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加强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阳,李祥明[1](2020)在《我国疯牛病传染因子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6年英国发生疯牛病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管控措施降低发生疯牛病的潜在风险,2003~2017年连续15年对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疯牛病传染因子)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持续降低,基本切断了疯牛病传染因子这个传播途径,发生疯牛病的风险很低,明确了今后防控的关键。
吕程序[2](2014)在《基于二维相关NIRS/NIRM的蛋白饲料原料判别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监控饲料品质,保障饲料质量安全,本文通过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多尺度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融合联用方法,对蛋白饲料原料进行快速、无损判别的方法研究。本研究对丰富我国蛋白饲料原料检测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以配合饲料和肉骨粉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二维相关变量优选的显微近红外光谱高效判别的研究。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自动峰/交叉峰选择敏感变量的方法,并基于此发现配合饲料/肉骨粉存在12个敏感近红外变量:6852、6388、6320、5788、5600、5244、4900、4768、4572、4336、4256和4192cm-1。基于此构建了配合饲料/肉骨粉显微近红外光谱的判别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指派敏感变量归属,判别分析效果良好(判断正确率大于99%),数据压缩效率高(99%),分析效率较全谱提高(大于14%),选择的变量传递性好。以鱼粉和肉骨粉为研究对象,进行二维相关变量优选的显微近红外光谱高效判别的研究。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相关显微近红外光谱自动峰选择敏感变量的方法,并基于此发现鱼粉/肉骨粉存在11个显微近红外敏感变量:5788、5748、5676、4900、4468、4368、4336、4300、4264、4232和4196cm-1。基于此构建了鱼粉/肉骨粉显微近红外光谱的判别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指派敏感变量归属,判别分析效果良好(判断正确率大于98%),数据压缩效率高(99%),分析效率较全谱提高(大于67%)。以鱼粉和肉骨粉为研究对象,进行温扰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可视化判别研究。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温度扰动(20-60℃)下,鱼粉/肉骨粉二维相关近红外同步谱存在各自特异性指纹特征,基于此构建了相关的鱼粉/肉骨粉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可视化判别方法,即:6000-5400cm-1范围的动态谱经基线校正+小波变换预处理和二维相关同步分析。该方法机理清晰,直观可视,有助于提高模型共享性。以不同种属肉骨粉为研究对象,进行温扰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可视化判别研究。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温度扰动(10-65℃)下,鸡/牛/猪源肉骨粉的二维相关近红外同步谱存在各自特异性指纹特征,基于此构建了相关的不同种属肉骨粉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可视化判别方法,即:8600-8200cm-1范围的动态谱经基线校正预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光谱重构和二维相关同步分析;5600-5500cm-1范围的动态谱经二阶导数预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光谱重构和二维相关同步分析。该方法直观可视,有助于提高模型共享性。以鱼粉和豆粕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样本-样本二维相关鱼粉/豆粕近红外光谱的快速判别研究。基于一阶导数预处理的样本-样本二维相关同步切线谱可提取区分鱼粉/豆粕的数值特征,基于此确定的判别阈值可用于鱼粉/豆粕的快速定性判别,验证集样本判断正确率为100%。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样本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的鱼粉/豆粕快速判别方法,该方法算法简单,识别速度快。
王文娟,迟淑艳,谭北平,董晓慧,杨奇慧,刘泓宇,杨俊江[3](2012)在《凡纳滨对虾对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三氧化二钇(Y2O3)为指示剂,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原料组成试验饲料,旨在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分别为:白鱼粉(俄罗斯)、低温蒸汽红鱼粉(秘鲁)、国产直火干燥鱼粉、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秘鲁)、下杂鱼粉、血球蛋白粉、烘干血粉、鸡肉粉、肉骨粉、肉粉、酵解羽毛粉、水解羽毛粉和全虾粉。选取初始均重为(13.0±0.1)g的凡纳滨对虾1 260尾,随机分为1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各组对虾分别投喂相应试验饲料1周后,采用虹吸法收粪,测定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3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范围分别为58.11%~76.91%、64.17%~93.57%、52.44%~95.62%、43.00%~95.21%、39.11%~76.47%和63.48%~94.06%。各饲料原料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白鱼粉、低温蒸汽红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酵解羽毛粉、水解羽毛粉和烘干血粉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着低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低温蒸汽红鱼粉、国产直火干燥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总磷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血球蛋白粉和烘干血粉(P<0.05)。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中白鱼粉的干物质、总能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水解羽毛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烘干血粉的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由此可见,不同来源和品质的鱼粉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不同;鸡肉粉、肉骨粉、肉粉和全虾粉可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优质蛋白质源,在实际生产中可部分替代鱼粉;羽毛粉和血粉由于所采用的加工工艺不同,其营养物质组成有所不同,导致表观消化率有一定的差异,在配制饲料前需对其进行营养价值的评定。
