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人格教育

浅谈实施人格教育

一、略论实施人格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渟[1](2021)在《再论美育的认知及其矛盾性》文中研究表明美育的概念与内涵有很多种解读,许多学者站在对美育认知的各自立场上阐释了美育的重要性与价值。有的持美育工具论立场,有的持美育决定论立场,有的持美育自律论立场。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强调学校美育的当下,对美育尤其是学校美育在认知立场上的误区与矛盾性,造成美育工作推进的各种障碍与尴尬。尤其是在关于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美育的非功利性与功能观、美育理论与实践、美育课程化与终身化等问题上存在诸多认知矛盾性。因此,揭示过往美育认知的矛盾性,找准美育推进的路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陶志琼,黄鑫[2](2021)在《中国式教育哲学之思》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式教育哲学是指从中国儒家传统哲学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的思辨。中国传统哲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人生哲学,中国式教育哲学思辨的就是人生教育应该何所为的问题。人生教育应在"三人"教育即人格教育、人才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因为受着何种教育,便养成何种人格,成为何种人才,便会过何种人生。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格教育,修养高尚人格不仅是义务,而且是权利。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才教育,不只是才能教育,更是人的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文教育,不仅有充沛的人文气场让人体会到"斯文在兹",而且是智仁勇融为一体的精神教育。人格教育是做人的"内圣"教育,人才教育是做事的"外王"教育,"内圣外王"的做人做事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体两面:做人教育旨在成己的"内圣",做事教育旨在成物的"外王"。中国式人生教育是成己成物的"仁—生"教育,把提升心灵境界和实现人的整全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张怡[3](2021)在《特殊教育中人格养成缺失的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特殊教育中残疾人人格养成缺失的原因有:缺乏涵盖各个阶段的价值引导,未构建人格教育的价值评价体系,教学过程重技能培养而轻人格养成,以及教学评价标准有偏颇。据此给出解决方案:贯彻健康人格养成的价值引导,将人格养成的观念、技能和评价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内容,以及尝试新的教学效能评价。

毕玉芳,刘骞[4](2021)在《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审美人格建构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培养拥有审美人格的人是美育的核心本质。基于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内涵特征、现状及存在误区,以当前高职生审美需求为出发点,以完善高职生审美人格为落脚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实施路径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构建审美人格建构的有效运行机制,创新审美人格建构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水平审美修养的师资队伍,弘扬传统文化的美学基因,发挥家庭美育的积极主动性,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文化,升华审美体验的社会实践。

徐晓艳[5](2021)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格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更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最迫切要求。目前,高校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普遍存在问题,即人格教育定位模糊,缺乏精确性;人格教育实施零散,缺乏系统性;人格教育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性。科学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原理与研究方法,可以助力高校构建符合大学生需求的人格教育课程体系,增强人格教育的系统性、丰富性,加强人格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李南[6](2021)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进入新时代并非实现新时代,新时代的达成,“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它需要以大学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大青年勇担时代重任。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学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人格要正”。育人者先育己,高校辅导员作为型塑大学生人格的重要力量,其职业人格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虽然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以时代新要求为指导在职业人格塑造方面不懈努力,但部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存在问题和困境的现实也不容忽视。所以,面对育人育才的实际需要,研究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当前部分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现实无法有效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强烈问题意识为导向,以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新要求为逻辑起点,思考怎样实证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综合把握辅导员职业人格状况实然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应然之间的差距,全方位探寻差距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始终围绕“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脉络,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展开系统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人格与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概述,重点回应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是什么的问题。该部分首先对人格进行了概念界定,内涵阐释及特征描述。其次,聚焦高校辅导员这一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学界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人格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在厘清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一般性内涵、特殊性内涵,以及作用机制。第二部分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新要求,重点回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规范是什么的问题。该回应的前提是明晰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结构规范。根据新时代对大学生精神面貌的新要求,结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力图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进行建构与验证。确立职业人格结构模型后,将实证研究进行理论升华,总结归纳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理想、职业能力五大人格结构,阐述了其具体职业人格表象和特性,进而提出了系统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规范。第三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调查,重点回应怎样实证分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通过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测评问卷对14个省市38所高校的525名辅导员和1481名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查,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专业处理,分别从辅导员的视角和大学生的视角对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状况和人口变量学上的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分别围绕辅导员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对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进行了总体情况分析和差异性比较,以此来达到把握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的目的。第四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重点回应怎样辩证把握职业人格现状与存因的问题。对待现状要辩证地看待,既要肯定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表现好的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展现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虽然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状况主流是好的,但是部分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状况跟新时代的要求并不相符,在坚定职业理想、完善职业能力、深化职业认知、培育职业情感和锤炼职业意志等方面仍有一定的进步空间。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剖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国家、社会、高校、个人、家庭、朋辈、学生等与辅导员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七个主要方面分析其原因,从而为精准施策作铺垫。第五部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策略探析,重点回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如何塑造的问题。对策的提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前期积淀和特定环境之下,通过对新时代为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提供的相关支持梳理,精准问题靶向,从产生问题的七个主要方面更精准、更系统地提出相应的策略,最终回归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实现五大人格结构规范,确保提出的策略能够落地落实,精准有效。

