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道高考数学试题的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磊[1](2018)在《高中数学联赛与高考数学试题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高考数学与竞赛数学一直都是热门话题,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高中数学联赛长期以来只经历过一次非本质性改革,而高考已经历过8次改革了,事实上高中数学联赛与高考数学本质上都是中学数学,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联赛卷的一试试题是高考知识,因此,钻研高中数学联赛试题与高考数学试题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学数学的教学、高考命题、联赛命题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0年至201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与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必做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上分析高中数学联赛与高考数学的大纲要求、考试对象等的联系与区别,然后从题目情境、知识广度、运算推理探究水平、题目内容、思想方法这几个方面分析高考与联赛卷的试题数据,并研究经典专题的试题考试内容关联度,最后分析高考与联赛的关系,对高考与联赛的教学及命题提出一些建议。研究主要得到了如下结论与建议:(1)高考卷与联赛卷试题都以无情境为主;高考卷的知识广度高于联赛卷,大多试题都包含3个以内知识点,且知识含量差不多;联赛卷的运算推理水平明显高于高考卷、探究水平略高于高考卷,但探究水平都不高,且都没有开放性试题。(2)高考卷更重视执行程序的考查,而联赛卷更重视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考查,两者都缺乏展示理解的考查;两种试卷的一致性中等偏下,在各个维度都有差异;联赛卷蕴含的思想方法多于高考卷,两者都热衷于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特别是联赛卷有一半左右的题目都蕴含转化与化归思想。(3)高考卷与联赛卷在函数、数列方面的综合性都很强,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在平面解析几何方面,都注重考查运算及推理能力;在不等式、三角方面,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基础,都易于作为综合试题的辅助知识点来考查学生。(4)高考卷与联赛卷在函数方面考查知识点重要性、方向不同;在不等式方面考查知识点不同,联赛卷注重考查柯西与均值不等式;在平面解析几何、数列、三角方面的综合试题中,交汇的知识点方向不同;平面解析几何试题思路不同。(5)高考题目很多都蕴含了竞赛思维。现在的高考为了考试公平而有意避免考查竞赛题,但实际仍有许多高考试题有竞赛背景,高考与竞赛始终都相辅相成。(6)高考卷与联赛卷都应加强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加强数学文化的考查;联赛卷需要进行改革,增加知识广度;高中数学教学时应适当增加竞赛思想。
刘紫微[2](2020)在《物理习题分类及各层次能力表现间关系的研究 ——问题解决心理学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习题的分类标准多样,却没有基于认知心理学剖析问题解决内部机制来对习题进行分类的研究;有的习题分类借助了布卢姆的认知水平分类,却未对各认知水平的实质作出解答。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理论和实践研究。理论部分包括:1.物理习题分类指标的确定。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视为个体运用认知策略选择、组合解决问题所需技能的过程。从过程来看,个体在不同阶段能否运用适当的策略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从结果来看,个体可能会形成必要技能间新的组合形式也可能不会。由此确定物理习题分类指标:过程中,个体在不同阶段使用的策略类型;结果上,是否形成了必要技能间新的组合形式。这一新颖的思路填补了认知心理学应用于习题分类研究领域的空白。这一部分还重点阐述了物理习题解决领域的各类方法,如:解决一类习题的强方法、解决物理习题的弱方法等。2.物理习题分类体系的构建。基于上述分类思想,将物理习题分为五类:记忆、理解概念规律、理解规则、分析和创造。此分类从问题解决内部机制的角度回答了布卢姆分类中各认知水平的实质。比如分析层次实则有两类,解决不熟悉的真实情境的问题,需要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不熟悉的抽象情境的问题,需要理解物理状态或过程模型中的隐含过程或状态条件。这样将解决问题的内部过程与结果与布卢姆分类对应起来,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实践部分包括:1.各层次习题能力表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解决理解规则类习题只需具备相应的问题图式而无需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是理解概念规律和理解规则的综合,其中前者是前提条件;创造类习题主要反映先天的数理逻辑能力。2.物理“创造”类习题在试卷中占比对选拔性考试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创造类习题占比为40%-45%时试卷选拔性最强。
何蓉蓉[3](2020)在《初中化学中考试题分析 ——基于江苏省中考试题》文中研究说明《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也强调命题的重要性。因此,研究能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态的中考试题,是当下课程改革和评价模式改革的迫切要求。江苏省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正在逐年改进,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笔者也发现现有试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为此,本文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及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江苏省近五年的中考化学试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考化学试题的改革提供素材。论文的第一章,笔者从现实需求和文献综述的视角对选题的缘由进行了阐述,并确定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方法与思路。论文的第二章,笔者界定了试题、中考化学试题等概念;对试题的五大构成要素即立意、情境、设问、答案及评分标准等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的第三章,笔者依据国家及地区指导性文件对中考试题的要求、国外试题命制的经验、SOLO分类评价理论及ECD评价理论,建构了中考化学试题评价模型,本课题将从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试题的情境、试题的设问、试题的答案与评分标准方面对试题进行评价。论文的第四章,笔者从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试题的情境、试题的设问、试题的答案与评分标准等方面对江苏省近五年的中考化学试题进行评价,得出了以下结论:大部分地区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较好;试题情境性逐年增强,来源多样,但也存在科学性错误、陌生度过大、情境无效等问题;试题设问与情境的深度关联逐年增加,但设问的思维容量整体较小;试题答案表达形式多样,但开放度小。论文的第五章,笔者提出了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命制建议:试题立意和内容要聚焦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加强试题情境与设问的一致性、提高试题答案的开放度和评分标准的灵活性。