王文娟[4](2012)在《斜带石斑鱼、军曹鱼和凡纳滨对虾对常用饲料原料表观消化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三种不同动物对几种常用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利用率。实验原料共有25种。其中包括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白鱼粉、蒸汽红鱼粉、国产直火干燥鱼粉、进口直火干燥鱼粉、下杂鱼粉、血球蛋白粉、烘干血粉、鸡肉粉、肉骨粉、肉粉、酵解羽毛粉、水解羽毛粉和全虾粉;12种植物性饲料原料:普通豆粕、去皮豆粕、发酵豆粕、全脂膨化大豆、大豆浓缩蛋白、棉粕、国产菜粕、双低菜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玉米DDGS和小麦谷朊粉。实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实验原料组成,以三氧化二钇作为指示剂。实验内容如下:1.本实验研究了初始体重为32.0g的斜带石斑鱼对25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实验共设26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25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范围分别为:60.98%-76.72%,69.03%-91.96%,60.75%-95.18%,49.41%-88.45%,34.64%-76.20%,63.20%-96.71%。各饲料原料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与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动物性饲料原料中,白鱼粉和蒸汽红鱼粉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它各饲料原料(P<0.05);水解羽毛粉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着低于其它各饲料原料(P<0.05);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小麦谷朊粉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它各饲料原料(P<0.05);在动物性饲料原料中,白鱼粉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它各饲料原料(P<0.05);与蒸汽红鱼粉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棉粕、国产菜粕和玉米蛋白粉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着低于其它各饲料原料(P<0.05);在动物性饲料原料中,白鱼粉、蒸汽红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它各饲料原料(P<0.05);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棉粕和国产菜粕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着低于其它各饲料原料(P<0.05);在动物性饲料原料中,白鱼粉、蒸汽红鱼粉、进口直火干燥鱼粉、鸡肉粉、肉骨粉和肉粉总磷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它各饲料原料(P<0.05);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全脂膨化大豆的总磷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它各饲料原料(P<0.05);在所有的饲料原料中白鱼粉的粗蛋白、总能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棉粕的干物质、粗蛋白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低。2.本实验研究了初始体重为130.0g的军曹鱼对13种植物性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实验共设1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13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范围分别为:48.85%-75.15%,68.97%-92.51%,69.27%-95.66%,77.54-98.34%,58.17%-80.12%,72.53%-96.97%。各饲料原料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与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白鱼粉、蒸汽红鱼粉、进口直火干燥鱼粉、血球蛋白粉、鸡肉粉、肉骨粉和肉粉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着性高于烘干血粉、酵解羽毛粉和水解羽毛粉(P<0.05);烘干血粉和水解羽毛粉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着性低于其它各饲料原料(P<0.05);酵解羽毛粉和水解羽毛粉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着低于其它各实验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蒸汽红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总磷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它各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最高,蒸汽红鱼粉的干物质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高,烘干血粉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低。3.