何碧玉[7](2021)在《人格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文中认为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等尚不完善的阶段,对他们来说,正是需要人生启蒙和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知识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对其人格教育的培养,而这更是影响孩子成长和发展道路的根本所在。所谓的人格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情怀教育、责任教育和品格教育,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个人品格的主要学科,其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意义和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以此来实现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王国祥,林安民[8](2021)在《家庭教养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犯罪近两年数量增加,并且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而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中家庭教养与未成年人犯罪联系紧密。以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与亲子关系量表为基础,分出专制型家庭、溺爱型家庭、冷漠型家庭与矛盾型家庭四类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从家庭教养与其他因素对犯罪人格形成的影响两方面入手,综合分析这四类家庭教养角度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为防治这四类家庭教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可以通过促进家庭教育立法、实行家庭监督问责制度、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教育和加强政府、学校对未成年人家庭的关注的对策,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于素梅[9](2021)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十大政策要点落实策略探析》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通过研读《指导纲要》,重点从体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和保障性两大类政策进行分析,对政策要点("四位一体目标""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会、勤练、常赛""学、练、赛""体育选项走班制""知识、能力、行为、健康""以学定教""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基本教学工作量每周12课时""强化体育教研")的内涵、背景与具体落实策略进行探讨,旨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提供参考。

林秋玉[10](2021)在《立学先立人:以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文中研究表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从教育现实出发,将人格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第一要务,并借鉴大五人格模型确定校本化培养目标,同时抓好课程实施主渠道,通过开齐开足基础课程、丰富拓展校本课程,奠定人格教育根基,拓展人格教育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略论实施人格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实施人格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再论美育的认知及其矛盾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美育概念与内涵的认知
二、美育认知的矛盾性
三、学校美育实施的思路
    第一,学校美育改革的核心在高校。
    第二,“去课程化”地实施美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美育的改革出路。
    第三,变有形的学校美育为无形的终身教育。
结 语

(2)中国式教育哲学之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传统哲学探讨的是何种学问
二、从中国传统哲学引出何种教育之思
三、中国式教育哲学思考的是何种人生教育
    (一)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格教育意味着什么
    (二)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才教育意味着什么
    (三)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文教育意味着什么
四、中国式教育哲学之思的“三人”教育是融为一体的“仁—生”教育

(3)特殊教育中人格养成缺失的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格教育现状
    (一)缺乏人格养成的价值导向
    (二)未构建价值评价体系
    (三)重技能培养轻人格养成
    (四)教学评价偏颇
二、构建人格教育体系
    (一)劳动技能
    (二)社会交往
    (三)自我认知
    (四)有趣的生活
三、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
    (一)教师自身的健康人格是基础和保障
    (二)提高教师对残障学生人格培养的意识自觉和干预技能
    (三)教学效能评价增加人格养成内容
四、结语

(4)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审美人格建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内涵特征
二、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相关研究
三、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误区
    (一)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局限于片面的艺术教育
    (二)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育
    (三)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实践出现偏差
四、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路径
    (一)构建审美人格建构的有效运行机制
    (二)创新审美人格建构的教学方式
    (三)打造高水平审美修养的师资队伍
    (四)弘扬传统文化的美学基因
    (五)发挥家庭美育的积极主动性
    (六)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文化
    (七)升华审美体验的社会实践

(5)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生态学原理与人格教育概述
    (一)教育生态学原理
    (二)人格教育
    (三)教育生态与人格教育的内在关联与教育维度
二、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生 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格教育定位模糊,缺乏精确性
    (二)人格教育实施零散,缺乏系统性
    (三)人格教育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性
三、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生人格教育策略
    (一)加强人格教育顶层设计,提升高校人格教育系统性
    (二)精准定位学生需求,构建人格教育课程体系
    (三)加强人格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人格素质
四、结语