刘扬[4](2019)在《基于高考不等式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今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高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选拔优秀人才的考试,因而基于高考试题分析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不等式知识是高考内容的一部分,一般结合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多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将以高考不等式试题为例谈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学不等式部分的教学提供参考性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对2014-2018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II卷中不等式试题的题型、考点进行统计分析。第三部分是全文研究的基础部分,一是参考鲍建生难度分析模型,从探究、背景、运算、推理以及知识含量五个方面分析高考不等式试题的难度情况,进而分析高考不等式试题需要学生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情况;二是举例分析高考不等式试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第四部分是对基于高考不等式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及实施效果的分析。第五部分是对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张丽丽[5](2019)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圆锥曲线试题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数学运算”作为六大核心素养的重要家族成员之一,它不仅对其它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很大的正面影响,还在其它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关于它的研究符合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高考数学试题是评析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测评工具,以圆锥曲线为背景命制高考试题能够有效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可见,高考圆锥曲线试题是考核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良好素材。因此,笔者认为对历年高考圆锥曲线试题中“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考查情况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确立了以2011-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理科数学圆锥曲线试题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这八年来圆锥曲线试题中“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考查情况展开研究。笔者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学业质量水平”为研究工具,将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这四个维度作为构建高考数学试题中“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考查水平框架的标杆,对八年试题中“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考查水平展开详细的比较分析。并借用鲍建生的综合难度模型对圆锥曲线试题进行量化分析,以此来佐证前面对试题中“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考查水平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的结论:(1)试题情境设置单一化从情境与问题这个维度来看,八年试题都是在纯数学情境中直接提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根本没有涉及现实生活情境、科学活动情境,可见,圆锥曲线试题在试题情境设置方面是单一化的。(2)试题知识考查多元化从知识考查这个维度来看,八年试题并非只考查圆锥曲线知识,而是将圆锥曲线知识与向量、导数、不等式等知识点衔接起来综合考查,可见,圆锥曲线试题在知识点的考查方面是多元化的。(3)试题素养难度考查水平一和水平二从素养考查难度水平这个维度来看,八年试题的命题难度考查“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水平一与水平二。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教育理论,针对高考圆锥曲线这部分内容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立足“四基”教学,培养学生“四能”;注重圆锥曲线知识的整合教学;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最后,笔者参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精神,针对高考圆锥曲线试题的命制提出以下的建议:重视背景因素的考查,创设灵活的问题情境;与时俱进的认识运算,把握好试题综合难度;设置开放题,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
胡琳,赵思林[6](2019)在《高观点下的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观点"是"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的简称,由此引申出"高观点"下的高考数学这一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高观点"的角度,对高考数学试题的类型及案例做了分析,运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定积分、拉格朗日乘数法等"高观点",对一些高考数学试题做了分析.
