惠"为理论指导,开始实行功利主义治国方略,在其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所施行的诸多政策、措施,亦蕴含着丰富的功利主义思想,对元及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赵娜[3](2017)在《忽必烈汗“变通”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忽必烈是元朝首任皇帝,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缔造者之一。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忽必烈汗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政治思想。忽必烈汗政治思想研究在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变通”思想是其政治思想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忽必烈汗的“变通”思想发源于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明,是闻名于世界的政治理念之精髓,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实践价值。本文在阐述忽必烈汗“变通”思想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及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其“祖述变通”的革新主张思想、“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政教并行思想、“人分四等”思想及“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莫如实惠”的理论基础为核心内容的“变通”思想。主要是根据当时的治国政治方略为依据建构并论证。文章将忽必烈汗“变通”思想的特点分为扬长避短而集大成、推崇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辩证思维及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辩证思维三个部分。最后分别阐述了忽必烈汗“变通”思想对蒙古族,对中国,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那日苏[4](2015)在《忽必烈汗惠民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忽必烈汗是元朝首任皇帝,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缔造者之一。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忽必烈汗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政治思想。忽必烈汗政治思想研究是在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惠民思想是其政治思想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忽必烈汗惠民思想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及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拯民者莫如实惠》思想、《和平?幸福》治理思想及使人民《安安顿顿的享受幸福》为核心内容的惠民思想。主要是根据当时社会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宗教、贸易、社会保障等多方面所取得的政治业绩为依据建构并论证。忽必烈汗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君王,因此其惠民思想必有阶级性。忽必烈汗惠民思想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所以具有时代特征。这一思想在其政治实践中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这足以证明其有显明的实践性。忽必烈汗的惠民思想发源于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明,是闻名于世界的治国理念之精髓,对其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借鉴价值。
庞俊义[5](2015)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甘肃驿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驿运曾被形容为国之血脉也,是古老的运输方式,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发挥着信息传递和道路运输的作用,甘肃驿运也在区域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最早传递军情文书到汉代的丝绸之路中接待过往的商旅使节,再到清末左宗棠西征,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至近代,以机械力为动力的近代交通体系,包括铁路、公路、港口与现代航空,在中西方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驿运逐渐走向衰落。但是,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日本对中国的交通封锁和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紧缺,使驿运制度再度兴起,经过国民政府的重新改造和加强管理后发展为战时驿运,在抗战后方的军事、经济及社会变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甘肃区域为对象,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驿运发展概况。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第一章探究驿运制度建立的历史过程,了解抗战时期甘肃驿运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沿革;第二章从驿运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和工具的管理,了解其职责及组织管理水平;第三章从驿道的勘察修建、驿站的设置和驿运设施的配备等三个方面,了解其在驿运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效;第四章从驿运的运输管理和营运路线、物资变化和运量统计了解其驿运系统的运转情况;第五章从运价变化、经费预算和营业状况等检验驿运的实际发成效;第六章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驿运政策进行简要评述,主要是驿运政策实施过程的特点及效果,以此突显甘肃驿运在抗战时期做出的贡献及影响;同时,指出驿运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其历史功绩,最终得出今日可鉴之处。