本实验研究了初始体重为13.0g的凡纳滨对虾对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实验共设1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结果表明:13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范围分别为58.11%-76.91%,64.17%-93.57%,52.44%-95.62%,43.00%-95.21%,39.11%-76.47%,63.48%-94.06%。各饲料原料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与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白鱼粉、蒸汽红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其它各实验饲料原料(P<0.05);酵解羽毛粉、水解羽毛粉和烘干血粉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着低于其它各实验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着性高于其它各实验饲料原料(P<0.05);酵解羽毛粉和水解羽毛粉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着低于其它各实验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蒸汽红鱼粉、国产直火干燥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血球蛋白粉和烘干血粉(P<0.05)。白鱼粉的干物质、总能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水解羽毛粉的干物质、粗蛋白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烘干血粉的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低。
刁其玉,张乃锋[5](2008)在《加强饲料安全性的监督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确保动物源饲料安全须追加的“元素”》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畜产品和饲料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加强了对饲料、食品及疫病的监控和检测管理。针对饲料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订了畜产品和饲料的卫生标准。如欧盟已明令禁止使用肉骨粉和动物油脂作为饲料原料。专家指出,不可否认,从营养价值的角度讲,肉粉和肉骨粉是一种优质的动物性蛋白饲料。但是众所周知,震惊世界的"疯牛病(BSE)"和"二恶英"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恐慌。动物源性饲料(肉骨粉)一直被认为是BSE传播的主要来源,被污染的肉骨粉或其他动物源性饲料也是其他疾病传播的途径。所以,禁止疫区动物源性饲料(肉骨粉)的生产和流通也就成为目前最主要的防止BSE流行的手段。专家强调,针对当前国际社会和我国饲料安全的现状,我国应该加强对已经制定的饲料法律法规的贯彻和执行,尤其是对于肉骨粉等动物性产品,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进行使用和销售,不经营使用有"疯牛病""痒病"疫病国家的反刍动物肉骨粉及其产品,严格遵循同类动物不得饲用同类动物肉骨粉的原则,特别是反刍动物不得饲用反刍动物肉骨粉,肉骨粉的各项质量卫生指标完全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出现问题必须严格处理。文中作者有针对性地从几个方面就确保动物源性饲料安全,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对专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管理者,提高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谢荣国,武晓宏[6](2008)在《用饲料安全扼制疯牛病的“张狂”》文中指出疯牛病主要是通过食物链传播,由于牛食用了含有朊病毒的肉骨粉饲料所致,因而疯牛病对饲料安全及对饲料行业的影响极大。笔者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猪或家禽等动物食用了被污染的饲料后,即使用了含致病因子朊病毒的肉骨粉,也可能感染而成为新的传染源。文章从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入手,从目前我国饲料存在的五个问题分析了疯牛病对我国的潜在威胁:①国内生产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低,掺杂现象严重,不可避免地会掺入反刍动物成分;②生产设备简陋,生产环境脏、乱、差,卫生条件无法满足生产要求;③原料收购缺乏有效控制,不排除有的原料本身已交叉污染;④产品标签标注的内容不完整、不规范,没有完整地标明动物源性产品的真实成分,不排除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加入了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现象;⑤我国养牛业的分散性,很难做到对其使用饲料的监控。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法律法规方面,目前要尽快制定颁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配套饲料法规;饲料行业则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在饲料生产中推行HACCP管理,控制危害因素,消除或避免存在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确保饲料安全。文章还完整地整理出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预防疯牛病的政策性文件。
孙满吉[7](2008)在《把动物源性蛋白(如肉骨粉)加在牛饲料里衍生的巨大灾难——疯牛病的阴魂仍笼罩着世界》文中提出疯牛病在一些国家的暴发流行造成了这些国家社会生命和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指出,感染了BSE的肉类及动物饲料可能已销售到世界各地,BSE在英国发生之前就已处于长期潜伏状态,以此推测其他国家也有可能已处于潜伏阶段,即凡是进口英国动物性饲料的国家均有潜在BSE的危险。因此,我国虽然未发生疯牛病疫情,但丝毫懈怠不得。专家强调指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疯牛病以奶牛发病为主,尤其是成年奶牛。奶牛的发病数占到总发病数的89%以上。当禁止用反刍动物源性饲料喂牛之后,疯牛病的发病数就会减少。但人们发现疯牛病并没有完全停止。后来调查发现,饲料加工中存在着交叉污染,即在加工添加了反刍动物源性肉骨粉的非反刍动物饲料(如猪和鸡饲料)之后,又在同一个加工线上加工牛的饲料,这样牛饲料被污染了。总之,目前BSE的发展规律是发病数逐年下降,发病国却不断新增。从数量上看,绝大多数国家的疯牛病情况还不严重,甚至有的国家才发现一两例,但是疯牛病是一种与其他重大动物疾病截然不同的病,它不能简单的以数量来衡量。当一个国家发生一例疯牛病时,受损的不仅仅是一个牧场或一个地区,而极有可能为一个国家,并且在以后的调查、销毁等活动中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是极其巨大的。