王亚婷[7](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四十年有余,在时代的变迁下,教育改革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如今,适逢2017年新课改,陆续迎来了新高考以及新教材。以高考为指挥棒的选拔制度也出现了新的诉求,以高考试卷为载体的考试更是立德树人、能力立意的考察渠道。在2019年数学高考结束后,数学高考试卷一度引起热议。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此次考试意在“突出数学学科特色,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剖析新课改之后的高考考卷,了解高考改革发展趋势及要求,以期对优化我国高考数学试卷提供参考,也为一线教育者提供及时的反馈。本文选取2019年8套高考理科数学试卷,采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案例分析、比较研究、教育统计五种研究方法,以新课标为基准,分别从试卷结构设置、试卷内容分布、试题思维层次及其与新课标的一致性4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题型结构:8套试卷在题型结构上大致相似,不同的是部分试卷在各模块所占分值不一。选择题所占分值大小依次为: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江苏卷;非选择题则反之。此外,在非选择题中除全国卷外,其余试卷在解答题上的分值均高于12分,且题量也是大于等于全国卷。(2)内容分布:8套试卷在各知识内容上所占分值均为:几何与代数>函数>概率与统计>预备知识,这与新课标中对各主线内容的课时安排一致。此外,浙江卷和上海卷作为新高考试卷,在“预备知识+三条主线”中呈现比较一致的考察趋势,只是在“几何与代数”主线中,分歧较大,主要表现在上海卷比浙江卷考察力度更大一些,在8套卷中排位第一,而浙江卷仅为第五;北京卷和天津卷,在“预备知识+三条主线”上相对不太一致;3套全国卷与江苏卷,在“预备知识+三条主线”上的考察,整体也是比较一致的,只是江苏卷还是相对注重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内容的考察。而3套全国卷在“预备知识+三条主线”上的考察也是基本一致。(3)试题思维层次:8套试卷在试题思维层次的考察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注重对多点结构的考察,一类主要注重对关联结构的考察,但整体趋势都是呈先增后减,说明8套试卷最注重的还是多点和关联结构水平,而在单点和抽象拓展结构考察不多。值得注意的是,8套试卷在“预备知识+三条主线”中思维层次的考察各有侧重:在“预备知识”中,8套试卷主要考察多点结构,其中,上海卷和天津卷还分别侧重于单点和关联结构,而北京卷则只侧重单点和关联结构;在“函数”主线中,仅有北京卷对4个思维层次都有考察,且8套试卷除了全国Ⅰ、Ⅲ卷和北京卷在单点、多点结构考察较多外,其余试卷均注重对关联和抽象拓展结构层次试题考察;在“几何与代数”主线,仅有全国Ⅱ卷对4个思维层次都有考察,其他试卷除了江苏卷和上海卷没有抽象拓展结构层次试题外,其余均只考察了多点和关联结构,且除了北京卷和江苏卷在低阶思维层次考察较多外,其余试卷在几何与代数主线均注重对关联层次试题考察;在“概率与统计”主线,没有1套试卷对4个思维层次都有考察,且全国Ⅱ卷仅考察关联结构层次试题,北京卷仅考察多点结构层次试题,其余试卷除了江苏卷和浙江卷在关联结构占比40%外,均注重对低阶思维层次的考察。(4)一致性:8套试卷根据SEC一致性系数公式求得的一致性系数都在0.40.5之间,远低于相应的临界值0.8608,故认为2019年8套高考数学试卷与新课程标准不具备统计学上显着的一致性,且一致性系数大小关系如下:浙江卷>天津卷>全国Ⅰ卷>全国Ⅲ卷>北京卷>全国Ⅱ卷>上海卷>江苏卷。基于所做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适当增加选择性必修内容,提升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考察;(2)高考试卷命题加大对试卷创新意识的考察,体现思维的发散性;(3)高考试卷命题尝试以新课标中的知识内容与认知水平为导向;(4)高中教学应以新课标为导向整改课堂落实。
邱雅婷[8](2020)在《2014-2019年高中数学联赛圆锥曲线试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高中数学联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圆锥曲线试题是数形结合的典型,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高中数学联赛的一大考点.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2014-2019年高中数学联赛试卷(包含各省市预赛及全国决赛)中的圆锥曲线试题进行研究.本文的内容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阐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介绍了波利亚的解题理论,详细论述其解题四步骤,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对数学竞赛进行概述,介绍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与我国数学竞赛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圆锥曲线试题进行研究.首先是统计分析,对各省市高中数学联赛中的圆锥曲线试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统计分析,并以福建省为例从分值、命题形式、设问方式、知识点、思想方法、难度等级这六个角度,对近六年的真题进行评析;其次是分类解题研究,以波利亚的解题理论为基础,展示了一道高中数学联赛圆锥曲线试题的解题思维过程.对所收集的真题进行整理,将其分为轨迹与轨迹方程问题、定值与定点问题、最值与范围问题、存在性问题这四大类典型问题进行研究,每种题型给出相对应的真题进行详细的解题剖析;最后是试题编制研究,给出了三种编制竞赛试题的方法,并编写了相应的试题,展示编制的过程.第三部分,总结了本文的工作,同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研究作出展望.