潘新春,黄凤兰,张继承[6](2014)在《论海洋观对中国海洋政策形成与发展的决定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中国海洋政策的回顾与评价离不开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形势,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当时决策者对海洋价值的认识与重视,有什么样的海洋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海洋政策。只有从这个角度对我国海洋政策实施考察,才能厘清我国海洋政策历史的基本脉络,对海洋政策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并为未来我国海洋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献计献策。
秀凤[7](2012)在《儒学与忽必烈的治国方略》文中指出忽必烈汗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一样,也是一位叱咤时代风云,对蒙古族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伟人。忽必烈汗于1260年在他的不惑之年继蒙哥汗即位时,他己经成为一个既熟悉蒙古族传统思想文化及其灵魂,又能懂得汉族儒家思想和藏传佛教思想的真谛,并且能够把握运用这些思想来治理国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忽必烈汗作为蒙古贵族和少数民族上层阶级政权的总代表,创建元朝后,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了蒙古族向封建制的完善过程,创建了全国统一的元朝。忽必烈汗建立元朝,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四百余年的割据局面,建立了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为中国版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的活动对中国疆域的奠定、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以及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巨大的影响。他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忽必烈汗之所以影响甚大,是因为他是第一位成功地完成了从草原游牧征服者到定居社会君主过渡的蒙古大汗。忽必烈汗入主中原以后更多地吸纳了儒学的治国思想,以“汉法”治理汉地,文武兼修,重用儒臣,成就了元朝别具一格的文治武功,赢来了元王朝的百年繁荣和文明。
赵月梅[8](2011)在《当代蒙古族的牧业生产习俗研究 ——以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布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一篇记录当代蒙古族牧业生产习俗的民俗志。笔者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以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克尔台乡布村为个案,研究分析了蒙古族牧业生产习俗所呈现的特点与变迁趋势。论文对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布村牧业经济的发展历史、特点以及变迁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生存环境的改变、地方经济政策的落实和村民对民族文化的主体选择是其生产民俗变迁的主要原因。全文包括引论、正文、余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四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利用地方志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在对布村所依托的大环境杜尔伯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历史沿革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对布村的形成历史、人口构成、教育文化情况以及生计手段等进行了分析介绍。指出布村大概形成于清末年间,是以牧业经济为主要生计手段的蒙古族牧业村落。第二章,通过呈现布村牧业生产习俗现状来揭示该村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草牧场资源迅速缩减,导致布村牲畜养料获取方式的改变,促使棚圈设施得到普及。该村的牧业生产习俗出现了以定居定牧、定居圈养和畜产品商品化的新发展趋势。第三章,以布村人的村落生活为切入点,分析探讨牧业经济与当代蒙古族村落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村民生活节律、家庭收支的安排,到游戏娱乐活动,再到人生礼仪,牧业生产深刻影响着当代蒙古族的村落生活。研究牧业生产与村落生活的关系,不仅能够诠释牧业生产习俗对当代蒙古族村落生活的影响,更是我们了解当代蒙古族民族文化特质和变迁趋势的重要线索。第四章,对当代牧业经济以及牧业生产习俗的特点、形成原因、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体探讨。指出定居生活模式的形成,定牧、圈养牧业生产方式的确立,畜产品的商品化和牧业经营者商品意识的加强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生存环境的改变、牧业政策的调整与蒙古族的文化选择是其变迁转型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关注蒙古族的牧业生产习俗,研究其在当代所呈现的特点与变迁趋势,从而剖析牧业生产习俗与民族文化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社会和广大学者对蒙古族牧业生产习俗的广泛关注。
赵华富[9](1983)在《忽必烈以农为本的经济方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元十三世纪,蒙古贵族征服了中原地区。他们在征服中原地区的过程中,实行大破坏的政策,使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一次极大的浩劫。一二六○年,忽必烈即皇帝位后,来了一个大转变,他不但不破坏农业生产,而且确立了以农为本的经济方针。《元史·食货志》记载说:"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忽必烈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经济方针呢?
二、忽必烈以农为本的经济方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忽必烈以农为本的经济方针(论文提纲范文)
(3)忽必烈汗“变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忽必烈汗惠民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件 |
(5)抗日战争时期的甘肃驿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驿运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 |
第一节 驿运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二节 甘肃近代及战前交通概况 |