防止疯牛病入侵,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国家层面:应加强对疯牛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储备;加大对疯牛病的监测力度、建立全国性的监测系统,实施主动监测与被动检测;加大主动检测的数量和资金支持。因为主动检测是发现疯牛病的最好办法,也是科学规避、降低潜在风险和降低损失及屏蔽衍生灾难的直接路径;同时与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建立情报交换网。对于基层检疫员:应该严格执行检疫规定,一旦发现待宰牛有消瘦、站立不稳、无法行走、共济失调等症状时,应立即标记好,并采集牛脑样品送至指定的检测实验室进行疯牛病检测并向上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在检测结果未出来之前不得让其进入流通市场。对养殖户:千万不要用肉骨粉或骨粉(有些来源不详)饲喂牛。另外要加强对饲料生产和使用的管理,对反刍动物饲料的生产、储藏、运输、包装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规定,并明令禁止给反刍动物饲喂动物源性饲料,从而达到彻底切断疯牛病的传播途径的目的。
钱莘莘[8](2008)在《不同来源混合加工的动物性饲料,危害到底有多大?》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国家,利用动物副产品制成动物性饲料是补充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但为规避风险,农业部于1992年就发文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并于2001年再次专门发文重申这一规定。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养殖场(户)无视国家禁令,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动物性饲料产品,造成一定的"疯牛病"隐患。笔者指出,从英国开始的"疯牛病"就是由于使用了含有肉骨粉的配合饲料而引发的。特别是已证实的,即不同来源的动物性饲料对反刍动物危害最大。从安全角度看,危害来源,一是动物源性饲料特别是不同来源混合加工的动物性饲料,对动物生产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受二恶英污染的鱼粉;三是病原生物体污染的动物性饲料;四是假劣鱼粉;五是受重金属污染动物性饲料;六是外源性毒性污染动物性饲料;七是动物性饲料来源于被疫病污染地区;八是牛羊源性动物性饲料不但禁止使用在反刍动物饲料中,而且应限制使用在宠物饲料及家禽饲料。美国为了防止疯牛病向人类传播,防止恐怖分子通过食品链发生攻击,将原来对动物脑和脊髓组织的禁用范围从牛饲料扩大到狗、猫、猪和家禽饲料。因此,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养殖业安全,甚至是关系到人类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这个问题已不仅是科学利用资源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国民生存安全的大问题。所以,必须引起相关饲料生产企业、养殖企业的高度重视,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文中提出我国于15年前就严厉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牛羊源性动物饲料,但是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牛羊源性动物饲料事件却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是饲料生产企业不知饲料原料中是否含有牛羊源性动物成分,不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检测牛羊源性动物成分。笔者认为在省级饲料监察所国家应该投入必要设备,开展牛羊源性动物成分检测工作,在短时间内,为饲料生产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检验数据。
耿春银,杨连玉[9](2007)在《直击诱发隐性灾难的“黑洞”——我国目前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存在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自1984年英国"疯牛病"事件发生以后,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禁止此类产品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法令,禁止在牛饲料中使用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国内虽然没有发现"疯牛病"的疫情,但因使用同源性动物饲料而潜在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2006年我国暴发的猪的高热病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在调查病因时发现发病猪场大多都使用过同源性动物饲料,无论这是巧合还是必然都值得我们对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的使用进行深入的思考。专家指出,对于正规的企业来说,如果按国家标准操作,大部分细菌病毒都能被杀死,但其产品对动物健康仍具有潜在的威胁,因为还有一部分顽固的病毒没有被灭活,并且即使灭活对动物也会有潜在的危害,因为病毒虽然死亡,但只要其DNA不被完全损坏,病毒就能利用动物体内潜在的细菌或是病毒的复制系统而"死灰复燃"。而且这些病毒为了生存会不断的与动物的防御系统做斗争,其自身基因会不断的突变,直到适应新的环境为止,在同样的选择压力下,一些来源相同的病毒可能会产生相似的突变,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006年分离鉴定的几十个毒株在基因变异上有相似性,提示可能有同一来源。而且病毒在突变中可能产生对动物毒性更强的毒株,这些毒株可能很快使动物致病,也可能使动物处在亚临床健康状态,直到动物生命终结,而动物的尸体(组织、血液等)可能又成为新的病原的携带者,对动物尤其是同种动物会造成更大的威胁。对2006年暴发的猪的"高热病"调查的结果表明,多数发生疫情的猪场都使用过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说明同源性动物饲料很可能是疫病发生的罪魁祸首,近来又在猪用血浆粉中鉴定出PRRSV、PCV的存在,所以对此类动物性饲料原料有必要列入检测范围,并禁止此类产品在同种动物中使用,以避免像"疯牛病"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专家在文阐述了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的含义,并对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对动物的潜在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猪血浆粉等产品列入检测范围的建议,并对我国目前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王丽[10](2007)在《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进一步完善现有动物源性饲料检测体系,本研究建立了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并且通过实地调研、随机抽样初步了解我国奶业主产区动物源性饲料的使用情况。