门盈[9](2020)在《高中概率与统计内容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基于2019年高考试题2017版课标及2019年教材》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数据分析纳入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内,将概率与统计作为数学学科的四大主线之一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之中,凸显了概率与统计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稳中有变,其中全国Ⅰ卷理科第21题为概率与统计试题,打破以导数为压轴题的常规,加强了对概率与统计内容的考查;目前,新课标旧教材不统一的局面,使得2019年高考与新课标并不完全一致,很多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内容不够了解,而2019年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并于2019年秋期在部分地区投入使用.因此,对高考试题、课标、教材中概率与统计内容的分析必不可少.研究内容的选取.本文以2019年全国13套高考试卷概率与统计试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模块概率与统计主题、2019年人教A版教材必修第二册概率与统计章节为样本,通过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对高中概率与统计内容进行分析.首先,借助EXCLE对2019年全国13套数学高考试卷中概率与统计试题的表层因素及内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表层因素方面:题型结构上概率与统计试题主要以两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比重较大;在考查内容上统计的重点内容为统计图表及样本估计总体,概率的重点内容为随机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排列组合的重点内容为二项式定理.在内层因素方面:基于概率与统计试题的特点,在武小鹏、张怡的试题难度模型基础上删掉“是否含参”因素以及“运算能力”因素中的复杂符号运算,增添连续型变量“阅读量”因素,借助修改后难度模型对试题的难度成因进行分析,发现试题的难度表现在认知水平、推理能力及阅读量这三个因素上,且北京理科试卷、天津文科试卷、北京文科试卷、全国I卷理科试卷四份试卷概率与统计试题整体难度较高.其次,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2019年人教A版教材概率与统计内容进行分析,发现2017版课标有以下特点:(1)在内容安排方面,统计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过程,概率以随机事件和随机变量为两条主线;(2)在认知水平方面,参照新修订的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标准对知识进行层次划分,发现新课标在内容要求上不仅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3)在新旧课标对比方面,新课标在内容上增加的多删减的少,提高了概率、统计知识的学业要求,降低了排列组合知识的学业要求.2019年人教A版教材必修第二册概率与统计内容有以下特点:(1)在章节编排上按照主题类别构建概率的研究路径及数据分析的全过程;(2)在情境选取上以生活情境为主、科学情境为辅,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3)在编写模式上以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两种形式展开;(4)在内容特点上加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更加注重结果的解释、明确信息技术在概率统计教与学中的应用.再者,基于对高考试题、新课标、新教材的分析得出教学启示:(1)构建知识体系,突出教学的系统性.教师通过整体把握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难点强化综合意识来突出教学的系统性;(2)强化问题导向,重视教学的探究性.从问题引领促进自主建构,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维两方面强化教学的探究性;(3)发展基本能力,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从重视思考,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夯实基础,强化知识应用能力两方面提升教学的实效性.(4)落实核心素养,践行教学的育人性.从创设情境提升数学建模素养,借助软件落实数据分析素养来践行教学的育人性.最后,基于教学启示,给出概率与统计部分的教学设计要点及《总体的百分位数估计》教学设计案例,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代修勇[10](2016)在《新课标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考作为基础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的重要节点,是对学生经历基础教育培养的终结性评价,是高等院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窗口。作为未来数学教育战线的一名工作者,认真研究高考数学试题,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和教学专业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本文主要运用统计分析法和试题综合难度多因素分析模型对2011年—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进行研究,通过试卷结构分析、试题考点分布分析、试题主干知识点考查分析三个方面和探究水平、背景水平、运算水平、推理水平、知识含量五个维度进行统计对比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新课标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特征:试卷结构稳定,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分数比例历年来约为1.1:1;试题历年必考知识点有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