第三节 抗战时期甘肃驿运的实施过程 |
第二章 抗战时期甘肃驿运的组织管理 |
第一节 驿运的机构组织与人事管理 |
第二节 驿运工具的征雇和管理 |
第三节 民间驿运组织的管理 |
第三章 甘肃驿运设施的建设和配备 |
第一节 驿道的勘察和修建 |
第二节 驿站的设置 |
第三节 驿运设施的配备 |
第四章 抗战时期甘肃驿运的运输概况 |
第一节 驿运的运输管理 |
第二节 驿运路线的开辟 |
第三节 驿运物资和运量的变化 |
第五章 抗战时期甘肃驿运的实际经营状况 |
第一节 运价的制定和调整 |
第二节 经费及预算情况 |
第三节 实际营业状况 |
第六章 抗战时期甘肃驿运的历史地位及评价 |
第一节 国民政府驿运政策实施的特点及效果 |
第二节 驿运在抗战中体现的优点和贡献 |
第三节 驿运需要解决的问题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论海洋观对中国海洋政策形成与发展的决定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观的内涵 |
1.1海洋观的定义 |
1.1.1海洋观是人对海洋的认知和判断 |
1.1.2海洋观是关于海洋的历史观 |
1.1.3海洋观与国家整体利益息息相关 |
1.2我国海洋观的发展 |
1.2.1海洋仅仅作为土地的延伸而存在 |
1.2.2海洋活动的开放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敛性格格不入 |
1.2.3当代海洋观是实用主义视角下的海洋观 |
1.2.4责权利统一的海洋观还没有真正形成 |
2海洋政策的含义 |
2.1海洋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以维护国家公共利益为追求目标 |
2.2海洋政策的制定主体是国家 |
2.3海洋政策的载体是法律、法规、条例、 规定、办法、通知、意见、措施的集合体 |
3海洋观是我国海洋政策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
3.1侧重海洋开发,轻视海洋保护 |
3.2历史上严格限制 “涉海”活动减缓了海洋意识的发展 |
3.3忽视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在海洋管理中的作用 |
4新时期下我国海洋观和海洋政策的变革 |
4.1新时期下海洋观的转变 |
4.1.1海洋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
4.1.2海洋的科学使用与保护被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
4.1.3责权利统一的海洋观开始确立 |
4.1.4科学发展逐渐成为海洋管理的主导思想 |
4.2新时期下海洋政策的变革 |
4.2.1陆海经济统筹发展的方针得以确立 |
4.2.2海洋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构成新型海洋政策的核心 |
4.2.3海洋管理从单纯的 “管理”向政府管理、行业自治和公众参与多元化方向转变 |
5小结 |
(7)儒学与忽必烈的治国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一、忽必烈汗采用儒学的历史背景 |
(一) 采用儒学的历史条件 |
(二) 青年时期忽必烈对儒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
二 忽必烈汗以儒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 |
(一) 忽必烈汗与军事、政治 |
(二) 忽必烈汗的经济规划 |
(三) 忽必烈汗的文化思想 |
三 忽必烈汗的成就和晚年失误 |
四 忽必烈汗借鉴儒家思想的现实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当代蒙古族的牧业生产习俗研究 ——以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布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回顾 |
一、蒙古族牧业生产及其习俗的研究取向 |
二、杜尔伯特地区牧业生产及其习俗的研究取向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田野调查法 |
第四节 相关术语界定 |
第一章 布村:杜尔伯特地区的一个蒙古族牧业村落 |
第一节 杜尔伯特地区:布村所依托的大环境 |
一、自然地理概况 |
二、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布村的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 |
一、布村的形成史 |
二、布村的地理、人文环境 |
三、布村的文化教育情况 |
四、村落的主要生计手段 |
第二章 布村牧业生产习俗的呈现 |
第一节 草牧场建设的历史记忆 |
第二节 牲畜棚圈及其布局 |
一、棚圈的基本构成 |
二、棚圈与房屋布局 |
三、棚圈与村落布局 |
第三节 牧具的功能与文化内涵 |
一、布村牧具的使用现状 |
二、牧具:认同、象征与情感 |
第四节 牲畜的牧养及管理习俗 |
一、牲畜的牧养习俗 |
二、牲畜的繁育习俗 |
三、牲畜的护理习俗 |
四、牲畜的处理习俗 |
第三章 牧业生产习俗与村落生活 |
第一节 牧业生产与村民的日常生活 |
一、村民生活节律的安排 |
二、村民家庭收支的安排 |
第二节 村民的节日生活习俗 |
一、村民的游戏娱乐活动 |
二、敖包祭祀中的牲畜祭品 |
三、牲畜在人生仪礼中的作用 |
第四章 当代蒙古族牧业生产习俗探究 |
第一节 当代蒙古族牧业生产习俗特点 |
第二节 当代蒙古族牧业生产习俗形成的原因 |
第三节 对当代蒙古族牧业生产习俗的思考 |
余论 牧业生产习俗与民族文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忽必烈以农为本的经济方针(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D]. 李青.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忽必烈功利主义思想研究[J]. 赵彦臻,王福革.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3]忽必烈汗“变通”思想研究[D]. 赵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4]忽必烈汗惠民思想研究[D]. 那日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3)
- [5]抗日战争时期的甘肃驿运研究[D]. 庞俊义.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7)
- [6]论海洋观对中国海洋政策形成与发展的决定作用[J]. 潘新春,黄凤兰,张继承.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01)
- [7]儒学与忽必烈的治国方略[D]. 秀凤.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2(01)
- [8]当代蒙古族的牧业生产习俗研究 ——以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布村为例[D]. 赵月梅.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
- [9]忽必烈以农为本的经济方针[A]. 赵华富. 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