本论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我国部分地区动物源性饲料使用情况的初步调研:河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调研结果显示,201户养殖户中有9户养殖户在奶牛饲料中添加肉骨粉、鱼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占调查总数的4.48%。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本研究使用Qiagen公司的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核酸。根据牛、羊、猪、鸡、鱼以及马的mtDNA的16S rRNA基因序列选用了一对通用引物,初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动物源性成分;牛、羊引物选用已报道的特异性引物;根据猪、鸡线粒体DNA的ATPase8区特异保守区、鱼线粒体DNA 16S rRNA序列设计并筛选了猪源性特异引物Pig9044/9066F/Pig9294/9314R、鸡源性特异引物Chicken9129/9151F/Chicken9305/9327R和鱼源性特异引物NCFish2480/2501F/ NCFish2565/2586R。PCR检测结果表明,牛、羊、猪、鸡、鱼引物特异性好,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71bp、275bp、271bp、199bp、107bp;可以检出0.1%的牛、羊、猪、鸡、鱼源性成分。同时,使用氯仿和0.5%次氯酸钠溶液对检出牛源性成分的样品进行处理,最终实现肉骨粉和奶粉的区分。三、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应用:本研究在我国奶业主产区的奶牛集中养殖区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进行实地随机抽样,共采集样品364批次。应用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对这些饲料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动物源性成分66批次,占总样品数的18.13%;牛羊用饲料中检出猪、鱼源性成分,未检出牛、羊源性成分;动物源性饲料检出不同比例的牛、羊、猪、鸡、鱼源性成分。
二、我国加强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加强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疯牛病传染因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防控疯牛病采取的措施 |
2 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疯牛病传染因子)的监控 |
2.1 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
2.2 监控的区域、品种和数量 |
2.3 检测方法 |
2.3.1《进口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方法PCR方法》(SN/T1119—2002) |
2.3.2《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定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GB/T20190—2006) |
2.3.3《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NY/T1946—2010) |
2.4 组织手段 |
2.5 质量控制措施 |
2.6 监控结果 |
3 存在的问题 |
4 结论 |
(2)基于二维相关NIRS/NIRM的蛋白饲料原料判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基于二维相关变量优选的饲料/肉骨粉显微近红外光谱高效判别方法研究 |
摘要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二维相关变量优选的鱼粉/肉骨粉显微近红外光谱高效判别方法研究 |
摘要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温扰二维相关同步谱的鱼粉/肉骨粉近红外光谱可视化判别方法研究 |
摘要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温扰二维相关同步谱的不同种属肉骨粉近红外光谱可视化判别方法研究 |
摘要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样本-样本二维相关的鱼粉/豆粕近红外光谱快速判别方法研究 |
摘要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设想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进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4)斜带石斑鱼、军曹鱼和凡纳滨对虾对常用饲料原料表观消化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动物性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及消化率研究进展 |
1.2 植物性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及消化率研究进展 |
1.3 消化率的测定方法 |
1.3.1 体外消化法 |
1.3.2 体内消化法 |
1.4 影响消化率测定的因素 |
1.4.1 饲料原料本身的性质 |
1.4.2 饲料原料的加工处理方式 |
1.4.3 指示剂的选择 |
1.4.4 粪便收集方法 |
1.4.5 投喂频率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对 25 种饲料原料表观消化率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饲料的配制 |
2.1.2 饲养管理 |
2.1.3 粪便的收集 |
2.1.4 测定指标 |
2.1.5 消化率的计算公式 |
2.1.6 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2 实验结果 |
2.2.1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 |
2.2.2 粗蛋白表观消化率 |
2.2.3 粗脂肪表观消化率 |
2.2.4 总能表观消化率 |
2.2.5 总磷表观消化率 |
2.2.6 氨基酸表观消化率 |
2.3 讨论 |
2.3.1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2.3.2 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2.3.3 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2.3.4 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2.3.5 总能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2.3.6 总磷的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3.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对 13 种饲料原料表观消化率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饲料的配制 |