复数的概念与运算、函数的性质与图象、程序框图、三视图、解三角形、导数在函数中的综合应用;试题主干知识有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与导数、数列、不等式、向量与三角、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其中考查分值比例依次为函数与导数16%、向量与三角15%、立体几何15%、解析几何15%、概率与统计12%、数列8%、其它(不等式、复数的运算、框图、计数原理)19%;试题主要体现在探究水平上稳中有降、背景水平上不断增强、运算水平上稳中有升、推理水平稳中有升、知识含量稳中有降,试题总体难度稳中有降,这正响应了要求降低高考数学试题难度的呼声,体现了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新课标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趋势: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建议:研读教材、课标、考纲,明确考试要求;抓住主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通性通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关注知识交汇,重视新增内容。对高三学生备考的建议:基础复习阶段—系统整理,构建网络,夯实基础;专题复习阶段—综合深化,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策略;冲刺复习阶段—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二、对一道高考数学试题的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一道高考数学试题的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数学联赛与高考数学试题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数学竞赛的历史及现状 |
1.1.1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
1.1.2 中国数学竞赛 |
1.2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以及高考数学的发展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问题、方法以及框架 |
1.4.1 研究问题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高中数学联赛试卷研究综述 |
2.1.1 对一份试卷的分析 |
2.1.2 对一道或几道试题的分析 |
2.2 高考数学试卷研究综述 |
2.2.1 对整张试卷的分析 |
2.2.2 对一道或几道试题的分析 |
2.3 高中数学联赛与高考数学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 |
2.4 研究评述 |
第3章 高中数学联赛与高考数学的概述 |
3.1 高考数学的考试内容与新课标要求 |
3.1.1 考查要求 |
3.1.2 考试内容 |
3.2 数学联赛的特点与大纲要求 |
3.2.1 考查要求 |
3.2.2 考试内容 |
3.3 客观区别 |
3.3.1 考试对象 |
3.3.2 考试目的和要求 |
3.3.3 作用和地位 |
3.4 必然联系 |
第4章 高中数学联赛与高考数学试题的比较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研究结果 |
4.4.1 题型 |
4.4.2 题目情境 |
4.4.3 知识广度 |
4.4.4 运算、推理、探究水平 |
4.4.5 题目内容 |
4.4.6 思想方法 |
4.4.7 联赛卷与高考卷2010-2017年整体的综合比较 |
4.4.8 联赛卷与高考卷各专题的比较分析 |
第5章 联赛卷与高考卷几个经典专题的试题分析 |
5.1 函数 |
5.1.1 考查要求 |
5.1.2 关联分析 |
5.2 平面解析几何 |
5.2.1 考查要求 |
5.2.2 关联分析 |
5.3 数列 |
5.3.1 考查要求 |
5.3.2 关联分析 |
5.4 不等式 |
5.4.1 考查要求 |
5.4.2 关联分析 |
5.5 三角函数 |
5.5.1 考查要求 |
5.5.2 关联分析 |
第6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
6.1 高考卷与联赛卷的一般比较 |
6.2 高考卷与联赛卷的内容关联结论 |
6.3 对今后的高考与联赛的建议 |
6.4 研究反思 |
附录A 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数据统计表 |
附录B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卷数据统计表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2)物理习题分类及各层次能力表现间关系的研究 ——问题解决心理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问题 |
2.2 问题解决 |
2.3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 |
第三章 物理习题分类 |
3.1 物理习题分类的指标 |
3.2 物理习题分类的体系 |
3.3 小结 |
第四章 各层次习题能力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
4.1 研究设计 |
4.2 研究过程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创造类习题占比对选拔性考试影响的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2 研究过程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3)初中化学中考试题分析 ——基于江苏省中考试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1.1 化学中考试题改革对初中化学课程实施具有引领作用 |
1.1.2 化学中考试题的命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
1.2 课题研究内容及思路 |
1.2.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2.2 课题研究的思路 |
1.3 研究综述 |
1.3.1 研究概况 |
1.3.2 研究成果 |
第二章 课题基本问题的阐释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试题 |