(6)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人格与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概述
    一、人格概述
        (一)中西方关于人格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二)人格的一般性内涵体系
        (三)人格的特征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概述
        (一)高校辅导员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概念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发展历史研究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多维结构状态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一般性内涵和特殊性内涵
        (五)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作用机制
    三、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二)马克思的人格健康化思想及理想人格观
    四、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知识借鉴
        (一)人格心理学
        (二)高等教育学素质结构理论
        (三)职业人格理论
第二章 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新要求
    一、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的新要求
        (一)新时代对大学生精神面貌的新要求
        (二)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新要求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建构与验证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研究成果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特征词提取及模型初构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的实证探索与验证
        (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结构模型的确立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人格结构规范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理性透彻的职业认知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仁爱无私的职业情感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坚韧自律的职业意志
        (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坚定崇高的职业理想
        (五)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专业扎实的职业能力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调查
    一、辅导员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自我认知
        (一)职业人格测评问卷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辅导员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状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
    二、大学生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评价
        (一)职业人格测评问卷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的总体状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
    三、总体情况分析与差异性分析
        (一)辅导员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总体情况分析
        (二)辅导员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三)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总体情况分析
        (四)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五)两群体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评价的差异性比较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表现良好的肯定性总结
        (一)高校辅导员道德品质高尚
        (二)高校辅导员爱岗敬业尽责
        (三)高校辅导员关心关爱学生
        (四)高校辅导员坚定乐观严谨
        (五)高校辅导员保持乐学态度
        (六)高校辅导员气质风度优雅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职业认知懵懂,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职业情感弱化,有待进一步培育
        (三)职业意志消减,有待进一步锤炼
        (四)职业理想淡漠,有待进一步坚定
        (五)职业能力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层面的部分特殊情况
        (二)社会层面的负面环境影响
        (三)高校层面的管理培养失衡
        (四)个人层面的认知认同偏差
        (五)家庭层面的角色矛盾冲突
        (六)同辈层面的错位角色期待
        (七)学生层面的接纳认可弱化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策略探析
    一、新时代为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提供的相关支持
        (一)后盾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外重视
        (二)底气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
        (三)政策支持:相关配套文件的陆续出台
        (四)手段支持:多方位关怀举措的持续发布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制度改革学科建设
        (二)优化社会主义价值导向
        (三)健全职业发展保障系统
        (四)强化意识自觉行动自觉
        (五)化解家庭工作矛盾冲突
        (六)建立共赢有效朋辈支持
        (七)构建和谐共进师生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调查初始问卷
附录2: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测评正式问卷(辅导员版)
附录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测评正式问卷(学生版)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人格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策略
    (一)发挥自身榜样作用
    (二)创设课堂学习情境
    (三)联系生活实际教学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三、 结语

(8)家庭教养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养的逻辑关系
    (一)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养的概述
        1.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
        2.未成人犯罪的趋势。
        3.家庭教养的界定。
    (二)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养关系的理论基础
    (三)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养的逻辑关系
二、家庭教养角度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分析
    (一)专制型家庭角度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分析
        1.犯罪客观方面、主观方面暴力性。
        2.犯罪主体年龄相对较大。
    (二)溺爱型家庭角度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分析
        1.犯罪客体复杂性。
        2.犯罪主观方面成人化和主体低龄化。
    (三)冷漠型家庭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分析
        1.犯罪客观方面、主观方面暴力性。
        2.犯罪主体农村居多、团伙化。
    (四)矛盾型家庭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分析
        1.犯罪客观方面、主观方面高水平化。
        2.犯罪主体独立性。
三、防治家庭教养对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影响的对策
    (一)针对专制型家庭:立法、司法、行政主动介入
    (二)针对溺爱型家庭:教育为主,干预为辅
    (三)针对冷漠型家庭:家庭教育立法为指导,学校帮助为保障
    (四)针对矛盾型家庭:灵活、综合运用方法
四、结语

(9)《<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十大政策要点落实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与政策落实方略
    1.1“四位一体目标”及其落实
    1.2“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及其落实
    1.3“教会、勤练、常赛”及其落实
    1.4“学、练、赛”及其落实
    1.5“体育选项走班制”及其落实
    1.6“知识、能力、行为、健康”及其落实
    1.7“以学定教”及其落实
2《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保障性与政策落实方略
    2.1“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及其落实
    2.2“基本教学工作量每周12课时”及其落实
    2.3“强化体育教研”及其落实

(10)立学先立人:以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教育现实出发,将人格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第一要务
    1. 基于人格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
    2. 基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的现实问题
    3. 基于本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借鉴大五人格模型,确定人格教育校本化培养目标
三、依托课程系统实施,推动人格教育全方位落地
    1. 重视基础课程,通过学科教学渗透人格教育
    2. 丰富校本课程,在多元活动中拓宽人格教育路径

四、略论实施人格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再论美育的认知及其矛盾性[J]. 刘渟. 民族艺术研究, 2021(06)
  • [2]中国式教育哲学之思[J]. 陶志琼,黄鑫. 教育学报, 2021(06)
  • [3]特殊教育中人格养成缺失的分析及对策[J]. 张怡.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06)
  • [4]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审美人格建构路径研究[J]. 毕玉芳,刘骞. 职教论坛, 2021(12)
  • [5]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J]. 徐晓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12)
  • [6]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塑造研究[D]. 李南.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7]人格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 何碧玉. 考试周刊, 2021(89)
  • [8]家庭教养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研究[J]. 王国祥,林安民.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05)
  • [9]《<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十大政策要点落实策略探析[J]. 于素梅. 体育学刊, 2021(05)
  • [10]立学先立人:以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J]. 林秋玉. 中小学管理, 2021(09)

标签:;  ;  ;  ;  ;  

浅谈实施人格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