3.1.2 饲养管理 |
3.1.3 粪便的收集 |
3.1.4 测定指标 |
3.1.5 消化率的计算公式 |
3.1.6 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2 实验结果 |
3.2.1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 |
3.2.2 粗蛋白表观消化率 |
3.2.3 粗脂肪表观消化率 |
3.2.4 总能表观消化率 |
3.2.5 总磷表观消化率 |
3.2.6 氨基酸表观消化率 |
3.3 讨论 |
3.3.1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3.3.2 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3.3.3 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3.3.4 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3.3.5 总能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3.3.6 总磷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4. 凡纳滨对虾(Litopeaneus vannamei)对 13 种饲料原料表观消化率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饲料的配制 |
4.1.2 饲养管理 |
4.1.3 粪便的收集 |
4.1.4 测定指标 |
4.1.5 消化率的计算公式 |
4.1.6 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2 实验结果 |
4.2.1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 |
4.2.2 粗蛋白表观消化率 |
4.2.3 粗脂肪表观消化率 |
4.2.4 总能表观消化率 |
4.2.5 总磷表观消化率 |
4.3 讨论 |
4.3.1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4.3.2 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4.3.3 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4.3.4 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4.3.5 总能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4.3.6 总磷表观消化率的比较 |
5. 结论 |
6.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历 |
(6)用饲料安全扼制疯牛病的“张狂”(论文提纲范文)
疯牛病在影响饲料安全方面的特征 |
疯牛病对饲料安全的影响 |
疯牛病对我国的威胁依然存在 |
我国政府对疯牛病所采取的措施 |
面对疯牛病的威胁饲料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
结束语 |
(10)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疯牛病与动物源性饲料 |
2 动物源性饲料的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2.1 以组织学为基础的检测技术 |
2.2 以蛋白质为基础的检测技术 |
2.3 以DNA 为基础的检测技术 |
2.4 其它检测技术 |
3. 动物源性饲料在我国的应用 |
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试验部分 |
第一部分 我国部分地区动物源性饲料使用情况调研 |
1 反刍动物饲料安全 |
2 我国部分地区动物源性饲料使用情况的初步调研 |
2.1 河北徐水县动物源性饲料使用情况 |
2.2 黑龙江双城市动物源性饲料使用状况 |
2.3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动物源性饲料生产及使用情况 |
3. 我国农业部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监督检测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试验目的、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 |
3.2 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
3.3 引物的灵敏性检测 |
3.4 牛肉骨粉和奶粉的鉴别 |
4. 讨论 |
4.1 标准样品的制备 |
4.2 特异性检测影响因素 |
4.3 灵敏性检测影响因素 |
4.4 牛肉骨粉和奶粉的鉴别 |
4.5 PCR 技术中污染问题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 检测方法的应用 |
1 采样地点分布 |
2 采样方法 |
3 采样结果 |
4 饲料样品的检测 |
4.1 样品处理 |
4.2 核酸提取 |
4.3 PCR 扩增 |
5. 检测结果 |
6. 讨论 |
7. 结论 |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四、我国加强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疯牛病传染因子研究进展[J]. 刘华阳,李祥明. 饲料工业, 2020(15)
- [2]基于二维相关NIRS/NIRM的蛋白饲料原料判别方法研究[D]. 吕程序.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3]凡纳滨对虾对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研究[J]. 王文娟,迟淑艳,谭北平,董晓慧,杨奇慧,刘泓宇,杨俊江. 动物营养学报, 2012(12)
- [4]斜带石斑鱼、军曹鱼和凡纳滨对虾对常用饲料原料表观消化率的研究[D]. 王文娟. 广东海洋大学, 2012(03)
- [5]加强饲料安全性的监督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确保动物源饲料安全须追加的“元素”[J]. 刁其玉,张乃锋. 中国动物保健, 2008(02)
- [6]用饲料安全扼制疯牛病的“张狂”[J]. 谢荣国,武晓宏. 中国动物保健, 2008(02)
- [7]把动物源性蛋白(如肉骨粉)加在牛饲料里衍生的巨大灾难——疯牛病的阴魂仍笼罩着世界[J]. 孙满吉. 中国动物保健, 2008(02)
- [8]不同来源混合加工的动物性饲料,危害到底有多大?[J]. 钱莘莘. 中国动物保健, 2008(01)
- [9]直击诱发隐性灾难的“黑洞”——我国目前同源性动物饲料产品存在问题及对策[J]. 耿春银,杨连玉. 中国动物保健, 2007(10)
- [10]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D]. 王丽. 扬州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