2.1.2 中考化学试题 |
2.2 中考化学试题的构成要素分析 |
2.2.1 立意 |
2.2.2 情境 |
2.2.3 设问 |
2.2.4 答案及评分标准 |
第三章 中考化学试题评价模型的建构 |
3.1 建构评价模型的依据 |
3.1.1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椎》中的相关要求 |
3.1.2 国外试题命制的经验 |
3.1.3 有关评价的理论 |
3.2 中考化学试题评价模型的建构 |
3.2.1 评价模型中各维度指标的确定 |
3.2.2 中考化学试题评价模型 |
第四章 江苏省化学中考试题评析 |
4.1 试题一致性分析 |
4.1.1 研究方法 |
4.1.2 研究结果 |
4.2 试题情境分析 |
4.2.1 试题情境总体分析 |
4.2.2 试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
4.3 试题设问分析 |
4.3.1 试题设问关联性和一致性分析 |
4.3.2 试题设问思维容量和设问方式分析 |
4.4 试题答案的分析 |
4.4.1 答案形式的分析 |
4.4.2 答案开放度的分析 |
第五章 江苏省化学中考试题命制建议 |
5.1 试题立意和内容要聚焦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 |
5.1.1 在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演绎出立意素养的评价目标 |
5.1.2 在分析学生素养行为表现的基础上选择试题内容 |
5.2 加强试题情境与设问的一致性 |
5.2.1 提升试题情境设计质量 |
5.2.2 关注试题情境与设问的一致性 |
5.3 提高试题答案的开放度和评分标准的灵活性 |
5.3.1 提高试题答案的开放度 |
5.3.2 增加试题评分标准的灵活性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致谢 |
(4)基于高考不等式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1.数学抽象 |
2.逻辑推理 |
3.直观想象 |
4.数学建模 |
5.数学运算 |
6.数据分析 |
(四)文献综述 |
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研究 |
2.高考不等式试题研究 |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一、高考不等式试题考查情况分析 |
(一)高考不等式试题题型分析 |
(二)高考不等式试题考点分析 |
1.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
2.不等式的证明 |
3.不等式的应用 |
二、高考不等式试题中数学核心素养考查情况分析 |
(一)高考不等式试题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分析 |
1.数学核心素养与试题难度水平的联系 |
2.建立分析模型 |
3.试题分析 |
(二)数学核心素养在高考不等式试题中的体现 |
1.数学抽象在高考不等式试题中的体现 |
2.逻辑推理在高考不等式试题中的体现 |
3.数学建模在高考不等式试题中的体现 |
4.直观想象在高考不等式试题中的体现 |
5.数据分析在高考不等式试题中的体现 |
6.数学运算在高考不等式试题中的体现 |
三、基于高考不等式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
(一)高考不等式一题多解试题分析 |
(二)不等式试题一题多解习题课教学设计案例 |
1.教学内容解析 |
2.教学目标 |
3.教学重点与难点 |
4.教学方法与手段 |
5.教学过程设计 |
6.小结 |
7.作业 |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案例 |
1.教学内容解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目标 |
4.教学策略 |
5.教学过程设计 |
6.小结 |
7.作业 |
(四)教学实施 |
1.实施对象 |
2.实施方法 |
3.实施过程 |
(五)教学评价 |
(六)教学反思 |
四、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圆锥曲线试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
2.1.1 概念界定 |
2.1.2 研究概况 |
2.2 高考数学试题的相关研究 |
2.2.1 关于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的研究 |
2.2.2 关于高考数学试题难度的研究 |
2.2.3 关于高考数学试题题型的研究 |
2.2.4 关于中外高考数学试题的比较研究 |
2.2.5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试题研究 |
2.3 高考题中圆锥曲线试题的相关研究 |
2.3.1 有关圆锥曲线性质、题型及应用的研究 |
2.3.2 圆锥曲线试题中解题方法的研究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理论基础 |
3.3.1 数学学业质量水平 |
3.3.2 综合难度模型 |
3.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3.4.1 研究思路 |
3.4.2 研究方法 |
4 高考圆锥曲线试题分析结果 |
4.1 高考圆锥曲线试题中客观题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考查结果 |
4.1.1 情境与问题 |
4.1.2 知识与技能 |
4.1.3 思维与表达 |
4.1.4 交流与反思 |
4.2 高考圆锥曲线试题中解答题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考查结果 |
4.2.1 情境与问题 |
4.2.2 知识与技能 |
4.2.3 思维与表达 |
4.2.4 交流与反思 |
4.3 高考圆锥曲线试题中各难度因素的考查结果 |
4.3.1 探究因素 |
4.3.2 背景因素 |
4.3.3 运算因素 |
4.3.4 推理因素 |
4.3.5 知识含量因素 |
4.4 高考圆锥曲线试题的综合难度考查结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试题情境设置单一化 |
5.1.2 试题知识考查多元化 |
5.1.3 试题素养难度考查水平一和水平二 |
5.2 教学建议 |
5.2.1 立足“四基”教学,培养学生“四能” |
5.2.2 注重圆锥曲线知识的整合教学 |
5.2.3 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
5.3 命题建议 |
5.3.1 重视背景因素的考查,创设灵活的问题情境 |
5.3.2 与时俱进的认识运算,把握好试题综合难度 |
5.3.3 设置开放题,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2011-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理科数学圆锥曲线试题 |
附录B 圆锥曲线试题(2011-2018)中客观题的考查状况分布表 |
附录C 圆锥曲线试题(2011-2018)中解答题的考查状况分布表 |
附录D 圆锥曲线试题(2011-2018)各难度因素的量化统计表 |
致谢 |
(6)高观点下的高考数学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关“高观点”的研究现状 |
二、“高观点”下高考数学试题的类型及案例 |
1.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
2.定积分 |
3.拉格朗日乘数法 |
三、“高观点”数学试题的教学建议 |
(7)新课标背景下高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意义、问题及目的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问题 |
1.2.4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构架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高考数学试卷 |
2.1.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 |
2.1.3 试题思维层次 |
2.1.4 一致性 |
2.2 相关研究的综述 |
2.2.1 高考数学试题思维层次的研究 |
2.2.2 高考数学试题一致性研究 |
3 试题表层比较分析 |
3.1 题型结构的比较分析 |
3.2 内容分布的比较分析 |
4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试题思维层次比较分析 |
4.1 SOLO分类理论介绍 |
4.2 高考数学试卷试题思维层次划分标准 |
4.2.1 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内容划分 |
4.2.2 高考数学试卷试题思维层次划分 |
4.2.3 高考数学试卷试题思维层次划分示例 |
4.3 高考数学试卷试题思维层次的分析 |
4.3.1 高考数学全国Ⅰ卷试题思维层次统计分析 |
4.3.2 高考数学全国Ⅱ卷试题思维层次统计分析 |
4.3.3 高考数学全国Ⅲ卷试题思维层次统计分析 |
4.3.4 高考数学北京卷试题思维层次统计分析 |
4.3.5 高考数学天津卷试题思维层次统计分析 |
4.3.6 高考数学浙江卷试题思维层次统计分析 |
4.3.7 高考数学上海卷试题思维层次统计分析 |
4.3.8 高考数学江苏卷试题思维层次统计分析 |
4.4 高考数学试卷试题思维层次的比较 |
4.4.1 试题思维层次分值占比的比较 |
4.4.2 试题思维层次在知识内容分布的比较 |
5 基于SEC模式的高考数学试卷与新课标的一致性研究 |
5.1 一致性分析理论介绍 |
5.1.1 韦伯分析模式 |
5.1.2 “SEC”分析模式 |
5.1.3 成功分析模式 |
5.2 构建高考数学试卷与新课标一致性二维矩阵表 |
5.2.1 内容主题的划分 |
5.2.2 认知水平的划分 |
5.2.3 一致性框架的确定 |
5.3 确定编码原则及数据处理 |
5.3.1 编码原则 |
5.3.2 新课程标准编码 |
5.3.3 高考数学试卷编码 |
5.4 编码数据统计 |
5.4.1 新课程标准编码数据统计 |
5.4.2 高考数学试卷编码数据统计 |
5.4.3 新课程标准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
5.4.4 高考数学试卷编码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
5.5 新课程标准与高考试卷一致性分析 |
5.5.1 内容主题分布比较 |
5.5.2 认知水平分布比较 |
5.5.3 总体一致性分析比较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题型结构的比较分析结论 |
6.1.2 内容分布的比较分析结论 |
6.1.3 试题思维层次的比较分析结论 |
6.1.4 试卷与新课标一致性的比较分析结论 |
6.2 建议 |
6.2.1 适当增加选择性必修内容,提升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考查 |
6.2.2 高考试卷命题加大对试卷创新意识的考察,体现思维的发散性 |
6.2.3 高考试卷命题尝试以新课标中的知识内容与认知水平为导向 |
6.2.4 高中数学教学应以新课标为导向整改课堂落实 |
6.3 回顾和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2014-2019年高中数学联赛圆锥曲线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与方法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圆锥曲线问题文献综述 |
2.1.3 国内高中数学联赛文献综述 |
2.2 波利亚解题理论 |
2.3 数学竞赛概述 |
2.3.1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
2.3.2 我国中学数学竞赛 |
第三章 数学联赛圆锥曲线试题考查分析 |
3.1 联赛考核要求 |
3.2 2014-2019 年联赛圆锥曲线试题统计分析 |
3.2.1 横向数据对比 |
3.2.2 纵向数据分析 |
3.3 福建赛区圆锥曲线试题评析 |
第四章 数学联赛圆锥曲线试题解题研究 |
4.1 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具体应用 |
4.2 圆锥曲线知识概要 |
4.2.1 椭圆知识概要 |
4.2.2 双曲线知识概要 |
4.2.3 抛物线知识概要 |
4.3 典型问题研究 |
4.3.1 轨迹及轨迹方程问题 |
4.3.2 定点与定值问题 |
4.3.3 最值与范围问题 |
4.3.4 存在性问题 |
第五章 圆锥曲线试题编制研究 |
5.1 变式法 |
5.1.1 由特殊到一般的变式 |
5.1.2 “集合”替换法变式 |
5.2 类比法 |
5.3 以数学联赛圆锥曲线试题为背景的高考数学题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高中概率与统计内容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基于2019年高考试题2017版课标及2019年教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问题 |
1.4 研究综述 |
1.4.1 2019年高考概率与统计试题分析 |
1.4.2 概率与统计课标及教材分析 |
1.4.3 概率与统计教与学的研究 |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的思路 |
1.5.2 研究的方法 |
2 概率与统计高考试题分析 |
2.1 试题表层因素分析 |
2.1.1 题型结构 |
2.1.2 考查内容 |
2.2 试题难度成因分析 |
2.2.1 难度系数模型 |
2.2.2 综合难度案例分析 |
2.2.3 研究过程与结果 |
2.2.4 文理卷的综合难度系数分析 |
2.2.5 各套试卷的综合难度系数分析 |
3 课标与教材概率统计内容分析 |
3.1 2017版数学课程课标概率与统计知识梳理 |
3.1.1 概率内容分析 |
3.1.2 统计内容分析 |
3.1.3 计数原理内容分析 |
3.2 2019年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概率与统计内容编排 |
3.2.1 编排变化 |
3.2.2 情境选取 |
3.2.3 编写模式 |
3.2.4 内容特点 |
4 教学的启示 |
4.1 构建知识体系,突出教学的系统性 |
4.1.1 整体把握,构建知识体系 |
4.1.2 突破难点,强化综合意识 |
4.2 强化问题导向,重视教学的探究性 |
4.2.1 问题引领,促进自主建构 |
4.2.2 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维 |
4.3 发展基本能力,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
4.3.1 重视思考,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
4.3.2 夯实基础,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
4.4 落实核心素养,践行教学的育人性 |
4.4.1 创设情境,提升数学建模素养 |
4.4.2 借助软件,落实数据分析素养 |
5 教学设计案例 |
5.1 教学设计要点 |
5.2 《总体的百分位数估计》教学设计案例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2019年全国13份高考试卷概率统计内容 |
附录 B 2019年数学高考理科试卷概率统计试题综合统计表 |
附录 C 2019年数学高考文科试卷概率统计试题综合统计表 |
附录 D 2019年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第九章第一节《简单随机抽样》 |
致谢 |
(10)新课标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引言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
(三)研究的方法 |
(四)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硕、博论文 |
(二)数学期刊杂志 |
第二章 新课标全国卷(理科)数学试题分析 |
一、试卷结构分析 |
(一)题型的分值比例和题量统计 |
(二)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分析 |
二、试题考点分布分析 |
(一)选择题考点分布 |
(二)填空题考点分布 |
(三)解答题考点分布 |
三、试题主干知识点考查分析 |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
(二)函数与导数 |
(三)数列 |
(四)不等式 |
(五)向量与三角 |
(六)概率与统计 |
(七)立体几何 |
(八)解析几何 |
四、试题综合难度分析 |
(一)客观性试题各难度指标的量化分析 |
(二)主观性试题各难度指标的量化分析 |
第三章 新课标全国卷(理科)试题考查趋势预测 |
一、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
三、注重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五章 建议 |
一、高中教师教学的建议 |
(一)研读教材、课标、考纲,明确考试要求 |
(二)抓住主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三)注重通性通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
(四)关注知识交汇,重视新增内容 |
二、高三学生备考的建议 |
(一)基础复习阶段—系统整理,构建网络,夯实基础 |
(二)专题复习阶段—综合深化,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策略 |
(三)冲刺复习阶段—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对一道高考数学试题的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联赛与高考数学试题的关系研究[D]. 周磊.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2]物理习题分类及各层次能力表现间关系的研究 ——问题解决心理学的视角[D]. 刘紫微.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3]初中化学中考试题分析 ——基于江苏省中考试题[D]. 何蓉蓉. 扬州大学, 2020(02)
- [4]基于高考不等式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 刘扬. 鞍山师范学院, 2019(02)
- [5]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圆锥曲线试题的分析[D]. 张丽丽.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6]高观点下的高考数学试题分析[J]. 胡琳,赵思林. 中学数学, 2019(13)
- [7]新课标背景下高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D]. 王亚婷.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8]2014-2019年高中数学联赛圆锥曲线试题研究[D]. 邱雅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高中概率与统计内容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基于2019年高考试题2017版课标及2019年教材[D]. 门盈. 河南大学, 2020(02)
- [10]新课标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D]. 代修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